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6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2018届一轮复习北师大版(理)平面向量应用举例教案
1.向量在平面几何中的应用 (1)用向量解决常见平面几何问题的技巧: 问题类型 所用知识 公式表示 线平行、点共线等问题 共线向量定理 a∥b⇔a=λb⇔x1y2-x2y1=0,其中 a =(x1,y1),b=(x2,y2),b≠0 垂直问题 数量积的运算性质 a⊥b⇔a·b=0⇔x1x2+y1y2=0,其中 a =(x1,y1),b=(x2,y2),且 a,b 为 非零向量 夹角问题 数量积的定义 cos θ= a·b |a||b|(θ 为向量 a,b 的夹角), 其中 a,b 为非零向量 长度问题 数量积的定义 |a|= a2= x2+y2,其中 a=(x,y), a 为非零向量 (2)用向量方法解决平面几何问题的步骤: 平面几何问题 ― ― →设向量 向量问题 ― ― →运算 解决向量问题 ― ― →还原 解决几何问题. 2.平面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 (1)由于物理学中的力、速度、位移都是矢量,它们的分解与合成与向量的加法和减法相似, 可以用向量的知识来解决. (2)物理学中的功是一个标量,是力 F 与位移 s 的数量积,即 W=F·s=|F||s|cos θ(θ 为 F 与 s 的夹角). 3.向量与相关知识的交汇 平面向量作为一种工具,常与函数(三角函数),解析几何结合,常通过向量的线性运算与数 量积,向量的共线与垂直求解相关问题. 【知识拓展】 1.若 G 是△ABC 的重心,则GA → +GB → +GC → =0. 2.若直线 l 的方程为 Ax+By+C=0,则向量(A,B)与直线 l 垂直,向量(-B,A)与直线 l 平 行. 【思考辨析】 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 (1)若AB → ∥AC → ,则 A,B,C 三点共线.( √ ) (2)若 a·b>0,则 a 和 b 的夹角为锐角;若 a·b<0,则 a 和 b 的夹角为钝角.( × ) (3)在△ABC 中,若AB → ·BC → <0,则△ABC 为钝角三角形.( × ) (4)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有三个定点 A(-2,-1),B(0,10),C(8,0),若动点 P 满足:OP → = OA → +t(AB → +AC → ),t∈R,则点 P 的轨迹方程是 x-y+1=0.( √ ) 1.(教材改编)已知△ABC 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 A(3,4),B(5,2),C(-1,-4),则该三角 形为(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 答案 B 解析 AB → =(2,-2),AC → =(-4,-8),BC → =(-6,-6), ∴|AB → |= 22+(-2)2=2 2,|AC → |= 16+64=4 5, |BC → |= 36+36=6 2, ∴|AB → |2+|BC → |2=|AC → |2, ∴△ABC 为直角三角形. 2.已知在△ABC 中,|BC → |=10,AB → ·AC → =-16,D 为边 BC 的中点,则|AD → |等于( ) A.6 B.5 C.4 D.3 答案 D 解析 在△ABC 中,由余弦定理可得,AB2+AC2-2AB·AC·cos A=BC 2,又AB → ·AC → =|AB → |·|AC → |·cos A=-16,所以 AB2+AC2+32=100,AB2+AC2=68.又 D 为边 BC 的中点,所以AB → +AC → =2AD → ,两边平方得 4|AD → |2=68-32=36,解得|AD → |=3,故选 D. 3.(2016·武汉模拟)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若定点 A(1,2)与动点 P(x,y)满足OP → ·OA → =4,则 点 P 的轨迹方程是____________. 答案 x+2y-4=0 解析 由OP → ·OA → =4,得(x,y)·(1,2)=4, 即 x+2y=4. 4.(2016·银川模拟)已知向量 a=(cos θ,sin θ),b=( 3,-1),则|2a-b|的最大值为 ________. 答案 4 解析 设 a 与 b 夹角为 α, ∵|2a-b|2=4a2-4a·b+b2 =8-4|a||b|cos α=8-8cos α, ∵α∈[0,π],∴cos α∈[-1,1], ∴8-8cos α∈[0,16],即|2a-b|2∈[0,16], ∴|2a-b|∈[0,4]. ∴|2a-b|的最大值为 4. 5.已知一个物体在大小为 6 N 的力 F 的作用下产生的位移 s 的大小为 100 m,且 F 与 s 的夹 角为 60°,则力 F 所做的功 W=________ J. 答案 300 解析 W=F·s=|F||s|cos〈F,s〉 =6×100×cos 60°=300(J). 题型一 向量在平面几何中的应用 例 1 (1)在平行四边形 ABCD 中,AD=1,∠BAD=60°,E 为 CD 的中点.若 AC → ·BE → =1, 则 AB=________. (2)已知 O 是平面上的一定点,A,B,C 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个动点,若动点 P 满足OP → =OA → +λ(AB → +AC → ),λ∈(0,+∞),则点 P 的轨迹一定通过△ABC 的( ) A.内心 B.外心 C.重心 D.垂心 答案 (1)1 2 (2)C 解析 (1)在平行四边形 ABCD 中,取 AB 的中点 F,则BE → =FD → ,∴BE → =FD → =AD → -1 2AB → , 又∵AC → =AD → +AB → , ∴AC → ·BE → =(AD → +AB → )·(AD → -1 2AB → ) =AD → 2-1 2AD → ·AB → +AD → ·AB → -1 2AB → 2 =|AD → |2+1 2|AD → ||AB → |cos 60°-1 2|AB → |2 =1+1 2×1 2|AB → |-1 2|AB → |2=1. ∴(1 2-|AB → |)|AB → |=0,又|AB → |≠0,∴|AB → |=1 2. (2)由原等式,得OP → -OA → =λ(AB → +AC → ),即AP → =λ(AB → +AC → ),根据平行四边形法则,知AB → +AC → 是△ABC 的中线 AD(D 为 BC 的中点)所对应向量AD → 的 2 倍,所以点 P 的轨迹必过△ABC 的 重心. 引申探究 本例(2)中,若动点 P 满足OP → =OA → +λ( AB → |AB → | + AC → |AC → |),λ∈(0,+∞),则点 P 的轨迹一定通过△ABC 的______. 答案 内心 解析 由条件,得OP → -OA → =λ( AB → |AB → | + AC → |AC → |),即AP → =λ( AB → |AB → | + AC → |AC → |),而 AB → |AB → | 和 AC → |AC → | 分别表示平行 于AB → ,AC → 的单位向量,故 AB → |AB → | + AC → |AC → | 平分∠BAC,即AP → 平分∠BAC,所以点 P 的轨迹必过 △ABC 的内心. 思维升华 向量与平面几何综合问题的解法 (1)坐标法 把几何图形放在适当的坐标系中,则有关点与向量就可以用坐标表示,这样就能进行相应的 代数运算和向量运算,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 (2)基向量法 适当选取一组基底,沟通向量之间的联系,利用向量间的关系构造关于未知量的方程进行求 解. (1)在△ABC 中,已知向量AB → 与AC → 满足( AB → |AB → | + AC → |AC → | )·BC → =0,且 AB → |AB → | · AC → |AC → | =1 2,则 △ABC 为( ) A.等边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等腰非等边三角形 D.三边均不相等的三角形 (2)已知直角梯形 ABCD 中,AD∥BC,∠ADC=90°,AD=2,BC=1,P 是腰 DC 上的动点, 则|PA → +3PB → |的最小值为________. 答案 (1)A (2)5 解析 (1) AB → |AB → | , AC → |AC → | 分别为平行于AB → ,AC → 的单位向量,由平行四边形法则可知 AB → |AB → | + AC → |AC → | 为 ∠BAC 的平分线.因为( AB → |AB → | + AC → |AC → | )·BC → =0,所以∠BAC 的平分线垂直于 BC,所以 AB=AC. 又 AB → |AB → | · AC → |AC → | =| AB → |AB → | |·| AC → |AC → | |·cos∠BAC=1 2, 所以 cos∠BAC=1 2,又 0<∠BAC<π,故∠BAC=π 3,所以△ABC 为等边三角形. (2)以 D 为原点,分别以 DA,DC 所在直线为 x 轴、y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设 DC=a,DP=y. 则 D(0,0),A(2,0),C(0,a),B(1,a), P(0,y), PA → =(2,-y),PB → =(1,a-y), 则PA → +3PB → =(5,3a-4y), 即|PA → +3PB → |2=25+(3a-4y)2, 由点 P 是腰 DC 上的动点,知 0≤y≤a. 因此当 y=3 4a 时,|PA → +3PB → |2 的最小值为 25. 故|PA → +3PB → |的最小值为 5. 题型二 向量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 例 2 (1)已知向量OA → =(k,12),OB → =(4,5),OC → =(10,k),且 A、B、C 三点共线,当 k<0 时, 若 k 为直线的斜率,则过点(2,-1)的直线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 (2)设 O 为坐标原点,C 为圆(x-2)2+y2=3 的圆心,且圆上有一点 M(x,y)满足OM → ·CM → =0, 则y x=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2x+y-3=0 (2)± 3 解析 (1)∵AB → =OB → -OA → =(4-k,-7), BC → =OC → -OB → =(6,k-5),且AB → ∥BC → , ∴(4-k)(k-5)+6×7=0, 解得 k=-2 或 k=11. 由 k<0 可知 k=-2,则过点(2,-1)且斜率为-2 的直线方程为 y+1=-2(x-2),即 2x+y- 3=0. (2)∵OM → ·CM → =0,∴OM⊥CM, ∴OM 是圆的切线,设 OM 的方程为 y=kx, 由 |2k| 1+k2= 3,得 k=± 3,即y x=± 3. 思维升华 向量在解析几何中的“两个”作用 (1)载体作用:向量在解析几何问题中出现,多用于“包装”,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利用向 量的意义、运算脱去“向量外衣”,导出曲线上点的坐标之间的关系,从而解决有关距离、斜 率、夹角、轨迹、最值等问题. (2)工具作用:利用 a⊥b⇔a·b=0(a,b 为非零向量),a∥b⇔a=λb(b≠0),可解决垂直、平行 问题,特别地,向量垂直、平行的坐标表示对于解决解析几何中的垂直、平行问题是一种比 较简捷的方法. (2016·合肥模拟)如图所示,半圆的直径 AB=6,O 为圆心,C 为半圆上不同于 A、B 的任意一点,若 P 为半径 OC 上的动点,则(PA → +PB → )·PC → 的最小值为________. 答案 -9 2 解析 ∵圆心 O 是直径 AB 的中点, ∴PA → +PB → =2PO → ,∴(PA → +PB → )·PC → =2PO → ·PC → , ∵PO → 与PC → 共线且方向相反, ∴当大小相等时,乘积最小.由条件知,当 PO=PC=3 2时,最小值为-2×3 2×3 2=-9 2. 题型三 向量的其他应用 命题点 1 向量在不等式中的应用 例 3 已知 x,y 满足Error!若OA → =(x,1),OB → =(2,y),且OA → ·OB → 的最大值是最小值的 8 倍, 则实数 a 的值是________. 答案 1 8 解析 因为OA → =(x,1),OB → =(2,y),所以OA → ·OB → =2x+y,令 z=2x+y,依题意,不等式组 所表示的可行域如图中阴影部分所示(含边界),观察图像可知,当目标函数 z=2x+y 过点 C(1,1)时,zmax=2×1+1=3,目标函数 z=2x+y 过点 F(a,a)时,zmin=2a+a=3a,所以 3= 8×3a,解得 a=1 8. 命题点 2 向量在解三角形中的应用 例 4 (2016·合肥模拟)在△ABC 中,角 A,B,C 的对边分别是 a,b,c,若 20aBC → +15bCA → + 12cAB → =0,则△ABC 最小角的正弦值等于( ) A.4 5 B.3 4 C.3 5 D. 7 4 答案 C 解析 ∵20aBC → +15bCA → +12cAB → =0, ∴20a(AC → -AB → )+15bCA → +12cAB → =0, ∴(20a-15b)AC → +(12c-20a)AB → =0, ∵AC → 与AB → 不共线, ∴Error!⇒Error! ∴△ABC 最小角为角 A, ∴cos A=b2+c2-a2 2bc = 16 9 a2+25 9 a2-a2 2 × 4 3a × 5 3a =4 5, ∴sin A=3 5,故选 C. 命题点 3 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 例 5 如图,一质点受到平面上的三个力 F1,F2,F3(单位:牛顿)的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已 知 F1,F2 成 60°角,且 F1,F2 的大小分别为 2 和 4,则 F3 的大小为( ) A.2 7 B.2 5 C.2 D.6 答案 A 解析 如题图所示,由已知得 F1+F2+F3=0,则 F3=-(F1+F2),即 F23=F21+F22+2F1·F2= F21+F22+2|F1|·|F2|·cos 60°=28.故|F3|=2 7. 思维升华 利用向量的载体作用,可以将向量与三角函数、不等式结合起来,解题时通过定 义或坐标运算进行转化,使问题的条件结论明晰化. (1)函数 y=sin(ωx+φ)在一个周期内的图像如图所示,M、N 分别是最高点、最 低点,O 为坐标原点,且OM → ·ON → =0,则函数 f(x)的最小正周期是______. (2)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0,0),M(1,1),N(0,1),Q(2,3),动点 P(x,y)满足不等式 0≤ OP → ·OM → ≤1,0≤OP → ·ON → ≤1,则 z=OQ → ·OP → 的最大值为________. 答案 (1)3 (2)3 解析 (1)由图像可知,M(1 2,1 ),N(xN,-1), 所以OM → ·ON → =(1 2,1 )·(xN,-1)=1 2xN-1=0, 解得 xN=2, 所以函数 f(x)的最小正周期是 2×(2-1 2 )=3. (2)∵OP → =(x,y),OM → =(1,1),ON → =(0,1),OQ → =(2,3), ∴OP → ·OM → =x+y,OP → ·ON → =y,OQ → ·OP → =2x+3y, 即在Error!条件下,求 z=2x+3y 的最大值,由线性规划知识得,当 x=0,y=1 时,z max= 3. 三审图形抓特点 典例 (2016·太原一模)已知 A,B,C,D 是函数 y=sin(ωx+φ) (ω>0,0<φ<π 2)一个周期内 的图像上的四个点,如图所示,A(-π 6,0),B 为 y 轴上的点,C 为图像上的最低点,E 为该 函数图像的一个对称中心,B 与 D 关于点 E 对称,CD → 在 x 轴上的射影为 π 12,则 ω,φ 的值为 ( ) A.ω=2,φ=π 3 B.ω=2,φ=π 6 C.ω=1 2,φ=π 3 D.ω=1 2,φ=π 6 E 为函数图像的对称中心,C 为图像最低点 ― ― ― ― ― ― ― ― ―→作出点 C 的对称点 M D、B 两点对称 CD 和 MB 对称 ― ― ― ― ― ― ― ― ― ― ―→CD → 在 x 轴上 BM 在 x 轴上的射影 OF= π 12 ― ― ― ― ― ― →A(-f(π,6),0), AF=π 4―→T=π―→ω=2 ― ― ― ― ― ― ― ― →y=sin(2x+φ) 和 y=sin 2x 图象比较 φ 2=π 6―→φ=π 3 解析 由 E 为该函数图像的一个对称中心,作点 C 的对称点 M,作 MF⊥x 轴,垂足为 F, 如图.B 与 D 关于点 E 对称,CD→ 在 x 轴上的射影为 π 12,知 OF= π 12. 又 A(-π 6,0),所以 AF=T 4= π 2ω=π 4,所以 ω=2.同时函数 y=sin(ωx+φ)图像可以看作是由 y= sin ωx 的图像向左平移得到,故可知φ ω=φ 2=π 6,即 φ=π 3. 答案 A 1.在△ABC 中,(BC → +BA → )·AC → =|AC → |2,则△ABC 的形状一定是( ) A.等边三角形 B.等腰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 答案 C 解析 由(BC → +BA → )·AC → =|AC → |2, 得AC → ·(BC → +BA → -AC → )=0, 即AC → ·(BC → +BA → +CA → )=0,2AC → ·BA → =0, ∴AC → ⊥BA → ,∴A=90°. 又根据已知条件不能得到|AB → |=|AC → |, 故△ABC 一定是直角三角形. 2.(2016·山东)已知非零向量 m,n 满足 4|m|=3|n|,cos〈m,n〉=1 3.若 n⊥(tm+n),则实数 t 的值为( ) A.4 B.-4 C.9 4 D.-9 4 答案 B 解析 ∵n⊥(tm+n),∴n·(tm+n)=0, 即 tm·n+n2=0,∴t|m||n|cos〈m,n〉+|n|2=0, 由已知得 t×3 4|n|2×1 3+|n|2=0,解得 t=-4,故选 B. 3.(2016·南宁模拟)已知向量 a=(cos α,-2),b=(sin α,1)且 a∥b,则 sin 2α 等于( ) A.3 B.-3 C.4 5 D.-4 5 答案 D 解析 由 a∥b 得 cos α+2sin α=0, ∴cos α=-2sin α,又 sin2α+cos2α=1, ∴5sin2α=1,sin2α=1 5,cos2α=4 5, sin 2α=2sin αcos α=-cos2α=-4 5. 4.(2016·武汉模拟)设△ABC 的三个内角为 A,B,C,向量 m=( 3sin A,sin B),n=(cos B, 3cos A),若 m·n=1+cos(A+B),则 C 等于( ) A.π 6 B.π 3 C.2π 3 D.5π 6 答案 C 解析 依题意得 3sin Acos B+ 3cos Asin B=1+cos(A+B), 3sin(A+B)=1+cos(A+B), 3sin C+cos C=1,2sin(C+π 6)=1,sin(C+π 6)=1 2. 又π 6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 当前文档收益归属上传用户
- 下载本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