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6 发布 |
- 37.5 KB |
- 5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高三二轮复习传记阅读课件(54张)
提分点 14 聚焦手法 , 重视作用 —— 提升分析鉴赏能力 实用类文本中的人物传记 , 是遵循真实性原则 , 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及其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其文体特点是真实性和文学性。真实性主要体现在传记的选材与传主的事迹上 ; 文学性主要体现在叙事写人的手法上 , 如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 细节描写的运用 , 引用、映衬手法等。从表达方式看 , 一般的传记以记叙为主 ; 有的传记如评传 , 一面记述人物的经历 , 一面加以评论 , 记叙与评论各半 , 因此还要注意传记中议论的作用。 - 3 - -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 , 完成后面的问题。 李佩 : 有一种力量叫温暖 方黑虎 2017 年 1 月 12 日凌晨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外语教研室离退休教授李佩先生在平静中走完了 99 年的生命历程。李佩因其一生曲折而传奇的经历被誉为 “ 中科院的玫瑰 ”“ 中国最后的贵族 ” 。我们在她身上冠以美丽、典雅、无私、奉献、淡定、从容、坚毅、勇敢等形容词都不为过 , 但是从李佩先生穿越世纪的生平轨迹来说 , 也许 “ 温暖 ” 更能够诠释一位中华民族女性代表人物的性格。 - 5 - 1956 年 , 李佩、郭永怀夫妇携手归国 , 投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设之中。郭永怀全身心投入了中科院力学所的研究和领导工作之中 , 李佩拒绝中科院外事局的重要岗位 , 从容回到离中关村宿舍更近的中科院西郊办公室上班 , 以便更好地支持郭永怀。那时候 , 中关村聚集了中科院一大批海外归来的学者。这些归国学者在国外生活多年 , 早已形成了西式餐饮的习惯 , 但当时条件艰苦 , 整个北京地区也很难买到西式糕点。李佩观察到这一点后积极奔走 ,1957 年 4 月 , 中关村茶点部正式营业 , 不仅提供各种西点和冷热饮 , 还布置了茶座 , 吸引了众多科学家周末来此小聚 , 也给这些归国学者们带来了许多温暖。李佩为人热情活跃 , 和邻里关系非常融洽 , 经常会在节假日邀请邻居们到她家中小坐 , 家中时常充满欢声笑语。 - 6 - 1960 年 , 李佩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外语教研室任教 , 开始了她的英语教学事业。李佩在学生的回忆里是和蔼而又严格的 , 讲台上的气质非常好 , 衣着质朴大方。 “ 我们清楚地记得在课堂提问中 , 您是如何循循善诱、耐心教导我们的 ”, 中国科大 1963 级研究生英语甲班全体同学在给李佩的信中说 , 他们还记得老师对几个学习后进的同学进行了定期的个别辅导。他们回忆了李佩如何认真批改作业 , 如何细致讲解疑难问题 , 从中感受到李佩老师温暖的力量。 - 7 - 1966 年 “ 文革 ” 开始后 , 很多科学家受到批判打击。李佩和郭永怀依然保持着学者的气度和善良 , 他们邀请受到打击的林鸿荪研究员夫妇到自己家居住 , 李佩甚至还去看望那些被批判的科学家及其家属。这样的举动在当时具有非常高的风险 , 很容易把自己牵连进去。 1968 年的冬天 , 灾难从天而降 , 郭永怀为中国的核事业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郭永怀的助手、顾准的女儿顾淑林回忆 :“ 她极其镇静 , 大家见到后几乎没说一句话 , 屋子里的空气像凝固了一样。晚上我陪李先生睡在同一个房间。那一个晚上李先生完全醒着。她躺在床上几乎没有任何动作 , 极偶然发出轻轻的叹息 , 克制到令人心痛。 ” 李佩没有被悲痛击倒 , 丧礼后继续参加工作 , 还要接受 “ 造反派 ” 的审查 , 她平静地接受这一切 , 只是美丽的容颜之中增添了几丝白发。 - 8 - 1978 年 , 中国科大研究生院成立 , 李佩接受严济慈院长的邀请 , 出任外语教研室主任。她手下只有三名刚报到的北大毕业生 , 面对 800 多名研究生开设外语课 , 这几个人远远不够 , 招募外语教师刻不容缓。李佩慧眼识英才 , 许多没人敢要的 “ 右派 ” 来到了英语教研室 : 人民大学原英文教授许孟雄 , 划成 “ 右派 ” 后在中学英文教师补习班上课 , 被她请来了 ; 北京大学原英文教师黄继忠被下放到银川 , 也被她设法调入北京请来了。李佩自己回忆说 :“ 我去科学院信访办找申诉的人 , 看有没有愿意到科大教英语的。 ” 李佩顶住压力四处奔走 , 为那些身处逆境的外语教学人才打开了一扇正常生活的大门 , 研究生院的学子们由此受益终身。 - 9 - 1979 年中国政府已经向西方发达国家派遣留学生 , 但国家财政拿不出大量外汇 , 出国留学难于上青天。此时 , 受邀来到中国科大研究生院任教的外籍教师 Mary 小姐向李佩介绍美国出现的一个新情况 , 一些大学向研究生提供资助。李佩从中看到了大批优秀学子成功留学的希望 , 立即向研究生院副院长彭平请示 , 要鼓励学生自费出国留学。在研究生院的默许下 , 李佩向同学们积极宣传自费出国留学的政策。不到一年 , 近百名同学从美国各大学获得了奖学金 , 漂洋过海留学美国 , 开启了当代中国的自费留学潮。 1996 年 , 更大的悲痛袭击了 78 岁的李佩 , 女儿郭芹因病医治无效离她而去。几天之后李佩提着录音机出现在研究生院的讲台之上 , 继续她的英语教学工作。校园里 , 李佩孤单柔弱的身影里迸发出来的力量愈发使人敬仰。 - 10 - 1998 年 , 李佩离开了教学岗位 , 却没有放慢她奉献社会的脚步。她创办并主持每周一次的 “ 中关村专家讲坛 ”, 到 2011 年总共办了 600 多场。其内容涵盖时事政治、古代文学、文化艺术、科普、健康、社会科学与法律等众多领域 , 前来演讲的有各个领域的名人名家。这些高质量的讲座不仅温暖了中关村的退休老人 , 很多年轻人也慕名而来。 94 岁时 , 李佩在中科院力学所又开启了一个小型研讨会 , 每周三下午和一群 80 岁以上的老人在一起谈天说地。 李佩的温暖感染到她身边的每一个人 , 然而李佩自己说 :“ 我的理想就是希望自己注意健康 , 过好每一天的生活 , 尽可能为大家多做一点事。我没有崇高的理想 , 太高的理想我做不到 , 我只能帮助周围的朋友们 , 让他们生活得更好一些 ” 。 - 11 - 短板发现 判断 下列说法的正误。 ( 正确的打 √ , 错误的打 ×) 1 . 作为中华民族女性的代表人物 , 李佩的身上有着诸多优秀品质 ,“ 中科院的玫瑰 ” 是对其巨大科学贡献和贵族精神的最高评价。 ( ) 解析 “ 是对其巨大科学贡献和贵族精神的最高评价 ” 表述不当。 2 . 为了更好地支持郭永怀在中科院力学所的研究和领导工作 , 李佩放弃了好的工作机会 , 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中关村茶点部的经营上。 ( ) 解析 “ 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中关村茶点部的经营上 ” 曲解原意。 3 . 郭永怀为中国的核事业献出生命 , 李佩将巨大的悲痛化为与 “ 造反派 ” 斗争的力量 , 在丈夫的丧礼后以从容坚毅的姿态继续工作。 ( ) 解析 “ 李佩将巨大的悲痛化为与 ‘ 造反派 ’ 斗争的力量 ” 无中生有 。 × × × - 12 - 4 . 当代中国自费留学潮的开启 , 与李佩的努力密不可分 , 在这个过程中她体现出了敏锐的政策嗅觉、高度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 ) 5 . 李佩既细腻热情 , 凭借精湛的西点技艺在饮食方面给中科院的归国学者们带来温暖 , 又活跃好客 , 与邻里之间十分和睦融洽。 ( ) 解析 “ 凭借精湛的西点技艺 ” 无中生有。 6 . 李佩在英语教学工作中认真负责 , 细致耐心 , 面对家庭的变故她波澜不惊 , 坚持在教学一线 , 这种大局观念和牺牲精神令人动容。 ( ) 解析 “ 大局观念和牺牲精神 ” 不准确 。 √ × × - 13 - 7 .“ 文革 ” 中许多科学家遭遇打击 , 但李佩保持了学者的善良 , 冒着政治风险时常看望受批判的科学家们 , 打击了 “ 造反派 ” 的气焰。 ( ) 解析 “ 时常 ”“ 打击了 ‘ 造反派 ’ 的气焰 ” 无中生有。 8 . 离开教学岗位后的李佩继续奉献社会 , 她开办了涵盖广、质量高的 “ 中关村专家讲坛 ”, 为中关村退休老人们带来了丰富的精神给养。 ( ) 9 . 李佩身边的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她带来的温暖 , 这种温暖没有矫饰 , 内涵朴素 , 影响深刻 , 昭示着李佩的大格局、高境界。 ( ) × √ √ - 14 - 10 . 本文是如何塑造李佩的形象的 ? ① 集中选取典型事例 , 突出形象。文章展现了李佩在生活、人情、事业、学业等方面带给周围人的 “ 温暖 ”, 选材角度丰富多元 , 核心意识突出。 ② 适当引用言论 , 丰富形象。文章分别引用了李佩学生的信、顾淑林的回忆及李佩自己的话 , 表现李佩细致、无私、坚强、质朴等特点。 ③ 首尾呼应 , 深化形象。首段点出传主核心特征 , 末段引用李佩的话揭示出 “ 温暖 ” 的实质 , 将 “ 温暖 ” 升华为一种人生的境界 , 起到了画龙点睛、深化传主形象的作用。 ④ 语言朴素平实 , 烘托形象。文章不事雕琢 , 亦较少评论 , 叙事风格平静自然 , 与传主的 “ 温暖 ” 相契合。 - 15 - 热点题型 1 热点题型 2 热点题型 3 传记的 引用 即学即练 - 16 - 热点题型 1 热点题型 2 热点题型 3 【典题】 文章多次引用梁家人的话 ,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 分 ) 因题读文 士者之风 满门俊秀 2016 年 4 月 14 日 , 梁启超最小的儿子 , 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梁思礼在京逝世。这位被梁启超爱称为 “ 老白鼻 ”(baby) 的小儿子 , 圆了父亲梁启超的科技梦。 即学即练 - 17 - 热点题型 1 热点题型 2 热点题型 3 1941 年梁思礼赴美 , 在美国本来就读的是综合性的卡尔顿学院 , 但工业救国的思想 , 让他改学了工科 , 进入有工程师摇篮之称的普渡大学学习 , 进入了自然科学的研究领域。他的大学生活相当清苦 , 在餐厅当洗碗工和侍者 , 暑假在纽约北面的银湖湾当救生员。寒假 , 梁思礼又去罐头厂做工。 1949 年 , 梁思礼获博士学位 , 和五姐梁思懿全家登上了 “ 柯立芝总统号 ” 轮船 , 驶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梁思礼曾经在接受采访时回忆说 :“ 父亲对我的直接影响较少 , 几个哥哥姐姐都受过父亲言传身教 , 国学功底数我最弱 , 但 ‘ 爱国 ’ 这一课 , 我不曾落下半节。 ” 天津市河北区民族路 46 号 , 有一幢白色的意式建筑 , 这里就是饮冰室 , 梁启超伏案奋笔之所。他在这里写的 “ 人必真有爱国心 , 然后方可用大事 ”, 指引了梁家九个子女未来的路。梁启超九个子女 , 各个菁秀 , 其中三个成了院士。 即学即练 - 18 - 热点题型 1 热点题型 2 热点题型 3 梁启超的长子梁思成是著名的建筑学家。 1924 年赴美国留学 , 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回国后 , 他就去当时比较艰苦的东北大学 , 创办了我国北方第一个建筑系。当时的东北大学建筑系尚属初建阶段 , 师资力量不齐全 , 林徽因成为梁思成属下唯一的一名专业教师。 即学即练 - 19 - 热点题型 1 热点题型 2 热点题型 3 “ 九一八 ” 事变前夕 , 梁思成夫妇离开东北大学回到北平加入中国营造学社 , 从事中国古建筑研究 , 改变了过去只注重文献考证的研究方法 , 组织调查队 , 从 1931—1937 年间走遍了华北地区 , 到偏僻的乡村探寻古代建筑 , 对诸如五台山佛光寺 ( 唐 ) 、太原晋祠 ( 宋 ) 等进行测绘、摄影、分析、研究鉴定 , 写出有科学价值的调查报告。他是第一个运用现代科学方法 , 对我国古建筑进行分析研究的学者。 1937 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 , 梁思成在大后方极端困难的情况下 , 完成了我国第一部《中国建筑史》 , 填补了中国建筑史研究的空白。 1945 年抗战胜利后 , 梁思成创办了清华大学建筑系 , 并于 1948 年与弟弟梁思永一起 , 当选为第一届中国院士。 即学即练 - 20 - 热点题型 1 热点题型 2 热点题型 3 梁思永是著名考古学家 , 曾赴美国哈佛大学攻读考古学和人类学。 1930 年毕业后 , 回国做考古工作。 1931 年参加河南安阳小屯和后冈的挖掘 , 秋季参加山东历城龙山镇城子崖第二次挖掘。他的工作提高了中国考古发掘的科学水平 , 使之纳入近代考古学的范畴。他主笔的《城子崖遗址发掘报告》是我国首次出版的大型田野考古报告。考古界对龙山文化类型的划分 , 仍源于梁思永半个多世纪以前的创见。 “ 滴自己的汗 , 吃自己的饭 , 他们又都和他们的父亲一样 , 有一颗爱国的心。 ” 梁启超的外孙女吴荔明提到梁家满门俊秀时 , 说 : “ 公公梁启超真可以含笑九泉了 。 ” 梁启超的曾孙梁鉴说 :“ 梁家比较自由 , 关心孩子 , 又不干涉孩子的选择。 ” 这与梁启超对子女的教育方式分不开。 即学即练 - 21 - 热点题型 1 热点题型 2 热点题型 3 他从不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儿女们。他很希望次女梁思庄学生物 , 但女儿兴趣不大 , 他便写信道 :“ 听见你二哥说你不大喜欢学生物学 , 既已如此 , 为什么不早同我说 ? 凡学问最好是因自己性之所近 , 往往事半功倍 …… 不必泥定爹爹的话。 ” 梁家是一个温馨的大家庭。几十年来 , 梁家的凝聚力始终很强。他们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 , 谁年龄最大 , 谁就是家里的 “ 头 ”, 经过民主协商 , 少数服从多数 , 家中一切重大事件都由他最终拍板决定。 即学即练 - 22 - 热点题型 1 热点题型 2 热点题型 3 “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 笑声点亮了四面风 ; 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 你是爱 , 是暖 , 是希望 ,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 当年 , 年轻的母亲林徽因为初生的梁从诫写下这首诗。梁从诫曾是历史学家、出版社编辑。 1979 年、 1980 年 , 他有两次在北京为美国访问团会见邓小平做翻译。 1993 年 , 梁从诫开始关注民间环境保护活动 , 领导创建了中国第一家完全民办的环境保护组织 “ 自然之友 ” 。 “ 自然之友 ” 成立后 , 他辞掉了公职 , 抛弃了待遇 , 先后开展了保护川西洪雅天然林、滇西北德钦县原始森林滇金丝猴、藏羚羊等工作 , 并参与可可西里地区的反盗猎行动。 梁从诫之子梁鉴说 :“ 梁家几代人 , 体现着知识分子的良知 , 有 ‘ 士风 ’ 。 ” 对孩子品行的要求上 , 梁家的教育更倾向于传统的中国士人。 梁启超曾说 :“ 你如果做成一个人 , 智识自然是越多越好 ; 你如果做不成一个人 , 智识却是越多越坏。 ” ( 摘自《北京青年报》 , 有删改 ) 即学即练 - 23 - 热点题型 1 热点题型 2 热点题型 3 读文有道 1 . 抓传主特点 本文展现了梁启超在子女教育上的丰硕成果 , 写出了梁家三代人的 “ 士者之风 ” 和在这种优良家风熏染下出现的 “ 满门俊秀 ” 。 2 . 理内容要点 按内容先后 , 传记写了如下人物 : 梁思礼 —— 梁启超最小的儿子 , 抱定爱国心 , 成为我国科学院院士 , 致力于火箭的研究。 梁思成 —— 梁启超的长子 , 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 , 中科院院士 , 致力于中国建筑的研究。 梁思永 —— 梁启超次子 , 我国著名考古学家 , 中科院院士 , 致力于考古发掘的研究。 梁从诫 —— 梁启超之孙 , 致力于环境保护事业。 即学即练 - 24 - 热点题型 1 热点题型 2 热点题型 3 解题有法 1 . 审题目要点 文章 多次引用梁家人的话 , 这样写 有什么作用 ? 2 . 找答题依据 引用 作用 即学即练 - 25 - 热点题型 1 热点题型 2 热点题型 3 即学即练 3 . 用模板答题 要注意区分引用的类型 , 看清是何种引用 , 用在何处。然后按照 “ 特点 + 作用 ① + 作用 ② + 作用 ③ ” 的模式组织答案。 4 . 答案整合 答案 答案 关闭 ①丰富了文章的内容。文章本来就是写梁家的人和事 , 引用梁家人的话 , 也应是文章的必写内容之一。②贯串了文章的各个部分。如引用梁启超的 “ 人必真有爱国心 , 然后方可用大事 ” 一句话 , 就引出对梁家三院士的记述。引用梁鉴的话 “ 梁家比较自由 , 关心孩子 , 又不干涉孩子的选择 ” 转入写梁家的教育风格。最后引用梁鉴的话 “ 梁家几代人 , 体现着知识分子的良知 , 有 ‘ 士风 ’” 是对文章的总结。③突出文章的主题。揭示梁家人有 “ 士风 ” 之因。④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可读性。用梁家人自己的话来证明文章的观点 , 给读者真实的感觉 , 而且这些话多是从不同角度来引用 , 从写作的角度来讲 , 是变换了不同的叙述方式 , 从读者的角度来讲 , 趣味性会更强。 - 26 - 热点题型 1 热点题型 2 热点题型 3 叙评 结合 即学即练 - 27 - 热点题型 1 热点题型 2 热点题型 3 即学即练 - 28 - 热点题型 1 热点题型 2 热点题型 3 【典题】 作为一篇人物评传 , 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 请简要回答。 (4 分 ) 即学即练 - 29 - 热点题型 1 热点题型 2 热点题型 3 因题读文 凡忠必愚 : 冯道 刀尔登 亡国降臣固位难 , 痴顽老子几朝官。 朝梁暮晋浑闲事 , 更舍残骸与契丹。 这是一首骂冯道的诗。作者是元朝的 “ 思想家 ” 刘因。 冯道的挨骂 , 在于他历仕五朝十一主 , 拿丧君亡国不当一回事儿 。但说起来 ,“ 梁唐晋汉周 , 播乱五十秋 ”, 一转瞬之五十几年 , 中原五次易主 , 如走马灯 ; 便是同一朝里 , 亦君臣互弑 , 父子相残 , 一镇之内 , 杀帅夺旄 , 习为常事 ; 各路兵将尽是虎狼之性 , 称孤道寡者不过沐猴而冠 , 借《沙家浜》里一句词 , 叫作 “ 忠在哪里 , 义在何方 ” 。此时能知些廉耻的 , 便自谓胜人一筹 , 哪里还顾得上什么主辱臣死 ? 从后梁的张文蔚、杜晓 , 到入宋的范质、吕端 , 一批名声尚好的大臣 , 都是前朝旧人 , 岂独冯道为然 ? 即学即练 - 30 - 热点题型 1 热点题型 2 热点题型 3 冯道另一挨骂处 , 是奉使契丹 , 有汉奸之嫌 。不过唐代的华夷之防不像后世那么严 , 安史乱后 , 更是严也无从严起。陈寅恪曾论河朔藩镇为 “ 胡化集团 ”; 中原五代 , 更有三代是沙陀人建起来的。石敬瑭父事契丹 , 固然无耻 , 但心甘情愿给他人做奴才的 , 从古代到今天 , 难道又少了 ? 石敬瑭不过是 “ 皇帝 ”, 当天下之重 , 格外地没面子而已。将燕云十六州割给契丹 , 遗患二百年 , 罪过不小 , 但他自己就是沙陀人 ,“ 汉奸 ” 两字 , 用在他身上 , 原本不伦不类。冯道虽是汉人 , 立身沙陀人之朝 , 又 当极废州裂之季 , 责他以 “ 民族大义 ”, 是以后世人之所见 , 责前人之所不见 。他在契丹的言语 ,“ 哄洋鬼子 ” 而已 ,“ 弱国无外交 ” 而已 ; 脸皮厚是真的 , 但脸皮不能如此之厚 , 他也不用去了。 即学即练 - 31 - 热点题型 1 热点题型 2 热点题型 3 冯道不以谄媚事人 , 而能取容于五朝 , 可见这个人是很滑头的。 逢大事则依违两可 , 不得罪武人 , 不预废立 , 这大概就是他的自全之道。 冯道善持大体 , 若说有什么特殊的才能 , 倒也看不出来。有个人嘲笑他 , 如果走得快了 , 怀里一定会掉出兔园策来 , 他也不以为愧。他的好处是 心胸开阔能容人 , 得罪他的人 , 他并不报复 。诗人杜荀鹤的才能倒高 , 但刚在朱温那里得宠 , 便在家中气冲冲地掰着手指头 , 算计都有谁得罪过自己 , 准备尽杀之。这等倾险之徒 , 不如冯道这样的庸人远甚。 即学即练 - 32 - 热点题型 1 热点题型 2 热点题型 3 五代兵连祸结 , 黎民深被荼毒 , 当此之时 , 忠为下 , 仁为上。 冯道慈悲为怀 , 活人无数 , 然而他的口碑居然还不如史弘肇之流的 “ 好汉 ”, 这只能说是老百姓做刍狗做惯了。史弘肇这种人 , 不逢其会 , 杀鸡屠狗而已。但人如草芥之时 , 必有视人如草芥者出 , 选对主子 , 多杀人 , 便可为英雄。史上名气最大的 , 不是大凶大恶之人 , 就是大仁大善之人 , 说明社会出了毛病 , 不是纵人为恶 , 就是逼人去做常人所难之事。如冯道者 , 一平常人耳 , 以其平常混世界 , 也以其平常挨人骂。 即学即练 - 33 - 热点题型 1 热点题型 2 热点题型 3 《宋史》批评五代臣子视事君犹如拿钱干活儿 , 改朝易姓 , 就像换个东家 , 一拍两散 ,—— 便该如此 ! 司马光骂冯道为奸臣之尤 , 理由是冯道 “ 求生害仁 ” 。 —— 在司马光的头脑中 ,“ 忠 ” 与 “ 仁 ” 已经分不清了。汉代起 , 忠的地位上升 , 成为伦常之首。以忠君为大节 , 把它像草标一样插在头顶上 , 倒忘了孔子的仁 , 孟子的义。只知吠非其主 , 不问善恶是非。这倒省心 , 最不堪时 , 至多落顶 “ 愚忠 ” 的帽子 —— 愚忠愚忠 , 好像还有什么不愚的忠。其实哪里有呢 ? 凡忠必愚。 即学即练 - 34 - 热点题型 1 热点题型 2 热点题型 3 评说人物 , 古人也说 “ 大德不逾闲 , 小德出入可也 ” 。问题是 , 什么是大 , 什么是小 ? 以忠为大 , 则义为小 ; 以节为上 , 则仁为下。在司马光、欧阳修看来 , 冯道所做的善事 , 只是 “ 小善 ”—— 如他的廉俭 , 如他念诵聂夷中的《伤田家诗》来感悟李嗣源 , 如他劝耶律德光不事杀掠 , 如他救下违反买卖牛皮禁令的二十人 ; 如武将把抢来的妇女送给他 , 他置之别室 , 访得其家送回去 ; 及随辽北上到恒山 , 见到被辽兵俘掠的士女 , 掏钱赎出 , 设法送归乡里。 —— 在忠字当头的史学家眼里 , 大节既亏 , 这些小善也就无足道了。 即学即练 - 35 - 热点题型 1 热点题型 2 热点题型 3 五代的惨剧 , 本可换回些出息的。但 宋儒纷纷而出 , 把观念的旧山河收拾起来 , 重入轮回 。此后纷纷攘攘 , 不出矩。至明亡 , 才有人认真地琢磨些事情。但 —— 仍以冯道为例 —— 无论是王夫之 , 还是顾炎武、黄宗羲 , 都以冯道为小人 , 批评誉冯道为 “ 吏隐 ” 的李贽为邪妄。在三人者 , 身为胜国遗老 , 自然要痛骂不忠之人 , 好像大家都来做忠臣节士 , 便有万年不倒的王朝了。见王朝而不见国 , 见国而不见民 , 见民而不见人 , 此其所以翻遍坟典 , 拍破脑袋 , 也想不出出路者也。 即学即练 - 36 - 热点题型 1 热点题型 2 热点题型 3 读文有道 1 . 抓传主特点 冯道历仕五朝十一主 , 拿丧君亡国不当一回事儿 ; 奉使契丹 , 有汉奸之嫌 ; 逢大事则依违两可 , 不得罪武人 , 不预废立。司马光骂冯道为奸臣之尤 , 无论是王夫之 , 还是顾炎武、黄宗羲 , 都以冯道为小人。 2 . 理内容要点 传记以刘因的一首骂冯道的诗开篇引出传主。二、三两段分析冯道挨骂的两个原因 —— 拿丧君亡国不当回事 , 出使契丹有汉奸之嫌。接着分析冯道能取容于五朝的原因 —— 不得罪人 , 不预废立 , 并辩证分析了冯道的一些善行 , 而这却不被史学家善见 , 依然将冯道牢牢地捆绑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即学即练 - 37 - 热点题型 1 热点题型 2 热点题型 3 解题有法 1 . 审题目要点 作为一篇 人物评传 , 本文在 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 请 简要回答 。 本文 特点 考查 角度 答题 方式 即学即练 - 38 - 热点题型 1 热点题型 2 热点题型 3 2 . 找答题 依据 即学即练 - 39 - 热点题型 1 热点题型 2 热点题型 3 3 . 用模板答题 如果是概括评传的特点 , 要紧扣 “ 叙 ”“ 评 ” 结合 , 先叙后评、边叙边评作答 ; 如果是分析 “ 叙评结合 ” 的好处 , 要结合所处的位置 , 从内容与手法两个角度分析。 4 . 答案整合 答案 答案 关闭 ①对传主的生平经历有所取舍。主要抓住后人争议较大的几件事进行叙述 , 既突显了冯道的性格特点 , 又为后面的评价打下基础。②注重对传主生平事迹的评价。对冯道的评论都严格立足于当时的社会背景 , 并以此反驳后人那些囿于世俗成见的评论 , 表现出既客观又不落俗套的一面。③适当融入了作者自身的情感 , 做到了记叙、议论、抒情三者相结合。尤其是对于后人永远跳不出 “ 愚忠 ” 怪圈一事 , 感到深深的愤慨与惋惜 , 表现出作者努力为中国文化寻找出路的历史担当。 即学即练 - 40 - 热点题型 1 热点题型 2 热点题型 3 映衬 手法 即学即练 - 41 - 热点题型 1 热点题型 2 热点题型 3 即学即练 - 42 - 热点题型 1 热点题型 2 热点题型 3 【典题】 文章节选部分写到汤一介先生的夫人乐黛云先生 , 有何用意 ?(4 分 ) 因题读文 温文儒雅、宽厚待人 , 无私奉献、兢兢业业 , 关注现实、学以致用 ……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汤一介不仅研究中国传统文化 , 也用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思想来要求自己。 “ 汤先生是我认识的当代学人中最具儒者气象的学者。 ”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刘梦溪如此评价汤一介。生活中的汤一介沉静内敛、为人平和。 “ 我刚刚进校 , 汤先生即与我确定了未来博士论文研究的内容 , 以期较早准备 , 写出一篇高质量的论文。 ”2008 年秋天到汤一介门下学习的杨浩说 , 汤一介一方面要求学生追求学问的严谨性 , 一方面又强调要继承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关注现实的优秀品质。 “ 如果我们做错事情 , 他会严厉指出 , 但有时也予以宽容。 ” 即学即练 - 43 - 热点题型 1 热点题型 2 热点题型 3 在汤一介创办的中国文化书院里 , 每个导师的学术观点不同 , 个人兴趣爱好也不一样。但大家相处融洽 , 每个人都心情愉悦。在深圳大学文学院院长景海峰看来 , 中国文化书院的兼收并蓄、和谐融洽发展 , 与其主事者的处事风格和开放心态密切相关。 “ 作为中国文化书院的掌门人 , 汤一介为书院的事业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和艰苦的努力 , 在他的带领下 , 书院才取得了如此辉煌的业绩 , 这份成功是与他的人格感召和宽广胸怀分不开的。 ” 汤一介先生和夫人乐黛云先生都在各自学术领域卓有建树 , 可谓未名湖畔的 “ 学界双璧 ” 。 60 多年来 , 夫妻始终相互信任、携手相扶。每天上午 , 他们各自工作或读书 ; 中午 , 身体不太好的汤一介睡个午觉 ; 下午 , 二老或工作或参加一些活动 ; 黄昏 , 他们常绕着未名湖散步。 ( 节选自《汤一介 : 事不避难义不逃责》 ) 即学即练 - 44 - 热点题型 1 热点题型 2 热点题型 3 读文有道 1 . 抓传主特点 汤一介 —— 温文儒雅、宽厚待人 , 无私奉献、兢兢业业 , 关注现实、学以致用 , 沉静内敛、为人平和。 2 . 看人物关系 “ 汤一介先生 ” 是传主 ;“ 汤一介先生的夫人乐黛云先生 ” 是传记中的次要人物。 即学即练 - 45 - 热点题型 1 热点题型 2 热点题型 3 即学即练 解题有法 1 . 审题目要点 文章节选部分写到 汤一介先生的夫人乐黛云先生 , 有何用意 ? 2 . 找答题依据 传记中的次要 人物 作用 - 46 - 热点题型 1 热点题型 2 热点题型 3 即学即练 3 . 用模板答题 映衬手法的作用要从三点作答 : ① 内容上 , 与传主密不可分 , 是传主生活的一部分 ; ② 手法上 , 烘托映衬传主 ( 要注意分清正衬与反衬 ), 侧面表现传主某一特点 ; ③ 效果上 , 丰富传主形象 , 反映传主某一方面的精神品格。 4 . 答案整合 答案 答案 关闭 ①写到夫人乐黛云先生主要是表现汤先生在家庭生活中的品质 , 这与他的工作也是分不开的。②写乐黛云先生也是对汤先生形象的映衬烘托。③夫妻之间相互促进 , 比翼齐飞 , 大大丰富了汤先生的形象 , 使汤先生的形象更加饱满。 - 47 - 热点题型 1 热点题型 2 热点题型 3 即学即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 , 完成后面的问题。 托尔斯泰夫人的说不尽 卢 岚 1910 年 10 月 27 日 , 托尔斯泰给妻子留下一封信 , 在雪夜中静悄悄地乘了一辆马车 , 由医生和女儿陪同 , 背着妻子秘密离家出走。途中一波三折 , 时年 82 岁的老人终于病倒 , 只好放弃马车 , 匿名改乘火车 , 最后躺倒在阿斯达波沃火车站的站长室里。消息传出后 , 家属赶到了 , 朋友来了 , 警察来了 , 读者来了 , 农夫来了 , 学生也来了。大家只想知道托尔斯泰的情况。 - 48 - 热点题型 1 热点题型 2 热点题型 3 即学即练 小站上有一列火车 , 在一个车厢里 , 住着一位老妇人 , 已经好几天了。她不时从车厢下来走向红房子 , 人显得疲惫、迟钝 , 举步维艰。她就是索菲亚 , 托尔斯泰的妻子。数天前得知丈夫离家出走 , 一度精神失衡 , 企图自杀。她与家人赶来 , 但被医生和女儿拒绝进入站长室。理由是 , 怕刺激老人。她只好绕着红屋转来转去 , 不时敲一下窗子 , 让女儿出来 , 询问丈夫的病况。 丈夫逝世后 , 索菲亚孤独地生活。孤寂的日子使她有机会反省 , 深感有必要说些什么。她选择了不再沉默 , 她要写她的人生。写出来 , 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我的人生》厚达千页。这部资料丰富的作品一经面世 , 马上引人注目。她写得真诚、委婉 , 流露出丰富的内心世界。她对命运既有所意识 , 也企图明白自己作为一个女性的原本性情。她忠于事实 , 直至使你感到不忍。她痛心地说 :“ 我们分居地生活在一起。 ” 但能够生活在丈夫身边 , 她感到骄傲 ,“ 这是我的使命 , 我的命运 , 我的目的 ” 。 - 49 - 热点题型 1 热点题型 2 热点题型 3 即学即练 索菲亚有着怎样的一生 ? 她一生共生下 13 个孩子 , 另外数次流产 , 直到 43 岁还在怀孕 , 导致坐骨神经痛。 13 个孩子 , 养活了 8 个 , 她经历过 5 个孩子夭折的伤痛。她的一生就是为托尔斯泰无穷无尽地抄写。无穷尽 , 就像一个透了底的水桶 , 永远装不满。 “ 《战争与和平》 , 我不知抄过多少回。 ” - 50 - 热点题型 1 热点题型 2 热点题型 3 即学即练 她的一生就是从早到晚为家务、为庄园事务忙个没完没了 ; 管教越来越多的孩子 , 要组织马夫、厨子、仆人等 20 多个下人的工作、生活 , 平息他们之间的不满和争执 ; 还要为丈夫缝制衣服 , 他永远不穿外边制作的衣裤。孩子越来越多 , 开支也越来越庞大 , 而这个贵族之家 , 虽然拥有宽广的领地 , 却并非你想象中那么富有 , 要靠版税来支撑 , 不时以马铃薯来待客。作为一个御医的女儿 , 索菲亚从小在克里姆林宫长大 , 生活在围绕着皇室的上流社会中 , 结婚后突然来到乡间 , 进入一个小王国般的 417 公顷的领地 , 感到迷失。她很快发现 , 这种乡村生活不是她想要的。但她必须直面现实 , 一丝不苟地尽着妻子和母亲的职责。 当初列夫还是一板一眼管理庄园 , 饲养各种家畜 , 剪下羊毛送到莫斯科 , 种菊苣 , 事事亲力亲为。后来将这些事务逐渐转移到索菲亚肩上 , 他就有时间去实现他的文学野心 ——“ 写一部我们这个世纪的 , 有着欧洲本真的真正历史故事 ” 。 - 51 - 热点题型 1 热点题型 2 热点题型 3 即学即练 索菲亚全心投入到这部巨著的抄写工作之中。不管情绪如何 , 身体状况如何 , 是否疲倦 , 每天晚上去取他日间写下的草稿 , 抄写得清楚利落才送回去。一部书稿要修改 7 次。托尔斯泰在日记中写道 :“ 一个诗人把生活中最美好的东西提取出来。放到他的作品中去 , 这就是为什么他的作品美 , 而人生并不美。 ” 又说 :“ 一个真正的诗人在痛苦中衰竭的同时 , 也烧毁了别人。 ” 那么 , 第一个被烧毁的 , 还不是近在身边的妻子吗 ? 外界对他们夫妇谣诼纷纭 , 对索菲亚不利。 索菲亚逝世前不久说 :“ 我跟列夫 · 托尔斯泰共同生活了 48 年 , 但我不知道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 作为他的妻子也不知道 , 还有谁能够知道呢 ? 但她毕竟知道极其重要的一点 , 一个伟大的艺术家 , 只有当他在创作的时候才是伟大的 , 一旦离开了笔杆 , 就与常人无异。索菲亚也是常人 , 同样矛盾 , 火气 , 嫉妒 , 最终还是通情达理 ,“ 当我意识到我在服侍一个伟人的时候 , 我就有力量承受一切 ” 。 - 52 - 热点题型 1 热点题型 2 热点题型 3 即学即练 索菲亚的晚年生活孤寂 , 担当着 “ 恶神 ” 和 “ 剥削者 ” 的罪名 , 忍辱负重 , 将屋子里所有的书籍和物品进行了大盘点 , 详细地做了厚厚的一大册记录 , 使绝大部分物件得以保存下来 , 故居得以保留当年的原样。所有这些 , 都是这位伟大的女人 “ 承受一切 ” 的结果。这位尊贵的夫人 , 让人明白了俄罗斯的伟大女性是怎样的 , 什么叫作 “ 忍辱负重 ” 。 这不也就是索菲亚 · 托尔斯泰的魅力所在吗 ? ( 选自《读者》 ) - 53 - 热点题型 1 热点题型 2 热点题型 3 即学即练 1 . 文中多处引用索菲亚的话 , 这些引用有什么作用 ? 参考答案 ① 使文章内容更真实 , 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 ② 能够真实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 使传主形象更血肉丰满 ; ③ 与作者的记叙、议论相结合 , 充实文章的内容。 解析 此题考查引用 “ 传主自己的话 ” 的作用。可以从传主形象、作品内容、读者感受三个角度分析。传主自己的话是传主心理世界的真实反映 , 能丰富传主形象 , 充实传记内容 , 给读者以真实感。 - 54 - 热点题型 1 热点题型 2 热点题型 3 即学即练 2 . 文章虽然主要写的是索菲亚 , 但对托尔斯泰也有涉及 , 通过索菲亚的描写和作者的叙述 , 你对托尔斯泰有什么样的认识 ? 参考答案 ① 托尔斯泰在一般人心中就是一位伟大的文豪 , 但通过文章内容我们可以知道 , 他其实也有很多的缺点和不足 ; ② 托尔斯泰把家庭的重担都放在索菲亚的肩上 , 正是有了索菲亚的任劳任怨 , 托尔斯泰才能把自己的精力全部投入到文学创作中 ; ③ 托尔斯泰还是一个喜怒无常的人 , 他与索菲亚生活了 48 年 , 但索菲亚不知道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 ④ 虽然索菲亚为托尔斯泰及其家庭付出了很多 , 但却遭到了托尔斯泰的很多误解与伤害。 解析 此题考查传记映衬手法 ( 或正侧结合 ) 的作用。从文章内容看 , 索菲亚的叙述都与托尔斯泰及其家庭密切相关 , 通过对索菲亚的描写 , 侧面表现了托尔斯泰的生活与性格 , 更客观真实 ; 作者的叙述与索菲亚的讲述相互印证 , 相互补充阐发 , 能让我们更好、更全面地看清托尔斯泰的形象。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