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6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人民版第27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作业
课时作业27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9·南宁高三统测]1894年成立的兴中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为誓词。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指出“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即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这一转变说明孙中山( ) A.深入剖析了民主共和制的实质 B.近代民族国家的构想逐渐丰富 C.提倡建立反清的民族统一战线 D.明确提出国家的根本是民族统一 解析:“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体现出反对满族贵族统治的狭隘民族主义倾向,“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即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体现出五族共和的民族主义思想,这一转变说明孙中山民族国家的构想逐渐丰富,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民主共和制的实质,排除A项;材料主张“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人”,并非建立反清的民族统一战线,排除C项;D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答案:B 2.[2019·珠海高三统测]“ 何谓三民主义呢?简单地说,便是民有、民治、民享。详细地说,便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三民主义是为人民而设的,是为人民求幸福的。”孙中山的这番讲话强调了( ) A.三民主义的前提是实现民族独立 B.三民主义的理论来源是天赋人权 C.三民主义的核心主张是民权主义 D.三民主义理论中以民为本的思想 解析:“民有、民治、民享”“是为人民而设的,是为人民求幸福”体现出三民主义以民本思想为主,D项正确;材料没有说明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的地位,A项错误;材料说明三民主义思想来源是民本思想,B项错误;民权主义的核心思想不是材料主旨,C项错误。 答案:D 3.[2019·临沂高三联考]蒋介石曾在1925年演讲中说:“民生主义就是打倒资本家,反对大地主。这明明白白是为无产阶级而奋斗的……只是因为民生两个字足以代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解决人类生活,谋求社会生存的要义,所以我们叫做民生主义,而不再分为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这一论断( ) A.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基本一致 B.推动了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兴起 C.奠定了国共之间第二次合作的理论基础 D.明确显示蒋介石掩盖反动面目的欺骗性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民生主义就是打倒资本家,反对大地主”“ 民生两个字足以代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解决人类生活,谋求社会生存的要义”“民生主义,而不再分为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倡导的新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与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的目标基本一致, A项正确。国民革命兴起于1924年国民党一大后,故B项错误,排除。第二次国共合作出现于抗战时期,与中共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相关,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蒋介石掩盖反动面目的欺骗性,而是强调三民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基本一致,排除D项。 答案:A 4.[2019·绵阳高三期中]陈旭麓先生认为,20世纪初的立宪派和革命派是一对矛盾,具有不同一性、对抗性,但另一方面二者互相联结,又具有同一性。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都学习西方民主政治,反对清政府统治 B.都代表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文化要求 C.经济基础的不同导致政治主张截然不同 D.革命派的主张比立宪派更符合世界潮流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立宪派和革命派的区别和联系。立宪派主张进行改良,实行君主立宪制,革命派则主张推翻清政府的专制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都是向西方学习,立宪派反对的是清政府的专制统治,并不是完全反对清政府,故A项错误;二者虽然具体主张不同,但是都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故B项正确;二者产生的经济基础是相同的,都是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故C项错误;无论民主共和制还是君主立宪制,都属于资产阶级代议制,都符合世界潮流,没有优劣之分,故D项错误。 答案:B 5.[2019·三明高三调研]毛泽东的下列著作撰写于大革命时期的是( ) 解析:毛泽东在国民革命时期主要是分析农民问题文章,1925年写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故C项正确;A项是井冈山时期;B项是建国后1957年;D项是抗战时期1942年。 答案:C 6.[2019·日照高三诊断]“经过政治教育,红军士兵都有了阶级觉悟,都有了分配土地、建立政权和武装工农等项常识,都知道是为了自己和工农阶级而作战。因此,他们能在艰苦的斗争中不出怨言。”毛泽东的这段话最有可能出自于( )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井冈山的斗争》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新民主主义论》 解析:“ 红军士兵都有了阶级觉悟,都有了分配土地、建立政权和武装工农”属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井冈山的斗争》属于该时期著作,B项正确;A项属于国民大革命时期;C项属于解放战争时期;D项是抗日战争时期。 答案:B 7.[2019·中山高三摸底]毛泽东指出:“中国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要胜利,没有一个包括全民族绝大多数人口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不可能的。不但如此,这个统一战线还必须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的领导之下。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的领导,任何革命统一战线也是不能胜利的。”其意在( ) A.发动广大民众争取革命的胜利 B.宣扬新民主主义革命困难重重 C.加强中共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 D.建立以中共为中心的多党合作 解析: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根据材料所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要想取得胜利,不仅要建立一个广泛的统一战线,而且必须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的领导之下,故C项符合题意;A、B两项不是主要意图;材料未体现要建立什么样的政治制度,D项排除。故选C项。 答案:C 8.[2019·银川高三摸底测试]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社会主义的任务,合并在民主主义任务上面去完成,这个叫做‘毕其功于一役’,那就是空想,而为真正的革命者所不取的。”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主张中国只走新民主主义道路 B.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诞生 C.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 D.中国革命应该“毕其功于一役” 解析:由题干中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发表于抗日战争时期)可知,毛泽东说的“社会主义的任务”是指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民主主义任务”是指新民主主义革命,而题干中的“那就是空想,而为真正的革命者所不取的”说明毛泽东主张二者不可以同时完成,也就是主张先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即革命要分两步走,故选C项而排除A、D两项;毛泽东思想诞生于井冈山时期,故B项与题干时间不符,所以排除。 答案:C 9.[2019·郑州高三联考]毛泽东指出:“在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上,我们没有犯原则性的错误。我们比苏联和一些东欧国家作得好些。……我们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该论述出自( ) A.《新民主主义论》 B.《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C.《论十大关系》 D.《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解析:从材料的叙述可以看出毛泽东强调的是经济建设问题,这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才会发生的事情。A项是与革命有关的理论;B项是毛泽东在土地革命时期所写;C项是新中国成立之后讨论有关经济建设问题的内容,因此本题选择C项。D项是有关阶级成分的分析,与此无关。 答案:C 10.[2019·潍坊市高三联考]1989年邓小平对美国总统老布什说“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但匆匆忙忙地搞不行。美国有一二百年搞选举的经验,如果我们现在搞十亿人的选举,一定会出现与‘文化大革命’一样的混乱局面。”邓小平认为( ) A.国家稳定是改革开放的前提基础 B.坚决反对在中国实施全民普选制 C.中国暂时不具备实施普选的条件 D.社会主义目标就是人民民主专政 解析:本题考查了邓小平理论。根据题意内容可知邓小平主要强调了民主政治建设,而不是改革开放,故排除A项;邓小平主张在中国暂缓实行全民普选,而不是坚决反对,故排除B项;社会主义的目标是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不是实行人民民主专政,故排除D项;根据“如果我们现在搞十亿人的选举,一定会出现与‘文化大革命’一样的混乱局面”可知邓小平认为中国暂时不具备实施普选的条件,故选C项。 答案:C 11.[2019·大同高三联考]1979年11月26日,邓小平会见美国和加拿大客人时明确指出:“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这说明,我国( ) A.开始社会主义改造的探索 B.明确提出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C.正式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 D.突破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束缚 解析:社会主义改造开始于1953年,不是1979年,故A项错误;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故B项错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正式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故C项错误;材料“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反映了对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突破,故D项正确。故选D项。 答案:D 12.[2019·衡阳高三评估]毛泽东义利观主要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在物质和精神的关系上,它更多地强调精神;邓小平的义利观形成于改革开放时期,他认为:“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由此说明两人的义利观( ) A.都反映了社会现实 B.各自具有片面性 C.都是为了发展经济 D.从根本上是对立的 解析:根据“毛泽东义利观主要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在物质和精神的关系上,它更多地强调精神”,说明毛泽东义利观强调牺牲精神,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社会需要,“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表明邓小平主张兼顾牺牲精神和物质利益,适应了改革开放时期社会现实,A项正确;两人的义利观都反映了社会现实,都具有合理性,B项错误;毛泽东义利观适应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形势,不是为了发展经济,排除C项;邓小平兼顾牺牲精神和物质利益,两人的义利观不是根本对立的,D项错误。 答案: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8分,第14题24分,共52分) 13.[2019·怀化高三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34年英国颁布济贫法修正案(又称新济贫法)。第一次全面以社会政策的方式规定接受救济的人应给予一种比独立的劳动者低的生活标准。在全国兴建济贫院,要接受救济的人只能进入济贫院接受统一管理。而进入济贫院要经过严格审查,只有真正的赤贫之人才能进入。中央成立济贫法部的行政部门,有权颁布施行济贫条例;成立督察组专门监督中央条例在地方上的执行情况。院外救济的申请者在家接受救济,这些人往往都是些寡妇、暂时性残疾的人、老年人等。1905年英国政府成立了皇家调查委员会,颁布《失业工人法》,1908年颁布《养老金法》,1911年颁布《健康保险法》,自此正式建立起新型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 ——摘编自崔明远《英国贫困问题解决探析》 材料二 若吾国,既未以机器施于地,作生财之力尚恃人功,而不尽操于地主之手,故贫富之悬隔,不似欧美之富者富可敌国,贫者贫无立锥。在这种小地主时代,大多数地方还是相安无事,没有人和地主为难。我们现在没有大富人,多数都是穷……以至使得今日中国已经到了民穷财尽的地位了,若不挽救,必生受经济之压迫至于国之种灭而后已。将已耕之地依近世机器及科学方法改良。以农为经,以商为纬,本末具备,具细毕赅。必也治本为先,救穷宜急……实业发达,民生畅通,此时普及教育可实行矣。 —— 摘编自姜朝晖《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与传统养民思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济贫的措施与孙中山治贫的理念,并分析近代中英两国贫困问题产生的原因。(1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近代中英两国处理贫困问题的目的和手段的差异, 并指出其对当前我国解决贫困问题的启示。(14分) 解析:第(1)问,“英国的济贫措施”,依据材料一信息“1834年英国颁布济贫法修正案(又称新济贫法)……在全国兴建济贫院,要接受救济的人只能进入济贫院接受统一管理……中央成立济贫法部的行政部门,有权颁布施行济贫条例;成立督察组专门监督中央条例在地方上的执行情况。院外救济的申请者在家接受救济……自此正式建立起新型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 概括得出:颁布济贫法律、条例;兴建济贫院;建立济贫监督管理体系;允许部分贫困者在家接受救济;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等。“孙中山的治贫理念”,由材料二信息“将已耕之地依近世机器及科学方法改良。以农为经,以商为纬,本末具备,具细毕赅。必也治本为先,救穷宜急……实业发达,民生畅通,此时普及教育可实行矣”概括得出:推动农业机械化生产;运用科学方法改良农业生产;农业、商业等行业协调发展;大力发展实业。“贫困产生原因”,依据所学知识从英国——工业革命导致贫富差距扩大;中国——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等两个角度分析。 第(2)问,“目的”,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英国是为了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中国是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与国家富强。“手段差异”,由材料信息可知英国是以政府主导,调节收入分配;中国则主要是调整生产关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启示”,依据所学知识从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产业扶贫与思想扶贫相结合、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各地区各民族的均衡发展等角度分析。 答案:(1)英国的济贫措施:颁布济贫法律、条例;兴建济贫院;建立济贫监督管理体系;允许部分贫困者在家接受救济;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孙中山的治贫理念:推动农业机械化生产;运用科学方法改良农业生产;农业、商业等行业协调发展;大力发展实业。 贫困产生原因: 英国:工业革命导致贫富差距扩大; 中国: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整个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 (2)目的: 英国: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中国: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与国家富强。 手段: 英国:政府主导,调节收入分配; 中国:调整生产关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启示: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产业扶贫与思想扶贫相结合;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各地区各民族的均衡发展。 14.[2019·衡水高三评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共产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情况(一大至十四大) 会议 时间 地点 介绍 一大 1921年 上海嘉兴 建党;通过党纲、宣言;强调与第三国际的联系。 二大 1922年 上海 制定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明确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三大 1923年 广州 讨论同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问题。 四大 1925年 上海 明确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 五大 1927年 武汉 批评了陈独秀错误,但对无产阶级如何争取领导权,如何领导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及建立革命武装未能作出回答。 六大 1928年 莫斯科 认真总结了大革命失败以来的经验教训。解决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与革命性质问题,提出了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 七大 1945年 延安 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确定了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八大 1956年 北京 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作出了科学判断。 九大 1969年 北京 政治报告的核心内容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对八大党章作了错误修改。 十大 1973年 北京 继续了九大的“左”倾错误。 十一大 1977年 北京 宣告“文化大革命”结束;重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任务。 十二大 1982年 北京 邓小平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 十三大 1987年 北京 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制定了基本路线和“三步走”发展战略。 十四大 1992年 北京 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来源:中国共产党历次代表大会数据库 综合分析中国共产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发展历程,从中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24分) 解析:本题据材料表格内容“中国共产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发展历程”,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中提炼出一个观点。例如: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灵魂。再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社会不同时期的主要矛盾变化、党的历次会议的主题内容和核心任务的变化等方面加以说明。注意史论结合即可。 答案:观点:会议地点的变化反映了革命历程的曲折 论述: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上海是近代中国工人阶级集中的地方,前两次大会都在上海举行。由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随着北伐胜利进军,革命中心转移到广州、上海和武汉。国共合作破裂后,情况危急,六大在莫斯科举行。随着长征的胜利,延安成为革命中心;解放战争胜利后,建立新中国,北京成为首都,故八大以后均在北京举行。历次全国大会地点的变化反映了革命的艰难和曲折历程。 观点: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灵魂 论述:中国共产党注重实事求是。一大提出要打倒资产阶级,但二大结合中国实际,提出团结民族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纲领,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建党初期以城市工人运动为重心,遭受重大挫折,中共四大、五大及时调整,提出了建立工农联盟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主张。从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出发,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和建设伟大成果的法宝。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