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总复习第2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42讲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必修3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2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42讲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必修3

第 42 讲 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 考试内容 必考要求 加试要求 (1)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地理背景 (2)流域开发和建设的基本内容 (3)流域综合治理的措施 b c b 分析某流域综合治 理与开发 1.治理前的田纳西河流域(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地理背景) (1)田纳西河概况 发源于 A 阿巴拉契亚山脉的西坡,是 B 密西西比河支流——C 俄亥俄河的支流。 (2)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自然要素 地理特征 地形 上游为山地丘陵,中游为丘陵,下游为冲积平原 气候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丰沛,冬季和早春常发生大范围的持续降雨 河流水文 流量大且季节变化大,主汛期是 12 月到次年 4 月中旬 资源 丰富的水能资源、煤炭和石油资源 (3)治理前的田纳西河流域 ①农业生产条件恶劣。 ②田纳西河的开发利用:仅限于航运。 2.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加试) (1)流域综合治理 ①流域治理核心:水资源综合开发。 ②长远方案:包括防洪、航运、发电、灌溉、旅游等综合性开发。 ③梯级开发: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水力资源,提高防洪标准。 (2)流域产业发展 ①工业建设:利用充足、廉价的电力优势,吸引了大量的高耗能工业,如化工、冶金、建材 等工业部门,形成相对完整的基础工业体系,同时不断进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②农业发展:因地制宜,全面发展。 种植业 坡地以栽培果树、蔬菜为主;平原集中种植玉米、棉花、大豆等作物;发电 厂附近发展温室蔬菜生产 林业 是整个流域综合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林产品综合利用效益高 畜牧业 以养禽、养猪为主,发展迅速 渔业 兴建大量水库,促进渔业发展 (3)环境保护工作 最初 后来 1947 年起 (4)今天的田纳西河流域 (5)田纳西河流域治理与开发的经验 ①设置专门的开发机构,健全法规,完善管理。 ②因地制宜地选择开发重点,形成各具特色的开发模式。 ③不断加大开发力度。 ④提高流域的开放度。 1.地理条件对流域开发的影响 2.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地理条件 环境要素 田纳西河流域特征 对其他环境要素的影响 流域开发方向 地形 多山的地形,地形起伏大 陆路交通不便,发展航运 修建船闸和水库 蕴藏着丰富的水能 水能开发,建水电站 气候 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气候 流域内光、热、水较丰富 较早成为发达农业区 冬末春初降水多,夏秋降 水相对较少 河流流量不稳定 给航运带来困难,需 将修水库和建船闸相 结合 降水季节变化与农作物 的季节需水相矛盾 修水库蓄水,解决降 水与灌溉的矛盾 水系 水系发达,支流多,水量 丰富 航运发达 大部分可通航,通往 全国大部分地区 水量不稳定,流量差异大 航运不便 修水库,建船闸,促 航运 矿产 矿产丰富,有煤、铁、铜、 锌、磷、云母等 利于能源工业、钢铁工 业、有色金属冶炼工业的 发展 成为影响流域综合开 发的重要因素,早期 不合理开发导致环境 和生态破坏 3.流域早期开发方式与问题 流域开发早期往往以农业和矿产开采及加工业为主,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就田纳西河 而言,具体表现如下图所示: 4.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的经验与借鉴 (1)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经验 流域综合开发的核心是河流的利用与治理,利用的是“优势条件”,治理的是“流域问题”, 并且治理是开发利用的前提和保障,因此,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过程中通过修建水库实现 河流梯级开发,使流域内的生态环境问题和产业发展得到协调,社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田纳西河流域作为流域综合开发的典范,其综合开发模式如下: (2)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经验的借鉴 流域综合开发中可以以田纳西河为模板,借鉴以下几点: ①以水力资源综合开发为流域开发核心。 ②设置专门的开发机构,加强管理——保证流域治理与开发的长期稳定。 ③因地制宜地选择开发重点,形成各具特色的开发模式——从防洪入手,重点发展水运、水 电。 ④因地制宜地选择栽培作物,由单一经营到综合发展农、林、牧、渔业。 ⑤加大开发力度和开放度——以便利的运输条件和廉价的电力供应,吸引大量投资。 ⑥重视环境保护。 (2012·大纲全国文综)某大河的一条支流与干流之间存在“吞吐”关系。下图示意该支流出 口处 1970~2000 年间年净径流量(输出径流量与输入径流量之差)和年净输沙量(输出泥沙 量和输入泥沙量之差)。根据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完成 1~3 题。 1.下列各时间段中,年净径流量与年净输沙量变化趋势最接近的是( ) A.1970~1976 年 B.1977~1984 年 C.1980~1989 年 D.1989~2000 年 2.该支流流入( ) A.黄河 B.长江 C.辽河 D.黑龙江 3.1983 年以来,年净输沙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最可能的原因是该支流流域( ) A.建设用沙量增加 B.兴修水库和森林覆盖率提高 C.矿产资源开发力度加大 D.连续干旱 答案 1.A 2.B 3.B 解析 第 1 题,图中河流年净径流量曲线与年净输沙量曲线吻合度最高的时期出现在 1970~ 1976 年间。第 2 题,黄河、辽河流域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黑龙江流域植被覆盖率高, 河流输沙量小;图中河流净径流量、净输沙量均较大的水文状况与长江流域的水文特征相符。 第 3 题,工程措施是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有效手段,生物措施是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根本措施, 两者的有效结合,使得图中河流自 1983 年以来年净径流量增大,年净输沙量降低。 4.(2013·重庆文综)图 1 为“某河段示意图”,图 2 表示该河段上①②两观测点所测得的年 流量变化。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当地政府为了提高甲河道流量,计划在图 1 中 A、B 两点之间修建拦河坝,该措施可能使 河水对 C 点河岸的冲刷________。为使甲河道流量在汛期提高不致太多,请对如何修建该拦 河坝提出两条合理建议。 (2)与观测点②相比,观测点①测得的流量较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请在图 2 上绘出图 1 中点③所在断面 1~7 月的流量变化趋势曲线。 答案 (1)加剧 建议:控制堤坝高度,修调节水闸。 (2)大(多) 乙河道的分流作用 (3) 解析 第(1)题,读图 1 可知,AB 拦河坝上游来水,经过 AB 处分流进入甲、乙河道下泄, 若 AB 处修建拦河坝,会使甲河道流量增加,流速加快,冲蚀加剧;为控制甲河道汛期流量, 一方面,可根据多年汛期平均水位设计坝高,通过漫顶分流的方式来控制甲河道流量(借鉴 古代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建设原理);另一方面,可用拦河坝水闸来调控流量(现代水利工程通 用措施)。第(2)题,①②处河道之间无支流汇入,①处径流经 AB 处分流进甲、乙河道,因 乙河道的分流作用,②水文站测得径流量小于①处。第(3)题,绘图提示:①处径流量基本 等于②③水文站径流量之和,即每月①处径流量与②处径流量差值,就是③处径流量的坐标 值,描点、曲线连接即可。 方法技巧 河流的航运价值分析思路 课时训练 (2016·开化模拟)下图为“某水系及其流域示意图”。读图,回答 1~2 题。 1.图中( ) A.水体主要参与了陆地内循环 B.该区域夏秋季节易受台风侵袭 C.a 水文站流量受湖泊影响 D.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均匀 2.该流域( ) A.水能资源缺乏,不能发展水电工业 B.远离客源市场,阻碍了旅游业发展 C.可发展毛竹、茶等农产品的深加工 D.土地荒漠化、酸雨等环境问题严重 答案 1.B 2.C 解析 第 1 题,由图中经纬度、杭州、水系特征可知,该河流为外流河,主要参与的是海陆 间水循环;地处中低纬太平洋西岸,夏秋季易遭受台风侵袭;a 水文站在流入湖泊的河流上 游,不受湖泊的影响;该流域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年际分配不均,水资源的时间分 配不均。第 2 题,该流域在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适宜竹子、茶叶的生长,故可发展毛竹、 茶等农产品的深加工;该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丘陵地区,水资源丰富、落差大,可发展 小型水电;距离杭州(长三角)客源市场近,可以发展旅游业;该流域有色金属冶炼发达,会 导致酸雨问题,因降水较多,基本不会引发土地荒漠化。 (2016·杭州月考)图 1 为“田纳西河流域示意图”,图 2 为“诺克斯维尔气候资料图”。结 合所学知识,完成 3~4 题。 3.下列有关田纳西河流域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美国的中部地区 B.河流上游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 C.气候类型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D.降水季节变化大,冬末春初降水较多 4.为了雨季蓄洪,甲地区防洪水库留出库容较为合理的时间为( ) A.9~10 月 B.11~12 月 C.1~2 月 D.4~5 月 答案 3.D 4.A 解析 第 3 题,田纳西河流域位于美国东南部,河流上游地形以山地为主,属于亚热带湿润 气候,冬春季降水较多,夏秋季降水相对较少。第 4 题,根据图 2 中的降水资料可知该地区 11 月份降水开始增多,进入多雨期,在此之前应留出一定的库容用以蓄洪。 (2016·宁波模拟)读“澳大利亚某流域及开发示意图”,完成 5~6 题。 5.下列有关图示河流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流量季节变化大 B.由西南流向东北 C.河流结冰期长 D.下游流量逐渐增大 6.下列对图示流域的开发或治理措施中,不恰当的是( ) A.实施东水西调,缓解流域缺水 B.发展生态农业,合理利用土地 C.合理灌溉,防止土壤盐渍化 D.实行梯级开发,大力发展航运 答案 5.A 6.D 解析 第 5 题,图中河流为澳大利亚的墨累—达令河,其水源主要来自上游大分水岭的大气 降水,该地为亚热带湿润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导致河流的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河流的流 向是自东北流向西南;该河位于亚热带,无结冰期;由于降水量自上游到下游逐渐减少,沿 途气候干旱,蒸发量大于降水量,且有农田分布,导致河流水量逐渐减少。第 6 题,从图中 看出该流域的降水量除上游山地降水较多外,其他区域降水稀少,不足 250 mm,河流水量 较小,水能资源不丰富,中下游地区尽管地形平坦,水流平稳,但水量太小,不适合发展航 运。 下图示意松花江流域综合治理的总体部署框架。读图,完成 7~8 题。 7.图中甲所示含义应为( ) A.美化城市环境 B.防洪减灾 C.开发水力资源 D.保障航运 8.水利工程建设给当地农业生产带来的好处是( ) ①扩大耕地面积 ②稳定灌溉水源 ③减少洪涝灾害 ④增加土壤肥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7.B 8.C 解析 第 7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的具体措施包括加固堤坝、治理河道、建设预警系统, 其目的显然是防洪减灾。第 8 题,水利工程建设可调节河流水量季节分配,从而稳定灌溉水 源,减少洪涝灾害,而对耕地面积的扩大以及土壤肥力的增加作用不大。 (2016·浙江安吉月考)抽水蓄能电站是把下水库的水用泵抽到上水库,在上水库中蓄水,相 当于储存了电能,当上水库的水向下流时,可推动水轮发电机组发电释放能量。读“我国某 地抽水蓄能电站景观图”(图 1)及其“工作原理示意图”(图 2),完成 9~11 题。 9.抽水蓄能电站的主要作用是( ) A.提高水的势能,增加发电量 B.提高水的下流速度,增加发电效率 C.调节电力供应 D.蓄积山区雨水,提供丰富的电力资源 10.下列关于抽水蓄能电站水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下水库主要的作用是蓄积上水库向下流动的水 B.下水库海拔较低,落差较小,发电量小 C.上水库海拔高,库容更大 D.上水库工程建设的难度一般比下水库的大 11.在一天中,把下水库的水用泵抽到上水库的时间主要集中在( ) A.上午 B.下午 C.前半夜 D.后半夜 答案 9.C 10.D 11.D 解析 第 9 题,从抽水蓄能电站工作原理示意图中可以看出,该电站将水从低处水库抽到高 处水库,提高了水的势能,增加了水的下流速度,从而实现发电。据此推测,该电站发电时 期为用电高峰时期,而在用电较少的时期,将部分电能用于抽水,从而调节不同时期的电力 供应。第 10 题,从上题解析可知,上水库的主要作用是蓄积由下水库所抽调的水,而下水 库的主要作用是发电。上水库海拔高,库容小,工程建设的难度较大。第 11 题,根据抽水 蓄能电站工作原理推测,该电站发电时期为用电高峰时期,而在用电较少的时期,将部分电 能用于抽水,因此把下水库的水用泵抽到上水库的时间主要集中在用电较少的后半夜。 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田纳西河流域位于美国东南部,气候温暖湿润,山清水秀,森林繁茂。19 世纪后期 起,流域内人口激增,开发利用强度加大,致使环境恶化,水旱灾害频发,生产成本不断攀 升。到 20 世纪 30 年代初,该流域人均年收入只及美国平均水平的 45%。1933 年开始,在田 纳西河管理局的统一协调和严格管理下,实施了以治理田纳西河为核心的流域综合整治和开 发(图乙),取得了全流域水电、火电、核电并网供电,合理利用土地,治理污染,改善水质, 发展旅游业等一系列效益。到 20 世纪 80 年代,该流域人均年收入已达到全美国的平均水平。 (1)分析图甲,说明田纳西河流域早期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2)依据材料和图乙信息,指出田纳西河治理采取了哪些措施,并说明其效益。 答案 (1)扩大种植面积,开矿乱开滥采,用木炭炼铜导致森林砍伐、植被破坏,造成水土 流失(加重);高强度利用耕地导致土地退化;大量排出含 SO2 的废气,不仅污染大气,还会 形成酸雨,污染土壤和水体,影响生物生长。 (2)修筑了(多座)水坝、(多处)船闸和港口。 取得了防洪、改善通航条件、提高运输能力 的效益,实现了对全流域的统一管理和梯级开发。 解析 第(1)题,由图甲可以看出,田纳西河流域早期开发中存在森林(植被)破坏,导致水 土流失;耕地过度利用使土地退化;同时 SO2 大量排放污染大气。第(2)题,由图乙中信息 可知,对田纳西河的治理主要是沿河修建了众多的大坝、船闸和港口,实现了梯级开发,其 效益可由材料中总结得出。 1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针对海河流域频发的旱涝灾害,在流域西部、北部修建了大量水库, 在东部新开了多条入海河道。 (1)结合流域气候和地形特点,分析修建水库和新开入海河道的自然原因。 (2)指出河源地区旅游开发和景区建设给河流带来的环境问题,列举一项应对措施。 依据 2014 年《政府工作报告》精神,京津冀地区逐步淘汰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3)简述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以及对改善大气质量的作用。 答案 (1)流域内降水量偏少且集中于夏季,季节和年际变化大。中上游地区以山地、高原 为主,平时地表径流量少,暴雨时洪峰流量大,修建水库蓄水调节,可缓解旱涝灾害。下游 地区以平原为主,排水不畅,支流集中汇聚于海河,易发生洪涝,开挖人工河道,主要用于 排水泄洪。 (2)问题:河水污染(水质下降),径流量减少(变化大),河流含沙量增加。应对措施:合理 规划,加强监测,立法管理,控制旅游人数,保护植被,植树种草等。 (3)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 减少污染源,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 解析 第(1)题,海河流域为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水 旱灾害频发,修建水库可以调节径流季节变化,雨季蓄水防洪,减轻旱涝灾害;下游地区地 势低平,开挖入海河道的目的是利于泄洪排水。第(2)题,因为流域内降水较少,地表水贫 乏,景区建设会加剧植被破坏和水污染,导致水土流失加重,其环境治理也应针对这两个问 题采取相应的措施。第(3)题,京津冀地区淘汰的企业以高能耗、高污染企业为主,故调整 方向应向低耗能、低污染的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