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6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政治】江苏省连云港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江苏省连云港市 2019-2020 学年高二上学期 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近年来,许多彷徨青年沉迷于互联网占卜,以占卜结果作为平日行事、做决定的重要参考 指标,陷入“宿命论”的泥潭。这说明 A.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B. 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影响 C. 哲学是人生的向导 D. 哲学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答案】A 【解析】A:以占卜结果作为平日行事、做决定的重要参考指标,这说明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A 符合题意。 B: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B 说法有误。 C:材料未涉及哲学对人生的向导作用,C 不符合题意。 D: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文化的活的灵魂,但材料未体现,D 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 A。 2.哲学是一门“百科全书式”的学问,它的知识无所不包,但又几乎没有什么具体用处。这一 观点是 A. 正确的,因为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B. 错误的,没有弄清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C. 正确的,看到了哲学是具体知识的总和。 D. 错误的,因为哲学能为问题解决提供具体方法 【答案】B 【解析】B: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自然科学的进步 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富有生机和活力;马克思主义哲学能为自然科学的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 论的指导。B 符合题意。 A: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科学之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世界观和方法 论的指导。A 说法有误。 C:哲学对具体科学的概况和总结,但不能说是具体知识简单相加的总和,C 说法有误。 D:哲学为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但不提供具体的方法,D 说法有误。 故本题选 B。 【点睛】哲学与具体科学: (1)区别: ①具体科学揭示的是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 ②哲学揭示的是整个世界共同的、普遍的性质和规律。 (2)联系: 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家的研究活动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某 种世界观的指导下进行的。 3.在《论自然》残篇中,古希腊哲学家阿那克萨戈拉认为宇宙万物是一种他称之为“种子”的 物质微粒构成的。如金子是由金子的种子,雪是由雪的种子所构成。在探索世界本原上,下 列选项中与之观点相近的是 A. 万物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B. 物是观念的集合 C. 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D. 世界就是我的意志 【答案】C 【解析】C:阿那克萨戈拉认为宇宙万物是一种他称之为“种子”的物质微粒构成的。这属于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当作世界的本原,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的观 点相近。C 符合题意。 A:万物只是在概念中运动,这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A 不符合题意。 B:物是观念的集合,这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 不符合题意。 D:世界就是我的意志,这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 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 C。 4.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明确提出了对于自己哲学使命的宜言:“哲学家们 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反映出马克思主义哲学 A. 是哲学发展的最高阶段 B. 坚持从实践出发去认识和改造世界 C. 有其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 D. 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第一次结合 【答案】B 【解析】B:“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体现了哲学家们重视理论;“而问题在 于改变世界"体现了哲学应该是实践性的而不仅仅是理论,主要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 性。B 符合题意。 A: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哲学发展的最高阶段,A 说法有误。 C:材料未涉及其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C 不符合题意。 D: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第一次结合,但材料未体现这一观点,D 不符合 题意。 故本题选 B。 5.科学家在印度尼西亚爪哇中部发现的直立人化石代表了这种古人类已知的最后一次现身。 这项发现有助于揭示这种古人类在该区域的人类演化中的位置。这表明 ①自然界按照自身规律发展 ②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人类社会具有客观物质性 ④生产方式决定社会性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②:科学家发现并揭示这种古人类的相关信息,表明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②符 合题意。 ③:古人类在该区域的人类演化中的位置,说明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是具有客观物质性的, ③符合题意。 ①:材料是讲古人类的相关信息,未体现自然界按照自身规律发展,①不符合题意。 ④:材料未涉及生产方式决定社会性质,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 C。 【点睛】自然界的物质性: 自然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自然界的事物都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 它的存在和运动变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要求我们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与自然界和睦 相处。 6.二胡始于唐朝,称为“奚琴”,是中国传统拉弦乐器。在近千年的发展中,其材质和构造、 演奏技巧、记谱方法等被多次改良,使其成为现代民乐的代表性乐器。这说明 A. 离开运动谈物质会犯唯心主义错误 B. 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相对的 C.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D.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唯一特性和存在方式 【答案】C 【解析】C:其材质和构造、演奏技巧、记谱方法等被多次改良,这体现了绝对运动;其成 为现代民乐的代表性乐器,这体现了相对静止。C 符合题意。 A:离开运动谈物质会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错误,A 说法有误。 B: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B 说法有误。 D:运动是物质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D 说法有误。 故本题选 C。 【点睛】运动和静止的关系:①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 的和相对的;②客观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③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 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会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7.山林、秋雨、明月、清泉……这些唯美的意象在画家笔下成为画境,在诗人心中生发出诗 情,在歌者那里幻化成美妙的旋律,它们共同组成了中国艺术审美理想的境界。对此认识正 确的是 ①艺术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 ②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③画境、诗情和旋律源自于人脑 ④意象总是能在现实中找到“原型”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①:山林、秋雨、明月、清泉……它们共同组成了中国艺术审美理想的境界。这体 现了艺术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①符合题意。 ④:画家笔下的画境,诗人心中的诗情,歌者幻化的旋律,都是源自现实中,说明了意象总 是能在现实中找到“原型”,④符合题意。 ②:材料未体现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②不符合题意。 ③:画境、诗情和旋律源自于人作用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实践中,③说法有误。 故本题选 B。 【点睛】意识的内容和本质: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不管是正确的思想意识还是错误的思想意识都是对客观存在的 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 意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8.小麦在收获季节如果遇到降雨,麦穗容易发芽变质。日前,有研究人员利用基因编辑技术, 对与小麦种子休眠时长有关的 3 个基因进行编辑,从而改良小麦特性,使其遇雨不易发芽。 这说明 A. 改变规律能带来新物种的出现 B. 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稳定的联系 C. 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改变小麦的本质属性 D. 人可以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 【答案】D 【解析】D: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对与小麦种子休眠时长有关的 3 个基因进行编辑,体现了 人可以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D 符合题意。 A:规律不能被改变,A 说法有误。 B:材料并未阐释什么是规律及其特征,B 不符合题意。 C:小麦的本质属性是固有的,客观的,不能被改变,C 说法有误。 故本题选 D。 【点睛】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 ①规律是客观的。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但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 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 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②这就要求我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9.如图漫画启示我们要 A. 坚持一分为二看问题 B. 反对安于现状的思想 C. 服从规划决策的指导 D. 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答案】D 【解析】D:某地根据一只小蜗牛般的主体产出牛一般大的经济上报数据而做出规划决策, 显然没有实事求是,启示我们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D 符合题意。 A:矛盾的对立统一要求坚持一分为二看问题,漫画未体现这一道理。A 不符合题意。 B:运动变化是普遍的绝对的,要求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安于现状,漫画未体现这一 道理。B 不符合题意。 C:漫画未体现服从规划决策的指导,C 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 D。 10.2019 年 12 月 27 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似一条喷火的巨龙,腾空而起,冲向太空,成功 将实践二十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是中国航天人的拼搏奉献精神在新时代的杰出表现。这 说明 ①实践是有目的的活动 ②正确意识能促进事物发展 ③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④意识能调节人体生理活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①: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成功将实践二十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体现了实践是有 目的的活动。①符合题意。 ②:是中国航天人的拼搏奉献精神促使成功将实践二十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体现了正确 意识能促进事物发展。②符合题意。 ③: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③说法有误。 ④:材料未体现意识能调节人体生理活动,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 A。 11.近年来,棕榈、椰子、广玉兰等南方树种走进了北方小区,殊不知,这种盲目的“南树北 种”会对当地的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这告诉我们 ①认识具有社会历史性 ②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④违背规律会受到惩罚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③:南方树种特性和北方地理环境都是客观的,其种植实践也具有客观物质性,③ 符合题意。 ④:盲目的“南树北种”会对当地的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说明了违背规律会受到惩罚。④符 合题意。 ①:材料未体现认识具有社会历史性,①不符合题意。 ②:材料强调要符合树种和当地的实际,没有体现要发挥主观能动性,②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 D。 【点睛】实践的特征: (1)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2)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 的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 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12.健康管理师、数字化管理员、的网约导……近年来,一批新职业相继出现,成为吸纳就 业的重要领域,但认定、监管、权益保障等问题,也亟待相关部门管理和规范。这体现了 A. 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认识不同 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 客观事物本质的暴露是自然的 D. 认识是实践的终极目的 【答案】B 【解析】B:新职业相继出现带来了新职业认定、监管、权益保障等问题,这体现了实践是 认识发展的动力,B 符合题意。 A:材料未体现不同的主体对同一事物认识不同,A 不符合题意。 C:客观事物本质的暴露离不开人实践的探索,C 说法有误。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D 说法有误。 故本题选 B。 【点睛】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1)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主体和客体条件的限制,这就决定 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 成。 (2)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 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 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3)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 的上升的过程。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但是,那些经 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 13.恩格斯说,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者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生活时,首先 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这说明 ①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 ②一切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 ③精神生活中的联系是主观的 ④联系是多样的、无条件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①②: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 的画面。这说明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①②符合 题意。 ③: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精神生活中的联系也是客观的,③说法有误。 ④:联系是多样的、有条件的,④说法有误。 故本题选 A。 【点睛】联系的客观性: (1)原理: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联系是客观的,但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人为事物的联系虽具有“人化”的特点, 但仍然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方法论: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14.某地在政务服务过程中,打破部门、层级、区域之间的割裂,变群众跑为部门跑、数据 跑,以“微改革”撬动“大服务”,打通制约发展的“最后 100 米”,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这 告诉我们 ①关键部分的地位高于整体 ②做事情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 ③整体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④局部发展可以推动整体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②:政务服务是一个整体,由服务过程的多个“100 米”,这体现了做事情要着眼于 事物的整体。②符合题意。 ④:打通制约发展的“最后 100 米”这个部分,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这体现了局部发展可 以推动整体发展。④符合题意。 ①:整体统帅部分(包括关键部分),部分从属于整体,①说法有误。 ③:当部分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或部分无序组合时,整体功能会小于部分功能之和,③说法 有误。 故本题选 C。 15.“长江、尼罗河、亚马孙河、多瑙河昼夜不息、奔腾向前,尽管会出现一些回头浪,尽管 会遇到很多险滩暗礁,但大江大河奔腾向前的势头是谁也阻挡不了的。”这句话强调 A. 新出现的事物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B. 斗争性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C.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 前进与倒退是发展的状态 【答案】C 【解析】C:尽管会出现一些回头浪,尽管会遇到很多险滩暗礁,但大江大河奔腾向前的势 头是谁也阻挡不了的。这句话强调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C 符合题意。 A:新出现的事物不等于新事物,不一定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A 说法有误。 B: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即对立统一。B 说法有误。 D: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状态,D 说法有误。 故本题选 C。 【点睛】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1)原理: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 曲折性的统一。 (2)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 大,还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 16.2020 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我们将在此基础上,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 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决胜全面小康,迈向新征程体现了 A. 量的积累一定引起事物的质变 B. 量变和质变两者互为前提 C. 改变事物性质必然实现事物飞跃 D. 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答案】D 【解析】D:在此基础上,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体现了质变 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D 符合题意。 A:量的积累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事物的质变,A 说法有误。 B: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B 说法有误。 C:质变存在好坏优劣,所以改变事物性质不一定实现事物飞跃,C 说法有误。 故本题选 D。 17.在富有文化味和生活气的二十四节气中,小满是个特殊存在。有小暑也有大暑,有小雪 也有大雪,有小寒也有大寒,唯独小满,没有大满与之对应,这是因为中国人认为过满招损, 过满则溢,小满不多不少,一切刚刚好。这启示我们做事情要 ①把握适度原则 ②注意质变的节点,防止不利的质变发生 ③坚持与时俱进 ④创造条件促使矛盾斗争性向同一性转化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①②:过满招损,过满则溢,小满不多不少,一切刚刚好。这启示我们做事情要把 握适度原则,注意质变的节点,防止不利的质变发生,①②符合题意。 ③:材料未涉及要求坚持与时俱进,③不符合题意。 ④:斗争性和同一性矛盾双方关系 属性,是无法转化的,而矛盾双方可以向自己的对立面 转化。④说法有误。 故本题选 A。 【点睛】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1)辩证关系原理: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 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 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2)指导意义(方法论要求): ①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又要果断地抓住时机, 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②当不想事物发生某种质变时,就要将量变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坚持适度原则。 18.当今世界,全球价值链、供应链深入发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国经济融合是大势 所趋。距离近了,交往多了,难免会有磕磕碰碰。这说明 A. 矛盾斗争性是相对的 B. 任何事物都有优点和缺点 C. 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D. 矛盾主要方面决定事物性质 【答案】C 【解析】C:磕磕碰碰的矛盾斗争性难免会有,是因为双方距离近了,交往多了,存在一个 统一体中。这说明了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C 符合题意。 A:矛盾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A 说法有误。 B:材料是讲矛盾双方的关系,而任何事物都有优点和缺点是讲矛盾的双方,B 不符合题意。 D: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D 说法有误。 故本题选 C 【点睛】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同一性是指两种事物或多种事物能够共同存在,具 有同样的性质。 不同矛盾间之所以会不断斗争,就是因为不同的矛盾中包含同样的性质。如果不同的矛盾中 没有同样的性质,就不会存在斗争。 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时时刻刻都存在矛盾。正因为如此, 不同的矛盾肯定有各自的不同,不同时段的矛盾也有其不同,这就是矛盾的特殊性。 19.我国城市垃圾分类已经从劝导阶段进入强制推进阶段,垃圾分类的更大挑战在于垃圾前 的 。 端分类标准的设置如何与后端处理能力相匹配、如何构建闭合的分类处理链条。这说明 A. 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 B. 同一事物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矛盾 C. 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D. 同一矛盾的不同方面有其特殊性 【答案】B 【解析】B:从劝导阶段进入强制推进阶段,垃圾分类有了更大的挑战,这说明同一事物在 不同阶段有不同矛盾,B 符合题意。 A:材料体现的是矛盾的特点而非联系与矛盾的关系,A 不符合题意。 C:材料未涉及不同事物,C 不符合题意。 D:材料未涉及同一矛盾的不同方面,D 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 B。 【点睛】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表现在: (1)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 (2)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 (3)事物矛盾的双方也各有其特点。 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 20.下列诗句与图蕴含哲理相同的是 A.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B.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C.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答案】D 【解析】D:将待办事项按照紧急和不紧急,重要和不重要进行划分到四个象限,并按照轻 重缓急分别对待,优先处理重要且紧急的事项,体现了抓住主要矛盾,坚持重点论的哲理。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强调抓住主要矛盾,坚持重点论的哲理。D 符合题意。 A: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体现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原理,A 不符合题意。 B: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意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曹丕残害弟弟,体现了 矛盾对立统一的哲理。B 不符合题意。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哲理,C 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 D。 21.都市生活节奏加快,年轻人对养生缺乏时间和耐心,既要滋补又怕麻烦成为养生的痛点。 某企业在保持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推出了“鲜制即食阿胶”,通过转型创新拉近与年轻人的距 离。这启示我们创新要 A. 密切关注变化了的实际 B. 敢于破除传统的思想观念 C. 在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 D. 对既有理论和实践进行否定 【答案】A 【解析】A:某企业通过转型创新拉近与年轻人的距离。这启示我们创新要密切关注变化了 的实际,A 符合题意。 B:对于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B 说法有误。 C:材料提到“在保持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说明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 环节,不是在不相容的对立中。C 说法有误。 D: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材料未体现对既有理论和实践进行否 定,D 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 A。 【点睛】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必须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创新是一个 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22.针对美国领导人说中国是靠美国强大起来的言论,我国外交部发言人反驳道,中国发展 的成就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靠什么国家恩赐施舍的,而是中国人民用勤劳、汗水和 智慧干出来的。这表明,在分析事物发展原因时 A. 要着重抓住事物发展的内部矛盾 B. 要把事物的现状和它的过去联系起来 C. 要看到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发展 D. 要看到事物位置的移动和数量的增减 【答案】A 【解析】A:中国发展的成就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靠什么国家恩赐施舍的,而是中 国人民用勤劳、汗水和智慧干出来的。这表明,在分析事物发展原因时要着重抓住事物发展 的内部矛盾。A 符合题意。 B:材料强调促进事物发展的内外的主体原因,而非强调要把事物的现状和它的过去联系起 来,B 不符合题意。 C:材料未涉及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发展,C 不符合题意。 D:材料未强调事物位置的移动和数量的增减,D 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 A。 【点睛】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原理: (1)内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是事物的外部矛盾,即一事物与他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 和相互作用。内因和外因的关系是:第一,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它规定了事物发展 的基本趋势和方向;第二,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不可缺少的条件,有时外因甚至对事物的 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第三,外因的作用无论多大,也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2)要求:我们在观察事物、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内因,又要看到外因,坚持内外因相 结合的观点。对内因要给以充分的重视,对外因作“一分为二”的分析。反对割裂内外因辩证 关系,忽视内因在事物变化中的根本作用而一味强调外因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单纯强调内因 的决定作用而忽视外部条件在事物变化中的重要作用。 23.近年来,制发台胞居住证、开放职业资格考试、同等参加社保并享有相应权利等政策的 出台,为台湾同胞在大陆的发展开辟了广阔天地,有力推动两岸交流融合。这表明 A.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先导 D. 社会意识促进社会的发展 【答案】B 【解析】B:相关政策的出台,为台湾同胞在大陆的发展开辟了广阔天地,有力推动两岸交 流融合。体现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B 符合题意。 A:材料围绕“相关政策的出台”即社会意识展开强调社会意识的反作用,A 不符合题意。 C: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C 说法有误。 D: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D 说法有误。 故本题选 B。 24.广大文艺工作者只有多从时代中找素材,多听人民的呼声,创作出来的文艺作品才能更 好地彰显时代精神,才更可能被人民接受。可见 ①人民群众是变革社会的主导力量 ②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艺创作的目的 ④文艺作品要满足人民群众需求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②④:多从时代中找素材,多听人民的呼声,创作出来的文艺作品才能更好地彰显 时代精神,才更可能被人民接受。可见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文艺作品要满足人民群 众需求。②④符合题意。 ①:材料未涉及人民群众在变革社会中的地位,①不符合题意。 ③:服务社会实践是文艺创作的目的,③说法有误。 故本题选 C。 25.汇总了我国民法总则及民法典各分编草案而形成的一部完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草案)》,将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编撰民法典说明 A. 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B. 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状况 C. 上层建筑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D. 上层建筑促进了生产力发展 【答案】C 【解析】C:民法典属于意识形态内容,是上层建筑,对其进行编撰说明上层建筑要适合经 济基础状况,C 符合题意。 A:材料是谈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关系,未涉及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A 不 符合题意。 B:材料是谈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关系,未涉及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状况,B 不符 合题意。 D:当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为经济基础服务的时候,可以促进生产力发展,D 说法有误。 故本题选 C。 【点睛】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决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决定社 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 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 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 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 社会前进。 26.宋国一个边远地方的人得到一块美玉献给子罕,子罕不接受。那人说:“这是一个宝物, 应该给您这样的君子用,不适合给老百姓用。”子罕说:“你把这块玉当作是宝,我把不接受 你的宝物这种品格当作是宝。”从哲学角度看 A. 物的功能属性决定物的价值大小 B.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人而异 C. 正确价值选择是价值判断的前提 D. 人的需要决定了事物本质属性 【答案】B 【解析】B:宋国一个边远地方的人与子罕对美玉做出了不同的判定和选择,说明了价值判 断和价值选择因人而异,B 符合题意。 A:物的功能属性制约着物的价值大小,但不能说决定,A 说法有误。 C: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前提,C 说法有误。 D:事物本质属性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 说法有误。 故本题选 B。 【点睛】价值和价值观: (1)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 要的属性和功能。 (2)人的价值的内涵: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价值);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自我价值)。 二、非选择题(共 4 题,共 48 分) 27.近年来,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从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到成功举办中国国际 进口博览会,从通过外商投资法、精简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到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再到积 极推动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中国始终坚持“拉手”而不是“松手”,“拆墙” 而不是“筑墙”,为全球经济合作与共享作出贡献,不断谱写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新篇章。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全球化和对外开放”的知识,说明我国是如何推动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 放的。 【答案】①推动全球经济合作与共享,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必须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 策,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②进一步推动全球经济合作与共享,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我们必须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 利避害,增强抵御国际风险的能力,勇敢的迎接挑战。 ③我们要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 体系,提高规则意识和经济安全防范意识,共同反对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推动引资、 引技、引智的有机结合,使全球经济合作与共享走出一条互利共赢的宽广道路。 ④必须把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把“走出去”战略作为我国对外开放新阶段 的重大举措,积极与世界各重要国家和区域进行投资、承包工程、劳务输出和经济技术及教 育、科技、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解析】本题以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为背景材料,要求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 回答相关问题。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经济全球化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等知识,描述和阐 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 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全球化和对外开放”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是如何推动全 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考生在分析说明时,首先要注意本题的知识限定是“经济全球化和 对外开放”,因此根据材料,可以首先从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的角度进行说明; 然后考生可以从积极应对,趋利避害的角度说明;再次可以从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 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的角度说明;然后可以从增强规则意识的角度进行说明;最后考生 可以从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的角度进行说明即可。 28.材料一 2019 年 12 月 18 日,民主党占多数席位的美国国会众议院投票通过了对总统特 朗普的弹勤条款,罪名是“滥用权力”和“妨碍国会调查”。2020 年 1 月,弹劾案将提交参议院, 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将主持弹劾案。参议院由特朗普所在的共和党占多数席位,弹勒成功几 乎不可能,但特朗普在 2020 总统大选中选情恐会受影响。 材料二 近日,美国国会参议员哈里斯因为缺钱退出 2020 总统大选,此前她被认为是民主 党总统候选人的热门人选。与此同时拥有 550 亿资产的布隆伯格宣布参选。财团支持、富豪 参选、利益集团游说,金钱已深深植根于美国政治,暴露了“美式民主”的本质。 (1)特朗普总统遭到弹劾反映出美国政治体制的哪些特点? (2)金钱植根于美国政治,暴露了“美式民主”的本质。结合材料对该观点进行分析。 【答案】(1)反映出美国政治的分权制衡原则:总统可以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国会也可以 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总统否决的法律;总统任命联邦法官,最高法院可宣布总统法令违宪;总 统任命的司法官员必须经参议院确认,最高法院可宣布法律违背宪法。 (2)美国两党用于竞选的花费庞大,竞选人需要财团支持、富豪参选、利益集团游说,金 钱已深深植根于美国政治,这表明,金钱成为保证某个候选人当选的必要条件,金钱也已经 把普通平民排除在竞选之外。这也揭示了美国总统竞选的本质。 【解析】本题以美国政治的弹劾总统和总统竞选为背景材料,要求结合材料选修课本知识回 答相关问题。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美国政治体制的特点、“美式民主”的本质等知识,描 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 (1)本题要求说明特朗普总统遭到弹劾反映出美国政治体制的哪些特点,根据课本所学和 材料可知,呈现美国的三权分立制。首先总括分权制衡原则的主题;在此基础上具体阐述这 一原则的内容。 (2)本题要求结合材料对金钱植根于美国政治,暴露了“美式民主”的本质的观点进行分析。 运用课本所学知识,从竞选的本质角度结合材料中“哈里斯因为缺钱退出 2020 总统大选”充 分体现了,选举知识有钱人的金钱和权力游戏,实质也是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29.南海之滨,盛世莲花。1999 年到 2019 年,从一座海滨小城,到世界上最活跃的微型经济 体之一,澳门华丽转身。其成功得益于核心价值,特区政府始终把爱国爱澳作为社会核心价 值加以倡导培育,提出“只有国家利益得到维护,特区利益才能获得根本保障”;其成功得益 于发展稳定,特区政府始终聚焦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断改善民生,赢得了民心;其成功得 益于法治精神,宪法和基本法共同构成澳门特区的宪制基础,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为“一 国两制”在澳门的实践夯实了法治基础。澳门成为“一国两制”成功落实的“范本”,说明“一国 两制”是完全行得通、办得到、得人心的。 (1)从价值观视角,分析澳门为什么能华丽转身。 (2)澳门成为“一国两制”成功落实的“范本”。选用一个恰当的矛盾观原理分析该观点。 【答案】(1)①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和社会历 史性。要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 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就要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② 澳门之所以能华丽转身,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始终把爱国爱澳作为社会核心价值加 以倡导培育;始终聚焦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断改善民生;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 (2)①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要求我 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要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顺序。②澳门成为 “一国两制”成功落实的“范本”,告诉我们澳门是“一国两制”中的个例有其特殊性,但其成功 又说明了“一国两制”的方案具有普遍性意义。 【解析】本题以“一国两制”在澳门的实践为背景材料,要求结合材料运用哲学知识回答相关 问题,属于措施类主观试题。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价值判断、价值选择、矛盾普遍性与 特殊性等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 (1)本题要求从价值观视角,分析澳门为什么能华丽转身。知识限定哲学的价值观,运用 价值观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及其方法论,结合材料阐述即可。材料中“澳门始终把爱国爱 澳作为社会核心价值加以倡导培育;始终聚焦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断改善民生;依照宪法 和基本法办事。”都是澳门能华丽转身所做的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2)本题要求选用一个恰当的矛盾观原理分析澳门成为“一国两制”成功落实的“范本”这一 观点。知识限定不明确,但从观点表述可以看出可以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来来分 析。澳门成为“一国两制”成功落实的“范本”,告诉我们澳门是“一国两制”中的个例有其特殊 性,但其成功又说明了“一国两制”的方案具有普遍性意义。 30.2019 年是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70 年来,中国用世界 9%的耕地养活了近 20%的人口,曾 经“一辆汽车都不能造”的国家,今天已建立了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重大工程捷报频传,西 气东输,南水北调,高铁飞驰,航母……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一个创新的中国 正昂首向前。 伟大成就的取得,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植根于中国大地,形成、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制度。70 年伟大成就使我们坚定了制度自信,向世界证明:治理一个国家,推动一个 国家现代化,并不只是西方制度模式这一条道。中国之治为人类探索更好社会制度提供了中 国方案。 每一项成就都凝结着奋斗者的心血汗水。袁隆平、屠呦呦、于敏、黄旭华……这些共和国的 英雄,生动诠释了为什么“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对于我们来说,致敬英雄最好 的方式,就是在平凡的岗位上成就不平凡的人生。 (1)有同学说:“每一次创新都是对过往的彻底颠覆。”请你运用哲学相关知识对这一观点 进行评析。 (2)运用认识论知识,说明我们的制度自信从何而来。 (3)选择一位你所熟悉的共和国英雄,运用“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知识谈谈如何向他学习, 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答案】(1)① “每一次创新都是对过往的彻底颠覆。”这一观点太过绝对。②辩证否定是 事物对自身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也是发展的环节,辩证否定实质是“扬弃”。每一次创新既 有对过往的颠覆否认,也存在对过往延续和继承,不是完全的肯定,也不是彻底的否定。 (2)①实践是社会历史性的活动,实践是认识基础,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我们的制度自 信来自于 70 年伟大的中华民族和人民群众植根于中国大地伟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 中,并鼓励人民用辛勤汗水创造的一个又一个的奇迹。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70 年伟大成就检验了我们的制度并使我们坚定了制度自信,向世界证明:治理一个国家,推动 一个国家现代化,并不只是西方制度模式这一条道。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中国之治为人类 探索更好社会制度提供了中国方案。 (3)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 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要用坚定的理想信念,坚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自定一位英雄人物围绕以上角度回答均可) 【解析】本题以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不为背景材料,要求结合材料 运用哲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辩证否定观、实践与认识关系、实现 人生价值等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 (1)本题要求运用哲学相关知识对“每一次创新都是对过往的彻底颠覆。”这一观点进行评 析。从观点中可以看出需要运用辩证否定观的原理。属于观点评析题,所以既要有评价也要 有分析。从辩证否定的特点和实质,结合此观点阐释即可。 (2)本题要求运用认识论知识,说明我们的制度自信从何而来。知识限定了认识论,即实 践与认识的关系原理,制度自信属于认识,问其从何而来,所以重点运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和动力、唯一标准结合材料阐释即可。 (3)本题要求选择一位你所熟悉的共和国英雄,运用“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知识谈谈如何向 他学习,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知识限定明确哲学的“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的知识,属于半开 放式主观题。运用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的知识选取一位英雄人物,结合其人生事迹和贡献阐释 即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