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求索真理的历程课时跟踪检测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求索真理的历程课时跟踪检测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五) 求索真理的历程 ‎[基础全面练]‎ ‎1.截至2017年3月6日,我国共发射15颗风云气象卫星,为防御气象灾害提供有力保障。风石气象卫星发射以来对登陆的200多个台风都进行了有效预报,路径误差保持在70公里之内;24小时之内的气象预报准确率提高到87% 。这说明( )‎ ‎①气象卫星数量增加,必然使人类防御灾害能力实现飞跃 ‎②气象预报手段的不断完善,深化人们对气象规律的认识 ‎③气象卫星延伸了人类认识器官,改变天气变化的无序性 ‎④气象预报既体现世界具有可知性,又体现认识的有限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C 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才会发生质变,①错误;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气象预报手段的不断完善,深化人们对气象规律的认识,②当选;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气象卫星延伸了人类认识器官,深化人们对气象规律的认识,但并没有改变天气变化的无序性,③错误;材料表明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④符合题意。‎ ‎2.(2018·南昌重点中学联考)“嫦娥三号”探测器搭载“玉兔号”月球车已经在月球上生活了三周年。三年来,嫦娥三号开展了“测月、巡天、观地”科学探测,取得了大量科学数据。同时,研究人员在月球浅表层地质结构、月基天文观测以及地球等离子体观测等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科学研究成果。这说明( )‎ ‎①人类在实践探索中不断深化对月球的认识 ②人类对真理的认识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 ③对月球结构的认识正确与否需通过科学实验得以验证 ④人们在探月实践活动中不断提升自身的价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B 研究人员在月球浅表层地质结构、月基天文观测以及地球等离子体观测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科学研究成果说明人类在实践探索中不断深化对月球的认识,①表述正确;②人类对真理的认识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中“循环”表述错误;科学实验是社会实践的基本形式,故③表述正确;④与材料无关。‎ ‎3.《论语·学而》中有一语“无友不如己者”‎ ‎,古今注疏多有分歧。第一种解释:不要与不如自己的人为朋友;第二种解释:不要认为任何一个人不如自己;第三种解释:不要结交那些与自己志趣不相投,不志同道合的人。相比较而言,前两种解释都有矛盾之处,最后一种解释更接近孔子的思想。这从一个侧面说明( )‎ ‎①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和主观条件的限制 ②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在实践中不断超越自身 ③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④认识只有超越历史条件,才能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A 《论语·学而》中有一语“无友不如己者”,古今注疏多有分歧。这说明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和主观条件的限制,①符合题意;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③符合题意;②不符合题意;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④错误。‎ ‎4.编纂一部真正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民法典,是新中国几代人的梦想和追求。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曾4次组织起草民法工作。前两次由于党和国家工作重心和指导方针方面的原因而停止,第三次由于改革开放刚开始,制定一部完备的民法典条件还不成熟,确定先制定民事单行法,第四次由于各方面认识不尽一致,继续采取制定单行法的办法。民事单行法的制定为编纂民法典奠定了较好的法律基础和实践基础。我国民法制定过程体现的认识论道理是( )‎ ‎①民法来自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 ②对民法的认识一致是民法制定的基础 ③对民法的认识水平基于人们的实践水平 ④不同认识主体对复杂问题的认识总是不同的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选B ②表述错误,认识不能成为基础。④表述错误,不同认识主体对复杂问题的认识有可能是相同的。我国民法制定过程体现的认识论道理是民法来自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对民法的认识水平基于人们的实践水平,故①③入选。‎ ‎5.有人说,世上本无对错,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答案不同而已。我们应该学会从别人的角度看世界,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多一份求同存异。该观点( )‎ ‎①认为“世上本无对错”是正确的,因为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 ②认为“世上本无对错”是错误的,因为对同一确定对象的正确认识具有客观性 ③强调“从别人的角度看世界”有道理,因为人的认识受到不同立场、思维能力等条件的限制 ④强调“从别人的角度看世界”有道理,因为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不确定的 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解析:选C ‎ 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认为“世上本无对错”是错误的,因为真理与谬误有着绝对的界限,二者不可混淆,②符合题意,排除①;“从别人的角度看世界”有道理,因为人的认识受到不同立场、思维能力等条件的限制,③符合题意;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④错误。‎ ‎6.2017年1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要求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做好全面排查,凡有“八年抗战”字样的,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并视情况修改与此相关内容,确保树立并突出“十四年抗战”概念。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这一修改表明( )‎ A.对抗战历史的认识受到现实实践水平的限制 B.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C.对抗战历史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 D.尊重抗战历史事实是认识发展变化的目的所在 解析:选B 对抗战历史认识的变化主要是受到人们主观因素的影响,并不是因为受现实实践水平的限制,A项错误;由“八年抗战”变为“十四年抗战”,这表明人们的主观认识应该与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相一致,B项正确;对抗战历史的认识是一个不断上升的过程,不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C项错误;认识发展变化的目的是为了推动实践的发展,D项错误。‎ ‎7.2017年8月30日,澳大利亚科学家费兹杰罗(Erich Fitzgerald)表示,远古鲸鱼长有类似狮子般极为锐利的獠牙,该发现推翻了有关古鲸如同现今须鲸、是以牙齿过滤来摄食的理论。这说明( )‎ ‎①真理具有客观性 ②真理是不断变化的 ③真理也会转化为谬误 ④认识具有反复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B 题干中的发现推翻了原来的理论,说明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①符合题意;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人们对远古鲸鱼的摄食认识具有反复性,④入选;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②③错误。‎ ‎8.(2018·山西五校联考)传统教科书上说,人类的进化过程是一条直线,从最开始的爬行猿类,到最终的现代直立智人。然而,中国科学家运用新一代基因测序技术分析古代DNA时发现,人类进化过程并非这样井然有序。它们存在的时间点有交集,而且这种交集还较多。这表明( )‎ ‎①原有的真理性认识常常在新的实践活动中被推翻 ‎②真理具有反复性,认识对象本质的暴露有一个过程 ‎③认识随实践发展而发展,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真理 ‎④科技进步能揭示复杂事物的本质,推动认识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D 相对于传统教科书的观点,中国科学家运用新一代基因测序技术对古代DNA分析的新发现表明认识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科技进步能够推动认识发展,③④正确;认识的发展并不意味着原有真理被推翻,①错误;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但具有反复性的是认识而非真理,②错误。‎ ‎[热点迁移练]‎ 热点一 “京沪干线”成功对接 “星地一体”有望实现 ‎2017年11月20日,从中国科学院旗下国科量子通信网络有限公司获悉,目前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与全球首条远距离量子保密通信干线“京沪干线”已成功对接,在全球初步构建起了首个“星地一体”广域量子保密通信网络的雏形。按规划,未来十年,力争建成天地一体的全球化量子通信基础设施,构建起“量子互联网”。据此回答9~10题。‎ ‎9.被命名为“墨子号”的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发射成功,开启星际之旅。它承载着率先探索星地量子通信可能性的使命,并将首次在空间尺度验证量子理论的真实性。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这说明( )‎ ‎①意识具有能动性,人能够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③实践是获取认识的唯一途径和来源 ④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选B 科学实验卫星承载着率先探索星地量子通信可能性的使命,这表明实践具有能动性,④当选;卫星将首次在空间尺度验证量子理论的真实性,这表明②;①不属于认识论;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而非途径,③错误。‎ ‎10.目前,我国科学家首次实现了预先纠缠分发的独立量子源之间的量子态隐形传输。现有的量子保密通信主要通过量子密钥对经典信息进行加密传输。随着技术的发展,未来的量子保密通信将会实现量子信息的传输,通过光纤网络进行量子隐形传输有望极大提高互联网连接的安全性和强度。由此可见,量子技术的突破( )‎ ‎①是一个突破量子传输规律限制,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 ②印证了人类对量子技术的认识会随着实践的发展而进步 ③说明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深远影响 ④说明运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有利于完整准确地认识事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C ①错误,不能突破规律的限制;④‎ 与题意无关,题目中没有涉及用综合思维方式认识事物;量子技术的突破印证了人类对量子技术的认识会随着实践的发展而进步,说明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深远影响,②③入选。‎ 热点二 再现14年抗战大戏 历史正剧《民族记忆》‎ ‎2017年11月3日,大型抗战历史正剧《民族记忆》在横店圆满杀青,剧组现身2017年第十四届四川电视节为该剧做宣传。全剧生动细致地刻画了一批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华夏儿女不屈不挠的民族抗日精神,将华夏民族14年抗战的悲壮历史以及不屈不挠的民族大义全景式地展现出来。据此回答11~12题。‎ ‎11.教育部在2017年1月发函要求全国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凡有“八年抗战”字样,改为“十四年抗战”。这似乎有悖于我们的常识,但“十四年抗战”有真实的历史事实支撑。随着人们对抗战历史研究的深入,人们在不断纠正、改变历史的看法,努力做到趋向真实的历史。由此可见( )‎ ‎①任何真理都具有客观性、条件性、具体性 ②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 ③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认识具有反复性 ④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推翻已有认识的过程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选A “十四年抗战”有真实的历史事实支撑,表明了任何真理都具有客观性、条件性、具体性,①入选。随着人们对抗战历史研究的深入,人们在不断纠正、改变历史的看法,努力做到趋向真实的历史,说明了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认识具有反复性,③入选。②错误,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④中“不断推翻已有认识的过程”的表述错误,排除。‎ ‎12.近期,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中小学地方教材将“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十四年抗战”的说法,立足于对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正确认识,更加全面地概括了中国的抗战历史,进一步肯定了中国共产党及国民党爱国官兵的抗战行为。这一修改( )‎ ‎①是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本质的真实回归 ②说明人们对事物的完整认识往往要经历一个过程 ③体现了人类认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是在正确价值选择基础上作出的正确价值判断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A “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体现了对中国抗日战争历史本质的真实回归,①符合题意;这一过程体现了对事物完整认识的过程,②符合题意;真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不是所有的认识都是真理,排除③;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④颠倒了二者关系,表述错误。‎ ‎[大题规范练]‎ ‎13.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2017年9月12日,来自60余所在京高校的新生代表,齐聚故宫博物院,共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一课”,以坚持文化自信,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护者。‎ 为让他们感受北京厚重的历史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北京市教工委开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公开课”。据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公开课共有10讲,京韵浓郁。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主讲“文化自信”,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教授蒙曼主讲“传统文化与人文修养”,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阎崇年主讲“北京历史文化”,市文物局局长舒小峰主讲“北京‘三个文化带’”……一批专家学者还将走进校园,围绕北京城市规划、文脉传承、京剧文化等话题与大学生面对面交流。‎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及其特点的知识,谈谈如何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护者。‎ 解析:要求结合材料,运用实践及其特点的知识,谈谈如何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护者。本题知识范围明确,从实践及其特点角度,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组织答案即可。‎ 答案:①实践是直接现实性的活动,实践的过程受客观规律、客观实际的制约,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内涵融入生产生活。②实践具有能动性。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中,既要坚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价值,又要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阵地。③实践具有社会性。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需要全社会参与,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各项任务落实到城乡基层。④实践是历史的发展着的,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一代甚至几代人不懈的努力与追求。‎ ‎14.(2018·湖北六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举措。‎ 材料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供给侧改革是有历史成功先例的,20世纪70~80年代,美、英相继陷入滞胀,“里根经济学”和“撒切尔主义”分别采用减税和国企改革等措施帮助经济走出衰退的泥沼。需求学派的凯恩斯主义相对供给经济学坚持“小政府,大市场”、自由竞争和企业家精神的理念,认为经济一般不会发生任何生产过剩的危机,更不可能出现就业不足,因为供给会创造自己的需求。‎ 有学者认为,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要借鉴供给经济学理论,又不能简单照搬别国的成功模式和先例。结合材料,运用真理的相关知识加以说明。‎ 解析: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要借鉴供给经济学理论,这是因为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符合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就是真理,供给经济理论对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借鉴意义;改革不能简单照搬别国的成功模式和先例,这是因为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因此,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检验、发展真理。‎ 答案:①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客观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供给经济学,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性认识,具有普遍性的品格,对我国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借鉴作用。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真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就会转化为谬误。因此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能照搬别国模式。③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而不能囿于既有的认识。‎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