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福建省平潭县新世纪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化学】福建省平潭县新世纪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福建省平潭县新世纪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K-39 S-32 Cl-35.5‎ 第I卷(选择题54分)‎ 一、单选题 ‎ ‎1.下列反应类型中,不可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 化合反应 B. 分解反应 C. 置换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A、化合反应:指的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有可能为氧化还原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 B、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新物质的反应,有可能为氧化还原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 C、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作用,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 D、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不可能为氧化还原反应,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关于氧化还原反应实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有氧元素参与反应 B. 有氢元素参与反应 C. 有元素发生化合价变化 D. 有电子的得失或电子转移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氧化还原反应中不一定有氧元素的参加,如Na与Cl2反应产生NaCl,在该反应中无氧元素,但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A错误;‎ B.氧化还原反应中可能有氢元素参与反应,也可能没有氢元素参加反应,B错误;‎ C.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不是反应实质,C错误;‎ D.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有电子的得失或电子转移,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3.下列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H2SO4 = H+ + HSO42- B. H3PO4=3H++ PO43—‎ C. NaHCO3=Na++H++ CO32— D. CaCO3(熔融)=Ca2+ + CO32-‎ ‎【答案】D ‎【解析】‎ ‎【详解】A. 硫酸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H2SO4═2H++ SO42-,故A错误;‎ B. 磷酸为多元弱酸是弱电解质,分步电离,以第一步为主,电离方程式:H3PO4⇌H++ H2PO4—,故B错误;‎ C. 碳酸氢钠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NaHCO3=Na++ HCO3—,故C错误;‎ D. 碳酸钙为离子化合物,熔融状态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CaCO3(熔融)=Ca2+ + CO32-,故D正确;‎ 答案选D。‎ ‎4.下列物质中既能导电,又属于电解质的是(  )‎ A. 氯化钠溶液 B. 金属铜 C. 熔融硫酸钠 D. 氯化氢气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氯化钠溶液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A不选;‎ B、铜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B不选;‎ C、熔融的硫酸钠,本身能够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离子而导电,属于电解质,故C选;‎ D、氯化氢气体不能导电,是电解质,故D不选。‎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标准状况下,22.4L任何气体都约含有6.02×1023个分子 B. 含1mol氦原子的氦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11.2 L C. 常温常压下,11.2LCl2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 D. 标准状况下,11.2L蔗糖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 ‎【答案】A ‎【解析】‎ ‎【详解】A、标况下22.4L气体的物质的量为1mol,而分子个数N=nNA=NA个,即约为6.02×1023个,故A正确;‎ B、氦气分子为单原子分子,故1mo氦原子的氦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在标况下的体积为22.4L,故B错误;‎ C、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大于22.4L/mol,故11.2L氯气的物质的量小于0.5mol,则分子个数小于0.5NA个,故C错误;‎ D、标况下蔗糖为固体,故不能根据气体摩尔体积来计算其物质的量,故D错误;‎ 答案选A。‎ ‎6.在某无色透明的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 Na+、NO3-、Mg2+、OH- B. MnO4-、K+、CO32-、Na+‎ C. K+、SO42-、HCO3-、Na+ D. NH4+、SO42-、K+、Cl-‎ ‎【答案】D ‎【解析】‎ ‎【详解】A. Mg2+、OH-会形成Mg(OH)2沉淀,不能大量共存,且在酸性溶液中OH-不能大量共存,A错误;‎ B.MnO4-溶液显紫色,在无色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酸性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H+与CO32-会发生离子反应,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 C.酸性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H+、HCO3-会发生反应产生H2O、CO2,不能大量共存,C错误;‎ D. H+与选项离子之间不能发生任何反应,且离子水溶液显无色,可以大量共存,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7.实验室从含溴化氢的废液中提取溴单质,下列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氧化废液中的溴化氢 B. 分离CCl4和水层 C. 分离四氯化碳和液溴 D. 密封存放单质溴 ‎【答案】B ‎【解析】‎ ‎【详解】A. 由于Cl2有强的氧化性,会把HBr中的溴元素氧化为Br2,为使物质充分发生反应,应该把导气管伸入到液面以下,故不能用装置甲氧化废液中的溴化氢,故A错误;‎ B. 由于水的密度比四氯化碳小,二者是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物质,因此可以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故B正确;‎ C. 四氯化碳和液溴是沸点不同的互溶的两种液态物质,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时,一个把温度计的水银球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附近,不能在液面一下,因此不能用装置丙分离四氯化碳和液溴,故C错误;‎ D. 溴容易挥发,在保存时常加些水形成水封,由于溴有强的氧化性,会与橡胶发生反应,所以应该使用玻璃塞密封保存在,并加水形成水封,故D错误;‎ 答案选B。‎ ‎8.下列有关试剂的保存方法,错误的是( )‎ A. 氯水保存在棕色细口瓶中并放置在阴暗避光处密封保存 B. 少量的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 C. 液溴的试剂瓶里加一些水来防溴挥发 D. 新制的氯水通常保存在无色玻璃试剂瓶中 ‎【答案】D ‎【解析】‎ ‎【详解】A. 氯水中的次氯酸见光易分解,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并放置在阴凉处,故A正确;‎ B. 钠是活泼的金属,极易与水及氧气反应,应该保存在煤油中,故B正确;‎ C. 液溴易挥发,应该保存在棕色细口瓶,并加水液封,故C正确;‎ D. 新制的氯水中次氯酸见光易分解,应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并放置在阴凉处,故D错误;‎ 答案选D。‎ ‎9.下列关于Na2CO3和NaHCO3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焰色反应均为黄色 B. 溶解度:Na2CO3>NaHCO3‎ C. 可以用加热的方法除去Na2CO3固体中的NaHCO3杂质 D. 物质的量相同的两种固体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Na2CO3产生的二氧化碳多 ‎【答案】D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钠的重要化合物。A.钠元素焰色反应呈黄色;‎ B.正盐碳酸钠的溶解度大于酸式盐碳酸氢钠;‎ C.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生成碳酸钠;‎ D.根据碳守恒分析解答。‎ ‎【详解】A.钠元素焰色反应呈黄色,所以两者焰色反应均为黄色,故A正确;‎ B.正盐碳酸钠的溶解度大于酸式盐碳酸氢钠,故B正确;‎ C.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生成碳酸钠,所以可以用加热的方法除去Na2CO3固体中的NaHCO3杂质,故C正确;‎ D.NaHCO3和Na2CO3都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Na2CO3+2HCl=2NaCl+H2O+CO2,NaHCO3+HCl=NaCl+H2O+CO2,等物质的量的Na2CO3和NaHCO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放出CO2体积相等,故D错误。‎ ‎10.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钠与水反应:Na+2H2O=Na++2OH-+H2↑‎ B.电解饱和食盐水获取烧碱和氯气:2Cl—+2H2O 2OH—+H2↑+Cl2↑‎ C. 向氢氧化钡溶液中加入稀硫酸:H++SO42-+Ba2++OH-=H2O+BaSO4↓‎ D. 向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足量石灰水:HCO3-+Ca2++2OH-=CaCO3↓+H2O ‎【答案】B ‎【解析】‎ ‎【详解】A. 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且离子方程式要遵循原子守恒、电荷守恒和转移电子守恒,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H2↑,故A错误; ‎ B. 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阳极上生成氯气、阴极上生成氢气同时阴极附近有NaOH生成,离子方程式为2Cl—+2H2O2OH—+H2↑+Cl2↑,故B正确; ‎ C. 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者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SO42-+Ba2++2OH-=2H2O+BaSO4↓,故C错误;‎ D. 碳酸氢铵溶液与足量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一水合氨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4++Ca2++HCO3−+2OH−═CaCO3↓+H2O+NH3⋅H2O,故D错误; ‎ 答案选B。‎ ‎11.下列有关离子(或物质)的检验及结论,正确的是( )‎ A. 用丁达尔效应可鉴别NaCl溶液和Fe(OH)3胶体 B. 焰色反应实验中,透过蓝色钴玻璃,可观察到Na+离子火焰呈黄色 C. 检验Na2CO3固体中是否混有NaHCO3,可向固体中直接滴加稀盐酸,如果观察到立刻有气体产生,说明混有NaHCO3‎ D. 向某无色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再加入稀盐酸,沉淀不消失,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答案】A ‎【解析】‎ ‎【详解】A、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溶液不具有丁达尔效应,利用丁达尔效应鉴别胶体和溶液,故A正确;‎ B、焰色反应实验中,通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的是钾元素的火焰,如果呈现紫色,说明含有钾元素,故B错误;‎ C、Na2CO3先与盐酸反应,发生Na2CO3+HCl=NaHCO3+NaCl,盐酸过量,发生NaHCO3+HCl=NaCl+CO2↑+H2O,即该方法不能鉴别Na2CO3中是否混有NaHCO3,利用NaHCO3受热易分解,Na2CO3受热不分解,可以采用加热的方法,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溶液是否变浑浊,如果变浑浊,说明混有NaHCO3,故C错误;‎ D、该实验中Ag+对SO42-的检验产生干扰,故D错误;‎ 答案选A。‎ ‎12.为鉴别K2CO3和NaHCO3两种白色固体,有4位同学分别设计了下列四种不同的方法,其中不可行的是( )‎ A. 分别加入1 mol·L-1的盐酸,看气泡产生的快慢 B. 分别取样在试管中加热,将可能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有无白色浑浊 C. 分别取样配成溶液,滴加Ba(OH)2溶液,观察有无白色沉淀 D. 分别配成溶液,做焰色反应实验,观察火焰的颜色 ‎【答案】C ‎【解析】‎ ‎【详解】A.K2CO3和NaHCO3两种白色固体都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都产生气泡,生成气体的速率不同,可鉴别,故A正确;‎ B.NaHCO3不稳定,加热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可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有无白色浑浊,而K2CO3受热不分解,故B正确;‎ C.K2CO3和NaHCO3溶液均与Ba(OH)2溶液反应生成沉淀,不能鉴别,故C错误;‎ D.二者分别含有K元素、Na元素,焰色反应现象不同,注意观察钾元素的焰色反应应通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可鉴别,故D正确;‎ 故选C。‎ ‎13.下列实验能成功的是( )‎ ‎①用水鉴别Na2CO3和NaHCO3固体;②用观察法区别Na2O和Na2O2;③用MgCl2溶液鉴别Na2CO3溶液和NaOH溶液;④用稀盐酸鉴别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 A. ①②③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①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用水鉴别NaHCO3和Na2CO3固体,相同条件下,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小,则在等量的水中溶解较少的为NaHCO3,能鉴别;②用观察法区别Na2O和Na2O2,淡黄色的为Na2O2,白色的为Na2O,能鉴别;③用MgCl2溶液鉴别Na2CO3溶液和NaOH溶液,都生产白色沉淀,不能鉴别;④将稀少量盐酸分别滴入NaHCO3和Na2CO3溶液,开始即产生气泡的是NaHCO3,能鉴别;故答案为D。‎ ‎14.在国庆60周年阅兵式上,展示了我国研制的各种导弹。导弹之所以有神奇的命中率,是制导弹合金材料中的稀土元素钕(60Nd)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和互为同位素 B. 、和的化学性质不同 C. 原子中含有60个质子和142个中子 D. 、和是不同的元素 ‎【答案】A ‎【解析】‎ ‎【详解】A. 、和为稀土元素钕的三种原子,同素异形体必须为单质,故A错误;‎ B. 、和质子数都为60,核外电子数也都为60,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化学性质相似,故B错误;‎ C. 质量数为142,质子数为60,中子数为82,故C错误;‎ D. 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叫做核素,稀土元素钕元素含有、和三种不同的核素,故D正确;‎ 答案选D。‎ ‎15.科学的实验方法是探索物质世界的一把金钥匙,下列实验方法或操作正确的是( )‎ A. 观察钾元素焰色反应的操作:先将铂丝放在稀硫酸中洗涤,然后蘸取固体氯化钾,置于酒精灯的外焰上进行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进行观察 B. 因为碘易溶于酒精,所以常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 C. 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如汽油和水,可通过分液方法分离 D. 用丁达尔效应鉴别 NaCl 溶液和 KCl 溶液 ‎【答案】C ‎【解析】‎ ‎【详解】A. 硫酸不挥发,干扰实验,应选盐酸洗涤,故A错误;‎ B. 酒精与水互溶,不能作萃取剂,故B错误;‎ C.汽油和水分层,可分液分离,故C正确;‎ D. 丁达尔现象为胶体特有的性质,不能依此鉴别溶液,故D错误;‎ 故选C。‎ ‎16.下列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氧化还原反应中有一种元素被氧化时,一定有另一种元素被还原 B. 某金属元素M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M一定被还原 C. 用双线桥表示下列反应的电子转移 D. 非金属单质在反应中只能作氧化剂 ‎【答案】B ‎【解析】‎ ‎【详解】A. 氧化还原反应中有一种元素被氧化时,不一定有另一种元素被还原,可能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同种元素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故A错误;‎ B. 金属元素只有正价,某金属元素M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M一定被还原,故B正确;‎ C. 6molHCl中只有5mol作还原剂,用双线桥表示下列反应的电子转移,故C错误;‎ D. 非金属元素既有负价也有正价,非金属单质在反应中可能作氧化剂,也可能作还原剂,故D错误;‎ 故选B。‎ ‎17.下列电子转移表示正确的是 (  )‎ A. B. ‎ C. ↑ D. ‎ ‎【答案】B ‎【解析】‎ ‎【详解】A. ,H2O中H元素应为得到2e-,O元素应为失去2e-,A错误;‎ B. ,Fe失去2e-,S得到2e-,B正确;‎ C. ↑,KCO3中的Cl元素应为得到12e-,O元素应为失去12e-,C错误;‎ D. ,得电子的箭头错误,应从反应物中的Fe箭头指向生成物中的Fe,D错误。‎ 故选B。‎ ‎18.下列关于氧化剂与还原剂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反应CH4+2O2CO2+2H2O中,O2是氧化剂,CH4是还原剂 B. 反应Cl2+2NaOH===NaClO+NaCl+H2O中,Cl2是氧化剂,NaOH是还原剂 C. 反应MnO2+4HCl(浓) MnCl2+Cl2↑+2H2O中,HCl是氧化剂,MnO2是还原剂 D. 反应2Na+2H2O===2NaOH+H2↑中,H2O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答案】A ‎【解析】‎ ‎【详解】A、反应CH4+2O2CO2+2H2O中,氧元素化合价由0价降为-2价,O2是氧化剂,碳元素化合价由-4价升高为+4价,CH4是还原剂,故A正确;‎ B. 反应Cl2+2NaOH===NaClO+NaCl+H2O中,氯元素化合价由0价降为-1价,Cl2是氧化剂,部分氯元素化合价由0价升高为+1价,Cl2是还原剂,故B错误;‎ C. 反应MnO2+4HCl(浓) MnCl2+Cl2↑+2H2O中,锰元素化合价由+4价降为+2价,MnO2是氧化剂,部分氯元素化合价由-1价升高为0价,HCl是还原剂,故C错误;‎ D. 反应2Na+2H2O===2NaOH+H2↑中,H2‎ O中氢元素化合价由+1价降为0价,是氧化剂,钠元素化合价由0价升高为+1价,钠是还原剂,故D错误;‎ 答案选A。‎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 ‎19.有下列物质:①硫酸 ②盐酸 ③氯气 ④硫酸钡 ⑤酒精 ⑥铜 ⑦醋酸 ⑧氯化氢 ⑨蔗糖 ⑩氨气 ⑪CO2 ⑫NaHCO3 ⑬ NaOH。‎ ‎(1)属于非电解质的为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弱电解质的为___,能导电的是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NaHCO3溶于醋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过量CO2与NaOH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 ‎③Cl2通入NaOH溶液中: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⑤⑨⑩⑪ (2). ⑦ (3). ②⑥ (4). HCO3—+CH3COOH=CH3COO-+CO2↑+H2O (5). CO2+OH-=HCO3— (6). Cl2+2OH-=Cl-+ClO-+H2O ‎【解析】‎ ‎【分析】(1)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本身均不能电离出阴、阳离子的化合物属于非电解质,非电解质一般包含非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有机物;在水溶液中本身只能部分电离出阴、阳离子的化合物属于弱电解质,弱电解质一般包含弱酸、弱碱和水。‎ ‎(2)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强酸、强碱、大多数可溶于水的盐写成离子形式,其它物质均写成化学式形式。‎ ‎①NaHCO3和醋酸反应生成醋酸钠、水和二氧化碳;‎ ‎②过量与CO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氢钠;‎ ‎③Cl2和NaOH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 ‎【详解】(1)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本身均不能电离出阴、阳离子的化合物属于非电解质,非电解质一般包含非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有机物,属于非电解质的为⑤⑨⑩⑪ ;在水溶液中本身只能部分电离出阴、阳离子的化合物属于弱电解质,弱电解质一般包含弱酸、弱碱和水,则属于弱电解质的为⑦;②盐酸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够导电,⑥铜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电子,也能够导电,则能导电的是②⑥;‎ 故答案为:⑤⑨⑩⑪;⑦;②⑥;‎ ‎(2)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强酸、强碱、大多数可溶于水的盐写成离子形式,其它物质均写成化学式形式。‎ ‎①NaHCO3和醋酸反应生成醋酸钠、水和二氧化碳,离子方程式为:HCO3—+CH3COOH=CH3COO-+CO2↑+H2O,‎ 故答案为:HCO3—+CH3COOH=CH3COO-+CO2↑+H2O;‎ ‎②过量与CO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离子方程式为:CO2+OH-=HCO3—,‎ 故答案为:CO2+OH-=HCO3—;‎ ‎③Cl2和NaOH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故答案为:Cl2+2OH-=Cl-+ClO-+H2O。‎ ‎20.在标准状况下,①5 g H2 ②11.2 L O2 ③2 mol H2O ④6.02×1023个 CO2分子。‎ ‎(1)5gH2 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体积是_______;‎ ‎(2)6.02×1023个CO2分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质量是______;‎ ‎(3)所含分子数最多的是______(请用序号回答,后同);‎ ‎(4)所含原子数最多的是______;‎ ‎(5)质量最大的是_______;‎ ‎(6)体积最大的是_______;‎ ‎(7) 体积最小的是_______。‎ ‎【答案】(1). 2.5mol (2). 56L (3). 1mol (4). 44g (5). ① (6). ③ (7). ④ (8). ① (9). ③‎ ‎【解析】‎ ‎【分析】根据已知信息可得:①n(H2)===2.5mol;②n(O2)===0.5mol;③n(H2O)=2mol;④n(CO2)===1mol;根据物质的量与微粒的数目、体积、质量之间的关系解题。‎ ‎【详解】根据已知信息可得:①n(H2)===2.5mol;②n(O2)===0.5mol;③n(H2O)=2mol;④n(CO2)===1mol;‎ ‎(1)n(H2)===2.5mol,V(H2)= n(H2)×22.4L/mol=2.5mol ×22.4=56L,‎ 故答案为:2.5mol;56L;‎ ‎(2)6.02×1023个CO2分子的物质的量n(CO2)===1mol,质量是1mol×44g/mol=44g,故答案为:1mol;44g;‎ ‎(3)分子数与分子的物质的量成正比,由上面分析可知,所含分子数最多的是①,‎ 故答案为:①;‎ ‎(4)原子数等于分子数乘以原子的数目:① 2.5 NA ×2=5NA、②0.5NA×2= NA、③ 2NA ×3=6NA、④NA×3=3NA故答案为:③;‎ ‎(5)质量:①5g、②0.5×32g/mol=16g、③2mol×18g/mol= 36g、④1mol ×44g/mol=44g,‎ 故答案:④;‎ ‎(6)相同条件下,气体物质的量越大,气体的体积越大,液体的的体积最小,‎ 故答案为:①;‎ ‎(7)相同条件下,气体物质的量越大,气体的体积越大,液体的的体积最小,‎ 故答案为:③。‎ ‎21.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反应,请按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对反应NH3+O2——NO+H2O(未配平)作分析,该反应中,________是还原剂,________是还原产物,被还原的物质是________。‎ ‎(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2NH3+3CuO3Cu+N2+3H2O能顺利进行,对此反应的分析合理的是________。‎ ‎①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②反应中NH3被氧化为N2‎ ‎③在反应中体现了金属铜的还原性 ‎④该反应中CuO作为氧化剂参与反应 ‎(3) 配平反应:____H2S+___SO2=____S+____H2O。‎ 其中,氧化产物为________,还原剂为________,氧化剂为______。‎ ‎【答案】(1). NH3 (2). NO、H2O (3). O2 (4). ②④ (5). 2 (6). 1 (7). 3 (8). 2 (9). S (10). H2S (11). SO2‎ ‎【解析】‎ ‎【分析】根据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变化,电子转移守恒配平氧化还原反应,判断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及还原产物;根据反应中反应物及生成物的类型和性质分析反应类型。‎ ‎【详解】(1)对反应NH3+O2−−NO+H2O该反应中,氨气中氮元素化合价升高,失电子,所以氨气是还原剂,氧气得电子是氧化剂,被还原,H2O是还原产物,一氧化氮是氧化产物;故答案为NH3;NO、H2O; O2;‎ ‎(2)反应2NH3+3CuO3Cu+N2+3H2O,‎ ‎①反应物中无单质参加,所以该反应不是置换反应,故错误;‎ ‎②氨气是还原剂,反应中NH3被氧化为N2,,故正确;‎ ‎③金属铜是还原产物,故错误;‎ ‎④CuO中Cu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作氧化剂,故正确,故答案为②;④;‎ ‎(3) 反应中H2S中S元素化合价由-2升高为0,作还原剂,SO2中S元素由+4降低为0,作氧化剂,根据转移电子数目守恒配平反应得:2H2S+SO2=3S+2H2O,其中,氧化产物为S,还原剂为H2S,氧化剂为SO2,故答案为2 ;1; 3; 2; S; H2S;SO2。‎ ‎22.有一固体混合物,可能由Na2CO3、Na2SO4、CuSO4、CaCl2、KCl等混合而成,为检验它们,做如下实验:‎ ‎①将固体混合物溶于水,搅拌后得无色透明溶液;‎ ‎②向此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③过滤,将沉淀物置于足量稀硝酸中,发现沉淀全部溶解;‎ 试判断:(1)固体混合物中肯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_,肯定无_________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实验③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Na2CO3 (2). CuSO4、Na2SO4、CaCl2 (3). KCl (4). BaCO3 + 2H+ = Ba2+ + H2O + CO2↑‎ ‎【解析】‎ ‎【分析】①将固体混合物溶于水中,搅拌后得无色透明溶液,说明不能含有有色物质,且能够反应生成沉淀的物质不能同时存在;②往此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可能含有Na2SO4、Na2CO3;③过滤,将沉淀物置于稀硝酸中,发现沉淀全部溶解,说明生成的沉淀是碳酸钡,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①将固体混合物溶于水中,搅拌后得无色透明溶液判断一定无CuSO4,CaCl2和Na2CO3、CaCl2和Na2SO4二者不能同时含有;‎ ‎②往此溶液中滴加硝酸钡,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可能含有Na2SO4、Na2CO3‎ ‎,则一定不能含有CaCl2;‎ ‎③过滤,将沉淀物置于稀硝酸中,发现沉淀全部溶解,说明生成的沉淀是碳酸钡,不是硫酸钡沉淀,证明一定含有Na2CO3,一定不含Na2SO4;‎ ‎(1)由上述分析可知,固体混合物中肯定有Na2CO3,肯定没有Na2SO4、CuSO4、CaCl2,可能有KCl;故答案为Na2CO3;Na2SO4、CuSO4、CaCl2;KCl;‎ ‎(2)实验③中碳酸钡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钡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离子方程式为BaCO3+2H+=Ba2++CO2↑+H2O,故答案为BaCO3+2H+=Ba2++CO2↑+H2O。‎ ‎23.碘是人体中不可缺少的元素,为了预防碘缺乏,通常在精盐中添加一定的KIO3。某研究小组为了检测某加碘盐中是否含有碘,查阅了有关资料,发现其检测原理是:KIO3 + 5KI + 3H2SO4 = 3I2 + 3K2SO4 + 3H2O ‎(1)用双线桥表示该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中还原产物与氧化产物的质量之比是__________,0.2mol KIO3参加反应时,转移的电子为________mol。‎ ‎(2)上面实验中用到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若配制1.0 mol/L的稀硫酸500mL,配制中需要用到的主要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填选项),需用18.0mol/L 浓硫酸_________mL。‎ a.100mL量筒 b.玻璃棒 c.100mL容量瓶 d.50mL量筒 e.胶头滴管 f.烧杯 g.500mL容量瓶 ‎(3)下面操作造成所配稀硫酸溶液浓度偏高的有____________(填选项)。‎ a.溶解后溶液没有冷却到室温就转移;b.转移时没有洗涤烧杯、玻璃棒;c.转移过程中有少量液体流出;d.向容量瓶加水定容时眼睛俯视液面;e.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又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答案】(1). (2). 1:5 (3). 1 (4). bdefg (5). 27.8 (6). ad ‎【解析】‎ ‎【分析】(1)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的升降情况来标电子转移情况;碘酸钾中碘元素化合价降低是氧化剂,碘化钾中碘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是还原剂;根据化合价的变化情况分析出电子的转移的物质的量;‎ ‎(2)利用稀释定律C浓V浓=C稀V稀来计算;根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步骤是:计算、量取、稀释、移液、洗涤、定容、摇匀来选择使用的仪器;‎ ‎(3)根据C=n÷V,通过判断不当操作对溶质的物质的量n和溶液体积V的影响来分析误差。‎ ‎【详解】(1)氧化还原反应KIO3+5KI+3H2SO4═3K2SO4+3I2+3H2O中,I元素的化合价由+5价降低为0,I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升高为0,化合价升高值=化合价降低值=转移电子数=5,电子转移情况如下:;‎ KI为还原剂,+5价的I元素被还原,还原产物与氧化产物均为碘,由原子守恒及反应可知,物质的量之比为1:5;‎ 根据反应方程式得1mol KIO3参加反应 时转移电子5mol,则0.2mol KIO3参加反应时转移电子0.2×5mol=1mol。‎ ‎(2)设浓硫酸的体积为VmL,稀释前后溶质物质的量不变,则:1 mol·L-1×0.5L=18mol·L-1×V×10-3L,解得V=27.8mL;配制中需要用到的主要玻璃仪器是b.玻璃棒 d.50mL量筒 e.胶头滴管f.烧杯 g.500mL容量瓶,故选bdefg ;‎ ‎(3)a.未冷却到室温就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并定容,溶液冷却后体积偏小,配制的溶液浓度偏高,故a正确;‎ b.转移时没有洗涤烧杯、玻璃棒,导致配制的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故b错误;‎ c.转移过程中有少量液体流出,导致配制的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故c错误;‎ d.向容量瓶加水定容时眼睛俯视液面,导致加入的蒸馏水体积偏小,配制的溶液体积偏小,溶液浓度偏高,故d正确;‎ e.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又加蒸馏水至刻度线,配制的溶液体积偏大,溶液浓度偏小,故e错误。‎ 故选 ad。‎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