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三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1  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三

榆林高新区第一中学 语文 导学案 课题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 江 时间 201 4 年 7 月 22 日 班级 八 年级 班 姓名 方晓媛 教师 寄语 细心才对,思考才会。 学习 目标 1. 朗读课文,了解新闻的文体特点,掌握记忆“歼灭”、“溃 退”等词语的形、音、义、用等; 2. 通过合作探究,学会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体会新闻 语言的准确性、简洁性; 3.探究我军胜利的原因,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般的 气势和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自 主 学 习 【夯实基础】 1.注音识字 溃(kuì)败 歼(jiān)灭 锐不可当(dāng) 芜(wú)湖 督(dū)战 2.选词填空 (1)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 ___A__(A.溃退 B.溃败 C.溃灭),毫无斗志。 (2)此处敌军抵抗较为___B__(A.顽固 B.顽强 C.坚强)。 (3)我已__C___(A.战胜 B.消除 C.歼灭)及击溃一切抵 抗之战。 (4)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 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___C__(A.扩充 B.发展 C.扩展) 中。 3.填空 (1)新闻又称消息,它及时、准确、真实地报到国内外新近 发生的具有社会价值的事实。 (2)新闻的六要素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 结果。从表达方式上看,它以记叙为主,也可以适当穿插议 论和说明。 【整体感知】 梳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结构,指出其的新闻 六要素。 时间:1949 年 4 月 20 日夜起至 4 月 22 日 22 时 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长江前线 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事件起因:国民党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解放全 中国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三路大军横渡长江 结果:突破长江防线,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合 作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导语是什么?它是从 哪几个方面总领全文的? 其导语是开头两句:“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里的战 探 究 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 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这一岛屿从渡江作战的兵力、 战线(即渡江区域)、战况三个方面总领全文。 2.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主体部分是按什么顺 序叙述的?为什么要按这样的顺序叙述? 主体部分是按中、西、东三路大军的顺序叙述的。结构顺序 的安排是由时间和事件本身的特点决定的。中路军首先渡江 作战,所以先说。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 甚为微弱,而东路军所遇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军接 着东路军说。说了西路军战况之后,又合起来对中、西路军 战况进行议论。由议论话题自然地从西路军转向东路军,所 以东路军最后说。 3.《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的“此种情况……都 很泄气”两句话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议论。作用:精辟地说明了人心向背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 这是将军事行动放到当时的政治背景中来分析得出的结论, 具有极大的说服力,能有效地鼓舞士气,瓦解敌人。 巩 固 检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 ①人民解放军百万 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②西 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③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 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 测 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④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 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⑤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 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⑥ 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 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⑦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 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 甚为微弱。⑧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 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 有很大关系。⑨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 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1. 这则消息的导语是○1 ○2 句,试分析其语言特点: (1)“百万大军”,写出了参加渡江战役人数之多,体现了 一种排山倒海、无坚不摧的力量; (2)“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说明了战线之长; (3)“从破敌阵”“横渡长江”,表现了攻势之凌厉,我军 所向披靡,渡江战役已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4)“均是”二字概括展现宽广,胜利巨大。短短一句导语, 概括了报道的全部内容,语言简洁、洗练,既给读者以完整 鲜明的印象,又领起了下文。 2.文中“此种情况”的“此”,具体指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 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3.“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 抵抗,甚为微弱。”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 <主观原因>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 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 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客观原因>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4.这段文字既有记叙,也有议论。第○1 ——○7 、○10句是记叙 第○8 、○9 句是议论,评论的语句有什么作用?突出我军骁勇 善战,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的反动本质及 士气低落,不堪一击的军情,有力地鼓舞了我军的士气。 多 元 链 接 美联社 1945 年 8 月 14 日电 ①日本投降了! ②杜鲁门总统今 7 时宣布,日本已经无条件投降,造成 历史上空前巨大破坏的战争随之结束。盟国陆<海军已停 止攻势。 ③总统说,日本是遵照 7 月 26 日三强致日本的最后通 牒所规定的条款无条件投降的。这项最后通牒,是三强柏 林会议期间发出的。 ④8 天以前,日本遭到有史以来第一枚原子弹——一种 威力最大的炸弹——的轰炸;两天以前,俄国宣布对日作 战。在这种情况下,日本被迫于本星期五宣布接受最后通 牒中包括的全部条款,但要求继续保留天皇制。 ⑤次日,美、英、俄、中四国对此做出答复,声称如天 皇接受盟军最高司令部的命令,则可继续在位。 ⑥杜鲁门总统今天还宣布,麦克阿瑟将军已被任命为占 领日本的盟军武装部队总司令。 ⑦杜鲁门总统说:“现在正在做出安排,以便尽早举行 接受日本投降的正式签字仪式。” ⑧他说,英国、俄国和中华民国也将派出高级将领,代 表各自的国家在受降书上签字。 1.分别指出上文消息的导语和主体部分。 导语:第○1 段;主体:第○2 ——○8 段 2.第○1 段与第○2 、○3 、○4 段有什么联系? 第○2 段进一步解释第○1 段所叙事件,第○3 段解释日本是怎 么投降的,第○4 段解释日本为什么投降。第○2 ○3 ○4 段都是 进一步解释第○1 段的内容。 3.第○4 段中“在这种情况下”指代的是什么情况? “这种情况”是指日本遭到有史以来第一枚原子弹的轰 炸,而且俄国也对日本宣战的情况。 4.杜鲁门总统为什么要急于宣布麦克阿瑟将军的任命 呢? 以便尽早举行接受日本投降的正式签字仪式。 阅读 推荐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