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5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1届一轮复习人民版模块3专题14第28讲 蒙昧中的觉醒和神权下的自我学案
————————————[框图概览·线索归纳]———————————— 【认读导引】 一条主线: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两大阶段:古希腊的人文精神与近代西方的人文精神。 四大标志:古希腊智者运动(起源);文艺复兴(兴起);宗教改革(发展);启蒙运动(顶峰)。 第28讲 蒙昧中的觉醒和神权下的自我 蒙昧中的觉醒——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主干整合·厘清史实] 一、智者的启蒙 1.背景 (1)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2)希腊工商业发展、平民地位提高。 (3)个人主义的发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2.性质 是一场反对旧的思想方法和传统的运动。 3.特点 (1)言论内容和辩论方式完全从个人的角度和利益出发。 (2)注重实利。 (3)怀疑神灵,否认绝对权威,尖锐地批判传统,敢于创新。 4.代表人物及观点 普罗塔戈拉,思想观点的中心内容是“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5.影响 (1)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2)智者运动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而普罗塔戈拉是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 智者学派的主张 雅典人所议之主题含有政治睿智,他们会倾听每一个人的见解,因为他们认为所有人都应拥有这一美德;否则,便不会有城邦。 ——普罗塔戈拉 二、苏格拉底的智慧 1.历史地位 苏格拉底是人类思想史上具有极高名望的人。马克思称他为“哲学的创造者”“智慧”的化身。 2.哲学贡献 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认识你自己”成为苏格拉底哲学探索的指南。 3.捍卫人格尊严 苏格拉底被雅典法庭以不敬神和腐化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苏格拉底自愿选择死!捍卫了自身的思想自由和人格尊严。 1.苏格拉底与智者学派的关系 智者学派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导致极端个人主义泛滥;苏格拉底倡导“美德即知识”,弥补了人文主义的缺陷和不足,是对智者学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而不是否定。 2.苏格拉底与孔子道德价值观的比较 苏格拉底与孔子在道德价值观上的主张及目的是不同的。孔子主张“仁”, 希望恢复奴隶社会的秩序;苏格拉底主张“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目的是重建城邦道德价值观。 三、斯多亚学派的“人生而平等” 1.产生时间:公元前4世纪末至公元前3世纪初。 2.代表人物:芝诺、西塞罗、塞内卡。 3.主要主张 (1)逻各斯是贯穿万物的永存不朽的理性。理性是人与生俱来的。 (2)顺应自然的生活就是至善。 (3)人生而平等。 4.意义 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论证了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这一西方人文主义的核心理论。 [素养提升·融会贯通] ►探究 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思想的比较 史料一 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万物存在与否,全在人的感觉。”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道德标准“一阵风吹来,你觉得冷它就是冷的,你觉得热,它就是热的”。 ——普罗塔戈拉 史料二 你们不能只追求荣誉和享乐,要知道,知识才是美德。你们不能只注意金钱和地位,而不注意智慧和真理。你们不要老想着人身和财产,而首先要改善你们的心灵。金钱不能买到美德,美德却能产生一切美好的东西。这就是我的教义。 ——苏格拉底 [解读] (1)史料一反映了智者学派的核心主张。解读时要注意分段概括。第一段表明普罗塔戈拉反对盲从、迷信神;“人是万物的尺度”表明普罗塔戈拉肯定人的地位与价值;第三段表明普罗塔戈拉强调人的自由的绝对性。 (2)史料二反映了苏格拉底的核心主张。“知识才是美德”表明苏格拉底强调知识与美德的关系,知识是美德的前提和基础。 [思考] (1)根据史料一,概括普罗塔戈拉的主要思想,并评价他的这些主张。 试答: (2)根据史料一、二,分析说明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思想的差异。 试答: 【提示】 (1)思想:提倡怀疑精神,反对盲从和绝对权威。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的作用和价值。重视人的感觉,强调人的自由。 评价:积极意义: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标准,肯定了人的价值,树立了人的权威。局限性:否定了制度、法律和道德对人行为的约束力,不利于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公德。 (2)智者学派强调人的感性(自由),忽视道德;苏格拉底强调人的理性(美德)。 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思想的异同 比较项 智者学派 苏格拉底 相同点 都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把研究的领域由神和自然转向了人和人类社会 对道 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 强调知识的作用, 不同点 德的 认识 人是万物的尺度,而各种知识是提高人的能力的基础 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 民主 政治 主张实行民主政治,有些激进学者还提出城邦公民应该人人平等 主张有知识、有道德的少数人治国,对民主政体特别是雅典后期的激进民主政治表示强烈反对 历史 地位 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 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自我,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从家国情怀的角度,感悟中西文化的差异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孔子为了振衰起敝,他想走政治改良的道路,主张复兴周礼,举纳贤才,吸收平民参与政权,使社会回到君子与小人各安其分的局面。这一思想反映在教育上,就以培养能够实现其政治理想的贤才,造就能“弘道”的君子为目标。在孔子看来,实现仁道政治的基础和关键是要靠那些具有仁德思想和才干的人才,教育就是培养从政人才,以道治国安邦。孔子所提倡的“举贤才”“学而优则仕”的观点,对于当时的世袭制度,具有一定的批判作用。 苏格拉底对当时的暴力统治深感不满,他的政治理想是社会正义和国家强盛。在苏格拉底看来,教育也是政治,教人也是从政,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更多的从政人才。他认为人们应当为“有专门知识的人的意见所支配和左右”,应敬畏有专门知识的人更甚于敬畏其他所有人,是非问题上,只能“站在专家一边”。苏格拉底花费了大量时间和心血用于教育,培养懂得怎样统治的专门人才。苏格拉底的理论又是后来柏拉图的哲学治国论的思想渊源。 ——摘编自王金娟《孔子与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比较》 (1)根据材料,概括孔子与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不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与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影响。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不同”,根据材料“主张复兴周礼,举纳贤才,吸收平民参与政权,使社会回到君子与小人各安其分的局面”, 可知孔子主张培养贤才和君子;根据材料“在苏格拉底看来,教育也是政治,教人也是从政,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更多的从政人才”,可知苏格拉底注重培养政治专家。第二小问“原因”,结合孔子和苏格拉底所处时代的政治特点,总结产生不同的原因即可。第(2)问,根据材料“孔子所提倡的‘举贤才’‘学而优则仕’的观点,对于当时的世袭制度,具有一定的批判作用”及孔子在教育教学上的贡献,归纳孔子教育思想的影响即可;根据材料“苏格拉底花费了大量时间和心血用于教育,培养懂得怎样统治的专门人才。苏格拉底的理论又是后来柏拉图的哲学治国论的思想渊源”,归纳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影响即可。 [答案] (1)不同:孔子主张培养贤才和君子;苏格拉底注重培养政治专家。 原因:孔子面临礼崩乐坏、奴隶制行将解体的危机;苏格拉底处在政客结党营私、民主制面临危机的时代。 (2)孔子:冲击了世袭制度;为平民从政开拓了道路;对后世学校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苏格拉底:培养了一批从政人才;为后世治国理论提供了借鉴。 如何对待中西文化的差异 1.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我们既要汲取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也应吸纳西方文化中积极探索和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和改造自然、为人类造福的科学精神,从而实现人与自然在更高层次上的和谐统一。 2.在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上。我们既要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个人对家庭的责任感、尊老爱幼、团结互助的优良传统,也应学习西方文化中重视个体能动性的思想,为个人的发展创造条件,从而构建一个真正能够人尽其责、人尽其才的更加合理、健康、和谐的现代社会关系。 3.在价值观问题上。我们既要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中重义重情的道德激励机制,更要强调遵纪守法、依法治国,创造一个既讲法制、又充满人情味的社会秩序。 [跟踪训练·即学即用] 1.古希腊的学者没有统一组织,政治态度也不尽相同,但在思想学说上,他们的观点和基本倾向却较为一致。以下观点属于“一致”的是( ) A.感性的认识往往靠不住 B.全体公民参与城邦管理 C.平民政治是最好的政体 D.以个人判断为评价标准 D [古希腊是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发源地,表现为人类主体意识的觉醒,在哲学研究中开始以“人”为对象,故选D项。普罗塔戈拉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故A项错误;材料“在思想学说上”,不是强调政治,故B、C两项错误。] 2.古希腊神学发达,即使是体育竞技会也被普遍认为是希腊人献给神的祭品。希腊人为了表明自身的虔诚,将自己认为最美、最纯洁的躯体献给神,谁取得了比赛的胜利,就意味着上苍把胜利之福恩赐给了谁。这表明古希腊( ) A.直接民主制影响体育竞技 B.神学思想中隐含着人文精神 C.神学泛滥导致公民体质下降 D.体育竞技充满公平正义精神 B [“希腊人为了表明自身的虔诚,将自己认为最美、最纯洁的躯体献给神,谁取得了比赛的胜利,就意味着上苍把胜利之福恩赐给了谁”体现了对人的赞美,故选B项;材料没有涉及民主政治,排除A项;体育竞技可以促进人们体质的提高,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规则的公平性,排除D项。] 3.(2019·内江一模)从“美德即知识”的观点出发,苏格拉底提出了“德行可教”的主张,这种主张否定了当时盛行于希腊的道德天赋的观念。这反映了( ) A.重视思想自由和人格尊严 B.人类自我关怀的人文精神 C.雅典的民主缺乏道德基础 D.罗马法尚处于习惯法阶段 B [“美德即知识”“德行可教”的意思是美德和知识都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获得,这体现了对人类自身价值的认可,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故选B项;重视思想自由和人格尊严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题意与民主政治无关,排除C项;罗马法是古罗马的法律规范的统称,与古希腊人文主义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排除D项。] 4.(2019·上饶二模)所有智慧和理解力的根源包含在这句话中:“人, 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这体现了古希腊人的( ) A.宗教意识 B.民主意识 C.理性意识 D.自主意识 C [苏格拉底的名言“人,认识你自己”反映了古希腊人的理性意识,故选C项;“认识你自己”不属于宗教意识,排除A项;民主意识与“认识你自己”无关,排除B项;自主意识与“认识你自己”无关,排除D项。] 神权下的自我 [主干整合·厘清史实] 一、文艺复兴 1.背景 (1)思想:基督教占据神权统治地位,主张禁欲主义。 (2)经济:西欧经济复苏发展、城市兴起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追求世俗人生的乐趣。 (3)文化:意大利保留了较多的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2.核心:人文主义。 3.实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 4.成就 阶段 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 内容概括 初期文坛三杰(意大利) 但丁 《神曲》 赞颂了人的伟大,率先揭露了教会的贪腐 彼特拉克 《歌集》 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 薄伽丘 《十日谈》 讽刺了基督教会的虚伪与腐败,揭露和批判了封建贵族的等级观念,再次提出了人类平等的思想 高潮(英国) 莎士比亚 《哈姆雷特》 刻画了复杂的人类内心世界,歌颂人间的仁爱和友谊,提升了人性的高尚与尊严 [教材拓展] 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 (1)哥白尼(1473—1543年,波兰),提出太阳中心说,是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动摇了神学理论的基础,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2)开普勒(1571—1630年,德国),认为行星沿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提出开普勒三定律。 (3)伽利略(1564—1642年,意大利),研制天文望远镜,发现新星体,是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者。 (4)牛顿(1643—1727年,英国),发现万有引力。 (5)布鲁诺(1548—1600年,意大利),提出宇宙无限论(被宗教裁判所以“异端”名义烧死)。 (6)培根(1561—1626年,英国),提倡唯物主义研究方法。 文艺复兴并非欧洲传统文化的再生 文艺复兴……虽然许多新成就的基础是古典文化,但是它们很快地超越了希腊、罗马影响的范畴。……文艺复兴包括一些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理想和看法,使文艺复兴印上了一个独特社会的标记。总的说来,这些理想和看法中特别突出的是乐观主义、世俗主义和个人主义。 ——[美]A·M·伯恩斯等《世界文明史》第二卷 二、与上帝直接对话——宗教改革 1.背景 (1)文艺复兴在欧洲的影响。 (2)罗马天主教教廷对德国的剥削与压迫。 (3)直接原因:1517年,教皇在德意志大量出售“赎罪券”。 2.兴起: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 3.主张 (1)“信仰即可得救”:人的灵魂的得救要靠自己的信仰。 (2)《圣经》至上:人人有权阅读和理解《圣经》,直接和上帝对话,《圣经》代表着理性和思想自由。 (3)自由是上帝最神圣的话,是基督的福音。 4.影响 (1)引发了德国和欧洲反对天主教会的宗教改革运动,形成了路德教、加尔文教等新教派。 (2)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将西欧人从长期的基督教神权统治中解放出来,为启蒙运动的到来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因行称义、因信称义、信仰得救 (1)因行称义:就是要按照罗马天主教会、教皇的命令去做才能得救,本质上是维护教皇的权威。 (2)因信称义:由马丁·路德提出,认为只要虔诚地信仰上帝,内心进行忏悔,就能够赎罪,而不用靠教会、神职人员和烦琐的圣功。 (3)信仰得救:由加尔文提出,后来发展为“先定论”,认为成功和失败、生与死都是由上帝事先决定好的,与教会无关,人只要虔诚信仰上帝,就能够得救。 [素养提升·融会贯通] ►探究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体现的人文精神 史料一 “文艺复兴”的影响侧重于知识分子,而“宗教改革”……享受到了“文艺复兴”所开拓出来的人文主义的影响……把欧洲人民的觉悟,提高了一步。 ——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史料二 上帝的道不是用什么行为,而是单用信才能领受爱慕的。因此,既然灵魂为它的生命与义所需要的只是信,那么,灵魂称义显然单是因信,而不是因任何行为。 ——马丁·路德《论基督徒的自由》 [解读] (1)史料一“侧重于知识分子”“欧洲人民”说明宗教改革比文艺复兴运动的群众基础更广泛;“享受到了‘文艺复兴’所开拓出来的人文主义的影响”反映了宗教改革继承并发展了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思想。 (2)史料二反映了马丁·路德在灵魂得救方式方面的主张。注意史料的出处是本史料解读的落脚点。“单用信才能领受爱慕的”说明了马丁·路德主张“因信称义”,从根本上否定了天主教会的宗教权威。 [思考] (1)结合史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宗教改革中人文主义的诉求,并从人文主义传播的角度,分析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的关系。 试答: (2)史料二体现了马丁·路德“因信称义”的主张,有人认为马丁·路德的主张树立了上帝的权威,因此马丁·路德的学说与人文主义没有联系。对此你如何理解? 试答: 【提示】 (1)诉求: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关系: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传播仅局限于上流社会和知识阶层;宗教改革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复苏了的人文主义。 (2)马丁·路德的学说强调人们在内心世界中发现宗教,每一个人都可以依靠自己的虔诚信仰使自己摆脱“罪恶”,不需要教会作为中介,它实际上否定了教皇的权威,使人们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从而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异同 1.相同点 背景 都是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都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目标 两者都将矛头指向封建教会 性质 两者都是反封建的资产阶级运动,都体现了浓郁的人文主义色彩 结果 都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近代文化的繁荣 范围 都波及西欧的广大地区 2.不同点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形式 借复兴古典文化之名宣扬资产阶级世界观 披着宗教外衣反封建 范围 从意大利开始,主要在思想文化领域开展 从德意志开始,是一场社会思想改革运动 作用 把人们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使人们进一步摆脱天主教会的思想禁锢,新教思想还为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 从家国情怀的角度,感悟中西方人文主义的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具有鲜明的特点,它关注人的生命和价值尊严,强调社会中个人道德自律。对政权的迎合也表现出强烈的实践性。同时在“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指导下去追求和谐社会的建立。不过也有学者指出,“儒学的人文精神不可避免地带有封建主义烙印,大大损害了儒学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 ——摘编自苏丽娜、陈利音《中国古代的人文精神—— 兼议中西方法治进程中人文基础的差异》 材料二 当民主制度在希腊各邦相继建立后,古希腊公民的个人作用和价值得到完美体现,使得人性得到高度尊重,自由成为古希腊人的追求,这也导致人文主义在古希腊文明中有了生长的土壤。古希腊人可以自由地进行思考,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自由地进行创作。于是,“世界上第一次有了思想自由”。 ——摘编自刘泠然《由古代希腊文化探其人文精神》 材料三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高呼“个性解放”“人的自由”, 提出人要摆脱“神学”的束缚,人可以达到一切他想达到的目的。到启蒙运动时期,在理性的指导下,人们更是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自由被认定为是一种自然权利,是天赋人权。 ——摘编自孙兴《论近代西方哲学的人文精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特点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希腊“人文精神”形成的主要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西方“人文精神”内涵的变化和影响。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特点”,由材料一“它关注人的生命和价值尊严,强调社会中个人道德自律”可知注重人的价值和自我修养;由材料一“对政权的迎合也表现出强烈的实践性”可知政治实践性强;由材料一“同时在‘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指导下去追求和谐社会的建立”可知追求和谐;由材料一“儒学的人文精神不可避免地带有封建主义烙印,大大损害了儒学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可知具有封建主义烙印及缺少对人格平等的追求。第二小问“成因”,联系史实可知中国古代“人文精神”受到封建经济和政治的影响;注重人的价值和自我修养是传统“民本”思想促进的影响;同时追求和谐受到儒家伦理文化的影响。第(2)问,联系史实可知古希腊关注个性、人性,注重自由的人文精神受到工商业经济发展中形成的自由平等观念的影响;由材料二“当民主制度在希腊各邦相继建立后,古希腊公民的个人作用和价值得到完美体现”可知背景有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促进及公民个人价值重要性的凸现。第(3)问第一小问“变化”,由材料三“文艺复兴时期,人们高呼‘个性解放’‘人的自由’”及“到启蒙运动时期自由被认定为是一种自然权利”可知西方“人文精神”内涵由对人个体自由的追求转向对人社会权利的追求。第二小问“影响”,启蒙运动中将自由认定为人的权利,并提出天赋人权,宣扬了民主和平等理念;进一步促进了社会思想的解放;同时也为资产阶级反封建提供了理论依据。 [答案] (1)特点:注重人的价值和自我修养;政治实践性强;追求和谐;具有封建主义烙印;缺少对人格平等的追求。成因:小农经济和专制制度的影响;传统“民本”思想的促进;儒家思想伦理文化的影响。 (2)背景:工商业经济发展的推动;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促进;公民个人价值重要性的凸现。 (3)变化:由对人个体自由的追求转向对人社会权利的追求。影响:宣扬了民主和平等理念;进一步促进了社会思想的解放;为资产阶级反封建提供了理论依据。 中国人本主义与西方人文主义的比较 1.相同点:都肯定人的价值,承认人生存对于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 2.不同点 (1)对人的基本属性认识不同:儒家将社会道德性作为人的基本属性,强调人的价值体现在社会关系中,比如国家、家庭等。西方人文主义将自然属性作为人的本质,强调个人的独立、自由和享乐。 (2)批判的观念不同:中国的儒家思想极力维护君主专制,对君主“仁政”的要求,也是其维护君主专制的一部分。而西方人文主义反对一切限制人发展的因素,包括教会、君主等。 (3)对人的存在方式的认识不同:中国儒家思想中的人是一个群体的概念,否定个人人格和尊严的合理性。西方人文主义突出独立的个人存在的价值,肯定人作为个体不同于他人和社会的合理性。 [跟踪训练·即学即用] 1.(2019·柳州一模)12—13世纪,以法国为中心的中世纪文化兴盛地区出现“大翻译”运动,借助基督教会的资金和阿拉伯的译本把大量古希腊名著介绍到西欧,13世纪后半期,许多意大利学者、诗人以及艺术家也赴法国学习观摩。这一现象说明( ) A.西方近代文化与中世纪文化有承继关系 B.文学是文艺复兴反教会最初的工具 C.中世纪黑暗被东西方文化交流驱散 D.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在法国 A [材料“以法国为中心的中世纪文化兴盛地区借助基督教会的资金和阿拉伯的译本把大量古希腊名著介绍到西欧”说明西方的近代文化继承了中世纪文化,故选A项;材料中未涉及反教会的内容,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中世纪文化对近代文化的积极作用,故C项错误;文艺复兴首先在意大利兴起,故D 项错误。] 2.(2019·开封一模)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里曾这样描述:“墨黑色的外套,礼俗上的丧服……悲苦沮丧的脸色,以及一切仪式、外表和忧伤的流露,都不能表示出我的真实情绪。……它们不过是悲哀的装饰和衣服;可是我的郁结的心事却是无法表现出来的。”这反映出莎士比亚时代人文主义思想内涵的特点是( ) A.注重讴歌人性本能的伟大 B.重点揭示人性的复杂性 C.侧重宣传自由平等的人文思想 D.主要通过文学作品的形式表达 B [“都不能表示出我的真实情绪”“我的郁结的心事却是无法表现出来的”,体现了莎士比亚对人性的深入思考,进一步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故选B项;莎士比亚时代,人文主义的内涵已经深入到对人性的反思层面,排除A项;侧重宣传自由平等的人文思想的是启蒙运动,排除C项;主要通过文学作品的形式表达,是莎士比亚思想的特点,而不是人文主义思想内涵的特点,排除D项。] 3.(2019·晋城一模)16世纪,“他们都要求从世俗的情感和欲望解放领域转向思想文化体系的清算领域。也可以说,他们都希望从思想体系上,而不是从人的情感上来清算神学体系”。据此可知,“他们”( ) A.主张否定宗教神学 B.反对君主专制 C.强调人有信仰自由 D.倡导人非工具 C [宗教改革更加强调的是个人的信仰自由,故选C项;A项表述与题目中“而不是从人的情感上来清算神学体系”不符,排除;B项表述与题目中“转向思想文化体系的清算领域”不符,排除;D项表述是启蒙运动中康德的思想观点,与题目中时间不符,排除。] 4.(2019·信阳二模)马克思·韦伯认为,传统的天主教鄙视世俗劳动……但在新教那里,世俗生活中职业具有神圣的意义……是侍奉上帝的手段和荣誉……与此同时,新教徒拒绝享受他们创造的财富……导致资本的积累。作者旨在强调( ) A.新教理论助推了资本主义发展 B.新教废除禁欲主张任意享乐 C.新教尊奉上帝,教义严苛 D.新教信仰必须借助特定仪式 A [材料中“世俗生活中职业具有神圣的意义”和“新教徒拒绝享受他们创造的财富……导致资本的积累”说明新教的理论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故选A项;材料中新教徒拒绝享受他们创建的财富,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新教主张发展世俗经济,并非尊奉上帝,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未强调新教的特定仪式问题,故D项错误。] 2015—2019年全国卷考情统计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全国卷Ⅰ 2017·古代雅典的人文思想 — — 全国卷Ⅱ 2015·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 2019·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 — 全国卷Ⅲ 2016·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 — 2019·英国的宗教改革 1.从考查趋向看,全国卷选择题、非选择题两种题型均有涉及,注重借助古希腊文化考查人文思想的深刻内涵。 2.从社会热点看,西方人文精神对我们今天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具有较好的历史借鉴功能。 3.从预测角度看,会以古希腊学说为载体, 从家国情怀的角度认识社会、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重要意义。 [真题研练·感悟考法] 还原历史情景 教材主干知识常考常新 (2019·全国卷Ⅱ)公元前5世纪以前,希腊哲人主要探讨的是宇宙本原等问题。其后,智者学派另提出一些命题,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皆有丰富的论述,希腊哲学的主题已转移到( ) A.神 B.自然 C.人 D.政治 明立意:从古希腊人文主义精神的角度考查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等学科素养。 抓关键:“公元前5世纪以前,希腊哲人主要探讨的是宇宙本原等问题”,即从关注神到关注自然,而智者学派探讨的则是由关注自然到关注人类自身。 理思路:苏格拉底强调美德即知识和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柏拉图强调理念论;亚里士多德强调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三者都突出了人的主体地位,故选C项;A、B、D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练点:西方人文主义诞生的原因 1.(2017·全国卷Ⅰ)在公元前9至前8世纪广为流传的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 ) A.宗教信仰意识淡薄 B.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 C.理性占据主导地位 D.神话的影响随民主进程而削弱 B [古希腊的神话是一种传统文化。在古希腊的神话中,诸神具有人的一些特征,其行为蕴含人文思想,说明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中,故选B项。] 挖掘历史题源 学科考核目标活学活用 (2019·全国卷Ⅲ)16世纪,英国自上而下地进行宗教改革,国王成为英国国教教会唯一的首脑。17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宣布实行宗教自由,强调英国国教教会的至尊地位。此举旨在( ) A.促进信仰自由 B.巩固君主立宪 C.强化专制统治 D.落实《权利法案》 明立意:从英国宗教改革的角度考查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等学科素养。 抓关键:结合材料时间,明确当时历史发展趋势。 理思路:英国国王强调英国国教的至尊地位,主要目的是通过思想统一以强化君权,故选C项;材料强调的是君主专制,信仰自由说法错误,A项排除;君主立宪制是在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之后,B、D两项排除。 练点:雅典人对人的价值的追求 2.(2016·全国卷Ⅲ)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而遭到主神宙斯严厉惩罚的故事,剧中借普罗米修斯之口说:“说句老实话,我憎恨所有的神。”该剧深受雅典人的喜爱。这反映出当时雅典人( ) A.宗教意识淡薄 B.反对神灵崇拜 C.注重物质生活 D.强调人的价值 D [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中,普罗米修斯是爱护人类、不屈服于暴力的英雄人物。他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与宙斯进行顽强的抗争。题干信息反映了当时雅典人强调人的价值,故选D项。] [新题快递·自我评估] 1.古希腊神话中,宙斯以权力和性爱作为人生的目标,维纳斯则以美丽和爱情体现了生命的意义,雅典娜热爱生活且多才多艺,热衷于正义与和平。这反映出当时( ) A.神话文化的多元特征 B.人文精神的价值追求 C.民主政治的繁荣昌盛 D.工商业经济十分发达 B [材料反映了古希腊神话中的诸神的行为都蕴含着人的价值和追求,故选B项;材料反映希腊神话人物的多样性格,而非神话文化的多样性,排除A项;希腊民主政治的繁荣昌盛是在公元前5世纪伯里克利时代,而希腊神话在公元前8世纪基本成型,排除C项;材料反映不了工商业经济的发达,排除D项。] 2.公元前5世纪中叶,由于社会需要,古希腊出现了“教授智慧”的智者。但是到了后期,某些智者为达目的,不顾事实,玩弄概念,把哲学蜕化为概念游戏、颠倒是非的方术, 因而有些人又把智者称为诡辩者。材料反映出在古希腊( ) A.思想学术走向没落 B.诡辩亦为社会需要 C.智、诡界限逐渐消失 D.个人主义有泛滥迹象 D [公元前5世纪中叶,古希腊思想文化繁荣发展,故A项错误;B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C项表述错误,故排除;由材料“某些智者为达目的,不顾事实,玩弄概念,把哲学蜕化为概念游戏、颠倒是非的方术”可知个人主义日益泛滥,故选D项。] 3.(2019·昆明二模)有人说,16世纪“这种大部分来自意大利的‘新文化’使一种新的语言——法语——像美丽的鲜花,盛开在塞纳河(法国北部大河)两岸,法语终于变成了文学语言”。这表明当时( ) A.法国已经成为欧洲文艺复兴的中心 B.启蒙运动进一步发展了人文精神 C.文艺复兴运动逐渐在法国扩展开来 D.法语成为欧洲人文学者的通用语 C [根据材料“16世纪”“这种大部分来自意大利的‘新文化’”可知“新文化”指的是文艺复兴,故选C项;材料不能说明法国已经成为欧洲文艺复兴的中心,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文艺复兴对法国的影响,排除B项;根据材料“法语——像美丽的鲜花,盛开在塞纳河(法国北部大河)两岸”可知法语影响范围在法国,排除D项。] 4.(2019·常州一模)15世纪末,金属活字印刷术传遍整个欧洲。路德准确地捕捉到新技术带来的传播方式革命,用一场“革命”换来了另一场“革命”的胜利。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印刷术促进新教思想传播 B.印刷革命是宗教改革必要条件 C.德国人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D.科技进步与思想解放相互促进 A [15世纪末,金属活字印刷术传遍整个欧洲,路德利用新技术带来的传播方式的革命换来了另一场“革命”的胜利,即印刷术的革新促进了新教思想的传播,故选A项;印刷革命不是宗教改革的必要条件,排除B项;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宋代平民毕昇发明的,排除C 项;材料没有体现科技进步与思想解放的相互促进,排除D项。]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