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6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虚词推断学案(全国)1(1)
2018届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虚词推断 学案(全国) 技法四 语法切入法 根据虚词在句子中所作的成分来判断其大概含义。不同的句子成分决定了词语的词性和用法,如“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句中有三个“为”,前两句的主语是“人”和“我”,宾语是“刀俎”和“鱼肉”,句中的两个“为”应为动词作谓语,译为“是”;末句“何辞”,即“辞何”,是个动宾结构,主语承前省略,可见句末的“为”是表疑问的语气助词,因为它不表示实在意义。 [应用体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楚人卞和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砍掉)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泪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4.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注意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翻译) (1)楚人卞和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 译文: (2)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 译文: (3)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 译文: 解析:(1)“之”放在动词“献”之后作宾语,代词,代指“玉璞”。(2)“以”处在谓语的位置,动词,意为“认为”;“其”修饰“左足”,与“左足”合在一起作动词“刖”的宾语,代词,意为“他的”。(3)“其”修饰“故”,与“故”合在一起作动词“问”的宾语,代词,意为“其中的”;第一个“之”为助词,的;第二个“之”为代词,指代“(被砍足)这件事”。 参考答案:(1)楚人卞和在楚山得到一块璞,捧着它去献给厉王。 (2)厉王认为卞和是说假话,于是叫人砍掉了卞和的左脚。 (3)文王听说后,派人特意前来询问其中的缘故,说:“天下被砍掉脚的还有很多,你为什么哭得如此悲痛呢?” 参考译文: 楚人卞和在楚山得到一块璞,捧着它去献给厉王。厉王让玉人察看那块璞,玉人说:“这是块石头。”厉王认为卞和是说假话,于是叫人砍掉了卞和的左脚。等到厉王死去,楚武王即位后,和氏又拿着那块璞去献给武王。武王让玉人察看那块璞,玉人又说:“这是块石头。”武王也认为卞和是说假话,于是就叫人砍掉了他的右脚。武王死后,楚文王即位后,卞和抱着璞在楚山脚下哭,哭了三天三夜,泪水流干了,接着又流出血泪来。文王听说后,派人特意前来询问其中的缘故,说:“天下被砍掉脚的还有很多,你为什么哭得如此悲痛呢?”他说:“我不是为自己被砍掉的双脚而感到悲痛,我是为先王把宝玉当成石头,把忠贞的人当成骗子而感到悲痛。”文王于是叫匠人雕琢那块璞,果然得到一块璧,命名为“和氏之璧”。 技法五 词性界定法 有些文言词兼有实词和虚词两种性质,可借助上下文的语境,推断其词性和用法。词性不一样,用法也不一样。如《兰亭集序》中的两个句子“及其所之既倦”和“不能不以之兴怀”:前一个“之”是动词,“往、到达”;后一个“之”是代词,代指“向之所欣……已为陈迹”。 [应用体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太祖尝弹雀于后园,有群臣称有急事请见,太祖亟见之,其所奏,乃常事耳。上怒诘其故,对曰:“臣以尚急于弹雀。”上愈怒,举柱斧柄撞其口,堕两齿,其人徐俯拾齿置怀中。上骂曰:“汝怀齿欲讼我邪?”对曰:“臣不能讼陛下,自当有史官书之。”上悦,赐金帛慰劳之。 (节选自《涑水纪闻》,有删改) 5.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注意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翻译) (1)有群臣称有急事请见,太祖亟见之,其所奏,乃常事耳。 译文: (2)上怒诘其故,对曰:“臣以尚急于弹雀。” 译文: 解析:(1)“之”既可以作动词,也可以作代词,还可以作助词,常见多用作代词,此句“之”放在动词“见”之后作宾语,是代词,代指“求见的大臣”;“其” 既可以作代词,也可以作副词,还可以作助词,常见多用作代词,此句中的“其”为代词,作主语,代指“他们”。(2)“以” 既可以作动词,也可以作介词,还可以作助词,常见多用作介词,此句中作动词,译为“认为”。“于”为介词,译为“比”。 参考答案:(1)有几个大臣称有急事求见,宋太祖立刻召见了他们,但是他们上奏的都是很普通的事情。 (2)宋太祖大怒,责问他们(说有急事)的原因,一个大臣回答说:“我认为这些平常的事情也比打鸟雀更紧急些。” 参考译文: 宋太祖曾经在皇宫的后园打鸟雀,有几个大臣称有急事求见,宋太祖立刻召见了他们,但是他们上奏的都是很普通的事情。宋太祖大怒,责问他们(说有急事)的原因。一个大臣回答说:“我认为这些平常的事情也比打鸟雀更紧急些。”宋太祖更加生气了,用长柄斧子的柄打在大臣嘴上,打掉两颗门牙,那人慢慢捡起牙齿揣在怀里。太祖骂道:“你把牙齿揣在怀里是想告我的状吗?”回答说:“我不能告陛下的状,可陛下的所作所为自然会有史官记载它。”太祖高兴了,赏赐给大臣金帛抚慰他。 技法六 对称分析法 语言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词句构成的对文,其对应位置上的词语的用法往往相同或相似。由此可从句中熟悉的虚词的用法推断对应位置的疑难虚词的用法。如“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归去来兮辞(并序)》]中“以”和“而”处于对应位置,“而”是表修饰的连词,由此可推断“以”也是表修饰的连词。再如“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中“因”和“乘”处于对应位置,“乘”是介词“趁着”的意思,由此可推断“因”也是“趁着”的意思。此句的“利”“便”也是对文,都是指“有利的形势”。 [应用体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士不以利移,不为患改,孝敬忠信之事立,虽死而不悔。智而用私,不如愚而用公,故曰巧伪不如拙诚。学问不倦,所以治己也;教诲不厌,所以治人也。所以贵虚无者,得以应变而合时也。 (选自《说苑》) 6.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注意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翻译) (1)士不以利移,不为患改。 译文: (2)智而用私,不如愚而用公,故曰巧伪不如拙诚。 译文: 解析:(1)“以”,可根据对称分析法推断。“以”和后半句“为”处于同一位置,“为”是介词,因为,由此推知“以”也是介词,因为。(2)此句中的两个“而”处于同一位置,意义相同,均为表转折的连词,译为“却”。 参考答案:(1)士大夫的志向不因为受到利益的诱惑而转移,不因为祸患灾难而改变初衷。 (2)拥有大智慧却用来谋取私利,比不上那些愚钝却用于为公共利益的,所以说虚假巧妙的伪装比不上守拙的诚心。 参考译文: 士大夫的志向不因为受到利益的诱惑而转移,不因为祸患灾难而改变初衷,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忠于职守、信义为先,这四种美好的品德建立起来,即使死了也不会感到后悔。拥有大智慧却用来谋取私利,比不上那些愚钝却用于为公共利益的,所以说虚假巧妙的伪装比不上守拙的诚心。不厌倦地求学和问道,是用来严格要求自己的原则;辛勤地教诲他人,是用来要求别人的原则。(士人)崇尚谦虚的原因,是这样能够顺应变化而又符合时宜。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