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6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历史同步新指导人教必修二精练: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2
第 2 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课时过关·能力提升 一、基础巩固 1.文献记载:“钢铁是杂炼生(生铁)钅柔(熟铁),作刀、镰者。”此文献提到的金属冶炼技术 发明于( ) A.春秋战国时期 B.两汉时期 C.南北朝时期 D.隋唐时期 解析:题干材料中所说的冶炼技术为灌钢法,这一冶炼技术出现在南北朝时期。 答案:C 2.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木工技术得到迅速发展,锯子、刨子、钻子等木工器械都是这一 时期发明的。这些发明主要得益于( ) A.小农经济的发展 B.井田制的瓦解 C.冶金技术的进步 D.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 解析:锯子、刨子、钻子等木工器械都是铁质的,故这些发明主要得益于冶金技术的进 步,C 项正确。 答案:C 3.《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搏 埴之工二。”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 ) 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 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 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 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 解析:从题干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当时木、金、皮生产及调色、刮摩、搏埴都有专业的固 定数量的工人负责,由此可知当时官营手工业具有“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的特点;A、 B、D 三项题干未能体现,故选 C 项。 答案:C 4.据史书记载,盛唐时期邢窑的白瓷“天下无贵贱通用之”。这反映出盛唐时期( ) A.政府向全国推销白瓷产品 B.邢窑白瓷生产规模较大 C.邢窑制瓷技术已推广至全国 D.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唐代邢窑白瓷为天下“通用”,这明显反映出当时邢窑的生产规 模非常大。 答案:B 5.据《颜氏家训》记载,我国古代农家“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出现这种现象的直接原 因是( ) A.社会生产力相当发达 B.农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 C.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D.小农经济是农业经营的基本模式 解析:在小农经济下,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很少对外交换。 答案:C 6.唐诗“如何织纨素,自着蓝缕衣”“舞罢复裁新,岂思劳者苦”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 A.手工业者地位低下 B.丝织业规模扩大 C.小农经济自给自足 D.官府垄断丝织业 解析:“如何织纨素,自着蓝缕衣”大意是自己织得很辛苦,可是却穿得很不好,“舞罢复裁新, 岂思劳者苦”大意是上层阶级奢侈腐化,衣服穿一次可能就不要了,根本不知道劳动者的 辛苦。这反映了当时手工业者地位低下,生活艰辛。故 A 项符合题意。 答案:A 7.“绢帛绫绸叠满箱,将来裁剪做衣裳。公婆身上齐完备,剩下方才做与郎。”明朝邝璠的 《剪制》一诗反映了诗中产品的用途是( ) A.出售 B.自我消费 C.向政府交纳赋税 D.捐赠礼品 解析:“公婆身上齐完备,剩下方才做与郎”说明裁剪做衣裳是为了自我消费。 答案:B 8.到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时,制瓷技艺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下列表述正确 的是( ) A.中国瓷器开始大量销往海外市场 B.许多瓷器为国际市场需要而生产 C.清朝政府采取鼓励瓷器出口政策 D.官营手工业规模大且占主导地位 解析:明清时期,瓷器对外的销量更大;清代,还根据欧洲商人的订单,专门烧制西餐用具和 鱼缸等,这说明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时许多瓷器为国际市场需要而生产。A、C、D 三 项与史实不符。 答案:B 9.瓷器是人类文明的见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景德镇位于昌江畔,附近盛产造瓷的主要原料高岭土。北宋景德年间,其生产的影 青瓷成为贡品,景德镇因此得名。两宋之际和元末的大规模战乱,使定窑、龙泉窑等陆续 衰落,相对安定的景德镇,遂成“天下窑器所聚”的瓷都。 元代景德镇制坯、烧瓷等分工不断细化,这时创制的青花瓷、釉里红和卵白釉,至今 仍享有崇高声誉。明朝在景德镇创建御器厂,其组织和分工相当细密,“共计一坯工力,过 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宣德、成化年间制造的御窑瓷器堪称经典。嘉靖至万历年间,商 品经济大发展,加之西欧等海外市场的扩大,“景瓷”销量大增。清初对御窑厂进行了诸多 改革,如匠役制改为雇募制,使康乾时代景德镇瓷业再度鼎盛。嘉庆后,因“墨守旧法,且有 粗制滥造之弊”,景德镇瓷业渐趋衰落。 ——据叶喆民《中国陶瓷史纲要》等整理 据材料,概括影响景德镇发展成为“瓷都”的主要因素。 参考答案:优越的地理条件和独特的资源优势;相对安定的政治环境;商品经济的发展与 海外需求的扩大;政府的重视,如创建御器厂、改革工匠制度;注重借鉴和改进技术,不断 细化分工;注重核心产品的开发,如青花瓷。 二、能力提升 ★1.据史书记载,武则天时期,绫锦坊中就有“巧儿”365 人,内作使绫匠 83 人,掖庭绫匠 150 人。唐玄宗时期,宫中专门织锦刺绣的女工就达 700 多人。根据上述材料,可以得出的有 效信息是( ) A.坊市界限已被打破 B.棉花种植已广泛推广 C.官营纺织业已有相当大的规模 D.已经出现了具有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人数规模,可知此时官营纺织业规模已经相当大,故 C 项正确;坊市界 限被打破发生在宋朝,故 A 项错误;B、D 两项内容材料无从体现。 答案:C 2.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中记载:“(明代)海上(松江府一带)官、民、军、灶,垦田几二百 万亩。大半种棉,当不止百万亩。”由此可见( ) A.松江是明代纺织业中心 B.明代政府重视垦田种棉 C.明代棉花种植超过粮食种植 D.棉花成为松江地区的主要作物 解析:题干材料表明,松江府一带“垦田几二百万亩”,大半用来种植棉花,这说明棉花成为 松江地区的主要作物,故 D 项正确;题干材料只是反映了松江地区棉花种植多,不能说明 其是纺织业中心,故 A 项不正确;题干材料只是反映了松江地区的棉花种植情况,一个地 区的特殊现象不能代表整个明代的现象,故 B、C 两项不正确。 答案:D ★3.万历二十一年(1601 年),江苏巡抚曹时聘因苏州民变上疏皇帝,内中提到:“浮食奇民, 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臣所睹记,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织工散者 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材料主要反映了苏州( ) A.人们流离失所,社会动荡不安 B.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C.地方官员与商人勾结欺压百姓 D.大量产业工人罢工 解析:题干材料中“得业则生,失业则死”“机房”的信息,说明当时已经出现了雇佣和被雇 佣的关系,这是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标志。故选 B 项。 答案:B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阖闾……请干将铸作名剑二枚。干将者,吴人也,与欧冶子同师,俱能为 剑。……莫邪,干将之妻也。干将作剑,采五山之铁精、六合之金英……百神临观,天气 下降而金铁之精不销沦流……干将妻乃断发剪爪,投于炉中,使童女童男三百人,鼓橐装 炭,金铁乃濡,遂以成剑。阳曰干将,阴曰莫邪。 ——《吴越春秋》卷四《阖闾内传》 材料二 吾闻楚之铁剑利而倡优拙。夫铁剑利则士勇,倡优拙则思虑远。夫以远思虑而 御勇士,吾恐楚之图秦也。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1)材料一讲述了什么历史现象?这一记载有何特征? (2)从材料二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3)上述材料说明当时中国手工业有了什么进步?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种进 步对社会发展产生的主要影响。 参考答案:(1)现象:春秋时期,吴国已掌握了冶铁技术,能够铸造铁剑。特征:具有神话色 彩。 (2)楚国的冶铁技术已达到较高水平;楚国军队的战斗力提高,并对秦国构成威胁;冶 铁技术的高低与军队战斗力息息相关。 (3)进步:掌握了先进的冶铁技术。影响: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增强了诸侯国的实力;促 进了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和农业的发展;为后来中国炼钢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