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6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在线月考试题(解析版)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一中2019-2020学年 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在线月考试题 一、单选题 1.从生命活动的角度理解,人体的结构层次为( ) A. 原子、分子、细胞器、细胞 B. 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C. 元素、无机物、有机物、细胞 D.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 【答案】D 【解析】从生命活动的角度理解,人体作为个体,其结构层次即生命系统结构层次应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所以A、B、C错误,D项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生命系统层次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要求学生运用知识结合生活实际,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图是目镜10×、物镜10×的显微镜所观察到的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装片的视野图像,若换上40×物镜后再观察时,则( ) A. 细胞2的面积放大4倍 B. 视野的亮度显著增强 C. 目微尺每格代表的长度缩小4倍 D. 清晰观察细胞1需向左下方移动玻片 【答案】C 【解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将长或者是宽放大,并且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当低倍镜换上高倍镜后,细胞数目减少,细胞体积增大,但是光线变暗。 【详解】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将长或者是宽放大,若换上40×物镜,细胞2的面积放大4×4=16倍,A错误; B、放大倍数增大后视野变暗了,B错误; C、目镜测微尺存在于目镜上,而细胞在高倍镜下被放大了,因此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将缩小4倍,C正确; D、清晰观察细胞1需向右上方移动玻片,D错误故选C。 3.下列有关实验及变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温度是自变量 B. 在探究氯化钠浓度对人的红细胞形态变化影响的实验中,氯化钠浓度是自变量 C. 探究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速率影响实验中,CO2 浓度、温度、植物种类等是无关变量 D. 用盐酸处理口腔上皮细胞,有利于健那绿通过细胞膜使线粒体染色 【答案】D 【解析】由题文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对照实验中的实验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用高倍镜观察细胞中的线粒体的实验原理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自变量是不同的温度,A正确;在探究氯化钠浓度对人的红细胞形态变化影响的实验中,自变量是不同的氯化钠浓度,B正确;探究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速率影响的实验中,CO2浓度、温度、植物种类等是无关变量,C正确;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因此用高倍镜观察细胞中的线粒体时,不应用盐酸处理口腔上皮细胞,D错误。 4. 如图所示,溶液甲为清水,乙为0.1g/mL的蔗糖溶液(蔗糖不能透过半透膜),F、G为两个半透膜袋,G体积大于F体积,上端分别接上口径相同的小玻璃管。最初时两个小玻璃管内液面与烧杯液面相平,当F和G中液面均不再变化时,两液面的高度情况是 A. F高于G B. G高于F C. F等于G D. 无法确定 【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两个小玻璃管的口径相同,而发生渗透作用时,由于F、G中溶液浓度相同且G的体积大于F的体积,所以当F、G内溶液与甲液动态平衡时,G吸收水的量大于F吸收水的量,故当F和G中液面均不再变化时,G的液面高于F的液面,B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渗透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5. 有关酶和ATP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所有酶均在核糖体上合成 B. 检测蛋白酶的催化作用可用双缩脲试剂检验反应物是否完全分解 C. 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出的能量少部分转移到ATP中 D. 在ATP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T代表三个高能磷酸键 【答案】C 【解析】本题的考查点是酶的本质和合成场所、蛋白质的检测方法、细胞呼吸过程中能量的释放、ATP的字母表达的含义,主要考查学生对酶概念和ATP的掌握应用,B选项是易错点,学生往往容易忽略蛋白酶也会使双缩脲试剂出现紫色反应而错选。 【详解】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 RNA,蛋白质类的酶在核糖体上合成,A不正确;由于蛋白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所以不能用双缩脲试剂检验反应物是否完全分解,B不正确;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出的能量少部分转移到ATP中,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C正确;在ATP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T代表三个磷酸基团而不是高能磷酸键,D不正确。 6.图为一条肽链的分子结构简式,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这条肽链中的肽键数是2 B. 构成肽链的氨基酸数目是2 C. 该肽链中至少含有的氨基数和羧基数均为1 D. 在合成肽链时形成2个水分子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及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利用所学知识正确解读图形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A、肽键的结构简式是-CO-NH-,可知图中该肽链中含有2个肽键,A正确; B、该肽链含有2个肽键,根据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这一规律,说明构成肽链的氨基酸数目是3,B错误; C、该肽链中至少含有的氨基数和羧基数均为1,C正确; D、该肽链由3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脱去的水分子数=氨基酸-肽链数=3-1=2,D正确。 故选B。 7.肾小管上皮细胞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能介导水分子跨膜运输,显著提高了水分子的运输速率。如图是将相同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放在不同浓度的NaCI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测定细胞体积和细胞初始体积的比值变化曲线图,(曲线上0点对应的NaCI溶液浓度是细胞涨破时的NaCI溶液浓度)。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稀释肾小管上皮细胞悬液时,可选用浓度为1 50mmol/L的NaCl溶液 B. 曲线上A点对应浓度细胞的吸水能力大于B点对应浓度细胞的吸水能力 C. 若将人工脂双层膜囊泡置于NaCl溶液中,其吸水能力低于肾小管上皮细胞 D. 若肾小管腔内液体的渗透压升高,则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吸水量减少,尿量增多 【答案】B 【解析】曲线上0点对应的NaCI溶液浓度是细胞涨破时的NaCI溶液浓度,当细胞体积与初始细胞的比值大于1时,说明细胞吸水,当细胞体积与初始细胞的比值小于1时,说明细胞失水皱缩,细胞体积与初始细胞的比值等于1时,说明细胞内外渗透压相等。 【详解】从曲线可以看出,浓度为1 50mmol/L的NaCl溶液时,细胞体积与初始细胞的比值等于1,细胞内外渗透压相等,进出细胞水分子达到动态平衡,可以维持细胞正常的形态,此浓度可用于稀释肾小管上皮细胞悬液,A正确。曲线上A、B两点对应的细胞体积与初始细胞的比值小于1,细胞失水,且B点浓度失水更多,B点对应的细胞浓度大于A点对应的细胞浓度,则B点对应浓度细胞的吸水能力大于A点对应浓度细胞的吸水能力,B错误。因为肾小管上皮细胞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能介导水分子跨膜运输,显著提高了水分子的运输速率,而人工脂双层膜上没有通道蛋白,因此吸水能力低于肾小管上皮细胞,C正确。当肾小管腔内液体的渗透压升高,则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吸水量会减少,尿量则会增多,D正确。 【点睛】本题是通过曲线图的变化考查细胞的渗透作用,需要仔细分析曲线的变化趋势,弄清横纵坐标及各点的含义是做本题的关键。 8.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及研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催化的专一性时,不可用碘液代替斐林试剂进行鉴定 B. 孟德尔做了多组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通过F2的性状分离比均接近3:1加以验证其假设 C. 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需要50~65摄氏度水浴加热 D. 验证胰岛素有降低血糖的作用时,对实验小鼠应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 【答案】B 【解析】A、淀粉遇碘液变蓝,用碘液只能检测淀粉是否被水解,不能检测蔗糖是否被水解,因此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催化的专一性时,不可用碘液代替斐林试剂进行鉴定,A正确; B、孟德尔做了多组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F2的性状分离比均接近3:1,通过设计测交实验加以验证其假设,B错误; C、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在水浴加热(50~650C)的条件下会生成砖红色沉淀,C正确; D、欲验证胰岛素有降低血糖作用,应先注射胰岛素溶液,观察小鼠的活动状况,当小鼠出现相关的症状后,为了确定该症状的出现是由血糖降低引起的,还需注射葡萄糖溶液,观察小鼠的活动是否恢复正常,D正确。 故选B。 9.研究人员选取体长、体重一致的斑马鱼随机均分成对照组和训练组,其中训练组每天进行运动训练(持续不断驱赶斑马鱼游动),对照组不进行。训练一段时间后,分别测量两组斑马鱼在静止时及相同强度运动后的肌肉乳酸含量,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乳酸是由丙酮酸在线粒体基质中转化形成的 B. 运动训练可降低无氧呼吸在运动中的供能比例 C. 运动训练可降低斑马鱼静止时的无氧呼吸强度 D. 静止时斑马鱼所需ATP主要在细胞质基质生成 【答案】B 【解析】乳酸是无氧呼吸的产物,是在细胞质基质产生的,A错误;由图形分析可知运动训练组在运动后肌肉乳酸含量没有对照组高,说明此时无氧呼吸比对照组所占的比例小,B正确;运动训练后斑马鱼和对照组静止时产生的乳酸量没有差别,说明无氧呼吸强度相当,C错误;静止时斑马鱼所需ATP主要由有氧呼吸提供,是在线粒体中生成的,D错误。 10.下列物质通过细胞膜时需要载体的是( ) A. 氧进入肺泡细胞 B. 水分子进入根毛细胞 C. K+被动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 D. CO2进入毛细血管 【答案】C 【解析】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特点: 名 称 运输方向 载体 能量 实 例 自由扩散(简单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不需 不需 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 协助扩散(易化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需要 不需 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主动运输 低浓度高浓度 需要 需要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等 【详解】ABD、氧进入肺泡细胞,水分子进入根毛细胞,CO2进入毛细血管都属于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ABD错误; C、 K+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属于主动运输,需要载体,C正确。故选C。 11.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核糖体、溶酶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 B. 酵母菌的细胞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 C. 蓝藻细胞的能量来源于其线粒体提供能量 D. 念珠藻细胞的DNA主要载体是染色质(体)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细胞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详解】核糖体无膜结构,A错误;酵母菌为真核生物,组成酵母菌的真核细胞的细胞核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B正确;蓝藻细胞为原核细胞,细胞中无线粒体,C错误;念珠藻为原核生物,体内无染色体,D错误。 【点睛】念珠藻属于原核生物中蓝藻的一种,除了念珠藻,蓝藻还包括颤藻、蓝球藻、发菜等;原核生物细胞结构中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和遗传物质DNA等,但是没有线粒体、叶绿体等其它复杂的细胞器。 12.如图表示细胞核的结构,下列关于细胞核的结构说法错误的是 A. ③能够将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B. ⑤与rRNA的合成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C. 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⑥数量较多,④数目较多 D. RNA主要是通过⑥从细胞核到达细胞质的 【答案】C 【解析】1、细胞核包括核膜(将细胞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染色质(DNA和蛋白质)、核仁(与某种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孔(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2、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 3、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②③④⑤⑥分别是核糖体、内质网、核膜、染色质、核仁和核孔。 【详解】A、③是核膜,能够将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A正确; B、⑤是核仁,与rRNA的合成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B正确; C、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⑥核孔数量较多,但④染色质数目不变,C错误; D、RNA是大分子,通过⑥核孔从细胞核到达细胞质,D正确。故选C。 13.细胞内结合水的生理作用主要是 A. 反应介质并参与某些代谢反应 B. 运输各种物质 C. 良好溶剂 D. 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答案】D 【解析】作为反应介质参与某些代谢反应的是自由水,A错误;自由水具有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作用,B错误;自由水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C错误;参与细胞结构的组成是结合水的功能,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了细胞内结合水的生理作用,对细胞内水的存在形式和不同存在形式的水的作用的理解、记忆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14.下列关于细胞器描述错误的是( ) A. 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可以将细胞内衰老的细胞器吞噬处理 B. 动物、低等植物细胞都有两个中心粒 C. 存在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 D. 酶、抗体、激素都在核糖体上合成,经内质网加工、高尔基体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 【答案】D 【解析】A、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对外来的细菌、病毒和衰老的细胞器能吞噬处理,A正确; B、动物和低等植物有两个相互垂直中心粒构成的中心体,B正确; C、能进行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的细胞器都能进行碱基互补配对,线粒体、叶绿体能进行DNA复制、转录和翻译,核糖体能进行翻译,C正确; D、酶大多数是蛋白质,但少数是RNA,激素有脂质、氨基酸类衍生物,而只有蛋白质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D错误。故选D。 【点睛】细胞器的各种形态、结构和功能都需要掌握,在此基础上对细胞器进行归类,如含有核酸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和核糖体。 15.在人体细胞内同时存在两个过程:能量,以下对①过程和②过程中能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过程和②过程中的能量均来自糖类等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B. ①过程和②过程中的能量均供人体各项生命活动直接利用 C. ①过程的能量供人体各项生命活动利用,②过程的能量来自糖类等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D. ①过程的能量来自于糖类等有机物氧化分解,②过程的能量供人体各项生命活动利用 【答案】C 【解析】据图示可知,①过程为ATP的水解过程,能量供给人体各项生命活动利用,②过程为ATP的合成过程,能量来自糖类等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ATP是生物体的直接能源物质,ATP在细胞内数量并不很多,可以和ADP迅速转化形成.人和动物体内产生ATP的生理过程只有呼吸作用,高等植物体内产生ATP的生理过程有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ATP中的能量可用于各种生命活动,可以转变为光能、化学能等,但形成ATP的能量来自于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或植物的光合作用。 【详解】A、①为ATP的水解过程,能量来自于高能磷酸键断裂,A错误; B、②为ATP的合成过程,消耗能量,不能供给人体各项生命活动直接利用,B错误; C、①过程为ATP的水解过程,能量供给人体各项生命活动利用,②过程为ATP的合成过程,能量来自糖类等有机物的氧化分解,C正确; D、①过程为ATP的水解过程,能量供给人体各项生命活动利用,②过程为ATP的合成过程,能量来自糖类等有机物的氧化分解,D错误。故选C。 二、综合题 16.如图甲为某人体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乙为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甲、乙细胞和蓝细菌中都含有的细胞器是[ ]_________;甲乙细胞中均含有,但功能不同的细胞器是[ ]_________。 (2)若甲细胞为胰岛细胞,则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形成有关的结构是[ ]_________;其产生的胰岛素主要以________方式从胰岛细胞中运输出来,胰岛素信使RNA在细胞核内合成后进入胰岛素合成场所的过程中,穿过的磷脂双分子层数是_____________。 (3)乙细胞中起支持和保护作用的结构是[ ]_________,其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4)乙细胞形成 组织________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很理想的鉴定还原糖的实验材料,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乙中有但甲中没有的双层膜细胞器是[ ]_________,其增大膜面积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6)上图_________(填“甲”、“乙”或“甲和乙”)细胞中有溶酶体,其内含有多种水解酶,但溶酶体的膜不会被分解。请尝试解释这种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9 核糖体 2 高尔基体 5 核仁 胞吐 0 14 细胞壁 纤维素 果胶 不是 细胞中存在叶绿体,有颜色干扰 15 叶绿体 过类囊体堆叠形成基粒增大膜面积 甲和乙 溶酶体没有能分解自身外表的那层膜的酶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图1为细胞膜,2为高尔基体, 9为核糖体,4为染色质,5为核仁,6为核膜,7为核孔,4、5、6、7共同构成13细胞核,8为滑面内质网,10为两组中心粒构成的中心体,11为粗面内质网,12为线粒体; 图2中14为细胞壁,16为液泡,12为线粒体,2为高尔基体,13为细胞核,15为叶绿体。 【详解】(1)甲、乙细胞(真核细胞)与蓝细菌(原核细胞)唯一共有的细胞器是[9 ]核糖体;动植物细胞中均含有,但功能不同的细胞器是[2 ]高尔基体; (2)在动物细胞中,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形成有关的结构是[ 5 ]核仁;因胰岛素为大分子物质,故产生后主要以胞吐的方式从胰岛细胞中运输出来,胰岛素信使RNA在细胞核内合成后是通过核孔进入胰岛素合成场所的,故穿过的磷脂双分子层数是0层; (3)乙细胞(植物细胞)中起支持和保护作用的结构是[14 ]细胞壁,其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4)因为图乙细胞具绿色的叶绿体会对实验现象造成颜色干扰,故其形成的组织不是很理想的鉴定还原糖的实验材料,; (5)乙(植物细胞)中有但甲(动物细胞)中没有的双层膜细胞器是[15]叶绿体,其通过类囊体堆叠形成基粒增大膜面积; (6)溶酶体在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均有分布,甲和乙都含有溶酶体;其内含有多种水解酶,但不会分解溶酶体的膜,是因为溶酶体没有能分解自身外表的那层膜的酶。 【点睛】高尔基体在动植物细胞中均有分布,在动物细胞中跟分泌物的形成有关,在植物细胞中跟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17.通常情况下,正常人的尿液中没有葡萄糖。当一次食用大量糖时,尿液中是否有葡萄糖存在?下面某同学进行探究实验如下,请回答有关问题: 第一步:取3支洁净的相同的试管,分别标号1、2、3;其中实验组是2、3;对照组是1。 第二步:分别向3支试管中加入相应实验液体。 1号加2mL正常人尿液;2号管中加______________;3号:加______________, 第三步:向3支试管内分别加入刚配制好的斐林试剂1mL。振荡试管,使溶液混合均匀,并将这3支试管放入盛有50~60°C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约2min。 第四步:观察并分析实验结果。 (1)1号试管现象:__________;(2)2号试管现象:_________________ (3)3号试管若_____________现象,说明不含葡萄糖;若________现象,说明含有葡萄糖。 【答案】含有葡萄糖的尿液2ml 待测尿液2ml 无砖红色(或蓝色) 砖红色 若现象与1号管相同 若现象与2号管相同 【解析】葡萄糖为还原性糖,与斐林试剂共热可产生砖红色沉淀,利用此方法检测正常人一次食用大量糖时的尿液,并和正常人尿液、含葡萄糖的尿液进行对比,可判断正常人一次食用大量糖时尿液中是否含有葡萄糖。 【详解】第二步:根据分析可知,判断正常人一次食用大量糖时尿液中是否含有葡萄糖,正常人一次食用大量糖时的尿液,需要和正常人尿液、含葡萄糖的尿液进行对比,溶液的量属于无关变量,1号加2mL正常人尿液,则2号管中需要加含有葡萄糖的尿液2ml ,3号需加待测尿液2ml。 第四步: (1)正常人尿液中不含有葡萄糖,因此1号试管不会出现砖红色沉淀,溶液颜色表现为斐林试剂的蓝色; (2)2号试管中含有葡萄糖,与斐林试剂共热,会出现砖红色沉淀。 (3)3号试管若不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不含葡萄糖;若出现砖红色沉淀现象,说明含有葡萄糖。 18.下表为组成地壳和两种生物细胞的部分元素含量(%)表,某同学对其进行了反思整理。请分析回答: 元素 地壳 玉米细胞(干重,质量分数) 人体细胞(干重,质量分数) C 0.087 43.57 55.99 H 0.76 6.24 7.46 O 48.60 44.43 14.62 N 0.03 1.46 9.33 (1)该同学看到组成细胞的元素与组成地壳的元素种类基本相同,对此合理的解释是_________。 (2)他通过查阅资料知道组成不同生物的元素的种类大致相同,这体现了不同细胞元素组成的___性;而含量有较大差异体现了细胞对外界物质的吸收具有_______性。 (3)该同学发现表格中玉米细胞氧元素的含量高于人体细胞,推测原因主要是_____。 (4)已知细胞中水的相对含量约为70% --90%。该同学根据水分子中氢和氧的质 量比推知细胞中氢元素质量分数约为7.7%-10%,他认为上表人体细胞内氢元素的含量就是按照此方法推出的。请你对这位同学的思路作出评价_________(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 【答案】细胞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来自于无机自然界 统一 选择 与人体细胞相比,玉米细胞的糖类含量要多一些 该思路是错误的,因为上表中细胞中的氢元素含量是占细胞干重的百分比,与自由水无关(或者是细胞中的其他成分,比如结合水、有机物等也可以含有氢元素) 【解析】根据表格分析,图示为地壳、玉米、人含有的四种元素(C、H、O、N)的比例,地壳、玉米、人都含有的四种元素,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但是四种元素在地壳与生物(玉米、人)含量差异较大,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 【详解】(1)由于细胞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来自于无机自然界,所以组成细胞的元素与组成地壳的元素种类基本相同。 (2)组成不同生物的元素的种类大致相同,体现了不同细胞元素组成上的统一性;而不同细胞中化学元素的含量差异加大,说明了细胞对外界物质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3)根据表格分析发现,玉米细胞氧元素的含量高于人体细胞,可能是因为与人体细胞相比,玉米细胞的糖类含量要多一些。 (4)根据表格内容分析可知,表格中玉米和人体细胞中的氢元素含量是占细胞干重的百分比,与自由水无关,因此该思路是错误的。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及其分类,能够根据表格数据分析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含有的化学元素在种类和含量上的差异,并能够解释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统一性和差异性的原因。 19.左图是Ⅰ、Ⅱ、Ⅲ、Ⅳ代表四类细胞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从结构上看,Ⅱ、Ⅲ、Ⅳ三类细胞都不以细胞壁作系统边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若将图中结构②放在清水中,会发生_____________(填“外膜后破裂”、“内膜后破裂”、“内外膜同时破裂”或“内外膜随机破裂”)。 (3)依据细胞中有___________(填标号),可以判断Ⅳ属于低等植物细胞。 (4)某同学在缺少实验仪器的情况下,做了一个如图所示的实验,将生鸡蛋大头的蛋壳去掉,保留壳膜完好,将小头打破,让蛋清和蛋黄流出,然后,在蛋内灌上清水,把它放在0.3 g/mL的蔗糖溶液中,并且用铅笔在鸡蛋壳上标出最初的吃水线,半小时后,他发现鸡蛋上浮,原吃水线高出水面,请分析:本实验中相当于渗透装置中的半透膜的是________;鸡蛋壳上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细胞壁具有全透性,不能控制物质进出 内膜后破裂 ③和④ 壳膜(鸡蛋卵膜) 因壳内清水通过壳膜渗透进入蔗糖溶液,壳内水减少,重量减轻 【解析】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①具有半透膜;②膜两侧溶液有浓度差。半透膜是一层选择透过性膜,水分子可以通过蔗糖分子不能通过,当半透膜两侧存在浓度差时,相同时间内浓度低的一边往浓度高的一边运动的水分子更多,使浓度高的一边液面不断升高,当浓度差产生的渗透压和高出的液面产生的压强相等时水分子运动达到动态平衡,液面不再升高,此时液面高的一侧浓度大。 【详解】(1)由于细胞壁具有全透性,不能控制物质进出,因此Ⅱ、Ⅲ、Ⅳ三类具有细胞壁的细胞都不以细胞壁作系统边界; (2)图中结构②是线粒体,若将其放在清水中,由于内膜向内折叠增大了膜面积,故会发生内膜后破裂; (3)依据是细胞Ⅳ中既有③中心体又有④叶绿体,可以判断Ⅳ属于低等植物细胞; (4)该实验中,相当于渗透装置中的半透膜的是壳膜,因壳内清水通过壳膜渗透进入蔗糖溶液,壳内水减少,重量减轻,所以鸡蛋壳上浮。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