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6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第35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学案
第35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一、古代中国的科技 1.四大发明 项目 成就 影响 造纸术 西汉前期已有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是书写材料的伟大革命。促进中国及世界文化的发展 印刷术 隋唐出现雕版印刷术;北宋毕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 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火药 唐末开始用于军事;宋朝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 推动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骑士阶层日益衰落 指南针 战国时期发明“司南”;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2.数学、天文和历法 (1)数学 ①《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 ②计算工具:早期是算筹,后来演变为算盘。 (2)天文 ①天文观测:留有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太阳黑子及哈雷彗星的记录。 ②编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石氏星表》。 ③仪器制作:创制了浑仪、简仪等天文观测仪器。 (3)历法 ①夏朝时有了《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 ②元朝时郭守敬编写的《授时历》,比现行公历早了三百年。 3.农学和医学 (1)农学著作:西汉氾胜之的《氾胜之书》、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元朝王祯的《农书》和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是中国古代四大农书,其中《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2)医学著作 ①西汉编订的《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②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 ③明朝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归纳总结 古代中国科技领先世界的原因 (1)经济基础:农耕经济高度繁荣。 (2)政治条件: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3)中央集权国家和政府的支持与重视。 (4)民族交往与对外交流频繁。 (5)继承前代科技文明成果。 (6)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创造。 轻巧识记 古代中国科技 二、古代中国的文学 1.《诗经》 (1)地位: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2)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收录了从西周至春秋中期三百多首诗歌。 (3)特点: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现实感强。 (4)影响: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 2.楚辞 (1)特点: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2)代表作: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 3.汉赋 (1)含义:以楚辞为基础的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 (2)特点:内容丰富,手法夸张,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 (3)代表作: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东汉张衡的《二京赋》。 4.唐诗 (1)繁荣原因: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科举考试以诗赋为主。 (2)成就:唐代诗歌成就非凡,分边塞诗、山水诗、讽喻诗等形式。 (3)代表人物:李白、杜甫、白居易。 5.宋词和元曲 (1)宋词 ①繁荣原因: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数量不断增加。 ②派别:有婉约派的柳永、李清照;豪放派的苏轼、辛弃疾等。 (2)元曲 ①形成:元代的散曲和元杂剧一起合称为元曲。 ②特点:题材广泛,可雅可俗。 6.明清小说 (1)背景 ①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 ②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市民阶层扩大。 ③思想上,质疑和批判传统儒学的反封建思想的出现。 (2)特点:数量繁多,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 (3)作品:四大名著;《聊斋志异》《儒林外史》。 轻巧识记 中国不同文学体裁的特点 三、古代中国的艺术 1.汉字的演变 (1)起源:六千多年前的“图画文字”。至商朝,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 (2)演变脉络: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 (3)趋势:由繁到简。 2.书法 (1)阶段:魏晋以前处于自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 (2)概况 类别 特征 代表 楷书 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实用价值高 ①魏晋:钟繇、王羲之 ②唐代: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草书 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审美价值高 ①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 ②唐朝的张旭、怀素等 行书 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既有审美价值,又具实用价值 王羲之、颜真卿、苏轼、赵孟、文征明等 图示总结 书法艺术 3.绘画 (1)起源:远古时代,代表作是彩陶画《鹳鱼石斧图》。 (2)成熟: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驭龙图》。 (3)特点: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 (4)发展 时期 特征 代表 魏晋 总结出许多精辟的绘画理论 顾恺之《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隋唐 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 展子虔《游春图》、阎立本《步辇图》、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两宋 画学兴起,风俗画是最大亮点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元明清 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 王冕《墨梅图》、徐渭《牡丹蕉石图》、郑板桥《墨兰图》 归纳总结 中国画的类型及特征 (1)文人画:强调个性,注重写意;讲究借物抒情,集诗、书、画、印为一体。元明清时期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 (2)山水画:讲究布局,气势雄壮,意境深远。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是中国画的精粹。 (3)风俗画:以人物故事和社会风俗为主题,与两宋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关。 4.戏曲 (1)发展演变:由原始的歌舞发展而来;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以乐舞戏谑为业的艺人;元杂剧 把戏曲艺术推向成熟;明朝昆曲流传甚广。 (2)京剧艺术 ①形成:道光年间,“徽汉合流”形成京剧。 ②发展:“同光十三绝”。 ③传播:京剧由北京走向各地,并逐步走向世界。 李约瑟难题 由英国学者李约瑟(1900~1995)提出,他在其编著的15卷《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正式提出此问题。李约瑟难题是一个两段式的表述: 第一段是:为何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十六世纪之间,古代中国人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发达程度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中国的政教分离现象、文官选拔制度、私塾教育和诸子百家流派为何没有在同期的欧洲产生? 第二段是:为何近代科学没有产生在中国,而是在十七世纪的西方,特别是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 李约瑟难题的实质内容在于中国古代的经验科学很发达,但为何中国没有产生近代实验科学,这是关于两种科学研究范式的起源问题。 “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 很多人把李约瑟难题进一步推广,出现“中国近代科学为什么落后”“中国为什么在近代落后了”等问题。对此问题的争论一直非常热烈。中国著名科学泰斗钱学森曾提出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与李约瑟难题同是对中国科学技术的关怀。 考点一 世界科技史上的璀璨明珠——中国古代的科技成果 1.中国传统科技与西方近代科技特点的差异 (1)中国的传统科技重经验,西方近代科技重实验。中国传统科技严格上讲是经验科学、描述科学。西方近代科技把系统观察和实验同严密的逻辑体系相结合,形成以实验事实为根据的系统的科学理论。 (2)中国传统科技重综合,西方近代科技重分析。中国传统科技善于直接从现象中进行整体理论综合,然而缺少揭示现象背后本质的机制;西方近代科技善于分析,从而给近代科学理论提供了有效方法和明确方向。 (3)中国传统科技重实用,西方近代自然科学重理论。中国传统科技大多是生产经验的总结,实用性强,但缺乏理论概括和分析。西方近代科技大都重视对事物规律和本质的探索, 主要采取观察和实验方法。 (4)中国传统科技主要服务于农业,西方近代科技主要服务于工业。 2.16~18世纪四大发明在中西方的命运不同的原因 项目 中国 西方 经济 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 政治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阻碍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科技发展提供了保障 思想文化 儒家注重以社会人文问题作为论说的主题,对自然的探求未予以充分重视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解放人们思想,推动科技发展 对外政策 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等政策阻碍先进科技的发展 积极进行殖民扩张掠夺,建立世界市场 要求:在材料中找出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在宋金时期医学方面的体现。 材料 宋金时代的医学……多是由官府设立比较完善的医药卫生行政机构、管理机构、医学教育设施,并多次颁发药典。方书和本草医书在社会上大量涌现。还产生了一些杰出的医家和学派,金代有刘完素的河间派和张元素的补气派及张从正的攻下派,这些学派的理论主张和临床经验,对我国的医学有重要影响。这一时期在针灸科、儿科、妇科及法医学等方面均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摘编自史仲文《中国全史》 主要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材料信息表明宋金时期的医学典型地体现了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政府主导(官府设立医药卫生等机构推动医学发展);注重典籍的整理(涌现出大量的医学著作和众多的医学流派);重经验与实用(重视实践和临床经验;世界领先(某些领域成就较为突出)等。 (2016·课标全国Ⅱ,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玄奘西行与鉴真东渡路线示意图 玄奘(602~664),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尽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 300多卷,精炼而准确。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 鉴真(688~763),深明佛学,50余岁时,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渡。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12年,经6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据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等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12分) 审题步骤 (1)审材料:图片材料提供了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的路线示意图;文字材料介绍了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的艰辛历程与文化成果。 (2)审设问:试题要求:①从材料中提炼一个观点;②结合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③论述要求:有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答题思路 (1)提炼观点: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中外文化交流促进了中国和世界文明的发展。玄奘西游是学习外来文化,促进中国文明的发展。鉴真东渡是中国对外传播中华文化,推动世界文明的传播。所以观点要紧扣中外文化交流或中国对世界文明的推动作用。 (2)调动史实:要选取中国古代史的史实,要围绕推动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 (3)合理论证:逻辑要合乎答题规范的要求。 参考答案 示例: 观点: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 论述:中国古代的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印刷术四大发明经丝绸之路传到欧洲。这一传播促进了欧洲的社会发展,火药的传入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指南针促进了地理大发现;造纸术和印刷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为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提供了条件。 解题启示 全国卷41题(2017年为42题)类型为开放性试题,这类题目的考查材料内容变化无常,命题形式灵活多变,很难按固定的模板答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最主要的法则。 考点二 多姿多彩的文化——古代中国的文学与艺术 1.古代中国文学的发展趋势 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文学特点由辞藻华丽、对仗工整、句式严整到句式活泼、通俗易懂,这说明古代中国文学的发展趋势是逐渐平民化。这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为满足不断壮大的市民阶层的需要而出现的。 2.时代特征对艺术风格的影响 艺术风格 时代特征 先秦 兼容并包、宽容开放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 秦汉 恢弘大度 国家统一,生产发展,民族联系加强,文化迅速发展 隋唐 兼容并蓄、全面繁荣 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融合,中外交流频繁 宋元 平民化、世俗化 商业繁荣,城市发展,市民阶层扩大 明清 承古萌新 封建专制制度渐趋衰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要求:分析材料,论证《三教图》体现的时代特征。 材料 下图为明朝画家丁云鹏(1547~1628)的想象画《三教图》。画中的孔子、老子、红衣罗汉正同坐于树下在探究玄理。左边的孔子儒雅敦厚,循循善诱,正发表言论;右下的老子谨慎而善辩,他注视着对方,似乎准备随时发问;居中的红衣罗汉双目低垂,安详而平静,从他紧锁的眉头可以看出他已沉于思索之中。这一情景正反映了当时封建统治者推崇“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的现状。画作的人物造型也脱离了以往宗教程式化的因素,有了世俗化的倾向,体现了明后期文人画注重表现个性的风尚。 提示:从思想领域(儒、道、释三教合一)与绘画领域(世俗化倾向)两个角度展开论证。 论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此画一方面形象地反映了当时儒、道、释三教合一的思想状况。 宋明理学思想融合了释、道的大量思想和修行方法,使三者关系密切起来;明代三教合一的宗教观影响到了绘画;统治者利用宗教思想麻痹人民群众、巩固统治,推动了三教走向合一;百姓从宗教思想中去寻求精神寄托。 此画另一方面又反映了明代绘画具有世俗化倾向。 明朝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其注重表现个性的风尚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绘画从高雅艺术逐渐走向平民化。 1.唐朝是诗歌巅峰 中国诗歌在唐朝达到顶峰。仅据清代康熙年间所编的《全唐诗》所录,就有诗人两千二百多人,作品四万八千九百多首,共九百卷。作诗的人上自帝王、公卿、官僚,下至布衣,旁及僧、道,几乎遍及各个阶层。诗歌与唐人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一首好诗写出之后,在不长的时间里就可以传到很多地方。除了传抄这种主要的传播方式外,还有传唱、题壁等多种方式,这些传播方式共同促使唐诗在社会上广泛流传。 ——《中华文明史》 发现问题 材料从唐诗的数量、诗人的身份、生活化、传播速度、传播方式等角度反映了其历史广度与深度。 命题角度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唐诗繁盛的因素与体现;古代文学发展趋势。 2.市民文学的典范——明清小说 这一时期(明清)大为繁荣的小说、戏剧也竞相以普通人丰富多彩的生活以及他们的情感追求作为题材,屠夫、小贩、商人、妓女、牧童、村姑、绿林好汉,以至三教九流进入文学殿堂,成为文学中的主人公,“好货”“好色”成为许多作品的共同主题。 ——冯天瑜等著《中华文明史》 发现问题 明清时期小说取材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关注社会底层,越来越多地反映人们的现实生活。 命题角度 明清小说与政治、经济的关系;明清小说的特点与发展趋势;小说对社会价值观的影响。 3.理学对宋代绘画的影响 宋徽宗赵佶以画花鸟擅长,不仅建立了皇家画院,而且有考试制度。例如,一次出考题为“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获得第一名的却画着船夫躺在船尾,独自吹着笛子。画家要表现题中“无”,是“非无舟人,只无行人”。那种闲散、宁静、安逸的意境被表达得更加准确。 发现问题 宋代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加注重内心的修养,反映在绘画上就是更加注重意境。 命题角度 中国画的艺术特点;理学对艺术家、作品的影响。 4.汉字是文明的载体 在甲骨文里,“帝”字形所象的是架起木燃烧的样子,表祭祀最高天神的褅祭 ,属专用动词,后演变为单指被祭祀的最高天神——天帝,成为名词,再从指最高天神发展成人间的最高统治者。 发现问题 汉字“帝”字的发展演变历程。 命题角度 汉字的发展与中华文明演变关系;汉字的成熟。 全国卷5年考题统计 时间 题号 时间 题号 2017 全国Ⅲ,24 2016 全国Ⅱ,24 全国Ⅲ,26 2013 全国Ⅱ,27、28 1.命题点:时代变迁影响汉字的演变 (2017·课标全国卷Ⅲ,24)下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文字的频繁使用 B.书写材料的不同 C.各国变法的实施 D.“书同文”的推行 答案 A 解析 春秋战国时期,教育和学术逐渐下移,识字写字的人数大大增加,文字使用更加频繁,因此促进了汉字由繁到简的演变,A项正确。从西周到战国,文字的书写材料基本上以竹简和丝帛为主,变化不大,B项错误;各国变法的重点是富国强兵,与字形的变化无关,C项错误;D项发生在秦朝建立后。 2.命题点:汉字演变的历程 (2016·课标全国Ⅱ,24) 右图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 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 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 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状况 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答案 B 解析 统一文字是在秦朝时期,故A项错误;材料“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体现了汉字从先秦到秦朝及之后的发展演变过程,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了石经运用的是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并未体现出当时字体的流行状况,故C项错误;商朝时期甲骨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形成相对完整的汉字体系,故D项错误。 3.命题点:王羲之书法艺术地位的时代性 (2016·课标全国卷Ⅲ,26)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 ) 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判 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 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 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 答案 C 解析 从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到唐朝连西州幼童习字都模仿王羲之的书帖可知书法艺术受到时代的影响;从“无丈夫之气”到“尽善尽美”,体现了个人艺术水平的高低也是影响书法家历史地位的重要原因,故选择C项。皇帝的好恶会影响但不会“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判,故A项错误。B项说法过于绝对,D项不能全面概括题干信息,排除B、D项。 4.命题点:清代小说的世俗化 (2013·课标全国Ⅱ,27)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 ) 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答案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分析和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材料把小说称为儒、释、道三教之外的“又一教”,并“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旨在说明小说通俗易懂,流传广泛,再结合材料中“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得出,因为城市经济的发展,导致市民阶层壮大,从而推动了小说这类世俗文化的发展,故选择C项。 5.命题点:京剧的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2013·课标全国Ⅱ,28)“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 ) 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 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 C.正确评价了历史人物 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 答案 B 解析 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是经过艺术加工的,不可能真实地再现客观历史,同样也不能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和提升历史人物的价值。在京剧脸谱中其图案是程式化的,红色象征忠义、耿直、有血性;白色象征奸诈多疑;蓝色象征性格刚直、桀骜不驯,脸谱是人们头脑中理念与观感的和谐统一,故选择B项。 1.命题点:商业发展与宋代文学体裁 (2017·兰州一模,26)“街市两旁店铺鳞次栉比,其中有不少被称为秦楼楚馆、瓦舍勾栏的娱乐场所。词的演唱作为佐欢侑(劝)酒的娱乐手段,便适应城市的娱乐需要而发展起来。”材料表明( ) A.词兴起于娱乐场所 B.词的格调不高,文学走向颓废 C.词的繁荣与商业发展有关 D.词的风格属于浪漫主义文学 答案 C 解析 题干中并未提到词的兴起,故A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文学走向颓废,故B项错误;题干中“词的演唱作为佐欢侑(劝)酒的娱乐手段,便适应城市的娱乐需要而发展起来”说明词的发展与城市商业的兴起有关,故C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词的风格,故D项错误。 2.命题点:文化重心南移对宋代文学的影响 (2018·湖南高考演练二,26)明朝小说《西游记》中的诸天神佛、取经僧人师徒及各路妖怪,均被赋予了鲜明的人物性格。神佛妖魔,他们或娇憨,或城府,或温吞,或火爆,或欲望,或牵绊,他们也都生存在“神”际或“妖”际关系复杂的世间。这反映出( ) A.“三教合一”的社会趋向 B.该神魔小说折射的是世俗百态 C.宗教逐步庸俗化文学化 D.人文主义在古代中国的缘起 答案 B 解析 “诸天神佛、取经僧人师徒及各路妖怪,均被赋予了鲜明的人物性格”不能体现儒释道合一的趋向,故A项错误;由“ 均被赋予了鲜明的人物性格。神佛妖魔,他们或娇憨,或城府,或温吞,或火爆,或欲望,或牵绊,他们也都生存在‘神’际或‘妖’际关系复杂的世间”可见这些神魔与世间百态相关,故B项正确;“诸天神佛、取经僧人师徒及各路妖怪,均被赋予了鲜明的人物性格”可理解为文学世俗化,但不能说明宗教庸俗化,故C项错误;“人文主义”更强调人的重要性,《西游记》则以体现神魔为主,故D项错误。 3.命题点:汉字对提升文化凝聚的作用 (2017·凉山三模,24)汉字独特的象形、表意等功能,使它可以成为各方言区的人群及各民族用来交际的共同工具。汉字把广大地域内的居民拉近,从而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这主要体现了( ) A.汉字重意境的特征 B.各地文字完全一致 C.中国语言的多样性 D.中华文化的内聚性 答案 D 解析 材料体现汉字的文化凝聚力,故A项错误;各地文字并非完全一致,故B项错误;材料并非强调语言的多样性而是文字的凝聚力,故C项错误;以汉字为代表的中华文化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故D项正确。 4.命题点:中国古代文化的开放性 (2017·汕头二模,26)南朝画家张僧繇善画佛道人物,下图是其作品(梁令瓒临摹),画面凹凸,有立体感,画中人物“奇形异貌、殊方夷夏,皆参其妙”。这反映了当时( ) A.中外宗教、艺术交流融汇 B.以形写神的理论开始形成 C.南方农业经济的发展状况 D.儒家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南朝”和画中人物的形象“奇形异貌、殊方夷夏,皆参其妙”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佛教传入,故A项正确;以形写神的理论开始形成指的是魏晋时期,故B项错误;材料并未反映南方农业经济的发展状况,故C项错误;材料仅仅说明当时艺术的特点,不能体现出儒家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故D项错误。 5.命题点:明代戏剧艺术体现的时代特征 (2017·宁夏银川一中三模,27)明代汤显祖在《牡丹亭题词》中说:“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生而可以死,死可以生。”材料体现作者的思想内涵是( ) A.主张精神自由与个性解放 B.否定传统思想的主流地位 C.批判存天理灭人欲 D.提倡经世致用思想 答案 A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牡丹亭》中杜丽娘追求爱情的精神,体现了精神的自由,故A项正确;材料并未否定传统思想的主流地位,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非是“灭人欲”,故C项错误;经世致用指的是做学问要为现实服务,与题目无关,故D项错误。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2017·常德一模,25)考古数据显示,春秋战国时期,各地工艺虽有地方性的特色,基本上差别不大;各国文字,从出土的简牍与铭辞看,也出现大同小异的现象。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 A.文化统一为政治统一准备了条件 B.文化统一与政治统一之趋势并驾齐驱 C.争霸战争促进了文化的发展与交流 D.文化发展呈现统一性与多样性共生的局面 答案 B 解析 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统一和政治统一是同步的,故A项错误;材料中各地工艺和文字大同小异,说明文化有统一趋势,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政治也有统一趋势,故B项正确;战国时期是兼并战争,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统一性,未体现多样性,故D项错误。 2.(2017·保定二模,28)《金史》记载:“声如雷震,热力达半亩之上,人与牛皮皆碎迸无迹,甲铁皆透。”该科技成就( ) A.由少数民族带到中原 B.由阿拉伯人传到中国 C.金朝开始应用于军事 D.助推了世界文明的转型 答案 D 解析 火药的发明源于炼丹,并非由少数民族带入中原,故A项错误;火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是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是在唐代后期,故C项错误;火药传入欧洲对推翻中世纪封建统治,实现社会转型起到了重要作用,故D项正确。 3.(2018·湖北六校联合体高三联考,27)根据下面的两幅图片,可以得知( ) 图一 战国司南 图二 清朝早期象牙罗盘 A.古代中国科技主要服务于生产和贸易 B.古代中国科技的实用性与稳缓性 C.古代中国科技的传统性和落后性 D.闭关锁国政策遏制了科技的进步 答案 B 解析 古代中国科技主要服务于生产生活的需要,是小农经济时代的产物,而不是服务于贸易,故A项错误;战国时期的司南是指南仪器,是当时人为了采玉的需要而发明的,清朝早期的象牙罗盘与战国司南相比较,其原理与功能大抵相似,说明古代中国科技的实用性和稳缓性(小农经济时代的产物,缺乏发展的动力),故B项正确;古代中国科技在明清之前领先世界,明清之后逐渐落后,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科技的特点,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是在明清时期,不能解释战国到清朝早期古代科技稳缓性的特点,故D项错误。 4.(2017·山西五校高三第四次联考,24)中国古代著名农书《齐民要术》《氾胜之书》都把农业生产看成稼、天、地、人诸因素的有机结合。材料反映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 ) A.在理论上能不断与时俱进 B.形成精耕细作的基本特点 C.体现了普遍联系的哲学观 D.对自然环境提出较高要求 答案 C 解析 农业与天、地、人诸因素的有机结合可以看出强调诸要素的相互联系,体现了联系的观点,故C项正确。 5.(2017·汕头三模,27)古代中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反复强调“(人)与天地相应,与四时相副,人参天地”。这一思想( ) A.不利于中医向现代化发展 B.否定了人对自然的作用 C.强调了顺应自然的重要性 D.是汉代儒学发展的产物 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中医强调人顺应自然的重要性,这一思想有利于中医向现代化发展,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知中医强调人顺应自然的重要性,并不等于否定了人对自然的作用,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及汉代儒学,故D项错误。 6.(2017·福州二模,27)明代重要的戏曲作者,大都拥有进士科名,而话本小说的作者或编著者中,却少有举人、进士。出现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高雅与通俗文艺的不同价值取向 B.士人与市民的不同文化观念 C.戏曲与话本小说的不同消费方式 D.江南与北方的不同区域特征 答案 C 解析 戏曲与小说的雅俗,主要受制于它的接受者,故A项错误;作者的文化水平又受制于文学创作的形式,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戏曲作者,大都拥有进士科名”“小说的作者……却少有举人、进士”,戏曲与小说的消费群体不同,导致作者的文化水平不同,故C项正确;材料与南北方差异无关,故D项错误。 7.(2018·湖北六校联合体联考,24)汉代《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引用了一首被公认为中国最古老的诗歌,内容是“断竹、续竹、飞土、逐肉”。这首诗( ) A.承续了《诗经》的写实风格 B.是当时人们生产生活的艺术再现 C.说明了汉代重视诗歌的创作 D.反映了秦汉时期文学艺术的发展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断竹、续竹、飞土、逐肉”,这是一首被公认为中国最古老的诗歌,这首民歌简短、质朴,诗句整齐,有和谐的韵律,是原始时代狩猎生活的真实反映,《诗经》是春秋晚期由孔子整理编订的,收录的是西周到春秋中期的诗歌,时间不符合,故A项错误;这首诗是当时人们生产生活(狩猎)的艺术再现,故B项正确;汉代赋盛行,同时这首诗也不能说明汉代重视诗歌的创作,故C项错误;秦朝焚书坑儒,思想文化禁锢,汉代赋盛行,这首诗不能反映秦汉时期文学艺术的发展,故D项错误。 8.(2017·郑州二模,26)台湾学者傅乐成认为,宋文化与唐文化属于两个不同的类型。比如在诗歌上,宋诗写得深奥含蓄,将唐诗的丰腴、通脱、旷达,化作瘦劲、深刻、曲折而富于哲理。形成宋诗这种特点的原因是( ) A.宋代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B.宋代理学的影响 C.宋代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 D.宋代租佃契约关系的定型 答案 B 解析 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出现在明清时期,故A项错误;宋代理学弥补先前儒学的不足,提出世界本原是天理,更加思辨化,反映在文学上使得“宋诗写得深奥含蓄”,故B项正确;宋代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应该带来宋诗的世俗化,故C项错误;宋代租佃契约关系与宋诗的深奥含蓄无关,故D项错误。 9.(2017·宁德一模,26)《龙门二十品》是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中的二十尊造像的题记拓本,如下图所示。其字体的基本特征是( ) A.因形立意,体正势圆 B.扁方严整,朴拙雄浑 C.状似连珠,绝而不离 D.轻转重按,笔断意连 答案 B 解析 A项是篆书的特征,故A项错误;据材料可得魏碑书法的特点:兼有隶楷两体之神韵,形成端庄大方、刚健质朴、朴拙雄浑的特点,故B项正确;C项是草书的特征,故C项错误;D项在材料无体现,故D项错误。 10.(2018·湖南十校协作体、长郡中学高三联考,12)中国山水画的整体面貌有一个明显的审美特征,那就是呈现出一种静穆、含蓄、玄淡、浑芒和中庸柔和之美,极少有浮躁不安、剑拔弩张的火气与刚猛之感。这表明中国山水画( ) A.营造纯真温馨的氛围 B.刻意展现真实的艺术 C.体现鲜明的儒道思想 D.多用于表达政治观念 答案 C 解析 题干中中国山水画“呈现出静穆、含蓄、玄淡、浑芒和中庸柔和之美”,说明中国画注重写意与神韵,并非营造纯真温馨的氛围,故A项错误;中国画注重神似而非形似,并不是展现真实的艺术,故B项错误;中国山水画的整体特征与政治观念无关,故D项错误。 11.(2017·潮州二模,27)清王昱《东庄论画》说:“学画者先贵立品。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否则,画虽可观,却有一种不正之气隐跃毫端。文如其人,画亦有然。”该绘画理论( ) A.深受理学观念影响 B.表明文人画彰显人性追求 C.说明画家品德高尚 D.说明绘画与文学地位一致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否则,画虽可观,却有一种不正之气隐跃毫端”可以看出该绘画理论深受理学观念的影响,注重人的品德和道德修养,故A项正确;注重正气并不是在彰显人性追求,故B项错误;材料与画家的品德高尚与否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无意对绘画和文学的地位做比较,故D项错误。 12.(2017·安徽皖南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26)中国古代戏剧在明清时期形成了所谓的“洞房花烛”模式、“金榜题名”模式和“衣锦还乡”模式,体现了一种“大团圆”主义。此种戏剧模式( ) A.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反映了人民对理想人生的追求 C.冲破了宋明理学对思想的束缚 D.说明科举制度得到了很大发展 答案 B 解析 材料并未体现反君主专制的一面,故A项错误;材料中“洞房花烛”“金榜题名”“衣锦还乡”,表达了民众对圆满人生的一种期许、向往,故B项正确;宋明理学强调了人的社会责任,与材料并不矛盾,尤其程朱理学是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与“金榜题名”存在一定的契合点,故C项错误;材料所述的三种模式中,“洞房花烛”与科举制无关,不能体现其发展,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2017·乌鲁木齐三模,4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据方志记载,宋代进士姓名可考者有29 000人,其中两浙、福建等五路约占82%;宋代印书有地可考者1 500种,该五路即占80%;反之夔州路(今重庆奉节县)仅有进士103人,而所印之书只有2种。——摘编自钱存训《印刷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材料二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给印刷广告创造了条件,印刷品广告开始出现。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有北宋时期济南制造细针的刘家针铺的一块广告铜版,铜版半尺见方,上面刻有“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字样,中间是月宫白兔捣药图案,右边有“认门前白”、左边有“兔儿为记”8个字,下面还有说商品质量和购买办法的7列28字,这是我国也可以说是世界上第一块被保留下来的广告铜版。——摘编自吴凯《北宋时期汴梁的商业广告》 材料三 早在殖民地时期,新大陆的人民在广告事业上就表现出一种在陈旧的欧洲所无法比拟的创新激情。在19世纪中期,美国完成了工业革命的洗礼之后,率先完成了对传统广告的突破。世界上最早专业广告公司、最早的广告代理制度和现代经营模式都出现在美国。20世纪20年代以后,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洗礼后的美国,迎来了第一次决定命运的经济腾飞,成为世界经济强国。随着经济腾飞和综合国力的增强,美国的广告事业达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 ——摘编自[美]杰克逊·李尔斯《丰裕的寓言:美国广告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通过解读宋代进士人数与各地印书种数之间的关系,概括印刷术在当时的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北宋和美国广告出现和发展的背景。从经济的角度分析北宋和美国出现商业广告的条件。综上所述,谈谈科技与社会的相互作用。 答案 (1)关系:宋代进士人数与印书种数呈现正相关关系。 作用: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推动了书籍的普及与发展,促进了学术的繁荣;有利于文化的传播与留存,有利于知识与技术的推广,满足了教育发展的需要。 (2)背景: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经济功能的加强;印刷术的进步。 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工业革命推动了以蒸汽机为动力的印刷技术发展;商业经营模式的创新。 条件: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发展的需要;传媒条件的推动。 相互作用:社会需要促进科技发展,科技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14.(2017·青岛一模,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90年,康熙帝在颐和园设如意馆,1713年前后建立蒙养斋算学馆,邀请西方熟悉数学、物理、天文历法、光学的传教士到此授课与研究,西方传教士称之为中国科学院。传教士白晋在写给路易十四的报告中说:“康熙帝需要招聘您的臣民——熟悉科学和艺术的耶稣会士,是为了让他们同已在宫中的耶稣会士在宫中建立起一个像法国皇家研究院那样的一个研究院。”康熙帝把“颐和园中的如意馆拨给那些供奉于皇家的画家、机艺师、设计师们作集会之用。欧洲来的传教士们在如意馆作画、刻板、修理钟表和机械器物”。白晋记述了皇帝对如意馆工匠们的“各类新奇制品的强烈爱好和深刻了解”,他每天验看这些“出自新建研究院院士之手的作品”,对其中的杰作给予奖赏。现在的故宫藏有数台计算器,就是康熙年间制造的改进型帕斯卡计算器。康熙帝去世后如意馆成为一个单纯的画院而且日趋衰微。 ——摘编自白晋《康熙帝传》 材料二 1666年,在法国皇帝路易十四的支持下,建立法兰西科学院。其成员享受津贴,研究活动受到资助。法兰西科学院致力于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学科的研究。院士们在毗邻的皇家图书馆(有一个实验室)的房间内每周聚会两次,会议轮番讨论数学、物理学、化学、植物学、生物学、解剖学、理学和天文学等问题,科学院成员可以自行决定自己的研究内容。他们还组织了几次海外考察。当时知名的欧洲学者霍布斯、卡西尼、惠更斯等,都受其吸引并加入。路易十四死后法兰西科学院却一直延续下来,为法国近代科学的传播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摘编自伏尔泰《路易十四时代》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国科学院”、法兰西科学院的特点及这些特点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两国“科学院”命运不同的原因。 答案 (1)特点:中国:皇帝主导;满足皇帝个人对新奇事物的追求;研究领域狭窄,少创造。 法国:国王支持;具有独立性和开放性;有较成熟的运行机制;研究重视实验与创造;影响深远。 背景:中国:西学东渐;康熙帝个人对西方科技产生兴趣;西方传教士的不专业性;中国工匠(技工)社会地位低下。 法国:科学冲破了中世纪神学的束缚;近代科学研究方法形成;西方学者长期从事科学研究。 (2)中国: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文化专制,儒家思想轻视科学的社会氛围;皇帝独断的随意性。 法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近代思想解放运动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新方法;重视科技与人才的社会氛围。 解析 (1)第一小问特点,中国从主导者、研究目的、领域等角度分析,法国从支持者、机制、研究方向、影响等角度分析;第二小问背景,中国从受西方影响、康熙个人兴趣、传教士的不专业、中国工匠的地位等方面归纳,法国从科学的独立性、新研究方法,学者的坚持不懈的精神等方面归纳。(2)从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特征分析,呈现中西不同差异的原因。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