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通用版专题10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实践观与真理观课件(71张)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通用版专题10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实践观与真理观课件(71张)

模块四 专题十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 15 课时 实践观与真理观 考点一 实践与认识 考点二 追求真理的历程 栏目索引 热点聚焦 考点一 实践与认识 考点整合 思维线索 实践的特点 ——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1. 实践的特点 特点 内涵 客观物质性  ① 首先是由实践的基本要素的客观性决定的 ② 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因而具有客观性 能动性 ① 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② 通过实践创造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 ③ 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社会历史性  ① 社会性: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② 历史性: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2.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内容阐释 方法论 实践决定认识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关于实践的知识总结 (1)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2)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3) 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是认识的基础。 (4) 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5)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6)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跨点整合 1. 脑力劳动者的认识活动越来越具有直接现实性。 (    ) (2016· 全国乙卷, 20 ① ) 提示  意识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发挥作用,实践才具有直接现实性。 × 1 2 3 4 5 答案 提示 误点诊断 6 2. 一个人只有亲身实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 (    ) (2016· 浙江高考, 28D) 提示  人们获得正确认识的途径可以是亲身实践,也可以通过学习获得,即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 答案 提示 1 2 3 4 5 6 3. 通过实践总能把观念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 (    ) (2016· 海南高考, 22 ④ ) × 答案 1 2 3 4 5 6 提示  观念中的东西通过实践转变为现实也要遵循客观规律,不是总能成功的。 提示 4. 认识工具是认识的重要来源。 (    ) (2015· 海南高考, 17 ④ ) 提示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 答案 提示 1 2 3 4 5 6 5. 追求真理是认识的目的。 (    ) (2014· 四川高考, 10 ② ) 提示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 答案 提示 1 2 3 4 5 6 6. 客观真实是评价艺术作品的根本标准。 (    ) (2018· 北京, 26D) 提示  社会实践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 答案 提示 1 2 3 4 5 6 题型一 选择题对实践特征的考查 典例 1   (2018· 全国 Ⅲ )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 “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 从认识论看,提出上述创新性重大论断表明 ① 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越来越深化  ② 改革发展的实践的自觉性、创造性不断增强  ③ 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可以超越具体条件的限制  ④ 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用新认识否定、代替已有认识的过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答案 解析 题型预测 解析  ① 对: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以及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的转化,说明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越来越深化。 ② 对: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让我们更加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题干中党的十九大报告的创新性论断,表明了改革发展实践的自觉性、创造性不断增强。 ③ 错: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受具体条件的限制,因为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④ 错:认识的发展应该是不断用新认识超越和发展已有认识的过程,而不能表述为 “ 否定、代替 ” 。 关键词法区分实践的三个特点 题目涉及区分实践的基本特征时,强调制定 “ 计划 ”“ 方案 ”“ 规划 ” 的,一般体现的是实践具有能动性;强调历史过程的,一般体现的是实践的历史性;强调 “ 合作 ” 等的,一般体现的是实践的社会性。 方法点拨 预测 1   近日,我国科学家对取自多个肝癌患者的 5 000 余个 T 细胞逐个进行了基因测序,从而勾勒出每个细胞的基因表达图谱。这是科学家首次详尽揭示肝癌免疫图谱,为未来发现肝癌及其他癌症的免疫疗法奠定了基础。材料体现的认识论道理是 ① 科学实验是人类最为基本的实践活动  ② 认识反作用于实践并决定实践的发展  ③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认识发展的动力  ④ 实践是人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A. ③④ B. ①③ C. ①② D. ②④ √ 答案 解析 解析  人类最为基本的实践活动是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故 ① 错误; 认识对实践不起决定作用,故 ② 错误; 科学家通过基因测序勾勒出每个细胞的基因表达图谱,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认识发展的动力,故 ③ 符合题意; 这是科学家首次详尽揭示肝癌免疫图谱,为未来发现肝癌及其他癌症的免疫疗法奠定了基础,体现了实践是人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故 ④ 符合题意。 题型二 选择题对实践与认识的考查 典例 2   (2018· 全国 Ⅰ )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表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① 源于理论研究和理论斗争  ② 是时代变化和社会发展的产物  ③ 是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结晶  ④ 完成了对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 答案 解析 解析  ②③ 符合题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时代变化和社会发展的产物,是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的结晶。 ① 错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源于社会实践,不是源于理论研究和理论斗争。 ④ 错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新时代社会发展规律的最新认识,但不是完成了这一认识。 预测 2   下面漫画《盖章了事》。很多大学要求学生在假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可是有不少大学生根本没有参加社会实践,只是在开学前拿着 “ 社会实践表 ” 找个单位盖个章了事。部分大学生这样做 ① 根本在于没有认识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② 意在寻求离开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  ③ 将会导致检验认识的真理性标准的大改变  ④ 不利于提高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 答案 解析 解析  大学生不重视实践,是因为不懂得实践的重要性,由于不积极参加实践,因而也就难以提高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 ①④ 正确。 题干没有涉及实践的社会性问题和检验认识真理性标准的问题, ②③ 不符合题意。 题型三 主观题对实践和认识关系的考查 典例 3   (2018· 全国 Ⅱ ,节选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以袁隆平为代表的我国杂交水稻研发团队长期不懈奋斗,持续创造,不断挖掘水稻高产的潜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 “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 和世界粮食生产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几十年来,研发团队奔走在试验田和实验室,解决了杂交水稻育种的一系列关键性难题。 1973 年,实现了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的 “ 三系 ” 配套育种; 1989 年,两系法杂交水稻育种获得成功; 1997 年,开启了第三代超级杂交稻育种研究,兼顾了三系法和两系法育种的优点; 2017 年,创造了亩产 1 149.02 公斤世界水稻单产的最高纪录。 为助力国家水稻产业升级,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稻米的需求,团队进一步确立了培育 “ 量质齐升 ” 稻种的攻关目标并取得了新的突破,培育的适宜盐碱地种植的 “ 海水稻 ” 试验品种已经适应了 5 ‰ 盐度的海水灌溉。 作为水稻育种专家的杰出代表,袁隆平院士将全部精力倾注在杂交水稻事业上,他主持举办国际杂交水稻技术培训班 50 多期,培训来自亚、非、拉美 30 多个国家的 2 000 多名学员,并多次到国外指导杂交水稻研究与生产。 我国杂交水稻研发推广为什么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运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 [ 解题思路 ] 获取信息 设问信息 知识范围: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设问指向:我国杂交水稻研发推广为什么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原因类题目 材料信息 ① 几十年来,研发团队奔走在试验田和实验室,解决了杂交水稻育种的一系列关键性难题 ② 为助力国家水稻产业升级,满足人们对高品质水稻的需求,团队进一步确立了培育 “ 量质齐升 ” 稻种的攻关目标并取得了新的突破 调用知识 ①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发展动力、检验标准、目的 ② 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发展 整理答案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发展。立足社会需要选择课题,开拓创新,在实践、认识的循环往复中不断发展、完善育种技术,优质杂交水稻新品种的培育不断取得突破。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应用推广优质杂交水稻,为我国和世界粮食生产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预测 3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国歌的编写和演变,代表着其历史与发展。一国的国歌,往往是经过反复推敲而成,蕴含着民族历史和民族精神,成为凝聚国家认同的 “ 图腾 ” 。 然而,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不尊重国歌的现象。有的厂商将国歌设置为手机默认铃声,有人篡改国歌歌词作为短信,有的在日常庆典上也奏国歌。作为国家声音的标志,国歌理应受到法律的保护。 2017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正式施行,对国歌奏唱方式、国歌使用、国歌传承等作出明确规范。今天,为国歌立法,是一次生动的公民教育过程。 从认识论的角度,说明国歌立法是生动的公民教育过程。 答案 答案  (1)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目的。针对社会中国歌使用的乱象,我国制定实施国歌法,促使人们心中有国,行动中爱国。 ( 2 )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国歌立法有利于升华对国歌的认识,培养爱国情怀。 考点二 追求真理的历程 思维线索 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具体性 —— 真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1. 真理的特点 考点整合   原理阐释 方法论 客观性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 要坚持真理,反对谬误,坚持 “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 条件性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要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 具体性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 追求真理的过程   原理阐释 方法论 反复性 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无限性 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上升性 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认识论在哲学模块的贯穿 (1)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的基本特征。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2) 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类通过实践活动不断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3) 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在社会实践中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社会的关系,才能在奉献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 跨点整合 1. 真理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客观性。 (    ) (2016· 江苏高考, 28) 提示  真理的内容具有客观性,形式具有主观性。 × 1 2 3 4 5 答案 提示 误点诊断 6 2. 经实践检验的认识就是真理。 (    ) (2015· 安徽高考, 10C) 提示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经实践检验才能分辨认识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错误的不是真理。 × 答案 提示 1 2 3 4 5 6 3. 对复杂事物的认识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推翻和超越已确定的真理的过程。 (    ) (2014· 全国 Ⅰ , 22 ④ ) × 答案 1 2 3 4 5 6 提示  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并非是推翻已有的真理。 提示 4. 随着实践的发展总会发现真理中的错误。 (    ) (2014· 山东高考, 35D) 提示  真理本身是正确的认识,与谬误有严格的界限。 × 答案 提示 1 2 3 4 5 6 5. 真理与谬误的转化使认识呈现为封闭式循环运动。 (    ) (2017· 全国 Ⅲ , 23 ③ ) 提示  认识具有上升性,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 × 答案 提示 1 2 3 4 5 6 6. 认识的真理性不受时间、空间、条件的制约。 (    ) (2018· 海南, 22 ② ) 提示  真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 × 答案 提示 1 2 3 4 5 6 题型一 选择题对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具体性的考查 典例 1   时代是思想之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当代中国的历史性事件中产生的,具有典型的内生性特质和鲜明的时代色彩,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逻辑及其本质特征。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① 认识的真理性需要经受实践的检验  ② 认识受到认识对象本质暴露程度的制约  ③ 真理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④ 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答案 解析 题型预测 解析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当代中国的历史性事件中产生的,表明了真理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③ 项符合题意; 其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逻辑及其本质特征,表明了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 项符合题意。 ①② 项不符合题意。 预测 1   有人说,世上本无对错,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答案不同而已。我们应该学会从别人的角度看世界,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多一份求同存异。该观点 ① 认为 “ 世上本无对错 ” 是错误的,真理是客观的,真理和谬误是不容混淆的  ② 认为 “ 世上本无对错 ” 是正确的,真理是相对的,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  ③ 强调 “ 从别人的角度看世界 ” 有道理,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④ 强调 “ 从别人的角度看世界 ” 有道理,立场、观点、方法等因素影响人的认识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 答案 解析 解析  “ 世上本无对错 ” 混淆了真理与谬误,没有看到真理是客观的,故 ① 正确, ② 的判断是错误的,不选; “ 从别人的角度看世界 ” 强调的是主观因素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不能只从自身的立场、观点等出发认识事物。 这里没有强调影响认识的客观因素, ③ 强调了影响认识的客观因素,与题意不符, ④ 观点正确。 题型二 选择题对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的考查 典例 2   在医学领域,一种革命悄然而至。长期以来以 “ 心死亡 ” 判断死亡的标准将被 “ 脑死亡 ” 取代。 “ 脑死亡 ” 不再仅是一种理念,而是已经有了首次实践。当然,其中必然伴随着争议,但这毕竟是科学和理性的选择,是对人的生命的最大尊重。从哲学上看, “ 脑死亡 ” 取代 “ 心死亡 ” 成为判断死亡的标准表明 ① 正确认识的形成往往要经历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 ② 没有实践的检验就不会有正确认识的产生  ③ 实践中产生的新问题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④ 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推翻和超越已确定的真理的过程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①④ √ 答案 解析 解析  ② 错误,实践是认识产生的唯一来源; ④ 真理不能被推翻,可以说发展和完善; ①③ 正确。故答案选 A 。 预测 2   在量子加密通信的研究领域,如何长距离传输纠缠光子一直是个很大的难题。我国科学家利用 “ 墨子号 ” 量子卫星率先实现了千公里级的星地双向量子纠缠分发,再次震惊了世界。这说明 ① 在实践基础上,认识的发展是循环往复的  ② 对世界未知奥秘的探索活动使人类无限接近真理  ③ 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④ 在实践基础上,认识不断深化扩展 A. ①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 答案 解析 解析  ① 选项错误,该观点否认了认识的上升性。 ② 选项错误,人类可以获得真理的认识。 题目中,我国科学家利用 “ 墨子号 ” 量子卫星率先实现了千公里级的星地双向量子纠缠分发,再次震惊了世界。 这说明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在实践基础上,认识不断深化扩展,故 ③④ 选项入选。选 C 。 题型三 主观题对认识论的综合考查 典例 3   2005 年 8 月 15 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总书记到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考察。在座谈会上,村干部介绍了关停污染环境的矿山,然后靠发展生态旅游借景发财,实现了 “ 景美、户富、人和 ” 。习近平总书记听了高兴地说: “ 我们过去讲,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其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十年后的 2015 年 3 月 24 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正式把 “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的理念写进中央文件,成 为指导中国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 2017 年 10 月 18 日,党的十九大召开,大会报告中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并同意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写进新党章的。 结合材料,请用追求真理的有关知识,分析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理念是如何从提出到必须树立与践行并写入党章的。 [ 解题思路 ] 获取信息 设问信息 知识范围:追求真理的有关知识 设问指向: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理念是如何从提出到必须树立与践行并写入党章的,属于体现类题目 材料信息 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总书记到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考察;成为指导中国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 2005 年 —2015 年 —2017 年 调用知识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认识的无限性和上升性 整理答案 (1)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发展动力和目的。伟大的时代孕育伟大的思想,习近平 “ 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 ” 的发展理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探求规律性;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这一发展理念经过实践检验符合社会发展规律 (2)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推动实践的发展。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这一发展理念,能有力地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3) 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真理是不断向前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的不懈追求和永恒的使命。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不断深入,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将不断深化和发展 [ 答题模板 ] 如何运用认识论的知识分析问题 (1) 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人们的实践起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对实践起阻碍作用。 (3) 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 (4)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预测 3   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成熟的实践经验不断进行理论总结和升华:十五大,正式把依法治国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立为治国理政的建设目标;十六大,提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十七大,提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 “ 依宪治国 ”“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 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 等一系列提升党治国理政理念的新观点、新举措,凸显法治在国家建设中的主导地位。 结合材料,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分析我国法治思想演变所蕴含的哲理。 答案 答案  (1)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基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并推动依法治国理论发展。 (2)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法治理论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并不断完善。 (3)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法治理论不断深化,达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4)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法治理论随着实践深入,不断向前发展。 热点聚焦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对 “ 绿水青山 ” 和 “ 金山银山 ” 关系的认知,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主要依靠增加资源投入,加快经济增长速度。第二阶段是既要金山银山,也要保住绿水青山。但经济发展和资源匮乏、环境恶化的矛盾日益凸显,人们意识到环境是我们生存发展的根本。第三阶段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认识到绿水青山是长远发展的最大本钱,生态优势可以变成经济优势、发展优势。 守住绿水青山 方得金山银山 背景材料 2017 年 10 月 18 日,党的十九大召开,大会报告中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并同意把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写进新党章。 曾经,我们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甚至将环保视为经济发展的 “ 累赘 ” 。如今,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成为普遍共识。价值理念的 “ 绿色革命 ” 是影响最为深远的变化,也成为美丽中国建设的根本动力。 1. 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美丽中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有哪些重要经济意义。 (1) 建设美丽中国,有利于落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加快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 (2) 有利于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五位一体 ” 总体布局,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3) 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4) 有利于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保障民生。 ( 从转变发展理念、或者从加快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等角度回答,言之成理,也可 ) 命题视角 2. 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对美丽中国建设的作用。 (1) 文化对政治、经济有重大影响。绿色发展理念是先进文化,能够推动美丽中国建设。 (2) 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有利于提高文化软实力,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方向保证。 (3) 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会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从而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4) 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使人们的价值理念发生 “ 绿色革命 ” ,能在潜移默化中对人们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从而推动美丽中国建设。 3. 说明人们对 “ 绿水青山 ” 和 “ 金山银山 ” 关系的认识过程是以实践为基础的。 (1)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们对 “ 绿水青山 ” 和 “ 金山银山 ” 关系的认识及其变化,是在实践中形成、发展、受检验和为社会实践服务的。 (2) 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 “ 绿水青山 ” 和 “ 金山银山 ” 关系认识由于受主客观条件限制,经过了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正确认识到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 (3) 认识具有无限性。客观世界是无限变化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们对 “ 绿水青山 ” 和 “ 金山银山 ” 关系的真理性认识会不断超越自身、无限发展。 4. 运用矛盾的基本属性的知识,分析我们应如何处理好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的关系。 (1)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斗争性与同一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 (2) 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要把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结合起来,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 (3) 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当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发生矛盾时,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 (4)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我们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这一要求的哲学依据是 ① 尊重自然界的物质性才能在改造自然的活动中作出正确的选择  ② 人的活动与自然生态存在不可解决的矛盾,只有国家才能缓和  ③ 自然界具有客观性,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要求保护环境  ④ 形成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认识是我们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可靠保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答案 解析 热点押题 解析  尊重自然规律,人与自然可以和谐相处,人与自然的矛盾并非不可调和, ② 项观点错误; 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关键是按照自然规律办事,而不是形成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认识, ④ 项观点错误。 2. 早在 2006 年,习近平在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时,以笔名 “ 哲欣 ” 在《浙江日报》上发表文章,清晰梳理了对 “ 两山 ” 关系的认识过程:第一阶段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第二阶段是既要金山银山,也要保住绿水青山;第三阶段是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对这一认识过程的正确解读是 ① 第一阶段认识的局限,在一定历史条件下难以避免 ② 第二阶段的认识也具有真理性,只不过后来被更高水平的认识所推翻  ③ 第三阶段的认识也只适用于一定的条件和范围  ④ 三个阶段共同说明,人类永远前进在接近真理的路上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 答案 解析 解析  从对 “ 两山 ” 关系的认识过程来看,第一阶段认识的局限,在一定历史条件下难以避免,因为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第三阶段是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是对 “ 两山 ” 关系认识的深化,但也只适用于一定的条件和范围,因为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①③ 符合题意。 解析  真理具有条件性, “ 超越历史条件 ” 表述错误,故 ① 错误; 认识会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故 ③ 错误。 3. 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讲,就是要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某地在实践中对二者关系的认识经过了三个阶段:一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二是既要金山银山,也要保住绿水青山;三是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这一认识过程进一步证实了 ① 原有的真理能在实践中不断超越历史条件  ② 认识受认识对象本质和属性暴露程度的制约  ③ 认识的发展具有与认识主体无关的客观规律性  ④ 认识的发展是一个辩证否定的螺旋式上升过程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 答案 解析 4.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7 年 12 月 5 日,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县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荣获联合国环保最高奖项 “ 地球卫士奖 ” , “ 美丽中国 ” 赢得世界掌声。塞罕坝林场,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典型范例、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的生动诠释。 昔日的塞罕坝,曾是 “ 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 ” 的荒山秃岭。多年来,塞罕坝人扎根坝上高原,战风沙、斗严寒、抗干旱,科技兴林,矢志创新,建成了百万亩人工林海,为京津冀及华北地区筑起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的绿色长城,扎扎实实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在严格保护森林 资源、确保完成各项生态建设任务的同时,塞罕坝林场努力为社会提供更多的生态产品和服务,积极调整内部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绿化苗木培育等产业,形成了明显的品牌集聚和产业辐射效应,带动了周边地区的乡村游、农家乐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当地群众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和脱贫致富的机会。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1)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结合塞罕坝林场取得的成就说明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 答案  ① 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实现了林场的可持续发展。 ② 以市场为导向,生产优质绿色、多样化产品,提高了经济效益。 ③ 调整经济结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④ 促进就业和脱贫致富,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答案 答案  ① 遵循自然规律,修复生态环境,做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② 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了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③ 坚持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有机结合,做到了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 (2) 结合材料,分析塞罕坝人的成功是如何做到按规律办事的。 答案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