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 第三次月考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共120分。‎ ‎2.答第Ⅰ卷前务必将自己的相关信息涂写在答题卡上。第Ⅱ卷做在答题纸上,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1.下列反映中华民族精神的言论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②“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A. ①②③④‎ B. ③②④①‎ C. ②①③④‎ D. ①②④③‎ ‎【答案】B ‎【解析】“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是明末清初顾炎武的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汉代司马迁的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春秋战国的《论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宋代范仲淹的名言。故正确的时间顺序是③②④①,故排除ACD,选B。‎ ‎2.吕思勉先生在《中国政治史》中写道:“小康之世,所以向乱世发展,是有其深刻的原因的。世运只能向前进,要想改革,只能顺其前进的趋势而加以指导。先秦诸子中,只有……最看得出社会前进的趋势。”文中省略部分的思想流派应该是 A. 儒家 B. 道家 C. 墨家 D. 法家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诸子思想。从材料的内容可知,省略的思想流派应是法家。法家主张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今世胜过前世;主张法治,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这种主张符合战国时期社会发展的趋势。所以应选D。‎ ‎3.黄仁宇认为,李贽攻击虚伪的伦理道德,也拒绝以传统的历史观作为自己的历史观,但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他仍然是儒家的信徒……李贽构成一位特色鲜明的中国学者,而不是一位类似条件下的欧洲式人物。这表明李贽 A. 超越了儒家思想范畴 B. 具有早期启蒙思想 C. 局限于传统文化樊篱 D. 思想引起社会变革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不难看出强调的范围很广泛,“他仍然是儒家的信徒”,故A 项错误;根据材料“不是一位类似条件下的欧洲式人物”不难看出李贽攻击虚伪的伦理道德与早期启蒙思想并不相同,B项错误;依据材料“他仍然是儒家的信徒”“不是一位类似条件下的欧洲式人物”,黄仁宇更强调的是李贽思想的局限性,故C 项正确;思想引起社会变革与历史史实不符,故D 项错误。‎ ‎4.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指出:“儒家思想基本上是重理性的,(它)反对任何迷信以至超自然的宗教。”对这句话中的“理性”的理解最贴切的是 A 儒家思想始终排斥佛教道教思想 B. 儒家崇尚理性而讲求民主民权 C. 儒家重视自然科学和自然规律 D. 儒家关注人事人伦而敬远鬼神 ‎【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中“反对任何迷信以至超自然宗教”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儒家思想的精髓在于它的社会伦理思想,其关注的重点在于“人”而不是神,这种封建伦理观是封建统治阶级治理社会的思想核心。所以这里的“理性”指的是儒家思想反对任何迷信即远离鬼神,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说法错误,宋明理学就是儒家吸收佛道的突出表现;B 选项错误,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不讲求民主民权;C选项错误,儒家重视的是人与人类社会,而不是自然科学和自然规律。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5.从汉代至明清,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的总趋势是 A. 直面社会现实,逐渐关注民生 B 不断传承发展,服务专制皇权 C. 根植于自然经济,逐渐落后于世界 D. 博采众家之长,紧随世界潮流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的总趋势。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汉代独尊儒术开始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是在不断传承发展的,但已经沦为维护统治、服务专制皇权的工具,到明清更加明显,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适合春秋战国时期的主流思想而不适合汉代至明清的主流思想,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的特点而非总趋势,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错在“紧随世界潮流”,到明清时期不符合题意,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已经落后于世界潮流;故本题选B。‎ ‎6.秦始皇泰山封禅时留下了《泰山刻石》,相传其稿本为秦丞相李斯所书,唐人称颂其“画如铁石,字若飞动”,“骨气丰匀,方圆绝妙”。据推断,该刻石使用的一定是。‎ A. 草书 B. 隶书 C. 楷书 D. 篆书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秦始皇泰山封禅时留下了《泰山刻石》”“骨气丰匀,方圆绝妙”结合所学篆书流行的时间和特点可知该刻石使用的是篆书,故D项正确。草书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隶书是两汉时期通行的主要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竖画短,呈长方形状。楷书形体方正,笔画平直。故ABC三项排除。‎ ‎7.与西方相比,中国古代虽是建筑、水利、纺织大国,但物理成就不多;作为发明造纸术、火药的国家,可化学却并不突出;农业技术高度发达,而生物学理论却相当薄弱。这反映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有 ‎①具有较强的经验性 ‎②重视实用技术 ‎③缺乏相对独立的学科体系 ‎④注重以实验为根据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 ‎【答案】A ‎【解析】题干中中国科技成就反映了中国重视实用技术,科技成果具有较强的经验性的特点。“物理成就不多”“化学成就却并不突出”“生物学理论却相当薄弱”,这说明中国古代科技不重视系统性的科学实验与理论,没有形成相对独立的学科体系,排除④。故本题选A。‎ ‎8.“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这些诗句是对下列中国哪种传统艺术特点的描述 A. 书法 B. 绘画 C. 杂技 D. 戏曲 ‎【答案】D ‎【解析】从“三五步走遍天下”可知是在运动中,书法和绘画是静态艺术,排除A和B。“七八人百万雄兵”、“咫尺地五湖四海”等描述可知这种艺术极具夸张,这与杂技不符,很明显是在演戏,排除C,选D。‎ ‎9.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这表明当时的中国需要 A. 进行革命斗争,反对独裁统治 B. 发起启蒙运动,解放民众思想 C. 提倡学术自由,普及白话文章 D. 建立革命政党,发动工农群众 ‎【答案】B ‎【解析】陈独秀的意思是中国国民对政治斗争熟视无睹、不为所动,这说明当时中国民众思想落后,需要进行启蒙,故B正确;材料主旨不是强调革命斗争、普及白话文章和建立革命政党,故ACD错误。‎ ‎10. 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认为清代学术思潮是“以复古为解放”。下列可以佐证该观点的是 A. 李鸿章主张“中体西用” B. 康有为撰写《孔子改制考》‎ C. 袁世凯倡导“尊孔复古” D. 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 ‎【答案】B ‎【解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以复古为解放”指的是梁启超借孔子托古改制为幌子为戊戌变法寻找理论依据,以复古为名从而减少变法的阻力,所以康有为才撰写了《孔子改制考》,其他几个选项均不能佐证该观点,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 ‎11.康有为在奏章中往往采取在“中体”中借用西学“移花接木”法,给皇帝讲“心当变法”的道理。顽固派指责他“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康有为这样做的目的是 A. 在儒学的基础上吸收西方政治学说 B. 为变法披上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外衣 C. 将西方的政治理论和实践中国化 D. 用儒家的经典解释西方的政治学说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康有为主张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在《新学伪经考》中将孔子塑造为改革的先师,为其变法做宣传,以减少其改革变法的阻力,所以选B ‎12. 胡适曾说过:“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这里所谓的“树墩”是指 A. 传统思想文化 B. 君主专制制度 C. 传统的小农经济 D. 反动政府的统治 ‎【答案】A ‎【解析】注意人物言论“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说明作者旨在说明传统文化与中国近代变革的关系,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但传统文化仍然根深蒂固,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B项不符合作者的意思,C、D两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故正确答案为A。‎ ‎13.‎ 有人把中国前期近代化的各种方案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治疗”“猛药重治”“开颅洗脑”。其中“开颅洗脑”的意义是 A. 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B. 是移风易俗的社会革新运动 C. 真正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答案】D ‎【解析】“开颅洗脑”应当是指思想解放运动,并且是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极大冲击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使知识分子接受民主和科学的洗礼,猛烈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故答案为D项。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启蒙运动是维新变法,排除A项;“开颅洗脑”的意义重在解放思想,而不是移风易俗,排除B项;辛亥革命是真正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排除C项。‎ ‎14.孙中山曾说过“共产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好朋友”。毛泽东在1940年的《新民主主义论》中说“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其目的都是为了 A. 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B. 实行全民族抗战 C. 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D. 宣传新三民主义 ‎【答案】C ‎【解析】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时,北洋军阀统治已被推翻,故A项错误;孙中山时期,日军还没有大规模侵华,没有实现全民族抗战,故B项错误;孙中山与毛泽东所说的言论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其目的就是完成民主革命任务,这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故C项正确;孙中山的言论是宣传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纲领,毛泽东代表无产阶级,言论不是宣传新三民主义,故D项错误。‎ ‎15.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的结果,是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范,其形成的标志是 A.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提出 B. 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的提出 C. 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提出 D.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 ‎【答案】A ‎【解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提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的提出是孙中山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是邓小平的,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提出时泽东思想已经形成。‎ ‎16. 爷爷讲:“在那段日子里,在电影院只能看到《红灯记》《沙家浜》《红色娘子军》等样板戏,哪像你们现在看美国大片,看韩剧。”“那段日子”是指 A.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B.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C. “文革”时期 D. 反右派斗争扩大化时期 ‎【答案】C ‎【解析】由材料可知“文革”期间文化单一,没有贯彻好“双百”方针,只有《红灯记》《沙家浜》《红色娘子军》等样板戏,故C项正确;过渡时期指1949年到1956年,没有样板戏,故A项错误;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指1978年后,也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反右派斗争扩大化时期在1957年后,也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故选C。‎ ‎17.1977年5月,邓小平在一次谈话中指出:“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邓小平的这一看法 A. 体现了“双百”方针的要求 B. 推动了科技领域的拨乱反正 C. 揭开了改革开放大潮的序幕 D. 首次提出四个现代化的目标 ‎【答案】B ‎【解析】文革时期导致各行各业的混乱,“必须有知识,有人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说明重视科技和知识,显然有利于推动科技领域的拨乱反正,故B项正确;材料中是对知识分子重视,不是体现了“双百”方针的要求,故A项错误;C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意义;D是1954年提出,不符合时间。‎ ‎18.“在轴心时代,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这里“相通的地方”指 A. 都重视道德和教育的重要作用 B. 都代表被统治阶级的利益 C. 都强调个人的自由与权利平等 D. 都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答案】A ‎【解析】孔子主张“克己复礼”,贵贱有序,故C不选。苏格拉底是雅典尚处于古典时期,奴隶制度也未衰落,B排除。苏格拉底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萌芽的代表,排除D。孔子和苏格拉底都重视道德和教育的重要作用,故选A。‎ ‎19.古代希腊对人性的探索由“人是万物的尺度”,发展到“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体现了 A. 进一步强调人价值 B. 赞美人的智慧与力量 C. 判断是非善恶的依据发生了根本变化 D. 由强调感性到强调理性 ‎【答案】D ‎【解析】普罗塔哥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显然属于感性认识,苏格拉底认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显然是从理性思维角度出发,故D项正确。二者都强调人的价值,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及对于人的智慧与力量信息,故B项错误。二者对于是非善恶的判断依据并没有发生了根本变化,故C项错误。‎ ‎20.《蒙娜丽莎》典型地表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精神和人格力量,是一部伟大的人文主义作品,因为 A. 达芬奇成功的运用“圣像图”的画法 B. 达芬奇将解剖学、透视法和明暗转移法运用其中 C. 它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品 D. 它肯定人的价值,颂扬人的力量,表现人性的美 ‎【答案】D ‎【解析】注意题干“是一部伟大的人文主义作品”,紧扣题意,AB只是说明《蒙娜丽莎》绘画的方法和技巧,与人文主义无关;C虽然正确,但也没有抓住人文主义这一内涵。人文主义肯定人的价值,颂扬人的力量,因此D符合题意。‎ ‎21.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是 A. 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 B. 封建文化的复兴 C. 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D. 现代文化的兴起 ‎【答案】C ‎【解析】14、15世纪,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兴起,引起了阶级关系的变化,手工工场主、商人和金融家成了新兴的阶级——资产阶级,而且得到不断地壮大,资产阶级追求财富和现世的享乐,关注人的本身的发展,这就与教会宣扬的以“神”为中心、祈求来世幸福的意旨产生了深刻的矛盾。因此,一场在思想舆论领域的大解放运动就油然而生了。文艺复兴以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为表象,实际是资产阶级新文化的思想解放运动,C符合题意,A、B、D都是文艺复兴的内容或表象。‎ ‎22. “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材料表达的主要思想是 A. 自由平等,天赋人权 B. 三权分立,相互制约 C. 法律范围内的自由权利 D. 农民、贵族共同守法 ‎【答案】A ‎【解析】“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体现出伏尔泰思想是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故A正确;B是孟德斯鸠思想;C是卢梭思想;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23.康德认为:“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旧的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这说明康德 A. 否定政治革命的重要性 B. 批评广大群众的愚昧 C. 强调思想启蒙的重要性 D. 认为新的偏见很严重 ‎【答案】C ‎【解析】由材料中的“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等信息可以看出,康德十分重视思想启蒙的重要性,故答案为C项;康德没有否定政治革命的重要性,排除A项;康德强调思想启蒙的重要性,材料主旨不是批评群众愚昧,也不是认为新的偏见很严重,排除B、D项。‎ ‎24.智者运动、文艺复兴、启蒙运动被称为西方思想史上三大思想解放运动,三者的共同点有 ‎①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②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 ‎ ‎③反对封建束缚 ④促进人性的解放 A. ①②④ B. ①②③④ C. ②④ D. ①④‎ ‎【答案】C ‎【解析】启蒙运动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把矛头指向封建专制制度,故①符合题意;智者运动、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是西方三次著名思想解放运动,都富有人文精神,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促进人性的解放,故②④,符合题意;智者运动时期尚处于奴隶社会,不存在反对封建束缚,文艺复兴是要摆脱天主教神学束缚,启蒙运动以理性主义为武器,猛烈批判封建专制统治,故③不符合题意。故选②④组合,故排除ABD,C符合题意。故选C。‎ ‎25.有学者认为:借助传统文化外衣宣传适应时代需要的新思想不失为一种高明的手段。以下能作为该观点论据的是 A.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B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C. 洋务运动和国民大革命 D. 戊戌变法和文艺复兴 ‎【答案】D ‎【解析】戊戌变法期间, 维新思想家将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借以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文艺复兴是借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而进行的一场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故选D;洋务运动和国民大革命均没有“借助传统文化外衣宣传适应时代需要的新思想”,故排除C;宗教改革挑战教皇权威,启蒙运动对天主教会和封建专制进行了猛烈抨击,与材料不符,排除B;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和全盘肯定西方文化,五四运动没有“借助传统文化外衣宣传适应时代需要的新思想”,排除A。‎ ‎26.牛顿的发现被认为“跳出了神秘的黑匣子,用理性的光芒照亮了人类”;达尔文则因提出进化论,被当时的支持者称为“生物学领域的牛顿”。两人的学说都 A. 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 B. 提升了宗教神学的权威 C. 反映了工业时代的要求 D. 促进了启蒙运动的发展 ‎【答案】A ‎【解析】据材料“牛顿……用理性的光芒照亮了人类……达尔文……称为‘生物学领域的牛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和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都促进了人们理性思维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故A项正确;两人的学说动摇了宗教神学的权威,故B项错误;牛顿不属于工业时代,故C项错误;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产生于19‎ 世纪,不可能促进启蒙运动的发展,故D项错误。故选A。‎ ‎27.“就人类文明史而言,它成就了英国工业革命,在法国诱发了启蒙运动和大革命。迄今为止,还没有第二个重要的科学和学术理论,取得过如此之大的成就。”“它”指的是 A.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B. 牛顿的力学理论体系 C. 达尔文的进化论 D. 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现象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牛顿在前人的基础上确认了物体宏观运动的规律,提出了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形成了一个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的牛顿力学体系,这一体系对解释和预见物理现象具有决定性意义,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提供了理论条件,同时这一体系强调实验的重要性表明对理性的重视,为启蒙思想的发展打下基础,故选B。相对论产生于20世纪,英国工业革命早已发生,排除A;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发表于19世纪,英国工业革命早已发生,排除C;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关,而英国工业革命指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排除D。‎ ‎28. 在19世纪的最后一天,物理学家W·汤姆生在展望20世纪物理学前景时说,物理学的大厦已经落成,它美丽的天空却被两朵乌云笼罩,其中一朵是同热辐射有关的问题。驱散这朵“乌云”的是 A. 万有引力定律 B. 电磁感应理论 C. 量子论 D. 相对论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A项是在17世纪牛顿提出,B项是在19世纪前期法拉第提出,时间上排除;D项是在20世纪初期由爱因斯坦提出,深刻地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与题干不符;1900年普朗克提出量子假说,他认为,辐射像物质一样,是由具有能量的基本单位量子来实现的。因此选C项。‎ ‎29. “科学革命引发了观念形态的革命:宗教神秘主义的面纱和覆盖真相的无知之幕被理性之手撩开一角,传统的权威受到撼动,人类第一次从对自然恐惧的阴影下走出来,重新审视自身的价值和能力。”此处“科学革命”的代表人物是 A. 牛顿 B. 达尔文 C. 爱因斯坦 D. 普朗克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理性之手”“第一次从对自然恐惧的阴影下走出来”的信息说明牛顿经典力学中观察实验理性方法得到实践,开启了人类历史第一次自然大综合,故A项正确;达尔文主要是生物学领域,故B项错误;爱因斯坦主要是从空间和时间角度论述相对论,故C项错误;普朗克提出量子论,与材料中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 ‎30.某历史学家指出:“一个世纪以前,工业革命将大批劳动力吸引到大机器和能源所在地——工厂里面。今天,相反的趋势在进行当中,现代通讯革命允许人们在任何地方创造思想和处理信息。”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内燃机和现代交通工具的发明和应用 B. 电话、无线电技术的发明和应用 C. 电子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明和应用 D. 电影、电视的出现和影视艺术的发展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现代通讯革命”“人们在任何地方创造思想和处理信息”判断应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有关,因此答案为C;选项A与材料中“通讯革命”不符,排除;电话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发明的,排除B;选项D中的电影、电视和通讯革命无关,排除。‎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附加题20分 二、非选择题(第31题22分,第32题18分,共40分;附加题,第33题20分)‎ ‎31.起源于古希腊的人文主义是近代西欧社会转型的文化支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普罗塔戈拉 材料二 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体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贵族书》‎ 材料三 他们在经济领域中 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国家对自然经济力量的自由发挥作用不得干涉……在宗教方面……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就很可能会变得专横;如果只有两种宗教,人民就会互相割断对方的喉咙;但是,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和睦相处。”……在政治方面……卢梭在其主要政治著作《社会契约论》一书中说,所有公民在建立一个政府的过程中,把他们的个人意志融合成一个共同意志,同意接受这共同意志的裁决作为最终的裁决……“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他(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表明普罗塔戈拉对神持何态度?概述这一思想产生的经济、政治条件。‎ ‎(2)根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观点。根据所学知识,说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其它主张。‎ ‎(3)依据材料三,列举启蒙运动进一步发展人文主义的思想主张。‎ ‎(4)纵观西方人文主义发展历程,谈谈你对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认识。‎ ‎【答案】(1)态度:怀疑神灵。‎ 条件:经济,奴隶制工商业的繁荣;政治,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 ‎(2)观点:世俗权力高于教会权力。‎ 主张:信仰即可得救;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 ‎(3)主张:经济领域,主张自由放任;宗教方面,主张信仰自由;政治方面,主张人民主权和建立社会契约。‎ ‎(4)认识:思想具有自身的历史继承性;随着时代的进步,思想不断向前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结合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1)根据“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可以看出,普罗塔戈拉对神灵持怀疑态度。这一思想产生的经济、政治条件应当联系所学雅典的社会状况,从经济方面奴隶制工商业的繁荣、政治方面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来回答。‎ ‎(2)根据“我们应当让世俗政体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等信息可以看出,马丁·路德主张世俗权力高于教会权力。联系所学可知,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其它主张还包括信仰即可得救、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 ‎(3)启蒙运动进一步发展人文主义的思想主张,根据“他们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可以看出经济领域主张自由放任;根据“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和睦相处”可以看出宗教方面主张信仰自由;根据“《社会契约论》”“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等信息可以看出政治方面主张人民主权和建立社会契约。‎ ‎(4)对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认识,可以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从思想具有自身的历史继承性、思想要随着时代进步不断向前发展来回答。‎ ‎32.技术进步和科学革命影响人类文明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极大地加速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给人类创造着更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而世界近代自然科学是从中世纪的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而发展的,并对封建教会神学产生了极大冲击。‎ ‎——《自然科学与神学》‎ 材料二 由于牛顿证明了地上的力学也能应用于天上的星球,从而昭示了一种简单而统一的自然规律的存在,整个思想界不禁为之亢奋。人们因此发现,原来整个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的自然界,不过是按某种法则运转的巨大的机械装置,而其中并没有上帝的地盘。于是传统的宗教信仰被动摇了,唯物主义思潮开始盛行。到18世纪后半期,欧洲的知识精英大多已对基督教持怀疑态度,此情况在法国尤其突出。极富玄想天分的法国人还自然地由自然界联想到人类社会。既然自然界有一个统一的规律,那么人类社会也决不会例外。‎ ‎——摘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科学对工业的影响的最惊人的例子之一可见于煤衍生物方面。煤除了提供焦炭和供照明用的宝贵的煤气外,还给予一种液体即煤焦油。化学家在这种物质中发现了真正的宝物——种种衍生物,其中包括数百种染料和大量的其他副产品如阿司匹林、冬青油、糖精、消毒剂、轻泻剂、香水、摄影用的化学制品、烈性炸药及香橙花精等。‎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试举例说明近代自然科学是怎样冲击封建教会神学的。‎ ‎(2)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近代自然科学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3)有人指出,近代西方发生的三次革命——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从而使西方能够领先于世界其他地区。试以第二次工业革命为例,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1)说明:哥白尼的“日心说”打破了教会的“地心说”;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创立进一步冲击了教会的学说;达尔文的进化论冲击了封建神学创世说。(举其中两例即可。)‎ ‎(2)影响:为欧洲思想领域冲破封建神学的束缚提供了有力武器;促进了启蒙思想的萌发;促进了工业生产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社会生活。‎ ‎(3)这一观点是正确的。‎ 科学技术的突破性成果和创新,直接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或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为人类利用电力打开了大门);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后出现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了社会环境;第二次工业革命又促进了科学的发展和纸张革命的扩展。‎ 因此,正是由于这三大革命的相互作用,西方的现代化进程领先于世界其他地区。‎ ‎【解析】(1)本题材料提到,科学技术极大地加速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给人类创造着更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而世界近代自然科学是从中世纪的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而发展的,并对封建教会神学产生了极大的冲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哥白尼“日心说”打破了教会的“地心说”;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创立进一步冲击了教会的学说;达尔文的进化论冲击了封建神学创世说。‎ ‎(2)本题材料提到,人们因此发现,原来整个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的自然界,不过是按某种法则运转的巨大的机械装置,而其中并没有上帝的地盘。于是传统的宗教信仰被动摇了,唯物主义思潮开始盛行。科学对工业的影响的最惊人的例子之一可见于煤衍生物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自然科学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为欧洲思想领域冲破封建神学的束缚提供了有力武器;促进了启蒙思想的萌发;促进了工业生产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社会生活。‎ ‎(3)本题材料提出观点:近代西方发生的三次革命——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从而使西方能够领先于世界其他地区。要求学生谈对该观点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观点是正确的。科学技术的突破性成果和创新,直接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或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为人类利用电力打开了大门);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后出现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了社会环境;第二次工业革命又促进了科学的发展和纸张革命的扩展。因此,正是由于这三大革命的相互作用,西方的现代化进程领先于世界其他地区。‎ 附加题(20分)‎ ‎33.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邓小平 材料一 董仲舒按人性把人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占人口多数的“中民”是教育的主要对象。他主张设立各级学校,教授儒家经典,将他们培养为“笃于礼薄于利”“以天下为忧”的君子,以使得“教化大行,天下和洽”。‎ 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35~95年)认为,学校教育优于家庭教育,培养演说家是公民教育的重要目标。他还认为,完美的常说家“不仅要有超群的演说天赋,还要有完美的品格”“能尽公民之义务,能在公私事务中完成使命,能以忠告引导国家,能以立法奠定其雄厚基础”。‎ 材料二 严复认为:“西之教平等,故以公治众而贵自由”“讲教育者,其事常三宗:曰体育,曰智育,曰德育,三者并重”。‎ ‎1912年,蔡元培批评清政府的教育宗旨说:“忠君与共和政体不合,尊孔与信教自由相违”。同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公布的《教育宗旨》规定:“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 ‎1957年,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材料三 人文教育是欧洲教育的传承。19世纪,英国知识界对教育的内容展开争论。一派认为,科学(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应该是教育的主体内容,它是文明的基础和核心,是国家富强之所在。教育不能只培养绅士,而是要满足社会的现实需要,但科学在教育中几乎没有获得应有的分量。另一派别认为,古典人文科目(语言、文学、哲学、历史、数学等)仍然应该是教育的核心内容。人文教育不仅追求纯粹知识,还是人类实现美、快乐、自由和道德的途径。类似的争论在近现代很多国家都发生过。‎ ‎(1)阅读材料一,概括董仲舒和昆体良教育主张的相同点。‎ ‎(2)阅读材料二,概括中国近现代教育目标的特点;结合时代背景对此进行分析。‎ ‎(3)概述这一教育争论在英国出现的时代背景。‎ ‎【答案】(1)相同点:教育的主要对象不是全体民众;学校教育是培养人的重要方式;教育要培养品德高尚的人;人才要为国家服务。‎ ‎(2)特点:将德、智、体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标准;不同时代对教育目标都有所补充、发展。‎ 分析:清末思想家提出,人才培养的标准以西方的自由、平等理念为核心;这一主张一度成为中华民国的教育宗旨。新中国成立后,教育方针强调培养社会主义的劳动者;改革开放后,强调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全面发展的人。‎ ‎(3)时代背景:工业革命的兴起;科学技术的发展;理性主义的发展。‎ ‎【解析】‎ ‎(1)由“董仲舒按人性把人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占人口多数的“中民”是教育的主要对象”‎ 和“培养演说家是公民教育的重要目标”可以看出他们的教育对象不是全体民众;由材料 “他主张设立各级学校”和材料中“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35-98年)认为,学校教育优于家庭教育”可以概括出两个人都是重视学校教育的;由“教授儒家经典,将他们培养为“笃于礼薄于利”“以天下为忧”的君子”和“不仅要有超群的演说天赋,还要有完美的品格”可以概括出两个人都重视品德教育;由“以天下为忧”的君子”和“能尽公民之义务,能在公私事务中完成使命,能以忠告引导国家,能以立法奠定其雄厚基础”可以概括出人才要为国家服务。‎ ‎(2)第一问由“将教育者,其实常三宗;曰体育,曰智育,曰德育,三者并重”“ 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注意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编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可以概括出将德、智、体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标准;由民国时期的教育宗旨、1957年的教育法和1995的教育法的变化中可以概括出不同时代对教育目标都有所补充、发展。第二问结合“西之教平等,故以公治众而贵自由” “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从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后和改革开放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概括即可。‎ ‎(3)结合所学知识从可以从工业革命兴起、科学的发展和理性主义的影响等角度进行分析。‎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