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江西省抚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江西省抚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江西省抚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原核细胞无叶绿体和线粒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可以进行呼吸作用 B. 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其DNA分子以染色质形式存在 C. 真核细胞有多种细胞器,原核细胞没有细胞器 D. 真核细胞、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均为DNA ‎【答案】D ‎【解析】‎ ‎【详解】A、蓝藻无叶绿体但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可以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 B、原核细胞没有核膜,也没有染色质,B错误;‎ C、原核细胞有唯一的细胞器核糖体,C错误;‎ D、真核细胞、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均为DNA,D正确。‎ 故选D。‎ ‎2.下列关于脂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B. 脂质具有构成生物膜、调节代谢和储存能量等生物学功能 C. 使用苏丹Ⅲ染液检测脂肪,预期显色结果是呈现橘黄色 D. 脂肪氧化分解时提供的能量比等质量的糖类多,所以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答案】D ‎【解析】‎ 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A正确;磷脂构成细胞膜、性激素具有调节代谢的作用,脂肪能储存能量,B正确;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呈橘黄色,C正确;脂肪氧化分解时提供的能量比等质量的糖类多,所以是主要的储能物质,主要的能源物质是糖类,D错误。‎ ‎3.下列关于细胞内有机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蛋白质分子只在细胞内发挥功能 B. 核糖可氧化分解,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C. 叶绿素的元素组成中一定含有镁和氮 D. DNA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答案】C ‎【解析】‎ ‎【详解】A、蛋白质分子在细胞外也能发挥功能,如酶,A错误;‎ B、核糖是组成核苷酸的一部分,不能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B错误;‎ C、叶绿素中含有C、H、O、N、Mg元素,C正确;‎ D、RNA病毒是以RNA作为遗传物质,D错误。‎ 故选C。‎ ‎4.下列有关“骨架或支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真核细胞中有维持细胞形态的细胞骨架,细胞骨架与物质运输无关 B. 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支架,其他生物膜无此基本支架 C. 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 D. 有机物以单体为骨架,每一个单体都以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 ‎【答案】C ‎【解析】‎ ‎【详解】A、真核细胞中有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的细胞骨架,细胞骨架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A错误;‎ B、生物膜都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B错误;‎ C、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C正确;‎ D、生物有机大分子是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D错误。‎ 故选C。‎ ‎5. 二硫键“-S-S-”(是由两个“-SH”形成的)是蛋白质中连接两条肽链之间的一种化学键。下面是由 280 个氨基酸组成的某蛋白质的结构图,对其叙述正确的是 A. 该蛋白质至少有两个游离的羧基 B. 该蛋白质完全水解需要 277 个水分子 C. 该蛋白质的功能由氨基酸的数量、种类、排列顺序共同决定 D. 该蛋白质至少含 280 个氨基 ‎【答案】A ‎【解析】‎ ‎【详解】A、该蛋白质含有3条肽链,其中一条环状肽链和两条链状肽链,因此至少有两个游离的羧基,所以A项正确;‎ B、该蛋白质完全水解需要的水分子数等于肽键数,肽键数在链状肽链中等于氨基酸数减去肽链数,环状肽链中肽键数等于氨基酸数。因此肽键数是278(280-2),所以B项不正确;‎ C、该蛋白质的功能由氨基酸的数量、种类、排列顺序和肽链盘旋折叠的方式共同决定,所以C项不正确;‎ D、该蛋白质至少含 2个氨基,一条链状肽链至少有一个氨基,所以D项不正确。‎ 故选A。‎ ‎6.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出某动物细胞的甲、乙、丙三种细胞器,测定其中三种有机物的含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 A. 甲以类囊体堆叠的方式增加膜面积 B. 乙一定是内质网 C. 丙合成的物质遇双缩脲试剂呈紫色 D. 酵母菌与该细胞共有的细胞器只有丙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题图可知,甲细胞器的成分有蛋白质、脂质和核酸,又为动物细胞,可能是线粒体,以类囊体堆叠的方式增加膜面积的是叶绿体,A错误。‎ B、由题图可知,乙细胞器的成分有蛋白质、脂质,属于具膜细胞器,但不一定是内质网, B错误。‎ C、由题图可知,丙是核糖体,合成的物质是蛋白质,遇双缩脲试剂呈紫色,C正确。‎ D、酵母菌是真核生物,与该细胞共有的细胞器包括甲、乙、丙,D错误。‎ 故选C。‎ ‎7.根据细胞的功能推测,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唾液腺细胞比心肌细胞具有更多的高尔基体 B. 白细胞比红细胞具有更多的溶酶体 C. 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具有较多的叶绿体 D. 合成性激素的卵果细胞内质网较发达 ‎【答案】C ‎【解析】‎ ‎【详解】A、唾液腺细胞具有分泌功能,因此其比心肌细胞具有更多的高尔基体,A正确;‎ B、白细胞要吞噬并溶解侵入的细菌,故比红细胞具有更多的溶酶体,B正确;‎ C、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不含叶绿体,C错误;‎ D、性激素属于脂质,其合成场所是内质网,因此合成性激素的卵巢细胞比皮肤的表皮细胞具有更多的内质网,D正确。‎ 故选C。‎ ‎8. 下列关于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共同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都与能量转换有关 B. 基质中都含有DNA C. 都有增大其膜面积的结构 D. 所含酶的种类相同 ‎【答案】D ‎【解析】‎ ‎【详解】A、叶绿体能够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能够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转变成热能,A正确;‎ B、它们的基质中都含有DNA,B正确;‎ C、叶绿体中的类囊体增大了叶绿体内的膜面积,线粒体的内膜向内折叠增大了线粒体内的膜面积,均有利于化学反应的进行,C正确;‎ D、在叶绿体中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线粒体中存在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D错误。‎ 故选D。‎ ‎9.下列有关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中的囊泡都是来自于高尔基体 B. 高倍镜下可看到线粒体有两层膜,其中内膜向内折叠成嵴 C. 分泌蛋白合成旺盛的细胞,内质网膜可与线粒体外膜直接相连 D. 生物体内所有的膜统称为生物膜,可为酶提供广泛的附着位点 ‎【答案】C ‎【解析】‎ ‎【详解】A、细胞中的囊泡有些来自于内质网或细胞膜,A错误;‎ B、电子显微镜下可看到线粒体有两层膜,其中内膜向内折叠成峭,高倍镜下观察不到,B错误;‎ C、在代谢旺盛的细胞内质网膜可与线粒体外膜直接相连,C正确;‎ D、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核膜和细胞器膜,生物体内的腹腔大网膜和肠系膜等不属于生物膜,D错误。‎ 故选C。‎ ‎10. 植物细胞吸收物质的方式之一是胞吞作用,具体过程是:当物质吸附在细胞膜上时,细胞膜内陷,形成小囊泡,囊泡地移动过程中在细胞内溶解消失,把物质留在细胞内,或囊泡一直移动将物质交给液泡。以下对胞吞作用的理解正确的是 A. 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 B. 这个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 C. 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D. 是植物细胞膜摄取养分的主要方式 ‎【答案】C ‎【解析】‎ ‎【详解】A、植物细胞的胞吞作用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的结构特点,不能体现功能特点,A错误;‎ B、胞吞和胞吐过程是耗能过程,B错误;‎ C、胞吞能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C正确;‎ D、植物细胞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方式是主动运输,D错误。‎ 故选C。‎ ‎11.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过氧化氢溶液是最理想的底物 B. 在电子显微镜下拍摄到的叶绿体的结构照片属于物理模型 C. 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提取色素时加入无水乙醇过量,纸层析时色素带颜色将变浅 D.‎ ‎ 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中,若溶液能使溴麝香草酚蓝由蓝变绿再变黄,则说明溶液中产生了酒精 ‎【答案】C ‎【解析】‎ ‎【详解】A、酶可以催化过氧化氢分解,温度也能加速过氧化氢的分解,在高温环境条件下,即使酶失活,过氧化氢的分解速度也会很快,所以若要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不能选择过氧化氢溶液作为底物,A错误;‎ B、在电子显微镜下拍摄到的叶绿体的结构为实物照片,不属于模型,B错误;‎ C、提取色素时加入无水乙醇过量,会使滤液浓度低,纸层析时色素带颜色将变浅,C正确;‎ D、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中,若溶液能使溴麝香草酚蓝由蓝变绿再变黄,则说明溶液中产生了二氧化碳,D错误。‎ 故选C。‎ ‎12.将某植物的细胞分为两组,分别浸于浓度为0.3g/mL的(Ⅰ)蔗糖溶液与(Ⅱ)尿素溶液中,每隔5分钟显微镜观察一次,测量原生质体的表面积,其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 A. 20分钟后,放入尿素溶液中的细胞吸水开始大于失水 B. 实验开始后30分钟,(Ⅰ)的原生质体中必含蔗糖 C. 此图显示尿素可通过细胞膜,而蔗糖却不能通过细胞膜 D. 一定浓度的蔗糖和尿素都能使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 ‎【答案】B ‎【解析】‎ ‎【详解】A、据图分析,20分钟后放入尿素溶液中的细胞表面积相对值变大,细胞吸水开始大于失水,A正确;‎ B、30分钟后放入蔗糖溶液的细胞相对表面积不再发生变化,说明失水达到了最大程度,此时蔗糖溶液没有进入细胞,B错误;‎ C、植物细胞不断吸收尿素,使细胞液的浓度不断增大,细胞吸水的能力不断增强,使细胞逐渐由失水状态变为吸水状态,植物细胞自动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所以,细胞体积开始逐渐减少随后又不断增大。蔗糖分子不能进入植物细胞,在蔗糖溶液中细胞失水,原生质层收缩,使细胞液浓度升高,失水减慢,直至平衡,细胞体积不再变小,C正确;‎ D、一定浓度的蔗糖和尿素都能使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现象,细胞因失水收缩而体积变小,D正确。‎ 故选B。‎ ‎13.如图表示某种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不同氧气浓度下的氧气吸收量或无氧呼吸过程中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底物为葡萄糖),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图中乙曲线表示在不同氧气浓度下氧气吸收 B. 氧浓度为d时该器官的细胞呼吸方式只有有氧呼吸 C. 氧浓度为b时甲代表的细胞呼吸方式消耗的葡萄糖是乙的2倍 D. 图中甲曲线表示在不同氧气浓度下无氧呼吸过程中二氧化碳的释放量 ‎【答案】C ‎【解析】‎ ‎【详解】AD、非绿色器官说明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分析甲曲线一直下降,应是无氧呼吸过程中二氧化碳的释放量,乙曲线应是表示在不同氧气浓度下氧气的吸收量,故A、D正确。‎ B、氧气浓度为d时由图分析可知无氧呼吸过程中二氧化碳的释放量为0,说明没有无氧呼吸,只有有氧呼吸,故B正确。‎ C、氧气浓度为b时既有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量相等,甲代表的细胞呼吸方式消耗的葡萄糖应是乙的3倍,故C错误。‎ 故选C。‎ ‎14. 下图是酵母菌细胞呼吸类型研究的探究装置图(不考虑物理膨胀),用下图两装置进行2小时的实验,下面对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装置1液滴左移距离和装置2中液滴右移距离相等时,说明酵母菌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相等 B. 装置1中液滴向左移动的距离仅代表2小时需氧呼吸的强度,与厌氧呼吸无关 C. 若装置1中液滴不移动,则说明酵母菌失活了 D. 该实验需设置有氧和无氧两种条件的对比实验,其中装置2作为对照组 ‎【答案】B ‎【解析】‎ ‎【详解】‎ 装置1液滴左移距离表示有氧呼吸消耗氧气的量,装置2中液滴右移距离表示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量,不能说明酵母菌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相等,有氧呼吸消耗1mol葡萄糖,产生6mol氧气,厌氧呼吸消耗1mol葡萄糖产生2mol二氧化碳,A错误;装置1中液滴向左移动的距离仅代表2小时需氧呼吸的强度,与厌氧呼吸无关,因其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消耗的氧气相等,二氧化碳又被NaOH吸收,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也被NaOH吸收,B正确;若装置1中液滴不移动,则说明酵母菌失活了,有可能只进行无氧呼吸,C错误;该实验需没有设置有氧和无氧两种条件的对比实验,因为二者均能进行有氧和网友呼吸,其中装置2不能作为对照组,D错误。故选:B。‎ ‎15.甲、乙、丙、丁分别为绿色植物新陈代谢过程中有关变化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是( )‎ ‎ ‎ A. 图甲是胡萝卜在不同的含氧情况下从硝酸钾溶液中吸收K+和NO3-的曲线。影响A、B两点吸收量不同的主要因素是载体的数量和活性 B. 图乙表示野外松树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当光照强度为b时,光合作用强度达到最大 C. 图丙表示大气中氧的浓度对植物组织内CO2‎ 释放的影响。为了有利于贮藏蔬菜和水果,贮藏室内的氧气通常调节到图中B点所对应的浓度 D. 图丁表示豌豆种子萌发时吸水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研究发现,在第Ⅱ阶段种子对O2的吸收量大大低于CO2的释放量,故第Ⅱ阶段细胞呼吸强度最弱 ‎【答案】D ‎【解析】‎ ‎【详解】A、植物细胞吸收离子通过主动运输,而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A、B两点氧气浓度相同,则产生的能量相同,此时导致运输量不同的原因是载体数量和活性,A正确;‎ B、b是光饱和点,此时光合作用最大,B正确;‎ C、B点情况下,呼吸作用最弱,有利于蔬菜水果的保鲜储藏,C正确;‎ D、第Ⅱ阶段氧气的吸收量大大低于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只能说明此时种子主要进行无氧呼吸,无法判断细胞呼吸强度,D错误。‎ 故选D。‎ ‎16.下列有关细胞分裂、分化、衰老、死亡和癌变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①细胞分裂是细胞分化的基础,生长发育是细胞分裂、分化的结果 ‎②个体发育中细胞的衰老对机体是有害 ‎③正常细胞癌变后在体外培养可无限增殖 ‎④由造血干细胞分化成红细胞的过程是可逆 ‎⑤癌细胞容易在体内转移,与其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的减少无关 ‎⑥人胚胎发育过程中尾的消失是细胞凋亡的结果 ‎⑦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突变是细胞癌变的内因 ‎⑧低温引起的细胞冻伤和死亡属于细胞坏死 A. ①③⑤ B. ②⑤⑧ C. ②④⑤ D. ④⑦⑧‎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细胞分裂是细胞分化的基础,生长发育是细胞分裂、分化的结果,①正确;‎ ‎②个体发育中细胞的衰老对机体是有利的,②错误;‎ ‎③正常细胞癌变后在体外培养可无限增殖,③正确;‎ ‎④由造血干细胞分化成红细胞的过程是不可逆的,④错误;‎ ‎⑤癌细胞的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减少,导致癌细胞容易在体内扩散和转移,⑤错误;‎ ‎⑥人胚胎发育过程中尾的消失是细胞凋亡的结果,⑥正确;‎ ‎⑦细胞癌变的内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⑦正确;‎ ‎⑧低温引起的细胞冻伤和死亡属于细胞坏死,⑧正确。‎ 综上②④⑤错误。‎ 故选C。‎ ‎17.下图为果蝇精巢中细胞在某一时期的分类统计结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 A. 甲组细胞的形态大小都相同,属于次级精母细胞 B. 乙组的细胞中染色体可能含有姐妹染色单体 C. 丙组细胞中正在进行染色体数目加倍的过程 D. 丁组细胞中均能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的现象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甲组细胞的形态大小都相同,细胞内DNA分子是体细胞的一半,所以全部为精细胞,A错误;‎ B、乙组的细胞中DNA含量为2C,是未复制的体细胞或者减数第一次分裂后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的次级精母细胞含有姐妹染色单体,B正确;‎ C、丙组细胞中正在进行DNA复制,染色体复制过程中,DNA含量加倍,但染色体数量并没有加倍,C错误;‎ D、由于精原细胞既能进行有丝分裂,也能进行减数分裂,因此丁组细胞中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联会,D错误。‎ 故选B。‎ ‎18.下列有关下图所示的细胞分裂的描述解释合理的是( )‎ A. 图1是次级精母细胞,图中含有4条染色体,无染色单体,2个中心体 B. 若图2是观察到的某生物(2n=6)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出现该现象的原因很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有一对同源染色体没有相互分离 C. 若图3为动物的体细胞有丝分裂,则该细胞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 D. 若图4为动物体内的一个细胞,则在分裂形成此细胞的过程中,可形成2个四分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于图1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细胞质均等分裂,是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图中含有4条染色体,无染色单体,2个中心体,A错误;‎ B、观察到的某生物(2n=6)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如图2所示,移向细胞一极的染色体应该为3条,现多出了一条。因此,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有一对染色体没有相互分离导致,B正确;‎ C、图3为体细胞的有丝分裂,图中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C错误;‎ D、图4为某二倍体生物体内的一个细胞,在分裂形成此细胞的过程中,细胞内可形成3个四分体,D错误。‎ 故选B。‎ ‎19.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制备细胞膜的实验中,置于蒸馏水中的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吸水能力逐渐增强 B. 用清水作溶剂制成的健那绿染液对口腔上皮细胞进行染色 C. 发生质壁分离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置于清水中后,液泡颜色将变深 D. 制作洋葱根尖分生区装片时,染色前需要用清水洗去解离使用的药液 ‎【答案】D ‎【解析】‎ ‎【详解】A、红细胞置于清水中时,不断吸水,渗透压逐渐变小,吸水能力逐渐减弱,A错误;‎ B、观察口腔上皮细胞线粒体前,将0.5g健那绿溶解于50mL生理盐水中,加温到30~40℃,使其充分溶解,得到新配制的质量分数为1%的健那绿染液,不能用清水,B错误;‎ C、已发生质壁分离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置于清水中后会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液泡体积逐渐变大,颜色逐渐变浅,C错误;‎ D、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和制片,故染色前需用清水洗去解离液,D正确。‎ 故选D。‎ ‎20.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孟德尔对豌豆的七对相对性状单独分析时,F2总是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于是他提出假说并作了4点解释,以高茎(D)和矮茎(d)这一对相对性状为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如果遗传因子不是独立遗传而是融合遗传,则F2仍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B. 若纯合个体的体细胞中每种遗传因子有4个(其他假说内容不变),则F2中高茎:矮茎=15:1‎ C. 若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不分离(其他假说内容不变),则F2中高茎:矮茎=1:1‎ D. 若雌雄配子存活率不同,含d的花粉有1/2不育(其他假说内容不变),则F2中高茎:矮茎=5:1‎ ‎【答案】D ‎【解析】‎ ‎【详解】A、如果遗传因子不是独立遗传而是融合遗传,则F2不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融合遗传子代只有一种表现型,A错误;‎ B、若纯合个体的体细胞中每种遗传因子有4个(其他假说内容不变),由于各种遗传因子互不干扰,则F2中高茎:矮茎=3:1,B错误;‎ C、若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不分离(其他假说内容不变),则F2全部是高茎,C错误;‎ D、若雌雄配子存活率不同,含d的花粉有1/2不育(其他假说内容不变)则F1产生的雌配子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2D、1/2d,产生的雄配子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2D、1/4d,则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则F2中高茎:矮茎=5:1,D正确。‎ 故选D。‎ ‎21.某同学利用图所示的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装置,进行如下实验,从甲、乙两个容器中各随机抽出一个小球,记录组合情况后小球放回,重复多次实验后,结果发现AB、Ab、aB、ab的比值接近1:1:1:1。以下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甲乙容器分别代表某种动物的雌雄生殖器官 B. 小球的颜色和字母表示等位基因的种类 C. 该实验模拟的是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基因的自由组合 D. 每个容器中两种的小球数量需相等,甲乙两个容器中小球的总数也相同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甲、乙两个容器分别代表某动物减数分裂过程中的两对同源染色体,A错误;‎ B、小球的颜色和字母表示等位基因的种类,B正确;‎ C、该实验模拟的是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C正确;‎ D、该实验模拟的是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因此每个容器中两种的小球数量需相等,且甲乙两个容器中小球的总数也要相等,D正确。‎ 故选A。‎ ‎22.雄鸟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Z,雌鸟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W。某种鸟(2N=80)的羽毛颜色由三种位于Z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如图所示),D+控制灰红色,D控制蓝色,d控制巧克力色,D+对D和d为显性,D对d为显性。在不考虑基因突变的情况下,下列有关推论合理的是( )‎ A. 该鸟种群中共有6种基因型 B. 蓝色个体间交配,F1中雌性个体都呈蓝色 C. 灰红色雌鸟与蓝色雄鸟交配,F1中出现灰红色个体的概率是1/2‎ D. 在雄鸟、雌鸟的体细胞中,染色体形态数相同 ‎【答案】C ‎【解析】‎ ‎【详解】A、据题分析可得,雄鸟基因型有6种,雌鸟有3种,该鸟种群中共有9种基因型,A错误;‎ B、如果蓝色雄鸟的基因型ZDZd与雌性蓝鸟ZDW交配,后代雌性鸟可能为蓝鸟ZDW,也可能为巧克力鸟ZdW,B错误;‎ C、如果ZD+W灰红色雌鸟与ZDZD蓝色雄鸟交配,后代1/2为ZD+ZD呈现灰红色、1/2为ZDW呈现蓝色;如果ZD+W灰红色雌鸟与ZDZd蓝色雄鸟交配,后代1/4为ZD+ZD呈现灰红色、1/4为ZD+Zd呈现灰红色、1/4为ZDW呈现蓝色、1/4为ZdW呈现巧克力色,即F1中出现灰红色个体的概率为1/2,C正确;‎ D、雄鸟性染色体是ZZ,雌鸟性染色体是ZW,染色体形态数不同,D错误。‎ 故选C。‎ ‎23.下图为原核细胞某个基因转录和翻译过程的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图中有5个mRNA模版DNA形成的杂交双链 B. 该基因被转录多次,保证了一个基因转录出多种mRNA C. 真核细胞难以出现如图所示的表达状况 D. 多个核糖体串联在一起,完成若干条多肽链的合成,增加了翻译效率 ‎【答案】B ‎【解析】‎ ‎【详解】A、原核细胞由于没有核膜的阻断,所以可以边转录边翻译。图中附有核糖体的三条链是转录后的mRNA,还有没有核糖体附着的2条mRNA,图中有5个mRNA与模板DNA形成的杂交双链,A正确;‎ B、根据图中肽链的长度可知,该基因被转录多次,形成的是同种RNA,B错误;‎ C、如图所示为边转录边翻译,真核细胞有核膜的阻断,不可以边转录边翻译,C正确;‎ D、同一条mRNA分子能够同多个核糖体结合,同时合成若干条蛋白质多肽链,D正确。‎ 故选B。‎ ‎24.血红蛋白是由4条肽链构成的一种蛋白质。下图为人体细胞内血红蛋白合成的相关生理过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若图中核糖体上合成的肽链最长,则其他核糖体都位于近b端 B. 人体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合成需要Fe2+参与 C. 红细胞内合成血红蛋白而不合成胰岛素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D. 缺铁性贫血患者的红细胞携带氧气的能力减弱与血红蛋白含量降低有关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a端到b端,假如图中肽链为最长,则其他核糖体都位于近a端,A错误;‎ B、人体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含有Fe2+,其合成需要Fe2+参与,B正确;‎ C、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所以红细胞内合成血红蛋白而不合成胰岛素,C正确;‎ D、缺铁性贫血患者的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降低,携带氧气的能力减弱,D正确。‎ 故选A。‎ ‎25. 某研究小组发现染色体上抑癌基因邻近的基因能指导合成反义RNA,反义RNA可以与抑癌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形成杂交分子,从而阻断抑癌基因的表达,使细胞易于癌变,据图分析,叙述正确的是 A. 过程I称为抑癌基因的转录,发生场所可以是细胞质和细胞核 B. 与完成过程II直接有关的核酸,只有mRNA C. 与邻近基因或抑癌基因相比,杂交分子中特有的碱基对是A一U D. 细胞中若出现了杂交分子,则抑癌基因沉默,此时过程I被抑制 ‎【答案】C ‎【解析】‎ ‎【详解】A、过程I是抑癌基因的转录,场所主要是在细胞核,故A错误;‎ B、过程II是翻译,需要mRNA、tRNA和rRNA,故B错误;‎ C、与基因相比,杂交分子是RNA双链,特有的碱基对是A—U,故C正确;‎ D、细胞中若出现了杂交分子,抑癌基因会沉默但过程I不会被抑制,故D错误。‎ 故选C。‎ 二、非选择题 ‎26.下图为动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1、图2所示细胞中,含有核酸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填序号)。‎ ‎(2)图1中能够产生ATP的场所有____________(填序号)。图2细胞进行细胞呼吸产生CO2的场所有____________(填序号),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差异主要与图中的____________(填序号)等细胞器的功能有关。‎ ‎(3)图2中构成细胞生物膜系统的结构有____________(填序号)。若该细胞为浆细胞。将3H标记的亮氨酸注入该细胞,则抗体合成分泌过程中可检测到放射性的细胞结构依次有____________(用箭头和序号表示)。‎ ‎(4)图1中,有关④和⑨两种细胞器比较的叙述,正确的有__________。‎ A.所含酶种类均不同 B.都与能量代谢有关 C.都存在于所有真核细胞中 D.增大内部膜面积的方式相同 E.都能发生A—U配对 ‎(5)蓝藻细胞与图1、图2所示细胞在结构上的最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 ‎【答案】 (1). ④⑦⑨ (2). ④⑥⑨ (3). ④ (4). ②⑧ (5). ①②③④⑤ (6). ⑦→⑤→②→① (7). BE (8). 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解析】‎ ‎【详解】(1)细胞中的核酸包括DNA和RNA两种,在图1、图2所示细胞各结构中,含有核酸的细胞器有④线粒体(含有DNA和RNA)、⑦核糖体(含有RNA)、⑨叶绿体(含有DNA和RNA两种)。‎ ‎(2)图1中能够产生ATP的场所有④线粒体、⑥细胞质基质、⑨叶绿体;图2细胞进行细胞呼吸产生CO2的场所有④线粒体;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有⑧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末期新细胞壁的形成与②高尔基体有关。‎ ‎(3)图2中构成细胞生物膜系统的结构有①细胞膜、②高尔基体、③细胞核、④线粒体、⑤内质网。若该细胞为浆细胞,将3H标记的亮基酸注入该细胞,则抗体合成分泌过程中可检测到放射性的细胞结构依次有⑦核糖体→⑤内质网→②高尔基体→①细胞膜。‎ ‎(4))图1中,④是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⑨‎ 是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两种细胞器比较:‎ A、所含酶种类有相同的,如都有ATP合成酶,A错误;‎ B、都与能量代谢有关,线粒体可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叶绿体可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B正确;‎ C、不是所有的真核细胞都有叶绿体和线粒体,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线粒体和叶绿体,C错误;‎ D、线粒体内膜向腔内折叠形成,以增大膜面积;叶绿体是一个个囊状结构堆叠成基粒,以增大膜面积,二者增大内部膜面积的方式不同,D错误;‎ E、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含有DNA,都能进行转录和翻译,都能发生A-U配对,E正确。‎ 故选BE。‎ ‎(5)蓝藻细胞为原核细胞,与图1、图2所示真核细胞在结构上的最主要区别是其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27.图是与洋葱有关实验的部分步骤。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选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作该实验材料的优点是__________,植物细胞原生质层的选择透过性取决于__________(填两个结构名称)。‎ ‎(2)步骤②的正确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 ‎(3)步骤④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在该步骤之前,需要用解离液对根尖进行解离,解离液的成分是_________。⑥为高倍镜下观察洋根细胞时的一个视野,若要在视野中央观察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应将装片向_________方移动。‎ ‎(4)步骤③中,同学甲看到同学乙剪取洋葱的一条幼根根尖所做的实验效果很好,于是同学甲也从该条幼根上剪取一段进行实验,经规范操作后始终没有能观察到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其原因是_________。‎ ‎【答案】 (1). 其细胞的中央大液泡呈紫色,便于观察 (2). 细胞膜和液泡膜 (3). 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加蔗糖溶液,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多次 (4). 使细胞分散开来 ‎ ‎ (5). 盐酸和酒精 (6). 右上 (7). 该幼根的根尖分生区已被乙同学剪去(取样部位不是根尖分生区)‎ ‎【解析】‎ ‎【详解】(1)步骤①中,选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作该实验材料的优点是其细胞的中央大液泡呈现紫色便于观察,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植物细胞原生质层的选择透过性取决于细胞膜和液泡膜。‎ ‎(2)步骤②的正确操作方法是: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加蔗糖溶液,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多次,使细胞浸润在蔗糖溶液中。解离液的成分是15%盐酸和95%酒精。‎ ‎(3)步骤④压片的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来,在该步骤之前,需要用解离液对根尖进行解离,解离液的成分是15%盐酸和95%酒精,在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最清晰,显微镜下呈倒像,⑥为高倍镜下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时的一个视野,有丝分裂中期的图象位于视野的右上方,若要在视野中央观察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应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 ‎(4)同学甲看到同学乙剪取洋葱的一条幼根根尖所做的实验效果很好,于是同学甲也从该条幼根上剪取一段进行实验,经规范操作后始终没有能观察到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其原因是:该幼根的根尖已被乙同学剪去。‎ ‎28.为了提高绿色植物的生态效益,研究者做了相关实验,并绘出如下三幅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 (1)光照条件下,图1中的④进行的生理过程产生的物质有___________(至少写2种)。土壤缺乏Mg元素会导致图1的[ ]中___________(物质)含量减少,从而导致光合作用减弱([ ]中填数字序号)。据图2分析可知在光照强度大于12kx条件下影响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为___________,该因素主要通过影响___________影响光合作用。‎ ‎(2)图3表示该植物在温度分别为a、b、c时,光照和黑暗条件下的CO2吸收量和O2吸收量。假定细胞呼吸的底物和光合作用的产物都是葡萄糖,且光照和黑暗条件下,呼吸作用强度不变,光照12h,则全天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温度条件为_________________(字母),若全天持续光照不间断,则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温度为___________(字母)。‎ ‎【答案】 (1). 糖类等有机物(葡萄糖)、ADP+Pi 、C5、C3、NADP+(辅酶Ⅱ)等 (2). ②‎ 叶绿素 (3). 温度 (4). 酶的活性 (5). a (6). b ‎【解析】‎ ‎【详解】(1)图1表示叶绿体,④是叶绿体基质,叶绿体基质可以发生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其产物是糖类等有机物(葡萄糖)、ADP+Pi 、C5、C3、NADP+(辅酶Ⅱ)等。土壤缺乏Mg元素会导致图1的[②]中叶绿素含量减少,从而导致光合作用减弱。据图2分析可知在光照强度大于12kx条件下,光照强度以及达到饱和,影响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为温度,温度主要通过影响酶活性影响光合作用。‎ ‎(2)据图3分析可知,单位时间光照下二氧化碳吸收量可代表净光合速率,单位时间黑暗下氧气的吸收量可代表呼吸速率,光照12h,则全天积累有机物=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据图可知光照下二氧化碳吸收量与黑暗下氧气的吸收量差值最大对应的温度是a,故全天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温度为a,若全天持续光照不间断,全天积累有机物=净光合速率,据图可知,光照下二氧化碳吸收量最大的是温度b,故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温度为b。‎ ‎29.已知家蚕性别决定为ZW型且在幼蚕阶段即可辨别性别和未来蚕丝的颜色。其常染色体上有一对等位基因T、t,当t基因纯合时,雄性幼蚕会发生性反转,转变为雌性;Z染色体上有一对等位基因Y,y分别控制蚕丝的颜色黄色和白色。现有白色雄蚕、白色雌蚕、黄色雄蚕、黄色雌蚕的纯合子若干只。‎ ‎(1)现需鉴别某纯合黄色雌蚕的基因型,可以选择纯合白色雄蚕与之杂交,请写出预期结果及相应结论:‎ ‎①若F1____________,则雌蚕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 否则,将F1雌雄杂交,获得F2;‎ ‎②若F2雌蚕与雄蚕比例接近1:1,则雌蚕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 ‎③若F2____________,则雌蚕的基因型为ttZYW。‎ ‎【答案】 (1). 只有黄色雄蚕 (2). ttZYZY (3). TTZYW (4). 雌蚕与雄蚕比例接近5:3‎ ‎【解析】‎ ‎【详解】(1)据上分析可知,纯合黄色雌蚕的基因型可能是TTZYW、ttZYW、ttZYZY,如需鉴别其基因型,可进行测交,即可以选择纯合白色雄蚕TTZyZy与之杂交,‎ ‎①若雌蚕的基因型为ttZYZY,则F1全为TtZYZy,表现为黄色雄蚕。‎ 否则,将F1雌雄杂交,获得F2;‎ ‎②若雌蚕的基因型为TTZYW,则F1为TTZYZy和TTZyW,将F1‎ 雌雄杂交,子二代没有性反转个体,F2雌蚕与雄蚕比例接近1:1;‎ ‎③若雌蚕的基因型为ttZYW,则F1为TtZYZy和TtZyW,将F1雌雄杂交,子二代有1/4雄性会性反转成雌性个体,故F2雌蚕与雄蚕比例接近5:3。‎ ‎30.分析下列遗传学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人类对遗传物质作用机理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请根据下列科学史实回答问题:‎ 科学家发现细胞中有三类RNA,一类是核糖体的组成成分,一类能与特定的氨基酸结合,还有一类合成后几小时就会降解,其中哪一类是将DNA的遗传信息传递给蛋白质的“信使”呢?‎ ‎1958年, Crick提出如下观点:核糖体RNA是“信使”(“信使”是由相应生物的相应DNA分子经某生理过程得到)——不同核糖体RNA编码不同的蛋白质,简称“一个核糖体一种蛋白质”。1961年, Jacob和 Brenner对这个假说进行了检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本题中所述形成RNA的过程为____________,以____________为原料,在此过程中,DNA__________(全部/部分)解螺旋。‎ ‎(2)该实验中,若核糖体上出现放射性,说明该核糖体正在____________。‎ ‎(3)已知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细菌的蛋白质合成立即停止,转而合成噬菌体的蛋白质。因此如果核糖体RNA是信使,那么实验结果将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核糖体RNA不是信使,那么实验结果将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终 Brenner的实验结果证明核糖体RNA不是“信使”。‎ ‎【答案】 (1). 转录 (2). 4种核糖核苷酸 (3). 部分 (4). 合成蛋白质(翻译) (5). 轻核糖体有放射性,重核糖体无放射性 (6). 轻核糖体,重核糖体均有放射性 ‎【解析】‎ ‎【详解】(1)以D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称为转录;转录是以4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在RNA聚合酶的催化作用下,边解旋边转录,故在此过程中,DNA是部分解螺旋。‎ ‎(2)由于氨基酸具有放射性,若核糖体上出现放射性,说明该核糖体正在合成蛋白质。‎ ‎(3)由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细菌的蛋白质合成立即停止,转而合成噬菌体的蛋白质,所以如果实验结果是“轻核糖体有放射性,重核糖体无放射性",则表明核糖体RNA是信使RNA;如果实验结果是“重核糖体有放射性或轻、重核糖体均有放射性”,则表明核糖体RNA不是信使RNA。‎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