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6 发布 |
- 37.5 KB |
- 2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安徽省芜湖市芜湖一中2020届高三5月份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 - 2020 届高三年级 5 月份语文测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宋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在唐代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出现了空 前的繁荣。在此背景下,宋代的货币流通和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开创了古代金融的新篇 章。 宋代在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信用形式有借贷、质、押、典、赊 买赊卖等多种形式。借贷分为政府借贷和私人借贷。政府借贷主要表现为赈贷的形式,在紧 急情况下通过贷给百姓粮食或种子的方式,帮助他们度过困境。私人借贷多为高利贷,它可 以解决社会分化和“钱荒”带来的平民百姓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满足特殊支付和燃眉之急 的需要。质、押是借贷的担保形式,由质库、解库等机构经营。质属于动产担保,它必须转移 动产的占有;押属于不动产担保,通常将抵押物的契约交付债权人即可。债务人违约时,债 权人可用变卖价款优先受偿。典作为不动产转移的一种形式是在宋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 特点是典权人向出典人支付典价后,在典期内就占有了出典人典产的使用权和收益支配权, 出典人也不必向典权人支付利息。宋代的商业贸易非常发达,但存在着通货紧缩现象,故赊 买赊卖行为也很普遍,几乎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的所有物品都能进行赊买赊卖。从实际效 果看,它解决了军需、加强了流通,更重要的一点,它对束缚生产流通扩大和发展的高利贷 构成了冲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商业贸易对货币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社会中货币供给和流 通状况不尽理想,表现为货币流通区域的割据性、货币供给数量的有限性,以及大量流通的 钢铁钱细碎和不便携带的特性,其结果是抑制了经济发展。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在高度发达 的纸币和印刷技术保障下,通过民间自发力量的作用和官府的强制推行,宋代社会陆续出现 了诸如茶引、盐引、交子、关子和会子等新型纸质信用工具。茶引、盐引要求相关人员先用 粮草或现钱的付出作为取得的条件,然后凭此类纸质信用工具异地兑取现钱或政府专卖货物。 这些信用工具的使用,除了可发挥信用功能外,也使得政府和商人在专卖货物领域能够共同 获利,既有利于商人从政府专卖的货物中分得一份利益,又有利于政府实现增加收入、补给 军需等目标。早期的交子、关子、会子要求相关人员先交纳现钱作为取得的条件,然后再根 据需要持交子、关子、会子到指定的地区兑取现钱。这类信用工具携带方便且具有汇票性质, 可以保障大宗交易、跨地区交易货款的顺利结算。它们的使用,弥补了货币的不足,节省了 - 2 - 货币流通需求量。此后这种交子、关子、会子逐步发展为纸币。可见,宋代新型信用工具的 大量使用,是社会径济发展史中最具标志性意义的新生事物,它缓解或解决了交换过程中的 诸多不便与矛盾,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发展。 (摘编自王芳 《宋代信用的特点与影响》)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宋代的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借贷、质、典、赊买赊卖等信用形式的产生是宋代金融的 一个新特点。 B. 宋代的政府借贷基本上是赈济性借贷,主要目的是帮助百姓度过困境,因此与私人借贷相 比,政府借贷的利率要低得多。 C. 在宋代,债务人可以用不动产的契约或动产作为担保,向债权人借贷,在债务人不偿还债 务时,债权人可用变卖价款优先受偿。 D. 赊买赊卖的信用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宋代通货紧缩带来的资金不足的问题,缓解了生 产、流通、消费领域中的诸多矛盾。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在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宋代的信用工具不断创新,出现了茶引、盐引、交子、关子和 会子等信用工具。 B. 各类新型纸质信用工具最初是由宋代政府发行的,其发行目的是为了解决货币流通区域的 割据性等多方面的问题。 C. 茶引、盐引等信用工具的使用,可以使一些商人取得茶、盐等货物的专卖凭证,从政府专 营的物品中分得一部分利益。 D. 宋代的造纸术和印刷术高度发达,这为交子、关子和会子等新型信用工具的产生提供了技 术条件。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质库、解库是进行押物、放款、收息的机构。唐宋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质库、 解库也随之兴盛。 B. 在宋代,出典人将房产押给典权人后,可以获得一笔典价,且不必支付利息。在典期内, 典权人不但享有房屋的使用权,同时还拥有出租权。 C. 虽然早期的交子具有汇票性质,可以克服金属货币不便捎带的缺点,保障商品交易中货款 的顺利结算,但是它还没有发展成为纸币。 D. 宋代各种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对当时的经济发展都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为此后各 - 3 - 个朝代提供了借鉴。 【答案】1. A 2. B 3. D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 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 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A 项,“借贷、质、典、赊买赊卖等信用形式的产生是宋代”说法属于无中生有,文本第二段 首句总说“宋代在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信用形式有借贷、质、押、 典、 赊买赊卖等多种形式。”后面的大段文字都在说明宋代在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方面呈现 的新特点,它指出“信用形式有借贷、质、押、典、 赊买赊卖等多种形式”,但没有说这些 信用形式都产生于宋代,只有“典作为不动产转移的一种形式是在宋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其余形式没说产生于哪个年代,单说“典”意味着其它的不是产生在宋。故选 A。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 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要求选出“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 的一项”,B 项,以偏概全,“各类新型纸质信用工具最初是由宋代政府发行的”说法错误, 答题区域在第三段,根据文段中“通过民间自发力量的作用或官府的强制推行”,可知该项 以偏概全。故选 B。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理解把握文章中观点态度能力。解答此类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 定对应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 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 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要求选出“根据 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D 项,“宋代各种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对当时的 经济发展都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说法不正确,在前文有“它对束缚生产流通扩大和发展的 高利贷构成了冲击”可见“高利贷”这种私人借贷的形式“束缚生产流通扩大和发展”,所 以选项中“各种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说法错误,混淆范围。故选 D。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 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 - 4 - 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 “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 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 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 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 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 “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 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 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 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 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博物馆服务于社会建设的格 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博物馆收藏、展示的文化遗产资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为社会公 众所共享,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博物馆接待参观 人次,从 2001 年的 7955 万人次增长到 2014 年的 7.2 亿人次,13 年间增长了 8 倍。对于青少年 而言,博物馆逐渐成为学校教育之外的“第二课堂”,在互动性、体验性、趣味性方面发挥着 独特的优势。2014 年,全国博物馆拥有近 3000 万件(套)藏品,依托这些藏品在历史、文化、考 古等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科研活动,科研成果也非常丰富。针对藏品的研究,需要整合学校和研 究机构的学者、教师,因此博物馆往往会成为一个地区的文史研究中心。同时,博物馆逐渐成 为展示城市独特历史文化、提升城市文化品牌价值的重要载体。2010 年,西安市委、市政府正 式提出把西安建设成“博物馆之城”的战略目标,随后广州、济南等城市也纷纷提出建设“博 物馆之城”的口号,以此提升城市的竞争力。 (摘编自刘世锦主编《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报告(2014)》) 材料二 2008 年起,中国文化文物系统的博物馆开始全面免费开放,此后博物馆的直接经济贡献逐 渐弱化。因此,只能通过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来衡量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贡献。博物馆事业 - 5 - 增加值即文化文物系统内的博物馆向社会提供产品或服务(如文化创意产品销售、文物巡展、 社会文物鉴定及咨询等)而增加的价值总和。2001-2014 年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变化情况如 图: (摘编自苏杨等主编《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报告(2015-2016)》) 注:计算或比较不同时期的经济数据时,用某一时期产品的平均价格作为固定的计算尺度, 这种平均价格叫可比价格。可比价格计算出的指标,可以消除价格变动因素的影响,便于对不 同时期进行历史对比,以观察国民经济的发展情况。 材料三 要真正了解或融入一个城市与国家,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参观博物馆。北京每年 接待的上亿游客中,相当一部分人要参观北京的博物馆。博物馆对于旅游经济的拉动难以用数 字衡量,它更多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宣传和教育作用。通过品牌价值的提升和精神核心的建立, 实现对旅游经济的长远影响,这也是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间接贡献。 (摘编自王小润等《博物馆能否成为旅游经济新坐标》) 4.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001~2014 年间,按当年价格计算出的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最低的年份是 2001 年,最高的 年份是 2014 年。 B. 除 2007 年的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较前一年有所减少外,其余年份的增加值与前一年相比 均呈现上升态势。 - 6 - C. 按 2001 年可比价格计算,十几年间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大体上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势头。 D. 按当年价格计算出的增加值与按可比价格计算出的增加值相比,二者差距最大的年份是 2014 年。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直到今天,博物馆依然是通过藏品的基本陈列和专题展览的形式服务于公众,这种形式可 以丰富大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B. 博物馆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第二课堂”,它通过独特的学习资源,以适应青少年心理特 点的方式,激励青少年学习。 C. 博物馆免费开放会使其经济贡献逐渐弱化,因此需要通过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来衡量博物馆 对国民经济的全部贡献。 D. 博物馆对旅游经济的拉动是非常重要的贡献,这也是提升博物馆诸如宣传和教育等其他功 能的关键所在。 6.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博物馆在科研方面的作用。 【答案】4. B 5. B 6. ①可以依托博物馆的藏品研究历史、研究文化、进行考古科研等,并获得丰富的科研成果。 ②博物馆可以针对藏品的研究,整合学校和研究机构的学者、教师,从而会成为一个地区的文 史研究中心。 ③博物馆可以成为展示城市独特历史文化、提升城市文化品牌价值的重要载体。 ④博物馆可以向社会提供文化创意产品,进行文物巡展或社会文物鉴定及咨询等方面的产品 或服务。 【解析】 【4 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 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 辨析。B“其余年份的增加值与前一年相比均呈现上升态势”的说法有误。比较图表中的数值 可知,2003 年的增加值也较前一年有所减少。 【5 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 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A 项,材料一中原文的表述为“博物馆收藏、展示的文化遗产 资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为社会公众所共享”,这说明博物馆服务于公众的形式已不 - 7 - 只是“藏品的基本陈列和专题展览”。C 项,材料二中原文的表述为“博物馆的直接经济贡献 逐渐弱化”,选项中则将“直接经济贡献”改为“经济贡献”。由材料二中的“只能通过博 物馆事业增加值来衡量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贡献”和材科三中的“实现对旅游经济的长 远影响,这也是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间接贡献”这两句话可知,选项中“需要通过博物馆事 业增加值来衡量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全部贡献”的说法有误。D 项,由材料三可知,博物馆对 于旅游经济的拉动确有作用,但后半句“这也是提升博物馆诸如宣传和教育等其他功能的关 键所在”的说法,无中生有,且强加联系。 点睛:新闻材料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的是对文意理解的考查,考生要注意选项中 常见的错误有曲解文意、枉加推断、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问题,考生要结合对文意的理解 准确判断选项中的表述是否正确。 【6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和筛选文中信息类试题,这类试题考生首先要明确题 干中的信息指向,其次要在材料中找准筛选的内容,最后是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概括。本题 根据理解可以有如下的作答参考:依托藏品开展的科研活动能够产出丰富的科研成果;博物 馆可以整合一个地区的科研力量,培育出科研团队。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古希腊的石头 冯骥才 ①每到一个新地方,首先要去当地的博物馆。只要在那里边呆上半天或一天,很快就会 与这个地方“神交”上了。故此,在到达雅典的第二天一早,我便一头扎进举世闻名的希腊 国家考古博物馆。我在那些欧洲史上最伟大的雕像中间走来走去,只觉得我的眼睛——被那 个比传说还神奇的英雄时代所特有的光芒照得发亮。 ②我承认,希腊人的文化很对我的胃口。我喜欢他们这些刻在石头上的历史与艺术。由 于石头上的文化保留得最久,所以无论是希腊人,还是埃及人、玛雅人、巴比伦人以及我们 中国人,在初始时期,都把文化刻在坚硬的石头上。这些深深刻进石头里的文字与图像,顽 强又坚韧地表达着人类对生命永恒的追求,以及把自己的一切传之后世的渴望。 ③然而,永恒是达不到的。石头并非坚不可摧。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把人带到永远。 在岁月的翻滚中,古希腊人的石头已经满是裂痕与缺口,有的只剩下一些残块和断片。 ④在博物馆的一个展厅,我看到一截石雕的男子的左臂。虽然只是这么一段残臂,却依 - 8 - 然紧握拳头,昂然地向上弯曲着,皮肤下面的血管鼓胀,脉搏在这石臂中有力地跳动。我们 无法看见这手臂连接着的雄伟的身躯,但完全可以想见这位男子英雄般的形象。一件古物背 后是一片广阔的历史风景。历史并不因为它的残缺而缺少什么。残缺,却表现着它的经历, 它的命运,它的年龄,还有一种岁月感。岁月感就是时间感。当事物在无形的时间历史中穿 过,它便被一点点地消损与改造, 因而便变得古旧、龟裂、剥落与含混,同时也就沉静、苍 劲、深厚、斑驳和朦胧起来。 ⑤于是一种美出现。凡是懂得这一层美感的,就绝不会去将古物翻新,甚至做更愚蠢的 事—— 复原。 ⑥在一座名叫阿雷奥斯•帕果斯的小山上,有一座高大的雕着神像的纪念碑。由于历时久 远, 一半已然缺失。石碑上层的三尊神像,只剩下两尊,都已经失去了头颅,可是他们依然 气宇轩昂地坐在深凹的洞窟里。这时,使我惊讶的是,它竟像是两尊佛像。与敦煌和云岗中 那些北魏与西魏的佛像酷似!如果我们将两个佛头安装上去,也会十分和谐的!于是,它叫 我神驰万里,一下子感到世纪前丝绸之路上那段早已逝去的令人神往的历史——从亚历山大 东征到希腊人在犍陀罗为原本没有偶像崇拜的印度人雕刻佛像,再到佛教东渐与中国化的历 史——陡然地掉转过头,五彩缤纷地扑面而来。 ⑦原来时间隧道就在希腊人的石头中间!由此,我找到了逼真地进入希腊历史的秘密。 ⑧我便到处去寻访古老的文化的石头,从那一片片石头的遗址中找到时光隧道的入口, 钻进去。 ⑨然而,我发现希腊到处全是这种石头。从德尔菲的太阳神庙到苏纽的海神庙,从埃皮 达洛夫洛斯的露天剧场到迈锡尼的损毁的城堡,它们简直全是巨大的石头的世界。可是这些 石头早已经老了。它们残缺和发黑,成片地散布在宽展的山坡或起伏的丘陵上。数千年前, 它们曾是堆满财富的王城,聆听神谕的圣坛或人间英雄们竞技的场所。 ⑩尽管无情的历史遗弃它,有心的希腊人却无比珍惜它。他们保护这些遗址的方式在我 们看来十分奇特,他们绝不去动一动历史遁去之后的“现场”。一棵石柱在一千年前倒在哪 里,今天绝不去把它扶立起来,因为这是历史的本来面目,尊重历史就是不更改历史。当然 他们又不是对这些先人的创造不理不管。常常会有一些“文物医生”拿着针管来,为一些正 在开裂的石头注射加固剂, 或者定期清洗现代工业造成的酸雨给这些石头带来的污迹。他们 做得小心翼翼,好像这些石头在他们手中依然是活着的需要呵护的生命。 ⑪他们使我们认识到,每一块看似冰冷的古老的石头,其实并没有死亡,它们犹然带着 昔时的气息。它们各自不同的形态都是历史的表情,石头上的残痕则是它们命运的印记与年 - 9 - 龄的刻度。认识到这些,便会感到我们已身在历史中间。如果你从中发现到一个非同寻常的 细节,那就极有可能是神奇的时间隧道的洞口了。 ⑫迈锡尼遗址给人的感受真是一种震撼。这座三千多年前用巨石砌成的城堡,如今已是 坍塌在山野上的一片废墟,被时光磨砺得分外粗糙的巨大的石块与齐腰的荒草混在一起。然 而,正是这种历史的原生态,才确切地保留着它最后毁灭于战火时惊人的景象。 ⑬今天,入夜后如果我们在遗址点上篝火,我们的想象还会进入那场以情杀为背景的毁 灭性的内战中去。于是我想,如果把迈锡尼交给我们——我们是不是要把迈锡尼散乱的石头 好好“整顿” 一番,摆放得整整齐齐;再将倾毁的城墙重新砌起来;甚至突发奇想,像大声 呼喊着“修复圆明园” 一样,把迈锡尼复原一新。如若这样,历史的魂灵就会一下子逃离而 去。 ⑭珍视历史就是保护它的原貌与原状。这是希腊人给我们的启示。 (选自《新世纪文学选刊》2008 年第 9 期,有删改) 7. 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作技巧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题目“古希腊的石头”用借喻的手法点明写作对象——古希腊文明。在冯骥才的眼中, “ 石头”是文化的使者,“石头”(雕塑)反映了古希腊的文明,从历史深处走来,与现代 人交谈。 B. 文中第⑦段划横线的句子“原来时间隧道就在希腊人的石头中间!”内蕴深奥,意为站在 承载着古希腊历史文明的石头面前,人们可以借此回溯历史,了解人类文明的进程。 C. 文章第⑬自然段设想了“我们”保护迈锡尼遗址的做法,与希腊人保护迈锡尼遗址的做法 形成鲜明的对比,寄寓作者的褒贬态度:肯定希腊人保护文物的方式,否定国人的错误做法。 D. 文章将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有机结合,使作者既能用生动优美的语言 对事物进行形象的描绘,给人以具体的美感,又能使作者对事物进行分析,发表见解,给人 以启迪。 8. 作者在第⑪自然段说:“如果你从中发现到一个非同寻常的细节,那就极有可能是神奇的 时间隧道的洞口了。”阅读第⑥到⑬自然段,说说作者发现了哪两个非同寻常的细节,并从 中分别感受到了什么历史? 9. 文章言在此而意在彼。作者“言”在欣赏古希腊的石头,欣赏古希腊文明,但“意”不在 此, 说说作者的“意”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举例分析。 【答案】7. A 8. (1) 从阿雷奥斯帕果斯小山上剩下的两尊神像与敦煌和云岗的佛像酷似 这个细节,感受到了世纪前丝绸之路上那段早已逝去的令人神往的历史。 (2) 从迈锡尼遗址 - 10 - 呈现历史的原生态这个细节,感受到的是古希腊那场以情杀为背景的毁灭性的内战。 9. 启示国人在对待古代文化遗产时要有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告诉国人珍视历史就是保护它的 原貌与原状。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需要首先明确题干要求, 然后认真阅读文本,结合文本内容来筛选比对,分析鉴赏选出正确答案。 A 项,“用借喻的手法”表述错误。题目“古希腊的石头”用象征的手法点明写作对象——古 希腊文明。 故选 A。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 根据题干要求,认真阅读文本,锁定答题区间,然后概括得出答案。 作者在第⑪自然段说:“如果你从中发现到一个非同寻常的细节,那就极有可能是神奇的时 间隧道的洞口了。”阅读第⑥到⑬自然段,说说作者发现了哪两个非同寻常的细节,并从中 分别感受到了什么历史?根据文本“在一座名叫阿雷奥斯•帕果斯的小山上,有一座高大的雕 着神像的纪念碑。由于历时久远, 一半已然缺失。石碑上层的三尊神像,只剩下两尊,都已 经失去了头颅,可是他们依然气宇轩昂地坐在深凹的洞窟里。这时,使我惊讶的是,它竟像 是两尊佛像。与敦煌和云岗中那些北魏与西魏的佛像酷似!如果我们将两个佛头安装上去, 也会十分和谐的!于是,它叫我神驰万里,一下子感到世纪前丝绸之路上那段早已逝去的令 人神往的历史——从亚历山大东征到希腊人在犍陀罗为原本没有偶像崇拜的印度人雕刻佛 像,再到佛教东渐与中国化的历史——陡然地掉转过头,五彩缤纷地扑面而来”可知,(1) 从 阿雷奥斯帕果斯小山上剩下的两尊神像与敦煌和云岗的佛像酷似这个细节,感受到了世纪前 丝绸之路上那段早已逝去的令人神往的历史;根据文本“迈锡尼遗址给人的感受真是一种震 撼。这座三千多年前用巨石砌成的城堡,如今已是坍塌在山野上的一片废墟,被时光磨砺得 分外粗糙的巨大的石块与齐腰的荒草混在一起。然而,正是这种历史的原生态,才确切地保 留着它最后毁灭于战火时惊人的景象”可知,(2) 从迈锡尼遗址呈现历史的原生态这个细节, 感受到的是古希腊那场以情杀为背景的毁灭性的内战。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把握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结合文本内容,抓住中心描写对象, - 11 - 挖掘它更深层的含义,从而把握文本的主旨。 作者“言”在欣赏古希腊的石头,欣赏古希腊文明,但“意”不在此, 说说作者的“意”是 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举例分析。根据文章第⑬自然段“于是我想,如果把迈锡尼交给我 们——我们是不是要把迈锡尼散乱的石头好好‘整顿’一番,摆放得整整齐齐;再将倾毁的 城墙重新砌起来;甚至突发奇想,像大声呼喊着‘修复圆明园’一样,把迈锡尼复原一新。 如若这样,历史的魂灵就会一下子逃离而去”可知,作者设想了“我们”保护迈锡尼遗址的 做法,而这恰好与第⑩段“尽管无情的历史遗弃它,有心的希腊人却无比珍惜它。他们保护 这些遗址的方式在我们看来十分奇特,他们绝不去动一动历史遁去之后的‘现场’。一棵石 柱在一千年前倒在哪里,今天绝不去把它扶立起来,因为这是历史的本来面目,尊重历史就 是不更改历史。当然他们又不是对这些先人的创造不理不管。常常会有一些‘文物医生’拿 着针管来,为一些正在开裂的石头注射加固剂, 或者定期清洗现代工业造成的酸雨给这些石 头带来的污迹。他们做得小心翼翼,好像这些石头在他们手中依然是活着的需要呵护的生命” 与希腊人保护迈锡尼遗址的做法形成鲜明的对比,寄寓作者的褒贬态度:肯定希腊人保护文 物的方式,否定国人的错误做法。由此我们可知作者真实用意其实是告诉国人珍视历史就是 保护它的原貌与原状,启示国人在对待古代文化遗产时要有正确的态度和方法。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与子书. 洪亮吉 ①余以年迫迟暮,不复能佣力于外,又念汝曹渐以成长;回忆毕生之事,冀弛日暮之肩。 郭外有薄田二顷,城东老屋三十间,使四子一嗣孙分守之。汝曹能勤苦自持,当衣食粗足耳。 ②又余本中材不敢以大贤上哲祈汝惟早承先训门有素风易衣而出并日而食叠遭家难粗识 世情“忍饿读书”,先大夫之遗语也:“禄不歆非义,福不歆非分,处则孝于家,出则忠于 国”,太宜人晨夕之面命也。慎之哉!惟俭可以立身,惟恕可以持己。俭则无求于人,恕则 无忤于物,况以单门而处侈俗,凉德而承世业乎?无昵宴朋,无染薄俗,无是古而非今,无 陟前而忘后,无爱尺璧而不爱修名,莫畏雷霆而不畏清议,穷达本之于命,丰啬任其所遭, 如是而已。 ③饴孙年过三十,处世尚不克平心,是汝之短也。惟编校故书,尚知条理,他日或当传 吾记诵之学耳。今符孙弱冠已过,涉笔便伪,难成一技;学之不修,亦已焉哉!其余幼子弱 - 12 - 孙,则尚争梨栗,无辨粟麦。他日兄率其弟,父课其子,庶几寒宗,无坠先绪。 ④夫功名之士,以身徇时;勤学之士,以身徇古;各有所好,强之不能,在立志何如耳。 形质不能与天地争久,姓名则克与嵩华竞高。植足急流,学金石之止;鉴影巨壑,师江海之 宽。汝曹慎之哉! ⑤又况承恩返里,已属更生。忧患备尝,庶谋行乐。每当朝晖入座,夕月洒窗,春树欲 花,秋林未落,何尝不携阮孚之屐,泛渔父之舟,挈伴以出,行歌以归?但使过言子①之庐, 诵声不辍。斯愿足矣!今春草已绿,鬓丝不玄。素心之友,藉鬼燐而见招;同气之亲,出柏 根而相望。鬼者归也,归其真宅,庶有时矣。 ⑥自念生虽无似,然不见屏于里闾..,不见讥于长者。踪迹遍于九州,姓氏镌于五岳..。官 不达而齿胄..以为之师,禄不加而问字丰其所贽。诗文至五千首,撰述至三十种。门生义故, 百人著录,弟子三百。穷老尽气,韬精敛魂,终此天年,从亲地下。以此贻汝,不以多乎? (选自《洪北江诗文集》,有删改) 【注】①言子:孔子学生言偃(字子游)。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又余本中材/不敢以大贤上哲祈汝/惟早承先训/门有素风易/衣而出/并日而食/叠遭家难/ 粗识世情/ B. 又余本中材/不敢以大贤上哲祈/汝惟早承先训/门有素风/易衣而出/并日而食/叠遭家难/ 粗识世情/ C. 又余本中材/不敢以大贤上哲祈汝/惟早承先训/门有素风/易衣而出/并日而食/叠遭家难/ 粗识世情/ D. 又余本中材/不敢以大贤/上哲祈汝惟早承先训/门有素风/易衣而出/并日而食/叠遭家难/ 粗识世情/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书,文体名,先秦时“书”为书信的总名,臣下向国君进言陈词,亲朋之间来往的信件, 都称为“书”。 B. 里闾,指乡里或乡里的友人。“闾右”“闾左”都指贫苦人民居住的地区,古代二十五家 为一闾。 C. 五岳,我国五大名山的总称,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 D. 齿胄,具体指太子入学与公卿之子依年龄为序。文中泛指公卿子弟。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13 - A. 作者评价自己为中等学识之人,不敢期盼孩子成为圣哲贤人,希望儿子能以先人的教诲为 戒。 B. 作者告诫儿子不要与酒肉朋友交往,不要沾染坏风气,不要厚古薄今,不要惧怕众人评论。 C. 作者认为人各有所好,不能勉强,关键在于如何立志罢了。作者这样说是意在告诫儿子要 有志向。 D. 作者认为自己一生官运虽不腾达而公卿子弟拜己为师,俸禄虽不高而传授学问还能获得人 们的好评。 13.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以年迫迟暮,不复能佣力于外,又念汝曹渐以成长。 (2)他日兄率其弟,父课其子,庶几寒宗,无坠先绪。 【答案】10. C 11. B 12. B 13. (1)因我年近晚年,不能再(继续)在外卖力谋生,又想到你们逐渐地长大。 (2)日后兄长带领弟弟,父亲督促(教授)儿子,或许贫寒的家族,也不会败坏(毁坏)祖先 的功业。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 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 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 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能断开的地方,用 排除法做题。 本题,“不敢以大贤上哲祈汝”的意思是不敢用大贤圣哲的标准来期盼你们。句中“汝”作 “祈”的宾语,所以应在“汝”后停顿,且句中不能停顿,这样就排除 B、D 项。“易衣而出 并日而食”的意思是换上比较体面的衣服,两天只吃一天的饭食。句式对称,应在“易衣而 出”和“并日而食”之间停顿,排除 A 项。短句后,疏通句意为:又因为我本是中等才能的 人,不敢用大贤圣哲的标准来期盼你们。只希望你们能早一点继承先辈的遗训,让家庭有着 纯朴的风尚。虽然(家庭非常穷困)谁外出就换上比较体面的衣服,两天只吃一天的饭食, 接连遭受家庭的灾难,但仍能粗略懂得世故人情。 故选 C。 【11 题详解】 - 14 -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 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 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 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B 项,“‘闾右’‘闾左’都指贫苦人民居住的地区”错,正确的是:贫者居住“闾左”,富 者居于“闾右”。 故选 B。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的分析综合能力。属于信息筛选。解答本题,要求考生认真审题,题干要求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做题时要回归语境,对选项中的 内容进行分析,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 问题。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译错等。 B 项,“与酒肉朋友亲密交往”错,原文第二段“无昵宴朋,无染薄俗,无是古而非今……如 是而已”,意为父亲告诫他不要与酒肉朋友交往。 故选 B。 【13 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 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 省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 实。本题第一句中关键得分点为:“以”,因为;“不复能佣力于外”,介词结构后置;“曹”, 等,辈。第二句中关键得分点为:“课”,督促;“庶几”,或许;“先绪”,祖先的功业。 【点睛】翻译句子要解释出关键的字词的意思,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需要注意以下几 个问题:一是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 二是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三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 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四是所翻译的 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补出来。五是有些虚词表示各种语气的,需要译出。 参考译文: 我因为年岁接近晚年,不能再(继续)在外受雇出卖劳力谋生,又想到你们逐渐地长大 成人。回忆一生的事情,希望现在晚年能放下肩上的重担。城外有二顷瘠薄的田地,城东有 - 15 - 三十间老屋,就让四个儿子一个孙子分别守护着。你们能勤劳刻苦地自我持守,衣食就应该 大致能满足了。 又因为我本是中等才能的人,不敢用大贤圣哲的标准来期盼你们。只希望你们能早一点 继承先辈的遗训,让家庭有着纯朴的风尚。虽然(家庭非常穷困)谁外出就换上比较体面的 衣服,两天只吃一天的饭食,接连遭受家庭的灾难,但仍能粗略懂得世故人情。“忍受饥饿 读书”是先父的遗训。“不贪图不义的俸禄,不贪图非分的福运,居家就对家人行孝,出仕 就对国家尽忠”,是母亲早早晚晚的教诲。千万要记住啊!只有勤俭才可以安身立命,只有 宽恕才可以持守自身。生活勤俭才不需求助他人,待人宽恕才不会冒犯他人。更何况是凭着 单寒的家族处在这奢侈的世俗,(凭着)薄少的德行继承祖上的家业呢?不要与酒肉朋友亲密 交往,不要沾染坏风气,不要不加分析肯定古代,认现代,不要登上前程忘掉后路,不要只 爱美玉不爱美名,不要只怕帝王暴怒不怕社会舆论。困顿显达归于自己的命运,富有贫穷听 任自己的遭际,如此罢了。 饴孙已年过三十,处世还不能心平气和,这是你的短处。只是编校古旧书籍,还知道条 理,日后或将继承我记诵的才学。如今符孙已过二十岁,动笔便是虚假的言辞,难以成为一 项技能;(如果)不能提高自己的学识,那就算了吧。其他的幼子弱孙,还在争抢梨栗,不辨 粟麦的年龄。日后兄长率领(劝导)自己的弟弟,父亲督促(教授)自己的儿子,或许贫寒 的家族,也不会败坏(毁坏)祖先的功业。 追求功名之人,以自身顺应时局;勤奋好学之人,以自身顺应古道;各人有各人的爱好, 不能勉强,只在于各人所立志向如何罢了。形体不能与天地争久远,姓名却能够与嵩山华山 比高下。立足急流中,要学习坚固巨石的岿然不动;在大海边映照身形,要学习江海的胸怀 宽广。你们千万要记住呀! 更何况我上承皇恩返回故里,已经算是重获新生。我饱尝了生活的忧患,希望获得晚年 的幸福快乐。每当朝阳的光辉映上座席,夜晚的月光洒向轩窗,春日树木将要开花,秋日树 林枝叶未落,何曾不想携带着阮孚的屐履,泛着渔夫的小船,带着同伴出行,唱着歌谣回来? 只要让我经过言子的草庐,诵读不停。满足这个心愿就足够了。如今春草已绿,我的鬓发不 再乌黑。心地纯朴的好友,借鬼磷来召唤我;同胞兄弟,伸出柏根来眺望我。鬼,就是归啊! 回到死后的真正归宿,希望能有这一天。 我想到自己一生虽然没有出息,然而没有被乡邻们鄙弃,没有被长者讥笑。行踪遍及九 州大地,姓氏镌刻在五岳之上。自己官运不通达公卿子弟却拜己为师,俸禄没有增多求学的 弟子却送来丰厚的礼物。诗文有五千首,撰述有三十种。门生故旧,百人有记录,弟子有三 - 16 - 百人。贫困年老用尽了气力,隐藏精神聚集魂魄,度完这一生,到地下去陪伴父母亲人。把 这文章赠送给你,你不会认为多吧?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各题。 水调歌头·焦山 吴潜 铁瓮古形势,相对立金焦。长江万里东注,晓吹卷惊涛。天际孤云来去,水际孤帆上下, 天共水相邀。远岫忽明晦,好景画难描。 混隋陈,分宋魏,战孙曹。回头千载陈迹,痴绝倚亭皋。惟有汀边鸥鹭,不管人间兴废, 一抹度青霄。安得身飞去,举手谢尘嚣。 【注】吴潜满腹诗书,却官小权微,难受重用,该词为他任镇江知府时所作。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词人从“铁瓮”起笔,点出镇江城古来形胜的特点,并交代词人所在。次句聚焦“金焦”, 写出金山、焦山东西相对的壮观之势。 B. 词的上片重在写景,最后一句“好景画难描”与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江山如 画,一时多少豪杰”在结构上的作用相同。 C. “孤云”“孤帆”衬出江天、江水的浩渺;“来去”“上下”纵横交错,可知词人在游目 骋怀,频频俯仰,可以想见其跳荡的神思。 D. “混隋陈,分宋魏,战孙曹”一句,词人从历史的角度,由近到远,写镇江古城的攻守征 战,突显镇江古城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15. 本词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B 15. ①对焦山美景的喜爱之情。词的上片重在写景,“好景画难描”,词 人觉得自己未能将好景描画出来,可见焦山景色之美好,表达词人对焦山美景的喜爱之情。 ②对古代英雄的神往和对自身建功立业的期望。“回头干载陈迹,痴绝倚亭皋”两句,词人 从追溯历史中回到现实,他痴痴地倚立江边,不禁感慨万千。词人对古来枭雄无限神往,期 望自己也能像他们那样一展宏图。③词人对现实的不满以及壮志难酬的忧闷。结尾两句由艳 羡鸥鹭更进一步,词人想象自己能与鸥鹭同命,可以飞上天空,离开纷繁复杂的尘世,对江 从侧面表现出词人对现实的不满以及壮志难酬的忧闷。 【解析】 【14 题详解】 - 17 -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 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要注意了解 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 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 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 B 项,“在结构上的作用相同”理解错误,苏东坡《念奴娇·赤 壁怀古》中“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江山如画”收束上 片的写景,“一时多少豪杰”开启下片对周瑜英雄形象的塑造。而本诗“好景画难描”只是 起到收束上片写景的作用,只有“承上”。故选 B。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情感主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梳理全诗的内容,诗歌往往上片写景 下片抒情,如果景色美丽就可能抒发对美景的喜爱之情,下片要结合关键词句把握诗人情感 态度,解答时要答出情感,还要分析原因。本诗上片描写镇江的城、山、水的壮丽景色,“好 景画难描”一句收束上片。词人上片全在写景,但仍觉自己未能将好景描画出来,可见焦山 景色之美好,表达对焦山美景的喜爱之情。“回头干载陈迹,痴绝倚亭皋”两句,词人从追 溯历史中回到现实,他痴痴地倚立江边,不禁感慨万千。词人对古来枭雄无限神往,期望自 己也能像他们那样一展宏图,表达了古代英雄的神往和对自身建功立业的期望。可现实中却 不是这样。词人满腹诗书,却官小权微,难受重用,大有怀才不遇之感,于是他不得不开解 自己。“惟有汀边鸥鹭,不管人间兴废,一抹度青霄。”词人艳羡江边鸥鹭能够无忧无虑、 自由自在地飞翔,越飞越高,直飞到青霄之上,不管人间兴废。结尾两句由艳羡鸥鹭更进一 步,词人想象自己能与鸥鹭同命,可以飞上天空,离开纷繁复杂的尘世,从侧面表现出词人 对现实的不满以及壮志难酬的忧闷。 【点睛】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要从这几点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 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②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 的思路去揣摩;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 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④了解古 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 而是丰富复杂的;⑤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烦闷、恬淡、 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 18 - (1)在《鱼我所欲也》一文中,表明在“生”和“义”无法同时兼顾的情况下应该采取的正 确态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古人云: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但是一个人不坚持肯定是不会成功的。《荀子·劝学》 中____,_____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3)《离骚》中屈原表明即使没有人了解自己也无所谓,只要自己内心美好就可以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二者不可得兼 (2). 舍生而取义者也 (3). 锲而舍之 (4). 朽 木不折 (5). 不吾知其亦已兮 (6). 苟余情其信芳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 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 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 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此题难写的字词有:得兼、锲、苟等。 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 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 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 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 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 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 得不到分数。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的垃提总量也在不断加大。部分 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对大气、土壤、水的环境造成污染。大量餐厨垃圾与其他垃圾混 合填理或焚烧,产生有毒物质,威胁着居民健康,这种现象正在向农村地区________。 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的前端环节,其作用早已得到世界的公认。分类收集不仅能大幅 度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更能使资源得到________利用。 有人将垃圾称为“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据保守估计,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 在 300 亿元左右。但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难以有效推进,相关调查显示,约四分之一的 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效果不明显或完全没有效果。 - 19 - 有人说:“我辛辛苦苦分了类,环卫车辆却混在一起远走了,分类还有什么意义?” 这种现象可以说是________,垃圾分类处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各个环节必须配套衔 接,才能高效运行。( )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会影响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效 果;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 的积极性。不按要求扔垃圾,并不只是“把资源放错了地方”而已,实际上,那就是随意丢 弃污染物、危害环境的行为。拉圾分类是我们作为“污染者”的基本责任,________。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曼延 重复 层出不穷 责无旁贷 B. 漫延 重复 屡见不鲜 责无旁贷 C. 曼延 反复 屡见不鲜 义不容辞 D. 漫延 反复 层出不穷 义不容辞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分类投放是居民的责任,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是政府的责任。 B. 居民的责任是分类投放,政府的责任是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 C. 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是政府的责任,分类投放是居民的责任。 D. 政府的责任是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居民的责任是分类投放。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我国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总量也在不断加大。部 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对大气、土壤、水的环境造成污染。 B.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的垃圾总量也在不断加大。部 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对大气、土壤、水的环境造成污染。 C. 我国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的垃圾总量也在不断加大。部 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对大气、土壤、水的环境造成污染。 D.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总量也在不断加大。部 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对大气、土壤、水的环境造成污染。 【答案】17. B 18. A 19. D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 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 20 - 曼延,连绵不断的意思,描述的是一种线性的扩展。漫延,原意指水满溢而向周围扩散,可 泛指事物向四周扩散。根据语境“漫延”正确。 反复,指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多指不同的事物或动作的重复。重复,着重于相同的事物 或动作又重作一次。语境强调“再一次利用”,“重复”正确。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屡见不鲜,常常见到,并不新奇。语境强调这种现 象很常见,“屡见不鲜”正确。 责无旁贷,意思是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多用于指自己应当做的不可推卸的事,强调 的是“责任”。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前者是强调责任,后者是道义,前者是不能 推脱的,而后者则是自己感觉道义上不能不这样做。语境强调“责任”,“责无旁贷”正确。 故选 B。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 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 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根据话题一致的原则,结合前后文,确定选填句子的主语应是“垃 圾分类”的内容。再根据后文的照应关系,先讲“分类投放”再讲“分类的目标、途径、处 理”,选填句子应先说“分类投放”,再说“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这样句意 衔接更紧密。 故选 A。 【19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命题者从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 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掌握病 句的常见类型。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 意不明、不合逻辑等。通读画线句可知,第一个分句的主语是“加快和提高”,陈述不完整 就更换了主语,存在“中途易辙”的语病,选项 A 和 C,介词“随着”位置不当,依然存在“中 途易辙”的语病,排除 AC;“生活的垃圾总量”搭配有误,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应为 “生活垃圾的总量”,排除 BC。 故选 D。 20.请将下列一个长句改写为三个语意连贯的短句。(可以增删词语,改变语序,但不能改变 句子的原意。) 英国大不列颠博物馆里,收藏有一只出土于埃及加纳地区、制作于公元前 32 世纪、形 - 21 - 状具有典型的埃及古王国的风格的陶罐。 【答案】英国大不列颠博物馆收藏有一只具有典型的埃及古王国的风格的陶罐;陶罐出土于 埃及加纳地区;陶罐制作于公元前 32 世纪。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变换句式的能力。本题属于长句变短句。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确定长句 的主干成分,即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确定好句子主干后,再找出该句中的其它成分如 定语、状语、补语。然后再将这些定语、状语、补语等加上主语,变成一个完整的句子即可。 本题中的句子的主语是:英国大不列颠博物馆;谓语是:收藏有;宾语是:陶罐;这样可以 确定主干句:英国大不列颠博物馆收藏有陶罐;宾语的定语是:出土于埃及加纳地区,制作 于公元前 32 世纪,形状具有典型的埃及古王国的风格;然后给修饰成分分别加上主语,变 成三个独立完整的句子 :陶罐出土于埃及加纳地区;陶罐制作于公元前 32 世纪;陶罐形状 具有典型的埃及古王国的风格;最后调整语序,合并一个短句,得出答案:英国大不列颠博 物馆收藏有一只具有典型的埃及古王国的风格的陶罐;陶罐出土于埃及加纳地区;陶罐制作 于公元前 32 世纪。 21.梨花风起正清明,又是一年祭扫时。缅怀先辈、慎终追远,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为了 深入推进文明祭扫,巩固疫情防控成果,孝感高级中学向广大学生发出了“争做文明使者, 播撒时代新风”的倡议,也制作了相关宣传图片。请结合宣传图片拟写一则宣传语。要求: 不超过 15 个字,前后对称,必须凸显“文明祭扫”的主题。 【答案】疫情防控不能少,文明祭祀要搞好。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考生语言表达和图文转换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遵循以下答题思路: 仔细观察画面;看画中的语言文字;运用恰当的语言。组织答案时应做到:①抓住内容要点; - 22 - ②确定结构顺序;③选择恰当的说明方法。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注意:1.看清题目要求。2. 注意整体把握,切忌以偏概全,把握规律性内容。3.注意图表细节和数据变化,这些往往是 解题的关键。 本题中是疫情防控期间,宣传文明祭祀的“宣传图”,可以帮助考生完成此题。要求结合宣 传图片拟写一则宣传语。不超过 15 个字,前后对称,必须凸显“文明祭扫”的主题。拟写宣 传语首先要注意把握主题,必须凸显“文明祭扫”的主题;其次要注意字数适中,此题中注 意不要超过 15 字;另外还要注意内容要积极,本图片核心是清明祭祀在心,不在形式,疫情 防控不能松懈;句式要求整齐,可以采用对偶的形式,力求通俗易懂,鲜明准确即可。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新时代最高领导人曾指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 民群众的共同追求。疫情之下,对人民生命健康的关注显得愈发重要。反观教育现状,青少 年的生命健康教育也亟待加强。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 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让生命柔软如初 孟子说:“无仁爱之心非人也,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耻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 人也。”只有同时具备了这“四心”,你才有资格被看作是一个“人”。 一系列骇人听闻的校园暴力事件,一桩桩惨不忍睹的虐待动物的悲剧,让我们重新看到 了楚楚衣冠下被扭曲、撕裂的人性。公众的唏嘘、愤怒和斥责形成一股巨大的震荡力,我们 的教育被摆放到显眼又难堪的位置,接受世人的针砭和抱怨。 客观地讲,“生命教育”的缺失,的确让一些孩子没有形成健全的人格,在升学的高压 之下采取了极端的宣泄方式。但是这种变异,毕竟只是特例,将所有的责任全部摊在“中国 的教育制度”身上,是否有些偏激呢? 让我们平静下来,将目光投向我们周围吧。让我们来设想一下:如果你处在林如被殴打 的现场,你会冒着被一起报复的危险去阻止这场暴行,还是会明哲保身,悄然走开?如果你 遇见同学交往中的“不平等”现象,你是会站在受欺负的同学一边,还是任凭事态发展,全 当没有这回事儿?大多数情况下,人们恐怕会选择少管闲事。在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是非 - 23 - 善恶之间,如果我们还不能作出清晰而果断的抉择,那么这个世界,又该拿什么来保暖? 我想起了丰子恺先生的一段话:“顽童一脚踩死一窝蚂蚁,我劝他不要。并非我喜爱蚂 蚁,想把它们捉了回去玩乐,而是害怕孩子的这点小小的凶残之心会日渐膨胀,将来驾飞机 载了重磅炸弹去残害无数的人民。”很多时候一个善意的举动并不需要犹豫,只是出自对生 命的敬畏与尊重。我们的冷漠并非天生就有,只是经历了太多的“事不关己”,渐渐丧失了, 去维护善良的动机。 “生命教育”,并不全是学校的责任。真正的生命教育,应该是人与人相互交往中产生, 需要自我反思,需要一些勇气和单纯。如果一句话,会伤害他人,那就不要说;如果一个举 动,会刺痛别人,那就不要做。生活的春风,需要阳光来策动;人性的主流,需要柔软的温 情来占领。遇见残忍不公的事,为之感到痛心,只是一种感情,将这种感情表达出来,去主 动维护生命的伦理,这才是真正的善良。 世界的温暖,需要你我的真诚。再勇敢一点,用行动说话,让善良看得见,摸得着,让 生命,柔软如初。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写作能力。命题方式:材料作文 审题要点:这是一则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 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本作文题目由提示语和写作要求者两个部分组成。 要想写好这篇作文,要抓住关键句、主旨,全面地挖掘话语的含义进行立意。 审题过程: 本次作文所给的材料是新时代最高领导人的一段指示,一共有四层意思:一是全民健康对全 民小康的重要性;二是强调健康的重要性,表现在人的全面发展、经济社会发展、民族昌盛 和国家富强等方面;三是指出在疫情这一特殊时期,健康愈发重要;四是强调生命健康教育 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有了对材料的分析,作文的立论就要在理解“健康”的基础上,基于“生 命教育”这一点生发,谈“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议论尊重生命、敬爱生命的话题, 都是合乎材料题意的。 参考立意: 敬畏生命,从教育开始; 教育一一为生命系上安全带; 让教育为生命护航,让教育透出生命的暖意; 健康的心智,需要生命教育; - 24 - 尊重生命,从“身心”开始; 生命之爱,健康之本; 育人先育本,绽放生命健康之花; 生命教育诚可贵; 让健康为生命着色; 行文结构: 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层进式的结构行文,首先 通过分析材料由此自己的观点;然后采用层进的方式进行论述,层进式注意分论点的提取, 如此题可围绕“当今教育中,全社会都应该重视青少年的生命教育”这一中心论点,接着深 入剖析了“生命教育”缺失的社会原因,然后论证“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迫切性。 接着结合现实,指出生命教育并不全是学校的责任,它需要整个社会来努力,最后点题,回 扣论点,总结全文。 参考素材: (1)《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三气周瑜,夺走了周瑜风华正茂的生命,这充分说明了健康的 心理对一个人身体的影响是多么的巨大。《红楼梦》中,“病美人”林黛玉,多愁善感,郁郁 寡欢,最终不寿而终,这说明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2)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精神支柱,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物质基础。身体素质是生命的 物质载体,没有身体,生命就无法存在;心理素质是生命的精神载体,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其他素质也很难有发展的余地。一个人,身体与心理都健康才称得上真正的健康。身体健康 与心理健康还可以互相影响,身体疾病还可以导致心理问题,而长期积累的心理问题形成心 理障碍,无疑会对身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3)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方面。 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类传递生命的信息。(泰戈尔) (4)近年来,校园命案频发,校园暴力愈演愈烈。2003 年的马加爵事件骇人听闻;2007 年 1 月四川绵阳市中医高等专科学校检验班副班长林如(化名)遭受同学殴打、强迫脱衣、罚跪 唱歌等屈辱;2008 年 10 月 4 日,山西朔州酿出惊天血案,朔州高中高一名 16 岁学生在课堂 上突然拿刀捅向郝旭东老师,郝旭东 23 岁的年轻生命凄然逝去。 (5)报载:北京某名牌大学学生刘某为了证明狗熊是否真的愚笨,竟然多次用火碱与硫酸伤 害北京动物园的数只狗熊;上海某名牌大学一研究生在不长的时间内虐待、遗弃、杀死近二 - 25 - 十只小猫,某大学医学部五年级一名男生当众虐杀一只三个月大的流浪猫,然后若无其事地 回教室继续学习。 (6)美国一项研究表明,同等条件下,接受过“生命教育”的孩子,其心智抵抗力明显高于 其他孩子。 【点睛】材料作文准确审题立意的方法:①从抓关键句入手。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 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反复出现的句子),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 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②从分析原因入手。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 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 法。③从材料情感倾向入手。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 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④从辨明关系入手。任何事物 是相互联系的。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 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 - 26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