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第六章第1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案Word版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第六章第1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案Word版含答案

第1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考纲导向 思维导图 考情导引 ‎1. 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 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从考查方式看,选择题和综合题并重,而且近年综合题有增多趋势。主要以区域地理图表为载体,结合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区域生态 问题,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考查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地理环境变化的过程以及对地理环境整体性规律的理解。‎ 考点一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 ‎1. 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____________、水、土壤、________、岩石、地形等。‎ ‎(2)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途径:____________循环、________循环、水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 ‎2. 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功能 生产功能 平衡功能 概念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性质 生产功能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 自然地理环境拥有各个地理要素本身不具备的功能 形成过程 光合作用通过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将生物、大气、水、土壤、岩石等地理要素统一在一起,在一定的条件下,生产出有机物 二氧化碳的平衡作用:在海洋生物作用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海水中溶解的钙,加速形成碳酸钙沉淀 氧气的平衡作用: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生物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举例 生态系统的生物生长发育 大气中二氧化碳、氧气的平衡,一定范围内各物种数量基本恒定 命题角度 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 ‎[经典例题]‎ ‎(2016·全国卷Ⅰ)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某科考队于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堪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 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下图示意堪察加半岛的地形。‎ ‎(1)说明堪察加半岛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 ‎(2)分析堪察加半岛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的原因。‎ ‎(3)某科考队员欲近距离拍摄熊,推测他在甲地选择拍摄点的理由。‎ ‎[思维建模]‎ ‎1. 文字信息获取 堪察加半岛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 ‎2. 图像信息获取 纬度信息、海陆位置信息、等高线地形信息和甲地地理位置信息等。‎ ‎3. 推理分析 ‎4. 知识调用 此处需要调用的知识是地形对气候的影响、生态环境对生物活动的影响。‎ ‎[小试牛刀]‎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归纳]‎ 针对性归纳: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不断地进行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并在此过程中产生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推动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如下图所示)。‎ 各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如下表所示:‎ 要素 相互作用 气候 大气中的热量、水分主要来自地面,下垫面状况直接影响大气的水热状况及运动特征;绿色植物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的作用 水文 各种水体之间以及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之间存在水分的交换;水文是各地理环境影响下的综合表现 地貌 由内外力作用共同塑造,受河流、风、波浪、冰川、地下水等影响 生物 受光、热、水、土等因素的制约 土壤 处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交接地带,是 各种自然地理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变式训练]‎ 下图为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 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是(  )‎ A. ①②③④ B. ③④①② ‎ C. ①③②④ D. ③①②④‎ ‎2. 湖泊演变为陆地过程中的主导因素是(  )‎ A. 气候 B. 地形 ‎ C. 水文 D. 生物 ‎3. 图示演变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 A. 区域性 B. 整体性 ‎ C. 差异性 D. 开放性 第六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 考点二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具体表 举例说明 意义 现 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及危害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变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 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 全球变暖的原因及危害 遵循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并以此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 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地区 全球共同努力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 命题角度一 自然地理特征分析 ‎[经典例题]‎ ‎(2014·全国卷Ⅱ)下图示意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理位置。读图,回答(1)~(2)题。‎ ‎(1)科隆群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该群岛(  )‎ A. 地处赤道附近 B. 远离大陆 C. 构造运动强烈 D. 地形复杂 ‎(2)科隆群岛是耐寒的企鹅和喜暖的鬣蜥的共同家园,主要因为该群岛(  )‎ A. 气温日较差大 B. 处在动物迁徙路线上 C. 地处热带但受寒流影响 D. 气候垂直差异明显 ‎[思维建模]‎ ‎1. 文字信息获取 科隆群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科隆群岛是耐寒的企鹅和喜暖的鬣蜥的共同家园。‎ ‎2. 图像信息获取 科隆群岛地理位置、海陆位置与纬度位置。‎ ‎3. 推理分析 ‎4. 知识调用 此处需要调用的知识是经纬网地图的判读、生态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小试牛刀]‎ ‎(1)________ (2)________‎ ‎[方法归纳]‎ 针对性归纳:区域自然地理特征是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体现 一个区域各自然地理要素共同反映出区域总体自然地理特征,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变式训练]‎ ‎(2018·安徽省名校联考)博格达峰北邻准噶尔盆地,南隔达坂城谷地与吐鲁番盆地遥遥相望,处于荒漠包围之中。博格达峰从山顶到平原,在植被和土壤等方面,垂直分带景观均十分明显,由上至下为冰雪带—高山草甸草原—森林带—山地草原—荒漠带。保护区种子植物有200多种,野生动物有160余种。下图为乌鲁木齐到吐鲁番地形略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分析博格达峰物种丰富的原因。‎ ‎(2)从整体性角度进行分析图中山脉对附近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 命题角度二 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的应用 ‎[经典例题]‎ ‎(2018·海南高考)历史上,黄河输沙量居世界大河之冠。近几十年来,我国重点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并在黄河上修建水库,使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治理前后黄河下游来沙量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据此回答下题。‎ ‎“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蕴涵的地理原理主要是(  )‎ A. 水循环与水平衡原理 B. 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原理 C. 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 D. 地理环 境地域分异原理 ‎[思维建模]‎ ‎1. 文字信息获取 治理前后黄河下游来沙量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________”。‎ ‎2. 推理分析 ‎“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主要说明各地理要素之间是________、________的有机整体,体现了地理环境的________原理。‎ ‎3. 知识调用 此处需要调用的知识是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小试牛刀]‎ ‎________‎ ‎[方法归纳]‎ 针对性归纳: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具体应用 ‎(1)分析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的关系。分析某一区域景观的成因,如结合地理位置分析气温、降水等对生物景观的影响。‎ ‎(2)分析地理环境某一要素变化导致其他 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一般结合区域图、景观图、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运用各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原理,分析某一地理要素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在分析具体问题时要遵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思路,首先明确人类活动的“一发”是指哪一要素,进而逐一分析“一发”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呈现出怎样的变化。‎ ‎(3)根据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分析一个区域环境的变化对其他区域的影响。常结合某一地区环境的变化分析环境问题的成因;结合题目提供的自然现象或过程,提取出所描述的自然地理要素,分析与相关地区内在的关联性和演变运动过程的因果关系。‎ ‎[变式训练]‎ ‎(2016·天津高考)黄河入海水量1951年大约为500亿立方米,2010年大约为140亿立方米,总体呈下降趋势。据材料回答1~2题。‎ ‎1. 导致黄河入海水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上游水电站增多 B. 中游水土流失加剧 C. 下游降水量减少 D. 流域内用水量增多 ‎2. 黄河入海水量减少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A. 三角洲土壤盐渍化减轻 B. 三角洲扩展速度减慢 C. 入海口河水含沙量增加 D. 河口地区的气候变干 图型攻略 图表专项突破 核心素养提升地理环境要素整体性关联图的判读 ‎[图像特征]‎ 地理环境要素整体性关联图充分反映了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关系。常见的有地理环境要素因果关联图、地理环境要素变化图(图1)、区域地理环境演变图(图2)等。‎ 图2‎ 图3‎ 图4‎ 图5‎ ‎[经典例题]‎ ‎(2019·黑龙江省牡丹江一中质检)大约在4 000万年前,青藏高原开始从海底隆升。经过漫长而缓慢地抬升,现在青藏高原的平均海拔已超过4 500米,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结合下图回答(1)~(2)题。‎ ‎(1)方框内①、②、③对应的内容分别是(  )‎ A. 太阳辐射强、气温低、空气稀薄 B. 气温低、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 C. 气温低、太阳辐射强、空气稀薄 D. 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气温低 ‎(2)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下列现象与青藏高原地理环境不相符的是(  )‎ A. 地壳隆升,海拔不断升高,气候逐渐变得寒冷干燥 B. 高山终年积雪,冰川广布,丰富的冰雪融水为河流提供水源 C. 土壤贫瘠,多冻土,土层深厚 D. 植被为高山草甸草原,动物以能抵御寒冷的牦牛为主 ‎[思维建模]‎ ‎1. 文字信息获取 青藏高原从________,现在青藏高原的平均海拔已超过4 500米,形 成了独特的________。‎ ‎2. 图像信息获取 箭头指向、框中文字信息等。‎ ‎3. 推理分析 青藏高原隆起,海拔升高到平均海拔4 500米以上,空气变________,大气吸收地面辐射________,气温________;大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________,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太阳辐射强。海拔高,气温低,不利于土壤发育,土层________。‎ ‎4. 知识调用 此处需要调用的知识是青藏高原的地理环境及地理要素整体性关联图的判读。‎ ‎[小试牛刀]‎ ‎(1)________ (2)________‎ ‎[方法归纳]‎ 针对性归纳 ‎(1)明确图表类型 通过阅读图名、图例、文字材料等信息,明确地理环境整体性关联图的类型。‎ ‎(2)分析核心地理要素 不同的图表核心地理要素不同,根据图文信息分析核心地理要素,如图1核心地理要素为热带雨林的破坏。‎ ‎(3)分析地理环境要素变化带来的影响 根据图文信息可分析某地理环境要素变化对其他地理环境要素的影响。如图1‎ 中热带雨林破坏造成枯枝落叶减少、径流增加、侵蚀能力增强。‎ ‎(4)分析地理环境演变过程与演变趋势 根据地理环境要素相互作用的表现、地理环境要素变化特点即可分析地理环境演变过程与演变趋势。‎ ‎[即学即练]‎ ‎(2019·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下学期第十次模拟考试)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回答1~2题。‎ ‎1. 下列描述对应正确的是(  )‎ A. ①导致了淮河与松花江水文特征的不同 B. ②是形成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原因 C. ③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主要原因 D. ④是东北黑土退化的最主要原因 ‎2. 表示塑造右图地貌的箭头是(  )‎ ‎               ‎ A. ⑥ B. ② ‎ C. ⑧ D. ⑤‎ 第1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考点一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 高考清单 大气 生物 大气 生物 有机物 物质 能量 整体 光合 有机物 光合 呼吸 高考考向 命题角度 温带季风 南北 雨影 垂直 纬度 河流 背风 小试牛刀 ‎(1)山脉大致呈南北走向,阻挡季风,形成多雨区和雨影区,地形高差大,形成气候垂直差异。(2)纬度高,植物生长缓慢,食物供应量少;环境空间差别大,适宜生存的空间小;冬季寒冷漫长,生存条件恶劣。 (3)河流附近,熊出没的概率大;山地地形,且有森林,便于隐蔽;降水较少,晴天较多,利于拍摄。‎ 变式训练 ‎1. B 2. D 3. B 解析:第1题,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中,湖泊泥沙沉积量逐渐增加,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到后期陆生生物生长,演变过程结束;结合四幅图可知,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是③④①②,故B项正确。第2题,湖泊演变为陆地过程中,植物营养素沉积湖底(动植物枯死、腐烂)是最早发生的现象,生物的生长是在营养素的条件下发生的,并且一直持续到陆生生物的形成,故湖泊演变为陆地过程中的主导因素是生物,故D项正确。第3题,图中演变过程最初是由生物因素发生的变化,导致水文、地形等因素的改变,最终使环境整体发生变化,故演变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故选B。‎ 考点二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高考清单 要素 暴雨 疏松 肥力下降 协调 地理环境 化石 滥伐森林 整体性 亚洲季风 干旱 地上河 高考考向 命题角度一 美洲 小 明显 寒流 小试牛刀 ‎(1)B (2)C 变式训练 ‎(1)山地垂直差异显著;山地降水较多,且多冰雪融水,水源丰富;人类活动少,生物保护较好。 (2)水汽受山脉阻挡多地形雨;高山冰雪融水成为河流重要水源;山麓形成土壤肥沃的冲积扇;山脉海拔较高,植被垂直分异明显(或生物多样性丰富)。‎ 命题角度二 生命共同体 相互联系 相互影响 整体性 小试牛刀 C 变式训练 ‎1. D 2. B 解析:第1题,上游水电站增多,只是改变了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入海水量不变;中游水土流失加剧,会使河流含沙量增多,不影响河流入海水量;黄河下游多为“地上河”,流域面积小,支流少,降水量对黄河入海水量影响极小;从1951年到2010年,黄河流域内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用水量增多,使入海水量总体呈下降趋势。第2题,黄河入海水量减少,携带泥沙的能力下降,泥沙淤积减少,三角洲扩展速度减缓,海水倒灌,三角洲土壤盐渍化加重。‎ 图型攻略 海底隆升 自然景观 稀薄 减少 低 弱 浅薄 小试牛刀 ‎(1)B (2)C 即学即练 ‎1. A 2. D 解析:第1题,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河流水文特征不同,A项正确;喀斯特地貌是多种因素对地貌的影响,②是地貌对土壤的影响,B项错;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主要是流水侵蚀的结果,⑥体现的是流水对地貌的影响,③是水文对土壤的影响,C项错;东北黑土退化主要是流水侵蚀对土壤的影响,④是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D项错。故选A。第2题,右图是风积沙丘地貌和驼队,分布在干旱区域,是气候对地貌的影响。故选D。‎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