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湘教版浙江新高考地理选考总复习:第21讲 人口迁移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湘教版浙江新高考地理选考总复习:第21讲 人口迁移作业

‎1.一列火车从北京开往上海,以下是四位旅客的谈话,判断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 A.甲说:“我此次是去上海参观游览世博园。”‎ B.乙说:“我被上海交通大学录取,现在去学校报到。”‎ C.丙说:“我到上海为公司洽谈业务。”‎ D.丁说:“我是去上海采购。”‎ 解析:选B。人口迁移是居住地发生长期或永久性变更的人口移动形式。选项中甲、丙、丁分别去上海旅游、出差、购物,居住地并没有长期或永久变更,而乙是去上海读大学,居住地发生了变更,且时间较长,应属于人口迁移。‎ ‎(2019·舟山质检)美国每年都有一批工人定期随季节变化在国内迁移,其迁移主要路线如下图示意。据此回答2~3题。‎ ‎2.图中人口迁移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环境变化    B.婚姻家庭 C.农业活动 D.气候变化 ‎3.对该类人口迁移的主要时间和方向描述正确的是(  )‎ A.春季向东迁移 B.夏季向西迁移 C.秋季向西迁移 D.冬季向南迁移 解析:第2题,题干材料显示“一批工人定期随季节变化在国内迁移”,该批工人随季节变化而迁移,所以其影响因素也具有季节性。农业活动具有典型的季节性,因此这批工人是从事农业生产的产业工人,随农事活动而南北迁移。第3题,美国迁移的农业工人,开始于美国南方地区,他们冬季在南方进行越冬作物的管理工作;春季和夏季随作物的耕种、管理而北移,秋季和冬季又随作物的收获与耕种而南移。‎ 答案:2.C 3.D ‎(2019·湖州高一联考)工作在北京,居住在天津。近年来,由于城际就业、居住等条件的差异,越来越多的上班族和生意人在京津城际高铁上演绎着“双城记”,他们以每日、每周、每月的周期奔波在这条线路上,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人生故事。据此回答4~5题。‎ ‎4.“工作在北京”的主要原因是(  )‎ A.北京就业机会多,人均收入高 ‎ B.在北京工作体面,声誉好 C.北京劳动密集型工业发达 ‎ D.北京社会福利制度更完善 ‎5.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演绎“双城记”得益于(  )‎ A.政策支持 B.交通改善 C.人口老龄化 D.逆城市化 解析:第4题,人口迁移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是经济因素,多数情况下,人口迁移是为了追求更多的就业机会、更高的经济收入,从而能有更高的生活水平。第5题,“双城记”是工作在北京,居住在天津造成的,与政策无关;人口老龄化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下降、人口迁移等有关,与工作、居住地的不一致无关;逆城市化发生在城市与郊区之间;工作在北京,居住在天津,得益于二地之间有京津公路、高速铁路、动车等便利的交通条件。‎ 答案:4.A 5.B 读某发达国家四城市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示意图,回答6~7题。‎ ‎6.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受人口迁移影响明显的一组城市是(  )‎ A.abc B.acd C.abd D.bcd ‎7.据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判断,文化教育在城市服务功能中占主要地位的是(  )‎ A.a B.b C.c D.d 解析:第6题,图中显示a图老年人口、b图20岁左右青年人口、d图30~50岁中年男性人口的构成比重明显增加,应是外来人口的迁入造成的。第7题,b图20岁左右的青年人口比重突然增加,且男女比例大体一样,应该是该年龄段的大学生到该市求学而致。‎ 答案:6.C 7.B 读我国部分省(市、区)第五次(2000年)、第六次(2010年)人口普查相关数据,‎ 回答8~9题。‎ 人口年 均增长 率(%)‎ ‎0~14岁 比例(%)‎ ‎15~64岁 比例(%)‎ ‎65岁及以上 比例(%)‎ ‎2000年 ‎ ‎2010年 ‎ ‎2000年 ‎ ‎2010年 ‎ ‎2000年 ‎ ‎2010年 a ‎3.24‎ ‎12.26‎ ‎8.63‎ ‎76.28‎ ‎81.25‎ ‎11.46‎ ‎10.12‎ b ‎0.74‎ ‎25.99‎ ‎21.88‎ ‎67.9‎ ‎70.52‎ ‎6.11‎ ‎ 7.6‎ c ‎1.53‎ ‎18.07‎ ‎13.21‎ ‎73.09‎ ‎77.45 ‎ ‎8.84‎ ‎9.34‎ d ‎1.39‎ ‎31.19‎ ‎24.37‎ ‎64.05‎ ‎70.53‎ ‎4.75‎ ‎5.09‎ 北京 ‎3.8‎ ‎13.6‎ ‎8.6‎ ‎78.0‎ ‎82.7‎ ‎8.4‎ ‎8.7‎ ‎8.表中a、b、c、d四省(市、区)排列可能是(  )‎ A.浙江 西藏 上海 江西 B.西藏 浙江 江西 上海 C.江西 上海 西藏 浙江 D.上海 江西 浙江 西藏 ‎9.关于北京人口数据说法正确的是(  )‎ A.两次人口普查数据变化,养老行业受影响最大 B.人口增长率高,主要是人口出生率高 C.15~64岁人口比例上升,主要是受经济发展的影响 D.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上升,主要是人口迁移的结果 解析:第8题,a省(市、区)人口年均增长率明显高于b、c、d省(市、区),和北京差不多,可以得到启示,这个人口增长不但包括自然增长,还包括机械增长。北京和上海的自然增长率较低,但机械增长率非常高,而且a省(市、区)也符合自然增长率低,人口老龄化严重,故a省(市、区)有可能是上海;c省(市、区)可能是浙江,人口增长率较高也是因为机械增长;d省(市、区)可能是西藏,人口增长率高是因为自然增长率高。选D。第9题,北京劳动力人口的比重上升,主要原因是北京就业机会多,经济发达,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事业发达,对年轻人有非常大的吸引力,所以经济发展程度是影响北京劳动力人口比例上升的重要原因。选C。‎ 答案:8.D 9.C 读粤、苏、贵、桂四省区2010年和2050年老年人口比重变化趋势图,回答10~11题。‎ ‎10.图中老年人口变化趋势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省际人口的迁移 B.人口出生率的降低 C.人口寿命的延长 D.经济、医疗水平的提高 ‎11.据图判断,今后我国应优先建立、完善养老体系的地区是(  )‎ ‎①城镇          ②农村 ‎③经济发达省份 ④经济欠发达省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第10题,从图中分析得出,贵、桂经济欠发达省份2050年老年人口比重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经济发达的粤、苏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主要是省际人口的迁移导致的,故选A。第11题,我国农村和经济欠发达省份的老年人口所占比重更大,而且经济水平低,养老问题会更加突出,所以最应优先建立、完善养老体系。故选D。‎ 答案:10.A 11.D 下图为2000-2010年我国农村净转出人口的年龄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12~13题。‎ ‎12.造成农村人口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 A.政府政策 B.就业机会 C.宗教信仰 D.家庭与亲情 ‎13.农村人口外迁对农村的主要影响是(  )‎ A.使生态环境恶化 B.使粮食商品率降低 C.使出生率提高 D.使老龄化进程加快 解析:第12题,根据农村净转出人口主要为15~29岁年龄段的人口,‎ 可以判断造成农村人口转移的主要因素是就业机会。第13题,人口外迁会缓解农村的人地矛盾,使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得以改善;人口外迁导致农村人口减少,粮食在满足自给的情况下会进入市场流通,从而提高粮食的商品率;由图可知,农村青壮年男女转出的比例较高,会使农村人口出生率降低;农村青壮年人口减少,相当于老年人口的比重增加,会加速农村老龄化进程。‎ 答案:12.B 13.D ‎ ‎(2019·温州十校联考)读我国某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迁入率随时间变化曲线图,回答14~15题。‎ ‎14.该地区人口增长率最高的时期是(  )‎ A.③        B.④‎ C.① D.②‎ ‎15.④时期,关于人口迁入率下降的原因,最有可能的是(  )‎ A.该城市产业结构调整 B.该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C.该城市房价增长过快 D.该城市经济水平持续下降 解析:第14题,地区人口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迁入率。图示时间内,①时期自然增长率最高,人口迁入率处在次高峰,两者的和在此时期最高。第15题,③时期以后,迁入图示地区的人口开始减少,但仍然是迁入状态,B、C、D三项都不符合题意。迁入人口开始减少,可能是产业结构调整导致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少。‎ 答案:14.C 15.A ‎16.读有关上海外来常住人口的信息图,回答下列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吸纳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类人才。如今,外来人口已经成为上海常住人口增长的主要来源,对上海的社会经济发展正在产生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1)影响上海人口迁入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人口迁入会________(提高或降低)上海的人口抚养比。‎ ‎(2)指出图1所反映的上海外来常住人口的变化情况,并说明对上海的积极影响。 ‎ ‎(3)概述图2所反映的上海外来常住人口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其积极意义。 ‎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通过识图分析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通过读图判断出影响人口迁入的主要因素,结合图1、图2和材料综合分析人口迁移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答案:(1)社会经济因素 降低 ‎(2)变化情况:从外来人口规模看,中心城区外来人口数量少于郊区;从外来人口增长幅度看,中心城区人口增长幅度远低于郊区人口增长幅度;郊区中西、南部郊区人口增长快于东、北部郊区。‎ 影响:有利于上海中心城区的第二产业向郊区转移,有利于城市功能区的优化,有利于促进郊区的城市化进程,有利于减轻中心城区的环境压力。‎ ‎(3)变化情况:上海外来人口性别比趋向平衡。‎ 意义:有利于社会、家庭、婚姻的稳定,有利于上海的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