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宁夏吴忠市吴忠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宁夏吴忠市吴忠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宁夏吴忠市吴忠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新中国进行外交活动的根本指导思想是 A. “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B. “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 C.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 ‎【答案】C ‎【解析】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方针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一边倒的方针、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另起炉灶的方针都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具体表现,故答案选C。‎ 点睛:注意新中国成立初期奉行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与“一边倒”政策并不矛盾。“一边倒”政策是以“独立自主”为前提的,绝不是盲目地顺从苏联。‎ ‎2.下图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团长乔冠华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开怀大笑的情景。他开怀大笑是因为 A.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联建交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 C. 《中美联合公报》在上海发表 D. 中日邦交正常化实现 ‎【答案】B ‎【解析】材料“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恢复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合法席位的提案得以通过,是中国外交史上的重大突破,所以乔团长要开怀大笑,故B项正确;A项是1949年,排除;CD项是1972年,排除。‎ ‎3.“马歇尔计划”的根本目的是 A. 美国20世纪初“金元外交”的继续 B. 以经济手段控制西欧 C. 援助希腊、土耳其 ‎ D. 帮助日本复兴经济 ‎【答案】B ‎【解析】马歇尔计划又称“欧洲复兴计划”,就是二战后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资本主义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的计划,目的是为了扶植和控制西欧,对抗苏联及其卫星国,对抗社会主义,故选B;金元外交实际上是一种资本渗透,通过对外投资来夺取更多的海外市场和殖民特权,而马歇尔计划不是投资方式,故A与题意不符;CD不是马歇尔计划范畴之内的,故排除。‎ ‎4.标志着我国精耕细作传统农业在唐代发展到一个新水平的是 ‎ ‎ A. 二牛一人耕作法 B. 铁犁冠 C. 曲辕犁 D. 耧车 ‎【答案】C ‎【解析】本题注意关键词“唐代”。根据所学知识曲辕犁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步犁的基本定型,此后一直沿用千余年,故C正确;B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排除;AD分别反映汉代的耕作技术和播种工具,故排除。 ‎ ‎5.黄梅戏《天仙配》的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是 A. 精耕细作 B. 男耕女织 C. 铁犁牛耕 D. 刀耕火种 ‎【答案】B ‎【解析】 “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指的是男耕女织的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模式,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故B项正确;ACD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 ‎6.“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这是对哪项水利工程的评价 A. 隋唐时期的大运河 B. 西汉的白渠 C. 战国时期的都江堰 D. 战国时期的郑国渠 ‎【答案】C ‎【解析】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故C正确。‎ ‎7.新航路的开辟增强了世界各地间的联系,为新兴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新的活动场所”是指 A. 世界市场 B. 资本 C. 劳动力 D. 原料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对新航路开辟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文明开始会合交融,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促进了世界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这些新发现的大陆不仅仅是未知的土地,也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它为新兴资产阶级提供了广阔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故A选项正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新的活动场所”是指世界市场,而不是资本、劳动力、原料,故B、C、D选项错误。‎ ‎8.揭开英国工业革命序幕的发明是 A. 蒸汽机 B. 骡机 C. 水力织布机 D. “珍妮机”‎ ‎【答案】D ‎【解析】我们可知,英国工业革命是从棉纺织业开始的,棉纺织业开始的标志是珍妮纺纱机的研制成功。答案为D。蒸汽机的改良结束了对水力、畜力和风力的依赖,解决了工业革命的动力问题,不是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A错误。骡机和水力织布机是在珍妮纺纱机之后发明的,不符合题意,BC错误。‎ ‎9.新兴产业的兴起和发展来自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工业革命后新兴的产业有 A. 造船业 B. 采煤业 C. 机器制造业 D. 纺织业 ‎【答案】C ‎【解析】造船业随着海外贸易的发展,自古就有,不是工业革命后才有的,故A项错误;农业文明中,虽然作为燃料的煤炭没有大规模开采,但是作为木材补充的煤炭开采是存在的,故B项错误;机器的发明和使用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只有在工业革命后才有机器制造业,故C项正确;英国工业革命前的呢绒织造就是主要的手工行业,故D项错误。‎ ‎10.下图是世界上第一列火车和第一架飞机的历史图片。它们当时发明家分别是 A. 爱迪生和爱因斯坦 B. 瓦特和爱迪生 C. 史蒂芬孙和莱特兄弟 D. 福特和哈格里夫斯 ‎【答案】C ‎【解析】世界上第一列火车的发明者是英国人史蒂芬孙,第一架飞机的发明者是美国人莱特兄弟,故答案为C项。爱迪生发明许多电器,爱因斯坦是提出相对论的科学家,排除A项;瓦特发明改良蒸汽机,排除B项;福特发明汽车,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排除D项。‎ ‎11.“钢铁工业的发展导致重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直线上升,这个时代史称‘钢铁时代’。”与“钢铁时代”同时产生的新兴工业部门还有 A. 煤炭开采 B. 电讯事业 C. 火车制造 D. 水力纺织 ‎【答案】B ‎【解析】 “钢铁时代”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诞生了电力工业、石油工业和汽车工业、电讯事业等新兴工业部门,符合题意,答案为B。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煤炭开采增长,与题意不符,排除A。火车制造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排除C。第一次工业革命时发展的水力纺织,与题意不符,排除D。‎ ‎12.19世纪晚期,电灯、电车、电话、电影放映机等纷纷涌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人类由此进入 A. 信息时代 B. 蒸汽时代 C. 电气时代 D. 知识经济时代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 19世纪晚期,电灯、电车、电话、电影放映机等纷纷涌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人类由此进入“电气时代”,故C项正确。信息时代是计算机的出现和逐步的普及,故A项错误。电灯是电气时代的发明,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蒸汽时代无关。B项错误。知识经济时代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故D项错误。‎ ‎13.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导致开始解体的最直接因素是 A. 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B. 洋务运动的兴起 C. 太平天国运动的冲击 D.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扩大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摧毁了中国自身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瓦解着中国传统的封建经济,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是导致中国小农经济解体的直接原因,故A项正确;BCD项是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的产物,排除。‎ ‎14. 19世纪中期,中国经济结构的主要变化是 A.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B.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 官僚资本主义形成 D. 洋务企业宣告破产 ‎【答案】B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之一是自然经济逐步解体,B项符合题意,正确。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明清时期,排除A项。C项出现在1927年,与题意时间不符,排除。D项出现在甲午战争结束后,与题意时间不符,排除。‎ ‎15.中国第一次大规模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生产方式,标志中国经济开始近代化历史事件是 A. 鸦片战争 B. 太平天国运动 C. 洋务运动 D. 辛亥革命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旨在通过学习西方技术实现自强求富的目的,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故C正确;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标志,与材料信息不符,故A错误;结合所学可知,天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农民运动的最高峰,没有涉及大规模学习西方的内容,B错误;辛亥革命学习的是西方的政治制度,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不符合材料信息,故D错误。‎ ‎16.一战期间,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这“短暂的春天”得益于 A.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B. 欧洲列强忙于一战 C. 民族资产阶级地位提高 D. 商品经济的解体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战期间(1914到1918年),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能够出现“短暂的春天”主要得益于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B项正确;清政府在1912年已经灭亡,A项错误;一战期间,在北洋军阀统治下的民族资产阶级依然受到沉重的压迫,C项错误;一战期间商品经济并未解体,而是得到了发展,D项错误。‎ ‎17.1953年,在制定“一五”计划时,我国确立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这主要是为了 A. 迅速增强国防实力 B. 体现中苏友好 C. 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D. 满足生活需求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1953年,在制定“一五”计划时,我国确立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这主要是为了迅速增强国防实力,故A正确;中苏签订了友好同盟在“一五计划”期间苏联对中国进行帮助体现了中苏友好,而不是因为中苏友好使中国确立了发展重工业的方针,B错误。优先发展重工业,必定影响经济协调发展,C错误。重工业是满足国防等方面需要,不是满足生活需要,D错误。‎ ‎18.“花生壳,圆又长,两头相隔十几丈,五百个人抬起来,我们坐上游东海。”这一歌谣出现于 A. “大跃进”时期 B. “文化大革命”时期 C. 改革开放新时期 D. “一五计划”时期 ‎【答案】A ‎【解析】据材料“花生壳,圆又长,两头相隔十几丈,五百个人抬起来,我们坐上游东海。”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大跃进时期浮夸风的表现,A正确;“文化大革命”发生时间为1966---1976年,不合题意,B错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C错误;“一五计划”时间是1953—1957年,D错误。‎ ‎19.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方针带有显著的时代特色,下列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是 A.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B.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 “抓革命,促生产”‎ ‎【答案】D ‎【解析】“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提出于1960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1992年十四大上提出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故ABC都不符合“文化大革命”时期这一时间要求,故排除ABC;“抓革命、促生产”是“文化大革命”的纲领性口号之一,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的概括性表述,是阶级斗争扩大化不断发展起来后形成的一种基本治国理念,故选D。‎ ‎20.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其主要原因是 A.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建立人民公社 C. 成立经济特区 D. 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答案】A ‎【解析】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选A;B是1958年,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排除;经济特区是对外开放的措施,与材料主旨关系不大,C错误;D是三大改造时期,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排除。‎ ‎21.1988年我国政府设立了哪一地区为目前区域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 A. 海南省 B. 天津市 C 上海市 D. 重庆市 ‎【答案】A ‎【解析】1988年,我国设立海南省,批准海南岛为经济特区,故A符合题意;天津市和上海市是1984年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BC不符合题意;重庆市是1992年成为我国内陆开放城市,故D不符合题意。‎ ‎22.中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是 A. 深圳经济特区的创办 B. 天津等14个沿海城市的开放 C. 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D. 珠江三角洲等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答案】C ‎【解析】深圳经济特区创办于1980年,1984年开放14个沿海城市,1990年开发和开放浦东,1985年开辟珠江三角洲等经济开放区,故C正确。‎ ‎23.历史课上,老师要求归纳新时期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以下是同学们梳理的四种答案,你认为正确的是 A.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内地 B. 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区—内地 C 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经济特区—内地 D.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答案】A ‎【解析】从1979年经济特区建立开始,我国拉开了对外开放的序幕,到20世纪90年代,通过对外开放,我国已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对外开放格局,故A项正确;B、C和D项开放的顺序错误,排除。‎ ‎24.爱美的中国女性因穿着时髦鲜艳,被指责为资产阶级情调。这种情况最有可能出现在现代中国的哪个时期 A. 一五计划期间 B. “大跃进”时期 C. “文革”时期 D. 改革开放初期 ‎【答案】C ‎【解析】材料“女性因穿着时新鲜艳,被指责为资产阶级情调”反映了“左”倾的意识形态错误,最有可能出现在“文革”时期,故C正确;一五计划期间没有严重“左”倾错误,故A错误;“大跃进”时期主要表现为“左”倾的经济建设路线,故B错误;改革开放初期“左”倾的意识形态错误逐渐被纠正,故D错误。故选C。‎ ‎25.女子缠足带来的不仅是身体畸形,更是心理的禁锢。最初以法令形式明确禁止此陋习的政府是 A. 晚清政府 B. 民国政府 C. 中华苏维埃政府 D. 南京国民政府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最初以法令形式明确禁止缠足陋习的政府是辛亥革命后建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即民国政府,B项正确;晚清政府并未明确下令禁止女子缠足,A项错误;1931年建立的中华苏维埃政府和1927年成立的南京国民政府,对社会生活的改造均晚于1912年成立的民国政府,CD两项错误。‎ ‎26.我国电视业诞生的标志是 A. 上海电视台开始试播 B. 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 C. 天津电视台开始试播 D. 广州电视台开始试播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着我国电视业诞生,故B正确。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27.在美国的“黑色星期四”(‎1929年10月24日),股市崩盘,一夜之间“繁荣”景象化为乌有。与此相关联的是 A. 一战爆发 B. 二战结束 C. 经济大危机 D. 冷战开始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与‎1929年10月24日 ‎,美国股市崩盘,“繁荣”景象化为乌有的“黑色星期四”相关联的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C项正确;一战爆发于1914年,与“黑色星期四”无关,A项错误;“黑色星期四”与1945年结束的二战没有关联,B项错误;1947年全面爆发的冷战与“黑色星期四”无关,D项错误。‎ ‎28.罗斯福上台后,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和惊人的果敢,采取行动来履行他做出的“行动、立刻行动”的保证。其行动的突破口 A. 加强社会立法 B. 恢复购买力 C. 兴办公共工程 D. 整顿金融秩序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是从整顿银行开始的,罗斯福上台后下令全国银行暂时休业整顿,逐步恢复银行信用,故D项正确;ABC项是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但不是“突破口”。‎ ‎29.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政府中的重要成员霍普金斯说:“我来华盛顿,就是要做到谁也不挨饿,但给人吃饭不能让人吃闲饭。”为此,罗斯福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 整顿金融 B. 调整农业政策C. 发放救济金 D. 兴办公共工程 ‎【答案】D ‎【解析】题文中“不能让人吃闲饭”的意思是让人人都有事做,都可以就业,结合所学可知,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拨款兴办了许多公共工程,吸纳了大量的失业者,故选D;整顿金融、调整农业与“不能让人吃闲饭”的说法无关,排除AB;发放救济金不符合“不能让人吃闲饭”的说法,排除C。‎ ‎3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的经济理念是 A. 计划经济 B. 自由放任 C. 重商主义 D. 国家干预 ‎【答案】D ‎【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加强政府对于经济的干预,故D正确;当时苏联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并不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故A错误;自由放任是1929年经济危机之前的政策理念,故B错误;重商主义是16-18世纪早期资本主义发展时期的经济理念,故C错误。故选D。‎ ‎31.20世纪70年代后,美英等国逐渐发展出一种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经济发展模式。这一模式是 A. “凯恩斯主义” B. “福利国家制度” C. “新经济” D. “混合经济”‎ ‎【答案】D ‎【解析】“凯恩斯主义”强调的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而且20世纪70年代后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减弱,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福利国家制度”强调的是社会福利保障,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新经济”是建立在信息技术革命和制度创新基础上的经济持续增长与低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并存,经济周期的阶段性特征明显淡化的一种新的经济现象,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与题干时间和信息不符,故C项错误。根据题干“20世纪70年代”、“一种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经济发展模式”可以知这是混合经济”的特点,故D项正确。‎ ‎32.十月革命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仍处于危急中,于是政府发出了“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胜敌人”的号召,为此苏维埃政权实行了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社会主义工业化 D. 农业全盘集体化 ‎【答案】A ‎【解析】 “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胜敌人”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背景,故A正确;B是1921年实行,排除;CD是20世纪30年代实行,排除。‎ ‎33.口号是历史的浓缩,通过它们可以还原一段真实的历史。下列口号出现在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的是 A. “废除余粮收集,拥护固定粮食税”‎ B. “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 C. “开垦、开垦、再开垦”‎ D. “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答案】D ‎【解析】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试图“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结果使苏联的改革偏离了社会主义的方向,导致苏联解体,故D项正确;ABC项分别出现在列宁时期、斯大林时期、赫鲁晓夫时期,排除。‎ ‎34.有人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掘墓人,也是斯大林的守墓人”,这里“斯大林的守墓人”的主要含义是 A. 未改变农业水平落后的局面 B. 未突破旧有的经济发展模式 C. 一味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 D. 未改变苏联原来的社会制度 ‎【答案】B ‎【解析】赫鲁晓夫的改革是在当时教条主义盛行、思想僵化的时期进行的,虽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传统观念束缚,冲击了斯大林体制,起到了“掘墓人”的作用,但其在经济改革理论上没有突破,只是在维持原有经济体制基础上进行的局部改革,故“斯大林的守墓人”的主要含义是未突破旧有的经济发展模式,故B选项正确;ACD都不符合“斯大林的守墓人”的含义,排除。‎ ‎35.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其共同点在于 A. 优先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 B. 调整所有制结构发展个体经济 C. 发展重工业以进行军备竞赛 D. 力图解决计划经济造成的弊端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都是因为“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因此三者改革的共同点是解决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问题,故D项正确;A项只符合赫鲁晓夫改革,应排除;BC两项符合勃列日涅夫改革,应排除。‎ ‎36.下列历史人物与苏联解体关联最大的是 A. 叶利 B. 赫鲁晓夫 C. 勃列日涅夫 D. 戈尔巴乔夫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失败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故D项正确;ABC三项人物不是关联最大的,排除。‎ ‎37.二战后期,美国之所以能够建立起以其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关键因素是二战后美国 A. 工业产值在世界上占绝对优势 B. 黄金储备居世界第一位 C. 是世界政治军事大国 D. 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经济强国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决定一个国家国际地位的根本因素就是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二战之后美国在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上是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中的佼佼者,因此才能掌控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所以D选项正确。‎ ‎38.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确立的标志是 A.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B. 世界银行的成立 C.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立 D.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署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签署,标志着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建立,D符合题意;ABC均属于货币体系的内容。‎ ‎39.2009年,国际某金融机构宣布向巴西长期贷款13亿美元,以资助其保护亚马孙雨林和其他生态系统,从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这一机构是 A.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 世界银行 C. 世界贸易组织 D. 亚太经合组织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世界银行可以为成员国经济发展提供长期贷款,B项正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要管理各国之间的汇率,并且向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而材料中明显需要的是长期贷款,排除A。世贸组织主要协调国际贸易,不为成员国提供贷款,排除C。亚太经合组织是一个松散的国际合作组织,不向任何成员国提供贷款,排除D。‎ ‎40.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追根溯源,经济全球化开端于 A. 新航路的开辟 B. 工业革命 C. 第二次工业革命 D.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全球化开始于新航路开辟,故A项正确;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故BC项排除;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故D项排除。‎ 二、非选择题 ‎4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我们村里有一个老婆婆,年纪已经七十多了。她天天纺棉,每天纺成几两棉纱。她很少停手的时候。到了晚上,我们还听见她那纺车摇动的声音。有一回,她对我们说:“我年轻时候,纺纱织布,利息(收益)倒不少。到了现在,厂里出的纱和布,又细又好,价钱又便宜。还有外国运来的纱和布,大乡小镇都有得卖。我的利息就远不如从前了。”她一边说,一边仍旧摇动着她的纺车。‎ ‎——叶圣陶等《开明国语课本》(1932年初版)‎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传统社会生产基本模式是什么?这一模式最早产生于何时?与这一模式相对应的经济制度是什么?‎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导致近代中国小农经济瓦解的经济因素。‎ ‎【答案】(1)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最早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重农抑商; (2)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洋务运动的兴起;民族工业的兴起与发展。‎ ‎【解析】(1)根据“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可得出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小农经济最早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其中重农抑商政策推行的根本原因是小农经济是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 (2)根据“到了现在,厂里出的纱和布,又细又好,价钱又便宜。还有外国运来的纱和布,大乡小镇都有得卖”可从近代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洋务运动的兴起、民族工业的兴起与发展等角度概括小农经济解体的原因。‎ ‎4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国情不同决定了各国工业化道路的不同。‎ 材料一 改革者所需要的乃是轮船与枪炮,所以他们设立的是船坞与兵工厂。他们不小心谨慎,但传统中国之架构已被他们打下了一个大洞。他们“自强”的结果在我们看来固然失望,可是从当日时间与环境看来,已不足为奇。我们不能忘记,他们使中国工业化。‎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工厂制度代替了过去的工场手工业。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一些新兴的工业部门,如电力工业、汽车工业等,由于生产技术和产品结构的复杂,因此企业的规模日益扩大,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作为超大规模企业的垄断组织出现。‎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三 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因此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来实行国家工业化。‎ ‎——摘自《斯大林选集》‎ 材料四 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但绝不可以因此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如果没有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所以,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必须处理好。‎ ‎——1956年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1)材料一描述的是中国近代史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评价这一事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说明两次工业革命使生产的组织形式发生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概括苏联工业化道路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形成原因。‎ ‎(4)根据材料三、四,指出中国与苏联工业化道路的异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我国“一五”计划时期工业化的成就。‎ ‎【答案】(1)事件:洋务运动。‎ 评价:标志着中国近代化(工业化)起步;对自然经济的瓦解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是没有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 ‎(2)成就: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创制与应用;新的通讯工具应用等。‎ 变化:第一次工亚革命后工场手工业被工厂制度代替;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垄断组织(或大企业)出现。‎ ‎(3)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 原因:战争威胁,增强国防力量;基础薄弱,增强经济实力。‎ ‎(4)相同:都注重发展重工业。‎ 不同:新中国在发展重工业的同时,注重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协调发展。‎ 成就:初步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局面,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若回答具体事实,可酌情给分。)‎ ‎【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改革者所需要的乃是轮船与枪炮”““自强”的结果在我们看来固然失望”“使中国工业化”可知,这场运动是指洋务运动。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传统中国之架构已被他们打下了一个大洞”“结果在我们看来固然失望”“使中国工业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近代化进程、对传统经济结构的影响、与民族工业的产生以及其弊端等方面来分析出答案。‎ ‎(2)第一小问成就,依据材料中“电力工业、汽车工业”的信息并结合所学归纳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中“工厂制度代替了过去的工场手工业以及垄断组织出现”的信息归纳回答。‎ ‎(3)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从发展重工业开始来实行国家工业化”可以分析出答案。第二小问,根据材料“战争日益逼近”并结合所学可以从战争威胁,增强国防力量;基础薄弱,增强经济实力等角度思考回答。‎ ‎ (4)第一小问,依据材料“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可知相同点,不同点从中国注重协调发展回答;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并结合一五计划影响可以从工业化基础、工业体系及布局等方面来回答即可。‎ ‎43.经济政策总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的调整。20世纪30年代以来,面对社会的动荡或剧变,世界上许多国家为促进经济发展,都相继进行了改革。‎ ‎(1)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这场经济危机的特点是什么?为了应对这场经济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采取了哪些主要措施?这些措施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20世纪30年代,当西方世界陷入危机之时,苏联領导人斯大林采取了哪些措施使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枝独秀”?‎ ‎(3)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领导人邓小平采取了哪些措施使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4)通过中、美、苏三国的改革,你得到了哪些认识?‎ ‎【答案】(1)特点:持续时间长、范围大、破坏性强、影响深远。主要措施:整顿金融银行业,恢复工农业发展,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保护劳工权利,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特点:国家对经济实行全面直接干预。‎ ‎(2)措施:优先发展重工业,推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运动,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3)措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认识:计划与市场都是调节经济的手段,应将两者有机结合;制定经济政策要从实际出发。‎ ‎【解析】(1)特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的特点有,持续时间长、范围大、破坏性强、影响深远。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应对这场经济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采取的主要措施有,整顿金融银行业,恢复工农业发展,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保护劳工权利,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等。特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特点是,国家对经济实行全面直接干预。‎ ‎(2)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30年代,斯大林采取的社会主义建设措施主要有,优先发展重工业,推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运动,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3)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采取的发展经济的措施主要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认识:根据所学知识,综合中、美、苏三国在20世纪的改革可知,计划与市场都是调节经济的手段,应将两者有机结合;制定经济政策要从实际出发。‎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