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刷题首秧专题五万有引力与天体运动精练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刷题首秧专题五万有引力与天体运动精练含解析

高考物理总复习 专题五 万有引力与天体运动 ‎『经典特训题组』‎ ‎1.关于行星运动的规律,下列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 A.开普勒在牛顿定律的基础上,导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 B.开普勒在天文观测数据的基础上,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 C.开普勒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找出了行星按照这些规律运动的原因 D.开普勒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答案 B 解析 开普勒在天文观测数据的基础上,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开普勒天体运动三定律,但没有找出行星按照这些规律运动的原因,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A、C、D错误,B正确。‎ ‎2.关于环绕地球运动的卫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别沿圆轨道和椭圆轨道运行的两颗卫星,不可能具有相同的周期 B.沿椭圆轨道运行的一颗卫星,在轨道不同位置可能具有相同的速率 C.在赤道上空运行的两颗地球同步卫星,它们的轨道半径有可能不同 D.沿不同轨道经过北京上空的两颗卫星,它们的轨道平面一定会重合 答案 B 解析 分别沿圆轨道和椭圆轨道运行的两颗卫星,当圆轨道的半径等于椭圆轨道的半长轴时,这两颗卫星具有相同的周期,A错误;沿椭圆轨道运行的一颗卫星,在轨道不同位置但距中心天体有相同距离时,具有相同的速率,B正确;在赤道上空运行的两颗地球同步卫星,它们的轨道半径一定相同,C错误;过地心和北京的轨道平面有无限个,故沿不同轨道经过北京上空的两颗卫星,它们的轨道平面不一定会重合,D错误。‎ ‎3. 某行星和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均可视为圆轨道。每过N年,该行星会运行到日地连线的延长线上,如图所示。该行星与地球的公转半径比为(  )‎ A. B. C. D. 答案 B 解析 设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为T1,轨道半径为r1,某行星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为T2,‎ - 15 -‎ 高考物理总复习 轨道半径为r2,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由每过N年,该行星会运行到日地连线的延长线上可得NT1=(N-1)T2,联立解得=,B正确。‎ ‎4.假定太阳系中一颗质量均匀、可看做球体的小行星,其自转可以忽略。若该星球自转加快,角速度为ω时,该星球表面的“赤道”上物体对星球的压力减为原来的。已知引力常量G,则该星球密度ρ为(  )‎ A. B. C. D. 答案 C 解析 忽略行星的自转影响时,有:G=mg,自转角速度为ω时,G=mg+mω2R,行星的密度ρ=,解得ρ=,故选C。‎ ‎5. (多选)宇宙飞船以周期T绕地球做圆周运动时,由于地球遮挡阳光,会经历“日全食”过程,如图所示。已知地球的半径为R,地球质量为M,引力常量为G,地球自转周期为T0。太阳光可看作平行光,宇航员在A点的测量张角为α,则(  )‎ A.飞船绕地球运动的线速度为 B.一天内飞船经历“日全食”的次数为 C.飞船每次“日全食”过程的时间为 D.飞船周期为T= 答案 AD 解析 飞船绕地球运动的线速度为v=。由几何关系知sin=,r=,联立解得v=,A正确;一天内飞船经历“日全食”的次数为,B错误;由几何关系可知,‎ - 15 -‎ 高考物理总复习 飞船每次“日全食”过程的时间为飞船转过α角所需的时间,即,C错误;飞船绕地球做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G=mr,解得周期T=2πr=· ,D正确。‎ ‎6.(多选)某人在春分那天(太阳光直射赤道)站在地球赤道上用天文望远镜观察他正上方的一颗同步卫星,他发现在日落后连续有一段时间t观察不到此卫星。已知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自转周期为T,圆周率为π,仅根据g、t、T、π可推算出(  )‎ A.地球的质量 B.地球的半径 C.卫星距地面的高度 D.卫星与地心的连线在t时间内转过的角度 答案 BCD 解析 根据光的直线传播规律,日落后有t时间该观察者看不见此卫星,如图所示,‎ 同步卫星相对地心转过角度为θ=2α,sinα=,结合θ=ωt=t,可解得卫星与地心的连线在t时间内转过的角度θ,故D正确;对同步卫星根据G=mr和GM=R2g,可得4π2r3=R2gT2,联立sinα=,可得出地球半径R和轨道半径r,则卫星距地面的高度h=r-R可求出,故B、C均正确;由M==可知,由于引力常量G未知,故地球质量M无法求出,A错误。‎ ‎7.利用三颗位置适当的地球同步卫星,可使地球赤道上任意两点之间保持无线电通讯。目前,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6.6倍。假设地球的自转周期变小,若仍仅用三颗同步卫星来实现上述目的,则地球自转周期的最小值约为(  )‎ A.1 h B.4 h C.8 h D.16 h 答案 B 解析 地球自转周期变小,卫星要与地球保持同步,则卫星的公转周期也应随之变小,由G=mr可得T=,则卫星离地球的高度应变小,要实现三颗卫星覆盖全球的目的,则卫星周期最小时,由数学几何关系可作出示意图如图。‎ - 15 -‎ 高考物理总复习 由几何关系得,卫星的轨道半径为r==2R,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得=,代入题中数据,得=解得T2≈4 h。故选B。‎ ‎8. 2016年10月19日凌晨,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二号对接成功。两者对接后一起绕地球运行的轨道可视为圆轨道,运行周期为T,已知地球半径为R,对接体距地面的高度为kR,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万有引力常量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接前,飞船通过自身减速使轨道半径变大靠近天宫二号实现对接 B.对接后,飞船的线速度大小为 C.对接后,飞船的加速度大小为 D.地球的密度为 答案 C - 15 -‎ 高考物理总复习 解析 对接前,如果飞船自身减速,飞船在原轨道上的万有引力大于所需要的向心力,所以飞船做近心运动,轨道半径变小,不能实现对接,故A错误;对接后,轨道半径r=R+kR=(1+k)R,飞船的线速度v===,故B错误;在地球表面附近,根据重力等于万有引力,mg=G,得GM=gR2,对接后,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G=ma,得a===,故C正确;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G=mr,得地球质量M==,密度ρ===,故D错误。‎ ‎9. (多选)一探测器探测某星球表面时做了两次测量。探测器先在近星轨道上做圆周运动测出运行周期T;着陆后,探测器将一小球以不同的速度竖直向上抛出,测出了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h与抛出速度v的二次方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a,b已知,引力常量为G,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根据以上信息可求得(  )‎ A.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 B.该星球的半径为 C.该星球的密度为 D.该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 答案 BC 解析 小球竖直上抛,上升的最大高度h=,hv2直线的斜率k==,得g=,故A错误;探测器在近星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设星球半径为R,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G=mR,得T= ,对星球表面任意一个物体,有mg=G,联立可得T=2π ,将g=代入计算得出R=,故B正确;探测器先在近星轨道上做圆周运动,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G=mR,计算得出M=,由密度公式有ρ===,故C正确;该星球的近地卫星的运行速度即第一宇宙速度,由G=mg=m,得v== =,故D错误。‎ ‎10. (多选)某行星周围存在着环状物质,为了测定环状物质是行星的组成部分还是环绕该行星的卫星群,某天文学家对其做了精确的观测,发现环状物质绕行星中心的运行速度v与到行星中心的距离r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行星除环状物质外的半径为R,环状物质的宽度为d,引力常量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15 -‎ 高考物理总复习 A.环状物质是该行星的组成部分 B.行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C.该行星除去环状物质部分后的质量M= D.该行星的自转周期T= 答案 AD 解析 若环状物质为卫星群,根据=得v=,若环状物质为行星的组成部分,则两者角速度相同,有v=ωr,结合图象可知环状物质为行星的组成部分,故A正确;行星表面的物体的向心加速度a=,行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与向心加速度意义不同,故B错误;由于环状物质是该行星的组成部分,故其所受合力不等于万有引力,不是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无法求解该行星除去环状物质后的质量,故C错误;环状物质为行星的组成部分,其转动周期等于行星的自转周期T=,故D正确。‎ ‎『真题调研题组』‎ ‎1.(2018·全国卷Ⅲ)为了探测引力波,“天琴计划”预计发射地球卫星P,其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16倍;另一地球卫星Q的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4倍。P与Q的周期之比约为(  )‎ A.2∶1 B.4∶1‎ C.8∶1 D.16∶1‎ 答案 C 解析 设地球半径为R,根据题述,地球卫星P的轨道半径为RP=16R,地球卫星Q的轨道半径为RQ=4R,根据开普勒定律,==64,所以P与Q的周期之比为TP∶TQ=8∶1,C正确。‎ ‎2.(2019·全国卷Ⅱ)2019年1月,我国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在探测器“奔向”月球的过程中,用h表示探测器与地球表面的距离,F表示它所受的地球引力,能够描述F随h变化关系的图象是(  )‎ - 15 -‎ 高考物理总复习 答案 D 解析 由万有引力公式F=G可知,探测器与地球表面距离h越大,F越小,排除B、C;而F与h不是一次函数关系,排除A。故选D。‎ ‎3.(2019·全国卷Ⅲ)金星、地球和火星绕太阳的公转均可视为匀速圆周运动,它们的向心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金、a地、a火,它们沿轨道运行的速率分别为v金、v地、v火。已知它们的轨道半径R金a地>a火 B.a火>a地>a金 C.v地>v火>v金 D.v火>v地>v金 答案 A 解析 行星绕太阳做圆周运动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和圆周运动知识:G=ma,得向心加速度a=,G=m,得速度v= ,由于R金<R地<R火,所以a金>a地>a火,v金>v地>v火,A正确。‎ ‎4.(2019·江苏高考) 1970年成功发射的“东方红一号”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该卫星至今仍沿椭圆轨道绕地球运动。如图所示,设卫星在近地点、远地点的速度分别为v1、v2,近地点到地心的距离为r,地球质量为M,引力常量为G。则(  )‎ A.v1>v2,v1= B.v1>v2,v1> C.v1 - 15 -‎ 高考物理总复习 答案 B 解析 卫星绕地球运动,由开普勒第二定律知,近地点的速度大于远地点的速度,即v1>v2。若卫星以近地点到地心的距离r为半径做圆周运动,则有=m,得运行速度v近= ,由于卫星沿椭圆轨道运动,则v1>v近,即v1> ,B正确。‎ ‎5.(2018·全国卷Ⅱ)2018年2月,我国500 m口径射电望远镜(天眼)发现毫秒脉冲星“J0318+0253”,其自转周期T=5.19 ms,假设星体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6.67×10-11 N·m2/kg2。以周期T稳定自转的星体的密度最小值约为(  )‎ A.5×109 kg/m3 B.5×1012 kg/m3‎ C.5×1015 kg/m3 D.5×1018 kg/m3‎ 答案 C 解析 设脉冲星质量为M,密度为ρ,星体表面一物块质量为m,根据天体运动规律知:≥m2R,ρ==,代入可得:ρ≥≈5×1015 kg/m3,故C正确。‎ ‎6.(2019·全国卷Ⅰ) (多选)在星球M上将一轻弹簧竖直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把物体P轻放在弹簧上端,P由静止向下运动,物体的加速度a与弹簧的压缩量x间的关系如图中实线所示。在另一星球N上用完全相同的弹簧,改用物体Q完成同样的过程,其ax关系如图中虚线所示。假设两星球均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已知星球M的半径是星球N的3倍,则(  )‎ A.M与N的密度相等 B.Q的质量是P的3倍 C.Q下落过程中的最大动能是P的4倍 D.Q下落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压缩量是P的4倍 答案 AC 解析 如图,当x=0时,对P:mPgM=mP·3a0,即星球M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M=3a0;对Q:mQgN=mQa0,即星球N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N=a0。‎ - 15 -‎ 高考物理总复习 当P、Q的加速度a=0时,对P有mPgM=kx0,则mP=;对Q有mQgN=k·2x0,则mQ=,即mQ=6mP,B错误;根据mg=G得,星球质量M=,则星球的密度ρ==,所以M、N的密度之比=·=×=1,A正确;当P、Q的加速度为零时,P、Q的动能最大,系统的机械能守恒,对P有:mPgMx0=Ep弹+EkP,即EkP=3mPa0x0-Ep弹;对Q有:mQgN·2x0=4Ep弹+EkQ,即EkQ=2mQa0x0-4Ep弹=12mPa0x0-4Ep弹=4×(3mPa0x0-Ep弹)=4EkP,C正确;P、Q在弹簧压缩到最短时,其位置关于加速度a=0时的位置对称,故P下落过程中的最大压缩量为2x0,Q为4x0,D错误。‎ ‎7.(2018·全国卷Ⅰ)(多选)2017年,人类第一次直接探测到来自双中子星合并的引力波。根据科学家们复原的过程,在两颗中子星合并前约100 s时,它们相距约400 km,绕二者连线上的某点每秒转动12圈。将两颗中子星都看作是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由这些数据、万有引力常量并利用牛顿力学知识,可以估算出这一时刻两颗中子星(  )‎ A.质量之积 B.质量之和 C.速率之和 D.各自的自转角速度 答案 BC 解析 依题意已知两颗中子星的周期T、距离L,各自的自转角速度不可求,D错误;对m1:G=m1ω2r1,对m2:G=m2ω2r2,已知几何关系:r1+r2=L,ω=,联立以上各式可解得:r1=L,r2=L,m1+m2=,B正确;速率之和v1+v2=ωr1+ωr2=ω(r1+r2)=,C正确;质量之积m1m2=·=·r1r2,r1r2不可求,故m1m2不可求,A错误。‎ ‎『模拟冲刺题组』‎ ‎1.(2019·江西南昌二模)(多选)用石墨烯制作超级缆绳,人类搭建“太空电梯”的梦想有望在本世纪实现。科学家们设想,通过地球同步轨道站向地面垂下一条缆绳至赤道基站,电梯仓沿着这条缆绳运行实现外太空和地球之间便捷的物资交换。下列有关电梯仓的说法正确的是(  )‎ - 15 -‎ 高考物理总复习 A.电梯仓停在地球同步轨道站,缆绳对它有作用力 B.电梯仓停在地球同步轨道站,缆绳对它无作用力 C.电梯仓停在中间位置,缆绳对它有沿绳指向地心的作用力 D.电梯仓停在中间位置,缆绳对它有沿绳背向地心的作用力 答案 BD 解析 电梯仓停在地球同步轨道站时,万有引力全部提供向心力,所以缆绳对它无作用力,A错误,B正确;电梯仓停在中间位置,由于电梯仓的角速度与地球自转角速度相等,电梯仓做圆周运动的半径减小,所需的向心力减小,但万有引力增大,所以缆绳对它有沿绳背向地心的作用力,C错误,D正确。‎ ‎2.(2019·江西高三九校3月联考)“月亮正加速远离地球,后代没月亮看了。”一项新的研究表明,月球的引力在地球上产生了周期性的潮汐现象,潮汐力耗散地球的自转能量,降低地球的旋转速度,同时也导致月球正在以每年3.8 cm的速度远离地球。不考虑其他变化,则很多年后与现在相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月球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周期将减小 B.月球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增大 C.地球同步定点卫星的高度增大 D.地球同步定点卫星的角速度增大 答案 C 解析 月球绕着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故G=mr,解得T=2π ,随着地月间距增加,月球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周期将变大,A错误;月球绕着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故G=m,解得v= ,随着地月间距增加,月球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变小,B错误;潮汐力消耗地球的自转能量,降低地球的旋转速度,使地球自转角速度变小,故同步卫星的角速度变小,同步卫星的周期变大,根据T=2π ,轨道半径变大,故高度增大,C正确,D错误。‎ - 15 -‎ 高考物理总复习 ‎3.(2019·郑州二模)2018年12月8日2时23分,嫦娥四号探测器搭乘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开始了奔月之旅,首次实现人类探测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12月12日16时45分,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实施近月制动,顺利完成“太空刹车”,被月球捕获,进入了近月点约100 km的环月轨道,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嫦娥四号的发射速度大于第二宇宙速度 B.嫦娥四号在100 km环月轨道运行通过P点时的加速度和在椭圆环月轨道运行通过P点时加速度相同 C.嫦娥四号在100 km环月轨道运动的周期等于在椭圆环月轨道运动周期 D.嫦娥四号在地月转移轨道经过P点时和在100 km环月轨道经过P点时的速度相同 答案 B 解析 第二宇宙速度是飞行器能够脱离地球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而嫦娥四号还没有脱离地球的引力束缚,所以发射速度小于第二宇宙速度,A错误;嫦娥四号卫星在不同轨道经过P点,所受的万有引力相等,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加速度相同,B正确;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k知,100公里的圆轨道半径大于椭圆轨道的半长轴,则嫦娥四号在100公里的圆轨道上运动的周期大于其在近月点为15公里的椭圆轨道上运动的周期,故C错误;嫦娥四号在椭圆轨道的P点是远月点,速度比较小,要进入100公里的圆轨道,需要加速,做离心运动,所以嫦娥四号在椭圆轨道P点的速度小于在100公里的圆轨道P点的速度,故D错误。‎ ‎4.(2019·四川成都二诊)(多选)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成为了全人类第一个在月球背面成功实施软着陆的探测器。为了减小凹凸不平的月面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嫦娥四号”采取了近乎垂直的着陆方式。已知:月球半径为R,表面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万有引力常量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了减小与地面的撞击力,“嫦娥四号”着陆前的一小段时间内处于失重状态 B.“嫦娥四号”着陆前近月环绕月球做圆周运动的过程中处于超重状态 C.“嫦娥四号”着陆前近月环绕月球做圆周运动的周期约为T=2π - 15 -‎ 高考物理总复习 D.月球的密度为ρ= 答案 CD 解析 为了减小与地面的撞击力,“嫦娥四号”着陆前的一小段时间内应向下减速运动,加速度方向向上,处于超重状态,故A错误;“嫦娥四号”着陆前近月环绕月球做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所以“嫦娥四号”处于失重状态,故B错误;“嫦娥四号”着陆前近月环绕月球做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G=mR,G=mg,解得:T=2π ,故C正确;“嫦娥四号”着陆前近月环绕月球做圆周运动,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G=mg,解得:M=,地球的体积为:V=πR3,地球的密度为:ρ==,故D正确。‎ ‎5.(2019·福建宁德二模)2019年4月10日21时,人类首张黑洞照片在全球六地的视界面望远镜发布会上同步发布。该黑洞半径为R,质量M和半径R的关系满足:=(其中c为光速,G为引力常量)。若天文学家观测到距黑洞中心距离为r的天体以速度v绕该黑洞做匀速圆周运动,则(  )‎ A.该黑洞的质量为 B.该黑洞的质量为 C.该黑洞的半径为 D.该黑洞的半径为 答案 C 解析 黑洞对天体的万有引力提供天体做圆周运动所需向心力,则:G=m,即有M=,故A、B错误;该黑洞的半径为R,质量M和半径R的关系满足:=,即有R=,故C正确,D错误。‎ ‎6.(2019·陕西汉中二模)(多选)图甲所示的“轨道康复者”航天器可在太空中给“垃圾”卫星补充能源,延长卫星的使用寿命。图乙是“轨道康复者”在某次拯救一颗地球同步卫星前,二者在同一平面内沿相同绕行方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示意图,此时二者的连线通过地心、轨道半径之比为1∶4。若不考虑卫星与“轨道康复者”之间的引力,‎ - 15 -‎ 高考物理总复习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站在赤道上的人观察到“轨道康复者”向西运动 B.在图示轨道上,“轨道康复者”的加速度大小是地球同步卫星的16倍 C.在图示轨道上,地球同步卫星的机械能大于“轨道康复者”的机械能 D.若要对该同步卫星实施拯救,“轨道康复者”应从图示轨道上加速,然后与同步卫星对接 答案 BD 解析 因“轨道康复者”的高度低于同步卫星的高度,可知其角速度大于同步卫星的角速度,也大于站在赤道上的观察者的角速度,则站在赤道上的人观察到“轨道康复者”向东运动,A错误;由G=ma得:a=,在图示轨道上,“轨道康复者”与地球同步卫星加速度之比为===16,B正确;因“轨道康复者”与地球同步卫星的质量关系不确定,故不能比较机械能的关系,C错误;“轨道康复者”应从图示轨道上加速,做离心运动,轨道半径增大,与同步卫星轨道相交,才可与同步卫星对接,D正确。‎ ‎『热门预测题组』‎ ‎1.(2019·湖南郴州质检一)假设宇宙中有两颗相距无限远的行星A和B,半径分别为RA和RB。这两颗行星周围卫星的轨道半径的三次方(r3)与运行周期的平方(T2)的关系如图所示,T0为卫星环绕行星表面运行的周期。则(  )‎ A.行星A的质量大于行星B的质量 B.行星A的密度小于行星B的密度 C.行星A的第一宇宙速度小于行星B的第一宇宙速度 D.当两行星的卫星轨道半径相同时,行星A的向心加速度小于行星B的向心加速度 答案 A - 15 -‎ 高考物理总复习 解析 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G=m,得M=·,根据图象可以知道,A图线的斜率比B图线的斜率大,所以行星A的质量大于行星B的质量,A正确;根据图象可以知道,卫星在两颗行星表面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相同,密度ρ====,所以行星A的密度等于行星B的密度,B错误;第一宇宙速度v=,A的半径大于B的半径,卫星环绕行星表面运行的周期相同,则A的第一宇宙速度大于B的第一宇宙速度,故C错误;根据G=ma得a=G,当两行星的卫星轨道半径相同时,A的质量大于B的质量,则行星A的向心加速度大于行星B的向心加速度,故D错误。‎ ‎2.(2019·湖南衡阳二模)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登陆月球,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为给“嫦娥四号”探测器提供通信支持,我国早在2018年5月21日就成功发射“嫦娥四号”中继星“鹊桥号”,如图所示,“鹊桥号”中继星一边绕拉格朗日L2点做圆周运动,一边随月球同步绕地球做圆周运动,且其绕L2点的半径远小于L2点与地球间的距离。(已知位于地、月拉格朗日L1、L2点处的小物体能够在地、月的引力作用下,几乎不消耗燃料,便可与月球同步绕地球做圆周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鹊桥号”的发射速度大于11.2 km/s B.“鹊桥号”绕地球运动的周期约等于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 C.同一卫星在L2点受地、月引力的合力与其在L1点受地、月引力的合力相等 D.若技术允许,使“鹊桥号”刚好位于拉格朗日L2点,能够更好地为“嫦娥四号”探测器提供通信支持 答案 B 解析 11.2 km/s是卫星脱离地球引力的最小发射速度,“鹊桥号”没有脱离地球的束缚,所以“鹊桥号”的发射速度应小于11.2 km/s,故A错误;根据题意可知,“鹊桥号”绕地球转动的周期与月球绕地球转动的周期相同,故B正确;由Fn=mrω2可知,同一卫星在L2点受月球和地球引力的合力比在L1点要大,故C错误;“鹊桥号”若刚好位于L2点,由几何关系可知,通讯范围较小,并不能更好地为“嫦娥四号”探测器提供通信支持,故D错误。‎ - 15 -‎ 高考物理总复习 - 15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