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11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考点28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11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考点28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专题 11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考 点 28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考纲考情 专题 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 备考指导 必考 加试 中国 社会 主义 建设 道路 的探索 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1)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 的标志 (2)中共八大的召开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4)“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经济建 设的破坏 b b b b 1.已考角度 (1)(2016·10 月新高 考·T14)农村生产关系的 变化 (2)(2016·10 月新高 考·T15)经济体制改革与 中共十五大 (3)(2016·10 月新高 考·T31)现代传媒与政治 变革 (4)(2016·10 月新高 考·T10)电报技术在中国 的发展 (5)(2016·4 月新高 考·T31)中国社会主义建 设道路的探索 (6)(2016·10 月新高 考·T12)十一届三中全会 的思想路线 (7)(2015·10 月新高 考·T14)第一个国家级经 济技术开发区的设立 (8)(2015·10 月新高 考·T16)20 世纪末中国传 统服饰走出国门的原因 2.预测角度 (1)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 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 容及其作用 (2)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及特点 b b 3.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过程和意义 d 中国 近现 代社 会生 活的 变迁 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1)近代以来中国服饰的变化 (2)近代以来中国主要社会习俗的 变化 b b 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1)交通近代化的趋势和中国近代 出现的交通工具 (2)近代以来中国通信工具的发展 b b 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1)报刊、影视业的发展 (2)互联网的逐渐普及 b b 内容及意义,中共八大召 开的背景、内容及影响,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运动的表现、影响,“文 化大革命”对经济建设破 坏的表现 (2)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 改革的过程、作用,对外 开放的过程及特点,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 过程和意义 (3)近代物质生活、社会习 俗的变迁及影响因素 (4)交通、通讯、传媒进步 发展的表现 考点 28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的标志——(b) 1.路线方针:1953 年,中共中央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 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指导方针。 2.执行纲领——“一五”计划: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 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3.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标志:1956 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 义制度在中国基本上建立起来。 (2)改造形式 ①农业改造: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 ②手工业改造: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③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全行业公私合营。 易错提醒 “一五”计划完成≠完成工业化:“一五”计划以工业化为目标,但是“一五” 计划完成并没有实现国家工业化,只是初步改变了工业落后局面。 二、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 (一)中共八大的召开——(b) 1.背景:1956 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 2.中共八大(1956 年 9 月)的内容 (1)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 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与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主要任务:集中力量解决国内主要矛盾,尽快把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意义:体现了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果。 (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b) 1.原因 (1)人们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 (2)急于求成和片面强调经济发展速度的指导思想。 (3)根本原因是“左”倾错误。 2.开展:1958 年,“大跃进”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接着全国农村大办人民公社。 3.影响:“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开来,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生 态环境遭破坏。 4.启示:一切从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必须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变革必须适应 生产力发展水平。 (三)“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经济建设的破坏——(b) 1.“文化大革命”给中国的经济建设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使正常的生产和社会秩序出现严 重混乱。 2.从 20 世纪 70 年代起,正是国际局势趋向缓和、许多国家经济起飞或持续发展的时期。由 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中国不仅没能缩小与发达国家已有的差距,反而拉大了差距,从 而失去了一次极其宝贵的发展机遇。 主题一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史料实证 史料一 史论总结 1.过渡时期我国社会的特点 (1)社会性质:从政权组织形式和经济基础而言,是新民主主义国家,但从实质和发展方向而 言,是社会主义国家。 (2)经济基础: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前,非社会主义成分占有很大比重。三大改造完成后,社 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成分占主导地位。 (3)社会主要矛盾:过渡时期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三大改造完成后,中 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化为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4)政治制度:在过渡时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共同纲领》 起临时宪法的作用。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标志着这一过渡时期的结束。 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1)一个创举: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政策。 (2)两大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生产力)和社会主义改造(生产关系) 同时并举。 (3)三项成果:初步奠定工业化基础;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确立了单一生产资料社 会主义公有制。 (4)四项举措: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制定共和国宪法。 主题二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 史料实证 史料 “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示意图。 史论总结 1956~1976 年探索中的两个核心问题及启示 (1)核心问题 ①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规模、速度与比例问题,即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方针问题。 ②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问题,也就是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制度建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问 题。 (2)启示 ①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 ②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 ③经济建设必须遵循客观规律,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实际水平。 ④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级斗争问题,防止阶级斗争扩大化。 ⑤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党内民主,坚持群众路线。 1.(2016·10 月浙江选考)取消农业户口,目前已在多个省市展开,有学者誉称这是中国社 会改革的里程碑。回顾建国后农村工作中的相关举措,依时序排列是( ) ①农业合作化 ②人民公社化 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④“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 字方针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④②①③ 答案 B 解析 ①②③④所列历史现象分别发生于 1953 年、1958 年、1978 年、1960 年,其时间先后 顺序为①②④③,故答案为 B。 2.(2015·9 月浙江选考)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于( ) A.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B.“大跃进”运动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答案 A 解析 “大跃进”运动时期是 1958 年;“文化大革命”时期是 1966~1976 年;改革开放时 期是 1978 年以后。本题关键词“公私合营”出现于 1953~1956 年三大改造时期,“一五” 计划时期是 1953~1957 年,故选 A 项。 3.(2016·金华名校联考)下面是 1952~1956 年中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统计表。相关说法 与该统计表所反映出的信息不符合的是( ) 项目 时间 粮食 棉花 钢 煤 原油 1952 年 163 亿吨 1 304 万吨 135 万吨 66 亿吨 44 万吨 1956 年 192 亿吨 1 445 万吨 447 万吨 110 亿吨 116 万吨 A.工、农业生产均衡发展 B.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突出成就 C.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改善 D.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成绩显著 答案 A 解析 粮食与棉花属于农产品,钢、煤和原油属于工业产品。从数据上看,工业产品产量的 增长幅度明显大于农产品,A 选项是错误的,符合题意;钢铁、煤和原油的增长幅度很大, 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了突出的成就,B 项解读正确;农业和工业的发展有利于人民生活 水平的提高,C 项解读正确;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D 项解读正确。 4.(2016·台州新高考押题交流)观察下图,图中的②对应的行业应该是( ) A.工业 B.农业 C.交通 D.教育 答案 A 解析 “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柱状图中的行业应该是工业,故 A 项正确;农业不是 优先发展对象,故 B 项错误;交通不是“一五”计划发展重点,故 C 项错误;教育也不是“一 五”计划重点,故 D 项错误。 5.(2016·台州新高考押题交流)中国在 1965~1976 年间出现了三次经济复苏回升,分别是 在 1965 年、1973 年、1975 年。其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 A.纠正“左”倾错误 B.坚持“八大”路线 C.“大跃进”的推动 D.贯彻“八字”方针 答案 A 解析 1959~1961 年,我国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 “左”倾错误,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到 1965 年,国民经 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1966 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1971 年周恩来 调整国民经济,到 1973 年国民经济出现复苏局面,1975 年邓小平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使 国民经济迅速回升,这三次经济复苏回升都因为纠正“左”倾错误,故 A 项正确。 6.(2016·杭州查缺补漏)下表为中国每万人所拥有的商业、饮食、服务业网点变化情况表(单 位:个)表格反映的变化趋势主要是因为( ) 1952 年 1957 年 1962 年 1965 年 47.6 26.4 13.2 9.5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结束 B.“左”倾错误主导经济建设 C.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发展 D.经济体制改革陷入停滞 答案 C 解析 结合图表数据可以看出,中国每万人所拥有的商业、饮食、服务业网点越来越少,这 说明市场因素逐渐减少,这与计划经济有关,故 C 项正确。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于 1956 年,“左”倾错误主导经济建设在 1958 年,故 A、B 项错误。此时经济体制改革尚未开始, 故 D 项错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