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古诗歌鉴赏语言题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古诗歌鉴赏语言题学案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古诗歌鉴赏语言题 学案 题组一 全员必做题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 秋浦途中①‎ 杜 牧 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②无?‎ ‎[注] ①秋浦:唐时为池州州治所在,诗人被贬官外放时途经此地。②杜陵:在长安西南,诗人家乡樊川所在地。‎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一、二两句描写水陆风光,景中蕴情,再现诗人风尘仆仆的身影和暗淡凄迷的心态。‎ B.三、四两句直接抒发旅途的孤寂愁闷、对故乡和亲人的怀念,悲情感慨,凄婉动人。‎ C.“为问寒沙新到雁”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借归雁来喻思归之人,表达出有家归不得的流离之苦。‎ D.“来时还下杜陵无”一句,轻声一问,把作者对故乡、亲人的怀念,羁旅的愁思,宛转深致地表现了出来。‎ E.这首诗透过景物的描写,蕴藉而含蓄地抒写怀抱,富有情韵,给人以深致地回味。‎ 解析:选BC B项,“直接抒发”错,应该是“间接抒发”;C项,“比喻”错,应该是“拟人”。‎ ‎★(2)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前两句诗中的“萧萧”和“淅淅”两个拟声词。(6分)‎ 答:  ‎ ‎ ‎ ‎  ‎ ‎ ‎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结合诗句解释两个拟声词的含义,然后结合整首诗的思想情感,阐释其情感内涵。‎ 参考答案:“萧萧”描落叶纷飞之状,暗含秋风无情、寒意萧疏;“淅淅”状秋风飒飒之态,泛起波光,掀动菖蒲,暗含行舟水上、漂泊无依之感。表现了诗人旅途的艰辛,衬托了孤寂悲凉之情。‎ ‎[诗歌鉴赏]‎ 一、二两句描写水陆风光,再现诗人风尘仆仆的身影和暗淡凄迷的心态。山路蜿蜒,落木萧萧,秋雨纷纷;溪水伸展,秋风淅淅,波摇草动;山程水驿,风雨凄迷,字里行间流露出人行秋风中的寒凉心态和冷寂情绪。为了下一步掀起感情的漩涡,诗人把目光转向了飞落寒汀的鸿雁,三、四两句以虚间实,故设一问,陡然地翻起波澜。第三句转折得好,第四句就如顺水下船一样,自然凑泊,有着无限的风致。点出“杜陵”,是因为诗人朝夕难忘的老家——樊川,就在那里。“来时还下杜陵无?”轻声一问,就把作者对故乡、对亲人的怀念,就把他宦途的枨触、羁旅的愁思,宛转深致地表现出来了。‎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 晨 雨 杜 甫 小雨晨光内,初来叶上闻。‎ 雾交才洒地,风折旋随云。‎ 暂起柴荆色,轻沾鸟兽群。‎ 麝香山一半,亭午未全分。‎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诗歌从正面切题,精心绘出一幅甜美的晨雨图,充分显示了诗人摹景状物的笔力。‎ B.首联采用了视听结合的描写手法,将雨置于晨曦、树木的背景中,富有诗情画意。‎ C.尾联“亭午未全分”一句照应了首联的“晨光”,写出了时间的推移,暗示了生命的短暂。‎ D.本诗反映出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力,在写景状物中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E.本诗较好地体现了杜甫“沉郁顿挫”的主要艺术风格,表现出了凝重的历史意识。‎ 解析:选CE C项,“暗示了生命的短暂”理解有误,这一句写出了时间的推移;E项,没有表现“‘沉郁顿挫’的主要艺术风格”和“凝重的历史意识”。‎ ‎★(2)这首诗紧扣一个“小”字来写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6分)‎ 答:  ‎ ‎ ‎ ‎  ‎ ‎ ‎ 参考答案:①首联直接用一“小”字引出全诗。小雨滴在窗外树叶上,发出微小声音。②颔联转写雨的动态,凸显晨雨的细腻微小。晨雨只有和着雾气变得湿重时才能落到地上。经风一吹晨雨便飘向天空,又化作云雾。③颈联写雨润物消暑的功用。一“暂”一“轻”仍然是着力刻画雨“小”。④尾联写濛濛细雨中的麝香山隐隐约约,还是从“小”上着笔。‎ ‎[诗歌鉴赏]‎ 首联,“小雨晨光内”是“见”,“初来叶上闻”是“听”。诗人尚未出门,正是淅淅沥沥的小雨在窗外树叶上传声,诗人兴致勃发,出门观看,方见雨丝在晨色中泛光。颔联转写雨的动态,银丝之雨竟弱不禁风,迎风便折,随之向空,只是和着雾略为湿重,才肯飘洒大地。颈联写雨润物消暑之功。灌木丛经雨清秀,鸟兽群沐雨安闲,一切都显得恬静且生机盎然。一“暂”一“轻”仍然是着力刻画雨“小”。尾联,诗人的视觉由近而愈远,“‎ 麝香山一半”濛濛细雨中的麝香山隐隐约约,还是从雨“小”上着笔。“亭午未全分”照应首联的“晨光”,写出了时间的推移。‎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 灞上①秋居 马 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②?‎ ‎[注] ①灞上:地名,位于长安东郊,为作者寓居之地。②致此身:以此身为国君报效尽力。‎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首联描写了在暮霭沉沉的天际,雁群自北向南急急飞过的画面,渲染了凄清、阴冷、孤独的氛围。‎ B.颔联写诗人他乡秋夜,独对寒灯,以乐景衬哀情,与首联相互映衬,对比强烈,形成一种无限凄婉的情调。‎ C.颈联中,“空”“孤”二字虽是白描,却很好地衬托出凄凉、清冷的环境氛围。‎ D.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进取无门、孤寂难耐的愤懑,感情真实,读来颇为动人。‎ E.本诗前三联借景抒情,为尾联作者悲愤情感不能自已的爆发蓄势,尾联直抒胸臆,情绪昂扬愤激,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解析:选BE B项,“以乐景衬哀情”错,颔联是以哀景写哀情;E项,“前三联借景抒情”错,前三联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2)这首诗哪两个字最能抒发诗人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6分)‎ 答:  ‎ ‎ ‎ ‎  ‎ ‎ ‎ 解析:结合诗人、注释内容、关键语句等分析诗人的情感,“寒灯”“独”“他乡”“雁”“孤壁野僧邻”等可知,思乡、孤独等情感,尾联道出了自己怀才不遇的痛苦等;所以“独”“久”最能体现。‎ 参考答案:“独”与“久”最能抒发诗人孤苦无依的情感。面对急飞的雁群,诗人触景生情,引发了乡思之情;在他乡落叶时节,孤独人独对寒灯,一“独”字写尽了他乡的孤独。尾联直接说出心中的感慨:寄居已久,却不知何时才能找到机会?一“久”‎ 字率直地道出了怀才不遇的苦楚和希望的渺茫。‎ ‎[诗歌鉴赏]‎ 诗人写客居灞上而感秋来寂寞,情景萧瑟。首联写灞原上空萧森的秋气,秋风秋雨已定,雁群频飞。颔联写在他乡异土见落叶和寒夜独处的悲凄。颈联写秋夜寂静,卧听滴露,孤单无依,与僧为邻,更进一步写出孤独的心境。尾联抒发诗人的感慨,表达怀才不遇、进身渺茫的悲愤。写景朴实无华,写情真切感人。‎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11分)‎ 南乡子·和杨元素时移守密州 苏 轼 东武望余杭①。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 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②。堕泪羊公③却姓杨。‎ ‎[注] ①东武:密州治所,今山东诸城。余杭:杭州。②河塘:指沙河塘,在杭州城南,是当时较繁华的地方。③堕泪羊公:《晋书·羊祜传》记载,西晋名将羊祜镇守襄阳有德政,他死后,襄阳百姓在岘山为之立碑,岁时享祭,望其碑者,莫不流涕。杜预因名之为“堕泪碑”。‎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东武望余杭”一句,写词人要从杭州到密州任职,与友人分别之后只能两地相望。‎ B.“云海天涯两渺茫”以空间的辽远和阻隔,表达了与友人相见无期的惆怅。‎ C.“功成名遂”表明词人是有志于济苍生、安社稷的,“何日”表明这是词人的一种期望。‎ D.“醉笑陪公三万场”运用虚实结合、夸张的手法,写日后词人与友人相聚宴饮的欢快。‎ E.“不用诉离觞”一句,写不必像世俗之人一样用酒来诉说离情别绪,表现出对世俗的讽刺。‎ 解析:选DE D项,“虚实结合”错误,“醉笑陪公三万场”只是虚写,这是词人想象的他日功成名就还乡后的场景;E项,“表现出对世俗的讽刺”错误,表现的是词人的一种豁达之情。‎ ‎★(2)请从艺术手法和思想情感的角度赏析“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6分)‎ 答:  ‎ ‎ ‎ ‎  ‎ ‎ ‎ 参考答案:①‎ 借景抒情,通过写灯火稀疏、河塘寥落,烘托词人内心的凄凉,表现词人的留恋之情;(3分)②用典,运用“堕泪碑”的典故,将友人杨元素比作羊祜,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赞赏之情,表现了词人与友人的深厚情谊。(3分)‎ ‎[诗歌鉴赏]‎ 东武是密州,余杭是杭州,两地相隔“云海天涯”,词人以空间的辽远和阻隔,表达了朋友相见无期的惆怅。“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笔锋一转,写日后宴游的欢快。思念却无可奈何,因心中还存了一点对功名的渴望,他日功成名遂再还乡,坐下来好好把酒言欢,细数这些年来的如意不如意。“不用诉离殇”是词人对为其饯行的杨元素说的,“痛饮从来别有肠”是豪迈还是离愁百转千回,自不必费神分辨。“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夜晚送归图,灯火已残,河塘寥落,着一“冷”字而境界全出。“堕泪羊公却姓杨”,此处将杨元素比作羊祜,表达了对友人的赞赏,表现了词人与友人的深厚情谊。‎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 种柳戏题①‎ 柳宗元 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 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 垂阴当覆地,耸干会参天。‎ 好作思人树②,惭无惠化传。‎ ‎[注] ①该诗是诗人任柳州刺史时所作。②思人树:《史记·燕召公世家》中载,召公有惠于民,他死后人们自觉地爱护他生前所栽的甘棠树,还作诗以表达对他的怀念。在后世的诗词中,常用“思人树”赞美官员有惠政。‎ ‎(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戏题”即以题诗为消遣。本诗诗人借种柳为题,寄托理想。‎ B.颔联写自己今天的所作所为会成为人们谈笑的内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终会被遗忘。‎ C.前两联诗人以轻松活泼的笔调展开描写,使诗题中的“戏”字落到了实处。‎ D.颈联诗人以坚定的口吻提出自己美好的希冀,他坚信今天的举动将利国利民。‎ E.尾联用典,表达了诗人努力造福于民的强烈愿望和对功业不能久传的遗憾。‎ 解析:选BE B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终会被遗忘”不正确,诗中并未表达这种意思,“推移成昔年”是说今天的事情也许会变成历史上的一段佳话。E项,“对功业不能久传的遗憾”理解有误,尾联是自己任地方官未能为百姓更好地谋福利而感到惭愧。‎ ‎★(2)本诗首联历来被人称道,试分析其风格。(6分)‎ 答:  ‎ ‎ ‎ ‎  ‎ ‎ ‎ 解析:首联,诗人有意运用似乎有点“绕口”的句式,两句十个字,居然嵌入了四个“柳”字,既照应了诗题中的“戏题”二字,又使读者感到新颖别致。‎ 参考答案:首联“别具一格”,体现在以下方面:①首联运用似乎有点“绕口”的句式,两句十个字,连用四个“柳”字,照应了诗题中的“戏题”二字;(3分)②诙谐有趣,富有节奏感,使读者感到非常新颖、别致,自然而然地调动起读者的阅读兴趣。(3分)‎ ‎[诗歌鉴赏]‎ 首联先交代了人物、事件和地点,仔细想来,种柳劳动也含蓄地暗示了其时间自然在春季。其中所提到的柳江,即西江的支流,流经柳州,此乃地点所在也。颔联针对上联所写发了一番感慨,先想象自己今天的所作所为会成为人们谈笑的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也许会变成历史上的一段佳话。颈联诗人以不容置疑的口吻提出自己美好的希冀:硕大的树冠应当能遮蔽住骄阳,覆盖着大地,高耸的树干一定能长大成材高入云天。坚信自己今天的举动将有利于国,有利于民,这便自然而然地引出后面画龙点睛的议论。尾联中,诗歌运用了“思人树”这一典故,并以议论的口吻,表达了诗人努力造福于民的强烈愿望,感情真挚,让人不禁感同身受。‎ 题组二 自主选做题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11分)‎ 冬至留滞舒州有怀岁旦泊舟平江门外①‎ 曹彦约②‎ 舒郡惊冬节,吴门忆岁时③。‎ 天寒城闭早,冻合水行迟。‎ 再拜为兄寿,同声念母慈。‎ 穷年终是客,至日始题诗。‎ ‎[注] ①舒州:位于安徽省西南部、皖河上游。岁旦:一年的第一天。②曹彦约:南宋大臣、诗人,江西人。③吴门:指苏州或苏州一带,即诗题中的“平江门外”。岁时:每年一定的季节或时间,此指春节。‎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诗歌标题中的“冬至”交代了诗人写这首诗的时间,“留滞舒州”点明了这首诗的写作地点及缘由。‎ B.诗歌第三、四句写诗人回忆去年在吴门时,城门早早关闭,江面结冰,回家的行程被延误的情景。‎ C.诗歌第五句中的“再拜”是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是指拜两次,诗中表达的是诗人对兄长的敬意。‎ D.最后两句写诗人想到自己身在异乡,又处于贫寒之中,无暇思念故乡,冬至时思念之情顿起,写下了这首诗。‎ E.这首诗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将对往事的回忆和现实的担忧融为一体,扩大了诗歌的内涵。‎ 解析:选BD B项,“回忆去年在吴门时”错误,三、四两句写的是眼前“滞留舒州”的景象,诗人担心江面结冰,回家的行程被延误。D项,“又处于贫寒之中”望文生义,“穷年”指一整年。‎ ‎★(2)诗眼指诗句中最精练传神的某个字,本诗第一联中哪个字是诗眼?它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6分)‎ 答:  ‎ ‎ ‎ ‎  ‎ ‎ ‎ 解析:对诗眼的捕捉,应重点关注动词、形容词、数量词,本诗的诗眼应是“惊”字。至于对情感的分析,从诗中的“为兄寿”“念母慈”“终是客”等词语不难得出作者滞留舒州,感慨时光飞逝,担心不能回家与亲人团聚的心理。‎ 参考答案:第一联中的“惊”是诗眼。(2分)诗人为冬至的到来,春节为期不远了感到惊叹,(1分)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伤感之情,(1分)以及因留滞在舒州,担心不能及时赶回家与母亲春节团聚的忧虑之情。(2分)‎ ‎[诗歌鉴赏]‎ 第一联是“起”,写回家的船停泊在舒州城外,听人说,今天是冬至,心里一惊:离春节又不远了!不禁回忆起去年春节泊舟平江门外的情景来。第二联是“承”诗歌第一句,实写眼前之景,北风呼啸,城门早早地关闭了,江面也冻结了,真担心船儿无法航行,回家的行程被延迟。第三联是“承”诗歌第二句,具体回忆去年春节给兄长拜年时,共同思念远方的母亲的情景。第七句是“转”,想到自己一年到头都作客他乡,无暇思念故乡。第八句是“合”,照应诗歌标题与第一句,冬至到来,思念之情顿起。‎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11分)‎ 西 江 月①‎ 苏 轼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②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注] ①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时作。其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书此语于桥柱上。②障泥:马鞯,垂于马腹两侧以挡泥土。‎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两句,写词人濒临溪流,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鞯,即欲眠于芳草。既侧面描绘出月下溪景之美,又表现了词人的喜悦心情。‎ B.“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两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琼瑶,本是美玉,这里代指月色,水月交辉,有如晶莹剔透的珠玉。这两句传神地写出水月之静美。‎ C.“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两句,用“解鞍欹枕”这个特写镜头表现出词人的随意豁达,而“杜鹃春晓”写出空山春晨的喧闹和生机。‎ D.本词写作者爱惜一溪风月,不让马踏碎溪月,解鞍酣眠直至春晓,描写了一个醉心自然、随性洒脱、乐观豁达的词人形象。‎ E.此词所描绘的富有诗情画意的美景中,处处有“我”之色彩,景物成为塑造“我”的典型性格的凭据。词人不论是醉还是醒,是月夜还是春晨,都能“无入不自得”,随意而成趣,逐步展示词的意境。‎ 解析:选BC B项,“莫教踏碎琼瑶”一句以月色为“琼瑶”,所用的手法是借喻。C项,“写出空山春晨的喧闹和生机”错,应为“表现了空山春晨的万籁俱寂”。‎ ‎★(2)请从表达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两句的妙处。(6分)‎ 答:  ‎ ‎ ‎ ‎  ‎ ‎ ‎ ‎  ‎ 解析:答题时需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在本词中,“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是写景句,其写景角度是通过写涟漪和云朵来侧面突出月色;所写之景明丽舒爽,令人心旷神怡,实是借景抒情,表现了词人写作此词时的愉悦心境。“弥弥”“隐隐”是叠词,“照野”与“横空”、“浅浪”与“层霄”是对仗,叠词与对仗增强了本词的音韵美,读来十分流畅和谐。‎ 参考答案:①侧面描写(或“侧面烘托”):写月下细浪涟漪层层涌起,空中云朵依稀,侧面烘托出月光朗照,月色美好。②借景抒情:通过写景营造出清爽明丽的意境,凸显词人的愉悦之情。③叠词:“弥弥”“隐隐”表现了水之盛、云之淡,音律和谐,朗朗上口,声声悦耳。④对仗:“照野”对“横空”、“弥弥”对“隐隐”、“浅浪”对“层霄”,对仗工整,富于音韵之美。(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 ‎[诗歌鉴赏]‎ 这是一首寄情山水的词,上片写词人路上的见闻和醉态,下片言词人对美好景物的怜惜之情。上片头两句写归途所见:春夜,词人在蕲水边骑马而行,经过酒家饮酒,醉后乘着月色归去,经过一座溪桥。由于明月当空,所以才能看见清溪在辽阔的旷野流过。“‎ 障泥未解玉骢骄”,是说那白色的骏马忽然活跃起来,提醒他的主人:要渡水了!此时,词人不胜酒力,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鞍鞯,即欲眠于芳草。“我欲醉眠芳草”,既写出了浓郁的醉态,又写了月下芳草之美以及词人因热爱这幽美的景色而产生的喜悦心情,可以说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过片二句,明写月色,描绘从近处观赏到的月照溪水图,更进一步抒发迷恋、珍惜月色之佳的心情。“解鞍欹枕绿杨桥”,写词人用马鞍作枕,倚靠着它斜卧在绿杨桥上“少休”。这一觉当然睡得很香,及至醒来,“杜宇一声春晓”,春天的黎明又是一番景色了。这个结尾如空谷传声,余音不绝。‎ ‎8.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11分)‎ 清 平 乐 白 朴 朱颜渐老,白发添多少。桃李春风浑过了,留得桑榆残照。‎ 江南地迥无尘,老夫一片闲云。恋杀青山不去,青山未必留人。‎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词中“朱颜渐老”“白发添”“浑过了”直接抒发了岁月无情、人生易老的感慨。‎ B.“地迥无尘”“一片闲云”则是通过景物描写直接表达了作者洒脱闲逸、恬淡自在的人生态度。‎ C.“浑过了”中“浑”字用得极好,看似俚俗,实则意蕴甚丰,它既有“等闲”之意,又有“全部”之意,用于句中就把“一切的一切全部白白流走了”的惆怅之情做了确切而完满的表达。‎ D.“地迥无尘”四字颇具匠心,词人不说“人迥”而说“地迥”,暗喻其徙隐江南系顺应天地运转的自然规律;而“无尘”既写出江南天明地净的山光水色,也暗喻词人从此融入了世俗。‎ E.最后两句是本词的点睛之笔:词人流连忘情于青山,这表现了词人对大自然的无限钟情;然而人的生命毕竟是短暂的,与青山相比,人生不过是流星划过长空的一瞬,因此青山即使有情而欲留人在,也“未必”能把人长留于怀抱之中。‎ 解析:选BD B项,“直接表达”错,应是“间接表达”。D项,“融入了世俗”错,应是“暗喻词人从此离开了世俗的‘烟尘’”。‎ ‎★(2)这首词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特色?试简要分析。(6分)‎ 答:  ‎ ‎ ‎ ‎  ‎ ‎ ‎ ‎  ‎ 解析:诗歌的语言风格,具体表现在所运用的词语上,可通过分析诗歌运用的词语,确定诗歌的语言风格。本词运用了口语化的词语,如“浑过了”“老夫”“恋杀”等,通俗易懂。据此,可以概括本词的语言风格为“朴实无华,平易晓畅”。‎ 参考答案:这首词语言朴实无华,平易晓畅。(2分)词中“浑过了”“老夫”“恋杀”“青山未必留人”等词比较口语化,通俗易懂,富有生活气息。(4分)‎ ‎[诗歌鉴赏]‎ 上片四句慨叹流光的倏忽,转眼之间,青春已逝,迟暮之年已匆匆到来。“桃李春风浑过了”不啻是“朱颜渐老”的内蕴,它以“桃李春风”这带有模糊性的美的意象,使人想见词人青春年少之时曾有过怎样令人神往的、销魂的经历。第四句将“桑榆”与“残照”连用,就描绘出一幅夕阳西沉,斜晖照在桑榆之间的图象,这样就把抽象的代称变成了形象的写照,把人生的暮年晚境作了富有视觉性的象征性的表述。此词下片首句“江南地迥无尘”即指词人回金陵之后所过的脱离“红尘”的隐逸生涯。“老夫一片闲云”进一步表达了词人晚年那种超脱、豁达的心情,他把自己比作一朵自由自在地飘逸于天际的“闲云”。尾二句是此词的点睛之笔:词人流连忘情于青山,这表现了词人对大自然的无限钟情;然而人的生命毕竟是短暂的,与青山相比,人生不过是流星划过长空的一瞬间,因此青山即使有情而欲留人在,也“未必”能把人常留于怀抱之中。‎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