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高考河流专题复习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地理高考河流专题复习

‎ 河流专题复习 知识体系 发源地 流经地区 长 度 流域面积 支流状况 水系形状 分段情况 流向 注入海洋 源流概况 河流补给 利用 开发水能 泄洪 改造 整治河道 兴修水库 含沙量 结冰期 水位变化 流量 落差 流速 水源补给 植被 地形影响 提供淡水 发展航运 原因 治理 洪涝 河流 雨水补给 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冰雪融水补给 湖泊水补给 地下水补给 气候 来水大 加固堤坝 排水不畅 调洪蓄洪 控制来水 特征 水利工程 负面影响 ‎ 正面 影响 ‎ 保持水土 河流 人为因素:‎ 改造 河流 成因 自然因素:‎ 植被 气候 地形 特征 流量 冰期 含沙量 汛期 流速 水文特征 水系特征 流程,流向 水系形状 落差 流域面积 影响 灌溉、水运、发电、养殖、旅游、城建等 正面 洪涝 负面 补给类型 五种补给类型及其特点 一、河流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河流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的考查多从区域图、等高线图、气候资料统计图和文字材料等切入,综合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解决问题等能力 ‎1.河流水文特征分析:‎ ‎①水位 补给、气候 流域内水库、湖泊的调蓄 ‎ ‎(1)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随雨量的季节变化而变化 ‎(2)以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径流量随气温的季节变化而变化(夏季径流量大) ‎ ‎(3)有冬季积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形成春汛和夏汛——;东北地区的河流 ‎(4)墨累—达令:上游流经亚热带湿润气候——;夏汛;下游流经地中海式气候——冬汛。 ‎ ‎②流量(以雨水补给的河流,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大,一般流量大),‎ ‎③含沙量 植被 土质 气候 流速(流水强度) 经济活动 ‎ 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尤其是上游山区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水土流失少,河流含沙量小 例如:珠江,东北地区的河流。 ‎ 黄河:流经的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少,夏季暴雨集中,冲刷严重,含沙量大。 ‎ ‎④结冰期有无或长短(最冷月月均温),从纬度位置、气候分析 ‎ 例:东北――纬度高,中纬度,寒温带,秦淮以北――位于暖温带,冰期短, ‎ 秦淮以南――流经亚热带,冬季气温在零摄氏度以上,无冰期 ‎ ‎⑤水能蕴藏量(由流域内的地形、气候特征决定)‎ ‎⑤ 流速:从地形坡度(落差)分析 山区的河流落差大,水流急;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坡度小,河流的流速小。就河流某河段横剖面而言,河底与河岸附近流速最小,自河面至河底,流速先变大后变小,最大流速出现在水深1/10至3/10处。在曲流的凸岸和凹岸,流速与流向皆发生突变,导致凸岸堆积、凹岸侵蚀,凸岸一侧坡度平缓。‎ 外流河特征 东北 秦-淮以北 秦-淮以南 河流 黑龙江及其支流松花江 辽河、海河、黄河 长江、珠江 水量 特征 丰富 较小 丰富 成因 流经森林茂密、气候湿润的地区 流经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 流经降水丰富的湿润地区 水位变化 特征 较小 大 小 成因 河流补给多样 河流补给主要是7、8月的降水 降水的季节长 汛期 特征 汛期较短、季变较小 汛期较短、季变大 汛期长、季变小 成因 冬季积雪,春天融化,形成春汛,夏季受夏季风影响,形成夏汛 降水季节短 降水多,且季节长 含沙量 特征 小 大 小 成因 森林茂密,水土流失小 河流上、中游植被少,且流经疏松土质的地区,水土流失严重 植被保护较好 结冰期 特征 长 较短 无 成因 冬季长,气温低 冬季较短 冬季气温在‎0℃‎以上 ‎ ‎ 内流河特 征 成        因 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 这里降水稀少,气候干燥,沙漠广布,有大面积的无流区 流量小 河水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水量较小。‎ 汛期短、水位季节变化大 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多,山地降水也较多,水量丰富;冬季河流断流,属季节性河流,且有显著日变化 ‎ 河流短小、多季节河 河流水量少;河水沿途被大量蒸发、下渗,加上引水灌溉,使河流水量减少,河流消失 主要河流 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7――9月为汛期 东北地区的河流,包括黑龙江、嫩江、松花江、乌苏里江等,大部分位于中温带,有春汛和夏汛两个汛期,有结冰期,含沙量较小;‎ 华北地区的河流,包括海河、黄河以及淮河北侧各支流,水量不大且季节变化明显,汛期集中在夏季(因夏季多暴雨,降水集中),(流经地区植被覆盖率低)含沙量大,冬季结冰;‎ 西北地区河流主要依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与气温密切相关,水量小且季节变化明显,夏季水位高,冬季断流,含沙量小,冬季结冰;‎ 横断山区的河流,水量大,流速快,含沙量小,冬季不结冰;‎ 华南地区的河流,包括淮河南侧支流,长江中下游干流和支流,台湾省各河流,珠江流域大部分河流,地处热带、亚热带季风区,雨量充沛,河流流量大,汛期较早且时间较长(5~6月受梅雨影响,7~8月受台风影响),但江淮地区有夏旱,南岭以南有秋旱和冬旱。 ‎ 就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及季节变化(年内变化)而言,我国季风区河流径流量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都较大,而且自南向北随纬度增高河流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越来越大,非季风区河流径流量年际变化小而季节变化大。 2.河流水系特征描述:(水系特征是集水河道的结构而言的。它包括源地、注入、流程、流域、支流及分布,以及落差等要素,与地形最密切)水系特征和地形关系较为密切,对水系特征的考查多结合区域图和等高线地形图进行,常涉及流域内人口、聚落的分布,工业、农业、港口的区位分析等。在高考中还常出现以河流为背景,综合考查流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的试题。‎ ‎① 河流长度、 流向 受 地势 的影响 海陆轮廓、地形、 面积 ‎② 流域面积 海陆轮廓、地形 ‎③ 支流数量及其形态 地形和降水 水系形状是指河流的干、支流组成的形态特征,主要有扇形状、树枝状、向心状、梳状和羽状。(1)影响水系形态的主导因素:地貌 黄土高原河网密度、树枝状水系与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四川盆地的向心水系与盆地地形 横断山区南北状排列河流与平行状山脉 斯堪的纳维亚山脉的平行水系与冰川侵蚀地貌 ‎(2)水系与自然灾害 扇形水系:水流汇集、易成洪涝 ‎ 正常年份:可错开洪峰 南北对称状水系(长江) ‎ 异常年份:同时到达,易成洪峰 ‎ 东西对称水系(黄河中游):易成洪涝 扇形水系 海河五大支流在天津汇合,并经由同一条干流流入海洋,形似芭蕉扇的茎与柄,树枝状水系 长江支流众多,其与干流组成的形状像树干与枝丫 向心状水系 亚马孙河,刚果盆地、四川盆地四周地势高,支流从四周向中心汇聚 梳状水系 淮河的主要支流平行分布在淮河北岸且几乎都与干流垂直,形似梳子 羽状水系 平行分布的支流在干流两侧对称分布,形似羽毛 属于扇形水系、向心状水系、梳状水系和羽状水系的河流,若雨季来临,支流同时来水,干流在短期内不能有效泄洪,易导致洪涝灾害 ‎④ 河网密度 指水系中干流和支流的总长度与流域面积的比值,即单位面积上的河流长度,它可以说明水系发育程度和河流分布的疏密程度。‎ ‎⑤ 落差或峡谷分布 ‎⑥ 河道的宽窄、弯曲、深浅。河流的弯曲系数是指某河段的实际长度与该河段直线长度的比值,弯曲系数越大,表明河道弯曲程度越大,对航运和排洪不利。 ‎ 二、河流补给类型 我国河流五种补给形式的比较 三、河流的开发利用 开发方向:防洪、航运、灌溉、养殖、发电、供水、旅游等 ‎ ‎(一)河流航运价值 ‎1、自然因素-----地形:地形平坦,流速平缓 ‎----气候:降水多而均匀,流量大,汛期长(水深)、流量平稳、含沙量少(少淤)、无冰期(通航时间长)‎ ‎----河道:干流长宽深、、支流多,水网密集,通航里程长、河海联运 ‎2、人为因素------资源、人口、城市密集、经济发达、运输量大,河流流向与货物流向一致(俄罗斯不一致)、多种运输方式联运、水运优势 世界上航运价值大的河流:长江、莱茵河、伏尔加河、密西西比河等 世界上航运价值不大的河流:亚马孙河、刚果河、北亚三河、雅鲁藏布江 西欧内河航运发达的原因:1)平原地形,水流平稳2)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均匀,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小3)经济发达,航运价值大4)运河沟通天然水系,形成发达的运输网 我国南方河流比北方河流航运发达的原因有: ‎ ‎(1)流经湿润地区,降水量大,河流径流量大且季节变化小,利于通航 ‎(2)河道深、宽,通航能力大(3)大小支流多,河网密,深入广大农村 ‎(4)河水不结冰,四季可通航(5)农村经济较发达,货运量也大 ‎11、阅读下列材料和图回答问题 ‎ 长江素有“黄金水道”之称,其干流通航里程 2800多千米,是我国内河运输的主动脉,沿线的石化、冶金、汽车等原材料运输对水运依赖程度高达80%。近20年来,随着中部经济与东部经济差距的拉大,长江河道治理和基础条件未得到有效改善,其运输能力仍有70%未能发挥,和欧洲的莱茵河相比,其水量是后者的10倍。但年运量仅为后者的20%。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利用程度较低。 ‎ ‎(1)对比莱茵河,说明长江航运能力低于莱茵河的自然原因 答案:‎ 气候原因:长江流域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流量变化大;‎ 莱茵河大部分为温带海洋气候,全年降水季节分配比较均匀,流量变化小。‎ 地形因素:长江上游落差大,水流急,不利航运;莱茵河流经地区大部分河段地势低平,水流平稳 补充:亚马孙河比莱茵河的航运价值低的原因?‎ 莱茵河沿岸工农业发达对航运的需求大;而亚马孙河流经热带雨林气候区工农业不发达,对航运的需求小 ‎ ‎(二)河流水能开发: ‎ ‎1、水能开发条件 ‎ 水能开发的社会经济条件:‎ ‎(2)三峡与虎跳峡为什么都水能资源丰富?可是为什么首先建设三峡水利工程? ‎ 答案:都位于地势阶梯的交替处,落差大;都在长江干流上,径流量大。‎ 自然原因:虎跳峡地质复杂,在板块交界处;三峡地质条件稳定,花岗岩坚固。‎ 社会经济原因:虎跳峡处于西南地区,经济落后,交通不便;电力市场小(距离华中华东远)‎ 水电开发需收集的资料:‎ 水电开发对环境的影响:‎ ‎12.读图11回答下列下列问题:‎ ‎(l)分析修建水库后,大坝上、下游河流水文特征可能发生了哪些变化? ‎ 答案:大坝上游:受水库影响,河流水位明显上升,河流流速较修筑前慢 ‎ 下游:受水库的调节作用,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较修筑前平缓 ‎ ‎(2)指出M处可能出现什么地貌类型?分析大坝上、下游河流剖面上升和下降的原因。 ‎ 答案:①由于受水库蓄水影响,河流流速减慢,泥沙淤积,河床上升 ‎ ‎②受水库季节性放水的影响,下游河床受到流水侵蚀作用(下切),河床下降 ‎ ‎(3)水库在可持续发展中,面临什么严峻的自然环境问题 答案:水库容易引起泥沙淤积,严重影响水库寿命期; 引起水库上游泥沙沉积,容易引发洪涝等灾害; 容易引起地震等地质灾害,威胁水库的安全 ;上游污染加重,使水库水质变坏 ‎2、水能分布 ‎3、西电东送 西电东送就是把西南、西北丰富的能源转化为电能,输送到我国东部沿海工农业发达地区。‎ ‎ 西电东送的意义:‎ ‎ ‎ ‎(三)水资源利用――跨流域调水 ‎ ‎1、中国―南水北调 ‎ ‎2、澳大利亚―东水西调 ‎3、东北―北水南调(嫩江→辽河) ‎ ‎4、巴基斯坦―西水东调(印度河→塔尔沙漠)‎ ‎①概况:“南水北调”工程计划把长江流域的水,调往华北和西北。与长江、淮河、黄河和海河相互连接成“四横三纵”的总体格局。‎ ‎②东、中、西三条调水路线对比分析 调水路线 东线 中线 西线 可调水量 大 较大 较小 源地水质 较差 较好 最好 地形、地势对调水线路的影响 黄河以南需动力提水,过黄河后顺地势自流 地形虽较复杂,但地势南高北低,水可自行流向北方 地形复杂,工程艰巨 现有可以利用的配套设施 好,有京杭大运河及沿线湖泊可利用 较好,有丹江口水库可利用 差 ‎③影响:可解决我国华北和西北地区水资源紧张的局面,有利于华北和西北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河流与农业 ‎ ‎1.灌溉水源 ‎ 黄河:宁夏平原、河套平原 河西走廊――弱水(祁连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 ‎ ‎2。河谷农业:雅鲁藏布江谷地;青海东部的湟水谷地 ;黄河谷地 ‎ ‎3。绿洲农业:西亚、北非、西北 ‎(五)河流与城市 ‎1、区位 ‎ ‎①河运的起点、终点:赣州市 ‎ ‎②河流交汇处:宜宾(岷江)、重庆(嘉陵江)、武汉 ‎ ‎③河口:上海、广州、伦敦、鹿特丹(莱茵河)、亚历山大(尼罗河) ‎ ‎④ 河流曲流处或河心岛(天然河面利安全防卫),如伯尔尼、巴黎; ‎ ‎⑤ 位于过河点位置(渡口),如伦敦。‎ ‎2.布局 :‎ 上游――居民、自来水厂,下游――工业区,清洁水源――微电子 ‎3.河流对城市的作用——供水,运输,旅游 四、河流的治理 ‎1. 洪涝——修水库、分洪区调节洪峰 2. 空间分布不均——跨流域调水 ‎3. 水土流失——小流域治理 4. 水污染——保护水源 ‎5. 绿洲荒漠化——控制开发规模 6. 河流“断流”‎ ‎1、洪涝灾害的原因:‎ ‎①自然原因: ‎ a.水系特征(支流的多少、干支流构成的形状、河道的弯曲度、河流落差的大小)‎ b.水文特征(汛期长短、流量大小及水位变化、含沙量大小及河床泥沙淤积情况、有无凌汛现象)‎ c.气候特征(降水量的大小及变率)‎ d.地形(地势平坦,水流不畅)‎ ‎②人为原因:植被破坏、围湖造田等。‎ ‎2、河流的治理措施 ‎ 上游:治理原则是调洪,做法是修水库、植树造林;‎ ‎ 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气候 水系 植被 流域面积大 支流多 地势低洼 河道弯曲 河道淤积 围湖造田 来水大----‎ 排水不畅 排水不畅 原因 治理 洪涝 调洪蓄洪弱--‎ 泄洪----疏通河道、裁弯取直 调洪蓄洪 加固堤坝、增加入海口 修建水库 植树造林 修建梯田 上游---‎ 中游 下游---‎ ‎----控制来水 ‎ 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 ‎3、典型大河的治理 A.黄河:‎ 灾害及原因 ‎①洪灾——水土流失、地上河 中游:水土流失:土质疏松、暴雨集中,流量季节变化大,植被破坏,不合理耕作、开矿 下游:地上河 ‎②凌汛:自南向北流的河段(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河段)‎ 刘家峡→包头;开封→河口 南北跨纬度大,不同纬度地区河水结冰期和解冻期不同  ‎ 发生在初冬和初春时节  ‎ 现象是冰坝阻塞河道 ‎③断流 自然原因: 流经区多为干旱、半干旱,蒸发大;降水少,流量不大;支流少,汇水面 积小;下游严重渗透。‎ 人为原因:中上游工农业、生活大量引水;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缺乏统一水资源管理;植被破坏大,涵养水源能力下降。‎ 各种灾害防治措施 ‎①洪灾的防治措施:中游:植树种草、整修梯田、打坝淤地、保持水土,调整农业用地结构、高产稳产、种树种草、复垦 下游:加固大堤、建分洪工程 ‎②断流的防治措施:统一管理、节水灌溉、跨流域调水 B.长江 洪水灾害及原因 自然原因:‎ ‎①雨带造成全流域同期降雨增多,洪水量猛增,愈向下游愈甚;‎ ‎②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 ‎③气候特征:有些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 人为原因:‎ ‎③上游森林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含沙量剧增,导致泥沙在中下游淤积河床湖泊中淤积,使湖面积缩小,降低泄洪蓄洪能力 ‎④中游围湖造田,湖面缩小,蓄洪能力降低 ‎⑤ 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能力低,调洪、滞洪能力低。‎ 防治措施:上游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中下游裁弯取直,疏通河道,退耕还湖还林,兴修水利工程。‎ C.淮河 淮河发生洪灾原因 ‎①流量季节变化很大,夏季集中 ‎②历史上黄河夺淮入海,泥沙淤积,何床抬高,形成地上河 ‎③植被破坏、河流含沙量增大,泥沙淤塞河道,疏水不畅 水污染:‎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药化肥使用都不同程度地对河流水源污染 防治措施:‎ ‎①洪灾: 上游:修水库,蓄洪水,水土保持 中游:利用低洼地建蓄洪、泄洪工程 下游:整治河道,开挖新河、堤坝、疏通河道 ‎②污染:关闭小型污染厂、做好污水处理,达到排放标准 D海河 海河流域发生洪涝灾害的原因:‎ ‎①降水集中,多暴雨,容易夏季发生洪涝灾害 。‎ ‎②海河是扇状水系,遇到暴雨,支流同时涨水,下游河道难以容纳。‎ ‎③海河各支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区,河流含沙量大,淤积河道,泄洪能力差。‎ ‎④上游缺乏滞洪水库,下游河堤不牢固,入海口少 防治措施:‎ ‎1.在主要支流的上游兴建水库; 2.改造水系的形态,开挖新河,减轻洪水的压力; 3.平原地区利用洼地分洪、蓄水。‎ ‎(4)我国河流“断流”的成因类型 ‎①东北封冰型断流 东北地区大部分位于40°N—50°N之间,是我国纬度位置最高的地区,属中寒温带季风气候,冬季漫长而严寒,该地区又近冬季风源地,受大兴安岭地势西高东低对冬季风的影响,更加剧了气候的寒冷。据统计,一月平均气温在-‎20°C以下,黑龙江畔的莫河镇极端最低气温可达-‎52°C。河流封冰,土壤冻结,地下水补给极少。冬季降水以固体形式为主,地面与河面覆盖着很厚的积雪,河流径流难以形成,黑龙江封冰期达140天以上。‎ ‎②华北干旱缺水型断流 华北地区的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流域内绝大部分地区属干旱,半干旱的暖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变率大是其主要特点。在春季(3—5月),华北地区气温回升很快,蒸发旺盛,春旱严重,各河下游沿岸又是农业灌溉用水的高峰期,使枯水期河流的径流减少,以至使河流形成断流。加上华北地区人口增长过快,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需水量逐年增加和全球气候变暖等因素的影响,各河断流时间,断流河段越来越长,断流已严重影响该地区的经济发展。‎ ‎③西北冰雪难融与干旱型断流 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位于非季风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气候干旱,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植被稀少,沙漠广布。河流的补给源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径流量的大小随气温高低变化而变化。夏季气温高,冰雪消融量大,河流进入丰水期,但由于沿岸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以及河流的大量渗漏,蒸发等原因,愈向下游水量愈少,大多数河流消失在下游的荒漠中形成断流。冬季气温在‎0°C以下,冰雪难以消融,土壤冻结,河流失去补给源,形成全程断流。‎ 黄河、淮河、海河治理洪涝措施的比较 河流 上游 中游 下游 黄河 控制来水 加固堤坝 淮河 控制来水 增加蓄洪调洪工程 增加入海口 海河 控制来水 增加入海口 五、河流与自然要素的关系 ‎1. 河流与地形的关系 ‎(1)地貌对河流的影响 ‎①地势影响河流的流向和流速,水能的多少等 ‎②地貌影响水系特点和流域范围:流经山区,落差大,流速快;水能丰富。但易造成水土流失。流经平原区,流速减慢,泥沙淤积;水量丰富,易造成洪涝灾害。‎ ‎(2)河流对地貌的影响 ‎1)侵蚀作用――沟谷、V形谷、瀑布(一般岩层上硬下软),峡谷、黄土高原千沟万壑、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东南丘陵形成“红色沙漠化”,云贵高原形成“石漠化”;‎ ‎2)堆积(沉积)作用:山口的冲积扇,下游河口的冲积三角洲(流水和海水的相互作用(河流水作用为主)),大江大河中下游的冲积平原 ‎3)地偏力的作用形成:侵蚀岸――陡峻,堆积岸――坡缓 ‎ ‎2. 河流与气候 ‎(1)气候对河流的影响:(降水与气温)影响河流的水文特征;水量、水位、结冰期、含沙量等 ‎(2)河流对气候的影响:河流影响气温(温差变小)、降水(增多)等 ‎3.植被对河流的影响: 涵养水源 ,调节径流量 ;保持水土,减少泥沙含量;‎ ‎4.水库对河流的影响 ‎ 水库以下河段的径流量季节变化小 水库下游河段的含沙量减少,改变枯水期的水质,改善河流的航运条件 ‎5.河流入海口与海水 A.河流入海口海水盐度较低,部分河流入海口的盐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B. 河流对渔业资源的影响(渔场):陆地淡水的注入给鱼类带来丰富的饵料 C.河流入海口海水污染情况:‎ ‎7.入海口盐度: 入海口水量的季节变化与雨季结合 ‎ 例:长江:冬季――盐度高 夏季――盐度低 ‎ 三、河流与地貌 ‎ 咸潮:‎ ‎①咸潮多发生在沿海(或河口)地区,以冬季最为严重 ‎②自然原因: (气候) a冬季降水少,气候干旱,河流正处枯水期,流量较小;b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 (地形)c地势地平,河汊纵横;(天文)d朔望月天文大潮加剧了咸潮。 ‎ 人为原因:a人类生产、生活用水增多;b下游无序采沙,使河床降低等。‎ ‎③咸潮危害:a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b对企业生产造成威胁,生产设备容易氧化、腐蚀,锅炉容易积垢;c造成地下水和土壤内的盐度升高,危害到当地的植物生存。 ‎ ‎④从长远看,防治咸潮可采取的措施:a加强监测,建立预警机制;b采取调水以淡压咸;c对河流水资源及河道泥沙等加强统一调度、统一管理;d节约用水 ‎ 赤潮——浮游生物大量异常繁殖而使海水变色的现象。‎ ① 发生原因 a富营养化(这是赤潮发生的根本原因)‎ 人口众多,工农业发达,城市化水平高,排入近海的大量污染物多,使水体富营养化。‎ b光照强水温高 中低纬度,光热充足,藻类光合作用强;水温高,便于海洋浮游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C较封闭的海域与外海水体交换少,海水停滞,净化速度慢,导致其富营养化程度高。‎ ‎②易发生赤潮的区域:珠江口、渤海、杭州湾、长江口、南海的海口湾等。‎ ‎③易发生赤潮的时间:赤潮易发生的时间段为5—10月。‎ ‎④带来危害:‎ a大面积的赤潮挡住阳光,影响海洋植物的光合作用,破坏食物链;‎ b赤潮生物大量消耗溶解氧,造成水体溶解氧减少,影响海洋生物的生存; ‎ c有些赤潮生物能够体外分泌一种粘液,妨碍海洋生物的滤食和呼吸;‎ d赤潮生物释放毒素,引起鱼、虾等海洋生物死亡,有些毒素沉积在海产品内,通过食物链影响人体健康。‎ 主要河流 长 江 黄 河 源头 青藏高源唐古拉山(正源沱沱河)‎ 巴颜喀拉山(源头约古宗列渠)‎ 注入海洋 东海 渤海 流经省区 青藏川云渝鄂湘赣皖苏沪(11个)‎ 青川甘宁内蒙古陕甘豫象(9个)‎ 流经地形区 青藏高源、横断山区、云贵高源、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青藏高源、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长 度 ‎6300千米 中国第一大河 ‎5500千米 我国第二长河 流域面积 ‎180万平方千米 ‎ ‎75万平方千米 ‎ 年径流量 ‎10000亿立方米 ‎480亿立方米 主要支流和湖泊 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汉江、湘江、赣江、洞庭湖、鄱阳湖 汾河、渭河 上中下游分界线 宜昌、湖口 河口、旧孟津 开发水利 已建成龙羊峡、刘家峡、三门峡等水利工程,正在兴建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宁夏平原、河套平源等地的引黄灌溉 水能蕴藏量占全国1/3,哥开发占全国一半,上游最丰富,开发利用率低。已建成葛洲坝等、正在建设三峡工程;干流横贯东西,江阔水深,终年不冻,宜宾以下四季通航,通航里程全国2/3,航运条件好是黄金水道。‎ 主要危害 洪水对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危害最为严重。宜昌以上干支流,南面的洞庭湖、鄱阳湖两大水系,北面的汉江,是中下游洪水的三个主要来源。防洪成为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 中游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破坏,暴雨冲刷,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泥沙在下游沉积,形成“地上河”,易决口改道 治理措施 加固江防大堤;兴建水库及分洪蓄洪工程;重点治理荆江河段;退田还湖;中上游造林和水土保持 维修黄河大堤;修建分洪蓄洪工程;加强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是治黄之本(造林种草、打坝淤地,修建水库)‎ 二、河流与自然地理环境 ‎ 1.河流与气候 ‎ (1)气候对河流的影响 ‎ 气候(降水与气温)影响河流的水文特征 水量、水位、结冰期、含沙量等 ‎ (2)河流对气候的影响(湖泊水库等湿地) 气温(温差变小)、降水(增多)等 ‎2.河流与地形的关系 ‎(1)地貌对河流的影响 ‎①地势影响河流的流向和流速,水能的多少等 ‎②地貌影响水系特点和流域范围:形成山地型河流、平原型河流 流经山区,落差大,流速快;水能丰富。但易造成水土流失。 流经平原区,流速减慢,泥沙淤积;水量丰富,易造成洪涝灾害:‎ · 影响河流流向 ·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主要河流自西向东流入太平洋;亚洲地势中间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状,向四周分流。‎ · 影响水源状况、流域范围 · 受东西走向的山脉制约,我国长江水系,位于昆仑山—秦岭和南岭之间,支流南北汇入干流;美国密西西比河受南北向的科迪勒拉山系和阿巴拉契亚山脉的影响,支流东西向汇入干流;刚果河的向心状水系特征、亚马孙河东西向干流、南北向支流特征都是受地形影响所致。‎ · 影响河道状况 · 河流上游,多流经山区坡陡落差大,流速大,冲刷强,河床多砾石,往往河道狭窄,多峡谷,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中游落差与流速减小,冲刷淤积都不严重,河床多为粗沙;下游,地势低平,河道宽展,多曲流,以淤积为主,河床多细纱或淤泥,利于灌溉航运。‎ · 影响河流性质 · 山地型河流,例如日本的河流,河短流急、含沙量大,水力资源丰富,可开发水能、旅游资源,而航运、灌溉等水利效益低;平原型河流,例如莱茵河、亚马孙河,流速缓慢,水量稳定,航运、灌溉价值高;植被条件好的地区,河流含沙量小;植被条件差的地区,河流含沙量大。‎ ‎(2)河流对地貌的影响 ‎3.河流入海口与海水 ‎(1)河流入海口海水盐度较低,部分河流入海口的盐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2)河流对渔业资源的影响(渔场)‎ ‎(3)河流入海口海水污染情况 三、河流与人类活动 ‎ 1.河流与农业 ‎ ‎ ‎ 世界农业发达地区多分布在河流两岸和冲积平原地区,其提供的有利条件有:‎ ‎(1)灌溉用水: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农业的决定性因素。湿润地区农业稳产高产的重要保障。‎ ‎(2)河流携带泥沙在中下游地区形成平坦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冲积扇等。地势低平,土壤深厚肥沃。‎ ‎(3)便利的水运 ‎2.河流与工业 ‎ 工业沿河分布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 (1)河流的运输价值(2)提供丰富的水资源 (3)影响具体工业部门的选址:(4)平坦的地形 ‎ ★对水环境有特殊要求的工厂:水污染工厂(印染厂) 、水厂的布局等。‎ ‎ ★提供能源(水能):我国动力指向型工业的布局(有色冶金工业)。‎ ‎ (4)平坦的地形 ‎3.河流与城市(商业中心)‎ ‎ 世界上许多大城市都分布在河流两岸和三角洲地区,其区位优势包括:‎ ‎ 1.提供水资源 2.提供便利的航运条件(水运与港口)‎ ‎ 3.农业基础好 4.地形条件好:地势低平 案例:东南亚地区多数国家的首都都位于河流两岸或三角洲地区;我国省会城市多数位于河流沿岸地区等。‎ · 河流是影响城市分布的重要自然因素,如四大文明古国的发源地一般都是在大江大河的中下游。河流功能主要表现为供水、水运、军事防卫、旅游四个方面。因此,我国南方多沿河设城。沿河设城的区位类型主要有: ① 位于河流水运的起点或终点(便于货物转运),如赣州市; ② 位于河流交汇处(大量人流物流在集散、中转),如武汉; ③ 位于河口(河流腹地宽广),如上海市; ④ 河流曲流处或河心岛(天然河面利安全防卫),如伯尔尼、巴黎; ⑤ 位于过河点位置(渡口),如伦敦。‎ ‎4.河流与旅游业 ‎ 河流是一种水景,是一种重要的自然景观,如:‎ ‎ 尼罗河风光、桂林山水、三峡、多瑙河风光、三江并流地区等。‎ 一般欣赏要求:‎ ‎ (1)坐船或筏沿水路观两岸风景,体会“人在画中游”的佳景。‎ ‎ (2)在较高的亭台楼阁上俯瞰: 黄鹤楼——长江 ‎5.河流与人口分布 ‎ 河流沿岸和三角洲地区往往成为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 ‎ 长江沿岸、尼罗河沿岸和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等。‎ ‎ 原因分析:工农业发达,城市集中;地形平坦;交通运输便利;历史发展悠久等。‎ 四、河流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与治理 ‎ 1.开发利用与保护 ‎ (1)水资源:农业灌溉、工业用水、生活用水等(适度,水污染、水土流失等)‎ ‎ (2)水运的开发(水污染、生态保护)‎ ‎ (3)水能:水电站的修建(污染与生态保护)‎ ‎ (4)水景旅游资源的开发(污染与生态)‎ ‎2.治理 ‎ (1)洪涝的治理:尼罗河、长江、黄河、鄂毕河等(生物措施、工程措施)(中下游地区)‎ ‎ (2)水污染治理:‎ ‎ (3)河流长度缩短、断流防治:‎ ‎ (4)泥沙的治理或流域水土流失的治理(生态环境的保护等)‎ · 以长江流域为例:上游地区落差大,水能蕴藏丰富,水电开发是其重点,针对该区域地质灾害多发、水土流失加剧的状况,要加强长江防护林和水源防护林建设;中游地区要充分发挥土地、矿产资源优势,建设商品粮基地和制造业基地,整治重点是退耕还湖、防治洪涝灾害;下游地区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带动长江流域经济发展,同时综合治理环境污染,改善水体和大气质量。 ‎ · 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及治理措施 · ‎(1)洪涝灾害的原因 · ‎①自然原因: ‎ · a.水系特征(支流的多少、干支流构成的形状、河道的弯曲度、河流落差的大小)‎ · b.水文特征(汛期长短、流量大小及水位变化、含沙量大小及河床泥沙淤积情况、有无凌汛现 · c.气候特征(降水量的大小及变率)‎ · d.地形(地势平坦,水流不畅)‎ · ‎②人为原因:植被破坏、围湖造田等。‎ · ‎(2)河流的治理措施 · ‎ 上游:治理原则是调洪,做法是修水库、植树造林;‎ · ‎ 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 ‎ 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 ‎3、 长江概况 长江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各拉丹冬雪峰,干流沿途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市,区)。注入东海,为我国最长、年径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其中自源头到湖北宜昌为上游,主要流经了我国地势的第一、二级阶梯,接纳了大量支流,水量大增,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自宜昌到江西湖口为中游,长江中游流经平原区接纳了鄱阳湖,洞庭湖,汉江等水系,水量大增,荆江河段九曲回肠,易泛滥成灾;江西湖口以下为下游,下游流经平原地区河流支流已不多,但由于水量大,地势低平,防洪任务艰巨, 长江重要的支流有: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汉江、赣江等,其中汉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已建成的大型水利工程有葛洲坝(三峡的上游干流)、丹江口(汉江)、安康、二滩(雅砻江)、龚嘴(岷江支流大渡河),隔河岩(清江)、五强溪(沅江)、乌江渡(乌江)、在三峡的西陵峡中三斗坪正在建设世界最大的三峡水利工程枢纽工程。‎ ‎(1)防洪与灌溉 水灾严重河段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 水灾原因 自然原因:①流经湿润地区:流域广、汛期长、支流多、水量大;②泄洪能力不足③降水的年际变化大;④中游没有足够的调洪、滞洪和蓄洪场所;‎ 人为原因:①上游滥伐森林,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 ‎②中游围湖造田,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防洪工作 加固江防大堤,兴建了一批分洪、蓄洪工程,修建了许多水库,并重点治理荆江河段,营造长江上中游防护林,保持水土,建设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灌溉事业的发展 目前,全流域的灌溉面积已占耕地总面积的60%‎ ‎(2)黄金水道 运输价值 ‎①长江航线与铁路运输相比,具有运量大、投资省、成本低等优点;②长江流域资源丰富,沿江平原和长江三角洲是我国主要农业生产基地之一干流上沿岸有众多的工业城市;③干流航线与多条南北铁路和京杭运河相交,既沟通内地和沿海,又联系了南北广大地区 航线建设 ‎①一方面疏浚长江航道,对滩多流急的川江和“九曲回肠”的荆江进行重点治理,加强沿江港口建设;②一方面吸取沿海开放地区经济发展的经验,扩大沿江的对外开放大力建设沿江经济带 ‎【案例:河流的综合治理】——以三峡为例 ‎1、长江三峡和长江三峡地区:‎ 长江三峡:长江干流自重庆奉节白帝城至湖北宜昌南津关之间‎200千米左右的河段。自西向东依次为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长江三峡地区:从宜昌到重庆的三峡淹没区及周围地区,包括20多个县(市、区)。实际就是三峡库区。‎ ‎2、长江三峡工程的意义和作用:‎ ‎⑴防洪:长江流域水旱灾害频繁,尤以中下游洪水灾害最为严重(首要目标)‎ ‎⑵发电:是目前世界上在建的规模最大的水电站 社会经济效益:主要供应华中、华东地区,少量供应重庆和川东。对缓解华中、华东、重庆地区的能源供应紧张状况,减轻煤炭供应和运输的压力有重要意义。‎ 环境效益:以水电代替火电,大幅度减少废气、废水、和废渣的排放 ‎⑶航运:从根本上改善川江航运条件,对宜昌以下航道也有改善作用。‎ ‎⑷养殖、灌溉、旅游等 ‎4、黄河概况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巴颜喀拉山北麓,流经9个省级政区(青、陇、川、宁、内蒙、陕、晋、豫、鲁),注入渤海,长度与流域面积均居我国第二,但水量很小。内蒙古河口镇以上为上游,黄河上游青海省境内,流经青藏高原,水量不大,水流平缓,河水清澈;自青海龙羊峡、经甘肃刘家峡至宁夏青铜峡的峡谷段,水能资源丰富;在宁夏,内蒙古境内,黄河流经平缓的地形区,水流平缓,气候干旱,加上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大量引水灌溉,水量有所减少;河口镇至河南孟津为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接纳了汾河,渭河等支流,水量增加,特别是河水含沙量大增(90%黄河泥沙来于此);孟津以下为下游,流经华北平原,地势平缓,流速减慢,泥沙淤积,河床高于两岸地面数米,形成“地上河”,所以黄河下游沿途水量渐少,支流很少,且易发洪涝灾害。而由于中上游地区用于生产、生活的引水量过大,造成下游河段在春末夏初季节几乎每年发生断流现象。‎ 黄河主要的支流有:上游河段有洮河和湟水,中游段有汾河和渭河(其支流有泾河、洛河)等。‎ ‎(1)母亲河的奉献 冲积平原 黄河是形成华北平原的主要原因之一,使干旱的宁夏、内蒙古境内形成了具有“塞上江南”美称的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 水能资源 黄河上中游多在高山、高原的峡谷中穿行,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已陆续建成青海龙羊峡、李家峡、甘肃的刘家峡、宁夏青铜峡、河南三门峡、小浪底等大型水利枢纽和水电站 灿烂文化 千百年来黄河流域的人民,在黄河的哺育下,创造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 ‎(2)我国的忧患和黄河的根治 忧患的原因 黄河出黄土高原,流入平原地区,由于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流速缓慢,大量泥沙沉积河底,使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河床不断升高,河水只靠人工筑堤约束,一遇暴雨,河水猛涨,两岸河堤,随时随处有决口的危险 黄河的根治 治理黄河的关键,在于治沙。黄河泥沙90%来自中游,加强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是治黄的根本。具体措施有:①种草种树,坡耕地退耕还林、还牧,使土石不下坡,清水长流;②修筑梯田,打坝淤地,以减少入河泥沙;③上中游修建水库也是治黄的重要措施,修水库水仅发电,还可治沙与防洪,调节黄河径流。如小浪底水利枢纽建成后,可发挥防洪、发电、灌溉、防凌、防淤、养殖、旅游等多种功能。下游加固大堤,确保堤岸万无一失。‎ 近年来,黄河断流问题正日益引起我国政策的高度重视。今后,我们一方面要加强水库建设与管理,调峰济枯;另一面要加强全流域水资源的统一调配与管理,增强节水,护水意识;同时要加快黄河上游“引长济黄”工程的论证。‎ ‎5、珠江:‎ 发源于云贵高原,云南省东北部乌蒙山区,全长‎2197千米,流域面积45万平方干米,流经黔、桂、粤等省区,最后注入南海,主要支流有右江、左江、桂江、郁江。珠江水系包括西江、东江、北江三大江,西江为珠江的主流。整个水系河道弯曲,水量丰富、汛期长、含沙量小。西江上游红水河段,落差大,水能资源蕴藏丰富且集中。西江上游红水河段实行梯级水力资源开发,建设大型水电枢纽,积极发展航运。‎ ‎[补充]位于红水河上游的龙滩水电站是我国装机规模仅次于长江三峡的第二大水电工程。①西电东送的龙头:它的建设对于促进全国电力联网,实现能源的优化配置,满足广东和广西电力增长的需要,优化华南地区电力结构具有重要的作用。②防洪效益:对减轻西江和珠江三角洲的洪水灾害具有明显的效益。③航运效益:红水河自此将成为沟通黔、桂、粤三省区通江达海的黄金水道,为黔、桂两省区煤炭及其他矿产资源外运开辟了便捷的新通道。④促进西部大开发:将带动当地建材、冶金、机械、农牧业和第三产业的极大发展。‎ ‎6、京杭运河: ‎ 起、终点 地位 长度 经过省、市 沟通水系 航运量 北京到杭州 世界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 ‎1800千米 京、津、冀、鲁、苏、浙 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浙江、江苏境内的运河段,仍是重要的运输线,年运输量在内河航运中仅次于长江 ‎6、两大湖泊分布区概况 长江中下游平原湖区,全部为外流湖、淡水湖。鄱阳湖(赣)、洞庭湖(湘)、太湖(苏)、洪泽湖(苏)、巢湖(皖)为我国五大淡水湖泊,其中鄱阳湖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淡水湖。①‎ 青藏高原湖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湖区,也是我国湖泊分布最为集中的区域。绝大多数属内流湖,为咸水湖和半咸水湖。其中青海湖(青)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属咸水湖),纳木错(藏)为海拔最高的大湖。察尔汗盐湖(青海柴达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盐湖。‎ 除天然湖泊外,我国还有许多人工湖泊──水库。天然湖泊与水库具有调节气候、调蓄水量、灌溉、航运、养殖、发电、提取化工原料和旅游等多种功能。我国不少湖区风景秀丽,如西湖、太湖、洱海、天池等,都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补充]关注湿地 我国湿地的主要类型包括沼泽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河口湿地、海岸滩涂、浅海水域、水库、池塘、稻田等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 湿地的直接利用功能有:①提供水资源及丰富的动植物产品。‎ ‎②提供矿物资源及能源和水运条件。‎ 湿地的间接利用功能有:①调蓄水量、调节气候;②沉积营养物质和净化污水;‎ ‎③与地下水交流和防止海水入侵;‎ ‎④独特的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⑤具有景观和旅游价值;‎ ‎⑥具有教育和科研价值。‎ 八、主要河流――经纬度的位置、地形区、国家(区域定位)‎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