- 2021-05-26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2020届一轮复习浙科版生物的进化学案
2020届 一轮复习 浙科版 生物的进化 学案 [考纲要求] 1.生物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实例(a)。2.进化论对多样性和统一性的解释(b)。3.选择是进化的动力(b)。4.种群的基因库、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的概念(b)。5.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的计算(b)。6.影响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a)。7.自然选择与生物适应的关系及实例(b)。8.异地的和同地的物种形成的过程及实例(a)。 考点一 生物的多样性、统一性和进化 1.生物体既相似又相异 (1)物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也是一种自然的类群。同种个体之间能互相交配并产生有生育能力的后代。 (2)生殖隔离:不同种的个体之间不能互相交配,或者在交配后不能产生有生育能力的后代。 拓展延伸 生殖隔离的常见类型 生殖隔离 (3)生物界在类型上具有巨大的多样性,在模式上具有高度的统一性。不同种的生物之间,在生物体、细胞或生物大分子等层次上,总会在一个或几个层次的结构与功能上存在着统一的模式。 2.进化论对生物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解释 (1)进化论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自然选择等因素的作用,种群可以发生显著的变化,由一个物种演变为另一个物种。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可以发生不同的变化来适应各自的环境。 (2)彼此不同而又相似的物种,由一个祖先物种发展而来,遗传的力量使它们保持某种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模式。 实例: ①人猿超科存在着特有的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模式。 ②脊椎动物有同源器官,胚胎发育相似,说明存在着统一性。 ③真核生物统一的细胞模式将动物、植物、真菌和众多的原生生物联系在一起。 ④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之间在分子层次上存在着高度统一性,如DNA、RNA、蛋白质、遗传密码的高度统一性。 3.选择是进化的动力 在一个自然种群中,具有不同性状的个体之间在存活率和繁殖率上存在差异,自然选择就发生作用。经过世代的选择,种群中的有利变异被保存下来,并不断积累,微小变异积累成显著变异。新的类型、新的物种由此产生。因此,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是进化的一个重要动力和机制。 4.种群的变异性 生物通过变异产生新的基因,通过基因重组产生形形色色的基因型。 5.种群基因频率的平衡和变化 (1)相关概念(连线) (2)遗传平衡定律(哈迪—温伯格定律):在一个大的随机交配的种群里,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没有迁移、突变、选择的情况下,世代相传不发生变化。 (3)促使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主要有突变、基因迁移、遗传漂变、非随机交配、自然选择等。 (1)长舌蝠为长筒花的唯一传粉者,两者相互适应,共同(协同)进化( √ ) (2)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 × ) (3)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不仅能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也能很好地解释生物界的适应性与多样性( √ ) (4)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 ) (5)突变=基因突变( × ) (6)突变可以改变生物进化的方向( × ) (7)某种抗生素由于长期使用药效下降,原因是病原体接触药物后产生对药物有抗性的变异( × ) 1.如图所示为人和有关动物器官的比较,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生物在分类学上都属于脊椎动物,其中人、蝙蝠和海豚均属于哺乳类。 (2)人的手臂、海豚的鳍肢、鸟的翅膀和蝙蝠的翼手,它们的外形和功能不同(填“相同”或“不同”),却有着相似的结构模式,在胚胎阶段都是由相同的组织发育而来的。 (3)以上事实说明,脊椎动物之间存在着统一性。 2.下图为加拉帕戈斯地雀的进化历程,思考回答: (1)彼此不同而又相似的地雀是由一个共同的祖先物种发展而来的。 (2)是遗传的力量使它们保持某种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模式。 命题点一 生物多样性和统一性 1.下列对于生物多样性和统一性的认识,错误的是( ) A.生物多样性体现在类型上,而统一性体现在模式上 B.研究的结构层次越基础,越能发现生物的统一性 C.生物的多样性和统一性都可以体现在个体水平上 D.只有到了生物大分子的层次上,才能发现生物界的统一性 答案 D 解析 生物多样性和统一性有不同的体现,生物多样性体现在类型上,统一性体现在模式上;生物的统一性和多样性都有几个层次的体现,而且在不同的层次上,体现的差别和一致性是不同的,越是最基本的结构层次,越能体现作为生命的高度一致性。 2.(2018·绍兴联考)通过对人的手臂、海豚的鳍肢、鸟和蝙蝠的翼手的相互比较,可以说明( ) A.生物在分子层次上存在高度统一性 B.生物在细胞层次上存在高度统一性 C.脊椎动物之间存在统一性 D.真核生物之间存在统一性 答案 C 解析 通过对人的手臂、海豚的鳍肢、鸟和蝙蝠的翼手的相互比较,发现这些器官的起源相同,结构和部位相似,属于同源器官,因此可以说明脊椎动物之间存在统一性。 命题点二 进化论对生物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解释 3.(2018·杭州一中月考)下列关于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B.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 C.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D.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答案 D 解析 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可知,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A正确;由于物种之间存在种间关系,所以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其他物种的进化,B正确;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C正确。 4.(2019·衢州模拟)以下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抗生素可以诱发细菌产生相应的抗性突变 B.某种群中若显隐性个体数量保持不变,则该种群肯定没有发生进化 C.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必将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D.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是表现型 答案 D 解析 抗生素不会诱发细菌产生相应的抗性突变,抗生素对细菌起了选择作用,A错误;种群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某种群中若显隐性个体数量保持不变,但该种群也有可能由于基因突变等导致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而发生进化,B错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必将导致生物进化,但不一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C错误;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个体的表现型,D正确。 命题点三 选择是进化的动力 5.(2018·宁波十校联考)下列关于生物进化“自然选择”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各种变异都是自然选择的原材料 B.有利变异更容易被保存下来 C.微小变异可以积累成显著变异 D.自然选择是进化的一个重要动力和机制 答案 A 解析 生物的变异包括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其中只有可遗传变异能够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A错误;出现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并将这些变异遗传下去,B正确;微小的有利变异可以通过遗传得到积累,C正确;自然选择是进化的一个重要动力和机制,D正确。 6.(2018·嘉兴3月选考模拟)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种群中普遍存在的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前提 B.数代的人工选择可将微小变异积累成显著变异,从而培育出新品种 C.基因座位杂合的个体通过有性生殖产生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唯一前提 D.进化论认为同一物种的种群在不同环境中可发生性状分歧而发展出多个物种 答案 C 解析 基因座位杂合的个体通过有性生殖产生的变异是可遗传变异的一种,不是生物进化的唯一前提,C错误。 考点二 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题型探究 1.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频率的计算 (1)已知各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求基因频率。此类题型可用定义公式计算,即某基因的频率=[(该基因纯合子个体数×2+杂合子个体数)÷(总个体数×2)]×100%。 (2)已知基因型频率,求基因频率。此类题型可以将百分号去掉,按定义公式计算或直接用“某基因的基因频率=该基因纯合子的百分比+杂合子百分比的1/2”来代替。如基因A的频率=AA的频率+1/2Aa的频率,基因a的频率=1-基因A的频率。 2.位于X染色体非同源区段上基因频率的计算 已知各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求基因频率。此类题型可用定义公式计算。一定注意:Y染色体上不含与X染色体上相对应的等位基因,因此只能计算X染色体上的基因总数,绝不能将Y染色体计算在基因总数内。 3.利用遗传平衡定律进行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 (1)已知A的基因频率是A%,a的基因频率是a%,则该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A%×A%,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a%×a%,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A%×a%×2。 (2)已知某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X%,则A的基因频率是,a的基因频率是1-;或已知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Y%,则a的基因频率是,A的基因频率是1-。 命题点一 常染色体上基因频率的计算 1.(2018·浙江名校新高考联盟联考)某生物种群中基因型AA的频率为10%,基因型aa的频率为60%,则基因a的频率为( ) A.36%B.50%C.60%D.75% 答案 D 解析 种群中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隐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杂合子基因型频率的一半,基因型Aa的频率=100%-60%-10%=30%,基因a的频率=aa的基因型频率+1/2Aa的基因型频率=60%+1/2×30%=75%。 2.(2018·浙江绿色评估联盟联考)已知人眼的褐色基因(A)对蓝色基因(a)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在某人群中,蓝眼3000人,褐眼7000人且其中纯合子有2000人。则该人群中A和a的基因频率分别为( ) A.0.7和0.3 B.0.50和0.50 C.0.45和0.55 D.0.55和0.45 答案 C 解析 由题意知,该种群中基因型aa的人数是3000,基因型AA的人数是2000,基因型Aa的人数为7000-2000=5000,由基因频率的概念可知,A的基因频率为(2×2000+5000)÷[(3 000+7 000)×2]=0.45,则a的基因频率为1-0.45=0.55。 命题点二 性染色体上基因频率的计算 3.人类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一个1000人组成的人群里(男∶女=1∶1),女性患者4人,携带者32人,男性患者58人,则该人群中色盲基因的频率约为( ) A.4.9%B.6%C.7%D.9.8% 答案 C 解析 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等位基因的数目占这个基因可能出现的所有等位基因总数的比例,称为基因频率。根据题意可知,红绿色盲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每个女性个体中含有2个相关基因,每个男性个体中含有1个相关基因,所以该人群中有1000×1/2+1 000×1/2×2=1 500(个)相关基因。其中色盲基因的数量是4×2+32+58=98(个),则色盲基因的频率为98÷1500×100%≈7%,故C项正确。 4.在某人群中对血友病进行调查后发现,基因型为XHXH的比例为42.32%,XHXh为7.36%,XhXh为0.32%,XHY为46%,XhY为4%。则在该地区XH和Xh的基因频率分别为( ) A.6%、8% B.8%、92% C.78%、92% D.92%、8% 答案 D 解析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频率是指某基因占该染色体总数的比例。首先求该人群中X染色体的总比例,即为42.32%+7.36%+0.32%+46%×(1/2)+4%×(1/2)=75%,Xh的比例为7.36%×(1/2)+0.32%+4%×(1/2)=6%,XH的比例为42.32%+7.36%×(1/2)+46%×(1/2)=69%。所以该地区XH的基因频率为69%÷75%×100%=92%,Xh的基因频率为6%÷75%×100%=8%。 命题点三 利用遗传平衡公式计算基因频率 5.(2019·桐乡模拟)一个随机交配的足够大的种群中,某一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表现型的频率是0.36,则( ) A.该种群繁殖一代后杂合子Aa的基因型频率是0.32 B.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大于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 C.若该种群基因库中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就一定会形成新物种 D.若该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0.4,A所控制性状的个体在种群中占40% 答案 A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该种群遵循遗传平衡定律。隐性个体aa的基因型频率为0.64,则a的基因频率为0.8,A的基因频率为0.2,故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小于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B错误;该种群繁殖一代后杂合子Aa的基因型频率是2×0.2×0.8=0.32,A正确;种群的基因频率变化说明生物发生了进化,但不一定会形成新物种,C错误;若A的基因频率为0.4,则a的基因频率为0.6,A所控制性状的个体(AA、Aa)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为0.42+2×0.4×0.6=0.64,即64%,D错误。 6.已知苯丙酮尿症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据调查,该病的发病率大约为1/10000,在人群中该病的隐性致病基因(a)的基因频率以及此隐性基因的携带者(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是( ) A.1%和0.99% B.1%和1.98% C.0.1%和3.96% D.0.1%和0.198% 答案 B 解析 由题意知,在该种群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1/10 000,由遗传平衡定律可得:a的基因频率为1/100,A的基因频率为99/100,Aa的基因型频率为2×1/100×99/100=1.98%。 命题点四 自由交配与自交条件下的基因频率计算 7.玉米的高秆(H)对矮秆(h)为显性。现有若干H基因频率不同的玉米群体,在群体足够大且没有其他因素干扰时,每个群体内随机交配一代后获得F1。各F1中基因型频率与H基因频率(p)的关系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0<p<1时,亲代群体都可能只含有纯合子 B.只有p=b时,亲代群体才可能只含有杂合子 C.p=a时,显性纯合子在F1中所占的比例为 D.p=c时,F1自交一代,子代中纯合子比例为 答案 D 解析 根据题意,该群体的基因频率符合遗传平衡定律。当亲代只有HH和hh存在时,由于其基因型的比例不同,p的值也不同,取值范围为0<p<1,A项正确;若亲代只有杂合子,则H、h的基因频率均为,F1中HH、Hh、hh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对应图中b点,B项正确;当p=a时,由图可知,Hh基因型频率=hh基因型频率,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可知2a(1-a)=(1-a)(1-a),解得a=,F1中显性纯合子的比例为a×a=,C项正确;当p=c时,HH基因型频率=Hh基因型频率,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可知c×c=2c(1-c),解得c=,则F1中,HH=,Hh=,hh=,F1自交一代,其子代杂合子Hh=×=,纯合子比例为1-=,D项错误。 8.某动物种群中,AA、Aa和aa基因型的个体依次占25%、50%、25%。若该种群中的aa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其他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理论上,下一代AA∶Aa∶aa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为( ) A.3∶3∶1 B.4∶4∶1 C.1∶2∶0 D.1∶2∶1 答案 B 解析 若该种群中的aa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则具有繁殖能力的个体中,AA占=,Aa占,因此A的基因频率为+×=,a的基因频率为,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其他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后代中AA基因型的频率=×=,Aa基因型的频率=2××=,aa基因型的频率为×=,因此AA∶Aa∶aa=4∶4∶1。 考点三 自然选择导致适应与物种形成 1.自然选择导致适应 (1)适应是生物特有的一种现象,生命的结构及功能、行为、生活方式有助于该生物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生存和延续,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自然选择不是进化的唯一因素,但却是适应进化的唯一因素。 (3)自然选择不仅能保留有利变异,淘汰不利变异,而且能使有利变异积累起来。 2.异地的和同地的物种形成 (1)异地的物种形成 (2)同地的物种形成:在一次有性生殖中完成。 归纳总结 比较地理隔离与生殖隔离 项目 地理隔离 生殖隔离 概念 同一种生物由于地理上的障碍,使不同的种群不能进行基因交流的现象 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够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够产生可育的后代 特点 自然条件下不进行基因交流 种群间不进行基因交流 联系 (1)地理隔离是物种形成的量变阶段,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质变时期;(2)一般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然后形成生殖隔离,也可能不经过地理隔离直接形成生殖隔离,如多倍体的产生;(3)只有地理隔离不一定形成生殖隔离,能产生亚种,但不能产生新物种(如东北虎和华南虎);(4)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物种形成的最后阶段,是物种间的真正界限 (1)任何导致基因频率改变的方式,都能引起生物的适应性进化( × ) (2)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越来越大,但生物没有进化( × ) (3)地理障碍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可能导致生殖隔离( √ ) (4)突变和基因重组是自然选择的前提,但不是生物进化的前提( × ) (5)基因型为Dd的高茎豌豆逐代自交,纯合高茎的基因型频率增加,表明豌豆正在进化( × ) 如图a、b、c表示自然条件有差异、存在地理隔离的3个地区。a地区物种甲某些个体迁移到b、c地区,经长期进化逐渐形成两个新物种乙、丙。判断下列叙述: (1)上述过程说明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 ) (2)留居a地区甲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再发生改变( × ) (3)乙、丙两个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它们的基因库存在较大差异( √ ) (4)甲、乙两个种群间存在生殖隔离,它们的基因库组成完全不同( × ) 命题点一 生物进化导致适应 1.肺鱼在夏季如遇池塘干涸,常藏身于泥中进行夏眠,直到雨季来临时才“苏醒”。下列各项均是对这一现象的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 ) A.这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 B.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C.环境迫使肺鱼产生这种变异 D.肺鱼与环境长期斗争的结果 答案 C 解析 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肺鱼能进行夏眠度过干旱的季节,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2.(2018·浙江十校联考)青霉菌的产量最初是很低的,后来交替使用X射线、紫外线等照射和化学物质诱发突变,结果选育出了产量提高了数千倍的菌株。关于高产菌株的培育过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青霉菌和酵母菌均为真核生物,可以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 B.该选育过程说明自然选择不仅能保留有利变异,而且能使有利变异积累起来 C.辐射和化学诱变方法可以提高突变率并使青霉菌定向发生产量提高的突变 D.此方法培育的高产菌株发生了适应进化,比原菌株更能适应当前自然环境 答案 A 解析 青霉菌和酵母菌均为真核生物,可以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A正确;该选育过程说明人工选择不仅能保留有利变异,而且能使有利变异积累起来,B错误;辐射和化学诱变方法可以提高突变率,加快育种的进程,但是基因突变是多方向的,C错误;此方法培育的高产菌株对人类来讲是有利变异,但是不一定比原菌株更适应当前自然环境,D错误。 命题点二 物种形成 3.如图是物种形成的一种模式。物种a因为地理障碍分隔为两个种群a1和a2,经过漫长的进化,分别形成新物种b和c。在此进程中的某一时刻,a1种群的部分群体越过障碍外迁与a2同域分布,向d方向进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b和d存在地理隔离,所以一定存在生殖隔离 B.c和d不存在地理隔离,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 C.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则b和d是同一物种 D.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a2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则c和d是不同物种 答案 B 解析 图示是物种形成的常见模式,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产生生殖隔离。a通过地理隔离形成两个种群a1和a2,又分别演化出b、c、d三个种群,b、d虽然有地理隔离,但是不一定形成了生殖隔离,故A项错误;由于d是由a1演变而来,c是由a2演变而来,c与d之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故B项正确;即使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但由于b和d两个种群之间有地理隔离,有可能形成了生殖隔离,故二者可能属于不同的物种,故C项错误;同理,即使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a2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只要c和d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它们仍是同一物种,故D项错误。 4.某研究小组研究了某地的两个湖泊,每个湖泊中生活着两种相似的鱼:红褐色的和金黄色的。这一地区可能发生过洪水。他们不清楚这两种鱼之间的关系,于是做出两种如下图所示的假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假说甲认为红褐色鱼和金黄色鱼起源于同一种灰色鱼 B.假说乙认为湖Ⅰ中原来只有红褐色鱼,湖Ⅱ中原来只有金黄色鱼,发洪水时,这两个湖中的鱼混杂在一起 C.假说甲说明湖Ⅰ和湖Ⅱ由于地理障碍的作用形成金黄色鱼和红褐色鱼 D.如果红褐色鱼和金黄色鱼不能杂交,或杂交后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说明它们不是一个物种 答案 C 解析 假说甲认为在两个不同湖中的灰色鱼均进化为红褐色鱼和金黄色鱼,表明红褐色鱼和金黄色鱼起源于同一种灰色鱼,A项正确;假说乙认为湖Ⅰ中原有的鱼种为红褐色鱼,而湖Ⅱ中原有的鱼种为金黄色鱼,由于洪水使两种鱼混杂在一起,B项正确;假说甲说明湖Ⅰ中红褐色鱼与金黄色鱼的形成过程中并不存在地理障碍,湖Ⅱ中也是如此,C项错误;不能交配或杂交后代不育的现象叫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D项正确。 探究真题 预测考向 1.(2018·浙江4月选考)下列关于自然选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 B.自然选择加速了种群生殖隔离的进程 C.自然选择获得的性状都可以通过遗传进行积累 D.自然选择作用于对个体存活和繁殖有影响的变异性状 答案 C 解析 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和机制,A正确;自然选择可以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当种群基因频率改变得使生物之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说明产生了生殖隔离,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B正确;个体并不是直接把性状传递给后代,传递给后代的是基因,考虑到基因在遗传过程中的传递和分配,并不是所有的性状都能得以遗传,C错误;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生物个体的表现型,对影响个体存活和繁殖的差异进行了选择,D正确。 2.(2018·浙江11月选考,9)人体中的每一块骨骼,在大猩猩、黑猩猩和长臂猿体中都有,只是大小比例有所不同。造成生物结构统一性的主要原因是( ) A.共同祖先遗传 B.环境变化 C.长期人工选择 D.生物变异 答案 A 3.(2017·浙江4月选考)经调查发现,某地区菜青虫种群的抗药性不断增强,其原因是连续多年对菜青虫使用农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使用农药导致菜青虫发生抗药性变异 B.菜青虫抗药性的增强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C.通过选择导致菜青虫抗药性不断积累 D.环境是造成菜青虫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动力 答案 C 解析 菜青虫已发生抗药性变异,农药只是起选择作用,A项错误;菜青虫抗药性的增强是农药选择的结果,B项错误;通过选择导致菜青虫抗药性不断积累,C项正确;连续多年对菜青虫使用农药是造成菜青虫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动力,D项错误。 4.(2017·江苏,7)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某物种仅存一个种群,该种群中每个个体均含有这个物种的全部基因 B.虽然亚洲与澳洲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两洲人之间并没有生殖隔离 C.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作用,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D.古老地层中都是简单生物的化石,而新近地层中含有复杂生物的化石 答案 A 解析 某物种仅存一个种群,该种群中每个个体均含有这个物种的部分基因,A项错误;虽然亚洲与澳洲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两洲人之间并没有生殖隔离,仍属于同一个物种,B项正确;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作用,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从而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项正确;因为生物进化的历程是由简单到复杂,所以古老地层中都是简单生物的化石,而新近地层中含有复杂生物的化石,D项正确。 5.某小鼠群体中,A+、A和a互为等位基因,该种群基因型及个体数如下表: 基因型 A+A+ A+A A+a AA Aa aa 个体数 100 200 300 100 200 100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的基因频率是35% B.A+、A、a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C.A+和A的根本区别是碱基序列不同 D.该小鼠群体所有的A+、A、a基因,构成小鼠的基因库 答案 D 解析 由题表信息可知,该小鼠种群共有1000个个体,则该等位基因共有2000个,其中A+基因共有100×2+200+300=700(个),所以A+的基因频率为700÷2000×100%=35%,A正确;A+、A和a互为等位基因,是基因突变的结果,B正确;等位基因的根本区别是碱基的排列顺序不同,C正确;小鼠种群全部个体的所有基因才能构成小鼠的基因库,D错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