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6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2018-2019学年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选题 1.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由低到高的正确顺序是( ) A. 生物体→种群→群落→生物圈→生态系统 B. 种群→群落→生物体→生态系统→生物圈 C. 原子→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 D.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答案】D 【解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2)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分子、原子、化合物不属于生命系统。 (3)生命系统各层次之间层层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4)生命系统包括生态系统,所以应包括其中的无机环境。 【详解】对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的研究,必须遵循一定的顺序,在A、B、C、D四项中,只有D项是按照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生物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其余几项排列混乱,D正确。故选D。 2.“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各种细胞结构的功能只有在细胞保持完整时才能完成 B. 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要寄生在活细胞内生存繁殖 C. 细胞是一切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D. 多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是以每个细胞的生命活动为基础的 【答案】C 【解析】生物包括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和无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主要差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或者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没有独立的新陈代谢的能力。 【详解】A、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各种细胞结构的功能只有在细胞保持完整时才能完成,A正确; B、病毒没有独立的新陈代谢能力,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要寄生在活细胞内生存繁殖,B正确; C、细胞是大多数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病毒这种生物没有细胞结构,C错误; D、多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是以每个细胞的生命活动为基础的,D正确。故选C。 3.下列有关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自由水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许多化学反应都需要自由水的参与 B. 蔗糖和乳糖水解的产物都是葡萄糖 C. 蛋白质和核酸共同的化学元素是C、H、O、N D. 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非常重要 【答案】B 【解析】自由水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许多化学反应都需要自由水的参与,A项正确;蔗糖水解的产物是葡萄糖和果糖,乳糖水解的产物是葡萄糖和半乳糖,故B项错误;蛋白质的组成元素都有C、H、O、N,核酸的组成元素是C、H、O、N、P,故C项正确;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非常重要,D项正确。 4. 每个脱氧核苷酸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 ) A. 二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二分子含氮碱基 B. 三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四分子含氮碱基 C. 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四分子含氮碱基 D. 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 【答案】D 【解析】核酸包括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其中脱氧核糖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由脱氧核糖,含氮碱基(A、C、G、T)、磷酸组成,核糖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由核糖,含氮碱基(A、C、G、U)、磷酸组成。 【详解】由分析可知一分子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故选D。 【点睛】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DNA分子的基本单位,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的基本单位即可正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 5.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下列生理活动与蛋白质功能无关的是 A. 帮助人体抵御病菌和病毒等抗原的侵害 B. 催化葡萄糖在细胞内氧化分解 C. 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 D. 信息传递作用,能够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 【答案】C 【解析】考点是蛋白质的功能,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功能多样,本题考查教材相关知识的记忆情况。 【详解】有些蛋白质如抗体,具有免疫功能,帮助人体抵御病菌和病毒等抗原的侵害,A正确. 酶具有催化作用,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B正确. 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是核酸,C错误. 有些蛋白质能起信息传递作用,能够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如蛋白质类的激素,D正确. 6.原核生物都具有的结构是( ) A. 细胞膜和核膜 B. 线粒体和核膜 C. 细胞膜和核糖体 D. 线粒体和核糖体 【答案】C 【解析】AB、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A项错误,B项错误; C、相同点是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核糖体,C项正确; D、原核细胞内除核糖体外没有其他的细胞器,D项错误。故选C。 7.下列关于细胞结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叶绿体是唯一含有色素的细胞器 B. 蓝藻具有叶绿体因而能进行光合作用 C. 同时具有中心体、叶绿体的细胞不存在 D. 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答案】D 【解析】1、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场所,某些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2、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无丝分裂;3、只有进行分裂的细胞才可能观察到染色体;4、真核生物具有染色体,原核生物没有。 【详解】叶绿体和液泡都是有色素的细胞器,A错误;蓝藻具有叶绿素因而能进行光合作用,B错误;低等植物细胞同时具有中心体、叶绿体的细胞,C错误;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8.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 B. 协助扩散不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 C. 大分子有机物进入细胞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 D. 小分子物质或离子都可以通过被动运输进入细胞 【答案】A 【解析】主动转运的特点是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和能量,A正确;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B错误;大分子物质通过胞吞进入细胞,需要能量,不需要载体蛋白,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C错误;小分子物质或离子可能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D错误。 9.对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关于光反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为暗反应提供能量和还原剂 B. 需要水参加 C. 参与反应的光合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和叶绿体基质中 D. 生成的ATP只能用于喑反应 【答案】C 【解析】光合作用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在这两个阶段中,第一阶段是直接需要光的称为光反应,第二阶段不需要光直接参加,是二氧化碳转变为糖的反过程称为暗反应。光合作用在叶绿体中进行,光反应的场所位于类囊体膜,暗反应的场所在叶绿体基质。光反应的发生需要叶绿体类囊体膜上的色素、酶参与。 【详解】A、为暗反应提供能量的有ATP和还原剂([H]),A正确; B、水在光下裂解产生氢和氧气,B正确; C、参与反应的光合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叶绿体基质是暗反应的场所,C错误; D、生成的ATP只能用于喑反应,D正确。故选C。 10. 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的分化程度越高,全能性越强 B. 癌细胞具有细胞增殖失控的特点 C. 正常细胞的衰老凋亡必将使个体衰老死亡 D. 幼年个体生长需细胞增殖,成年后不需细胞增殖 【答案】B 【解析】A、全能性是已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分化程度越高,全能性越弱,A错误; B、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细胞增殖失控,B正确; C、人是多细胞生物,正常细胞的衰老凋亡不会导致个体衰老死亡,C错误; D、幼年个体生长的过程需细胞增殖分化,成年后也需细胞增殖分化,D错误。故选B。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表现型相同的生物,基因型一定相同 B. D和D,D和d,d和d都是等位基因 C. 隐性性状是指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 D. 同种兔的白毛与黑毛,同种狗的长毛与短毛都是相对性状 【答案】D 【解析】1、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判断生物的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需要扣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答题。 2、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详解】A、表现型相同的生物,基因型不一定相同,例如:AA和Aa个体的表现型相同,但基因型不同,A错误; B、D和D,d和d都是相同基因,不是等位基因,B错误; C、隐性性状是指在显性纯合子与隐性个体杂交时,子代中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C错误; D、同种兔的白毛与黑毛,同种狗的长毛与短毛都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均为相对性状,D正确。故选D。 1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性状分离是指: A. 纯种显性个体与纯种隐性个体杂交产生显性的后代 B. 杂种显性个体与纯种显性个体杂交产生显性的后代 C. 杂种显性个体与纯种隐性个体杂交产生隐性的后代 D. 杂种显性个体自交产生显性和隐性的后代 【答案】D 【解析】性状分离是指杂种自交后代中同时表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详解】纯种显性个性与纯种隐性个体杂交产生显性的后代,只能说明性状的显隐性关系,不会出现性状分离,A错误;杂种显性个性与纯种显性个体杂交产生的全部是显性后代,不属于性状分离,B错误;杂种显性个性与纯种隐性个体杂交产生隐性后代属于测交 ,根据性状分离的概念可知,此现象不属于性状分离,C错误;杂种显性个性自交同时产生显性和隐性的后代的现象属于性状分离,D正确。 【点睛】熟悉性状分离的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3.一对杂合黑豚鼠产仔4只,4只鼠仔的表现型可能是( ) A. 二黑一白 B. 全部黑色 C. 二黑二白 D. 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答案】D 【解析】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控制性状的基因组合类型称为基因型。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称为等位基因,用大小写字母表示。基因在体细胞内是成对的,其中一个来自父本,一个来自母本。不含等位基因的如AA或aa称为纯合子,含等位基因如Aa称为杂合子。纯合子自交后代还是纯合子,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 【详解】杂合子对应的表现型为显性,因此黑色为显性,一对杂合(Aa×Aa)黑豚鼠产仔4只,4只鼠仔的表现型可能是黑、白或黑白都有,但由于后代数目较少,很难呈现3∶ 1的比例,D正确。 故选D。 14.南瓜的果实中白色(W)对黄色(w)为显性,盘状(D)对球状(d)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下列不同亲本组合所产生的后代中,结白色球状果实最多的一组是 A. WwDd×wwdd B. WwDd×WWDD C. WwDd×WWDD D. WWdd×WWdd 【答案】D 【解析】控制南瓜果实颜色和形状的两对基因独立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利用先分后合的思路可先对两对性状分别进行分析,然后按照乘法原理进行综合。 【详解】A项WwDd×wwdd所产生的后代中,结白色球状果实的比例为(1/2)×(1/2)=1/4; B项WwDd×WWDD所产生的后代中,结白色球状果实的比例为1×0=0;C项WwDd×WWDD所产生的后代中,结白色球状果实的比例为1×0=0;D项WWdd×WWdd所产生的后代中,结白色球状果实的比例为1×1=1,结白色球状果实最多的一组是D项。 故选D。 15.下列关于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有几项( ) (1)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2)玉米体细胞中有10对染色体,经过减数分裂后,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5对 (3)每个原始生殖细胞经过减数分裂都形成4个成熟生殖细胞 (4)人的精子中有23条染色体,那么人的神经细胞、初级精母细胞、卵细胞中分别有染色体46、46、23条,染色单体0、46、23条 (5)同一个生物体在不同时刻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染色体数一般是相同的 (6)同一个生物体在不同时刻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染色体组成一般是不同的 A. 一项 B. 二项 C. 三项 D. 四项 【答案】C 【解析】原始生殖细胞如精原细胞,经过染色体复制,成为初级精母细胞,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两个次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再通过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四个精细胞。卵巢里的初级卵母细胞通过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一个较大的次级卵母细胞,和另一个较小的第一极体。次级卵母细胞再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一个大的卵细胞,小的为第二极体。 【详解】(1)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该项正确; (2)玉米体细胞中有10对染色体,经过减数分裂后,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10条,不含同源染色体,不能算5对,该项错误; (3)每个原始生殖细胞经过减数分裂不都形成4个成熟生殖细胞,如卵原细胞只能形成1个卵细胞,该项错误; (4)人的精子中有23条染色体,那么人的神经细胞、初级精母细胞、卵细胞中分别有染色体46、46、23条,染色单体0、92、0条,该项错误; (5)同一个生物体在不同时刻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染色体数一般是相同的,该项正确; (6)由于减数分裂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同一个生物体在不同时刻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染色体组成相同的概率很低,该项正确。故选C。 16. 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行为变化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 B.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使所有非等位基因之间也发生自由组合 C. 染色单体分开时,复制而来的两个基因也随之分开 D. 非同源染色体数量越多,非等位基因的组合的种类也越多 【答案】B 【解析】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同时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单体分开时,复制而来的两个基因也随之分开。 【详解】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因此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A正确; 同源染色体上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都含有非等位基因,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时,只能使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发生自由组合,而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会自由组合,B错误; 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形成染色体时,间期复制而来的两个基因也随之分开,C正确;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非同源染色体数量越多,非等位基因组合的种类也越多,D正确。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同源染色体与非同源染色体的区别与联系、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减数分裂过程,要求考生识记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尤其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特点;识记同源染色体和等位基因的概念,明确同源染色体上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都含有非等位基因;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17.下列关于性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可以控制性别 B. 性别受性染色体控制而与基因无关 C. 女儿性染色体必有一条来自父亲 D. 性染色体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 【答案】C 【解析】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有的可以控制性别,但是也有不控制性别的,如控制色盲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A错误; B、性染色体能控制性别的原因主要减少因为性染色体上有控制性别的基因,B错误; C、女性有两条X染色体,其中一条来自母亲,另一条来自父亲,C正确; D、在正常体细胞中,无论是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都是成对存在的,并经减数分裂后减半存在于生殖细胞中所以性染色体存在于所有细胞中,在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中都有性染色体的存在,D错误。故选C。 【点睛】此类题目关键要知道以下知识点: (1)性染色体上的因不一定都可以控制性别。 (2)体细胞中都存在性染色体。 (3)女性有两条X染色体,其中一条来自母亲,另一条来自父亲。 18.下列关于 X 染色体上显性基因决定的人类遗传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患者双亲必有一方是患者,人群中的患者女性多于男性 B. 男性患者的后代中,子女各占 1/2 患病 C. 女性患者的后代中,女儿都患病,儿子都正常 D. 表现正常的夫妇,性染色体上也可能携带致病基因 【答案】A 【解析】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的特点是: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男性患者的母亲和女儿都是患者,正常女性的父亲和儿子都是正常的。 【详解】A、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的特点是: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患者的显性致病基因来自于亲本,所以亲本至少有一个是患者,A正确; B、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男性患者的母亲和女儿都是患者,儿子基因型是由其配偶决定,B错误; C、若女性患者是杂合子,其丈夫正常,则其后代中,女儿和儿子都是一半正常,一半患病,C错误; D、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不可能出现在正常个体身上,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伴性遗传、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特点,需要考生掌握X显性病的遗传特点。 19.关于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染色体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DNA也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 B. 真核生物细胞中的遗传物质都是DNA,病毒中的遗传物质都是RNA C. 遗传信息是指DNA中碱基的排列顺序 D. 基因是核酸分子携带的遗传信息 【答案】C 【解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遗传信息是基因(或DNA)中碱基排列顺序。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主要成分有DNA和蛋白质。染色体存在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是核DNA的载体。 【详解】A、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是一种结构,不是物质,DNA是大多数生物体的遗传物质,A错误; B、真核生物细胞中的遗传物质都是DNA,RNA病毒中的遗传物质是RNA,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B错误; C、遗传信息是指DNA中碱基的排列顺序,C正确; D、基因是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遗传信息是DNA(或基因)中碱基排列顺序,D错误。故选C。 20.已知1个DNA分子只有4000个碱基对,其中胞嘧啶有2200个,这个DNA分子中应含有的脱氧核苷酸的数目和腺嘌呤的数目分别是 ( ) A. 4000个和900个 B. 4000个和1800个 C. 8000个和1800个 D. 8000个和3600个 【答案】C 【解析】该DNA分子中有4000个碱基对,则有8000个碱基,8000个脱氧核苷酸,根据A=T,G=C,A+C=T+G=总碱基/2,由题干知C=2200个,则腺嘌呤数目为8000/2-2200=1800,故选C。 【点睛】DNA分子中的碱基数量的计算规律 (1)在DNA双链中嘌呤总数与嘧啶总数相同,即A+G=T+C。 (2)互补碱基之和的比例在任意一条链及整个DNA分子中都相同,即若在一条链中=m,在互补链及整个DNA分子中=m。 (3)非互补碱基之和的比例在两条互补链中互为倒数,在整个DNA分子中为1,即若在DNA一条链中=a,则在其互补链中=,而在整个DNA分子中=1。 21.下列有关基因与染色体叙述,正确的是( ) A. 果蝇体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那么,控制果蝇性状的所有基因应该平均分布在这8条染色体上 B. 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的基因控制同一性状;非等位基因都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C. 位于X或Y染色体上的所有基因,在遗传过程中总是连在一起传递,其相应的性状表现总会与一定的性别相关联 D. 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中不遵循孟德尔定律,但表现伴性遗传的特点 【答案】C 【解析】1.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并且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2.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详解】A、果蝇体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位于细胞核中,在细胞质中的线粒体上也有DNA存在,因此,控制果蝇性状的所有基因除了分布在这8条染色体上之外,还有的基因分布在线粒体中,A错误; B、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的基因控制同一性状,非等位基因有的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也有的位于同源染色体上,B错误; C、位于X或Y染色体上的所有基因,在遗传过程中总是连在一起传递,由于X和Y染色体是性染色体,因此其上的基因控制的相应性状表现总会与一定的性别相关联,C正确; D、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中也遵循孟德尔定律,且往往表现伴性遗传的特点,D错误。故选C 22.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下列对噬菌体衣壳蛋白质合成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氨基酸原料和酶来自细菌 B. 氨基酸原料和酶来自噬菌体 C. 氨基酸原料来自细菌,酶来自噬菌体 D. 氨基酸原料来自噬菌体,酶来自细菌 【答案】A 【解析】1、噬菌体繁殖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详解】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并作为模板控制子代噬菌体合成,而DNA复制和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合成所需的原料、能量、酶等条件均由细菌提供,A正确。 故选A。 23.下面是关于基因蛋白质和性状三者间关系的叙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基因与性状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B. 蛋白质的结构可以直接影响性状 C. 基因控制性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 D. 蛋白质的功能可以影响性状 【答案】A 【解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①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影响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②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来直接控制性状。 【详解】A、基因与性状之间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也有性状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决定的,A错误; B、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体现者,蛋白质的结构可直接影响性状,B正确; C、由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可知,基因控制性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C正确; D、蛋白质的功能可以影响性状,如某些酶的作用,D正确。故选A。 24.某转运RNA的反密码子为CAU,它所转运的氨基酸是( ) A. 缬氨酸(GUA) B. 组氨酸(CAU) C. 酪氨酸(UAC) D. 甲硫氨酸(AUG) 【答案】A 【解析】1、遗传密码:又称密码子,是指mRNA上能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 2、反密码子:是指tRNA的一端的三个相邻的碱基,能专一地与mRNA上的特定的3个碱基(即密码子)配对。 【详解】氨基酸是由密码子决定的,密码子与反密码子互补配对,若某转运RNA的反密码子为CAU,则其对应的密码子是GUA,编码的氨基酸是缬氨酸。因此,该tRNA所转运的氨基酸是缬氨酸(GUA)。故选A。 【点睛】tRNA是一种核糖核酸含有许多碱基,只是一端的三个相邻的碱基(反密码子),能专一地与mRNA上的特定的3个碱基(密码子)配对,而显得这三个碱基作用很大。 25.同无性生殖相比,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有更大的变异性,其根本原因是( ) A. 基因突变频率高 B. 产生新的基因组合机会多 C. 产生许多新的基因 D. 更易受环境影响而发生变化 【答案】B 【解析】无性生殖是不经过生殖细胞的结合由亲体直接产生子代的生殖方式,代基本保留了母体的特性。 有性生殖是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产生合子,由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其中存在基因的分配和重组的过程,所以变异性更大。 【详解】A、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如果外界环境相同,其突变率也无较大差别,A错误; B、有性生殖过程需要亲本经过减数分裂产生有性生殖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发生基因重组,从而产生多种类型的生殖细胞,这样导致后代具有较大的变异性,B正确; C、如果不发生基因突变,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都不能产生新的基因,如果发生基因突变,二者产生新基因的概率相等,C错误; D、环境因素对两种生殖方式变异的影响没有差别,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区别,需要考生清楚这二者的过程,再去寻找不同的地方。 26.下列有关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有几项( ) (1)基因突变是广泛存在的,并且对生物自身大多是有害的 (2)基因突变一定能够改变生物的表现型 (3)基因重组可以产生新的性状 (4)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就是二倍体 (5)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植物后得到的一定是二倍体 (6)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的改变就是基因突变 (7)基因重组发生在受精作用的过程中 (8)人工诱变所引起的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的变异都是有利的 A. 二项 B. 四项 C. 五项 D. 六项 【答案】A 【解析】1、基因突变的特点:(1)具有普遍性;(2)具有低频性(个体的基因突变率低,但种群中个体数多,其突变率较高);(3)具有随机性;(4)具有不定向性;(5)多害少利性。 2、凡是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的个体,均称为单倍体;凡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且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个体,均称为二倍体。 【详解】(1)基因突变是广泛存在的,并且对生物自身大多是有害的,(1)正确; (2)由于存在密码子的简并性、隐性突变等原因,所以基因突变不一定能改变生物的表现型,(2)错误; (3)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基因,从而产生新性状,基因重组是对基因的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基因型,属于原有性状的重新组合,不能产生新性状,(3)错误; (4)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才是二倍体,若由生殖细胞直接发育而来,体细胞中无论含有几个染色体组,都是单倍体,(4)错误; (5)由于单倍体植物的体细胞中不一定含有一个染色体组,所以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植物后得到的不一定是二倍体,(5)错误; (6)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的改变会导致基因结构改变,因而就是基因突变,(6)正确; (7)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7)错误; (8)变异是不定向的,所以人工诱变所引起的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的变异不一定都是有利的,(8)错误。综上分析,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7.关于人类遗传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先天性心脏病都是遗传病 B. 单基因遗传病是由一个致病基因引起的疾病 C. 人类基因组测序是测定人的46条染色体的一半,即23条染色体的碱基序列 D. 人类的大多数疾病与基因有关,也与生活方式和环境有关 【答案】D 【解析】由于生殖细胞或受精卵里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从而使发育成的个体患疾病,这类疾病都称为遗传性疾病,简称遗传病。根据目前人们对遗传物质的认识,可以将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病三类。单基因遗传病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疾病,多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两对以上等位基因控制的疾病,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是指由于染色体的数目形态或结构异常引起的疾病。 【详解】A、先天性心脏病不一定是由遗传物质该病引起的,因此不一定是遗传病,A错误; B、单基因遗传病是由染色体上单个致病基因引起的疾病,是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B错误; C、人类基因组测序是测定人的24条染色体(22条常染色体+X染色体+Y染色体)的碱基序列,C错误; D、人类的大多数疾病与基因有关,也与生活方式和环境有关,D正确。故选D。 28.假如下图是某生物体(2n =4)正常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B. 若染色体①有基因A,则④有基因A或a C. 若②表示X染色体,则③表示Y染色体 D. 该细胞的子细胞有2 对同源染色体 【答案】A 【解析】A、细胞中着丝点分裂,且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因此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A错误; B、若染色体①有基因A,则染色体④是其同源染色体,所以其上有基因A或a,B正确; C、若图中的②表示X染色体,则染色体③是其同源染色体,由于形态大小不同,所以③ 表示Y染色体,C正确; D、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所以子细胞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D正确。故选A。 29.下列哪项对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影响( ) A. 随机交配 B. 基因突变 C. 自然选择 D. 染色体变异 【答案】A 【解析】A、随机交配不会影响种群基因频率,A正确; B、基因突变可以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B错误; C、自然选择可以使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C错误; D、染色体变异可以改变种群基因频率,D错误。故选A。 【点睛】若一个种群数量足够大,在下列假设成立的情况下,群体的基因型频率与等位基因的频率将世代相传,保持不变,即群体遗传结构处于平衡结构状态中。他们的假设成立的条件是:(1)有性生殖繁衍,(2)世代相互不重叠,(3)群体规模很大,(4)完全随机交配,(5)没有发生突变,(6)没有出现迁徙,(7)不受自然选择的影响。 30.有关物种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两个种群间的生殖隔离一旦形成,这两个种群就属于两个物种 B. 物种大都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出现生殖隔离而形成的 C. 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绝灭,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 D. 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答案】D 【解析】1、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 2、新物种形成的一般途径: 【详解】A、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出现生殖隔离,所以两个种群间的生殖隔离一旦形成,这两个种群就属于两个物种,A正确; B、物种大都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出现生殖隔离而形成的,也有不经过地理隔离而形成新物种的,如多倍体的形成,B正确; C、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影响,共同进化,因此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C正确; D、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竞争和种间互助实现的,D错误。故选D。 二.综合题 31.下图甲是某二倍体高等动物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示意图,图乙是该动物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的曲线图。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属于减数分裂的细胞有____________,C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2)图甲A、B、C细胞中,与图乙曲线DE段相对应的细胞是____________。 (3)图甲A、B、C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组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该动物体细胞的基因型是AaBB,细胞分裂过程不发生变异。则图甲中的A细胞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一个B细胞产生的子细胞种类有__________种。 【答案】 B、C 次级精母细胞 A、C 4 2 2 AaBB 2 【解析】分析图甲,A细胞内每一极有同源染色体,无染色单体,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说明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细胞有同源染色体,有染色单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说明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细胞无同源染色体,无单体,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说明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分析图乙的动物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的曲线图,AB段为分裂间期(含DNA复制阶段),BC段可处于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也可对应减数第一次分裂全过程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CD表示着丝点分裂,对应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末期或者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末期。 【详解】(1)结合前面的分析,图甲中属于减数分裂的细胞有B、C;根据B细胞的细胞质均等分裂,说明B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来源于雄性动物,所以C细胞的名称为次级精母细胞。(2)结合前面的分析,图乙中DE段染色体上只含1个DNA,说明着丝点分裂,无染色单体,对应图甲A、C细胞。(3)根据染色体组的概念,图甲A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组数4组,B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组数2组,C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组数是2组。(4)若该动物体细胞的基因型是AaBB且不生变异,则图甲中的A细胞产生的子细胞与亲代体细胞的基因型相同,即仍为AaBB;一个B细胞产生的子细胞为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基因组成分别为AB和aB,2种。 【点睛】本题关键要正确识别细胞图所处的分裂方式和分裂时期以及乙图中各段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代表的分裂时期。尤其应注意有丝分裂产生的体细胞与亲代体细胞遗传物质组成相同。 32.如图是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系谱图,请分析回答: (1)控制人类红绿色盲的基因(B或b)位于__________染色体上,患者的基因型可表示为__________,此类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该家族中下列成员的基因型:4_____,6______,11_______。 (3)14号成员是色肓患者,其致病基因是由第一代中的某个个体传递来的。用成员编号和“→”写出色盲基因的传递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成员7与8再生一个孩子,是色盲男孩的概率为________,是色盲女孩的概率为________。 【答案】 X XbY、XbXb 男患者多于女患者,交叉遗传、隔代遗传 XbY XBXb XBXB或XBXb 1→4→8→14 1/4 0 【解析】红绿色盲属于伴X隐性遗传,人群中的基因型为XBXB、XBXb、XbXb、XBY、XbY。 【详解】(1)控制人类红绿色盲的基因(B或b)位于X染色体上,患者的基因型可表示为XbXb、XbY,由于男性只要含有色盲基因即为患者,而女性需要两条X染色体都含有色盲基因才为患者,且男性的色盲基因来自其母亲,并传递给自己的女儿,所以此类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是:男患者多于女患者、交叉遗传,隐性遗传一般还会表现为隔代遗传。 (2)4号为色盲男性,基因型为XbY,6号表现正常,但其儿子患色盲,说明其携带色盲基因,基因型为XBXb,5号正常,基因型为XBY,所以11号的基因型为XBXB或XBXb。 (3)14号的色盲基因来自8号,8号正常,4号患色盲,且父亲的X染色体一定传给女儿,所以8号的色盲基因来自4号,4号的色盲基因来自1号,所以14号色盲基因的来源为:1→4→8→14。 (4)7号基因型为XBY,8号基因型为XBXb,所以若7与8再生一个孩子,是色盲男孩的概率为1/4,是色盲女孩的概率为0。 【点睛】本题以色盲为例来考查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意在考查考生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33.如图为生产实践中的几种育种方法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中①→②→③方向所示的育种方法是_______,其优点是________,过程②常用的方法是______。 (2)⑤过程用射线处理的目的是使DNA分子中发生__________,从而引起其结构的改变,诱导生物发生________________。 (3)⑦过程的常用试剂是__________,该试剂的作用原理是抑制细胞________的形成,从而使细胞中染色体数目________。 (4)高产的青霉菌菌株利用了________育种途径获得。 【答案】单倍体育种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花药离体培养 碱基对增添、缺失或替换 基因突变 秋水仙素 分裂前期纺锤体 加倍 诱变(⑤→⑥)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④为杂交育种,①→②→③为单倍体育种,⑤→⑥为诱变育种,⑦为多倍体育种。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 【详解】(1)图中①→②→③方向所示的育种方法是单倍体育种,由于获得的是纯合体,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所以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过程②常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可获得单倍体植株。 (2)⑤过程用射线处理的目的是使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从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该过程一般用射线等因素来诱导,原因是这些因素能够诱导生物发生基因突变。 (3)⑦过程常用试剂是秋水仙素,该试剂的作用原理是抑制细胞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从而使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后分开的姐妹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从而形成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 (4)高产的青霉菌菌株利用了诱变育种途径获得,即⑤→⑥。 【点睛】本题考查育种原理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将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等方式的原理识记并理解,属于中档题。 34.小鼠的皮毛颜色由常染色体的两对基因控制,其中A/a控制灰色物质合成,B/b控制黑色物质合成。两对基因控制有色物质合成关系如下图: (1)选取三只不同颜色的纯合小鼠(甲—灰鼠,乙—白鼠,丙—黑鼠)进行杂交,结果如下: 亲本组合 F1 F2 实验一 甲×乙 全为灰鼠 9灰鼠:3黑鼠:4白鼠 实验二 乙×丙 全为黑鼠 3黑鼠:1白鼠 ①两对基因(A/a和B/b)位于________对染色体上,小鼠乙的基因型为_______。 ②实验一的F2代中白鼠共有_______种基因型,灰鼠中杂合体占的比例为_______。 ③图中有色物质1代表______色物质,实验二的F2代中黑鼠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 【答案】2 aabb 3 8/9 黑 aaBB、aaBb 【解析】本题考查遗传和变异相关内容,意在考查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详解】(1)①在实验一中,F1 为灰色,F2的性状分离比为灰鼠:黑鼠:白鼠=9:3:4,是9:3:3:1的变式,说明F1 为双杂合子(AaBb),A/a 和B/b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再结合题意(A/a控制灰色合成,B/b控制黑色合成)可推知:基因I为B,基因II为A, 且A_B_为灰色,A_bb与aabb为白色, aaBB为黑色。有色物质1为黑色,有色物质2为灰色。亲本中,甲的基因型为AABB,乙的基因型为aabb。 ②综合①分析,F2中白鼠的基因型为Aabb、AAbb和aabb三种。灰鼠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1:2:2:4。除了AABB为纯合子外,其余均为杂合子,所以灰鼠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比例为8/9。 ③由①解析可知有色物质1是黑色,实验二中,F1全为黑鼠,说明丙为纯合子,且基因型为aaBB,F1为aaBb,F1自交后代(F2)的基因型为aaBB、aaBb和aabb,其中前二者决定的表现型为黑色。 35.达尔文在南美洲加拉帕戈斯群岛的不同岛屿上发现分别生活着15种陆上龟类,它们的形态各异,食性和栖息场所也各不相同。但是,经过研究发现它们都保留着南美洲西海岸大陆龟类的痕迹,由大陆龟进化而来的。请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分析说明大陆龟的进化过程及原因: (1)在大陆龟的后代中具有多种可遗传的变异,从而体现了变异一般是_________,为大陆龟进化提供了________。 (2)刚开始进化时不同岛屿之间的龟类因为有_________隔离而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3)若某龟的种群中基因型AA、Aa、aa的个体分别占30%、60%、10%,那么这个种群中基因A的频率是___________,若该种群中aa个体用不适应新环境遭到淘汰,其他基因型个体随机交配一代,没有自然选择,则该种群性状分离比是_________,该种群_________(发生/没发生)进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定向的 原材料 地理 60% 8:1 发生 该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1)在大陆龟的后代中具有多种可遗传的变异,体现了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为大陆龟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 (2)刚开始进化时不同岛屿之间的龟类因为有地理隔离而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3)若某龟的种群中基因型AA、Aa、aa的个体分别占30%、60%、10%,那么这个种群中基因A的频率=AA基因型频率+1/2×Aa基因型频率=30%+1/2×60%=60%,a的频率为40%,若该种群中aa个体用不适应新环境遭到淘汰,AA:Aa=1:2,产生的配子占比A=2/3,a=1/3,随机交配一代后,AA=4/9,Aa=4/9,aa=1/9,故性状分离比=8:1,因该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故该种群发生进化。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分析和理解能力。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学习的重点知识,要注意辨析,种群基因频率改变意味着生物进化了,但不一定产生新的物种。新物种的产生必须要经过生殖隔离。生殖隔离的产生不一定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形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