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5 发布 |
- 37.5 KB |
- 3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第五章第一节 地形、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课件(31张)
第五章 自然环境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析 考 情 备考导 航 考点 考纲要求 真题呈现 考向分析 自然环 境 对人类 活动 的影响 1.地表形态对聚 落及交通线路分 布的影响 2.全球气候变化 对人类活动的影 响 3.自然资源对人 类生存与发展的 意义 4.自然灾害发生 的主要原因及危 害 2017全国卷 Ⅰ, T6,4′ 2017全国卷 Ⅱ T37(1)(2), 12′ 2016全国卷 Ⅰ T37(3),6′ 2015全国卷 Ⅰ T7~9,12′ 2016全国卷 Ⅱ T10~11, 8′ 形式上主要 集中在地形 对交通线路 分布的影响、 水资源的开 发两大主题。 在题型上是 选择题与综 合题并重, 多以时事热 点为情境切 入 建 网 络 理清脉 络 目录 0 1 0 2 地形、气候变化对人类生 活的影响 自然资源与自然灾 害概况 第一节 地形、气 候变化对人类生活 的影响 理 教 材 主干梳 理1.按聚落的性质和规模,可分为 和 。 2.地形对聚落的影响 (1)表现:对聚落的 、分布、 和发 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2)举例:北方平原地区:村落规模 ,多呈 、 的格局,人口较 ;南方丘陵 山区:规模 ,空间分布 ,人口较 。 3.地形对交通线路布局和形态的影响 (1)平原地区:限制较 ,在人口稠密地区一般 呈 分布;山区:地势起伏较大,限制较 , 公路多呈“ ”字形分布,且工程造价高。 (2)交通线路选址时,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因素的影 响,选择 ,避开 ,尽可能降 低 ,减少对 的破坏。 乡村 城市 类型 规模 大 团聚型 棋盘式 多 小 相对分散 少 少 网状 多 之 有利地形 不利地段 工程造价 生态环境 理 教 材 主干梳 理4.从时间尺度来看,通常把地球气候变化史划 分为 时期、 时期和 三个阶段。 5.近现代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全球平均地表 温度呈 趋势;全球陆地降水量发生了显著 变化, 纬地区、 地区降水量增加, 地区降水量减少;雪盖和冰川 ;全球平均 海平面 。 6.全球气候变化本身就是 的变化。 的增减,意味着 的变化,并改 变了 的空间分布格局,在许多地区 增加了人类开发利用 的难度。 7.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①全球气候变化加剧 了 ;②全球气候变化将导致 的改变;③全球气候对主要生产领域, 、 、 、 等部门的影响更为显 著;④气候变化通过 和 , 扩大某些疾病流行,对 造成危害。 地质 历史 近现代 上升 中高 热带 亚热带 减少 升高 资源条件 温度和降水 热量资源和水资源 水、热资源 自然资源 自然灾害 原有生态系统 农业 林业 牧业 渔业 极端天气 气候事件 人体健康 探 核 心 深度剖 析 0 1 0 2 0 3 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 探 核 心 深度剖 析 探究一 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影 响 表现 原因 典型案 例 聚 落 的 形 态 平原 地区 平原广阔, 聚落多呈 团聚型 自然条件对聚落形态的制 约作用小,聚落往往以某 功能区为中心向四周发展 我国北 方的村 落 丘陵 山区 聚落多呈 条带状 山区河谷地带城镇发展受 地形制约;水乡聚落往往 沿河分布和延伸,一方面 可获得较好的用水条件, 另一方面水运交通便利 我国南 方的村 落 探 核 心 深度剖 析 影 响 表现 原因 典型案例 聚 落 的 区 位 平原 城市等聚落 发育的理想 环境 地势平坦,节省 建设投资,土壤 肥沃,便于农耕, 交通便利 我国的城市多 分布在地势较 低的第三级阶 梯上 山区 和高 原 一般气候寒 冷,城市多 分布在山间 谷地中 地势相对较低, 温度条件相对优 越;地形、水源 等条件好 西宁位于湟水 谷地,西安位 于渭河谷地, 太原位于汾河 谷地 热带 地区 城市多分布 在高原上 热带的平原地区 气候过于湿热, 高原上比较凉爽 巴西利亚、墨 西哥城等位于 热带地区的高 原上 续表 探 核 心 深度剖 析 图1、图2分别为我国某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度的乡村聚 落数量统计图。读图,完成1~2题。 1.由图可知,下列描述符合该地乡村聚落数量空间分布 特点的是( ) A.在各海拔段中,海拔1 250~1 400m的区域聚落数量 最少 B.在各坡度段中,坡度<2°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 C.在各海拔段中,海拔1 550~1 700m的区域聚落数量 最多 D.在各坡度段中,坡度15°~20°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 2.该地最有可能位于我国( ) A.黄土高原 B.三江平原 C.塔里木盆地 D.江南丘陵 C A 探 核 心 深度剖 析 解析:第1题,乡村聚落数量的空间分布特点与所在 地的海拔、坡向关系密切。据图可知,海拔1 550~1 700m聚落数量最多,海拔1 250~ 1 400m聚落数量居第四位;坡度<2°聚落数量最少, 坡度15°~20°聚落数量位居第三,选C。 第2题,根据图中数据可知,该地海拔高度多在1 200m以上,且坡度不大。三江平原地势低平,平均海 拔50~60m,零星分布的残山和残丘海拔在500m以下。 塔里木盆地四周高山海拔4 000~6 000m,盆地中部 海拔1 100~1 300m,乡村聚落多分布在山麓的绿洲 地区。江南丘陵海拔200~600m,部分低山海拔1 000m以上,乡村聚落多分布在河流沿岸的平原地区。 黄土高原平均海拔1 000~1 500m,当地居民在深厚 的黄土层中凿洞而居,窑洞为主要的乡村聚落景观, 选A。 探 核 心 深度剖 析 (2017·银川二中三模)相对于修筑堤防、改迁河道 等耗资巨大的主动防洪工程,在人力、资金相对不足 的古代,珠江三角洲西部高要地区有30多个村落利用 当地有利的自然条件进行被动防洪,形成独特有趣的 八卦形态。图甲示意高要地区八卦村落分布区,图乙 (遥感图片)示意某“八卦村”的道路和排水系统。读 图,完成3~5题。 3.与西江北岸相比,南岸的村落多呈八卦形态主要 是因为这里( ) A.水源丰富 B.水灾多发 C.水运便利 D.耕地充足 B 探 核 心 深度剖 析 4.根据“八卦村”排水系统的形态可以推断( ) A.池塘位于村中心,方便蓄水 B.道路都与排水系统并行,方便出行 C.村落选址在近似圆形的小山岗上 D.村落选址在近似圆形的小盆地里 5.近20年来,高要地区许多“八卦村”的形态逐渐 瓦解,可能是由于该地区( ) A.年降水量减少 B.台风登陆减少 C.防灾意识增强 D.堤防趋于完备 C D 探 核 心 深度剖 析 解析:第3题,由图甲可知,北岸多高地,南岸多低洼 地,容易有水灾,所以南岸村落要修建八卦形态的道 路与排水系统,防御洪灾。 第4题,由图乙遥感图片可知,排水系统呈现出由中间 向四周散开的放射状,为排水顺畅,该地应该是中间 高四周低的地形特点,村落选址在近似圆形的小山岗 上,C对。该地容易有洪涝灾害,因此设置“八卦村” 排水系统,主要目的在于排水而不是蓄水,村落选址 在小盆地内,容易积水,A、D错;道路如果全部都与 排水系统并行,从中间向四周交通方便而环形交通不 便,B错。 第5题,“八卦村”的形成是为了治水,而形态逐渐瓦 解,说明水灾问题有其他方式得以控制。A、B选项不 符合实际情况;古代设置八卦村就是因为有较强的防 灾意识,C错;堤防趋于完备使得水灾问题得到控制, “八卦村”形态逐渐瓦解,选D。 探 核 心 深度剖 析 【名师指津】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有很多,可归纳为自然 地理区位、经济地理区位和政治文化地理区位三大类。 区位 含义 特点 实例 自然 地理 区位 指城市与周围的山脉、 河流、湖泊、海洋等自 然地理事物的空间关系 对城市的影响 相对稳定 水源条件较好的山前平 原,荒漠地区的绿洲, 有利于形成城市 经济 地理 区位 指城市与周围经济事物 (如铁路、公路、港口、 城市、工矿企业、商品 农业基地等)的空间关 系 随生产力的发 展、交通运输 条件的改善和 经济空间格局 的变化而改变 邻近矿产地形成工矿城 市;邻近港口或边境形 成口岸城市;邻近铁路 及交会处形成铁路枢纽 城市 政治 文化 地理 区位 从政治文化角度分析某 一城市与其他行政单元 的空间关系 有一定的历史 继承性 深圳、珠海发展得益于 其毗邻香港、澳门的优 越地理区位和国家改革 开放的政策 探 核 心 深度剖 析 因城市区位因素是变化的,故分析城市区位因 素应分两步进行,如下所示: 探 核 心 深度剖 析 探究二 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1.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探 核 心 深度剖 析 2.地形对交通运输影响的分析方法 探 核 心 深度剖 析 (2017·湖北省优质高中联考)展线是展长线路的缩略说 法。青藏铁路西宁—格尔木段的关角展线群是我国现存展 线最密集的地方,随着2014年新关角隧道的通车,关角展 线群将会被取代。下图示意关角展线群及某段展线景观。 读图,完成1~2题。 1.铁路建设采用展线技术的目的是( ) A.尽可能多的经过城镇 B.避开断裂构造和地震带 C.节省铁路建设的投资 D.减缓坡度,降低修建难度 2.有专家认为,关角展线是即将消失的景观,其原因是 ( ) A.减轻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危害 B.缩短距离和列车的运营时间 C.技术水平和经济实力的提升 D.保护自然环境减少人为破坏 D C 解析:第1题,山区地形崎岖,不利于进行工程建 设,为了减缓坡度、降低修建难度,往往采用展 线技术;展线延长了铁路线,铁路建设投资会增 加,选D。 第2题,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铁路修建技术的进 步,对自然条件的改造程度增强,自然条件(地形) 对铁路建设的影响逐渐减弱,故关角展线是即将 消失的景观的原因是技术水平和经济实力的提升; 关角展线是人文景观不是自然景观,选C。 探 核 心 深度剖 析 探 核 心 深度剖 析 3.(2017·衡水中学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2016年唐山至承德的铁路正式开通,使京津冀地区的 铁路网进一步完善。 (1)结合图中所示信息,说明京、津两城市间铁路线 较密集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 京、津两城市是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 (过境和中转的客、货列车多);京、津 两城市经济发达,人口多,客、货运量 大(交通需求量大;交通需求的多样化); 京、津两城市资金实力雄厚、技术先进。 (2)唐山至承德之间铁路修建的工程难度 较大。根据图中所示信息说明原因。 穿越山地(地表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 探 核 心 深度剖 析 解析:第(1)题,影响交通密度的因素主要从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来看,经济越发达,人口越 多,区域之间的联系越多,对交通的需求量越 大;经济越发达,区域的经济基础和技术力量 雄厚,利用交通建设和技术条件越有保障;从 图示来看,津、京两市是重要的交通枢纽,货 物的中转量大,交通压力大,因此该区域的交 通密度较大。 第(2)题,从图示来看,从唐山到承德下需要 穿越山地,地形复杂,工程量大。 探 核 心 深度剖 析 探究三 全球气候变化 1.全球变暖的原因 探 核 心 深度剖 析 2.全球变暖的影响 影响 具体表现 海平面 上升 改变海岸线,给沿海地区带来巨大影响,海 拔较低的沿海地区面临被淹没的危险。 给农业 生产带 来影响 有利:气候变暖预示着积温增加,生长期延 长,提高作物产量。不利:温度升高伴随着 干旱的加重,造成供水不足,使作物减产。 影响整 个水循 环过程 可能使蒸发加大,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 布格局,增加降水极端异常事件的发生,加 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和供需矛盾。 探 核 心 深度剖 析 3.全球变暖的应对措施 探 核 心 深度剖 析 (2017·浙江模拟)亚洲象是生活在湿热地区的群居动物, 其分布与一定的气候条件相适应。读“历史时期亚洲象分 布北界的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 1.自3 000年前至明代,亚洲象分布的最北界( ) A.不断北移 B.不断南移 C.先北移后南移 D.先南移后北移 2.图示四个历史时期气候变化及其 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3 000年前全球海平面较低 B.宋代时期热带、亚热带向北扩大 C.明代时期全球冰盖面积较大 D.清代时期全球降水增多 B C 探 核 心 深度剖 析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甲位置为距今3 000 年前的亚洲象分布的最北界,之后为宋代,界线 南移到乙,当到达明代时,界线南移至丙。由此 看来,自3 000年前至明代,亚洲象分布的最北界 不断南移。 第2题,亚洲象是生活在湿热地区的群居动物, 因此气温越高,亚洲象分布的最北界所在纬度越 高。3 000年前亚洲象分布的最北界纬度最高,说 明此时温度最高,海冰融化最多,海平面最高,A 错;宋代时期界线向南移,说全球气候变冷,热 带、亚热带向南移,B错;明代时期的界限最靠南, 说明该时期的全球气温最低,此时全球冰盖面积 较大,C正确;清代时期界限北移,说明全球气候 又开始变暖,全球各地的降水有的地方增多,有 的地方降水减少,D错。 探 核 心 深度剖 析 (2018·江西名校联考)海洋酸化是指由于吸收大气中过 量的二氧化碳,导致海水逐渐变酸的过程。海水酸性的增 加,会改变海水的种种化学平衡,使多种海洋生物乃至生 态系统面临巨大威胁。海水酸化成为令人担忧的全球问题。 下表为1985~2010年海水中CO2浓度和海水pH值变化统计 数据表。据此,完成3~5题。 3.1985~2010年间( ) A.海水中CO2浓度不断增加 B.海水pH值持续减小 C.后5年海水中CO2浓度增加最快 D.海水酸化度与海水CO2浓度呈负相关 年份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2010 CO2浓度/10- 5 330 333 342 350 340 362 pH值 8.13 8.12 8.10 8.07 8.09 8.02C 探 核 心 深度剖 析 4.全球海水pH值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全球变暖,海水温度升高 B.火山喷发的CO2溶于海水 C.海洋中的生物死亡分解 D.人类排放的CO2溶于海水 5.如果全球海洋酸化持续加重,则造成的影响是 ( ) A.珊瑚礁或消失 B.全球酸雨危害减轻 C.海洋捕捞资源增多 D.海水物理侵蚀将增强 年份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2010 CO2浓度/10- 5 330 333 342 350 340 362 pH值 8.13 8.12 8.10 8.07 8.09 8.02 D A 探 核 心 深度剖 析 解析:第3题,根据材料可知,1985~2010年间,海 水中CO2浓度和海水pH值有增有减;pH值越低,酸化度 越高,故海水酸化度与海水CO2浓度呈正相关。后5年 海水中CO2浓度从340增加到362,增加最快,选C。 第4题,海水酸化与海水CO2浓度呈正相关,全球海 洋酸化持续加重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排放的CO2溶于海水。 第5题,全球海洋酸化持续加重将导致海洋生态环境 失衡,致使珊瑚礁(成分主要是碳酸钙)被溶蚀而逐渐 消失,鱼类资源减少,海水化学侵蚀作用相应增强。 酸雨严重程度取决于人类排放的酸性气体多少,而不 是CO2等温室气体,故全球海洋酸化与酸雨无必然联系, 选A。 【名师指津】温室气体是指大气中能产生温室效应 的气体成分,不仅仅指二氧化碳,另外还有水汽、臭 氧、甲烷、氟氯烃化合物等。其共同特点是能够吸收 地面辐射,使大气增温,其中对人类影响最大的是二 氧化碳。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