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6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新疆哈密市第十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疆哈密市第十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 期末考试试题 第Ⅰ卷 选择题部分(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有四个选项,但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的答案写在答题卡的表格内。 1.据史料记载,商代后期的王位传承以“父死子继”为主,出现嫡长子继承的倾向,如纣是帝乙嫡子,启是庶子,尽管启年长,帝乙还是立纣为法定继承人,由此可知,商代后期( ) A.皇权专制得到了加强 B.血缘纽带关系弱化 C.王位继承具有随意性 D.宗法制度渐趋形成 2.宋高宗绍兴三年,某知州针对当地农民“兼作商旅,太半在外”的情况上书朝廷,建议“务令疾速归业”,否则清算田产。户部则提出“身虽在外,家有承管,见今输送二税”者,不应清算田产。材料反映宋代( ) A.小农经济具有灵活性和张力 B.社会阶层实现垂直流动 C.重商政策得到普遍的认同 D.地方官员挑战中央权威 3.1938年1月,晋察冀边区军政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边区政府,经国民政府和军事委员会批准,边区政府定名为边区行政委员会。随后,边区各行署、县、区、村相继成立了各种形式的政权组织。这反映了( ) A.中国工农红色政权的初步形成 B.国民政府加强乡村政权建设 C.中共把抗战与政权建设相结合 D.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发展扩大 4.从1789年大革命开始到1814年波旁王朝复辟的20多年间,法国政权走马灯式的更换以致宪法频繁更迭,宪法的形态也大起大落,这场热闹的制宪运动最后以闹剧式的结尾而告终。材料主要说明法国( ) A.封建势力占据主导地位 B.国内政治斗争持续不断 C.近代宪政思想尚未成熟 D.民主政治逐步发展完善 5.1970年12月,毛泽东说:“美国和中国之间不该存在偏见,应当坚持互相尊敬和平等。”1971年2月,尼克松总统给美国国会的文书上正式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代替“共产主义中国”。这说明( ) A. 和平外交成为中美共识 B. 美国已放弃意识形态斗争 C. 中美双方谋求关系改善 D.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6.有学者认为:隋唐实行科举制度以后,朝廷直接授予举子功名官职,这就使功名仕宦荟萃于京师庙堂,而与家族门第相对分离,官僚政治逐渐由“门第至上”向“科第至上”演进。这可以用来说明隋唐时期( ) A.选官的权力收归于中央 B.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C.世家大族势力渐趋式微 D.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7.在古代雅典城市酒神节上,除举行各种比赛外,还增加了最具象征意义的四种仪式:10位将军祭酒仪式、宣布荣誉公民名单、来自提洛同盟各城邦的贡物和烈士遗孤的展示。这些仪式旨在( ) A.塑造公民的城邦意识 B.消融社会的等级界限 C.保障民主政治的运行 D.打破贵族的政治垄断 8.有学者总结甲午战争中国存在七误:一误于战前对朝鲜问题始终犹豫不决;二误于日军侵朝时无备战决心;三误于平壤战役的用人不当;四误于国境线上的仓促布防;五误于大连旅顺迅速陷落;六误于北洋舰队困守威海;七误于不敢坚持长期抗敌。这学者旨在( ) A.指出结束专制政体的必要性 B.强调改革是重振国威的关键 C.强调清政府腐朽是战败主因 D.突出中国军备远远落后日本 9.近代确立的民主政体中,英国规定国王无权停止法律执行;美国规定最高法院有权宣布总统违宪,总统任命的法官需要国会确认;法国规定议会可对宪法进行补充。这些规定的共同点是( ) A.体现共和精神 B.说明司法权独立 C.防止专制独裁 D.凸显行政权至上 10.1902年8月,八国联军交还天津,但是规定天津周围20里内不准中国军队驻扎。在此情形下,直隶总督袁世凯将其训练的新军数千人改编为巡警,进驻天津及周围地区,中国警察从此诞生。袁世凯采取这一措施客观上( ) A.扭转了天津混乱的治安 B.维护国家对天津的主权 C.扩大了北洋军阀的势力 D.强化帝国主义在华特权 11.麦迪逊在1787年2月的一封信中指出:“一般来说,我觉得有思想的人士对于新制度的希望远不及对于现制度的绝望之甚。的确,现制度不但没有人们加以拥护,而且不值得加以拥护。如果没有非常有力的支持,它马上就会崩溃下去。”这反映出麦迪逊( ) A.致力于革除联邦体制弊端 B.极力维护和挽救邦联体制 C.对建立联邦体制缺乏信心 D.改变松散邦联体制的决心 12.据学者研究,直到唐朝,穷民一直被称作“贱民”或“奴婢”,是一种“私”现象。可是到了宋代,基本上全部作为佃户良民登记。这表明( ) A.宋朝彻底废除了奴婢制度 B.自耕农家庭得到政府保护 C.经济繁荣促进人口增长 D.赋税减轻,隐匿人口现象消除 13.据统计,明朝出身“上三代无任实职官”家庭的进士,在进士总数中的占比明初为72.32%,明末为60.73%;而出身“上三代无任从五品以上官”家庭的进士,在进士总数中的占比明初是92.13%,明末为83.71%。据此可知明代科举制度( ) A.一直保持着良好的稳定性 B.推动了贵族政治的终结 C.改善了官员的地域结构 D.增强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性 14.秦汉时期的什伍组织,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百家为里,互相监督。唐朝的邻保制度,以四家为邻,五邻为保,彼此之间相互监督。中国古代政府实施该类举措的共同作用是( ) A.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 B.加强了基层自我管理 C.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 D.打击了地方割据势力 15.宋代元丰七年,苏轼上书神宗说:徐州利国“凡三十六冶,冶户皆大家,藏镪巨万……冶各百余人,采矿伐炭,多饥寒亡命强力鸷忍之民也”。这反映出当时( ) A.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B.雇佣劳动广泛出现 C.官营手工业规模大 D.政府鼓励冶铁发展 16.按照自然法理念,人人都应该是自由的,但当这一理念向实践提出挑战时,罗马统治集团最终择取的态度还是强调万民法,回避自然法。这说明( ) A.自然法与万民法截然对立 B.万民法对私权的调节尚缺乏变通 C.自然法未能反映时代诉求 D.万民法没有承认奴隶的平等人权 17.《左传僖公四年》记载鲁僖公四年(公元前656年)齐国攻打楚国的理由,“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意思是楚人没有及时贡奉用来缩酒的茅草,害的周天子无法祭祀祖宗。上述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 ) A.礼乐制度在齐国得到较好保存 B.周天子“天下共主”的权威尚存 C.诸侯与天子之间存在义务关系 D.社会秩序面临冲击与重新构建 18.直到康熙39年(1700年),玉米大多仅种植于少数分散地区。18世纪,当长江流域低地人满为患时,从人口过于稠密的东南移入长江内地省份的数百万移民发现,玉米是利用丘陵和山地的关键作物。据此判断玉米种植得以推广的社会原因是( ) A.国家政策的支持与鼓励 B.丘陵山地有利条件 C.社会人口的膨胀与迁移 D.新航路开辟的推动 19.《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罗列了人民应当享有的各种自由权利,但对政府非法侵犯人民自由未设任何救济方法。如第15条规定:“本章所载人民之权利,有认为增进公益、维持治安、或非常紧急必要时,得依法律限制之。”这( ) A.以立法形式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B.推动了民主法制观念广泛传播 C.为行政权侵犯司法独立留下了隐患 D.为责任内阁制提供了法律依据 20.19世纪末,帝国议会通过了一系列国家社会保障立法,宰相傅斯麦不遗余力地推行这些社会保障制度,他说:“只要给健康工人以劳动权,保证他病有所医,老有所养,那些先生们(社会主义者)就会成为鸟的空鸣”。这反映出当时德国( ) A.政府用非暴力手段促进社会控制 B.经济高速发展率先建成福利国家 C.马恩直接领导德国共运成效显著 D.民主化程度提高建立责任内阁制 21.汉武帝时期,全国设立了数十处盐官和铁官,任命懂经营、会管理的大盐铁商孔仅和东郭成阳为高官,“除故盐铁家富者为吏”,致使“吏道益杂,不选,而多贾人矣”。这一做法( ) A.造成了局部官商合流 B.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 C.抑制了土地兼并发展 D.推动了民间商业发展 22.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就政治色彩而论,与东欧及东南欧的绝对专制独裁体制相比,不失“现代民主政治”的色彩。这因为该“宪法”规定( ) A.帝国议会由民选产生 B.宰相由联邦议会产生 C.国家体制实行联邦制 D.皇帝对帝国议会负责 23.在唐代,中书省或由皇帝处领旨,或将宰相议决之事,交其属下中书舍人起草诏令。中书舍人在制作诏令过程中,可互相商量,并允许“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这表明“五花判事”( )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旨在避免决策失误 C.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 D.推进监察制度发展 24.据《宋史·向敏中传》、《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宋初大臣薛居正子薛惟吉之嫠妇(寡妇)柴氏,将携资再嫁,士大夫向敏中、张齐贤争相求娶,最终张齐贤如愿所偿,后来双方因此事闹得不可开交。这表明宋代( ) A.妇女不受儒家伦理观念束缚 B.理学对士大夫群体影响小 C.士大夫婚姻观念日趋世俗化 D.士大夫阶层流动日益封闭 25.唐建立之初,“均给天下民田”,达到了“力业相称,细民获资生之利,豪右靡余地之盈”;唐中叶以后,“有钱则买,无钱则卖”“人从私契”成了土地转移、让渡的基本方式与基本原则。唐朝经济领域的这一转变( ) A.有利于促进小农经济的发展 B.表明政府的经济职能发生了根本转变 C.是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D.是古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必然产物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27小题各16分;第28小题18分,共50分。) 26. (16分)选举是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主要特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任何行政官员都不应根据人民的选举来任命。议会中掌握着多数的政党通常将任命它自己的领袖;各大臣自然均由为首的大臣选任;而为首的大臣本人,尽管实际上由议会指定,但在一个王国政府则应正式地由国王任命。美国宪法规定四年一度由全体人民选举总统,当国家的最高职位要由每数年一度的普选来决定时,两次选举之间的整个时间将消耗在竞选运动当中。 ——摘编自[英]密尔《代议制政府》 材料二 通过1832年议会改革,资产阶级取得了选举权,但政权仍在贵族手中,资产阶级仍处于从属地位。工人阶级在争取改革的斗争中出力最大,结果却一无所获。1832年改革是一次和平的改革运动,打开了通向民主之路的大门,但民主的道路并没有走完,它还要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才能最终完成。 ——摘编自王觉非《英国近代史》 材料三 帝国议会选举实行了当时很先进的普遍、直接的男子国会选举权,每个25岁以上的德国男子都拥有选举权,参选率从1871年的51%提高到1921年的84.9%。以工人阶级为基础的社会民主党人就是通过这一合法渠道从帝国政治制度的外围进入内院的。不过国会无权选举帝国总理及其政府,这仍是皇帝的特权。 ——摘编自武寅等著《西方国家政治制度》 (1) 结合英国责任制内阁,指出材料一中密尔设计的任命行政官员的办法。据材料一,密尔认为美国总统选举有何弊端?(5分) (1) 据材料二,为什么说1832年议会改革后“民主的道路并没有走完”?英国议会改革表现出哪些特点?(5分) (3)据材料三,概括德意志帝国议会选举的进步之处与不足。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西方选举制度的认识。(6分) 27.(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亨利八世时期,英国议会相继通过了《至尊法案》、《取缔分歧意见六条教法案》等重要法案,英国国教正式确立,建立起“没有教皇的天主教国家”。政府总计封闭男女修道院718所,遣散僧侣修女8000余人,国王凭空获利142万英镑。修道院曾拥有的向英格兰、威尔士各教区举荐2/5的圣职候选人的权力也转归国王所有。礼拜堂和追思弥撒制度相继废除,遗赠物自然而然转归到了国王手中。公会兄弟会财产被没收,国王只给予公会成员一定的管理职责,没有所有权。 ——摘编自贺瑞《关于亨利八世时期的王权》 材料二 甲午战争的失败,深深刺痛了中国人因循守旧和麻木的神经,并在事实上直接促成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民族认识的突变。 甲午战争不仅促成了中国人民族意识的普遍觉醒,更重要的是让当时中国的政治精英同时意识到了建设现代民族国家的极端重要性。 ——摘编自孙军《试论甲午战争与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材料三 1931年到1945年间中国人民在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对于中华民族的认同是空前的、也是高度自觉的。此前,帝国主义在中国建租界,中国的关税司法自主权受到破坏,但是人们还没产生强烈的仇恨感,也没有立即将其驱逐出境的行动,对国家主权完整的认识还不深刻。但是,日本帝国主义破坏的不仅仅是主权的完整,而是在掠夺中华民族生存的根基——领土。民族危亡激发了人民群众对于民族国家的强烈认同,并且奋力维护中华民族的利益。同时,中国在反对法西斯主义的国际舞台上,通过全国人民在抗击日本法西斯主义的斗争,提升了中华民族的地位,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援助。 ——摘编自宋黎明《中华民族认同与全民抗战》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的内容及其对民族国家形成的作用。(7分)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近代中国民族国家意识在甲午战争之后和抗日战争时期的新发展。(6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族国家意识的认识。(3分) 28.(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江南工业发展最主要的特点是生活资料的生产占了社会生产的绝大比重,以重工业为主的生产资料生产在社会生产中所占比重十分微小。明清江南使用的燃料,主要有薪炭、芦苇、秸秆和煤四大类。工业中主要的燃料消费部门为五金加工、烧窑和煮盐,其次为榨油、铡烛、染色、食品加工等。农业中主要的燃料消费部门是蚕业。各部门对燃料种类的要求不同,五金加工要用煤或硬木炭,而烧窑则用煤、或柴、或炭均可,煮盐多用芦苇或茅草,蚕业则要用小木炭,其他行业大致以柴薪为主。五金加工业中,消费燃料最多的是铁业。江南地区虽然基本上不生产铁,但铁器制造业却仍有一定规模。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煤资源已得到比较充分的开发,但仍不能满足工农业生产需要,需要从湖南、江西、湖北等地输入煤炭。但总的来看,煤炭在燃料消费中所占的比重并不大。 ——摘编自李伯重《明清江南工农业生产中的燃料问题》 材料二 近代工业化实际上是一个从“发达的有机经济”向“以矿物能为能源基础的经济”的转变,工业化“要成功地摆脱有机经济所受的制约,要越来越多地从矿藏中、而非从农业产品中获取原料,尤其是能够开发大批能源储备,而非依赖各种过去提供生产所需热能与动力的可再生能源” 。荷兰在17世纪曾是欧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但是本国不产煤,其他燃料也很少,必须从国外进口煤,这使荷兰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而且使本国经济置于外国商业政策支配之下。法国在1763年以前,商业并不落后于英国,1780年时铁产量3倍于英国。然而法国本身所产煤不能自给,需要从国外大量输入,这为法国工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消极影响。不同的产业结构对于能源的需求影响不同,重工业要比轻工业和农业对能源的需求更多。15世纪以来,英国出现了重工业迅速增长的局面。1650年起,煤炭开始成为英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第一大能源,到1700年,煤炭在英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已经接近一半。从以有机能源为主到以化石能源为主,英国经历了人类近代史上一次能源革命。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西方与中国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在能源消费结构上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10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能源革命与近代工业化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史实予以简要说明。(8分) 参考答案 第Ⅰ卷 (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A C B C C A C C B D B D B A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D C C A A A B C C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27小题各16分;第28小题18分,共50分。) 26.(16分)【答案】 (1)办法:议会多数党领袖任首相;首相提名内阁成员即各部大臣;首相由国王任命,对议会负责。弊端:美国总统选举耗费大量的时间。(5分) (2)理由:资产阶级在政治体制中仍处于从属地位;工人阶级没有获得政治权力。 特点:以和平方式进行;呈现渐进性;广大民众进行了艰难的斗争。(5分) (3)进步:实行普遍与直接的选举;工人阶级获得一定的自由和权利。(2分) 不足:帝国总理及其政府由皇帝任命。(2分) 认识:选举权是逐步扩大的;资产阶级选举制度存在局限。(2分) 27.(16分)【答案】 (1)内容:通过议会立法的方式摆脱罗马教皇的控制,建立民族教会;确立王权至尊(或加强中央集权);通过没收教产,增强国王经济实力。(3分) 作用:使英国获得了民族独立,促进了英国人民对国家的认识,强化了民族认同感,民族意识大大增强。(4分) (2)甲午战争之后:民族观由麻木不仁发展到民族意识的普遍觉醒;中国的政治精英意识到建设现代民族国家的重要性;各阶级纷纷登上历史舞台,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3分) 抗战时期: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成为全民共识;建立了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全民族抗战;提升了中华民族的地位,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援助。(3分) (3)提升民族国家意识是增强国家凝聚力和民族团结的方式;民族国家意识的增强有利于国家的统一、现代化建设以及实现民族的复兴。(3分) 28.(18分)【答案】 (1)差异:近代西方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明清江南地区能源消费结构多样化(或煤炭不占主导)。(4分) 原因:①两者的工业结构不同:近代西方重工业出现后,对煤炭的依赖致使其需求量大;明清江南地区以手工业为主,多为轻工业,煤炭可用其他能源替代。 ②两者的经济发展程度不同:西方工业发展起步较早,生产资料的生产占的比重较大,对煤炭消耗量大;江南地区在明清时期才建立手工工场,且地区和行业发展不平衡,小农经济占据主导,生活资料的生产占比大,对煤炭的消费少。(6分) (2) 关系:能源革命推动近代化工业发展,工业化的发展进一步推动能源革命。(3分) 说明:煤炭相比风能、水能、生物能源等有机能源,功效更高,为欧洲早期资本主义生产提供更优质的能源,后来也是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机的主要能源。英国得天独厚的煤炭优势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出现,推动了英国工业近代化。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推动了新的能源革命,新的科技发明推动石油、天然气、太阳能等一系列新能源的开发利用。(5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