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5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2020届 一轮复习 浙科版 实验与探究 作业
2020届 一轮复习 浙科版 实验与探究 作业 1.(2016江苏单科,19,2分)下列实验都需要使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有关实验现象描述合理的是( ) 实验编号 实验名称 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①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镜检1:几乎整个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呈紫色; 镜检2:不同细胞质壁分离的位置、程度并不一致 ② 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菠菜叶表皮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人口腔上皮细胞具有细胞核和核糖体 ③ 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洋葱根尖伸长区细胞长,液泡大;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多数细胞中呈紫色的染色体形态清晰 A.实验① B.实验② C.实验③ D.实验④ 答案 A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时,实验前或者刚开始发生质壁分离时,可观察到几乎整个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呈紫色。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不尽相同,所以细胞质壁分离的程度并不一致,大多数细胞质壁分离首先发生在细胞的角隅处,①正确;在光学显微镜下无法看到菠菜叶表皮细胞的细胞膜及人口腔上皮细胞的核糖体,②错误;观察细胞有丝分裂时,大多数细胞处于看不到染色体的分裂间期,③错误;在显微镜下,不经健那绿染色无法看到酵母菌的线粒体,④错误。故选A。 2.为达到实验目的,必须在碱性条件下进行的实验是( ) A.利用双缩脲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 B.测定胃蛋白酶分解蛋白质的最适温度 C.利用重铬酸钾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的酒精 D.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答案 A 本题主要考查教材实验中的相关知识。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的原理是在碱性环境下Cu2+与蛋白质中的肽键结合形成紫色络合物,A正确;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1.5,B错误;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与酒精发生反应,呈现灰绿色,C错误;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分别用0.3 g/mL的蔗糖溶液和清水,没有在碱性条件下,D错误。 3.MRSA菌是一种引起皮肤感染的“超级细菌”,对青霉素等多种抗生素有抗性。为研究人母乳中新发现的蛋白质H与青霉素组合使用对MRSA菌生长的影响,某兴趣小组的实验设计及结果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别 培养基中的添加物 MRSA菌 1 100 μg/mL蛋白质H 生长正常 2 20 μg/mL青霉素 生长正常 3 2 μg/mL青霉素+100 μg/mL蛋白质H 死亡 A.细菌死亡与否是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其细胞核的有无来确定的 B.第2组和第3组对比表明,使用低浓度的青霉素即可杀死MRSA菌 C.实验还需设计用2 μg/mL青霉素做处理的对照组 D.蛋白质H有很强的杀菌作用,是一种新型抗生素 答案 C 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无细胞核,A错误;第2组与第3组对比,由于存在青霉素浓度和蛋白质H两个实验变量,所以无法确定低浓度的青霉素是否可杀死MRSA菌,B错误;要想证明低浓度的青霉素对MRSA菌的影响,还需设计一组用2 μg/mL青霉素做处理的对照组,C正确;由组1可知蛋白质H无杀菌作用,D错误。 4.下列叙述与生物学史实相符的是( ) A.孟德尔用山柳菊为实验材料,验证了基因的分离及自由组合规律 B.范·海尔蒙特基于柳枝扦插实验,认为植物生长的养料来自土壤、水和空气 C.富兰克林和威尔金斯对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立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D.赫尔希和蔡斯用35S和32P分别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证明了DNA的半保留复制 答案 C 孟德尔用豌豆为实验材料,验证了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范·海尔蒙特基于柳枝扦插实验,认为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主要来自水,B错误;富兰克林和威尔金斯对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立作出了巨大贡献,C正确;赫尔希和蔡斯用35S和32P分别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D错误。 5.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叶绿体色素滤液细线浸入层析液,可导致滤纸条上色素带重叠 B.低温诱导大蒜根尖时间过短,可能导致难以观察到染色体加倍的细胞 C.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装片时,需保持细胞活性以便观察有丝分裂过程 D.将洋葱表皮放入0.3 g/mL蔗糖溶液中,水分交换平衡后制成装片观察质壁分离过程 答案 B 若滤液细线浸入层析液,细线上的色素会溶解在层析液中,故不会出现色素带,A项错误;观察根尖有丝分裂实验中,解离时细胞已经死亡,C项错误;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实验时,应先制成装片,然后再用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处理,D项错误。 6.下列与实验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经处理后被甲基绿染色,其细胞核呈绿色 B.剪取大蒜根尖分生区,经染色在光镜下可见有丝分裂各时期 C.叶绿体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越高,在滤纸上扩散就越慢 D.在光镜的高倍镜下观察新鲜菠菜叶装片,可见叶绿体的结构 答案 A 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A正确;剪取根尖2~3 mm,需经解离、漂洗、染色和制片过程后,再用光学显微镜观察,B错误;叶绿体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越高,在滤纸上扩散就越快,C错误;叶绿体内部结构是亚显微结构,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D错误。 7.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鉴定待测样液中的蛋白质时,先加NaOH溶液,振荡后再加CuSO4溶液 B.制作细胞的有丝分裂装片时,洋葱根尖解离后直接用龙胆紫溶液染色 C.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中,将大蒜根尖制成装片后再进行低温处理 D.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将酶与底物溶液在室温下混合后于不同温度下保温 答案 A 鉴定蛋白质用双缩脲试剂,其使用方法是先加A液(0.1 g/mL的NaOH溶液)1 mL,摇匀后再加B液(0.01 g/mL的CuSO4 溶液)4滴,A正确;制作细胞的有丝分裂装片时,洋葱根尖解离后必须经漂洗才能进行染色,B错误;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中,应先低温处理后再制作装片进行观察,C错误;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若将酶与底物在室温下先进行混合,则两者会发生反应,影响实验结果,正确方法是先将酶和底物分别置于实验要求的温度一段时间后再混合,然后置于相应温度条件下保温,D错误。 8.欲进行小鼠肝细胞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发生体积和数量变化的实验,请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与用具,提出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 材料与用具:小鼠肝细胞悬液(用质量分数为0.9%NaCl溶液配制)、质量分数为1.3%NaCl溶液、蒸馏水、试管若干支、血细胞计数板、显微镜(具有测距功能)等。 (要求与说明:对NaCl溶液的具体稀释过程,细胞计数的具体操作过程不作要求。不考虑细胞体积变化对计数的影响。绘制曲线时的细胞体积指细胞的平均体积。) 请回答: (1)实验思路: ① ⋮ (2)预测实验结果(在以下坐标系中,绘制细胞体积和细胞数量变化示意曲线): 不同浓度NaCl溶液对小鼠肝细胞体积和数量的影响 (3)分析与讨论: ①当NaCl溶液浓度大于0.9%时,细胞体积与数量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是什么? ②基于上述实验,怎样才能用肝细胞分离得到纯度较高的细胞膜? 答案 (1)①取试管若干支,将质量分数为1.3%的NaCl溶液由高到低进行浓度梯度稀释。②向各支试管中分别加入肝细胞悬液,放置一定时间。③取各试管中的肝细胞悬液,分别滴加到血细胞计数板上,在显微镜下计数并测量细胞直径,记录实验结果。④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3)①NaCl溶液浓度大于0.9%时,细胞体积变小,原因是细胞失水皱缩。细胞数量不变,原因是细胞仍完整。②将肝细胞置于蒸馏水中,细胞吸水胀破,然后进行离心等处理,从而得到纯度较高的细胞膜。 解析 本题结合细胞培养,考查了学生实验设计及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1)本实验的自变量为NaCl的浓度,所给的NaCl溶液的浓度为1.3%,所以第一步需取试管若干支,将质量分数为1.3%的NaCl溶液由高到低进行浓度梯度稀释。第二步向各试管中加入肝细胞悬液。因为本实验的因变量为小鼠肝细胞的数量和体积,所以第三步需要从各试管中取肝细胞悬液,在血细胞计数板上,通过显微镜进行计数并测量细胞直径,以此作为衡量细胞体积大小的指标。最后一步是对所获得的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2)需在双坐标中画出细胞体积和数量随NaCl溶液的浓度变化的曲线图,涉及两条曲线,故应明确标示出两条线的区别。细胞体积:一定浓度范围内,溶液浓度越大,细胞失水越多,则体积越小;细胞数量:低浓度时,溶液浓度越小,吸水越多,细胞胀破越多,数量越少,高浓度时细胞失水但数量不变。(3)当NaCl溶液浓度大于0.9%时,细胞体积变小,原因是细胞失水皱缩,而细胞数量不变,因为细胞失水皱缩不影响细胞数量。基于上述实验,要获得纯度较高的细胞膜,只需将肝细胞置于蒸馏水中,细胞吸水胀破,然后进行离心,即可获得纯度较高的细胞膜。 9.为研究汽车尾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对人成熟T淋巴细胞的影响,用含不同浓度颗粒物的培养液培养T淋巴细胞,48 h后检测Na+-K+-ATP酶活性及细胞活力。实验结果如下: 组别 颗粒物浓度/μg·mL-1 Na+-K+-ATP酶活性 /U·mg pro-1 细胞活力 (相对值) A 0 35.8 1 B 50 30.6 0.98 C 100 20.5 0.87 D 200 12.4 0.48 SDH是需氧呼吸的关键酶。细胞活力通过测定各组细胞SDH总活性来表示,用于反映颗粒物对细胞的毒性,SDH总活性由该组细胞数及每个细胞SDH酶活性共同决定。 (1)根据表中相关信息将下面柱状图补充完整。 (2)细胞培养时,需使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计数。请用方框在下面血细胞计数室图中标出计数区域。 (3)本实验毒性评价指标所反映的颗粒物对T淋巴细胞的毒性,或表现为杀伤作用致细胞数减少,或表现为抑制了细胞的 (生理过程)。实验数据表明,随着颗粒物浓度的增加,颗粒物对T淋巴细胞的毒性 。 (4)汽车尾气中含有的多种致癌因子会损伤DNA,使 基因和原癌基因表达异常。长期汽车尾气暴露的人群,其T淋巴细胞执行的 免疫功能障碍,导致识别、攻击癌细胞能力降低,癌症发病风险提高。 答案 (1) (2) (3)需氧呼吸 增大 (4)抑癌 细胞 解析 (1)略。(2)利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应采用类似“五点取样法”的方法取5个中方格进行计数。(3)根据题意细胞活力是通过测定各组细胞SDH总活性来表示,而SDH是需氧呼吸的关键酶,由表格知有颗粒物时细胞活力下降,即SDH酶活性降低,所以颗粒物的毒性表现为抑制了细胞的需氧呼吸;随颗粒物浓度的增加,细胞活力下降,颗粒物对T淋巴细胞的毒性增大。(4)致癌因子会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表达异常,使细胞癌变,T淋巴细胞执行的细胞免疫功能障碍,导致识别、攻击癌细胞能力降低,癌症发病风险提高。 10.研究者发现,小鼠舌头上的某些味觉细胞和小肠上皮细胞表面均存在蛋白C,该蛋白能和脂肪结合。为研究蛋白C的功能,进行了系列实验。 (1)蛋白C是一种膜蛋白,它在细胞内的 上合成,然后在 和 中加工。 (2)实验一:让小鼠舌头接触脂肪,结果发现正常小鼠小肠出现脂肪消化液,而去除蛋白C基因的小鼠分泌的脂肪消化液明显减少。由此推测,脂肪通过与味觉细胞表面的蛋白C结合,刺激了脂肪味觉 ,产生兴奋,传到相关中枢,再通过 刺激消化腺分泌。 (3)实验二:分别培养实验一中两种小鼠的小肠上皮细胞,向培养液中加入脂肪分解物。与正常小鼠细胞相比,进入去除蛋白C基因的小鼠细胞的脂肪分解物减少,表明小肠上皮细胞表面蛋白C的功能是 。 (4)为了证实其他哺乳动物的蛋白C也有相似作用,可行的做法是从该种动物的基因文库中 蛋白C基因序列,然后以 的小鼠为受体,导入该基因序列,检测发育出的小鼠相关指标的恢复程度。 答案 (1)核糖体 内质网 高尔基体 (2)感受器 传出神经 (3)促进脂肪分解物的吸收 (4)获取/获得 去除蛋白C基因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细胞代谢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等基础知识。(1)膜蛋白是由核糖体合成,并由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形成的。(2)根据实验可判断小鼠的小肠中出现脂肪消化液是神经调节过程,完成该反射活动是通过完整的反射弧实现的。(3)去除蛋白C基因的小鼠小肠上皮细胞表面缺乏蛋白C,结果小鼠细胞中脂肪分解物摄入减少,由此可判断小肠上皮细胞表面蛋白C的功能是促进脂肪分解物的吸收。(4)为证实其他哺乳动物的蛋白C也有相似的作用,需用去除蛋白C基因的小鼠为实验对象,利用转基因技术导入该动物的蛋白C基因序列,通过检测发育出的小鼠相关指标的恢复程度即可达到实验预期。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