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6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三第1课文化与社会考点规范练
考点规范练21 文化与社会 一、选择题 1.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这主要是因为( ) A.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B.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柱 C.文化决定着人们的交往行为 D.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2.桂林山水甲天下,侗族风情看三江。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侗族同胞的衣、食、住、行都具有十分鲜明的民族特色。侗族自治县将这些文化资源与旅游相结合,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还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沟通,增进了民族团结和民族凝聚力。这表明( ) A.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必然促进社会发展 B.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和相互交融 C.民族文化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D.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都具有强烈的认同感 3.扶贫首在扶智,一要引智,通过政策引导,把外地人才吸引到贫困地区扎根;二要留智,引得凤凰,还得让凤凰留得住;三要育智,政府加企业模式就地建立高等职业教育基地,即解决本地人才就业,一个人脱贫带动一家人脱贫,形成脱贫的扩大效应。扶贫首在扶智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 ①文化影响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 ②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并非完全同步 ③文化是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④人的全面发展是衡量社会进步的唯一标准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4.现阶段,我国文化产业的总产值不断攀升,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显弱小。同世界五大传媒集团相比,我国文化产业中具有现代企业形态的部分才刚刚起步,资产、产值、规模效益等都远远无法同国外的那些“文化航母”相抗衡。这启示我们( ) A.文化企业要不断扩大规模,提高规模效益 B.文化的力量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决定性力量 C.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使其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D.必须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 5.(2017·湖南郴州模拟)要实现《中国制造2025》确定的目标和任务,从“制造大国”变为“制造强国”、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智造”,尤其需要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即对产品精心打造、精工制作、创新成果的理念和追求。这是因为“工匠精神”( ) ①对劳动者的思想和行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②对提升国家的创造力有着决定性作用 ③是解决我国当前创新不足问题的主导力量 ④有利于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一台老式缝纫机、一张斑驳的老粮票、一把沉甸甸的铜制门锁……这些已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的老物件,如今又重新唤起人们的关注。某地开展的“城市记忆——老物件里捡拾难忘岁月”主题活动获得市民积极响应。老物件也有大魅力,这是因为老物件是( ) ①特定时代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 ②对特定时代经济、政治的反映 ③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 ④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不战而胜》一书中说道:“当有一天,中国的年轻人已经不再相信他们老祖宗的教导和他们的传统文化,我们美国人就不战而胜了……”这告诉我们 ( ) ①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②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③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 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正由盛转衰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8.“我家两堵墙,前后百米长。德义中间走,礼让站两旁……”这是央视猴年春晚歌曲《六尺巷》。这首歌得名于康熙年间宰辅张英对安徽桐城邻居“让出三尺”的故事。歌曲广为传唱后,人们纷纷前往实地领悟,体会其互敬礼让、和谐包容、进退有度的文化内涵。这告诉我们( ) ①发扬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 ②文艺创作就是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③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④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且享用文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礼仪,是人类用餐和动物解决生理需要区分开来的关键。餐桌礼仪,包括怎么动筷子、用刀叉,衣着打扮是否得当,与宴会主人和同桌的客人如何交谈、如何敬酒,如何正确地入座和离席……以上每个细微的肢体语言都向周边的人泄露着你的信息:身世背景、家教、性格、喜好、人品。在西方,餐桌礼仪一直被作为家庭教育的重点。由材料可知 ( ) ①文化素养的形成需要后天教化 ②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③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因时而变 ④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国人曾疯狂地追逐美剧、韩剧,如今《琅琊榜》等众多国产剧在海外备受追捧。这得益于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丰厚底蕴与强大魅力,更和中国改革开放的稳步推进和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有关。这表明( ) ①经济是文化的基础 ②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③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④中华文化在走向世界中扩大了国际影响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城市和人一样,也有完整的生命历史。从其诞生至今,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相互融合。一代代人创造了它之后纷纷离去,却将此转化为一条条老街道、一座座名胜古迹,还有民间手艺、历史人物等,全都默默地记忆在它巨大的肌体里。”城市发展必须延续城市历史文脉,是基于 ( ) ①文物古迹是承载城市精神和气质的物质载体 ②文化多样性是建设现代特色城市的重要基础 ③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需要长期保持稳定 ④文化遗存和当代人生活实现了完美对接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2.(2017·广西河池模拟)当前,互联网日益成为语言创新最活跃的地方,“给力”“吐槽”“拍砖”“雷人”……这些新词已在生活中被广泛使用,并有部分新词被收录进《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材料体现了( ) ①文化是指人类的全部精神活动 ②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③文化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④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他们不断雕琢产品,改进工艺,并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愉悦。 材料一 中国历史上并不缺乏“工匠精神”,从鲁班、张衡、毕升等巨匠们惊世骇俗的发明创造,到普通匠人孜孜以求的精湛技艺;从精工制作的日常生活用品,到令人叹为观止的文物国宝,一定意义上说,一部中华文明史,就是工匠们用智慧和汗水写成的。但是中国这种“工匠精神”并没有很好地传承下来。当前,中国造得了大飞机、高铁、神舟飞船,而大量产品却仍停留在低端水平,以至于大批国人蜂拥海外“扫货”,甚至出现了将超市货架一扫而空的现象。这种反差终于让国人意识到:我们缺乏技术精湛的工匠,缺乏追求细节完美的“工匠精神”;只有重塑“工匠精神”,才能使中国从制造大国成为制造强国。 材料二 “工匠精神”虽然不是从0到1的创新,但却是从1到n的精益求精、直至极致。一个推崇“工匠精神”的国家和民族,必然会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纯粹;少一些投机取巧,多一些脚踏实地;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专注持久。一个这样的民族才能真正赢得整个国际社会的尊重,才能真正拥有未来。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我国为什么要重塑“工匠精神”。 (2)“工匠精神”对你的人生成长有何启示?请从两个角度分别用一句话概括。 14.(2017·广东韶关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精准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当前中国扶贫脱贫已进入攻坚克难的重要阶段,扶贫脱贫是全面小康的“最后一公里”,实施精准扶贫战略,脱贫摘帽要坚持成熟一个摘一个,既防止不思进取,等靠要,又防止揠苗助长,图虚名,促使贫困地区整体脱贫、全面脱贫。 经济贫困的背后隐藏着文化贫困。贫困地区长期固有的落后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形成所谓贫困文化,这种贫困文化成为制约人们摆脱困境、谋求发展的桎梏。扶贫先扶精气神,既要管好“肚子”,更要管好“脑子”,要把争取和凝聚人心,把教育、科技文化扶贫贯穿始终,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教育贯穿始终,用自己的勤劳双手建设美好家园,确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扶贫先扶精气神”以解决文化贫困的理由。 (2)“扶贫先扶精气神”,既要管好“肚子”,更要管好“脑子”。请就扶贫脱贫拟写两条标语。(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限16字以内。) 参考答案 考点规范练21 文化与社会 1.D 材料没有体现文化与政治的关系,A项不符合题意;B项表述错误;文化影响而不是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C项表述错误;材料之所以强调文化作品既要产生经济效益又要产生社会效益,是因为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会对社会和人产生巨大的影响,D项符合题意。 2.B 侗族自治县将这些文化资源与旅游相结合,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还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沟通,增进了民族团结和民族凝聚力,体现了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交融,B项正确。A项错误,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分,只有优秀文化才会促进社会发展;C项错误,民族精神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D项明显错误。 3.B ①表述错误,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分,先进的文化对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②符合题意,扶贫首在扶智,在经济落后地区培养人才,发展教育,通过先进文化带动经济的发展,这体现了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并非完全同步;③符合题意,在经济落后地区培养人才,发展教育,通过先进文化带动经济的发展,这体现了文化是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④表述错误,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促进社会发展,但并不是衡量社会进步的唯一标准。故本题选B项。 4.C A项表述错误,文化企业扩大规模,并不一定会提高规模效益;B项中“决定性力量”的表述错误,文化的力量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并不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决定性力量;D项表述不准确,应当是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题中强调的是我国的文化产业与国外文化产业的差距,这启示我们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C项符合题意。 5.B 劳动者是解决我国当前创新不足问题的主导力量,故不选③。“工匠精神”能影响劳动者的思想和行为,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技术水平,提升我国综合生产能力,故选①④。“工匠精神”有利于提升国家的创造力,但其不是决定性因素,故排除②。 6.A 这些退出历史舞台的老物件如今又重新唤起人们的关注,是因为这些老物件能帮人们唤起城市的记忆,重拾难忘的岁月,这说明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也说明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故①②符合题意;③不符合题意,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中国古代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排除④。本题选A项。 7.A “当有一天,中国的年轻人已经不再相信他们老祖宗的教导和他们的传统文化,我们美国人就不战而胜了……”说明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性,这也从反面告诉我们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以取得这场竞争的胜利,故选①③即A项。 8.D 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对待传统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因此我们要发扬的是传统文化的精华,故①排除;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是文化创新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还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同时“文艺创作”不能完全等同于“文化创新”,故②排除;材料说明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故③正确;歌曲《六尺巷》得名于康熙年间宰辅张英对安徽桐城邻居“让出三尺”的故事,被传唱后,人们纷纷前往实地领悟,这说明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且享用文化,故④正确。故选D项。 9.A 题干中“在西方,餐桌礼仪一直被作为家庭教育的重点”等信息,体现出文化素养的形成需要后天教化,也体现出在生活中可以进行文化的交流与传播,①②正确;题干中没有涉及传统文化和文化自身的传承性等内容,③④不选。故选A项。 10.B ①符合题意,众多国产剧在海外备受追捧,和中国改革开放的稳步推进和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有关,表明经济是文化的基础;②③不符合题意,题中材料没有体现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也没有体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琅琊榜》等众多国产剧在海外备受追捧,得益于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丰厚底蕴与强大魅力,表明中华文化在走向世界中扩大了国际影响力,④当选。故选B项。 11.A ①符合题意,城市发展必须延续城市历史文脉,是因为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文物古迹是承载城市精神和气质的物质载体;②符合题意,城市和人一样,也有完整的生命历史,它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相互融合,是建设现代特色城市的重要基础;③说法错误,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④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出文化遗存和当代人生活实现了完美对接。故本题选A项。 12.C ①说法错误,文化是指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④说法与题意无关。《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收录了一些新词,说明了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文化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故②③正确。 13.答案 (1)①对个人而言:优秀文化塑造人生。重塑“工匠精神”,使精益求精的理念成为每个企业家和职工的精神追求,才能培养出爱岗敬业、技艺精湛的大国工匠。②对企业而言: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当前“工匠精神”缺失,企业急功近利思想蔓延,导致企业产品质量低下,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③对国家而言:文化对经济具有重要的反作用。重塑“工匠精神”将推动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扩大中国制造业的影响力,促进经济发展。④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重塑“工匠精神”能为我国赢得国际声誉,提升我国软实力,增强综合国力。 (2)示例:①努力学习,增长才干;②兢兢业业,一丝不苟。 解析 第(1)问为原因类试题,我们可从三个角度分析说明:对个人的影响、对企业的影响和对国家的影响。其中,对个人的影响可从优秀文化塑造人生角度分析,对企业的影响可从文化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角度考虑,对国家的影响可从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和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角度分析。第(2)问为启示类开放性试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14.答案 (1)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扶贫先扶精气神,解决精神上的贫困,树立自尊、自信、自强的奋斗精神,为脱贫致富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②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或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扶贫先扶精气神,消除贫困的文化因素,有利于实现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增加人民群众的经济收入。③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增加人的精神力量。扶精气神解决文化贫困,转变贫困地区群众落后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激发人民群众勤劳致富的热情,实现脱贫致富。 (2)答案示例:既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贫穷落后不光荣,好吃懒做很可耻。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人穷志愈坚,致富路更宽。脱贫先立志,致富靠自己。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