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6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讲义文言文阅读翻译3
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讲义 文言文阅读翻译 【文言文翻译常见错误总结】 一、错译 主要表现在实词、虚词和句式的运用方面。 1.译错词义。混淆实词的古今意义和词类活用规律,忽视多义词的义项选择,不熟悉词的通假现象,缺乏古代文化常识,都会导致错译实词,例如有的同学把“沛公军霸上”(《鸿门宴》)这一句,译成“沛公刘邦的军队在霸上”,这里的“军”字已由名词活用为动词,作“驻军”讲。 2.混淆虚实。不了解或不熟悉常用虚词的用法,导致错译虚词。例如把“特与婴儿戏耳”,错译为“特地同小孩玩耳朵”。显然,译者把虚词“特”、“耳”译错了——“特”是副词,在此作“不过”讲,不能译为“特地”;“耳”是语气词,表限止语气,可译为“而已”、“罢了”,不能误作实词,错译为“耳朵”;这里“特”、“耳”连用,构成固定句式“特……耳”,可译为“不过是……罢了”。因此,“特与婴儿戏耳”,应译为“(我)不过是跟孩子开个玩笑罢了。” 二、漏译 1.省略成分不增补。省略句的省略成分,必须补出却没有补译出来。例如“触草木,尽死”(《捕蛇者说》),这两个分句的主语分别承前省略了。如果只补出“触草木”的主语“蛇”,而漏补“尽死”的主语“草木”,就会漏译成“蛇触及草木,全死了”。如果把原文的省略成分补全,那么译为“蛇触及草木,草木全枯死了”,这才对。 2.该译词语被“遗忘”。原文中本该译出的词语,保留未译。例如有同学把“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这一句,译成“假如我不干这捕蛇的差事,那么早就病了”。这里就漏译了“病”字。如果把这个“病”字译出,原文后一分句译成“那么早就困苦不堪了”,这样处理,译文就完整、准确了。 三、硬译 1.照搬注释不变通。“牺牲玉帛(应译为:祭神用的猪牛羊、珠玉、丝绸),弗敢加也,必以信”(《曹刿论战》)中的“牺牲”,因为其注释是“指猪、牛、羊等”,有的同学就把这一句译成“猪牛羊、珠玉、丝绸,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做到诚实可信”。 2.倒装句式不调整。有同学把“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这一句,译成“寻找一个人可以派他去回复秦国的”。忽视了原句定语后置的特点,未调整原句的语序就硬译。 四、赘译 翻译游离原文,任意发挥,译而无据。有同学把“秦人开关延敌”(《过秦论》),译成“秦国人大摆空城计,打开关门想引诱敌军进城”。这里的所谓“大摆空城计”等,就游离原文太远了。翻译一定要紧贴原文。 【典例精析】 [例一] 把下列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何子平之)母本侧庶,籍(户口册)注失实,年未及养,而籍年已满,便去职归家。时镇军将军顾觊之为州上纲,谓曰:“尊上年实未八十,亲故所知。州中差有微禄,当启相留。”子平曰:“公家正取信黄籍,籍年既至,便应扶侍私庭,何容以实年未满,苟冒荣利……” 解析:在这段文字中,“州中差有微禄,当启相留”是什么意思呢?“州中”、“ 有微禄”、“当”、“留”都是不难理解的,难的是“差”、“启”、“相”这三个词。“差”是个多音词,这里该怎么理解?“州中”即在州中;“有微禄”,有少许俸禄。可见“差”应读chāi,为当差之意,即任职。“启”有打开、陈述等意,因为要向上陈述某人之任职,所以应理解为“禀告”。“相留”,自然不是互相挽留,而是挽留何子平。于是全句该理解为:在州中任职有少许俸禄,(我)将禀告(上司)挽留你。 附译文:(何子平的)母亲原本是妾,户籍注册不符合实际情况,没到供养的年龄,而户籍上的年龄已经到了供养的年龄,(何子平)便辞去职务回到家里。当时镇军将军顾觊之是州上的长官,对他说:“你母亲的年龄实际上未满八十,亲戚朋友都知道。在州中任职有少许俸禄,(我)将禀告(上司)挽留你。”子平说:“官家从户口登记取得凭证,户籍年龄已经到了,我就应该在家奉养母亲,为何要以实际年龄未到冒取荣誉利益而宽容自己呢? [例二] 把下列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裴晋公为相,布衣交友,受恩子弟,报恩奖引不暂忘。大臣中有重德寡言者,忽曰:“某与一二人皆受知裴公。白衣时,约他日显达,彼此引重。某仕宦所得已多,然晋公有异于初,不以辅助相许。”晋公闻之,笑曰:“实负初心。” 解析:这段文字中,“晋公有异于初,不以辅助相许”是什么意思呢?句中的“异”是“异心”,还是“不同”之意?上文说,裴晋公在未做官时,曾与他人相约,一旦“显重”就“彼此引重”,而现在裴已为相,却不肯答应某人担当辅弼之臣的请求。从这里可以看出,裴晋公的做法似与当初相约有所“不同”,而看不出“异心”——对国家有叛逆之心。因此本句的意思是:裴晋公与当初不同,不肯答应让我任辅弼之臣。(“相许”,许之,答应我) 附译文:裴晋公为相时,平民时交的友人,受过恩惠的人,都报恩不敢相忘。大臣中有重品德但不善言辞的人有天却忽然说:“我和其他几个人都被裴公所熟知。平民时,约定他日显达,要互相提携,引见。现在他已经升高官,但是他与当初不同,不肯答应让我任辅弼之臣。”晋公听说过后,笑着说:“确实有负当初的约定。” 【基础演练】 翻译下列各段文言文中加线的句子: 1.太祖少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其叔父数言之于嵩,太祖患之。后逢叔父于路,乃阳(通“佯”)败面喎(通“歪”)口。叔父怪而问其故,太祖曰:“卒(通“猝”)中恶风。”叔父以告嵩,嵩惊愕,呼太祖,太祖口貌如故。嵩问曰:“叔父言汝中风,已差(通“瘥”音chài,病愈)乎?”太祖曰:“初不中风,但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嵩乃疑焉。自后叔父有所告,嵩终不复信。太祖于是益得肆意矣。 ①其叔父数言之于嵩。 译:_______________ ②太祖口貌如故。 译:_______________ ③但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 译: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①他的叔父屡屡向曹嵩提及太祖之事。 ②太祖嘴脸容貌像平时一样。 ③只是(因为我)在叔父跟前不受宠爱,所以(你才)被欺骗啊。 附译文:曹操小时候喜欢飞鹰走狗,放荡不羁,不务正业,游荡无度。他的叔父看不惯,屡次将曹操的行为告诉曹嵩,要求这个做父亲的好好管教曹操。曹操知道后,很担忧。有一次,他在路上遇到这位叔父就假装“败面喎口”(毁伤面容,歪脸咧嘴之意),叔父觉得奇怪,忙问其故,他说:“我是忽然中风了。”叔父马上告诉曹嵩,曹嵩吃了一惊,连忙叫唤曹操过来,却见他好端端的,面貌如故。曹嵩问他:“你叔叔说你中风,难道你已经痊愈了?”曹操说:“我当初就没有中风,只是(因为我)在叔父跟前不受宠爱,所以(你才)被欺骗啊。”于是,曹嵩怀疑他的弟弟说谎。自此之后,曹操的叔父每次在曹嵩面前讲他的过失和不是,曹嵩都不太相信。于是,曹操就更加得意妄为了。 2.海鸟曰“爰居”,止于鲁东门之外三日。臧文仲使国人祭之,展禽曰:“越哉,臧孙之为政也!夫祀,国之大节也;而节,政之所成也。故慎制祀以为国典。今无故而加典,非政之宜也。” ①越哉,臧孙之为政也! 译:_______________ ②今无故而加典,非政之宜也。 译: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臧孙施政,失了分寸啊! ②现在无缘无故地加以祭典,不是施政所适宜的。 附译文:名叫“爰居”的海鸟,停在鲁国国都东门外已经三天了。臧文仲命令国都里的人都去祭祀它,展禽(即柳下惠,鲁国大夫)说:“臧孙治理政事太越礼了!祭祀,是国家的大法,而法度,则是政治成功的基础。所以要慎重地制定祀典作为国家的常法。现在无故增加祀典,不是治理政事的正确方法。” 3.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受人馈绢,事觉,上曰:“顺德果能有益于国家,朕与之共有府库耳,何至贪冒如是乎。”犹惜其有功,不之罪,但于殿庭赐绢数十匹。大理少卿胡演曰:“顺德枉法受财,罪不可赦,奈何复赐之绢?”上曰:“彼有人性,得绢之辱,甚于受刑。如不知愧,一禽兽耳,杀之何益?” ①顺德果能有益于国家,朕与之共有府库耳。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犹惜其有功,不之罪。 译: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顺德果真能够对国家有益的话,我可以和他共享(内廷)库房中的(财产)。 ②(太宗)还是念及他有功(于国),没有惩罚他。 附译文: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接受他人赠送的丝绢,事情暴露后,唐太宗说:“顺德果真能够对国家有益的话,我可以和他共享(内廷)库房中的(财产),他何至于贪婪到这地步呢?”(太宗)还是念及他有功(于国),没有惩罚他,不过在大殿中赐给他几十匹丝绢。大理少卿胡演说:“顺德违法接受财物,所犯的罪行不可赦免,怎么还再赐他丝绢?”唐太宗说:“他是有人性的,获得丝绢的侮辱,超过了接受刑罚。如果不知道惭愧,就是一只禽兽了,杀了他又有什么益处呢?” 4.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①诚然,卿不朕欺。 译:_______________ ②间召问群臣臧否。 译:_______________ ③濂惟举其善者对。 译: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①确实如此,你没有欺骗我。 ②(皇帝)间或召见(宋濂)询问大臣们的好坏优劣。 ③宋濂只是列举那些好的大臣来回答。 附译文:宋濂曾经与客人饮酒,皇帝暗中派人去侦探察看。第二天,皇帝问宋濂昨天饮酒了没有?座中的来客是谁?饭菜是什么东西?宋濂全部拿事实回答。皇帝笑着说:“确实如此,你没有欺骗我。”(皇帝)间或召见(宋濂)询问大臣们的好坏优劣,宋濂只是列举那些好的大臣来回答,说道:“好的大臣和我交朋友,所以我了解他们;那些不好的,(我不和他们交往,所以)不能了解他们。”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书褒城驿壁 (唐)孙樵 褒城驿号天下第一。及得寓目,视其沼,则浅混而污;视其舟,则离败而胶;庭除甚芜,堂庑甚残,乌睹其所谓宏丽者? 讯于驿吏,则曰:“忠穆公曾牧梁州,以褒城控二节度治所,龙节虎旗,驰驿奔轺,以去以来,毂交蹄劘①,由是崇侈其驿,以示雄大。盖当时视他驿为壮。且一岁宾至者不下数百辈,苟夕得其庇,饥得其饱,皆暮至朝去,宁有顾惜心耶?至如棹舟,则必折篙破舷碎鹢②而后止;渔钓,则必枯泉汩泥尽鱼而后止;至有饲马于轩,宿隼于堂:凡所以污败室庐,糜毁器用。官小者,其下虽气猛,可制;官大者,其下益暴横,难禁。由是日益破碎,不与曩类。某曹八九辈,虽以供馈之隙,一二力治之,其能补数十百人残暴乎?” 语未既,有老甿笑于旁,且曰:“举今州县皆驿也。吾闻开元中,天下富蕃,号为理平,踵千里者不裹粮;长子孙者不知兵。今者天下无金革之声,而户口日益破,疆场无侵削之虞,而垦田日益寡,生民日益困,财力日益竭,其故何哉?凡与天子共治天下者,刺史、县令而已,以其耳目接于民,而政令速于行也。今朝廷命官,既已轻任刺史、县令,而又促数于更易。且刺史、县令,远者三岁一更,近者一二岁再更。故州县之政,苟有不利于民,可以出意革去其甚者,在刺史则曰:‘明日我即去,何用如此?’在县令亦曰:‘明日我即去,何用如此?’当愁醉酿,当饥饱鲜,囊帛椟金,笑与秩终。”呜呼!州县真驿耶?矧③更代之隙,黠吏因缘恣为奸欺,以卖州县者乎!如此而欲望生民不困,财力不竭,户口不破,垦田不寡,难哉! 予既揖退老甿,条其言,书于褒城驿屋壁。 [注]①劘(mó):磨擦。②鹢(yì):水鸟,古代在船头以彩色画鹢鸟之形,这里指船头。 ③矧(shěn):况且。 ⑴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视其舟,则离败而胶 胶:搁浅。 B.庭除甚芜 除:废弃。 C.疆场无侵削之虞 虞:忧虑。 D.条其言,书于褒城驿屋壁 条:整理。 ⑵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视其沼,则浅混而污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以卖州县者乎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C.且刺史、县令,远者三岁一更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D.今者天下无金革之声 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⑶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由是崇侈其驿,以示雄大 B.则必折篙破舷碎鹢而后止 C.则必枯泉汩泥尽鱼而后止 D.囊帛椟金,笑与秩终 ⑷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借他人之口,揭示出褒城驿由宏丽变为破败的原因,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民风奢靡的不满。 B.文中“举今州县皆驿也”承上启下,是连接二、三两段的关键,表明天下凋敝与驿站破败事异而理同。 C.文章借题发挥,以一驿之兴废推及天下之盛衰,寓议于叙,切中时弊,有小中见大之妙。 D.因官制不善而吏治败坏,因吏治败坏而生民困顿,文章将批判的锋芒指向了朝廷。 ⑸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盖当时视他驿为壮。 ②皆暮至朝去,宁有顾惜心耶? ③远者三岁一更,近者一二岁再更。 参考答案: ⑴答案:B。解析:“庭除甚芜”的“除”是“台阶”之意,“除”是高中需要掌握的常见文言实词。 ⑵答案:B。解析:A项第一句中的“则”是转折连词,“却”;第二句中的“则”是连词“就”的意思。B项中的“以”均为目的连词,可译为“来,用来”。C项中第一句的“且”是连词“况且”之意,第二句的“且”是副词“暂且”之意。D项中第一句的“之”是结构助词“的”,第二句中的“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词,定语“大”修饰中心语“四海”。 ⑶答案:D。解析: A、B、C三项都是使动用法,意义分别是“使……崇(高)侈(大)“,“使……破、使……碎”,“使……枯、使…“尽”;D项是名词活用为动词,“用口袋装”,“用匣子装”。 ⑷答案:A。解析:这是一篇讽刺性杂文。作者借褒城驿由雄大宏丽而变为荒芜残破的现实,抒发了对当时吏治败坏的感既。文章揭露了地方官吏怠惰贪婪,不理政务,视州县为驿站,因而造成百姓困顿。这在晚唐有一定现实意义。作者认为产生这一社会弊病的缘由,在于朝廷任用非人和官制不善,这亦可谓有识之见。文章首尾两段叙事,行文简洁;中间两段记言,其意重在说明州县同于驿站。议论中肯,语言辛辣,寓意深刻,是本文的主要特色。比较四个选项,A项中“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民风奢靡的不满“显然与文章不符,所以不正确的为A项。 ⑸答案:①(褒城驿)在当时比其它驿站更为壮观。 ②(宾客)都是晚上到达早上离开,难道会有爱惜之心吗? ③时间长的三年更换一次,时间短的一两年更换两次。 解析:文言文翻译关键在于字字落实,讲求以直译为主,尤其对所译文句涉及的重点实词和虚词力求准确,这就是古人所说的“信、达、雅”,“信”就是“准确”,“达”就是“通达、顺畅”,“雅”就是要“富有文采” 。文言翻译的第二个特点是考查学生的文化积淀,能否将平时对知识的存储学以致用。第三个特点是关注上下语境,加以推测。第1句中的重点词是“视”与“壮”,“视”在句子中后面有“他驿”,很容易推测应是“比较”的意思,而“壮”以语境来看,使用的应是本意“壮观或雄壮”。第2句中需注意的关键词应是虚词“宁”与实词“顾”惜”。从语境来看,“宁”放在句首,后有问号,故表反问语气,应译为“难道”或“哪里”,“顾”在句中应译为“顾念”,“惜”应解释为“怜惜、爱惜”,因为语境是借对褒城驿荒芜残破、无人过问来说明社会现实吏治败坏和官制不善的。第3句中的关键词是“远者、近者、岁、更”四个词,其中“远”与“近”是从时间角度来说,“者”是助词,是“……的”,故“远者”应译为“时间长的”,“近者”就译为“时间短的”,“岁”就是“年”,“更”要解释为“更换”,根据语境,也容易推测。翻译时,前两句应补上主语。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