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 学年度辽宁省部分重点高中高三联考语文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 学年度辽宁省部分重点高中高三联考语文试卷

1 / 23 2018-2019 学年度辽宁省部分重点高中高三联考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18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題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有着 5000 多年历史的中国传统艺术是一条璀璨星河,它的精神和血脉对世界文化艺术 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涵养作用,对世界众多艺术家产生过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尤其是当 西方传统写实绘画的发展处于困境之时,中国传统艺术更是以其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和表现 形式启迪了一大批现代艺术家,他们从中汲取营养,摸索前行。在很多西方艺术史论家眼里, 中国传统艺术是世界艺术的高峰。 中国传统艺术对西方的影响可以追湖到 14 世纪的欧洲,当时中国的瓷器、丝绸和国画 等商品一直流行于欧洲的上层社会中。在法国,中国的龙凤图案常被运用于各类织物中。在 15 世纪的意大利和法国瓷器制作中,盛行模仿中国青花瓷器造型。18 世纪法国“罗可可” 绘画大师让•安东尼•华托青年时期曾研究中国的《百戏图》,他的作品《发舟西苔岛》具有 明显的中国意味和东方艺术特色。著名的评论家雷文曾说:“凡于中国宋代之风景画研究有 素者,一见华托此作,必讶其风景之相似,其画中远山犹保持作者之生命,青峰缥缈,用单 色作烟云。华托所惯为者,亦中国山水画最显著之特色也。 ”日本学者小林太市郎认为应 该将 17-18 世纪流行于欧洲的“罗可可”艺术称为“中国一法国式”。19 世纪新古典主义 大师安格尔则因为具有浓郁东方意味的艺术语言,被当时的人们称为“误生在 19 世纪雅典 废墟上的中国画家”。 19 世纪中叶,摄影术的发明,对西方传统写实绘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西方绘画艺术 的发展陷入了困境,艺术家开始寻求新的出路,此时,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艺术思想和独具 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给了西方艺术家以启迪,使得西方艺术在现代主义道路上继续前行。 一些杰出的画家诸如凡•高、高更、毕加索、马蒂斯、克里姆特、大卫•霍克尼等,分别从不 同的方面和角度吸取中国艺术的养分,探索出全新的艺术风格,创作出一大批具有划时代意 义的艺术杰作,对世界艺术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诚然,一些西方艺术家和学者认为 日本浮世绘对西方现代艺术有过重要的影响,不过,凡是知晓世界艺术史的人都知道,日本 艺术并不是独立发展起来的,而是在吸收中国传统绘画的基础上形成的。尽管后印象派的画 家是从日本浮世绘中获取了灵感,但是日本浮世绘的画法,则是来自中国唐代绘画及明代画 家陈洪绶和萧云从的作品。正如毕加索所说:“在这个世界上,谈到艺术,第一是中国人的 2 / 23 艺术;其次是日本,日本的艺术又是源自中国。” 在漫长的艺术发展过程中,中国历代艺术家在实践中探索出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高超 技巧的艺术样式,形成了完整的艺术体系,在世界艺术史上居于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为世 界艺术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审视中国传统艺术对世界文化的贡献,更能坚定我们的文 化自信。 (摘编自桂小虎《东方的启迪——中国传统艺术对世界绘画的影响》)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早在 14 世纪,随着中国瓷器、丝绸和国画等商品在欧洲上层社会的流行,中国传统艺术 就影响到欧洲。 B. 中国传统艺术历史悠久,对世界文化艺术影响巨大,因此,被西方艺术史论家公认为世 界艺术的高峰- C. 发明于 19 世纪中叶的摄影术对西方传统写实绘画冲击很大,是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艺术 促使其寻找新路。 D. 中国传统艺术特色鲜明,技巧高超,体系完整,地位不可替代,因而为世界艺术发展作 出的贡献也最大。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段总述中国传统艺术对世界文化艺术尤其是西方传统写实绘画的影响,点明其在世 界艺术中的地位。 B. 第二、三两段按照历史时代顺序,具体论述中国传统艺术对西方的巨大影响,紧密照应 第一段相关内容。 C. 结尾一段重申中国传统艺术的特点、地位及贡献,总结全文,照应开头,并在段末提出 全文的中心论点。 D. 在论述中国传统艺术对西方的影响过程中,文章釆用例证法和引证法,大大增强论证的 说服力和可信度。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法国绘画大师让•安东尼•华托的作品《发舟西笞岛》具有明显的中国意味和东方艺术特 色,其中的风景以及画法与中国宋代风景画非常相似。 B. “罗可可”艺术被认为应称作“中国一法国式”,安格尔被称为“误生在 19 世纪雅典废 墟上的中国画家”,足见中国传统艺术对西方影响之大。 C. 凡•高、高更、毕加索、马蒂斯等杰出画家之所以能探索出全新的艺术风格,创作出一大 3 / 23 批艺术杰作,与他们善于学习中国传统艺术分不开。 D. 有人认为,日本浮世绘对西方现代艺术有过重要影响。作者对这一观点不以为然,因为日 本浮世绘画法也是在吸收中国传统绘画基础上形成的。 【答案】1. A 2. C 3. D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 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 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 项”,B 项,“公认为”说法不正确,原文为“在很多西方艺术史论家眼里”。C 项,“是 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艺术促使其寻找新路”不正确。根据原文,在此前艺术家就已经开始寻 找新路了,中国传统艺术只是“使得西方艺术在现代主义道路上继续前行”。D 项,“中国 传统艺术”应为“中国传统艺术样式”;“因而为世界艺术发展作出的贡献也最大”不正 确,原文为“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且强加因果关系。故选 A。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把握能力,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和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梳理文章结构,理清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同时 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C 项,“在段末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不正确,段末点明写作意图而非提出中心 论点。故选 C。 【3 题详解】 考查筛选整合信息,把握文中观点态度能力。解答此类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 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 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 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要求选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 说法不正确的一项”,D 项,“作者对这一观点不以为然”说法不正确。根据原文,“诚然” 表明作者对这一观点并非不以为然,而是强调日本浮世绘画法也是源于中国。故选 D。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 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 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 4 / 23 “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 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 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 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 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 “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 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 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 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 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4 月 18 日,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在京发表,调查数据显示:2016 年我国成 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为 79.9%,较 2015 年的 79.6%略有提升;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 为 68.2%,较 2015 年的 64.0%上升了 4.2 个百分点,已连续 8 年上升;图书阅读率为 58.8%, 较 2015 年的 58.4%上升了 0.4 个百分点。我国国民人均图书阅读量为 7.86 本,较 2015 年 增加了 0.02 本。这 7.86 本中,纸质图书阅读量为 4.65 本,电子书阅读量为 3.21 本。 2016 年我国成年国民的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和手机阅读接触率有所上升,其他数字化 阅读方式的接触率有所下降。历年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手机阅读接触率如下图: 5 / 23 (摘编自 2017 年 4 月《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材料二: 近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财政部在上海联合举办的“实体书店发展推进会”上表 示,进一步加大对实体书店扶持力度。 门店租金的上涨、网络营销方式的兴起和读者阅读习惯的改变,是近年来全世界实体书 店都面临的问题。不仅传统的中大型连锁书店规模不断缩减,一些各具特色的文化书店也陆 续关张,在一片惋惜声中黯然退场。 实体书店面临的困境实际上是很多传统行业在互联网大潮中面临的共同困境。 但书店毕竟与普通店铺不一样,它在购买商品的价值之外,承载了关于一些文化、知识 和品位的社会价值,也承载了一些关于故事、人生和回忆的情感价值。一个人可能没有在手 机上读过书,却大多会有一个难忘的书店,有一本最喜爱的书。那种“眼前直下三千字,胸 次全无一点尘”时的喜悦和敞亮,也是许多爱书人的情感共鸣。 有些人将实体书店的困境归结为阅读习惯的改变,认为数字阅读和新媒体的兴起让纸质 图书越来越失去市场。阅读方式、图书载体的变化是时代进步的规律,如果数字阅读能激发 人们的阅读兴趣,推动知识的普及和文化传播,那么这对整个社会和时代都是善莫大焉。但 问题是:数字阅读真的让我们养成新的阅读习惯了吗? 我国的公共图书馆数量和阅读率却持续偏低,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不足 5 本,远低于 发达国家。排在各大书店畅销榜单上的书单,除了考试辅导类书籍,就是各类成功学和养生 学书籍,阅读的功利性可见一斑。再看看各大读书网站排名前列的,也无外乎是些言情、玄 幻和惊悚小说。 开卷有益、读书有用。在数字阅读尚未完全发挥功用的今天,扶持实体书店,让其更好 发挥培养阅读的功能,是一种现实选择。 前段时间,北京的三联书店开始尝试 24 小时运营,吸引挑灯夜读重开卷的爱书人。实 体书店在困境中探索个性化、特色化的服务是必经之路,但在运营模式的创新外,培养全民 的阅读习惯显得更加重要;在提供现代化的阅读体验之外,促进全民阅读的配套建设,增加 公共阅读资源,弥合地区间阅读资源的不平衡显得更加重要。如果丧失了阅读的习惯,我们 哀悼的将不仅是实体书店的消亡,而是一个崇尚诗书礼乐的民族失去精神家园后的迷惘。 (摘编自吕洪《网络营销改变阅读习惯?》2014 年 5 月《人民日报》) 材料三: 北京三联韬奋 24 小时书店和雕刻时光咖啡店同步运营,联手互动。书店以经营哲学、 6 / 23 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图书为主,兼及音像制品、文化创意产品销售,每年经常性、有选择 地举办诸如讲座、新书发布、研讨、展览等各类营销活动百余场。 (摘编自三联书店官网) 4.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2016 年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较 2015 年略有提升,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 比图书阅读率增长速度快。 B. 2016 年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的发展提升了国民综合阅读率和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 率,但图书阅读率却增长缓慢。 C. 自 2008 年以来,我国成年国民手机阅读接触率稳步增长,手机阅读接触率持续超过网络 在线阅读接触率,并逐渐拉开距离。 D. 自 2008 年以来,我国成年国民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稳步增长,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连续 八年上升。 5.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如何才能使实体书店逐渐走出困境。 【答案】4. C 5. ①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实体书店的扶持力度,让其更好地为全民阅 读服务。②实体书店要在困境中探索个性化、特色化的服务营销之路,创新运营模式。 ③培养全民的阅读习惯。 ④增加我国的公共图书馆数量,促进全民阅读的配套建设,增加公共阅读资源,弥合地区间 阅读资源的不平衡。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核信息筛选整合信息以及图文转换能力。解答此类题,要仔细阅读题干和选项,明确 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 “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C 项,“手机阅读接触率持续超过网络在线 阅读接触率”说法错误,根据材料一中“历年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手机阅读接触率”曲线 图,“持续超过”应为“有高有低”。故选 C。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归纳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通读文本,仔细阅读题干,根据 题干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此题要求回答 “如何才能使实体书店逐渐走出困境”,注意结合文中的句子“在数字阅读尚未完全发挥功 用的今天,扶持实体书店,让其更好发挥培养阅读的功能,是一种现实选择”概括第一点; 7 / 23 根据“实体书店在困境中探索个性化、特色化的服务是必经之路”概括第二点;根据“但在 运营模式的创新外,培养全民的阅读习惯显得更加重要”概括第三点;根据“在提供现代化 的阅读体验之外,促进全民阅读的配套建设,增加公共阅读资源,弥合地区间阅读资源的不 平衡显得更加重要”概括第四点。 【点睛】解答筛选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类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 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筛选和整合时注意区分是局部还是综合信息筛 选,然后找到具体的答题区位,摘取关键词语作答,重点注意相关段落的段首句和段尾句。 二、古代诗文阅读(47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7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抱玉,武德功臣安兴贵之裔.。代居河西,善养名马,为时所称。群从兄弟,或徙居京 华,习文儒,与士人通婚者,稍染士风。抱玉少长西州,好骑射,常从军幕,沉毅有谋,小 心忠谨。 乾元初,太尉李光弼引为偏裨,屡建勋绩,由是知名。二年,自特进、右羽林军大将军, 迁持节郑州诸军事兼郑州刺史。时史思明陷洛阳,光弼守河阳,贼兵锋方盛,光弼谓抱玉曰: “将军能为我守南城二日乎?”抱玉曰:“过期若何?”光弼曰:“过期而救不至,任弃城 也。”贼帅周挚领安太清、徐黄玉等先次南城,将陷之,抱玉乃绐.之曰:“吾粮尽,明日当 降。”贼众大喜,敛军以俟之。抱玉因得缮完设备,明日,坚壁请战。贼怒欺绐,急攻之。 抱玉出奇兵,表里夹攻,杀伤甚众,挚军退。固河阳,复怀州,皆功居第一,迁泽州刺史、 兼御史中丞。代宗即位,擢为泽潞节度使、潞州大都督府长史,兼御史大夫,加领陈、郑二 州,迁兵部尚书。抱玉数上言:“臣贯属凉州,本姓安氏,以禄山构祸,耻与同姓。去至德 二年五月,蒙恩赐姓李氏,今请割贯属京兆府长安县。”许之,因是举宗并赐国姓。 广德元年冬,吐蕃寇.京师,乘舆幸陕....,诸军溃卒及村闾亡命相聚为盗,京城南面子午等 五谷群盗颇害居人,朝廷遣薛景仙领兵为五谷使招讨,连月不捷,乃诏抱玉兼凤翔节度使讨 之。抱玉探知贼帅行止之处,先分屯诸谷,乃设奇潜使轻锐数百南自洋州入攻之。贼帅高玉 方与诸偷会,遽为锐卒数十人掩擒之,因大搜获偷党,悉斩之,余党不讨自溃,旬日内五谷 平。以功迁司空,余并如故。 时吐蕃每岁犯境,上以岐阳国之西门,寄在抱玉,恩宠无比,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连 统三道节制,兼领凤翔、潞、梁三大府,秩处三公。抱玉以任位崇重,抗疏恳让司空及山南 西道节度、判梁州事,乞退授兵部尚书。上嘉其谦让,许之。大历十二年卒,上甚悼之,辍 8 / 23 朝三日,赠太保..。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八十二) 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武德功臣安兴贵之裔 裔:后代。 B. 诸军溃卒及村闾亡命相聚为盗 亡命:逃命,逃亡。 C. 抱玉乃绐之曰 绐:欺骗。 D. 吐蕃寇京师 寇:进犯。 7.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旧唐书》是二十四史之一,二十四史是官修的正统的史书,大体包括本纪、世家、列 传等几部分,在编排体例上采用编年体编写。 B. 在涉及官职变动的词语中,“迁”一般指晋升或调动官职,如“迁持节郑州诸军事兼郑 州刺史”而“擢”指提拔,如“擢为泽潞节度使”。 C. “乘舆”常为皇帝的代称,“幸”则指封建时代皇帝到某处,文中“乘舆幸陕”就是指 皇帝到达陕北。 D. 谥号是古代君主、诸侯、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朝廷给予他们的一个寓含褒贬 评价性质的称号。“太保”就是皇上追赠李抱玉的谥号。 8.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抱玉是功臣之后,爱好骑射,常常跟随军队幕府,具有较高的军事才能。而他的堂兄 弟们,有的学习礼乐儒术,感染的是士人的风习。 B. 乾元初年,李抱玉被李光弼引荐为偏将,在固守河阳、收复怀州的战斗中,他均功居第 一,升任泽州刺史兼御史中丞。 C. 在薛景仙率兵为五谷防御使,一连几个月都不能战胜群盗的情况下,李抱玉被委以重任, 十天之内五谷就被平定,李抱玉也因功升任司空。 D. 李抱玉职高位重,秩同三公,但十分谦让,受到了皇帝的称赞。去世后,皇上深深哀悼 他,停止朝政三天以表达哀思。 9.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抱玉因得缮完设备,明日,坚壁请战。贼怒欺绐,急攻之。 (2)臣贯属凉州,本姓安氏,以禄山构祸,耻与同姓。 【答案】6. B 7. A 8. B 9. (1)李抱玉趁机得以修缮好守卫设施。第二天,李抱玉坚守壁垒请求交战。叛军受到欺 9 / 23 骗十分恼怒,加紧进攻。 (2)我籍贯属于凉州,本姓安,因为安禄山造成祸患,以和他同姓为耻。 【解析】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能力。文言文词语含义的理解,一定要结合文言文词语所 在的上下文,也就是具体语境进行。本题要求选出“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B 项“诸军溃卒及村闾亡命相聚为盗”的意思是“各军散兵和各地亡命之徒聚集成为草寇”, 所以“亡命”,是指亡命之徒,铤而走险不顾性命的人。故选 B。 【7 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 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 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 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 A 项,“在编排体例上采用编年体编写”说 法错误,应是在编排体例上采用纪传体编写。故选 A。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 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 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 项,“固守河阳,收复怀州”应该是在乾徳二 年,李抱玉自特进、右羽林军大将军,迁持节郑州诸军事兼郑州刺史后的事,不是“乾元初 年”。故选 B。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 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如(1)中的“因”,趁机;“缮”,修缮;“缮完”,修缮好,修缮使……完整;“明日”, 第二天;“绐”,欺骗;“急攻”,加紧进攻。(2)中的“以”:因为;“构祸”,造成祸 患;“耻”,意动词,以……为耻。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 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 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 10 / 23 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 “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李抱玉是武德年间的功臣安兴贵的后代。世代住在河西,因善于喂养好马,受当时人称 赞。他的侄儿们,有的迁居京城,成了儒生,和儒士结成了亲家,逐渐受到了儒士的影响。 李抱玉从小在西州长大,喜欢骑马射箭,经常在军营任随从,沉着、坚毅、有计谋、忠诚并 细心谨慎。 肃宗干元初,太尉李光明弼荐李抱玉为军内官吏,多次立有功绩,因此出了名。乾元二 年(759),从特进官、右羽林大将军、知军事,升任鸿胪卿员外置同正员;持节郑州诸军事 兼郑州刺史。当时史思明攻陷了洛阳,李光弼据守河阳,叛军兵力正强,李光弼对李抱玉说: “您能替我守两天南城吗?”李抱玉说:“过了两天怎么办?”李光弼说:“过了两天没有 救兵来,可以放弃城池。”叛军元帅周挚率安太清、徐黄玉等先抵达南城,要攻城,李抱玉 就骗他们说:“我军粮食吃完了,明天就投降。”叛军很高兴,收兵等他们投降。李抱玉趁 机修好守卫设施,第二天,他坚守城墙求战。叛军因被骗发怒而猛烈攻城。李抱玉乘敌兵没 防备进攻,内外夹攻,杀死了很多敌军,周挚军退却了。固守河阳,收复怀州,他的功劳都 最大,因此升任泽州刺史、兼任御史中丞。唐代宗登基,提升他为泽潞节度使、潞州大都督 府长史、兼任御史大夫,兼管陈、郑两州,升任兵部尚书。李抱玉多次上书说:“我的籍贯 是凉州,本来姓安,因为安禄山反叛,我不愿与他同姓,至德二年(757)五月,承蒙皇帝赐 我姓李,现请求改籍贯为京兆府长安县。”皇帝同意了,从此全族都姓李了。 广德元年(763)冬天,吐蕃进犯京城,皇帝逃到陕州,各军散兵和各地亡命之徒聚集成 为草寇,京城南边子午等五条山谷的草寇对人民危害较大,皇帝派薛景仙率军任五谷使征讨, 几个月都没有获胜,于是下诏命李抱玉为凤翔节度使讨伐草寇。李抱玉探听到匪首住处,先 派兵分别驻守各条山谷,又出奇兵暗暗派几百名精兵从洋州进攻草寇。匪首高玉正和众匪首 聚会,突然被几十名精兵抓获,于是又大举搜捕匪首,把他们都杀了,其余匪徒不攻自散, 十天以内五谷都平定了。因此升任司空,其他职务和过去一样。 当时吐蕃每年进犯边境,皇帝认为岐阳是国家西边的大门,靠李抱玉镇守,对他无比宠 信,提升他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又兼任山南西道节度使,河西、陇右、山南西道副元帅、 判梁州事,同时兼任三道节度,又掌管凤翔、潞、梁三大府,官任三公。李抱玉认为职务太 高,坚持上奏恳切辞让司空官职和山南西道节度、判梁州事,又请求辞去兵部尚书。皇帝赞 赏他的谦逊礼让,同意了。大历十二年(777),他去世了,皇帝非常悲痛,为此停止上朝三 11 / 23 天,赠官为太保。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三首诗歌,24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山中寡妇 杜荀鹤 夫困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 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税。 10.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首联第一句写丈夫死于战乱,女人只好孤苦一人住在山中的茅草屋中,概括地写出了农 家妇女的不幸遭遇和悲苦命运。 B. 颔联的“犹”“尚”机具表现力,有力地揭露了官府不顾百姓死活、横征暴敛的罪行, 揭示了百姓难以活命的原因。 C. 颈联写反动官府残酷掠夺所造成的结果,“野菜和根煮”“生柴带叶烧”,形象地渲染 出山中寡妇生活艰难的境况,很有艺术感染力。 D. 尾联,诗人直接抒情,把批判的矛头直指封建统治者,强烈控诉了统治阶级无孔不入的 剥削罪行,表达了对被剥削者的深切同情。 11. 这首诗运用什么描写手法刻画出山中寡妇怎样的形象特征?请结合全诗简析。 【答案】10. D 11. 主要运用肖像描写和行动描写的手法刻画人物,突出地表现了山中 寡妇饱受剥削、生活极端贫困的特征。她穿的是粗糙的麻布衣服,鬓发枯黄,面容憔悴,生 活的摧残使她未老先衰,也衬托出人物内心的痛苦。官府的残酷掠夺使她只好挖来野菜连根 一起煮着吃,新砍来的柴火“带叶烧”,其生活困苦之状让人难以想象。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 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 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 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 析,不恰当的一项”,D 项,“尾联,诗人直接抒情,把批判的矛头直指封建统治者,强烈 12 / 23 控诉了统治阶级无孔不入的剥削罪行”分析不恰当,尾联“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 税”是生发议论,不是抒情。故选 D。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达技巧和形象能力。题干要求分析运用什么描写方法刻画出山中寡 妇怎样的形象特征,考生不仅要准确界定描写方法,还要分析山中寡妇的形象特征。“麻苎 衣衫鬓发焦”是肖像描写,“时挑”“旋斫”是行动描写,再结合“纳税”“征苗”“无计 避征徭”等内容可以得出山中寡妇的形象特征是饱受剥削,生活极端贫困。 【点睛】鉴赏诗歌形象题的答题步骤:①点出特点。要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点出诗歌的形象 特点,即用一句话“盖帽”。②概括分析。结合全诗的文句进行分析,注意要围绕“诗歌形 象”这个中心来写。如果诗歌运用了一些艺术手法,也可以概括所使用的描写手法。③概括 情感。概括出形象的社会意义或蕴含的作者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岩居僧 赵师秀 开扉在石层,尽日少人登。 一鸟过寒木,数花摇翠藤。 茗煎冰下水,香炷佛前灯。 吾亦逃名者,何因似此僧? 12. 下列对全诗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点题,僧人所居并非殿阁参差的宝刹,也非游人熙攘的胜境,而是罕有人迹的深山。 B. 颔联绘僧人所居山间景象,颈联具体写其生活,虽无惊人之笔,但精练自然,无斧凿痕。 C. 尾联发出感叹,间接抒发了自己对离尘出世生活的向往之情。 D. 前六句将僧之居处、环境、生活都写到了;尾联向往之意溢于言表,是主题思想的点睛。 13. 颔联“过”“摇”两字生动形象,请结合诗歌分析其精妙之处。 【答案】12. C 13. “过”有“路过、经过”之意,这里写出了“飞鸟”经林间翩然飞 过的自然状态;“摇”即“摆动、轻摇”之意,写出花儿在清风中的轻摇之态,借鸟的无忧 无虑、无欲无求,山花的无拘无束来体现山居环境的清幽,以衬托出“岩居僧”淡泊平静(安 闲、平和)的心境。 【解析】 【12 题详解】 13 / 23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 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 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 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要求选出“对全诗内容和手法的 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 项,“间接抒发了自己对离尘出世生活的向往之情”说法错误, 尾联属于直接抒情。故选 C。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炼字能力。炼字题答题时,首先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和运用了什么手法(释 含义、明手法);然后把所炼字还原到句中,描摹景象(描景象);最后点出句子该字烘托了 怎样的意境或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在整体上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情境/表感情/谈作用)。 本题要求结合诗歌分析颔联“过”“摇”两字精妙之处。答题时还解释这两个字的意思, “过”有“路过、经过”之意,“摇”即“摆动、轻摇”之意。然后把所炼之字放到句子中 进行描述景象,“一鸟过寒木”,通过“过”字写出了“飞鸟”经林间翩然飞过的自然状态。 “数花摇翠藤”通过“摇”字写出花儿在清风中的轻摇之态。最后点出句子运用这两个字整 体上有什么表达效果,抒发了什么情感,这两句借鸟的无忧无虑、无欲无求,山花的无拘无 束来体现山居环境的清幽,以衬托出“岩居僧”淡泊平静(安闲、平和)的心境。 【点睛】这是一道典型的炼字题,这种题的答题步骤一般包括如下几步:首先解释本字的字 面意思,如果有修辞手法,要点明修辞手法;然后结合诗句阐释诗意,语言尽可能优美;最 后点明诗句运用该字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14. 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雪晓清笳乱起”句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气氛。 B. “想关河”中的“想”是“推测”、“猜想”的意思。 C. “雁门西,青海际”两句,代指宋金对峙的前线地区。 D. “漏声断”中“断”,是断断续续的意思。 14 / 23 15.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 B. 词的上片写梦境,下片写梦醒后的情境和感想,衔接自然,结构紧凑。 C. “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 D. 作者通过“雪晓”、“寒灯”、“漏断”、“月斜”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意境。 【答案】14. D 15. C 【解析】 【14 题详解】 试题分析:“漏声断”表示夜深。 【15 题详解】 试题分析: C“清笳乱起”是现实之景;“铁骑无声”是梦境。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 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 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 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此题考核景物的虚 实。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中空缺部分。 (1)美往往存在于平凡的事物当中,有时我们为了刻意的追求完美,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美, 使其遭受不应有的遭遇,使我们为之遗憾痛心,这种遭遇与《马说》中千里马的遭遇相似, 相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成易《观刈麦》中,描写妇女儿童支援农忙场景(或从侧面表现农民劳动繁忙)的 句子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3)《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 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2). 骈死于槽枥之间 (3). 妇姑荷箪食 (4). 童稚携壶浆 (5).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6).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 15 / 23 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 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 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祇辱、骈、槽枥、荷箪、稚、携、誉、沮。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 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 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 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 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 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 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三、语言文字运用(2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木版年画的雏形有辟邪的内容,也有祈福的意义。等到祈福的愿望成为木版年画的主题, 并进入了风俗范畴,木版年画的题材就变得 了。一切对生活的欲求与向往,比如生活 富足、庄稼丰收、老人长寿等等,都展现在木版年画上。特别是在 的日子里,这些年 画分外具有感染力,给人们带来安慰、鼓励和希冀,充分展示了人们的生命理想与生活情感。 所以,木版年画中最重要的价值是精神价值。木版年画往往是进行民间道德伦理规范、文化 艺术和生活知识教育的重要平台。木版年画涉及历史、宗教、神话、传说、戏曲等,反映社 会生活之广阔,可谓 。木版年画描绘过的戏曲多不胜数,不少在年画上出现过的剧目 如今早已绝迹不存。至于那种 的描写民俗风情的年画,带着不同地域与时代的气息, 记录了大量珍贵的人文信息,更是木版年画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这些 画面都出自农民独特的视角。( ),他们的画笔与刻刀直接反映着自己的爱憎、趣味、生 活态度、文化心理以及价值观,深刻地外化农民心灵的年画,大量深藏在年画的遗存中。然 而,这些遗存却不为人知地散落在民间。 17. 依次填入文章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丰富多彩 辞旧迎新 无所不包 绘声绘色 B. 多姿多彩 辞旧迎新 无所不有 惟妙惟肖 C. 丰富多彩 迎来送往 无所不包 绘声绘色 D. 多姿多彩 迎来送往 无所不有 惟妙惟肖 18. 文中画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16 / 23 A. 木版年画往往是民间进行道德伦理规范、文化艺术和生活知识教育的重要工具。 B. 木版年画往往是民间进行道德伦理规范、文化艺术传播和生活知识教育的重要平台。 C. 木版年画往往是民间进行道德伦理规范、生活知识教育和文化艺术传播的重要平台。 D. 木版年画往往是民间进行道德伦理规范、生活知识教育和文化艺术传播的重要工具。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木版年画是农民的始作俑者 B. 农民是木版年画的销售者。 C. 农民是木版年画的原创者 D. 木版年画是农民的消费者 【答案】17. A 18. D 19. C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近义成语的能力。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 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 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第一处,丰富多彩:形容内容丰富,花色繁多。多姿多彩:形容颜色 形态多样。根据横线前“木版年画的题材”推断出此处选用成语“丰富多彩”。第二处,辞 旧迎新:指的是告别旧的一年,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即庆贺新年的意思。迎来送往:指走 的欢送,来的欢迎,形容忙于交际应酬。根据横线后文“年画”推断出此处选用成语“辞旧 迎新”。第三处,无所不包,是指没有什么不被包括,形容包含的东西非常多。无所不有, 是什么都有(多指不好的事物)。根据横线前“木版年画涉及历史、宗教、神话、传说、戏 曲等,反映社会生活之广阔”,推断出此处选用“无所不包”。第四处,绘声绘色,指以可 见或可理解的形式来描绘或概括,形容叙述、描写得极其逼真。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 得非常逼真。根据后文“描写民俗风情的年画,带着不同地域与时代的气息,记录了大量珍 贵的人文信息”,使用“绘声绘色”更恰当。故选 A。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要结合上下文仔细分析划线句子, 指出句子中存在的语病,再分析选项,逐一排除,确定答案。仔细阅读划线句子“木版年画 往往是进行民间道德伦理规范、文化艺术和生活知识教育的重要平台”,可发现该句存在语 序不当、成分残缺和主宾搭配不当的语病,首先主宾搭配不当,木版年画应是工具而不是平 台,排除 BC 两项。成分残缺,“文化艺术”后缺“传播”一词,排除 A 项。而且“民间” 表范围,应放在“是”的后面,另外,依据递进语意,应调整句中语序为“道德伦理规范、 生活知识教育和文化艺术传播”。故选 D。 17 / 23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 根据前文“这些画面都出自农民独特的视角”,以及后文“他们的画笔与刻刀直接反映着自 己的爱憎、趣味、生活态度、文化心理以及价值观,深刻地外化农民心灵的年画,大量深藏 在年画的遗存中”,可以推断出所要填写的句子表达的意思是农民是木版年画的创作者,据 此排除 BD 两项。A 项,“始作俑者”意思是:开始用俑殉葬的人。比喻恶劣先例的开创者。 木版年画是民间艺术,是传统文化一部分,成木版年画创作者是 恶劣先例的开创者”,显 然是不正确,排除 A 项。故选 C。 【点睛】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 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 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正确运用成语,要 弄清楚以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 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 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 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20.下列文段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有人曾将人工智能与人类之间存在的微妙关系,称为“智慧争夺战”。也是在这个意义 上,欧洲人开启..了“人脑项目”,集神经科学、医学和计算机等多项领域为一体,试图从科 学高地上把握技术。这种“智慧竞争”不只是人类脑科学研究的自我赶超,更包括心理与情 绪在内的自我认知。 让这场智能革命惠及所有的人群,使得人人可以享受智能的红利,这是时代付与..我们的 使命。不管..达到临界值,超过人类智能总和的“奇点时刻”能否到来,我们都应当从智慧的 延伸中,努力升华那独一无二....的想象与思考,理性与善良。这或许才是人类认识自己、激发 潜力的关键所在。 A. 开启 B. 付与 C. 不管 D. 独一无二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词语(包括成语)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理解词语(包括 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判断词语(包括成语)运用是否正确。本题要求选出“文 段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A 项,“开启”指打开、开创,也可理解为某个设备启动 18 / 23 运行的步骤,用在此处恰当。B 项,“付与”是交给的意思,而对于句子强调的重大使命, 应该使用“赋予”这个词,“赋予”意为交给(重大任务、使命等)。C 项,“不管”意为 不论,后面强调“奇点时刻”能否到来,我们都应升华想象与思考,使用正确的。D 项,“独 一无二”指没有相同的或没有可以相比的,和句子的含义吻合,用词正确。故选 B。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 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要辨析感情,明确词语的感情色彩,是褒义,还是贬 义。第三,要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1)逐 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2)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3)要注意词语使用范 围,搭配的对象;(4)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5)从修 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 的现象。 2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最是我艳羡的还是园林艺术家化平淡为神奇的 。某些树木当植当伐;某些花卉当 疏当密;何处须巧借地形,顺势筑坡;何处又宜少见轩敞, :所有这一切都煞费 心血,但又不露惨淡经营的痕迹,正像一帧名作脱稿前画师那奇绝而 的点睛之笔。 A. 用心 别树一帜 浑成 B. 匠心 别树一帜 饱满 C. 匠心 别有洞天 浑成 D. 用心 别有洞天 饱满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近义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辨析近义词语(包括成语)的关键就 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 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本题要求选出“在下面一段话 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第一处,匠心;巧妙的构思。用心:集中注意力; 多用心力。此处是说自己艳羡园林与暑假化平淡为神奇的巧妙构思,使用“匠心”更恰当。 第二处,别树一帜:另外树起一面旗帜,指与众不同,另成一家。别有洞天:另有一种境界, 形容景物等引人入胜。此处说园林艺术家运用巧妙的构思创造出另外一种引人入胜的境界, 使用成语“别有洞天”更恰当。第三处,饱满:丰满,充足。浑成:形容文学艺术作品等自 然,浑然一体,不见雕凿的痕迹。根据前文“这一切都煞费心血,但又不露惨淡经营的痕 迹”“一帧名作”推断出此处选用词语“浑成”。故选 C。 22.从整个文段来看,下面划线的三个句子在语言表达上都有问题,请予修改。要求语意连 19 / 23 贯,衔接自然,语句通顺,不改变原意。修改后的句子每句都不得超过 15 个字。 我的朋友老王,人称“戏痴”,自号“梨园客”。①由于用“客”来称呼,可见不是戏 曲界的专业人士。但是,凡说起他,②他在戏曲界人人都知道。他特别爱听戏、爱唱歌,后 来还成了有名的票友。他退休后又热衷于戏曲资料的收藏:买剧本,集唱片,淘剧照等,忙 的不亦乐乎。③还有 700 余份戏单是他搜集的,而且都是上个世纪的。 【答案】既然自称为“客”(或“他自号为客”);戏曲界无人不知(或“戏曲界人人都知 道”);他还搜集了 700 余份戏单。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准确、鲜明、得体的能力。句①如果未表达出“自称为 客”意思的,不给分;句②如果不用“戏曲界”作为话题,不给分;句③如果不用“他”作 为话题,不给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关键处符合要求,可酌情给分。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23.艾佛山昨天发了一条关于“幸福”的微薄,内容如下: 在一片火红的夕阳下,遥远的小山包上,坐着两位老人,他们的脸上雕刻着岁月的痕迹, 头发渲染了时间的颜色,可是他们的手却紧紧地握在了一起,互相依靠着,彼此会意地一笑。 你在生活中有类似的见闻和体会吗?请你也写一条这样的微薄。 要求:(1)不得少于 50 字;(2)要有细节描写;(3)至少用到一种修辞手法。 【答案】(1)修鞋工在快乐地鼓捣着那台有点破旧的补鞋机,补鞋机滴滴答答响个不停,仿 佛一曲酣畅的旋律在流淌。即使从早到晚一桩生意都没有,他的眼睛也总是笑眯眯地眯成一 条缝。 (2)一位三十左右的少妇,静静地坐在草坪上织毛衣。线和针在她纤细白嫩的手指间欢快 穿梭,明显不同于熙熙攘攘的人群或者首尾相继的车队所形成的那种。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看清题目要求,然后根据题目要 求进行语言表达,组织答案。比如本题首先指出“艾佛山昨天发了一条关于‘幸福’的微 博”,然后具体给出了这条微博的内容,最后要求根据自己生活中的见闻和体会写一条同样 的微博,要求有细节描写,至少使用一种修辞,不少于 50 字。仔细阅读所给的微博内容, 可发现该调微博是对夕阳下两个老人的细节描写,该描写给人一种“幸福”的感觉。解答此 题,学生可根据现实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展开联想和想象,通过对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 等描写,塑造人物形象,要符合“幸福”的主题,在组织答案时,要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以 20 / 23 及字数的要求。 四、写作(60 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根据要求写作。 一个挑夫有两个水桶,其中一个有裂缝。每趟挑水之后,有裂缝的桶只能剩下半桶水。 时间久了,有裂缝的水桶感到很难过,终于有一天,它哭着对挑夫说:“我很惭愧,因为水 一直从我这边漏,让你付出的努力只能收到一半的成果。”挑夫却温和地对它说:“你有没 有注意到,在小路的两旁,只有你的那一侧开出了许多小花,而那只桶的一侧却什么也没有? 正是因为你漏了一些水出去,我们才能收获这些意外的美丽呀!” 读了上面的材料,引起了你的哪些回忆,或促使你生发出哪些感想,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不得抄袭,不得少于 800 字。 【答案】优点和缺点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优点,因为他们具有不同的工作能力,“天生我才有用”嘛,说得不 错,作为一名企业领导我想说的是人才不是发现的,而是创造一个可以出人头地的机会,下 面有一个这样的故事: 一个穷困潦倒的青年流浪到巴黎,期望父亲的朋友能帮自己找一份 工作。 “精通数学吗?”那人问。 青年羞涩的摇头。“历史地理怎么样?” 青年不好意 思地摇头。 “那法律呢?” 父亲的朋友连连问话,青年只能摇头。 “那你先把自己的住址写下来吧,我总得帮你 找份工作呀!” 青年惭愧地写下了自己的住址,急忙转身要走却被父亲的朋友拉住:“青 年人,你的名字写得很漂亮嘛,这就是你的优点啊!” “把名字写好也是一个优点?” 青年在对方眼里看到了肯定的答案。“能把名字写好,就能把字写得叫人称赞,就能把 文章写好!”受到鼓励的青年,一点点的放大自己的优点,兴奋的脚步都轻松起来了。 数 年后,青年果然写出了享誉民办的经典作品。他就是家喻户晓的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 简 单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不简单的道理,我们的人生就像一个金矿,只要我们留意发现它, 再一点点的扩大,就会发现一个令我们惊讶的结果。 只要我们留意,现实就有许多这样的例子可以让我们去发现。如:前处理车间煎蛋皮。 刚开始做这个产品的时候,我们从一个人一口锅煎起,经过细心人的研究和实践,以逐步发 展到一个人掌管三至四口锅了,这之间的区别是相当大的,它的实用不仅省了人力、物力和 时间,更重要的是产量上升了,质量也提高了,在没有实用之前,则反之。那是因为我们善 于去发现,个人优点发现,组织优点的发现。当我们的优点发现了,加起来就会越来越大。 最后祝愿大家都能发现自己的优点,明确自己的目标,放大自己的目标,发挥你所有的动力 21 / 23 吧! 不要放过生活中任何可以发挥自己潜力的机会! 每一个人,都需要从心理上不断的自 我肯定中获取前进所必不可少的原动力。学会自我肯定的首要目标即是:从自己的行为中获 得满足和动力。我们应该懂得:做该做的事,并且把它做好,这本身就是成功,也是对自己 最好的肯定。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写作能力。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 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对材料的分析、整合,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 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 文”,属于自命题作文。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 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本题分析材料可得,我们发现 那只破水桶的缺陷是千真万确的,但破水桶很有自知之明,它不满自己的缺陷,没有破罐子 破摔,或是千方百计为自己狡辩。它怀有一颗真诚的平常心,最大限度地努力工作着,常常 为自己的过失或缺陷而感到内疚和不安,一而再再而三地向挑水夫致歉。因此,对于那只破 水桶来说,惟诚实才可以做大事。作为这只破水桶的使用者——挑水夫,则有令人称羡的宽 大胸怀和知人善任的艺术。挑水夫以一颗善良的心,对待他的两只水桶,特别是对那一只有 裂缝的破水桶,有天空和大海一般的宽容和气度。他不计较个人得失,不怕吃亏和吃苦,勤 勤恳恳为人,老老实实做事,还告诉破水桶,不要妄自菲薄,是因为他的缺陷,路边才开出 美丽的花,才能收获这些意外的美丽。由此可见,“缺陷也能创造美”。所谓“缺陷”是指 欠缺或不够完备的地方,由“缺陷”可以联想到的东西很多。比如,可以从“要坦率地对待 缺陷”“缺陷也能创造美”等角度来立意。也可从对“缺陷”认识的角度来立意:世界上没 有十全十美的东西,完善都是相对的,一个人总会有他的缺陷;在一个人身上,突出的优势 与突出的缺陷常常是并存的;心理的缺陷可能更可怕;不要妄自菲薄,要有生活的勇气;缺 点和优点有时候可以相互转换;缺陷也能创造美。也可以从如何对待“缺陷”的角度来立意: 缺陷促使人加倍奋斗,使缺陷成为优势;要学会扬长避短(“缺陷”);用人要用人之长,不 能光盯着“缺陷”不放;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发挥别人的长处;等等。 【点睛】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 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特别要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本材料阅读理解 起来比较简答,有明确具体的写作指向:阅读的意义。材料作文的审题很重要:第一步,读 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 22 / 23 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 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 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 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 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就有几个审视角度。 23 / 23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