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6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一轮复习文化常识学案(全国)(4)
2018届一轮复习 文化常识 训练(全国) 古代文化常识(六)-官职变动常见称谓 【题文】 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对文言文的考查拓展到了文化常识,增加了文言文的考查难度。为了准确地把握文言文大意,争取得高分,我们必须系统梳理古代文化常识。 官职变动常见称谓就是古代文化常识中经常考到的一部分内容,古人提到官职变动时都有哪些常见的称谓呢? 一、表任职、授官的词语。 任(担当,担任) 《史记•蒙恬传》:“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毅,蒙毅,人名) 授(授官,任命) 《汉书•翟方进传》:“遣使者持黄金印、赤韨縌,朱轮车,即军中拜授。” 除(任命,授职) 李密《陈情表》:“除臣洗马。” 拜(授予官职)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拜亮为丞相。” 守:任……太守 知:①管理(州、府、县). ②担任(知州、知府、知县) 封(帝王授予臣子土地、封号或爵位) 《孔丛子•答问》:“(陈涉曰)六国之后君,我不能封也。” 《史记•李斯列传》:“使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后一例“封”动作名用) 赠(用于追封已故者以爵位) 《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步夫人卒,追赠皇后。” 赐(赏赐有功之臣以爵位) 《汉书•苏武传》:“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关内侯。” 赏(由皇帝特旨颁布,赐予官职、官衔或爵位) 《谭嗣同》:“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 l 注意:以上词用于原本已经担任官职的官员的任用提拔、赏赐。 l 用于布衣任官的多为“征、辟、荐、举、起、拔、点”等: 出仕:成为仕宦,出来做官。 征(征召,特指君召臣,即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员。古时写作“徵”,现简化成“征”) 《史记•吕太后本纪》:“赵相征至长安,乃使人复召赵王。” 辟(音bì,征召,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晋书•谢安传》:“初辟司徒府,除佐著作郎。”(当初受司徒府征召,拜官为佐著作郎) 荐(推荐,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古时写着“薦”,现简化成“荐”) 《三国志•魏书•郭嘉传》:“(荀)彧荐嘉。” 举(推荐,推举,也指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孟子•告子下》:“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起(起用人任以官职或重新启用,任以官职) 《战国策•秦策二》:“不如召甘茂于魏,召公孙显于韩,起樗里子于国。三人者,皆张仪之雠也。” 补(补充缺职或由候补而正式任命。) 提(提拔) 《北史•魏收传》:“然(魏收)提奖后辈,以名行为先,浮华轻险之徒,虽有才能,弗重也。”(名行:名望和德行) 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 李白《与韩荆州书》:“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 简、简拔:挑选录取 二、表示提升职务的术语 擢、升、拔擢(用于由低级到高级的提拔) 《汉书•赵充国传》:“擢为后将军。”(后将军:武官名。) 李密《陈情表》:“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进(用于较高职务的提拔) 《史记•孙膑传》:“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 甄拔:甄别选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 超迁、超擢 (越级、破格提拔) 《谭嗣同》:“皇上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与杨锐、林旭、刘光第等同参预新政”。 《史记•贾谊传》:“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起复(恢复原职务) 《红楼梦》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判断葫芦案》:“雨村道:“你说的何尝不是。但事关人命,蒙皇上隆恩起复委用,正竭力图报之时,岂可因私枉法,是实不忍为的。” 三、表示调动职务的有: 转、移、调、徙(一般的调动,调迁) 《汉书•袁盎传》:“调为陇西都尉。” 《史记•淮阴侯列传》:“徙齐王信为楚王。” 《宋史•理宗纪》:“程大元、李和以下将士六百一十三人补转官资有差。” 迁(调动官职,一般指升官) 《汉书•翟方进传》:“方进转为博士。数年,迁朔方刺史。” 《后汉书•张衡传》:“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出(指出京受任) 《张衡传》:“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指张衡离京任河间王的相。) 陟(升迁,指官吏的提升和进用) 诸葛亮《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改:改任。 四、表示兼职的有: 领(本职之外兼较低它职) 《晋书•谢安传》:“又领扬州刺史。” 《宋书•范晔传》:“(范晔)服终,为征南大将军檀道济司马,领新蔡太守。”(服终,为父亲服丧结束) 摄(暂时兼代本职外更高职务) 《左传•昭公十三年》:“羊舌鮒摄司马。”(羊舌鮒,人名。) 权(临时代职) 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一书》:“以京官权知,三年一易。”(权知,代理主管) 假(暂时代理) 《汉书•苏武传》:“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行(代理官职)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太祖行备武将军。” 欧阳修《泷冈阡表》:“观文殿学士特进行兵部尚书。” 署(也有“代理,暂任”的意思,指代理无本官的职务)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以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 护(原官员短期离职,临时守护印信,“护”有“统辖,统率”的意思) 《史记•陈丞相世家》:“今日大王尊官之,令护军。” 五、表示贬职、流放的 1、左迁:降级使用,贬官 例: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 2、降(贬):因过失而降职。 3、谪(迁谪):官员被降官远调或被流放。 例: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琵琶行》) 4、逐(放逐):京官流放到远地。 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报任安书》) 5、流:流配或流放罪人于远地。 例:泰芝竟以赃败流死。(《旧唐书》) 六、表示免职、辞职的 1、罢、免、解、黜、夺(官员因过失而免职) 例:(吕諲)知门下省事,七月,丁母忧免。(《金史•列传》) 2、革、褫(chì):革除,指撤职查办。 例:张勃进陈汤而坐以褫爵。”(张勃因推荐陈汤而被革除爵位)(谢庄《上搜才表》) 3、废:废除。 例:炎惧,乃废中宗为卢陵王。(《旧唐书》) 4、乞骸骨:年老请求辞职退休。 例: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5、致仕(带职退休) 【学以致用】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巡抚”: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级地方长官,地位略次 于总督,别称“抚院”、“抚台”、“抚军”。 C.黜:指罢免官职,古代表示罢免官职的词还有:夺、除、免、去、废等。 D.“卒”:专用于指大夫或相当于大夫及其以上的高级官员的死。唐代以后则用作“死”的通称。其它意为“死”的词还有:崩、薨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吏部是“六部”之一,长官为吏部尚书,掌管文官的任免、考选、调动等事务。 B.祠亦称祠庙,是旧时祭祀祖先的建筑,相当于现在为纪念名人等修建的纪念堂。 C.授为加授官职之意,表示这种意思的词语还有拜、拔、除、擢,以及左迁等。 D.致仕,古人也常称致事、休致、致政等,指的是古代官员退休,回乡安度晚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工”,清代六部之一,主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 B.“黜陟”,“黜”是贬斥、废除的意思,“陟”指官员的晋升。“黜陟”指人才的进退,官吏的升降。 C.“漕”,指漕运,漕运是我国古代利用水道(河道、海道)调运粮食(主要是公粮)的一种专业运输。 D.“乞归养”,请求辞职回家来调养自己的身体。 4.(江西省九江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考试)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洗马:“冼马”即在马前驰驱之意,为太子的侍从官。梁代以冼马隶属典经局。隋唐于司经局置冼马,一变而为掌管书籍的官,直至清代均沿设。 B.擢:提升没有官职的人。如:六年,江东大旱,擢知信州《宋史;唐震传》。拔:在原官职上提拔。如:过蒙拔擢,宠命优渥。《文选;陈情表》 C.拜:授予官职。如:拜亮为丞相《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史记;淮阴后列传》。 D.“谥”为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杰出官员或其它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5.(甘肃省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诊断考试) 下列对于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经”是汉代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B.“迁”是古代官职任免升降的术语之一,常见的还有“授”“补”“擢”“拜”“转”“徙”“升”等。“授”“拜”“转”“补”是关于任职授官的,“擢”“升”是关于提升职务的,“徙”“迁”是关于调动职务的。 C.“行在”,也称行在所。第一释义指天子所在的地方,第二释义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此处为第二种释义。 D.“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由于古时的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和五谷神。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后来人们就用“社稷”来代表国家。 6.(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服阕,守丧期满除去丧服。在古代,人们谨守“事死如事生”的原则,为官者为父母守孝一般要解除官职,“服阕”意味着守丧完毕,可以重新任职。 B.薨,是诸侯死的讳称。依照周礼,“死”在讳称上按尊卑分为五个等级: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死,士曰不禄,庶人曰卒。 C.迁,泛指官职的升降和调动。一般情况下,“转迁”“迁调”表示调职;“左迁”“迁谪”表示贬官;“右迁”“迁除”表示升职。 D.敕,指帝王的诏书、命令。在古语中,与“敕”组成的词一般与皇帝有关,如“敕书”指皇帝行文给臣僚的文书,“敕符”指书有皇帝命令的凭证。 7.(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谪”常指“古代官吏被降职或流放”,与之意思相近的词有“迁”“贬”“黜”等。 B.“奥援”为“暗中支持、帮助的力量;有力的靠山”之意,其中“奥”释为“深”。 C.“尚书”为古代官职名,始于战国,以后历代相承。文中指“六部”中“户部” 的最高官职。 D.“廪”可解为“储存粮食的仓库”“储藏的粮食”“公家发放的粮食”等意,后来泛指俸禄。 8.(河南省南阳一中2016年秋高三第三次月考)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贵指有权势的太监。中,即禁中,指宫中;贵,地位显贵。太监是中国古代专供帝王及其家族成员役使的官员,又称宦官、内侍、中官、寺人等。 B.擢,提拔,是古代升任官职的常用词语。擢右副都御史意思是提拔为右副都御史,本文中与擢意思相近的词语还有起、进、迁等。 C.忧即居丧,多指为父母居丧。居丧应遵循相应的礼仪,官员在家守丧期间,不办理外事,在服丧期满之前停止娱乐和交际,表示哀悼之情。 D.致仕意为辞官退休。致,交还;仕,官职。致仕的年龄一般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还有致事、致政等词,与乞骸骨、乞归等意思较为相近。 9.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盛应期,字思徵,吴江人。弘治六年进士。授都水主事,出辖济宁诸闸。太监李广家人市私盐至济,畏应期,投盐水中去。会南京进贡内官诬应期阻荐新船,广从中构逮应期及主事范璋下诏狱。璋管卫河,亦忤中贵者也。狱具,谪云南驿丞。正德初,历云南佥事。武定知府凤应死,其妻摄府事,子朝鸣为寇。应期单车入其境,母子惶怖,归所侵。策凤氏终乱,奏降其秩,设官制之,寝不行,后卒叛。 擢右副都御史,巡抚四川。讨平天全六番招讨使高文林。会泉江僰蛮普法恶作乱,富顺奸民谢文礼、文义附之。法恶死,指挥何卿等先后讨诛文礼、文义。应期赉银币,以忧归。嘉靖二年,起故官,巡抚江西。宸濠乱后,疮痍未复,奏免杂调缗钱数十万,请留转输南京米四十七万,银二十万,以食饥民。又令诸府积谷备荒至百余万。寻进兵部右侍郎,总督两广军务。将行,籍上积谷数。帝以陈洪谟代,而奖赉应期。后洪谟积益多,亦被赉。应期至广,偕抚宁侯朱麒督参将李璋等,讨平思恩土目刘召,复赉银币。朝议大征岑猛。应期条上方略七事,言广兵疲弱不可用,麒等恚。会御史许中劾应期暴虐,麒等因相与为流言。御史郑洛书复劾应期贿结权贵。应期已迁工部侍郎,引疾归。 嘉靖六年,黄河水溢入漕渠,沛北庙道口淤数十里,粮艘为阻,侍郎章拯不能治。尚书胡世宁、詹事霍韬、佥事江良材请于昭阳湖东别开漕渠,为经久计。议未定,以御史吴仲言召拯还,即家拜应期右都御史以往。应期乃议于昭阳湖东北进江家口南出留城口开浚百四十余里较疏旧河力省而利永夫六万五千银二十万两克期六月工未成,会旱灾修省,言者多谓开河非计,帝遽令罢役。应期请展一月竟其功,不听。初,应期请令郎中柯维熊分浚支河,维熊力赞新河之议,至是亦言不便。应期上章自理,帝怒,诏与维熊俱夺职。世宁言:“新河之议倡自臣。今四月,功已八九。缘程工促急,怨讟烦兴。维熊反覆变诈,倾大臣,误国事。自古国家偾大事,必责首议,臣请与同罢。”帝不许。后更赦,复官致仕。嘉靖十四年卒,年六十二。应期罢后三十年,朱衡循新河遗迹成之,运道蒙利焉。 (节选自《明史盛应期传》) (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应期乃议于昭阳湖东/北进江家口/南出留城口/开浚百四十余里/较疏旧河力省而利永/夫六万五千/银二十万两/克期六月/工未成/ B.应期乃议于昭阳湖东/北进江家口/南出留城口/开浚百四十余里/较疏旧河/力省而利永/夫六万五千银/二十万两克期/六月工未成/ C.应期乃议于昭阳湖东北/进江家口南/出留城口/开浚百四十余里/较疏旧河/力省而利永/夫六万五千银/二十万两克期/六月工未成/ D.应期乃议于昭阳湖东北/进江家口南/出留城口/开浚百四十余里/较疏旧河力省而利永/夫六万五千/银二十万两/克期六月/工未成/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贵指有权势的太监。中,即禁中,指宫中;贵,地位显贵。太监是中国古代专供帝王及其家族成员役使的官员,又称宦官、内侍、中官、寺人等。 B.擢,提拔,是古代升任官职的常用词语。擢右副都御史意思是提拔为右副都御史,本文中与擢意思相近的词语还有起、进、迁等。 C.忧即居丧,多指为父母居丧。居丧应遵循相应的礼仪,官员在家守丧期间,不办理外事,在服丧期满之前停止娱乐和交际,表示哀悼之情。 D.致仕意为辞官退休。致,交还;仕,官职。致仕的年龄一般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还有致事、致政等词,与乞骸骨、乞归等意思较为相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盛应期颇有政名。李广的家人贩私盐,怕盛应期知晓,扔掉私盐后跳入水中离开;在盛应期只身来武定时,知府凤应的妻儿吓得惶恐不安。 B.盛应期关爱黎庶。为饱受战争创伤的百姓奏免了几十万缗钱的赋税,申请了数以万计的救灾钱粮,并安排各府积极储备粮食以备荒年。 C.盛应期仕途坎坷。得罪了太监李广,遭诬陷被贬为云南驿丞;开罪了抚宁侯朱麒,招来他们的流言;御史郑洛书还弹劾他以钱物结交权贵。 D.盛应期治河未竟。盛应期接替章拯治水,提出了具体的治理措施,却遇旱灾,皇帝采纳大臣们的建议下令停工,最后还免去了他的治水权。 (4)把下列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策凤氏终乱,奏降其秩,设官制之,寝不行,后卒叛。 ②应期条上方略七事,言广兵疲弱不可用,麒等恚。 【参考答案】 1.C(“除”指任命、授予官职。) 2.C(“左迁”为贬官。) 3.D( “乞归养”理解不正确,正确的解释应为“请求辞职回家奉养父母”,所以选D。) 4.B(古代官职变迁的术语中,擢:在原官职上提拔。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 5.B(“转”是关于职务调动。如《张衡传》中的“再转复为太史令”。) 6.B(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称不禄,庶人死称死。) 7.A(A项“迁”有“左迁”和“右迁”之分,其中“右迁”指“升官”;“黜”为“降官或者罢官”,与“谪”有区别。) 8.B(起,举用、起用,不是提拔、升任的意思。) 9.(1)A(1.做断句题的思路是:第一步,通读文段,整体把握文段的内容大意及主题;第二步,找出标志性的词语,如名词、动词、句首句末虚词、有特殊用法的词语等;找虚词、察对话、依总分、据修辞、对称、反复、辨句式。第三步,先易后难,逐步断句(先断有把握的部分,后断吃不准的部分);第四步,诵读全文,详加验证。语段断好后,再通读一遍,用语法分析或凭语感,根据文言断句的基本要求,结合文段意思,检验断句是否正确合理。) (2)B(起,举用、起用,不是提拔、升任的意思。) (3)A(只是将盐投入水中而人未入水。) (4)①(盛应期)料想凤氏最终要叛乱,上奏(请求)降低她的品级,(专门)设置官职辖制她,(但)奏章被搁置没有处理,后来(凤氏)终于叛乱了。 ②盛应期备文上陈七条策略,说两广的士兵疲惫衰弱不能征用,朱麒等人很怨恨。 【文言文参考译文】 盛应期,字思徵,是吴江人。弘治六年考取进士。任命为都水主事,出京(赴任)管理济宁诸闸。太监李广的家人贩卖私盐到济宁,害怕盛应期,把私盐扔到水中离开。正好南京负责贡品的官员诬陷盛应期阻挠进献新船,李广从中陷害,逮捕盛应期和主事官范璋进了监狱。范璋管理卫河,也是不顺从当权太监的人。罪案已定,(盛应期)被贬为云南驿丞。正德初年,担任云南佥事。武定知府凤应死了,他的妻子代理知府事务,儿子凤朝鸣为非作歹。盛应期只身进入武定境内,凤氏母子非常恐惧,归还了侵占的财物。(盛应期)料想凤氏最终要叛乱,上奏(请求)降低她的品级,(专门)设置官职辖制她,(但)奏章被搁置没有处理,后来(凤氏)终于叛乱了。 (盛应期)提任右副都御史,管理四川。讨伐平定了天全六番招讨使高文林。正逢泉江僰蛮人普法恶暴乱,富顺刁民谢文礼、文义依附于他。普法恶死了,(盛应期)指挥何卿等人先后讨灭诛杀了谢文礼、谢文义。应期被赏赐银币,因居丧而辞官回家。嘉靖二年,以原来官职起用他,管理江西。宸濠之乱后,人民遭受战祸未曾恢复,盛应期上奏请求免除了几十万缗钱的赋税,请求留下调拨给南京的米四十七万,银二十万,来解决饥民问题。又命令各府储存了百余万的谷物以备荒年。不久(他)担任兵部右侍郎,总管两广军务。将要赴任时,登记呈报储存谷物的数目。皇帝用陈洪谟代替他,并且奖励赏赐盛应期。后来陈洪谟积储的粮食更多,也被赏赐。盛应期到了两广,偕同抚宁侯朱麒监管参将李璋等,讨伐平定了思恩的土目刘召,又被赏赐银币。朝廷商议大规模讨伐岑猛,盛应期备文上陈七条策略,说两广的士兵疲惫衰弱不能征用,朱麒等人很怨恨。正好御史许中弹劾盛应期暴虐,朱麒等人趁机共同制造流言。御史郑洛书又弹劾盛应期贿赂结交权贵。盛应期已经转任工部侍郎,称病辞官回家。 嘉靖六年,黄河水泛滥涌入运粮河道,沛北庙道口淤积几十里,粮船被阻,侍郎章拯不能治理。尚书胡世宁、詹事霍韬、佥事江良材请求在昭阳湖东另外开凿运粮河道,作为长久打算。商议还未决定,因为御史吴仲言召回章拯,于是盛应期在家被授任右都御史前往(治理)。盛应期于是商议在昭阳湖东,北起江家口,南到留城口,开掘疏浚一百四十余里,比疏通原河道省力并且一劳永逸,民工六万五千,白银二十万两,限期六个月。工程还未完成,正逢旱灾(上面责令)修身反省,言官大多认为开凿河道不是好办法,皇帝就立即下令停工。盛应期请求宽限一个月完成工程,不被准许。当初,盛应期请求让郎中柯维熊分管疏通支河,柯维熊全力支持开凿新河的决议,到这时也说工程不适宜。盛应期上书请求自己负责治理,皇帝大怒,下诏,(盛应期)与柯维熊一起被免职。胡世宁说:“(开凿)新河的商议由我提倡。到如今工程已经四个月了,已经成功了八九分。因为工程工期急促,导致怨恨诽谤不断发生。维熊变化无常,诡变欺诈,排挤朝中大臣,耽误了国家大事。自古以来,国家中的大事失败,一定要问责第一位倡议之人,我请求和他们一起免官。”皇帝不答应。后来又赦免了盛应期,恢复了他的官职,(直到)退休,(后)嘉靖十四年去世。年纪六十二。盛应期新河停后三十年,朱衡依照沿袭他的新河的遗迹而将之开凿成功,水路运输通道得到很大的便利。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