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甘肃省武威市十八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甘肃省武威市十八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甘肃省武威市十八中2019-2020学年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人体的体液是指( )‎ A. 细胞外液和消化液 B. 细胞内液和血液 C. 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D. 血浆、组织液、淋巴 ‎【答案】C ‎【解析】‎ ‎【详解】A、细胞外液属于体液,而消化液不属于体液,A错误;‎ B、细胞内液属于体液,而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其中的血浆属于体液,B错误;‎ C、人体的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C正确; ‎ D、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了人体的细胞外液,属于体液的一部分,D错误。‎ 故选C。‎ ‎2.下列选项中,与其他三项的含义都有很大差异的一项是 A. 细胞内液 B. 细胞外液 C. 血浆、组织液、淋巴 D. 内环境 ‎【答案】A ‎【解析】‎ ‎【详解】内环境就是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即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故B、C、D含义相同,三者与A不同,A正确。故选A ‎3.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A. 钙离子 B. 呼吸酶 ‎ C. 葡萄糖 D. 血浆蛋白 ‎【答案】B ‎【解析】‎ ‎【详解】A、钙离子可以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是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 B、呼吸酶只存在于细胞内,不是内环境的成分,B正确;‎ C、葡萄糖可以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者淋巴中,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错误;‎ D、血浆蛋白存在于血浆中,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错误。‎ 故选B。‎ ‎4.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稳态是机体通过消化、呼吸、循环、泌尿这四个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的 B. 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 C. 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 D. 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答案】D ‎【解析】‎ ‎【详解】A、稳态需要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实现,A错误; ‎ B、稳态需要在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B错误;‎ C、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中,C错误;‎ D、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如体温在‎37℃‎左右,D正确。‎ 故选D。‎ ‎5. 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 A. 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 B. 渗透压下降 C. 细胞代谢紊乱 D. 糖尿病 ‎【答案】C ‎【解析】‎ ‎【详解】A、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会导致酶促反应速率减慢,不会导致酶促反应速率加快,A错误; B、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渗透压可能升高,也可能降低,B错误; C、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稳态遭到破坏,细胞代谢会出现紊乱,C正确; D、稳态遭到破坏不一定会引起糖尿病,D错误。 故选C。‎ ‎6.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 A. 神经调节 B. 神经-体液调节 C. 体液调节 D.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分析可知,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即D正确。故选D。‎ ‎7.下面不能构成人体内环境的是( )‎ A. 淋巴 B. 细胞外液 C. 血浆 D. 细胞内液 ‎【答案】D ‎【解析】‎ ‎【详解】A、淋巴与血浆、组织液共同构成了内环境,A正确;‎ B、细胞外液,是构成体液的组成成分之一,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组成成分,B正确;‎ C、血浆是构成内环境的组成成分之一,C正确;‎ D、细胞内液,是构成体液的组成成分之一,不属于内环境,D错误。‎ 故选D。‎ ‎8.在下列物质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①血红蛋白 ②葡萄糖 ③二氧化碳 ④钠离子 ⑤血浆蛋白 A. ①②③ B. ①④⑤ C. ②③④⑤ D. ①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血红蛋白为红细胞内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①不符合题意;‎ ‎②葡萄糖为血浆中的物质,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②符合题意;‎ ‎③二氧化碳,属于代谢废物,要经过内环境排出体外,③符合题意;‎ ‎④钠离子在细胞外液含量较多,可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④符合题意;‎ ‎⑤血浆蛋白为血浆中的物质,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⑤符合题意。‎ 综上分析,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 血浆中的水来自( )‎ A. 消化道、组织液、淋巴 B. 组织液、消化道 C 淋巴、组织液 D. 组织液 ‎【答案】A ‎【解析】‎ ‎【详解】组织液与血浆之间隔着毛细血管壁,水、无机盐等物质可以相互交换,淋巴管中的淋巴又经淋巴循环进入血浆中;饮食中的水分通过渗透作用等被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后,经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胞血管直接进入血液循环。综上所述,A项正确,B、C、D三项均错误。故选A。‎ ‎10.如果支配左腿的传入神经及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那么该左腿会:( )‎ A. 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B. 不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C. 能运动,针刺无感觉 D. 不能运动,针刺无感觉 ‎【答案】B ‎【解析】‎ ‎【详解】如果支配左腿的传入神经及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反射弧不完整,因此反射活动不能进行即不能运动;但是神经中枢还能把神经冲动经过脊髓的白质上行传导到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形成感觉,故选B。‎ ‎11.下列关于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激素都是有机大分子 B. 激素都是信息分子 C. 激素直接参与细胞内多种生命活动 D. 激素只运输给相应的靶细胞、靶器官 ‎【答案】B ‎【解析】‎ ‎【详解】激素是内分泌细胞或内分泌腺产生的,其化学本质是有机物,但不一定是有机大分子。激素是信息分子,起到调节作用,弥散于体液中,随体液到达靶器官和靶细胞,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并不直接参与细胞内多种生命活动,激素随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并不只运输给相应的靶器官和靶细胞。 综上所述,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2. 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 A. 吞噬细胞 B. 靶细胞 C. T细胞 D. 浆细胞 ‎【答案】D ‎【解析】‎ ‎【详解】在体液免疫过程中,由浆细胞产生抗体,并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消灭抗原,D正确。故选D。‎ ‎13. 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的主要细胞是( )‎ A. 红细胞 B. 吞噬细胞 C. 淋巴细胞 D. 血小板 ‎【答案】C ‎【解析】‎ ‎【详解】A、红细胞是一种血细胞,不属于免疫细胞,A错误;‎ B、吞噬细胞属于免疫细胞,但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主要作用的不是吞噬细胞,B错误;‎ C、淋巴细胞是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主要作用的细胞,C正确;‎ D、血小板是一种血细胞,不属于免疫细胞,D错误。‎ 故选C。‎ ‎14.在制备抗眼镜蛇毒毒素血清时,需将减毒的眼镜蛇毒素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这一免疫反应和所用的蛇毒分别是( )‎ A. 特异性免疫,抗体 B. 特异性免疫,抗原 C. 非特异性免疫,抗原 D. 非特异性免疫,抗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题中已明确交代,将减毒的蛇毒液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蛇毒就是抗原;蛇毒对于家兔是过去从没有接触过的外源性物质,其产生的抗体只对蛇毒起作用,对其他病原体无效,可见这种免疫类型只对特定病原体起作用,因此这种免疫反应属于特异性免疫,B正确。故选B。‎ ‎15.扦插时,保留有芽和幼叶的插条比较容易生根成活,这主要是因为芽和幼叶能( )‎ A. 迅速生长 B. 进行光合作用 C. 产生生长素 D. 储存较多的有机物 ‎【答案】C ‎【解析】‎ ‎【详解】A、在扦插的插条上,芽和幼叶能合成生长素,但不能迅速生长,A错误;‎ B、幼叶虽能进行光合作用,但与插条比较容易生根成活无关,B错误;‎ C、在扦插时,由于芽和幼叶能产生生长素,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因此保留有芽和幼叶的插条比较容易生根成活,C正确;‎ D、扦插植物时,最主要的是插条生根成活,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而不是储存有较多的有机物,D错误。‎ 故选C。‎ ‎16.在农业生产上,2,4-D可用于麦田除草,其原理是( )‎ A. 高浓度时促进杂草衰老 B. 高浓度时抑制杂草生长 C. 低浓度时促进杂草衰老 D. 高浓度时促进小麦生长 ‎【答案】B ‎【解析】‎ ‎【详解】生长素的作用具两重性,即低浓度时促进生长,高浓度时抑制生长,甚至杀死植物,在农业生产上,2,4-D可以用于麦田除草,其原理就是高浓度时抑制杂草生长,B正确。‎ 故选B。‎ ‎17. 下列化学物质中,不是植物激素的是( )‎ A. 乙烯 B. 吲哚乙酸 C. 吲哚丁酸 D. 2,4—D ‎【答案】D ‎【解析】‎ ‎【详解】植物激素是指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包括生长素(吲哚乙酸、吲哚丁酸)、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吲哚丁酸存在于植物体内,具有生长素效应。2,4—D是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不是由植物自身所产生的,不属于植物激素,D符合题意。故选D。‎ ‎18.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植物激素是一类化学物质 B. 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含量很少 C. 植物激素不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 D. 植物激素促进植物生长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植物激素的概念可知,植物激素的本质是有机物,是一类化学物质,A正确; B、由植物激素的概念可知,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含量很少,B正确; C、植物激素不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只是对细胞的代谢活动起调节作用,C正确;  D、植物激素有多种,不同植物激素的作用不同,所以并不都是促进植物生长,D错误。‎ 故选D。‎ ‎19.下列不是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特点是 A. 只在低浓度时起作用 B. 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 C. 既能疏花疏果,也能防止落花落果 D. 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 ‎【答案】A ‎【解析】‎ ‎【详解】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低浓度生长素表现为促进作用,高浓度生长素表现为抑制作用,所以生长素不只在低浓度时起作用,综上分析,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20.园林工人为使灌木围成的绿篱长得茂密、整齐,要对绿篱定期修剪,其目的是 A. 抑制侧芽的生长 B. 抑制其开花结果 C. 抑制向光性 D. 促进侧芽生长 ‎【答案】D ‎【解析】‎ ‎【详解】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而高浓度抑制生长。顶芽能产生生长素,且向下运输大量积累在侧芽处,使侧芽处的生长素浓度升高,抑制侧芽生长,因此园林工人为使灌木围成的绿篱长得茂密、整齐,要对绿篱定期修剪,目的是打破顶端优势,促进侧芽生长。综上分析,ABC错误,D正确。故选D。‎ ‎21.森林中的鸟类有垂直分布现象,这种现象主要与下列哪一因素有关 A. 光照强度 B. 湿度 C. 食物种类 D. 温度 ‎【答案】C ‎【解析】‎ ‎【详解】森林中植物的垂直分层现象受光照强度的影响,植物能为鸟类提供食物和栖息空间,因此鸟类的垂直分层现象主要与食物种类有关。故选:C。‎ ‎22. 演替过程中灌木逐渐取代了草本植物,其主要原因是:‎ A. 灌木繁殖能力较强 B. 草本植物寿命较短 C. 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阳光 D. 草本植物较为低等 ‎【答案】C ‎【解析】‎ ‎【详解】群落演替过程中灌木逐渐取代了草本植物,其主要原因是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的阳光,成为优势物种,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3.下列叙述中符合种群密度槪念的是:( )‎ A. 某地区灰仓鼠每年新增的个体数 B. 一亩水稻的年产量 C. 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 D. 某湖泊每平方米水中鲫鱼的数量 ‎【答案】D ‎【解析】‎ ‎【详解】A、某地区灰仓鼠每年新增的个体数为出生率的范畴,不属于种群密度,A错误;‎ B、一亩水稻的年产量不是种群密度,B错误;‎ C、每平方米草地中的杂草不一定是同一个物种,不一定是一个种群,所以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不属于种群密度,C错误;‎ D、某湖泊每平方米水中鲫鱼的数量为种群密度,D正确。‎ 故选D。‎ ‎24.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群落中植物垂直分层现象与光照有关 B. 群落中动物垂直分层现象与植物有关 C. 群落中植物水平分布现象与地形有关 D. 群落中动物水平分布一般都是均匀的 ‎【答案】D ‎【解析】‎ ‎【详解】光照强弱决定着植物群落垂直分层现象,A正确;植物为动物提供了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因此动物群落垂直分层现象与植物有关,B正确;植物群落了水平结构与地形变化、土壤湿度、盐碱度差异、光照强度不同等有关,同时也与植物自身生长特点等有关,C正确;植物为动物提供了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因此植物的镶嵌分布决定着动物的分布情况,从而说明动物的水平分布一般是不均匀的,D错误。‎ ‎25.食物网具有的特征是( )‎ A. 每一种生物都被多种生物捕食 B. 有很多互有联系的食物链 C. 每一种动物可以吃多种植物 D. 每一种生物都只位于一条食物链上 ‎【答案】B ‎【解析】‎ ‎【详解】A、最高营养级的生物不能被捕食,A错误; B、食物网是由很多互有联系的食物链组成的,B正确;‎ C、肉食性动物不吃植物,C错误; D、有些动物可以捕食多种生物,因此一种生物可能位于多条食物链上,D错误。 故选B。‎ ‎26.在生态系统中,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动物称为:( )‎ A. 第二营养级 B. 三级消费者 C. 次级消费者 D. 初级消费者 ‎【答案】C ‎【解析】‎ ‎【详解】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以生产者为食的植食性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初级消费者),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动物属于第三营养级,次级消费者,即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7.某河流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共有4个营养级,分别以a、b、c、d表示。一年内输入这4个营养级的能量数值如下表。‎ 营养级 a b c d 能量(J·m-2)‎ ‎141.10×105‎ ‎15.91×105‎ ‎0.88×105‎ ‎871.27×105‎ 该生态系统中初级消费者所属于营养级为( )‎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初级消费者即为第二营养级,根据能量逐级递减可知,a是第二营养级即初级消费者。综上所述,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 ‎28.流经某一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 A. 照射到该生态系统中的全部太阳能 B. 该生态系统中所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体内的能量 C. 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体内的能量 D. 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答案】D ‎【解析】‎ ‎【详解】A、照射到该生态系统中的全部太阳能不能被生产者全部固定,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才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A错误;‎ B、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是流经整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包括生态系统内所有生物体内的能量和它们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B错误;‎ C、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体内的能量、各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分解者的能量以及所有生物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是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C错误;‎ D、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是流经整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D正确。‎ 故选D。‎ ‎29.在一定时间内,某生态系统中全部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值为a,全部消费者所获得的能量值为b,全部分解者所获得的能量值为c,则a,b,c之间的关系是( )‎ A. a=b+c B. a>b+c C. ab+c,这是由于被生产者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和储存在生产者体内的能量等也来自于a,所以a>b+c,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调查某片树林中一种鸟的种群密度,需要采用样方估算的方法 B. “S”型增长曲线一般表示种群数量停止增长 C. 捕食关系对维持群落的稳定有重要作用 D. 演替是原有物种的恢复 ‎【答案】C ‎【解析】‎ ‎【详解】A、调查某片树林中的一种鸟的种群密度,常采用标记重捕法,A错误;‎ B、“S”型增长曲线一般表示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基本不变,B错误;‎ C、捕食关系等种间关系能维持群落的稳定性,使得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种群数量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C正确;‎ D、演替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是优势的取代,D错误。‎ 故选C。‎ 二、非选择题 ‎31.免疫调节是重要的调节方式,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质组成的。抵御病原体的攻击,人体有三道防线。皮肤、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______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 (如溶菌酶)和________是保卫人体的第____道防线。这两道 防线人人生来就有,也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做_______。多数情况下,这两道防线可以防止病原体对机体的侵袭。如果这两道防线被突破.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就发挥作用了。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_______和____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 ‎(2)体液免疫过程中,大多数病原体经过_____等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岀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将抗原传递给_____细胞,刺激_____细胞产生淋巴因子。 少数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B细胞受到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________,产生抗体,小部分形成_______。_____可以与病原体结合, 从而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答案】 (1). 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和补体等 (2). 一 (3). 吞噬细胞 (4). 二 (5). 非特异性免疫 (6). 免疫器官 (7). 免疫细胞 (8). 吞噬细胞 (9). T淋巴细胞 (10). T淋巴细胞 (11). 浆细胞(效应B细胞) (12). 记忆细胞 (13). 抗体 ‎【解析】‎ ‎【详解】(1)免疫系统的组成有免疫器官(脾脏、胸腺、骨髓、扁桃体等)、免疫细胞(吞噬细胞、淋巴细胞,其中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核T细胞,B淋巴细胞成熟的场所是骨髓、免疫活性物质(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和补体等)。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人体有三道防线抵御病原体的攻击,其中皮肤、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 (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这两道 ‎ 防线人人生来就有,也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免疫。多数情况下,这两道防线可以防止病原体对机体的侵袭。如果这两道防线被突破,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就发挥作用了。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这是人体的特异性免疫。‎ ‎(2)由分析可知,体液免疫过程中,大多数病原体经过吞噬细胞等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岀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将抗原传递给T淋巴细胞,抗原刺激T淋巴细胞产生淋巴因子。 少数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B细胞受到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抗体可以与病原体发生特异性结合, 从而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这样通过体液免疫,体液中的病原体被清除掉。‎ ‎32.(1)植物激素是一类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_____运送到_________,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植物激素主要有生长素、____、____、___ 和_____等 5类。它们对植物冬种生命活动起着不同的调节作用。‎ ‎(2)同一种激素,在不同情况下作用也有差别。例如,生长素随浓度不同、植物细胞的老幼和器官的种类不同,而在发挥的作用上有差异:既能_______,也能 ______既能 ______,也能 ______既能 _________,也能________。‎ ‎【答案】 (1). 产生部位 (2). 作用部位 (3). 赤霉素 (4). 细胞分裂素 (5). 脱落酸 (6). 乙烯 (7). 促进生长 (8). 抑制生长 (9). 促进发芽 (10). 抑制发芽 (11). 防止落花落 (12). 疏花疏果 ‎【解析】‎ ‎【详解】(1)由分析可知,植物激素是一类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植物激素主要有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 和乙烯等 5类。它们对植物冬种生命活动起着不同的调节作用。‎ ‎(2)同一种激素,在不同情况下作用也有差别。例如,生长素随浓度不同、植物细胞的老幼和器官的种类不同,而在发挥的作用上有差异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生长素所发挥的作用,因为浓度、植物细胞的成熟情况和器官的种类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    ‎ ‎33.(1)种群是由_____的个体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组成的群体。其中,______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为:_____,呈 ____型曲线。然而,正常情况下,自然界中一定空间存在一定的环境容纳量,种群数量增长会呈 ___型曲线。‎ ‎(2)多种生物的种群共同生活在一定时间和区域内,相互 ‎ 之间通过直接或间接的的关系构成群落。同一群落的物种通过复杂的____形成统一的整体。不同群落间、物种组成和物种的____差别很大。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______和______,群落会发生演替。演替可以分为______和________。‎ ‎【答案】 (1). 同种所有 (2). 种群密度 (3). Nt=N0λt, (4). J (5). S (6). 种间关系 (7). 丰富度 (8). 垂直结构 (9). 水平结构 (10). 初生演替 (11). 次生演替。‎ ‎【解析】‎ ‎【详解】(1)种群是由同种所有的个体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组成的群体。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为Nt=N0λt,呈“J” 增长型曲线。然而,正常情况下,自然界中一定空间存在一定的环境容纳量,种群数量增长会呈 “S” 型曲线。‎ ‎(2)多种生物的种群共同生活在一定时间和区域内,相互 之间通过直接或间接的的关系构成群落。同一群落的物种通过复杂的种间关系形成统一的整体。不同群落间、物种组成和物种的丰富度差别很大。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这样的空间结构使得群落内的生物能够和谐相处充分的利用空间资源,由于人为或环境的变化,群落会发生演替。根据演替的起点不同,演替可以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34.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空间中生物群落与其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两方面的内容:_______、______。生态系统含有生产者、____、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与能量等基本成分,生态系统中,进行着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过程,其中能量流动是______和________的。‎ ‎【答案】 (1). 组成成分(2). 营养结构(3). 消费者(4). 单向传递 (5). 逐级递减 【解析】‎ ‎【详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传递和逐级递减的。‎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