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创新设计》(中图版)高三大一轮复习课件:专题6区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创新设计》(中图版)高三大一轮复习课件:专题6区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专题六 区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考情分析 荒漠化和水土流失是当今全球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而我国则是全球荒漠化、水土流失面积大、分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对这一热点问题常常涉及。试题多以世界或我国的热点区域图为载体,以简短的文字资料为切入点,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类型、成因及治理措施等。选择题和综合题都有出现,综合题所占分值较高。 微专题一 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  [ 核 心 突 破 ] 1 . 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 (1)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全球环境效应 环境效应 详解阐释 地球之肺 巨大的 储水库 生物基 因宝库 (2) 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① 雨林生态的优势: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快。 ② 脆弱性的表现 生物和养分再循环旺盛,长期高温多雨的淋洗,土壤十分贫瘠;雨林生长所需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而植物最容易遭受人类破坏,一旦破坏,整个生态系统陷于崩溃。 (3) 雨林的开发和保护 ① 雨林被毁的原因图解 ② 保护应放在第一位 ③ 国际社会共同保护 2. 亚马孙热带雨林的保护措施 保 护热带雨林需要全世界共同努力,尤其是发达国家更应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具体措施可总结为 “ 三保、二设、一结合 ” (1) 三保: ① 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② 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 ③ 鼓励保护性的开发方式,如雨林观光,生态旅游等。 (2) 二设: ① 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 ② 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减少移民和农耕进入雨林区的机会。 (3) 一结合: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 [ 对 接 高 考 ] 命题角度一 华北地区防护林建设 1 . (2012· 安徽文综 ) 风经过森林后,速度会有所降低。下图表示四类不同结构的森林对风速的影响。 完成 (1) ~ (2) 题。 (1) 距地面 6 米以内,防风效果最好的森林是 (    ) A . ① B . ② C . ③ D . ④ (2) 从地域分异规律的角度考虑,在华北平原营造农田防护林,宜选择 (    ) A . ① B . ② C . ③ D . ④ 解析  第 (1) 题,观察四幅图中距地面 6 米高度以内风速的大小,最大风速依次约 1.3 千米 / 小时、 3.2 千米 / 小时、 3 千米 / 小时和 6 千米 / 小时,因此该范围内防风效果最好的是下层有灌木的针叶密林。第 (2) 题,华北地区位于中纬度的大陆东岸,为温带季风气候,该气候条件下,典型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根据地域分异规律可知,针叶林主要分布在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 温带大陆性气候 ) 区。 答案  (1)A   (2)B 命题角度二 热带雨林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2 . (2013· 课标卷 Ⅱ , 37,24 分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原产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中的几种高大桉树,主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这几种桉树适应性强,生长迅速, 3 ~ 5 年即可成材,统称 “ 速生桉 ” 。我国西南地区某地引种速生桉作为造纸原料。图 a 、图 b 分别示意该地速生桉种植前、后的变化。 (1) 读图 a ,分析当地沼泽获得稳定水源的原因及过程。 (2) 读图 b ,分析种植速生桉后当地其他植被的变化及原因。 (3) 简述我国西南地区引种速生桉发展造纸业的理由。 (4) 就降水条件简述我国西南地区不适宜大面积种植速生桉的原因。 【 审题突破 】 1 . 读文字材料,抓住核心词语 (1) 题干材料 “ 主根 …… 能大量吸收地下水 ” 可推断,地下水水位 ① ,沼泽水 ② ;材料中 “ 我国西南地区 ……” 季风气候降水有旱、雨季之分。 (2) 设问 “ 沼泽地获得稳定水源 ” ,所以沼泽地补给应该是 ③ ,大气降水、冰川融水都不稳定。 下降 减少 地下水 2 . 审图像材料,把握关键信息 答案  (1) 原 因:山坡上的天然次生林和灌丛能涵养水源。过程:截留大气降水,减缓地表径流,增加雨水下渗, ( 在山地形成水分蓄积地带, )( 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水 ) 为沼泽提供稳定的水源。 (2) 植被变化:天然次生林和灌丛退化;沼泽萎缩。原因:速生桉大量消耗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 (3) 速生桉适应性强,成材快,是良好的造纸原料。发展造纸业能增加就业,创造产值,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4)( 我国西南地区属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 ) 年降水量低于热带雨林区; ( 有旱、雨季之分, ) 旱季时间较长,降水较少。 微专题二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成因、危害与治理   [ 核 心 突 破 ] 1 .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 (1) 自 然原因: 降水:变率大,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冲刷作用强。 地形: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地形坡度大,坡面物质不稳定。 植被:从森林到草原过渡,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能力差。 土壤:由粉砂颗粒组成,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抗蚀能力低。 (2) 人为原因: 毁林开荒;过度樵采;轮荒 —— 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2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危害 (1) 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导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 (2) 使 大量泥沙汇入黄河,黄河泥沙含量剧增。 (3) 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 3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 黄 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通过多年的探索,三大措施相结合,实行 “ 保塬、护坡、固沟 ” 方针,进行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具体措施如下图所示: [ 对 接 高 考 ] 命题角度 黄土高原农业生产的措施 1 . ( 2013· 江苏地理, 11 ~ 12 ) 梯田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典范。图 1 是四种不同类型梯田的剖面示意图,图 2 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完成 (1) ~ (2) 题。 图 1 图 2 (1) 图 2 中甲区地形适合修筑的梯田类型是 (    ) A .水平梯田 B .坡式梯田 C .隔坡梯田 D .反坡梯田 (2) 在黄土高原缓坡上修筑反坡梯田的优点是 (    ) A .保水保土效果更好 B .修筑难度小 C .利于机械化耕作 D .便于灌溉施肥 解析  第 (1) 题,由图 2 中等高线的分布可知,图中甲区中坡与坡之间有较为宽阔的平地,对比图 1 中梯田类型可知,适合修筑隔坡梯田。第 (2) 题,黄土高原的最大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在黄土高原地区修筑梯田一定要注意保水保土,反坡梯田的优点就是保水保土效果好。 答案  (1)C   (2)A 2 . [2011· 浙江文综, 37(1) , 12 分 ] 下 图为 “ 我国某区域示意图 ” 。完成下题。 说出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和农业土地利用类型。沙地和旱地在生态环境治理中应分别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 12 分 ) 【 审题突破 】 1 . 审设问,明确思考方向 (1) 要准确说出该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和农业土地利用类型,需准确判断出该区域的名称,还要从位置、地形、气候、植被等方面描述一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 (2) 要回答沙地和旱地在生态环境治理中分别采取的措施,需明确两地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 2 . 从图像中获取信息 答案  内 陆地区;高原地形;气候较干旱;植被稀少等。 耕地和牧草地。 沙地:治沙和合理利用草场; 旱地:水土保持。 主观题常考的 15 题型之十一  生态环境问题类题目   [ 题 型 解 读 ] 1 . 生态环境问题类题目的类型 研 究近几年的高考命题可知,对环境问题的考查,通常是结合最新的时事材料或研究成果,探究当前困扰人类的主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解决措施。 2 . 生态环境问题类题目的答题思路 角度一   常 见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分析,其答题思路为: 角度二  常 见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的分析,其答题思路为: [ 答 题 模 板 ] 1 . 生态环境问题的整体分析思路 2 .常见生态环境问题成因类题目的答题术语 问题 思考方向 答题思路 水土流失 自然原因 土质疏松;多暴雨冲刷;地表植被覆盖较差;地面起伏大,冲刷力强 人为原因 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坡地开垦 荒漠化 自然原因 气候干旱;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地表多沙质沉积物;全球变暖,蒸发旺盛 人为原因 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开发;居民点和道路建设不注意环保 湿地萎缩 自然原因 气候变干,蒸发加强;沉积物长期积累 人为原因 土壤侵蚀;围湖造田;大量引水灌溉;环境污染;河流的截流改向 森林破坏 自然原因 气候异常,生物演化 人为原因 滥伐森林,毁林开荒,商业性伐木,森林火灾,居民烧柴等 生物 多样 性减 少 自然原因 物种有发生、发育和消亡的过程 人为原因 乱砍滥伐,生物生存环境遭破坏;过度捕猎 【 方法技巧 】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成因的分析方法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一般从自然与人为因素两方面分析。 (1) 自然原因: ① 地形原因 ( 地形类型、地势起伏状况等 ) ; ② 气候原因 ( 热量条件、降水条件、风力、风向等 ) ; ③ 土壤条件 ( 土壤组成、肥力等 ) ; ④ 植被原因 ( 疏密状况、季节变化等 ) ; ⑤ 河流原因 ( 流量大小、侵蚀强度或沉积强度等 ) 。 (2) 人为原因:包括当地农业结构、居民能源消费结构、生产技术、政策导向等。 当然,分析原因并不需要每一方面均展开说明,应有针对性地对某生态问题的有关方面进行具体分析说明。 3 .常见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类题目的答题术语 思考 方向 答题思路 工程 措施 农业上的工程措施主要有平整土地、修筑梯田、引水灌溉、兴建水利设施 ( 打坝淤地,建水库、电站和水渠等 ) ;防洪工程措施主要有建立分洪区、蓄清排浑、加固堤坝等;建设工业区和城市的工程措施主要有建基础设施、建筑物等;交通工程措施主要有修铁路、公路、飞机场、汽车站、港口等 生物 措施 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秸秆还田,封山育林、育草,建立自然保护区,人工繁殖珍稀野生动物,移植珍稀野生植物等 技术 措施 交通技术措施主要是在汽车上安装尾气净化装置;农业技术措施主要有深耕改土、科学施肥、科学育种、轮作套种、地膜覆盖、温室栽培、喷灌和滴灌等 生活 措施 建沼气池、普及省柴灶,以天然气作燃料等 经济 措施 主要是调整产业结构,如开展多种农业经营;发展农产品加工,使工业由资源消耗型向高科技、节约型转变;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等 政策 措施 主要有开发性移民,投入资金、劳动力,城市规划或旅游等 环保 措施 主要有发展生态农业、立体农业和环保产业,控制、治理环境污染,立法进行环境监督、管理、保护,提高环保意识,禁止破坏生态环境等 [ 典 题 示 例 ]   ( 2011· 广东文综, 41,12 分 ) 石羊河流经甘肃省中部,流域内灌溉农业较发达、生态环境问题严重。 根据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该河流中下游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__________ ,目前面临的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________________ 。 ( 4 分 ) (2) 为了防止该流域生态环境恶化,在农业生产中,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 8 分 )   【 阅卷抽样 】 【 失分诊断 】 (1) 审题不准,忽略 “ 最主要 ” ,错把 “ 土地荒漠化 ” 答成 “ 水资源短缺 ” 。 (2) 答案要点不全。忽略答案的限制条件 “ 农业措施 ” 。答案要点不准确,将 “ 合理开采地下水 ” 答成 “ 开采地下水 ” 。   【 应用流程 】 答案  (1) 温 带大陆性气候 土地荒漠化 (2) ① 提高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 ② 加强全流域水资源协调管理,合理分配水资源; ③ 合理开采地下水; ④ 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 ⑤ 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 模 板 应 用 ]   [2015· 广东文综, 41(1)(2)(3) , 16 分 ] 山东省南部的南四湖,是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等四个相连湖的总称,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通道,沿湖地区工业以煤炭、电力、造纸为主。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 (1) ~ (3) 题。 材料一  南四湖地理位置示意图 ( 图甲 ) 。 图甲 材料二  南四湖及周边地区 1982 年与 2012 年各景观类型面积统计图 ( 图乙 ) 。 图乙 (1) 南四湖湖盆狭长,总体呈 ________ 走向。部分入湖河流不定期出现断流现象,主要原因可能是 ________ 。 (6 分 ) (2) 南四湖及周边地区各景观类型中, 1982 年面积最大的是 ________ ; 1982 ~ 2012 年间,面积增加最多的景观类型是 ________ 。 (4 分 ) (3) 分析 1982 ~ 2012 年间南四湖及周边地区沼泽面积大幅度减少的主要人为原因。 (6 分 ) 解析  第 (1) 题,对南四湖湖盆走向判读要注意看南四湖的总体延伸方向;入湖河流的不定期断流要结合该地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工农业发展状况来分析,考虑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第 (2) 题,回答景观类型面积大小及变化情况,要留心材料二当中的时间信息和图例信息。第 (3) 题,分析沼泽面积大幅度减少的人为原因,要从材料二中的各景观类型柱状图的变化入手,比较分析可知,在 1982 ~ 2012 年间,随着沼泽面积的减少,面积增长幅度最大的是台田鱼塘,其次是水稻田和建设用地,修建水库主要是减少了来水量。 答案  (1) 西 北-东南 降水变率大,河流沿岸用水量大 (2) 湖泊 台田鱼塘 (3) 利用沼泽,种植水稻;发展台田鱼塘;修建水库;建设用地占用沼泽。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