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高考语文精选考点突破训练:文言文阅读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2021年高考语文精选考点突破训练:文言文阅读

2020-2021 年高考语文精选考点突破训练:文言文阅读 专项训练一 一、(2020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嘉佑二年,试礼部,主司..欧 阳修惊喜,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洵卒,赠光禄丞。既除丧, 还朝,以判官告院,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 徙知密州。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 于司农,是擅造律也。”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元祐元年,轼以七品服入 侍延和,即赐银绯,迁中书舍人。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 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轼恐不见容,请外, 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 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轼曰:“杭,水陆 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乃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徽宗立,更 三大赦,遂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轼自元祐以来,未尝以岁课乞迁。故官止于此。建中靖国元年,卒于 常州。轼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 可不止。”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辅内侍每摧辱举子/ 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B.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辅内侍每摧辱举子/ 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C.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辅内侍/每摧辱举子/ 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D.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辅内侍/每摧辱举子/ 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主司既可指主管某项事务的官员,又可特指科举的主试官,文中指后者。 B.殿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殿廷举行,由丞相主持。 C.司农是官名,又称为大司农,主要掌管农桑、仓储、租税等相关事务。 D.当轴,指做官处在重要的位置,当轴者则指身居显赫职位的当权官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自幼聪颖,深受时贤赏识。母亲亲自为他授课,他往往能说出要点。欧阳修十分看重他,曾对 梅圣俞表示,应当避开此人让他出人头地。 B.苏轼因势利导,利用新法便民。当时王安石创行新法,他上书论其不便;新政下达,他常常设法使 这些法令有利于百姓,百姓生活得以安宁。 C.苏轼直面饥疫,解救受灾百姓。他在任职杭州时遭遇旱灾病疫,减免上供米三分之一纾缓灾情;同 时又集贮钱粮、建造治病场所以防备疫病。 D.苏轼天赋异禀,为文得心应手。他从父习文,又极具才华,作文如行云流水,行止有度,嬉笑怒骂 之辞,皆可书而诵之,最终成为一代文宗。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 (2)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答案】 1.A 2.B 3.C 4.(1)又减价出售常平米,制成许多稠粥和药剂、派人带着医生分街道治病,救活的人很多。(2)他的文 章博大深沉光辉灿烂,称雄百代,自从有文章以来,也属少有。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 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 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 尤其要关注“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 句子大意是:元祐三年,暂代知礼部贡举。正逢大雪严寒,士子们坐在庭院中,颤抖地不能说话。苏轼放 宽他们的禁约,使他们能尽量发挥。巡视考场的宦官常侮辱应试士人,而且抓住意义暧昧的个别辞语,诬 陷为罪状,苏轼把这些宦官都奏请驱逐。 其中,“士坐庭中”主谓宾都全,其后断开,且“噤未能言”的主语也是“士”,承前省略,不能把“噤” 断到上句,排除 BC 项;“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中,主语是“巡铺内侍”,中间不能断开,更不能将其断到 上句,排除 D 项。 故选 A。 2.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 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 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 的含义作答。 B 项,“由丞相主持”错。科举史上的殿试是由武则天首创的。宋朝正式成制,金、元、明、清四代沿用。 又称御试、廷试,即指皇帝亲自出题考试。因此应当是由皇帝主持。 故选 B。 3..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 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 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 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C 项,“同时又集贮钱粮、建造治病场所以防备疫病”错,原文是“明年春……乃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 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可见“同时”表述错误,“集贮钱粮、建造治病场所以防备疫病” 应当是第二年春天的事。 故选 C。 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 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 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关键词有:(1)减粜,减 价出售;常平米,常平仓的米;分坊,到各街道;活者,救活的人。(2)浑涵,博大深沉;雄视,称雄; 鲜,少。 【点睛】 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 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 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 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 省略。 参考译文: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苏轼十岁时,母亲程氏亲自教授苏轼读书。听到古今的 成败得失,常能说出其中的要害。嘉祐二年(1057),参加礼部的科举考试,主考官欧阳修见到苏轼的文章 很惊喜,参加殿试考中了乙科,后来苏轼携书信拜见欧阳修,欧阳修对梅尧臣说:“我要避开他,好让他出 人头地。”苏洵去世后,朝廷追赠他为光禄丞。苏轼服丧期满,回到朝廷,任命他为判官告院,王安石创立 施行新法,苏轼上书评论新法的弊病。新的政令一天天下达,苏轼在杭州任上总是利用新法中对百姓有利 的内容造福百姓,百姓们因此生活安定。调任密州。司农下令实施新法,不按时施行的人按违反国家制度 判罪。苏轼对提举官说:“违反制度的判罚,如果是出自朝廷,谁敢不听从?如今命令出自司农,这是擅自 制定律法。”提举官害怕地说:“请您先不要追究这件事。”不久,朝廷知道这个法令危害百姓利益,于是下 令废除了它。元祐元年,轼以七品官身份入朝在延和殿侍奉皇帝,就赐给他银印红绶,升迁为中书舍人。 元祐三年,暂代知礼部贡举。正逢大雪严寒,士子们坐在庭院中,颤抖地不能说话。苏轼放宽他们的禁约, 使他们能尽量发挥。巡视考场的宦官常侮辱应试士人,而且抓住意义暧昧的个别辞语,诬陷为罪状,苏轼 把这些宦官都奏请驱逐。元佑四年,因积累了一些议论政事的话,被当权的人所恨。苏轼怕不被他们所容 忍,请求调到外地,任龙图阁学士、杭州知州。苏轼到杭州后,遇上大旱,饥荒和瘟疫并发。苏轼向朝廷 请求,免去本路上供米的三分之一,又得赐予剃度僧人的牒文,用以换取米来救济饥饿的人。第二年春天, 又减价出售常平仓的米,做了很多粥和药剂,派人带着医生到各街巷治病,救活的人很多。苏轼说:“杭州 是水陆交通的要地,得疫病死的人比别处常要多些。”于是收集多余的钱二千缗,又拿出自己囊中黄金五十 两,建造治病场所,渐渐积贮钱粮来防备疫病。徽宗即位,又经历三次大赦,于是提举玉局观,恢复朝奉 郎的官职。苏轼从元祐以来,从未因每年考核政绩请求升迁。所以官职就停留在这里。建中靖国元年,在 常州去世。苏轼师从父亲苏洵学习写文章,从来得之于天资。(苏轼)曾经自己说:“写文章如同行云流水, 本来就没有一定的格式,仅是常要在该说的地方就说,该停的地方就停。”即使是嬉笑怒骂的话,都可以写 成文章诵读。他的文章博大深沉光辉灿烂,称雄百代,自从有文章以来,也属少有。 二、(2020·湖北省黄冈中学高三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孟尝君名文,姓田氏。文之父曰靖郭君田婴。初,田婴有子四十余人。其贱妾有子名文,文以五月五 日生。婴告其母曰:“勿举也。”其母窃举生之。及长,其母因兄弟而见其子文于田婴。田婴怒其母曰: “吾令若去此子,而敢生之,何也?”文顿首..,因曰:“君所以不举五月子者,何故?”婴曰:“五月子 者,长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文曰:“人生受命于天乎?将受命于户邪?” 婴默然。文曰:“必受命 于天,君何忧焉。必受命于户,则可高其户耳,谁能至者!”婴曰:“子休矣。” 久之,文承间问其父嬰曰:“子之子为何?”曰:“为孙”“孙之孙为何?”曰:“为玄孙。”“玄 孙之孙为何?”曰:“不能知也。”文曰:“君用事相齐,至今三王矣,齐不加广而君私家富累万金门下 不见一贤文闻将门必有将想门必有相今君后宫蹈绮縠而不得褐仆妾余梁肉而士不厌糟。今君又尚厚积余藏, 欲以遗所不知何人,而忘公家之事日损,文窃怪之。”于是婴乃礼文,使主家待宾客。宾客日进,名声闻 于诸侯..。诸侯皆使人请薛公田婴以文为太子,婴许之。婴卒,谥为靖郭君。而文果代立于薛,是为孟尝君...。 孟尝君在薛,招致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皆归孟尝君。孟尝君舍业厚遇之,以故倾天下之士。食客 数千人,无贵贱一与文等。孟尝君待客坐语,而屏后常有侍吏,主记君所与客语,问亲戚居处。客去,孟 尝君已使使存问,献遗其亲戚。孟尝君曾待客夜食,有一人蔽火光。客怒,以饭不等,辍食辞去。孟尝君 起,自持其饭比之。客惭,自刭。士以此多归孟尝君。孟尝君客无所择,皆善遇之。人人各自以为孟尝君 亲己。 秦昭王闻其贤,乃先使泾阳君为质.于齐,以求见孟尝君。孟尝君将入秦,宾客莫欲其行,谏,不听。 苏代谓曰:“今旦代从外来,见木禺人与土禺人相与语。木禺人曰:‘天雨,子将败矣。’土禺人曰:‘我 生于土,败则归土。今天雨,流子而行,未知所止息也。’今秦,虎狼之国也,而君欲往,如有不得还, 君得无为土禺人所笑乎?”孟尝君乃止。 (选自《史记·盂尝君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齐不加广而君私家富/累万金/门下不见一贤者/文闻/将门必有将相门必有相/今君后宫蹈绮縠/而士不得 褐/仆妾余粱肉/而士不厌糟 B.齐不加广而君私家富累万金/门下不见一贤者/文闻/将门必有将相门必有相/今君后宫蹈绮縠/而士不得 褐/仆妾余粱肉/而士不厌糟 C.齐不加广而君私家富累万金/门下不见一贤者/文闻将门必有将/相门必有相/今君后宫蹈縠而士不得褐/ 仆妾余粱肉而士不厌糟 D.齐不加广而君私家富/累万金/门下不见一贤者/文闻将门必有将/相门必有相/今君后宫蹈縠而士不得褐/ 仆妾余粱肉而士不厌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顿首,头叩地而拜。古代九拜之一,后通用作下对上的敬礼,也常用于书信中,表尊崇对方。 B.诸侯,是古代分封制中各国国君的统称。周代爵位按等级依次分为侯、公、伯、子、男五等。 C.孟尝君,田文,战国时齐国贵族。与信陵君魏无忌、春申君黄歇、平原君赵胜合称“战国四公子”。 D.质,古指一国为保证履行某种条约或诺言而派遣到对方国内作抵押的人。交换人质是一种外交手段。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田婴认为五月出生的田文长大后会对父母不利,所以很不喜欢这个贱妾之子,甚至不让田文的母亲抚养 他。 B.田文批评父亲手握齐国重权,却奢侈专横,只为自己谋取私利不顾国家和百姓的利益,因而受到父亲的 疏远。 C.孟尝君对于来到门下的宾客都热情接纳,不挑拣,一律给予优厚的待遇,故宾客人人都认为孟尝君亲近 自己。 D.苏代讲述木禺人与土禺人的故事,旨在劝孟尝君不要前往秦国,孟尝君听取了意见,及时醒悟,取消了 行程。 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孟尝君舍业厚遇之,以故倾天下之士。食客数千人,无贵贱一与文等。 (2)今秦,虎狼之国也,而君欲往,如有不得还,君得无为土禺人所笑乎? 【答案】 1.C 2.B 3.B 4.(1)孟尝君舍弃家业给他们丰厚的待遇,因此使天下的贤士无不倾心向往。他的食客有几千人,无论富 贵贫贱一律与田文相同。 (2)当今的秦国,是个如虎似狼的国家,而您执意前往,如果一旦回不来,您恐怕会被土偶人嘲笑吧?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 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 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判断的时候,可以先找出断句一致的地方,再利用断句规则分辨断句不一致的地 方的正误。 “齐不加广而君私家富累万金”,是说“齐国的领土没有增广,您的私家却积贮了万金的财富”,“富累 万金”是“君私家”的谓语,中间不能断开。可以排除 A 和 D 项; “将门必有将”和“相门必有相”是并列的关系,结构一致,中间应该断开。可以排除 B 项。 此句的完整翻译是“齐国的领土没有增加扩大,您的私家却积贮了万金的财富,门下也看不到一位贤能之 士。我听说,将军的门庭必出将军,宰相的门庭必有宰相。现在您的姬妾可以随意践踏绫罗绸缎,而贤士 却穿不上粗布短衣;您的男仆女奴有剩余的饭食肉羹,而贤士却连糠菜也吃不饱”。 故选 C。 2.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 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 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 作答。 B 项,“周代爵位按等级依次分为侯、公、伯、子、男五等”错误,周代爵位按等级依次为公、侯、伯、子、 男。 故选 B。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依据人 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 B 项,“受到父亲的疏远”错误,原文为“于是婴乃礼文,使主家待宾客”。 故选 B。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 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 逐字进行翻译。 第一句中,“厚遇”应理解为“给……丰厚的待遇”;“倾”是使动用法,应理解为“使……倾心向往”; “无”应理解为“无论”;“一”应理解为“一律、全都”;“等”,应理解为“相同”。 第二句中,“今秦,虎狼之国也”是判断句;“不得还”应理解为“回不来”;“得无……乎”应理解为 “恐怕会……吧”;“为土禺人所笑”是被动句。 【点睛】 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 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 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 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 以省略。 参考译文: 孟尝君姓田名文。田文的父亲是靖郭君田婴。田婴,是齐威王的小儿子、齐宣王庶母所生的弟弟。当 初,田婴有四十多个儿子,他的小妾生了个儿子叫文,田文在五月五日出生。田婴告诉田文的母亲说:“不 要养活他。”可是田文的母亲还是偷偷把他养活大了。等他长大后,他的母亲便通过田文的兄弟把田文引 见给田婴。田婴见了这个孩子愤怒地对他母亲说:“我让你扔了这个孩子,你竟敢让他活了下来,这是为 什么?”田文叩头大拜,接着问田婴:“您不让养育五月生的孩子,是什么缘故?”田婴回答说:“五月 出生的孩子,长到跟门户一样高时,会害父害母的。”田文说:“人的命运是由上天授予呢?还是由门户 授予呢?”田婴沉默不语。田文说:“如果是由上天授予的,您还担心什么呢?如果是由门户授予的,那 么只要加高门户就罢了,谁还能长到那么高呢!”田婴便斥责道:“你不要说了!” 过了一些时候,田文趁空问他父亲说:“儿子的儿子叫什么?”田婴答道:“叫孙子。”田文接着问: “孙子的孙子叫什么?”田婴答道:“叫玄孙。”田文又问:“玄孙的孙叫什么?”田婴说:“我不知道 了。”田文说:“您执掌大权担任齐国宰相,到如今已经历三代君王(威王、宣王、湣王)了,可是齐国 的领土没有增加扩大,您的私家却积贮了万金的财富,门下也看不到一位贤能之士。我听说,将军的门庭 必出将军,宰相的门庭必有宰相。现在您的姬妾可以随意践踏绫罗绸缎,而贤士却穿不上粗布短衣;您的 男仆女奴有剩余的饭食肉羹,而贤士却连糠菜也吃不饱。现在您还喜欢(继续)大量地囤积家财,想留给 那些连称呼都叫不上来的人,却忘记了国家利益一天天受到损害。我私下感觉很奇怪。”从此以后,田婴 开始礼待器重田文,让他主持家政,接待宾客。宾客来往不断,日益增多,田文的名声随之传播到各诸侯 国中。各诸侯国都派人来请求田婴立田文为太子,田婴答应下来。田婴去世后,追谥靖郭君。田文果然在 薛邑继承了田婴的爵位。这就是孟尝君。 孟尝君在薛邑,招揽各诸侯国的宾客以及犯罪逃亡的人,这些人都归附了孟尝君。孟尝君舍弃家业给 他们丰厚的待遇,因此使天下的贤士无不倾心向往。他的食客有几千人,无论富贵贫贱一律与田文相同。 孟尝君每当接待门客,与门客坐着谈话时,总是在屏风后安排侍吏让他记录孟尝君与门客的谈话内容,记 载所问门客父母的住处。门客刚刚离开,孟尝君已派使者到门客父母家里抚慰问候,献上礼物。孟尝君曾 经招待门客在夜间吃饭,有个门客被灯光遮住了。这个门客很恼火,认为自己的饭食和别人不一样,放下 碗筷就要辞别而去。孟尝君马上站起来,亲自端着自己的饭食与他的相比。那个门客惭愧得无地自容,就 以刎颈自杀表示谢罪。贤士们因此有很多人都情愿归附孟尝君。孟尝君对于来到门下的宾客都热情接纳, 不挑拣,无亲疏,一律给予优厚的待遇。所以宾客人人都认为孟尝君与自己亲近。 秦昭王听说孟尝君贤能,就先派泾阳君到齐国作人质,来请求拜见孟尝君。孟尝君就准备去秦国,而 宾客们都不想让他去,规劝他,他不听从。苏代对他说:“今天早上我从外面来,见到一个木偶人与一个 土偶人在一起谈话。木偶人说:‘天一下雨,你就要坍毁了。’土偶人说:‘我是由泥土生成的,即使坍 毁,也归回到泥土里。若天真的下起雨来,水流冲着你跑,不知道你会被冲到什么地方去。’当今的秦国, 是个如虎似狼的国家,而您执意前往,如果一旦回不来,您恐怕会被土偶人嘲笑吧?”孟尝君就作罢了。 专项训练二 题量:2 大题 建议用时:30 分钟 满分:38 分 测试人: 实际用时: 得分: 一、(2020年高考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王安中字履道,中山阳曲人。进士及第,历秘书省著作郎。政和间,天下争言瑞应,廷臣辄笺表贺, 徽宗观所作,称为奇才。他日,特出制诏三题使具草,立就,上即草后批:“可中书舍人。”未几,自秘书 少监除中书舍人,擢御史中丞。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 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 时上方乡神仙之事,蔡京引方士..王仔昔以妖术见,朝臣戚里寅缘 关通。安中疏请自今招延山林道术之士,当责所属保任..;并言京欺君僣上、蠹国害民数事。上悚然纳之。 已而再疏京罪,上曰:“本欲即行卿章,以近天宁节,俟过此,当为卿罢京。”京伺知之,大惧,其子攸日 夕侍禁中..,泣拜恳祈。上为迁安中翰林学士,又迁承旨。宣和元年,拜尚书右丞;三年,为左丞。金人来 归燕,谋帅臣,安中请行。王黼赞于上,授庆远军节度使、河北河东燕山府路宣抚使、知燕山府,辽降将 郭药师同知府事。药师跋扈,府事皆专行,安中不能制,第曲意奉之,故药师愈骄。靖康初,言者论其缔 合王黼、童贯及不几察郭药师叛命,罢为观文殿大学士、提举嵩山崇福宫;又责授朝议大夫、秘书少监、 分司南京,随州居住;又贬单州团练副使,象州安置。高宗即位,内徙道州,寻放自便。绍兴初,复左中 大夫。子辟章知泉州,迎安中往,未几卒,年五十九。安中为文丰润敏拔,尤工四六之制....。徽宗尝宴睿谟 殿,命安中赋诗百韵以纪其事。诗成,赏叹不已,令大书于殿屏,凡侍臣皆以副本赐之。其见重如此。 (节选自《宋史·王安中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 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 B.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 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 C.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 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 D.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 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方士,又称方术士,指中国古代好讲神仙方术、从事巫祝术数活动的人。 B.保任,意思是担保或担保者,文中特指因向朝廷推荐人才而负担保责任。 C.禁中,又称禁内,指皇室宗族所居之处,因所居宫室严禁随便进出得名。 D.四六之制,即骈文,因在发展中逐渐成为相对整齐的四六句式而由此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安中进士出身,具有敏捷才思。他随众向朝廷表贺瑞应,徽宗称他为奇才,又出题专门考查,随即 任命他为中书舍人,不久又擢升为御史中丞。 B.王安中弹劾蔡京,得到皇上采纳。蔡京投皇上所好,引荐道术之士,扰乱朝廷,他陈奏蔡京之罪,要 求惩治,蔡京恐惧,其子蔡攸也哭请皇上宽恕。 C.王安中外放任职,仕途屡遭坎坷。金人前来归顺,他自请燕山府任职,与辽降将郭药师共事;靖康初, 因此前的行事备受指责,仕途随之沉浮不定。 D.王安中诗文兼擅。受到皇上器重。他极有文采,为文厚实脱俗,曾受命赋诗百韵以纪盛宴,徽宗高 度赞扬,下令书于大殿屏风,将副本赐给侍臣。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并言京欺君僣上、蠹国害民数事。上悚然纳之。 (2)药师跋扈,府事皆专行,安中不能制,第曲意奉之,故药师愈骄。 【答案】 1.A 2.C 3.C 4.(1)同时上奏蔡京欺君犯上,祸国殃民等事。皇上惊恐,采纳了进言。 (2)药师蛮横暴戾,对府中事务独断独行。王安中无力控制,只是违心顺从他,所以药师更加骄横。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 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 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民讼诸府”意思是民向官府诉讼,“诸府”是诉讼的对象,做状语,修饰“讼”其后断开,“不胜”是忍 受不住,说明“考掠”的情况,二者不能断开,据此排除 BD;“即出民”中,“民”是“出”的宾语,其后 断开,排除 C。 故选 A。 2.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 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 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 作答。 C 项,“指皇室宗族所居之处”错误,应是“封建帝王所居的宫苑”。 故选 C。 3.此题考查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常涉及人物行为举止、人物主张、人物情感、人物思 想道德、人物性格、人物志向、人物才智、选文的综合性八类信息的筛选,做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准区间, 把准对象,体情察意,切忌张冠李戴,忌断章取义,无中生有。 C 项,“他自请燕山府任职”错误,原文是“安中请行。王黼赞于上,授庆远军节度使、河北河东燕山府路 宣抚使、知燕山府”,可见只是自请前行,并非“自请燕山府任职”。 故选 C。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 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 逐字进行翻译。 (1)关键词:僭上:越分冒用尊者的仪制或宫室、器物等。蠹:蛀蚀,危害。悚然:害怕的样子。 (2)关键词:跋扈:专横暴戾。第,只管。曲意:委曲己意而奉承别人。 二、(2020·贵州省高三零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薛居正字子平,开封浚仪人。父仁谦,周太子宾客....。居正少好学,有大志。清泰初,举进士..不第,为 《遣愁文》以自解,寓意倜傥,识者以为有公辅之量。逾年,登第。 汉乾祐初史弘肇领侍卫亲军威权震主残忍自恣无敢忤其意者其部下吏告民犯盐禁法当死狱将决,居正 疑其不实,召诘之,乃吏与民有私憾,因诬之,逮吏鞫之,具伏抵法。弘肇虽怒甚,亦无以屈。周广顺初, 迁比部员外郎,领三司推官,旋知制诰。周祖征兖州,诏居正从行,以劳加都官郎中。显德六年,使沧州 定民租。未几,以材干闻于朝,擢刑部侍郎..。 宋初,迁户部侍郎。建隆三年,入为枢密直学士,权.知贡举。初平湖湘,以居正知朗州。会亡卒数千 人聚山泽为盗,监军使疑城中僧千余人皆其党,议欲尽捕诛之。居正以计缓其事,因率众剪灭群寇,擒贼 帅汪端,诘之,僧皆不预,赖以全活。 乾德初,加兵部侍郎。车驾将亲征太原,大发民馈运。时河南府饥,逃亡者四万家,上忧之,命居正 驰传招集,旬间民尽复业。开宝八年二月,上谓居正等曰:“年谷方登,庶物丰盛,若非上天垂祐,何以 及斯。所宜共思济物,或有阙政,当与振举,以成朕志。”居正等益修政事,以副上意焉。 太平兴国六年,因服丹砂遇毒,方奏事,觉疾作,遽出。至殿门外,饮水升余,堂吏掖归中书,已不 能言,但指庑间储水器。左右取水至,不能饮,舆归私第卒,年七十。 居正气貌瑰伟,饮酒至数斗不乱。性孝行纯,居家俭约。为相任宽简,不好苛察,士君子以此多之。 自参政至为相,凡十八年,恩遇始终不替。 (选自《宋史• 薛居正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汉乾祐初/史弘肇领侍卫亲军/威权震主/残忍自恣/无敢忤其意者/其部下吏告民犯盐禁法/当死/ B.汉乾祐初/史弘肇领侍卫/亲军威权震主/残忍自恣/无敢忤其意者/其部下吏告民犯盐禁/法当死/ C.汉乾祐初/史弘肇领侍卫亲军/威权震主/残忍自恣/无敢忤其意者/其部下吏告民犯盐禁/法当死/ D.汉乾祐初/史弘肇领侍卫/亲军威权震主/残忍自恣/无敢忤其意者/其部下吏告民犯盐禁法/当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子宾客,古代官职名,从唐代始置,为太子东宫属官,掌管侍从规谏等。 B.进士,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是对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的称呼,凡应试者亦谓之举进士。 C.侍郎,古代官名,宋朝时在中央设吏、户、礼、工、刑、兵六部,侍郎是各部的副部长。 D.权,指暂代官职。在文言文中表示代理官职的词还有假、摄、领、署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薛居正才华显著。清泰初年,薛居正参加进士考试落第,便写了一篇寓意洒脱的《遣愁文》来自我宽解, 了解的人都认为他有公卿宰辅的器量。 B.薛居正明辨是非。监军使怀疑朗州城中千余名僧人皆为盗贼同党,想要把他们全部逮捕杀掉,薛居正设 法了解真相,保全了全部僧人的性命。 C.薛居正治理有方。皇上将要亲征太原,需征调百姓运送粮草,当时河南府闹饥荒,百姓大量逃亡,薛居 正主动请缨,十日内便让百姓全部返回务农。 D.薛居正品性高洁。薛居正性情孝顺,行为纯正,虽位居宰相的高位,但处事宽厚仁慈,生活俭朴,士人 君子因此都称赞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宜共思济物,或有阙政,当与振举,以成朕志。 (2)太平兴国六年,因服丹砂遇毒,方奏事,觉疾作,遽出。 【答案】 1.C 2.D 3.C 4.(1)你们应当共同思考对万物有益的事情,如果政事有闪失,应当予以整治,来实现我的志向。(关键 词“或”“阙”“振举”) (2)太平兴国六年,薛居正因为服用丹砂中毒,正在上奏事情,感觉疾病发作,立即出来。(关键词 “方”“作”“遽”) 【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断句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对文本的理解把握句子的意思,同时要注意句子中 的标志性的字词,本题中标志性的字词有 “史弘肇”“威”“无敢”“其”。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 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 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2.本题考查的是文化常识的识记类试题,考生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多识记文化常识。D. 权,指暂代官 职。在文言文中表示代理官职的词还有假、摄、领、署等。在文言文中,“领”是兼任(较低职务)的意 思。 3.C. 薛居正治理有方。皇上将要亲征太原,需征调百姓运送粮草,当时河南府闹饥荒,百姓大量逃亡, 薛居正主动请缨,十日内便让百姓全部返回务农。“薛居正主动请缨”错误,由原文“命居正招集”可知, 薛居正是受皇上命令前去处理饥民问题的。 4.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 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 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1)关键词“或”, 如果;“阙”,闪失;“振举”,整治。(2) 关键词“方”, 正;“作”,发作;“遽”,立即。 参考译文: 薛居正,字子平,开封浚仪人。他的父亲薛仁谦任后周太子宾客。居正年轻时好学,有远大志向。清泰初 年,参加进士考试未被录取,写了一篇《遣愁文》来自我解嘲,文章寓意不同寻常,了解的人认为他有公 辅大臣的器量。一年后,登进士第。后汉乾祐初年,史弘肇统率侍卫亲军,威权震动皇上,为人残忍放纵 自傲,没有人敢忤逆他的意愿。他的部下官吏控告老百姓违犯盐禁,论法当死。案件将要判决,薛居正怀 疑其罪不实,召来百姓讯问,原来官吏与百姓有私怨,于是诬告百姓,逮捕那个官吏来讯问,他供认不讳, 受到了处罚。史弘肇虽然很恼怒,也没有办法救助。后周广顺初年,迁升为比部员外郎,统领三司推官, 不久任知制诰。周太祖征伐兖州,命令薛正居跟从前往,因为功劳加任都官郎中。显德三年,迁升为左谏 议大夫,被提拔为判馆事。六年,出使沧州核定民租。不久,他因为有才干扬名朝廷,被提升为刑部侍郎。 宋朝初年,薛居正升任户部侍郎。建隆三年,到朝廷任枢密直学士,临时代理贡举。湖湘刚平定,朝廷任 命薛居正出任朗州知州。正遇逃兵数千人聚结山泽为盗,监军使怀疑城中僧侣一千多人都是盗贼的同伙, 商议准备全部捕杀。薛居正用计延缓这件事,于是率军队消灭群寇,擒俘盗贼主帅汪端,讯问他,得知僧 侣们都没有参与,千余名僧侣得以保全性命。乾德初年,薛居正加任兵部侍郎。皇帝将要亲自征伐太原, 大量发动百姓运送粮草。当时河南府闹饥荒,逃亡的有四万家,皇上为此感到忧虑,命令薛居正乘驿马招 集百姓,十天内百姓都恢复生业。开宝八年二月,皇上对居正等人说:“年岁丰登,万物丰盛,如果不是 上天保佑,哪里能这样。你们应当一起想着利众济人的事情,如果政事有闪失,应当予以拯救,来实现我 的志向。” 薛居正等人愈发勤修政事,来达成皇上的意愿。太平兴国六年,薛居正因为服用丹砂中毒,正 在上奏事情,发觉疾病发作,立即出来。走到宫殿门外,喝了一升多的水,宫堂中的官吏搀扶着他回到中 书省时,他已经不能说话,仅指着里屋盛水的容器。左右的侍从把水拿来,他已经不能喝了,被用车送回 自己的府第就去世了,享年七十岁。薛居正喝酒到几斗都不会胡乱行事。他性情孝顺,行为纯正,持家讲 究节俭。担任宰相为政宽仁俭朴,不喜欢苛求细察,士大夫因此都称赞他。他从参与政务到担任宰相,共 八十年,皇上给他的恩遇始终没有改变。 专项训练三 题量:2 大题 建议用时:30 分钟 满分:38 分 测试人: 实际用时: 得分: 一、(2020年高考新课标Ⅲ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彪之字叔武,年二十,须鬓皓白,时人谓之王白须。初除佐著作郎、东海王文学。从伯导谓曰:“选官 欲以汝为尚书郎,汝幸可作诸王佐邪!”彪之曰:“位之多少既不足计,自当任之于时。至于超迁,是所不 愿。”遂为郎。累迁御史中丞、侍中、廷尉。时永嘉太守..谢毅,赦后杀郡人周矫,矫从兄球诣州诉冤。扬州 刺史殷浩遣从事收毅,付廷尉。彪之以球为狱主,身无王爵,非廷尉所料,不肯受,与州相反复。穆帝发 诏令受之。彪之又上疏执据,时人比之张释之。时当南郊,简文帝为抚军,执政,访彪之应有赦不。答曰 中兴以来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尝谓非宜何者黎庶不达其意将谓郊祀必赦至此时凶愚之辈复生心于侥幸矣遂从 之 永和末,多疾疫。旧制,朝臣家有时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病,百日不得入宫。至是,百官多 列家疾,不入。彪之又言:“疾疫之年,家无不染。若以之不复入宫,则直侍顿阙,王者宫省空矣。”朝廷 从之。及简文崩,群臣疑惑,未敢立嗣..。或云,宜当须大司马处分。彪之正色曰:“君崩,太子代立,大司 马何容得异!若先面咨,必反为所责矣。”于是朝议乃定。及孝武帝即位,太皇太后令以帝冲幼,令温依周. 公居摄...故事。事已施行,彪之曰:“此异常大事,大司马必当固让,使万机停滞,稽废山陵,未敢奉令。谨 具封还内,请停。”事遂不行。加光禄大夫、仪同三司,未拜。疾笃,帝遣黄门侍郎问所苦,赐钱三十万以 营医药。太元二年卒,年七十三,即以光禄为赠,谥曰简。 (节选自《晋书·王彪之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答曰/中兴以来/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尝谓非宜/何者/黎庶不达/其意将谓郊祀必赦/至此时/凶愚之辈 复生心于侥幸矣/遂从之/ B.答曰/中兴以来/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尝谓非宜/何者/黎庶不达其意/将谓郊祀必赦/至此时/凶愚之辈 复生心于侥幸矣/遂从之/ C.答曰/中兴以来/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尝谓非宜何者/黎庶不达/其意将谓郊祀必赦/至此时/凶愚之辈 复生心于侥幸矣/遂从之/ D.答曰/中兴以来/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尝谓非宜何者/黎庶不达其意/将谓郊祀必赦/至此时/凶愚之辈 复生心于侥幸矣/遂从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守是郡一级的最高行政长官,主要掌管民政、司法、军事、科举等事务。 B.立嗣可指无子而以同宗之子承继,又可指确立王位继承人,文中则指后者。 C.周公是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曾辅佐周武王讨伐商纣王最终获取天下。 D.居摄是指古代帝王因年幼不能亲政,大臣代居其位来处理政务的一种制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彪之出仕之始,不愿超迁任职。他的堂伯父王导对他说,选官要任他为尚书郎,他却认为地位高低 不值得计较,越级提拔是自己不愿意的事。 B.彪之坚持己见,不肯接受人犯。殷浩将谢毅交付廷尉候审,他以此非廷尉职责为由,虽有皇上命令, 依然据理拒收,时人将他比作张释之。 C.彪之讲究实效,维护朝廷秩序。永和末年流行传染病,他见各类官员借口家中有人患病,不愿到任 办公,指出这样做的危害,朝政因此恢复。 D.彪之言辞机敏,反对权臣听政。简文帝去世,讨论身后事时有人提出等候大司马处置,他抢先表示 由太子代立,若先面咨大司马将被他斥责。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朝臣家有时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病,百日不得入宫。 (2)疾笃,帝遣黄门侍郎问所苦,赐钱三十万以营医药。 【答案】 1.B 2.A 3.C 4.(1)朝臣家中有人得流行病,如果三人以上传染,即使本人未病,百日之内也不准入进宫。 (2)病重,皇帝派黄门侍郎探问病痛,赐钱三十万给他治病买药。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先了解文章大意,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 要确定谓语。本题中,“愚意尝谓非宜”意思是:我认为不合时宜。“何者”是针对“愚意尝谓非宜”而发 问的,故要断开,排除 CD;“黎庶不达其意”,“黎庶”是主语,“不达”谓语,“其意”宾语,本句主谓宾齐 全,结构完整,不能断开,排除 A。 故选 B。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考生平时要注重文化常识的积累,尤其是课本注释的相关内 容,需要分门别类,进行归纳识记。对于考题中出现的比较生僻的古文化常识,根据文意仔细甄别正误。 A 项,“太守是郡一级的最高行政长官,主要掌管民政、司法、军事、科举等事务”说法错误。太守不负责 掌管军事和科举,太守的职责是“治民、进贤、决讼、检奸,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 故选 A。 3.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 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做好理解分析,找出与原 文不符合之处。 C 项,“借口家中有人患病,不愿到任办公”表述有误,原文是“旧制,朝臣家有时疾,染易三人以上者, 身虽无病,百日不得入宫”,是原来有规定,不是找借口,不愿到任办公。 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 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 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第一题得分点:“时疾”,传染病;“身”,自己;“虽”,即使; 第二题得分点:“笃”,重;“遣”,派遣;“问所苦”,探病问候;“营”,治。 【点睛】 译文: 王彪之,字叔武。二十岁时,胡须鬓角都白了,当时人称他为王白须。最初任佐著作郎、东海王文学。 堂伯父王导对他说:“选官要任你为尚书郎,你有幸可以做朝官了。”王彪之说:“职位的高低本来不值得计 较,应当在合途的时候任职,至于破格提拨,这并不是我的愿望。”于是做了尚书郎。多次升迁,担任御史 中丞、侍中、廷尉。当时永嘉太守谢毅,大赦后处死当地人周矫,于是周矫堂兄周球向扬州府告发。扬州 刺史殷浩派从事拘捕谢毅,交付廷尉审理。王彪之认为周球是诉讼案件的当事人,没有爵位,不在廷尉职 责范围以内,不肯受理,这件事在州里颠过来倒过去。穆帝发出诏令命王彪之收处谢毅。王彪之又上疏据 理力争,当时人把他比作西汉廷尉张释之。当时要在南郊祭天,简文帝任抚军,执掌国政,向王彪之询问 是否应该大赦。他回答说:“自从中兴以来,郊祀往往有大赦,我认为不合时宜。为什么呢?老百姓不明白 这个道理,他们认为每逢郊祀必定大赦,到这个时候凶恶愚蠢之辈又要产生侥幸的心理了。”于是就听从了 他的意见。永和末年,多发传染病。按旧例,朝中大臣之家有传染病,家中传染三人以上的,即使自身无 病,百日内也不得进宫。此时,文武百官多称家有时疾而不入朝理事。王彪之又进言道:“瘟疫之年,没有 哪一家不传染。如果因此就不入宫,那恐怕连近侍也无人充当,皇宫将会空无一人了。”朝廷听从了王彪之 的进谏。等到简文驾崩,群臣犹豫不定,没有敢立下继承人。有人说,这件事应该当由大司马来决定。王 彪之严肃地说:“国君驾崩,太子应当即位为君,大司马怎能有资格提出异议?如果事先在大司马的面前询 问,那么一定会被责备的。”于是朝廷的议论才平息下来。等到孝武帝即位,太皇太后因为孝武帝年幼而下 达命令,令桓温沿袭周公代替周成王摄政的旧例。命令已经公布,王彪之说:“这些不同寻常的违背天命的 事,大司马一定要再三辞让,如果导致政务停顿,耽误先帝陵墓的修筑,我不敢遵奉命令,谨将诏书密封 归还。”于是事情也就没能实行。王彪之被加封为光禄大夫、仪同三司,没有正式任命。病重后,皇帝派黄 门侍郎探病问候,赐钱三十万给他治病。太元二年去世,享年七十三岁。就赠以光禄的官职,谥号是简。 二、(2020·重庆一中高三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房玄龄,齐州临淄人。幼警敏,贯综坟籍,善属文。年十八,举进士。吏部侍郎高孝基名知人,曰: “仆观人多矣,未有如此郎者,当为国器..。”补隰城尉。顾中原方乱,慨然有忧天下志。会父疾,绵十旬, 不解衣;及丧,勺饮不入口五日。太宗徇渭北,杖策上谒军门,一见如旧。公为秦王,即授府记室。征伐 未尝不从,众争取怪珍,玄龄独收人物致幕府,与诸将密相申结,人人愿尽死力。王尝曰:“汉光武得邓 禹,门人益亲。今我有玄龄, 犹禹也。”居府出入十年,军符府檄,或驻马即办,文约理尽,初不著稿。 太子即位,为中书令...。第功班赏,与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功第一,进爵邗国公,食邑..千三 百户。 进尚书左仆射,更封魏。帝尝问:“创业、守文..孰难?”玄龄曰:“方时草昧,群雄竞逐,攻破乃 降,战胜乃克,创业则难。”魏徵曰:“既得天下,则安于骄逸。国繇此衰,则守文为难。”帝曰:“玄 龄从我定天下冒百死遇一生见创业之难徵与我安天下畏富贵则骄骄则怠怠则亡见守文之不为易。”居宰相 积十五年,自以权宠隆极,累表辞位,诏不听。帝遣使谓曰:“让,诚美德也。然国家相眷赖久,一日去 良弼,如亡左右手。顾公筋力未衰,毋多让!”晚节多病,时帝幸玉华宫,诏玄龄居守,听卧治事。疾甚, 帝命凿苑垣以便候问。薨,年七十一,谥曰文昭。玄龄当国,夙夜勤强,任公竭节,不欲一物失所。明达 吏治,议法处令,务为宽平。治家有法度,常恐诸子骄侈,席势凌人,乃集古今家诫,书为屏风。 (选自《新唐书• 房玄龄列传》,有删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玄龄从我定天下/冒百死遇/一生见创业之难/徵与我安天下/畏富/贵则骄/骄则怠/怠则亡/见守文之不为 易/ B.玄龄从我定天下/冒百死/遇一生/见创业之难/徵与我安天下/畏富/贵则骄/骄则怠/怠则亡/见守文之不 为易/ C.玄龄从我定天下/冒百死/遇一生/见创业之难/徵与我安天下/畏富贵则骄/骄则怠/怠则亡/见守文之不为 易/ D.玄龄从我定天下/冒百死遇/一生见创业之难/徵与我安天下/畏富贵则骄/骄则怠/怠则亡/见守文之不为 易/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器,指国家的珍宝重器、国家所需的器材用具,文中指治国之才。 B.中书令,古代官职名,唐时与侍中、尚书仆射并为宰相,共议国政。 C.食邑,古代中国卿、大夫世代为食禄的田邑,不含土地上的劳动者。 D.守文,本指遵循文王法度,后泛指遵循先王法度,意义类于“守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房玄龄文思机敏,善写文章。他在秦王王府任职十年,各种军事文书和幕府檄文,有时顷刻间便写成, 文字简约而道理详尽,一开始就不打底稿。 B.房玄龄心忧天下,尽心为国。他年纪轻轻就心忧天下,因此被吏部侍郎高孝基称赞胜过当时许多年轻人; 他尽心竭力治理国事,审议法令,也务为宽平。 C.房玄龄位居宰相,深受皇恩。他担任宰相长达十五年,到了晚年身体多病留守京城时,卧床办理国事, 后来病情加剧,皇帝令凿通苑墙以方便问候。 D.房玄龄孝顺老人,谨于治家。他衣不解带地服侍生病的父亲百天,待父亲去世后,又五天滴水不进,还 收集古今家诫并写在屏风之上,以告诫子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众争取怪珍,玄龄独收人物致幕府,与诸将密相申结,人人愿尽死力。 (2)让,诚美德也,然国家相眷赖久,一日去良弼,如亡左右手。 【答案】 1.C 2.C 3.B 4.(1)众人争相获取奇珍异宝,惟独房玄龄收拢人才到幕府,并与诸将暗相深结,人人都愿尽死效力。(2) 谦让确实是美德,然而国家依赖您(治理)已久,一旦失去优秀的辅国人才,如同失去左右手。 【解析】 1.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在语意把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标志, 如作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句间连词以及并列、排比结构等。并且能通过 选项的比对,排除错项,选定正确项。 划线句子的大意是:玄龄跟随我平定天下,身经百死,而逢一生,看到了创业的艰难。魏徵与我安抚天下, 害怕因富贵而生骄盈。骄盈就会怠慢政事,怠慢政事就会导致灭亡,故见守成之为不易。 根据句意断句。首先“富贵则骄”“骄则怠”“怠则亡”是一组顶真句,“畏”是害怕的意思,语义连贯, 所以排除 AB 两项;其次 D 项,“冒百死遇”语义不通,且“冒百死”“遇一生”属对仗句,语义通顺, 所以排除 D。 故选 C。 2.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 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 C 项,“食邑”“不含土地上的劳动者”解说错误。食邑包含土地上的劳动者。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 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在内)。 故选 C。 3.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 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 B 项,“他年纪轻轻就心忧天下,被吏部侍郎高孝基称赞胜过当时许多年轻人”因果关系错误,“慨然有忧 天下志”是做“隰城尉”时,在“被高孝基称赞”之后。原文“吏部侍郎高孝基名知人……补隰城尉。顾 中原方乱,慨然有忧天下志”。 故选 B。 4.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 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明确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 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关键词的翻译: (1)“怪珍”,奇珍异宝;“人物”,人才;“致”,到。 (2)“亡”,同“无”,失去;“良弼”,优秀的辅国人才;“让,诚美德也”是判断句式。 【点睛】 文言文翻译方法 1、要把文言语句放到上下文中理解。 要译好一个句子,同样要遵从“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要把文言语句放到上下文中来理解,放到 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斟酌。判定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一字多义的实词到底是哪个义项,文言句式是如 何选用的,怎样准确断句,意译如何进行,这些都要依托上下文。离开了一定的语言环境,句子往往很难 准确理解,也就很难能翻译好。有些考生不注重推敲上下文,两眼只盯着要求翻译的句子本身,结果是“欲 速则不达”,翻译中出现偏差甚至错误,这就是没有语境意识造成的。 2、翻译最基本的方法是将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 古汉语与现代汉语的最大区别在于,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即一个字就是一个词;而现代汉语以双音节 词为主,即由两个字构成一个词。将古汉语翻译成现代汉语,在多数情况下就是把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 词。理解并掌握了这一方法,许多翻译题做起来就不难了。 3、增强文言功底,培养文言语感。 这是做好翻译题乃至做好所有文言文题目最根本的一点。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决非一朝一夕 之功。以上所讲的方法和技巧说到底都还是“末技”;其实,根本的技巧还是来自功底,来自内力。 参考译文: 房玄龄,齐州临淄县人。年幼时机警敏捷,贯通典籍,善于写文章。十八岁时,应举于进士科。吏部 侍郎高孝基以知人著称,说:“我见过的人很多,还没见过这样的年轻人,(他日后)一定是国家的栋梁。” 补任隰城尉,见中原正乱,慨然而有忧天下的志向。适逢父亲生病,历时十旬,玄龄衣不解带服侍;待父 亲去世后,五天滴水不进。太宗率兵巡行渭北,房玄龄杖策拜见太宗于军门,太宗与他一见如故。太宗被 封为秦王后,随即授玄龄职为王府记室。每逢征伐没有不跟从的,(战后)众人争相获取奇珍异宝,惟独房 玄龄收拢人才到幕府,并与诸将暗相深结,人人都愿尽死效力。秦王曾说:“汉光武帝自得邓禹之后,门 人更加相亲相近。自从我有了玄龄,就像光武有了邓禹一样。”房玄龄在王府任职十年,军事文书幕府檄 文,有时顷刻间便写成,文字简约道理详尽,一开始就不打底稿。太子即位后,任职中书令。按功封赏, 与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功居第一,晋爵为祁国公,赐予食邑一千三百户。后来晋升为尚书 左仆射,改封为魏国公。太宗曾问说:“创业与守成,哪一个更难?”玄龄说:“在事业开创时期,群雄 竞逐,被打败了就归降,战胜之后才能夺取,因此创业为难。”魏徵说:“取得天下后,就会安于骄奢淫 逸。国家由此衰亡,所以说守成为难。”太宗说:“玄龄跟随我平定天下,身经百死,而逢一生,看到了 创业的艰难。魏徵与我安抚天下,害怕因富贵而生骄盈。骄盈就会怠慢政事,怠慢政事就会导致灭亡,故 见守成之为不易。”(房玄龄)担任宰相长达十五年,自认为权力恩宠极大,多次上表请求辞去相位,诏 书不准。太宗派遣使者对他说:“谦让确实是美德。然而国家依靠您(治理)已久,一旦失去优秀的辅国 人才,如同失去左右手。您看起来筋力未衰,不要谦让了!”晚年多病,当时皇帝出巡玉华宫,下诏玄龄 留守京城,听任他卧床办理国事。后来病情加剧,皇帝命令凿通苑墙以方便问候。去世,终年七十一岁, 谥为文昭。玄龄执掌国政时,夙兴夜寐,尽心竭力,一心为公,不想让一件事情有失误。熟悉精通吏事, 审议法令,务为宽平。治家有法度,常常担心孩子们骄奢淫侈,仗势欺人,于是收集古今家诫,书写在屏 风之上。 专项训练四 一、(2020·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高三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谭纶,字子理,宜黄人。嘉靖二十三年进士。历职方郎中,迁台州知府。纶沉毅知兵。时东南倭.患已 四年,朝议练乡兵御贼。纶亦练千人,立束伍法,自裨将以下节节相制,进止齐一,未久即成精锐。倭犯 栅浦,纶自将击之,三战三捷。加右参政,会忧去。 以尚书杨博荐起,复将浙兵,讨贼林朝曦。朝曦者,大盗张琏余党也。琏既灭朝曦据巢不下出攻程乡 知县余甫宰严兵待而遣主簿梁维栋入贼中谕散其党朝曦穷弃巢走纶及广东兵追擒之。寻改官福建,乞终制 去。 四十二年春,再起纶。道擢右佥都御史,巡抚福建。倭屯崎头城,都指挥欧阳深搏战中伏死,倭遂据 平海卫,陷政和、寿宁,各扼海道为归计。纶环栅断路,贼不得去,移营渚林。令参将戚继光以中军..薄贼 垒,总兵官刘显、俞大猷将左、右军继之,大破贼,复一府二县。诏加右副都御史。纶以延、建、汀、邵 间残破甚,请缓征蠲赋。又考旧制,建水砦五,扼海口,荐继光为总兵官以镇守之,广东境内悉定。纶上 疏请复行服..,世宗许之。 迨南寇略平,而边患方未已。隆庆元年,诏征纶还部,进左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蓟、辽、保定军 务。纶相度边隘冲缓,道里远近,分蓟镇为十二路,路置一小将,总立三营。诸将以时训练,互为掎角, 节制详明。是岁秋,蓟、昌无警。异时调陕西、河间、正定兵防秋,至是悉罢。纶初至,按行塞上,谓将 佐曰:“秣马厉兵,角胜负呼吸者,宜于南;坚壁清野,坐制侵轶者,宜于北。”遂与继光图上方略,筑 敌台三千,起居庸至山海,控守要害。纶召入为右都御史兼兵部左侍郎,协理戎政。会台工成,益募浙兵 九千余守之。边备大饬,敌不敢入犯。以功进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协理如故。其冬,予告归。 神宗即位,起兵部尚书。万历初,加太子少保。给事中雒遵劾纶不称职。纶三疏乞罢,优诏留之。五 年卒官。赠.太子太保,谥襄敏。纶终始兵事垂三十年,与继光共事齐名,称“谭、戚”。 (节选自《明史·卷二百二十二》,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琏既灭/朝曦据巢不下/出攻程乡/知县余甫宰严兵/待而遣主簿梁维栋入贼中/谕散其党/朝曦穷/弃巢走/ B.琏既灭/朝曦据巢不下/出攻程乡/知县余甫宰严兵待/而遣主簿梁维栋入贼中/谕散其党/朝曦穷/弃巢走/ C.琏既灭/朝曦据巢/不下出攻程乡/知县余甫宰严兵待/而遣主簿梁维栋入贼中/谕散其党/朝曦穷/弃巢走/ D.琏既灭/朝曦据巢不下/出攻程乡/知县余甫宰严兵待/而遣主簿梁维栋/入贼中谕散/其党朝曦穷/弃巢走/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倭,我国古代对日本人的称呼,明代常有日本海盗船到沿海武装掠夺,史称“倭寇”。 B.中军,古代军制有左、右、中或上、中、下三军,中军为主力,主将在中军指挥发令。 C.行服,就是服丧、守孝,尊亲死后,在服满以前停止娱乐和交际,表示哀悼。 D.赠,指皇帝给在位任职的官吏本人或其父母和祖先等授予爵位、官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谭纶运筹帷幄,深谙兵法。他本是文官出身,但用兵才能非凡,在抗倭战场上纵横驰骋;总督蓟、辽、 保定军务期间,考察研究地形,分路建营,修筑御敌台,控制了要害地区。 B.谭纶临危受命,功名显赫。他在守丧期间多次被朝廷起用,讨伐大盗余党,抵御倭寇进犯;他截断倭寇 海上退路,亲率主力进逼倭寇营垒,大获全胜,收复了一府二县。 C.谭纶宽厚仁爱,忠孝两求。面对延平、建宁、汀州、邵武地区民生凋敝,他请求朝廷缓征、减免当地赋 税;面对南寇进犯与边患侵扰,他受命奋勇御敌,也屡次上疏乞求终制。 D.谭纶因才授事,知人善任。在平定福建、广东的倭患时,他上奏朝廷推荐戚继光担任总兵官镇守;在抗 倭斗争中,善用戚继光、刘显、俞大猷等一批后来叱咤风云的战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纶亦练千人,立束伍法,自裨将以下节节相制,进止齐一,未久即成精锐。 (2)会台工成,益募浙兵九千余守之。边备大饬,敌不敢入犯。 【答案】 1.B 2.D 3.B 4.(1)谭纶也训练了一千人,制定了约束队伍的纪律,从副将以下一级控制一级,行动整齐划一,不久就 成为精锐部队。 (2)到御敌台修筑完成,他又招募了九千多名浙江兵驻守。边防经过此番大力整治,敌人不敢前来侵犯。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 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 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 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据巢不下”指盘踞着没有被攻克, 句子结构完整,“出攻程乡”指去攻打程乡,句子结构完整,前后需要断开;“不下”与“出攻”是两个 谓语动词,之间不应连在一起叙述,需断开,故排除 C 项;“……严兵待”即“严兵以待”,表示部署好 军队等待来犯的敌人,中间不应断开,故排除 A 项;“谕散其党”的“其党”作“谕散”的宾语,而非修 饰“朝曦”的定语,应在“其党”与“朝曦”之间断开,故排除 D 项。句意:张琏被消灭之后,林朝曦盘 踞着没有被攻克,去攻打程乡。知县余甫宰部署好军队等待来犯的敌人,并派遣主簿梁维栋潜入贼军中, 劝说遣散他的朋党。 故选 B。 2.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 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 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 作答。 D 项,“给在位任职的官吏本人”错误,赠官为古代朝廷对功臣的先人或本人死后追封官职。 故选 D。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 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 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项,“谭纶……亲率主力进逼倭寇营垒”错误。根据“令参将戚继光以中军薄贼垒,总兵官刘显、俞大献 将左、右军继之”可知,应该是谭纶命令参将戚继光率领主力部队逼进倭寇营垒,总兵官刘显、俞大献率 领左、右军在其后援助,从而大败倭寇,并非谭纶亲率。 故选 B。 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 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 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第一句中,束伍:约束队伍;裨将:副将;进止:前进停止,这里可理解为行动;未久:不久。 句意:(1)谭纶也训练了一千人,制定了约束队伍的纪律,从副将以下一级控制一级,行动整齐划一,不 久就成为精锐部队。 第二句中,会:恰逢;益:增加;大伤:大力整治,“浙兵九千余”定语后置句,译为:九千多浙江士兵。 句意:到御敌台修筑完成,他又招募了九千多名浙江兵驻守。边防经过此番大力整治,敌人不敢前来侵犯。 【点睛】 对于概括归纳文章内容的题目,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 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 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 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 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 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参考译文: 谭纶,字子理,宜黄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的进士。历任职方郎中,调任台州知府。谭纶沉着坚毅, 懂军事。当时东南边疆已经遭受了四年的倭患,朝廷商议训练地方乡兵来抵御敌人。谭纶也训练了一千人。 他制定了约束队伍的纪律,从副将以下节节相互制约。分配明确,进止整齐划一,不久就成为精锐部队。 倭寇侵犯栅浦,谭纶亲自带队迎击,三战三捷。他被加封为右参政,遇上父母的丧事而离职。 因为尚书杨博的推荐而复出,又统率浙江的部队,讨伐饶平的乱贼林朝曦。林朝曦是大强盗张琏的余 党。张琏已被消灭,林朝曦占据巢穴不投降,并攻击程乡。知县徐甫宰严阵以待,并且派遣主簿梁维栋到 叛贼中去,告谕乱党解散。林朝曦众叛亲离,弃巢逃走,谭纶与广东兵追击并擒获了他。不久,他改任福 建,请求回家守完丧事去职。 嘉靖四十二年(1563)春天,再次启用谭纶。升任右佥都御史,辖治福建。倭寇驻扎在崎头城,都指挥 欧阳深在激战中牺牲,倭寇占据了平海卫,攻陷了政和、寿宁,各自扼守海道作为退路,谭纶用栅栏环绕 使他们的退路被截断。倭寇不能逃走,就转移到了渚林。他命令戚继光率中军进攻敌阵,总兵官刘显、俞 大猷统率左、右军紧随其后,大败倭寇,光复了一府二县。诏令加封他为右副都御史。谭纶认为延平、建 宁、汀州、邵武地区残破不堪,请求缓期征收已经蠲免的赋税,又考察旧制,建立了五座水寨,扼守海口, 推荐戚继光担任总兵官镇守该地。广东境内全部安定了。谭纶上奏再次请求回乡服丧,世宗同意了。 等到南部的倭寇大略平定后,北部边关的祸患却方兴未艾。隆庆元年(1567),诏令谭纶回兵部,升任 左侍郎兼任右佥都御史,总督蓟、辽、保定的军务。谭纶考虑边地关隘、要道的险易,道路的远近,将蓟 镇分成十二防区,每个区设置一名小将,全军总共分成三个营。各位将领时常率兵操练,互相声援,管理 办法周到明了。当年秋季,蓟镇、昌平地区没有警讯。过去调集陕西、河间、正定的兵马进行秋季防卫, 到现在就全部罢除了。谭纶刚刚上任在关塞巡视,对身边的将领说:“秣马厉兵,决定胜负于呼吸之间的 方法适宜于南方;加固营垒,疏散人口、财物,以逸待劳制服侵犯之敌的方法,适宜于北方。”于是他与 戚继光谋划制订作战的方针、策略,并报告给朝廷,修筑了三千多个屯兵御敌台,从居庸关到山海关,控 制着要害地区。谭纶被召到京城担任右都御史兼任兵部左侍郎,协助处理军务,御敌台修成,他又招募了 九千多名浙江兵驻守。边防经过此番大整治,敌人不敢前来侵犯。他因功升任兵部尚书,兼任右都御史, 协助处理原来的事务。当年冬天允许他回乡休假。 神宗继位,他出任兵部尚书。万历初年,被加封为太子少保。给事中雒遵弹劾谭纶不称职。谭纶多次 上奏请求罢职,神宗下优诏挽留他。万历五年(1577),他死于任上。被赠封为太子太保,谥号襄敏。谭纶 前后致力兵事三十年,他与戚继光共事又共享声誉,史称“谭、戚”。 二、(2020·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三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维翰,字之翰,利州龙山人。父庭,辽季率县人保县东山,后以众降。维翰好学不倦,中大定二十 八年进士。调贵德州军事判官,察廉迁永霸令。县豪欲尝试维翰,设事陈诉,维翰穷竟之,连伏其诈,杖 杀之,健讼衰息。历弘政、获嘉令,佐胥持国治河决,有劳,迁一阶。除同知保静军节度使事,检括户籍, 一郡称平。属县有奴杀其主人者,诬主人弟杀之,刑部..疑之。维翰审谳,乃微行物色之,得其状,奴遂引 服。改中都转运副使,摄.侍御史,奏事殿中,章宗曰:“佳御史。”就除侍御史。改左司员外郎,转右司郎 中。仆散揆伐宋,维翰任行省左右司郎中。泰和七年,河南早蝗,诏维翰体究田禾分数以闻。七月,雨, 复诏维翰曰:“雨虽沾足,秋种过时,使多种蔬菜犹愈于荒莱也。蝗嫡遗子,如何可绝?旧有螳处来岁宜菽 麦,谕百姓使知之。”八年,宋人受盟,还为右同郎中,进官一阶。上问:“宋人请和复能背盟否?”维翰 对曰:“宋主怠于政事南兵佻弱两淮兵后千里萧条其臣惩韩侂胄、苏师旦无复敢执其咎者不足忧也唯北方当 劳圣虑耳”久之,迁大理卿、兼潞王傅,同知审官院事。新格,教坊乐工阶至四品,换文武正资,服金紫。 维翰奏:“伶优贱工,衣缙绅之服,非所以尊朝延也。”从之。贞祐..初,罢为定海军节度使。是时,道路不 通,维翰舟行遇盗,呼谓之曰:“尔辈本良民,因乱至此,财物不惜,勿恐吾家。"盗感其言而去。至镇, 无兵备,邻郡皆望风奔溃,维翰谓吏民曰:“孤城不可守。此州阻山浮海,当有生地,无俱为鱼肉也。”乃 纵百姓避难。维翰率吏民愿从者奔东北山,结营堡自守,力穷被执不肯降。妻姚氏亦不肯屈,与维翰俱死。 诏赠中奉大夫,姚氏芮国夫人,谥.贞洁。 (节选自《金史·列传第五十九》)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宋主息于政事/南兵佻弱/两淮兵后干里/萧条其臣/惩韩伉胄苏师旦无复敢执其咎者/不足忧也/唯北方当 劳圣虑耳 B.宋主怠于政事/南兵佻弱两淮/兵后千里萧条/其臣惩韩住胄苏师旦/无复敢执其咎者/不足忧也/唯北方当 劳圣虑耳 C.宋主息于政事/南兵佻弱/两淮兵后/千里萧条/其臣惩韩健胄苏师旦/无复敢执其咎者/不足忧也/唯北方 当劳圣虑耳 D.宋主息于政事/南兵佻弱/两淮兵后/千里莆条/其臣惩韩伲胄苏师旦无复敢执/其咎者不足忧也/唯北方当 劳圣虑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刑部,是中国古代官署,隋文帝定六部制度,后代均以掌法律刑狱,主官一般为尚书。 B.摄,暂时代理比本官高的职务,表“暂时代理”的还有“假、权、署、除”等词语。 C.贞祐,年号纪年。古代还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纪年法。 D.谥,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称号叫谥,谥有恶褒之别。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维输出身科举,仕途沉浮。他在金大定二十八年考中进士,后在贵德州、永霸、弘政、获嘉等地为官, 调任朝中受到重用,后又被贬偏远之地为官。 B.王维翰干练公平、政绩颇佳。任职地方时有手段,有佳绩,还因治理黄河有功得以升迁一级;清查户籍 时,被称公平;在殿中陈奏公务时获章宗称赞。 C.王维翰善于剖析,见识深远。皇上询问宋是否能够坚守和平盟约,他通过分析宋的形势,得出宋人可能 从北方攻金的结论,提醒皇上关注北方防御。 D.王维翰威武不屈,气节凛然。在定海军节度使任上,孤城不可守时,他遭散百姓,率领追随他的吏民上 山构筑营垒坚守,被抓后不肯降,与妻宁死不屈。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议语。 (1)维翰审谳,乃微行物色之,得其状,奴遂引服。 (2)伶优贱工,衣缙绅之服,非所以尊朝廷也。 【答案】 1.C 2.B 3.C 4.(1)维翰审判这一案件,于是就私访寻找证据,获得了他们的罪状(真实情况),家奴才认罪(服罪)。(2)表 演歌舞是一种低贱的工作,穿着官员的衣服,这不是用来使朝廷显得尊贵的做法。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 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 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 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萧条”的定语是“千里”,主语是“两淮”,“萧条”并非“其臣”的主语,排除 A 项。 “两淮”作“兵后”的主语,排除 B 项。 “其咎者”作“敢”的宾语,不是做“不足忧”的主语,排除 D 项。 句意:宋朝皇帝在政事上懈怠,南方军队虚弱,两淮之间战争之后,到处萧条冷落,朝廷惩罚了大臣韩伉 胄、苏师旦之后,无人敢指出皇上的过错,不值得担忧。只是北方的战事希望您多考虑。 故选 C。 2.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 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 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B 项,“表‘暂时代理’的还有‘假、权、署、除’等词语”错误。“除”表任命官职。 故选 B。 3.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 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 析观点。 C 项,“宋人可能从北方攻金的结论,提醒皇上关注北方防御”错误。结合“其咎者不足忧也,唯北方当 劳圣虑耳”分析,他得出的结论是宋人不足忧,堪忧的是来自北方元人的威胁。 故选 C。 4.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 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 词、保留、省略。 (1)“谳”一词多义,审判,定罪;“物色”, 一词多义,此处为“按一定的标准去访求,寻找;“引服”, 认罪,服罪。(2)“伶优”,表演歌舞;“衣”,穿(名词作动词);“所以”,用来……的办法;“尊”, 使动,使……尊贵。 【点睛】 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 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 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 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 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参考译文: 王维翰,字之翰,是利州龙山人。他的父亲叫王庭,辽代末年率领县人在东山保卫县城,后来率领众 人降金。维翰好学不知疲倦,在金大定二十八年考中进士。调任贵德州做军事判官,上级考察廉洁升任永 霸令。当地县内豪门大户想试探维翰的本领,安排人诉说冤情,维翰查了个水落石出,这些人于是才低头 认罪,承认他们的诈骗行为,维翰用杖击将他们处死,喜好打官司的风气才渐渐衰落停止。历任弘政、获 嘉令,输佐胥持国治黄河决口,有功劳,升迁一级。被授同知保静军节度使事,清查户籍时,全郡的人都 称他.公平。所属县有个家奴杀掉了他的主人,诬陷是主人的弟弟杀的,刑部的人对此感到怀疑。维翰审判 这一案件,于是就私访寻找证据,获得了他们的罪状(真实情况),家奴才认罪(服罪)。改任中都转运副使, 代理侍御史,在殿中奏事时,章宗说:“好御史。”然后上任做侍御史。改任左司员外郎,转任右司郎中。 仆散揆攻打宋,维翰做行省左右司郎中。泰和七年,河南发生早灾蝗灾,皇上下诏叫维翰亲自考察田地庄 稼受灾数量汇报上来让他知道。七月,下雨,又下诏维翰说:“雨水虽然充足,秋种已过时,让百姓多种 些蔬菜也比让土地荒芜好啊。蝗虫遣留下的虫卵,怎样才能灭绝?过去有蝗虫来过之后第二年适合种豆子和 小麦,应当诏告百娃使他们知道这件事。”章宗八年,宋人接受盟约。维翰返京做右司郎中,进官一级。 皇上问:“宋人请求和平还能背弃盟约吗?"维翰回答说:“宋朝皇帝在政事上懈怠,南方军队虚弱,两淮 之间战争之后到处萧条冷落,朝廷惩罚了大臣韩伉胄、苏师旦之后,无人敢指出皇上的过错,不值得担忧。 只是北方的战事希望您多考虑。”过了很长时间,维翰又升迁做大理卿、兼潞王傅,同知审官院事。按照 新的规制,教坊中的乐师官阶达到四品,换发文武正职的薪水,穿金紫色的衣服。维翰上奏说:“表演歌 舞是一种低贱的工作,穿着官员的衣服,这不是用来使朝廷显得尊贵的做法。”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贞 祐初年,罢职做定海军节度使。那时,道路不通,维翰乘船行路遇到强盗,对着他们大声说:“你们这些 人本来是良民,因为战乱到了这个地步,我不在乎财物,但不要吓到我的家人。”强盗们为他的话所感动 然后离去。到了镇上,那里没有军队防守,邻郡百姓都望风逃跑溃散,维翰对官吏百姓说:“一座孤域不 可以坚守了。这个州有山阻隔有海抵挡,应当有使我们活下去的地方,大家不要一道成为敌人(砧板上的) 鱼和肉。”于是任凭百姓自己选择避难之处。维翰率领那些愿意跟随他的官吏百姓到东北山上去,构筑营 垒自我防守,战斗到最后被捉也不肯投降。妻子姚氏也不肯屈服,和维翰一同死去。维翰死后皇上追赠中 奉大夫,姚氏被封为芮国夫人,谥号贞洁。 专项训练五 题量:2 大题 建议用时:30 分钟 满分:38 分 测试人: 实际用时: 得分: 一、(2020·河南省高三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祖孝慈....高皇后马氏,宿州人,仁慈有智鉴,好书史,勤于内治,暇则讲求古训。帝前殿决事,或震 怒,后伺帝还宫,辄随事微谏。虽帝性严,然为缓刑戮者数矣。参军郭景祥守和州,人言其子持稍欲杀父, 帝将诛之。后曰:“景祥止一子,人言或不实,杀之恐绝其后。”帝廉之,果枉。李文忠守严州,杨宪诬其 不法,帝欲召还。后曰:“严,敌境也,轻易将不宜。且文忠素贤,宪言讵可信?”帝遂已。文忠后卒有功。 学士宋濂坐孙慎罪逮至论死后谏曰民家为子弟延师尚以礼全终始况天子乎且濂家居,必不知情。”帝不听。 会后侍帝食,不御酒肉。帝问故。对曰:“妾为宋先生作福事也。”帝恻然,投箸起。明日赦濂,安置茂州。 帝尝令重囚筑城。后曰:“赎罪罚役,国家至恩。但疲囚加役,恐仍不免死亡。”帝乃悉赦之。帝尝怒责宫 人,后亦佯怒,令执付宫正司议罪。帝曰:“何为?”后曰:“帝王不以喜怒加刑赏。当陛下怒时,恐有畸重。 付宫正,则酌其平矣。即陛下论人罪亦诏有司耳。” 一日,问帝:“今天下民安乎?“帝曰:“此非尔所宜问也。”后曰:“陛下天下父,妾辱天下母,子之 安否,何可不问!”遇岁旱,辄率宫人蔬食,助祈祷。帝或告以振恤。后曰:“振恤不如蓄积之先备也。” 奏事官朝散,会食廷中,后命中官取饮食亲尝之。味弗甘,遂启帝曰:“人主自奉欲薄,养贤宜厚。”帝为 饬光禄官。 帝欲访后族人官之,后谢曰:“爵禄私外家,非法。”力辞而止。然言及父母早卒,辄悲哀流涕。洪武.. 十五年八月,寝疾。群臣请祷祀,求良医。后谓帝曰:“死生,命也,祷祀何益?且医何能活人。使服药不 效,得毋以妾故而罪诸医乎?”疾亟,帝问所欲言。曰:“愿陛下求贤纳谏,慎终如始,子孙皆贤,臣民得 所而已。”是月丙戌..崩,年五十一。帝恸哭,遂不复立后。 (节选自《明史·后妃列传》) 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学士宋濂坐孙慎罪/逮至/论死/后谏曰/民家为子弟延师/尚以礼全终始/况天子乎 B.学士宋濂坐孙慎罪/逮至/论死/后谏曰/民家为子弟延师/尚以礼全终/始况天子乎 C.学士宋濂坐孙/慎罪逮至/论死/后谏曰/民家为子弟延师/尚以礼全终始/况天子乎 D.学士宋濂坐孙慎罪逮至/论死/后谏曰/民家为子弟延师/尚以礼全终始/况天子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祖作为帝王庙号使用,多为创基立业者,常见于开国皇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谥为太祖的君主是商 太祖成汤。 B.孝慈的意思是指对上孝敬,对下慈爱。孝敬父母、慈爱子女、亲善兄弟姊妹,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 一 。 C.朱元璋在应天府登基即位,建国号大明,年号洪武,是为“明太祖”。以应天为“南京”,开封为“北 京"。 D.丙戌,这就是干支纪年法。天干有十个,地支有十二个,古人把不重复地搭配起来,从甲子到癸戌共六 十对,叫做一甲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皇后聪慧明辨,喜欢史书,空闲时就学习古训,勤心于内治,知书明理,常常依据事理委婉地劝谏皇 帝。 B.皇帝的性格虽然严苛,容易加重刑戮,但因马皇后常常根据事情原委婉言劝谏,减免刑罚有好多次。 C.马皇后善良宽厚,体察民情,让朱元璋认识到要宽厚待人,改变了严苛的行事作风,正可谓“家之贤妻, 犹国之良相”。 D.马皇后富有仁慈之心,马皇后不愿意延请良医,是因为她担心服药一旦不见效,皇帝会迁怒降罪医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曰:“景祥止一子,人言或不实,杀之恐绝其后。”帝廉之,果枉。 (2)帝欲访后族人官之,后谢曰:“爵禄私外家,非法。” 【答案】 1.A 2.D 3.C 4.(1)马皇后说:“郭景祥只有一个儿子,传言也许不是实际情况,杀了他恐怕就会断绝郭家的后代。”皇 帝访查后,发现郭景祥的儿子果然是冤枉的。 (2) 皇帝想访察皇后的族人分封官爵,皇后拒绝说:“分封爵禄偏爱外戚之家,不合乎法度。”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平时,我们就重视文言文的诵读,目 的就在于能通过熟读培养文言文学习的语感。而文言文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因此诵读就显 得尤为重要。碰到断句题,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力求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 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也可以使用排除法,先找出四个选项 断句的不同处,一般有两处,然后再结合一些技巧,比如语法知识、人名地名、借助虚词、对称结构等, 排除选项。 本题句意为:学士宋濂因为孙子宋慎的事情而获罪,被抓来定为死罪,马皇后劝谏说:“普通百姓家为孩子 请老师,尚且自始至终奉行尊师之礼,何况是我们天子之家呢? “学士宋濂坐孙慎罪”翻译为“学士宋濂因为孙子宋慎的事情而获罪”,应在“罪”后停顿,排除 C 和 D。 “况……乎”,固定结构,翻译为“何况……呢”,排除 B。 故选 A。 2.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多考核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 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 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D 项,“从甲子到癸戌共六十对”表述错误。应该是从甲子到癸亥共六十对。 故选 D。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 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 C 项,“改变了严苛的行事作风”表述错误。根据文本“虽帝性严,然为缓刑戮者数矣”可知,皇帝的性格虽 然严苛,马皇后常常根据事情原委婉言劝谏,减免刑罚有好多次,但文章中并未提到“改变了严苛的行事 作风”,与文无据。 故选 C。 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 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 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中的得分点:(1)止,只有。或, 也许。廉,访查。(2)官,分封官爵。谢,拒绝。私,偏爱。 【点睛】 参考译文: 太祖孝慈高皇后马氏,是宿州人,仁爱慈善且聪慧明辨,喜欢史书,勤心于治理内宫,空闲时就讲求 学习古训。太祖皇帝(朱元璋)在前殿处理政务,有时非常愤怒,马皇后等到皇帝回到后宫,常常依据具体事 情委婉地劝谏。皇帝的性格虽然严苛,但因马皇后劝阻而能够被减免刑罚杀戮的人也有很多。参军郭景祥 守卫和州,有人传言说郭景祥的儿子拿着长矛想杀郭景祥,皇帝想要杀了他的儿子。马皇后说:“郭景祥只 有一个儿子,传言也许不是实际情况,杀了他恐怕就会断绝郭家的后代。”皇帝访查后,发现郭景祥的儿 子果然是冤枉的。李文忠守卫严州,杨宪诬告他不遵守法律,皇帝想召他回来。马皇后说:“严州,在敌人 边境,随便更换将领不合适。况且李文忠向来贤明,杨宪的话难道可以轻易相信吗?”皇帝于是停止了(这件 事),李文忠最终为国建功。学士宋濂因为孙子宋慎的事情而获罪,被抓来定为死罪,马皇后劝谏说:“普通 百姓家为孩子请老师,尚且自始至终奉行尊师之礼,何况是我们天子之家呢?况且宋濂住在家里,一定不知 道实情。”皇帝不听,正好赶上皇后侍奉皇帝吃饭,马皇后不为皇帝进献酒肉。皇帝问原因。皇后回答说:“我 在为宋先生作福事。”皇帝内心感到凄然,于是放下筷子站起身来。第二天皇帝赦免了宋濂,把他安置到 茂州。皇帝曾经命重刑犯修筑城墙。马皇后说;“用劳役来赎罪是国家对重罪囚犯最大的恩惠,只是疲惫的 囚犯再加重劳役,恐怕仍免不了死亡。”皇帝于是全都赦免了他们。皇帝曾经发怒责罚宫人,马皇后也假 装发怒,让人拘捕宫人送到宫正司定罪。皇帝说:“为什么?”马皇后说:“帝王不因喜怒而随意地进行赏罚。 当您发怒的时候,恐怕处理偏重。交付到宫正司,就能酌情判定得比较公平了。也就是说,陛下您定人罪 也应该交付到有关的部门。” 一天,(马皇后)问皇帝:“如今天下的百姓生活安定吗?”皇帝说:“这不是你应该过问的事。”马皇后 说:“陛下您是天下人的父亲,我辱为天下人的母亲,子民安定与否,我怎么可以不过问呢?”每当遇到灾年, 马皇后就率领宫人吃粗茶淡饭,帮助百姓祈祷。皇帝有时把赈灾救济的事情告诉皇后,皇后就说:“赈灾救 济不如事先有积蓄准备好。”朝廷官员上奏完事情,在宫廷中聚餐,马皇后就命令宦官拿食物来自己先尝 一尝。味道不好,就告诉皇帝说:“作为人主奉养自己应该简单一些,奉养贤能应该丰厚。”皇帝为此告诫 了光禄官。 皇帝想访察皇后的族人分封官爵,皇后拒绝说:“分封爵禄偏爱外戚之家,不合乎法度。”皇后坚决拒 绝,(皇上)才停止了这件事。然而有时谈到父母早亡,皇后常常痛哭流涕。洪武十五年八月,马皇后卧病在 床。群臣请求祈祷祭祀,访求良医。马皇后对皇帝说:“死生,是命运的安排,祈祷祭祀有什么用处呢?况且 医生又怎能使将死的人活命。如果吃药不能见效,该不会因为我的缘故而降罪各位医生吧?”病情加重时, 皇帝问她想说什么。马皇后说:“希望陛下能够寻访贤能的人,听取别人的意见,自始至终,认真对待,子 孙都能够贤明,大臣百姓都能够有所依靠。”当月丙戌日去世,享年五十一岁。皇帝痛哭,于是从此不再 册立皇后。 二、(2020·山西省高三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又精方药, 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 若当灸,不过一两处, 每处不过七八壮,病亦应除。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人”。病者言“已到”, 应便拔针,病亦行差。若病结积在内,针药所不能及,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酔死无所知, 因破取。府吏兒寻、李延共止,俱头痛身热,所苦正同。佗曰寻当下之延当发汗或难其异佗曰寻外实延内 实故治之宜殊即各与药,明旦并起,佗行道,见一人病咽塞,嗜食而不得下,家人车载欲往就医。佗闻其 呻吟,驻车往视,语之曰:“向来道边有卖饼家,蒜齑大酢,从取三升饮之,病自当去。”即如佗言,立吐蛇 一枚,县车边,欲造佗。佗尚未还,小儿戏门前,逆见,自相谓曰:“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疾者前 入坐,见佗北壁县此蛇辈约以十数。佗之绝技,凡此类也。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后太祖亲 理,得病笃重,使佗专视。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佗久远家思归,因曰:“当得家 书,方欲暂还耳。”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太祖累书呼,又敕郡县..发遣。佗恃能厌食事,犹不上 道。太祖大怒,使人往检,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于是传付许狱, 考验首服。荀或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邪”遂考 竟佗。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 华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佗曰/寻当下之延/当发汗或难/其异/佗曰/寻外实延/内实/故治之宜殊/ B.佗曰/寻当下之/延当发汗/或难其异/佗曰/寻外实/延内实/故治之宜殊/ C.佗曰/寻当下之/延当发汗或难/其异/佗曰/寻外实/延内实故/治之宜殊/ D.佗曰/寻当下之延/当发汗/或难其异/佗曰/寻外实延/内实故/治之宜殊/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游学,指离家到远处求学。游学精神可湖源于春秋战国时期,道家追求的逍遥游是现代游学的始源。 B.孝廉,汉代选举官员的科目。汉代推举孝悌、清廉之士的察举制与征辟相反,自下而上选拔官员。 C.士人,文中指读书人。在崇儒社会,读书人普遍把《礼记·大学》中提出的“修齐治平” 作为理想。 D.郡县,行政区划名。郡县制是古代中国在中央集权体制下,实行郡、县两级管理的地方行政制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华佗精通方药,谙熟于心。他治疗疾病,所配药汤剂并不多;且对所用药物,心中能估 算岀分量,不 用再称量。 B.华佗医术高明,精于辨证。给病症相同的兒寻、李延治病时,他能准确辨别病因的不同,釆取不同的治 疗方法。 C.华佗医者仁心,主动救治。在路上偶然遇到患者,他主动前去救治,让患者饮用三升蒜泥和酸醋,治好 患者。 D.华佗不畏强权,身死狱中。他为太祖治病,回家却延期不返,在郡县多次写信召而无果后,惹怒太祖, 被拷问致死。 4.把文中画横级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佗行道,见一人病咽塞,嗜食而不得下,家人车载欲往就医。 (2)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 【答案】 1.B 2.A 3.D 4.(1)华佗在路上行走,见到一个人有咽喉梗塞的病,特别喜欢吃东西却又咽不下去,家里人用车拉着他 想去求医诊治。 (2)华佗说: “这病短时间很难治好,长久实施治疗,可以延长寿命。”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 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 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 尤其要关注“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 句子大意是:华馆说:“兒寻应该没下。李延应当发汗。”有人提出疑问说为什么病情相同但用药不同。 华 位说:“兒寻是外实,李延是内实,所以治疗他们的方法应当不同。” 其中,“寻当下之”“延当发汗”是并列结构,是说兒寻和李延的不同治疗方法,各自断开,排除 AD 项; “或”是“有人”,做“难其异”的主语,应与上句断开,排除 C 项。 故选 B。 2.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 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 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 的含义作答。 A 项,“道家追求的逍遥游是现代游学的始源”有误,应是“孔子周游列国治学精神是现代游学的始源”。 故选 A。 3.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 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 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 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D 项,“郡县多次写信召”有误,属张冠李戴。见“太祖累书呼,又敕郡县发遣”,是“太祖”多次征召。 故选 D。 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 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 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关键词有:(1)“病”, 有……的病,得……的病;“就医”,求医诊治;“嗜”,特别喜欢;“车”,名词作状语,用车。(2) “近”,短时间,近来;“济”,治好;“恒”,长久,持久;“攻治”,治疗;“岁月”,寿命,年寿。 【点睛】 高中文言文断句口诀: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内容大意 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 被发现。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 结构帮助判。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题目做完回头看, 根据要求细检验。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操千曲,观千剑,断句也要常实践。 参考译文: 华佗字元化,是沛国谯县人。他在徐州一带游历求学,又通晓几部儒家经典。沛国丞相陈理推举他为孝 廉,太尉黄琬征召他做官,他都没有前往。又精通医方和药物,他治疗疾病, 配药汤剂不过几种药物,心里 知道药的分量,不用再称量,煮熟了就让病人喝下去,告诉病人服药的方法和禁忌,他离开后病人的病就 痊愈了。如果应当艾灸,不过选一两处穴位,每 处不过负七八下,病痛也就消除了。如果应当扎针,也不 过选一两处穴位,进针时对病人说:“针应当延伸到某处,如果到了,就告诉我”。病人说“已经到了”, 就立刻拔出针来,病人的病也很快就好了。如果疾病在身体内部结积,针刺和药力都不能达到,应当需要剖 开切除 的话,就给病人喝他的麻沸散,一会儿病人就像醉死一样什么都不知道了,于是剖开腹腔取 出结 积物。府吏兒寻、李延一同来到华佗处治病,他俩都是头疼身体发热,病的痛苦正好相同。华馆说:“兒寻 应该没下。李延应当发汗。”有人提出疑问说为什么病情相同但用药不同。 华位说:“兒寻是外实,李延 是内实,所以治疗他们的方法应当不同。”于是给他们不同的药, 第二天早上他们俩的病全都好了。华佗 在路上行走,见到一个人有咽喉梗塞的病,特别喜欢吃东西却又咽不下去,家里人用车拉着他想去求医诊 治。华佗听到他的呻吟声,停下车前往 探视,告诉他说:“我刚才来的路边有个卖饼店,店里面有蒜泥和 酸醋,从那里取三升喝下 去,病自然会消除。”病人就按照华佗的说法做了,立刻吐出一条蛇,他把蛇悬 挂在车边, 想去拜访华佗。华佗还没有回家,他的小孩子正在门前玩耍,迎面看见了,就自言自语地说:“这 些人好像遇到我父亲了,车边的病物(指悬挂的蛇)就可以证明这一点。”病人上前进 了华佗家就座,看见 华佗家的北墙上悬挂着这种蛇,大约有几十条。华佗的绝妙医术,大致都是这样一类的。然而他本来是个 读书人,却把从医作为职业,心里经常懊悔自己的选择,后来太祖亲自处理国事,得了很严重的病,让华 佗专门为他诊治。华佗说:“这病短时间很难治好。长久实施治疗,可以延长寿命。”华佗长久远离家乡很 想回去,于是说:“刚刚收到家信,正想暂时回一趟家。”回到家后,他用妻子生病推辞,多次请求延长假 期不想返回。 太祖多次写信召他回来,又命令郡县把他发派遣回原职。华佗依仗自己的才能而又厌恶干受 人役使的事,还是不肯上路。太祖非常生气,派人前往查看。如果华佗的妻子确实有病,就 赐给他四十斛 小豆,放寬回来的期限;如果他是说谎欺骗,就把他拘捕押送回官府。于是华佗被移送交付许昌监狱,经 审魏他招供认罪。荀或求情说:“华佗的医术确实高超,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应当宽容赦免他。”太祖说:“不 必担心,天下难道会没有这种小人物吗?”于是将华佗拷打审问至死。 专项训练六 题量:2 大题 建议用时:30 分钟 满分:38 分 测试人: 实际用时: 得分: 一、(2020·辽宁省辽宁实验中学高三零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丛兰,字廷秀,文登人。弘治三年进士。为户科给事中。中官梁芳、陈喜、汪直、韦兴,先以罪摈斥, 复夤缘还京。兰因清宁宫灾,书陈六事,极论芳等罪,诸人遂废。时命拨团营军八千人修九门城濠,兰言 臣顷简营军诏许专事训练无复差拨命下未几旋复役之如前诏何遂罢遣。迁通政参议。 正德三年进左通政。明年冬出理延绥屯田。俄擢户部右侍郎,督理三边..军饷。六年,陕西巡抚都御史 蓝章以四月寇乱移驻汉中。会河套有警,乃命兰兼管固、靖等处军务。兰上言:“陕西起运粮草,数为大 户侵牟,请委官押送。每镇请发内帑银数万,预买粮草。御史张彧清出田亩,请蠲免子粒,如弘治十八年 以前科则。灵州盐课..,请照例开中,召商籴粮。军士折色,主者多克减,乞选委邻近有司散给。”从之。 是年冬,南畿及河南岁侵,命兰往振。未赴而河北贼自宿迁渡河,将逼凤阳。乃命兰以本官巡视庐、 凤、滁、和,兼理振济。河南白莲贼赵景隆自称宋王,掠归德,兰遣指挥石坚、知州张思齐等击斩之。九 月,贼平,论功赉金币,增俸一级,召还理部事。部无侍郎,缺,乃命添注。明年,大同有警,命巡视居 庸、龙泉诸关。寻兼督宣、大军饷,进右都御史,总制宣、大、山东军务。令内地皆筑堡,寇至收保如塞 下。寇五万骑自万全右卫趋蔚州大掠,又三万骑入平虏南城,以失事停半岁俸。 十年夏,改督漕运..,寻兼巡抚江北。中官刘允取佛乌思藏,道兰境,入谒,辞不见。允需舟五百余艘、 役夫万余人,兰驰疏言其害。不报。居四年,以事忤兵部尚书王琼,解漕务,专任巡抚。宁王宸濠反,兰 移镇瓜州。十五年,迁南京工部尚书。 世宗即位,御史陈克宅劾兰附江彬。帝以兰素清谨,释勿问。兰遂乞休去。卒,赠太子少保....。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七十三》)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兰言/臣顷简营军诏/许专事训练/无复差拨/命下未几/旋复役之/如前诏何/遂罢遣 B.兰言/臣顷简营军/诏许专事训练/无复差拨命/下未几/旋复役之/如前诏何/遂罢遣 C.兰言/臣顷简营军/诏许专事训练/无复差拨/命下未几旋复/役之如前/诏何/遂罢遣 D.兰言/臣顷简营军/诏许专事训练/无复差拨/命下未几/旋复役之/如前诏何/遂罢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三边,古时通常为三个不同地区的合称,在各朝代含义有所不同,泛指边境、边疆。 B.盐课,课是课税、征税的意思,盐课指的是古代政府对食盐产制运销所征的税。 C.漕运,本意指水路运输,后指国家从水道运输粮食,供应京城或接济军需。 D.太子少保,官职名,与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合称“东宫三少”,明清时拥有实际的职权。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丛兰极力弹劾权奸,无所顾忌。对于宦官梁芳等人通过攀附关系回京一事,敢于直言指斥。 B.丛兰督理三边军饷,建言为民。在其兼管军务时,也不忘上疏请求按以前的田赋标准减免子粒粮。 C.丛兰曾受命赈灾平定贼寇,命令内地都修筑堡垒。后又亲率五万骑兵奔向蔚州,平定叛乱。 D.丛兰的清廉谨慎,深得皇帝信任,就连御史弹劾他依附江彬,皇上也不追问。 4.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兰因清宁宫灾,书陈六事,极论芳等罪,诸人遂废。 (2)允需舟五百余艘、役夫万余人,兰驰疏言其害。不报。 【答案】 1.D 2.D 3.C 4.(1)丛兰因为清宁宫遭灾,上书陈述六件事,极力论说梁芳等人的罪过,这些人于是被废黜。 (2)刘允需要五百余艘舟船、一万多役夫,丛兰疾驰上疏言说其危害,没有得到回复。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 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此句大意:丛兰说:“臣不久前检阅团营军队,陛下诏令准许他们专门从事训练,不再差遣调任,诏命下 达没多久,很快就又派他们服役,怎么处理以前的诏令呢?”于是罢除派遣。 从句法结构和句意看,“兰言”后的文句全部是是“兰言”说的内容,其中“臣”是“丛兰”自称,故“臣 顷简营军”是一完整句意,应断开;然后从“诏”这个动词入手,在古文中,“诏”一般指皇帝下命令, 故“(陛下)诏许专事训练”是一完整句意,应断开;据此可排除 A 项。假设考生知道“未几”“旋”是 两个表时间的词语,是“不久、很快”之意,它们应分属两个句子,不能放在同一句中,可依据此排除 C 项;依据语境,“命下未几”是一完整句意,应断开,据此,可排除 B 项。故此句断句:兰言:“臣顷简 营军,诏许专事训练,无复差拨,命下未几,旋复役之,如前诏何?”遂罢遣。 故选 D。 2.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 关的知识,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 D 项,“明清时拥有实际的职权”表述有误。“太子少保”汉代开始设置,隋唐以后仅为加官、赠官的虚职, 清朝时,太子太保等是从一品官,但是有衔无职,一般作为一种荣誉性的官衔加给重臣和近臣。不再有实 际职权。故“明清时拥有实际的职权”表述有误。 故选 D。 3.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 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 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 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 C 项,“丛兰……后又亲率五万骑兵奔向蔚州,平定叛乱”理解有误。依据原文文句“寇五万骑自万全右卫 趋蔚州大掠,又三万骑入平虏南城,以失事停半岁俸”的翻译,“贼寇五万骑兵从万全右卫奔向蔚州,大 肆抢掠,另有三万骑兵进入平虏南城,丛兰因战事失利被停半年俸禄”故是“贼寇亲率五万骑兵奔向蔚州, 大肆抢掠”,不是“丛兰……”,且丛兰不仅“未平定叛乱”,且“因战事失利被停半年俸禄”。 故选 C。 4.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 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 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1)采分点:“因”,因为;“书”,上书;“遂”,于是;“废”,“废黜”;“诸人遂废”是一被动句 式,译时要加“被”。 (2)采分点:“疏”,上疏;“害”,危害;“报”,回复;“允需舟五百余艘”是一定语后置句,译时要 体现出定语后置的特点。 【点睛】 考生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 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翻译以直译为主,要求准确、通顺。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 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文言文的翻译, 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 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 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丛兰,字廷秀,是文登人。弘治三年进士。担任户科给事中。宦官梁芳、陈喜、汪直、韦兴,先前因 罪被弃除,又攀关系回京。丛兰因为清宁宫遭灾,上书陈述六件事,极力论说梁芳等人的罪过,这些人于 是被废黜。当时皇帝命令调拨团营军八千人修建九门城濠,丛兰说:“我不久前检阅团营军队,陛下诏令 准许他们专门从事训练,不再差遣调任,诏命下达没多久,很快就又派他们服役,怎么处理以前的诏令呢?” 于是罢除派遣。晋升丛兰为通政参议。 正德三年晋升丛兰为左通政。第二年冬出任管理延绥屯田。不久提升任户部右侍郎,监督管理三边军 饷。六年,陕西巡抚都御史蓝章因四月敌寇袭扰,率军移驻汉中。恰逢河套有危急情况,朝廷于是命令丛 兰兼管固、靖等处军务。丛兰上疏说:“陕西起运粮草,多次被大户侵占掠夺,请求委派官吏押送。每镇 请调发国库银几万,预备购买粮草。御史张彧清出田亩,请求按弘治十八年以前的田赋标准减免子粒粮。 灵州盐税,请照例输粮入边换盐,招商籴粮。军士的布帛银钞,多被主管将官克扣,请选派邻近主管部门 分给。”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 这年冬,南畿及黄河南面歉收,朝廷命丛兰前往赈济。还没有赴任而黄河北面的贼寇从宿迁渡过黄河, 将进逼凤阳。朝廷命丛兰以本官巡视庐、凤、滁、和,兼管赈济。河南白莲贼赵景隆自称宋王,抢掠归德, 丛兰派指挥石坚、知州张思齐等进击斩杀赵景隆。九月,贼寇被平定,按功劳赏赐丛兰金币,增加俸禄一 级,召回朝廷管理户部事务。户部没有侍郎,空缺,于是命令他等候委任。第二年,大同有紧急情况,朝 廷命令丛兰巡视居庸、龙泉等关。不久兼任督宣、大军饷,晋升右都御史,总管宣、大、山东军务。丛兰 命令内地都修筑堡垒,贼寇到了,就像边塞一样收缩到堡垒中。贼寇五万骑兵从万全右卫奔向蔚州,大肆 抢掠,另有三万骑兵进入平虏南城,丛兰因战事失利被停半年俸禄。 十年夏,改督漕运,不久兼任江北巡抚。宦官刘允从乌思藏取佛,取道丛兰的辖境,入府拜访,丛兰 推辞不见。刘允需要五百余艘舟船、一万多役夫,丛兰疾驰上疏言说其危害,没有得到回复。过了四年, 丛兰因事触犯兵部尚书王琼,被解除漕务,专任巡抚。宁王朱宸濠造反,丛兰调任镇守瓜州。十五年,晋 升南京工部尚书。 世宗即位,御史陈克宅弹劾丛兰依附江彬。皇帝因丛兰向来清廉谨慎,搁置不予追问。丛兰于是请求 退休离去。去世,追赠太子少保。 二、(2020·甘肃省高三零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张虙①,字子宓,慈溪人。庆元二年进士。故事,潜邸..进士升名,虙不以自陈。为浙东帅属。帅督新 昌旧逋虙手书谏曰越人之瘠宜咻噢抚摩之今夏税当宽为之期使田里久饥之甿少还已耗之气血尚可理旧逋耶 力辞不行主管户部架阁文字,改太学..正。时新进者多逞小才,害大体,言:“立国有大经,人主当以静制 天下之动。今日之治,或有邻于锲薄,而咈人心、伤国体者,宜有以革之,使祖宗之意常如一日也。”帝 嘉纳焉。迁太常博士..,又迁国子博士。时金垂亡,因论自治之道,谓:“城郭所以御敌也,使沟壑有转徙 之民,则何敌之能御?”迁国子监丞。转对..,愿力主正论,勿使迎合之人得以投吾机。迁秘书郎,预编《宁 宗会要》,兼吴、益王府教授。讲《毛诗》终篇,乞以所读诸子改读《尚书》,帝曰:“吾固以《诗》《书》 成麟趾之美也。”迁秘书丞,改著作郎。以疾乞外,出知南康。至郡,剖决滞讼,众皆悦服。前守陈宓以 钱七千缗置济民库为筑城费,虙至,曰:“不必取赢于民,吾捐万缗为倡,继是倘不已,何患事之难成?” 转运使以钱万二千缗置平籴于郡,虙复出钱万二千缗以增益之,民赖其利。将增建禁旅,营地属民者,索 质剂②视元直偿之。徙知处州,移知温州,力辞,遂直秘阁、主管千秋鸿禧观。参议制置使幕中,使者尚 威力,愎谏自用,虙守正不阿,每济以宽大。召为国子司业兼侍讲,以《礼记• 月令》进读,至“狱讼必 端平”之语,因敷畅厥旨。兼权工部侍郎兼国子祭酒,命下而卒,诏赠四官。 (选自《宋史• 张虙传》,有删改) [注]①虙,读 fú。②质剂:文中指作凭证的契券。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帅督新昌旧逋/虙手书谏曰/越人之瘠/宜咻噢抚摩之/今夏税当宽为之/期使田里久饥之甿/少还已 耗之气血/尚可理旧逋耶/力辞不行/ B.帅督新昌旧逋/虙手书谏曰/越人之瘠/宜咻噢抚摩之/今夏税当宽为之期/使田里久饥之甿少还/已 耗之气血/尚可理旧逋耶/力辞不行/ C.帅督新昌旧逋/虙手书谏曰/越人之瘠/宜咻噢抚摩之/今夏税当宽为之期/使田里久饥之甿/少还已 耗之气血/尚可理旧逋耶/力辞不行/ D.帅督新昌旧逋/虙手书谏曰/越人之瘠/宜咻噢抚摩之/今夏税当宽为之/期使田里久饥之甿少还/已 耗之气血/尚可理旧逋耶/力辞不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潜邸,指古代皇帝即位前所居的府第。古代王公贵族所居的府第称为“东第”。 B.太学,中国古代的大学,是古代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下设国子监等机构。 C.博士,文中指古代教授经学的一种官职。博士也可以指古代专精某一技艺的人。 D.转对,古代朝臣定期轮流向皇帝陈献个人对国事的意见,并回答皇帝的问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虙不重名利,崇尚宽容。他考中进士,按旧例,朝廷把他的名次提升,但被他拒绝;有的官员崇尚威 力,刚愎自用,他则常常宽大处理事情。 B.张虙恪尽职守,力除弊政。他担任太学正时,针对官场的一些作风,认为现在一些政策近于刻薄,违背 人心,应该革除。皇帝接纳了他的意见。 C.张虙为人正直,推崇《尚书》。他担任国子监丞,力主不让阿谀的人有投机的机会;他请求把所读的诸 子书籍改为《尚书》,跟皇帝的想法不谋而合。 D.张虙心系民生,体恤百姓。他在南康任职时,纠正前任郡守的错误做法,并拿出自己的钱来充公用;政 府准备建禁旅,要征百姓的地,他按原价付钱。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城郭所以御敌也,使沟壑有转徙之民,则何敌之能御? (2)不必取赢于民,吾捐万缗为倡,继是倘不已,何患事之难成? 【答案】 1.C 2.B 3.A 4.(1)城郭是用来抵挡敌人的,假如护城河里有辗转迁移的百姓,那么能抵御什么敌人呢? (2)不必向老百姓收钱,我捐献一万缗钱作为倡导,如果跟着我捐钱的人不断,还担心事情难办成吗?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 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 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句子意思是:帅臣催收新昌欠的旧税,张虙写信进谏说:“越地人贫穷,应该安抚他们。现在收取夏税应 当放宽日期,让在田地里长期受饥的老百姓,少量偿还已经耗尽他们的元气,还能追收旧债吗?”坚决拒 绝,不去执行。 “今夏税当宽为之期”中,“期”指的是宽限税赋的期限,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AD;“使田里久饥之甿” 意思是“让在田地里长期受饥的老百姓”,“久饥之甿”是“使”的宾语,做下句的主语,因为句子较长, 与后文断开,排除 B 项。 故选 C。 2.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 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 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 作答。 B 项,“下设国子监等机构”错,太学和国子监均为古代最高学府。 故选 B。 3.此题考查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常涉及人物行为举止、人物主张、人物情感、人物思 想道德、人物性格、人物志向、人物才智、选文的综合性八类信息的筛选,做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准区间, 把准对象,体情察意,切忌张冠李戴,忌断章取义,无中生有。 A 项,“朝廷把他的名次提升,但被他拒绝”与原文不符,应是“按旧例,在皇帝做太子时身边的人考中进 士名次可以提升,张虙自己(却)没有去陈述”。 故选 A。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 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 逐字进行翻译。 第(1)小题的关键点:“所以”意为“用来……的”;“御”意为“抵挡”;“使”意为“假如”;“转 徙”意为“辗转迁移”。 第( 2)小题的关键点:“取赢”意为“收钱”,“倡”意为“倡导”;“继是”意为“跟着我捐钱”;“患” 意为“担心”。 【点睛】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一类的题,解题思路可分四步走:一是总体把握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 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二是画出文章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 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三是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四是选择 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参考译文: 张虙,字子宓,慈溪人。庆元二年考中进士。按旧例,在皇帝做太子时身边的人考中进士名次可以提 升,张虙自己却没有去陈述。担任浙东帅属。帅臣催收新昌欠的旧税,张虙写信进谏说:“越地人贫穷, 应该安抚他们。现在收取夏税应当放宽日期,让在田地里长期受饥的老百姓,少量偿还已经耗尽他们的元 气,还能追收旧债吗?”坚决拒绝,不去执行。(张虙)主管户部架阁文字,改任太学正。当时新做官的人 大多卖弄小聪明。损害大体,张虙说:“建国有大纲,君主应当用静控制天下人的动。现在的政策,有的 近于刻薄,违背人心、伤害国家制度的,应该采取措施来革除它们,让祖宗的意志长期如一日就行。”皇 帝表扬并接纳了他的意见。升任太常博士,又升任国子博士。当时金国即将灭亡,于是张虙论述自治的道 理,说:“城郭是用来抵挡敌人的,假如护城河里有辗转迁移的百姓,那么能抵御什么敌人呢?”升任国 子监丞。轮流入殿面君指陈时政,希望极力主持正当言论,不要让逢迎的人能够投机。升任秘书郎。参加 编写《宁宗会要》,并兼任吴王府、益王府教授。讲完《毛诗》后,请求把所读的诸子书籍改为《尚书》, 皇帝说:“我本来要依靠《诗经》《尚书》培养有仁德、有才智的贤人。”升任秘书丞,改任著作郎。因病 请求外调,出京任南康知府。到了郡里后,判决积压的案件,大家心悦诚服。前任郡守陈宓用七千缗钱设 置济民库作为筑城的费用,张虙到任后。说:“不必向老百姓收钱,我捐献一万缗钱作为倡导,如果跟着 我捐钱的人不断,还担心事情难办成吗?”转运使在郡中用一万二千缗钱平价买粮,张虙又拿出一万二千 缗钱来增加金额,老百姓依靠这个得到利益。准备增加建立禁旅,营地属于老百姓的,要来地契按原价付 钱。改任处州知州,调任温州知州,极力推辞,于是在秘阁值班、主管千秋鸿禧观。在置使幕中做参议, 使者崇尚威力,刚愎自用,张虙坚守正道不阿谀,常常用宽大来帮助人。被征召担任国子司业兼侍讲,将 《礼记·月令》进献给皇帝阅读,到“处理案件必须端正公平”这句话,借机详尽发挥其中的含意。兼任 代理工部侍郎兼国子祭酒,命令下达时去世,朝廷下诏追赠四官。 专项训练七 一、(2020·广东省高三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公讳.仲淹,字希文。祥符八年举进士。天圣中,晏丞相荐公文学,以大理寺丞为秘阁校理。以言事忤 章献太后旨,通判河中府、陈州。久之,上记其忠,召拜右司谏。当太后临朝听政时,以至日大会前殿, 上将率百官为寿..。有司已具,公上疏言天子无北面..,且开后世弱人主以强母后之渐,其事遂已。又上书请 还政天子,不报。及太后崩,言事者希旨,多求太后时事,欲深治之。公独以谓太后受托先帝,保佑圣躬, 未见过失,宜掩其小故以全大德。是岁,大旱蝗,奉使安抚东南。岁余,即拜礼部员外郎,天章阁待制, 召还论时政阙失而大臣权幸多忌恶之居数月以公知开封府开封素号难治公治有声事日益简 而赵元昊反河 西,乃以公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是时新失大将,延州危。公请自守廊延捍贼,乃知延州。元昊遣人遗书 以求和,公以谓无事请和,难信,且书有僭.号,不可以闻,乃自为书,告以逆顺成败之说,甚辩。公于延 州筑青涧城,垦营田,复承平、永平废寨,熟羌归业者数万户。自边制久隳,至兵与将常不相识。公始分 延州兵为六将,训练齐整,诸路皆用以为法。公之所在,贼不敢犯。公居三岁,士勇边实,恩信大洽,乃 决策谋取横山,复灵武,而元昊数遣使称臣请和,上亦召公归矣。 庆历三年春,召为枢密副使。既至数月, 以为参知政事。公叹曰:“上之用我者至矣!然事有先后,而革弊于久安,非朝夕可也。”既而上再赐手诏, 趣使条天下事。言者遂以危事中之,赖上察其忠,不听。会边奏有警,公即请行,乃以公为河东、陕西宣 抚使。其知政事,才一岁而罢,有司悉奏罢公前所施行而复其故。是时,夏人已称臣,公因以疾请邓州。 守邓三岁,公益病,遂不起,享年六十有四。 (节选自欧阳修《范文正公神道碑铭》)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召还/论时政阙失/而大臣权幸多忌恶之/居数月/以公知开封府/开封素号难治/公治有声/事日益简/ B.召还/论时政阙失/而大臣权幸多忌/恶之居数月/以公知开封府/开封素号难治/公治有声/事日益简 C.召还/论时政阙失/而大臣权幸多忌恶之/居数月/以公知开封府/开封素号难治/公治有声事/日益简/ D.召还/论时政阙失/而大臣权幸多忌/恶之居数月/以公知开封府/开封素号难治/公治有声事/日益简/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讳,即避讳。这篇“神道碑铭”因要书写范仲淹本名,前加“讳”字表示尊敬。 B.为寿,文中是为章献太后过生日;这和“沛公奉卮酒为寿”中“为寿”的意思相同。 C.北面,指面朝北。古代君王坐北朝南,臣子朝拜时面朝北方。文中指降低自己身份。 D.僭,指超越本分。文中指元昊在给范仲淹的求和信中有超越其身份、地位的内容。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 项是( ) A.范仲淹耿介刚正,敢于直言进谏。范仲淹曾因为上书言事违背章献太后的旨意而被外放;在章献太后临 朝听政期间,范仲淹又上书请求太后还政皇帝。 B.范仲淹不计前嫌,论事客观公道。章献太后去世后,言事者别有用心地寻求太后临朝听政时的旧事,范 仲淹认为应掩小故而全大德,要给予公正的评价。 C.范仲淹抵御强敌,守边效果显著。范仲淹自请守卫延州,他在那里垦营田,筑工事,训练将土,使延州 成为其它地方的样板,最终使元昊称臣请和。 D.范仲淹忠君爱国,一心革除弊端。晚年范仲淹被皇帝召回京城担任参知政事,积极有为,虽任职一年而 罢,但他制定的政策得以像以前那样继续施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自为书,告以逆顺成败之说,甚辩。 (2)言者遂以危事中之,赖上察其忠,不听。 【答案】 1.A 2.B 3.D 4.(1)(范仲淹)于是亲自写信给元昊,把叛逆与归顺朝廷将会有的利害得失的道理告诉他,内容非常有说 服力。 (2)言官于是就拿夸大其词的事情来中伤他,幸亏皇上明察他的忠心,没有听信这些话。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能力。断句是解读文言文的重要环节,常见的断句方法有名词断句、修辞断句、对 称结构断句、虚词断句等。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 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而大臣权幸多忌恶之”中的“之”为代词,代指 范公,在此处作宾语,故应在“之”后断开,“事日益 简”中的“事”在这里作主语,意思是政事,故要在“事”前断开。 故选 A。 2.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重要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 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 B 项,“为寿,文中是为章献太后过生日;这和‘沛公奉卮酒为寿’中‘为寿’的意思相同”错误。为寿: 古时献酒致祝颂词叫为寿。“沛公奉卮酒为寿”即此意。 故选 B。 3.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粗知大意, 了解人物的作为,概括人物形象;其次对选项中的句子进行观察,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看看有没有 答非所问、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条件、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判断正误。 D 项,“但他制定的政策得以像以前那样继续施行”错,原文说“有司悉奏罢公前所施行而复其故”,所以 他制定的政策并未能继续实行。 故选 D。 4.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句子,第一: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 贯后连,把握大意;第二: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 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第三:连缀词义成句, 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第四: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 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 (1)自:亲自;为:写;逆:叛逆;顺:归顺;辩:有口才。 (2)遂:于是;中:中伤;赖:幸亏;察:明察;听:听信。 【点睛】 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 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 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 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 要一遍把他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得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 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 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 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参考译文: 范公名仲淹,字希文,祥符八年考中进士,天圣中年的时候,晏丞相因范公的文学而举荐他,范公以 大理寺丞的身份担任了秘阁校理,后来因为进言的事情忤逆了章献太后的旨意,被调任担任河中府、陈州 的通判。过了一段时间,皇上记起他的忠诚,下召授予他右司谏的职位,当太后临朝听政的时候,在至日 大会的前殿,皇上将要率领文武百官为太后献酒致祝颂词。主管的官吏已经准备妥当,范公上书说天子不 能面向北方,还说这样会开启后世看低君主抬高幕后的风气,这件事于是就停止了。又上书请求将政权还 给天子,没有回复,等到太后去世,建言的人迎合旨意,大多责求大后执政时的错误,想要严厉的处理这 些事,只有范公一个人认为太后是受先帝的嘱托,保佑皇上,没有什么错误,应该忽略小的错误来保全大 的功德。这年,国家大旱发生蝗灾,范公奉旨出使安抚东南的百姓。一年多后,就授予范公拜礼部员外郎, 天章阁待制。皇上下召他回京,他议论朝政的得失,大臣和有权势而得到帝王宠爱的奸佞之人都忌惮厌恶 他,过了几个月,让范公掌管开封府,开封府一向都被称作是最难治理的,但是范公治理的很有名声,政 事日益的简单。赵元昊在河西反叛,于是朝廷就任命范公担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在那时,刚刚损失了大 将,延州形势危急,范公请求亲自守卫延州抵抗敌人,于是朝廷派范公掌管延州,元昊派人送信给范公, 请求讲和,范公认为没有缘由的请和,难以相信,并且元昊在给范仲淹的求和信中写了超越其身份、地位 的内容,不可以上奏给皇上,于是自己写了一封信给元昊,把叛逆与归顺朝廷将会有的利害得失的道理告 诉他,内容非常有说服力,范公在延州修筑青涧城,开垦农田,修复承平、永平的废寨,归顺来安家立业 的被汉化了的羌族有数万户,边防制度长久的被破坏,使得士兵和将领互不熟识,范公开始将延州的军队 分为六队,训练整齐有素,其他各路也仿照范公的做法。范公所在的地方,贼人不敢来侵犯,范公在这里 三年,将士们变得勇猛,边境的府库充实,恩德信义广布。范公决定计划谋取横山,收复灵武,但是元昊 多次派遣使者称臣请和,皇上也诏令范公返回京城,庆历三年春,朝廷下召任命范公为枢密副使,到这地 方上任几个月之后,朝廷任命他为参知政事。范公叹息说:“皇上给了我最高的信任,但是事情有先后顺 序,革除弊端在于长久的安定,不会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过了不久,皇上亲笔写下诏书,催促逐条写 下国家的政事,言官于是就拿夸大其词的事情来中伤他,幸亏皇上明察他的忠心,没有听信这些话。恰逢 边境上奏有危险紧急的情况发生,范公立即请求前去治理,于是朝廷任命范公为河东、陕西宣抚使,他掌 管政事才一年而已,有关的官员都上奏要求停止范公所施行的政策,恢复原来的制度,这时,夏人已经臣 服,范公因生病请求调任邓州,守卫邓州三年,范公的病情更加严重了,于是一病不起。享年六十四岁。 二、(2020·黑龙江省大庆四中高三月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张士隆,字仲修,安阳人。弘治八年举乡试..,入太学。与同县崔铣及寇天叙、马卿、吕柟辈相砥砺, 以学行闻。十八年成进士,授广信推官。正德..六年,入为御史。巡盐河东,劾去贪污运使刘愉。建正学书. 院.,兴起文教。九年,乾清宫灾,上疏曰:“陛下前有逆瑾之变后遭蓟盗之乱犹不知警方且兴居无度狎昵 匪人积戎丑于禁中戏干戈于卧内彻旦燕游万机不理宠信内侍浊乱朝纲。致民困盗起,财尽兵疲。祸机潜蓄, 恐大命难保。”不报。出按凤阳。织造中官史宣列黄梃①二于驺②前,号为“赐棍”,每以抶人,有至死 者,自都御史以下莫敢问,士隆劾奏之。又劾锦衣..千户廖铠奸利事,且曰:“铠虐陕西,即其父鹏虐河南 故习也。河南以鹏故召乱,铠又欲乱陕西。乞置铠父子于法,并召还廖銮,以释陕人之愤。”銮,铠所从 镇陕西者也。钱宁素昵铠,见疏大恨,遂因士隆按薛凤鸣狱以陷之。凤鸣者,宝坻人,先为御史,坐罪削 籍,谄事诸佞幸,尤善宁。与从弟凤翔有隙,嗾缉事者发其私,下吏论死。刑部疑有冤,并捕鞫凤鸣。凤 鸣惧,使其妾诉枉,自刭长安门外,词连宝坻知县周在及素所仇者数十人,悉逮付法司,而凤鸣得释。士 隆与御史许完先后按治,复捕凤鸣对簿,释在还职。宁怒,令凤鸣女告士隆、完治狱偏枉。遂下诏狱,谪 士隆晋州判官。久之,擢知州。世宗立,诏复故官,出为陕西副使。汉中贼王大等匿豪家,结回回为乱。 士隆下令,匿贼者罪及妻孥无赦。贼无所容,遂就擒灭。筑堰溉田千顷,民利之。卒于官。 (节选自《明史•张士隆传》) (注)①梃:棍棒。②驺:骑马驾车的随从。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陛下前有逆瑾之变后/遭蓟盗之乱犹不知/警方且兴/居无度/狎昵匪人/积戎丑于禁中/戏干戈于卧内/彻 旦燕游万机/不理宠信内侍浊乱朝纲 B.陛下前有逆瑾之变/后遭蓟盗之乱/犹不知警/方且兴居无度/狎昵匪人/积戎丑于禁中/戏干戈于卧内/彻 旦燕游/万机不理/宠信内侍/浊乱朝纲 C.陛下前有逆瑾之变后/遭蓟盗之乱犹不知/警方且兴/居无度/狎昵匪人/积戎丑于禁中/戏干戈于卧内/彻 旦燕游/万机不理/宠信内侍/浊乱朝纲 D.陛下前有逆瑾之变/后遭蓟盗之乱/犹不知警/方且兴居/无度狎昵匪人/积戎丑于禁中/戏干戈于卧内/彻 旦燕游/万机不理/宠信内侍/浊乱朝纲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乡试亦称“秋闱”,是明清两代每三年一次在京城和各省省城举行的考试,考中者称举人,第一名称之 为“会元”。 B.“书院”是中国古代民间教育机构。开始只是地方教育组织,最早出现在唐朝,正式 的教育制度则是 由朱熹创立,发展于宋代。 C.“锦衣”即“锦衣卫”,明太祖洪武十五年设置,原为皇帝亲军,明成祖为加强专制统治,特令兼管巡 察、缉捕和刑狱。明代中叶后,与东厂、西厂并列,成为厂卫并称的特务组织。 D.文中“正德”为年号。中国古代往往采用帝王年号纪年。汉武帝以后,明清以前,一位帝王往往有多个 年号,更换新的年号纪年称为“改元”;明清时期,一般为一帝一元。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士隆弘治八年乡试中举,和崔铣、寇天叙、马卿、吕柟等人交往,以学问和品行闻名,弘治十八年考 中进士。 B.张士隆性情耿直不阿,多次弹劾不法官吏,河东盐运使刘愉贪污、织造宦官史宣滥杀无辜、锦衣卫千户 廖铠非法牟利,都因张士隆的弹劾上奏而得到了应有的惩处。 C.因弹劾廖铠一事,张士隆得罪了钱宁,钱宁趁着张士隆调查薛凤鸣案的机会,让薛凤鸣的女儿状告张士 隆审案不公,张士隆被下诏狱并贬官。 D.世宗即位后,张士隆官复原职,并出任陕西副使,做了一些有利百姓的实事,如肃清盗匪、修筑堤堰灌 溉田地等。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钱宁素昵铠,见疏大恨,遂因士隆按薛凤鸣狱以陷之。 (2)词连宝坻知县周在及素所仇者数十人,悉逮付法司,而凤鸣得释。 【答案】 1.B 2.A 3.B 4.⑴钱宁向来亲近廖铠,见到奏疏大为恼恨,于是趁张士隆调查薛凤鸣的案件时来诬陷他。 ⑵状词牵连到宝坻县令周在和平素所仇视的几十个人,全部逮捕交付司法衙门,薛凤鸣却得以释放。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 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 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陛下前有逆瑾之变,后遭蓟盗之乱,犹不知警。方且兴居无度,狎昵 匪人。积戎丑于禁中,戏干戈于卧内。彻旦燕游,万机不理,宠信内侍,浊乱朝纲”,这段话是说“陛下 之前有叛逆刘瑾的变故,然后又遭蓟州盗贼的扰乱, 还不知警惕。而且眼下(日常)起居无度,亲近行为 不端的人。在宫禁之中积聚武将败类,在卧室之内耍弄武器。彻夜宴饮游乐,不理政事。宠爱偏信内侍, 混乱朝纲”,这是张士隆上疏的内容,从句式来看,整句颇多,可据对偶的修辞特点先断出“陛下前有逆 瑾之变,后遭蓟盗之乱”“积戎丑于禁中,戏干戈于卧内”,这就排除 AC 两项;再据语境——“指责皇 帝不能见逆乱而警惕自己的行为,反而更加放纵,起居无度,整天燕游享乐,亲近奸人,以致朝纲大乱”, 故其余断为“犹不知警”“方且兴居无度,狎昵匪人”“彻旦燕游,万机不理,宠信内侍,浊乱朝纲”, 这就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2.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 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 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 作答。本题中,A 项,“乡试……第一名称之为‘会元’”错误,乡试第一名称之为“解元”,会试第一名 方是“会元”。故选 A 项。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 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 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B 项,“受到应有的惩处”错误,该信息表述不妥,据原文,“巡盐河东,劾去 贪污运使刘愉”,可见刘愉被免职;但史宣事“士隆劾奏之”,“又劾锦衣千户廖铠奸利事”,文中只是 说受到弹劾,但并未提及结果如何。故选 B 项。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 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 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素”,向来;“昵”,亲近;“恨”,恼恨;“遂”,于是;“因”, 趁……之机;“按”,调查;“狱”,古今异义,案件;“以”,目的连词,来,用来。第二句中,“连”, 当作“牵连”解;“素”,意为“平素,向来”,可从必修 1《鸿门宴》“素善留侯张良”迁移;“悉”, 为副词,表范围,可译为“全部,都”;“逮付”,可译为“逮捕交付”;“释”,释放。 【点睛】 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 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 核对一遍。名词断句法。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常 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找动词)文言 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 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虚词断句法。①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 等等;②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③以、于、为、则、而, 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 字前面要断开)④有些复音虚词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比如:且夫、若夫、 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⑤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 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 下文意,就可断句。⑥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 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对话标志断 句法。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 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语序句式断句法.文言文中的 特殊句式和格式对文言文句读有着非常大的帮助。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 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 可以比较好地断句。 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这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 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 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 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 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 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译文: 张士隆,字仲修,安阳人。弘治八年乡试中举,进入太学。与同县的崔铣及寇天叙、马卿、吕柟等人 相互勉励,以学问品行闻名。(弘治)十八年成为进士,授官广信推官。正德六年,(张士隆)入京任御史。 巡查河东盐政,弹劾免掉贪污的盐运使刘愉。创建正学书院,兴起文教。(正德)九年,乾清宫发生火灾, 上疏说:“陛下之前有叛逆刘瑾的变故,然后又遭蓟州盗贼的扰乱, 还不知警惕。而且眼下(日常)起居 无度,亲近行为不端的人。在宫禁之中积聚武将败类,在卧室之内耍弄武器。彻夜宴饮游乐,不理政事。 宠爱偏信内侍,混乱朝纲。致使百姓困苦而盗贼四起,财物耗尽,军队疲惫。隐伏的灾祸在暗中蓄积,恐 怕上天命授的大位不保。”没有回复。出京巡按凤阳。织造宦官史宣(出行时)在车夫的前面放两根黄色 的棍子,称为“赐棍”,常常用来打人,有被打致死的,从都御史以下无人敢过问,张士隆上奏弹劾他。 又弹劾锦衣卫千户廖铠非法牟取利益之事,并且说:“廖铠凌虐陕西,正是他父亲廖鹏凌虐河南的旧习气。 河南因廖鹏的原因招致民乱,廖铠又想祸乱陕西。(臣)请求将廖铠父子绳之以法,并召回廖銮,以此消除 陕西民众的愤恨。”廖銮,是廖铠所随从镇守陕西的人。钱宁向来亲近廖铠,见到奏疏大为恼恨,于是趁 张士隆调查薛凤鸣的案件时来诬陷他。薛凤鸣,是宝坻人,先前担任御史,因犯罪被取消官籍,逢迎侍奉 众多奸佞之臣,尤其与钱宁交好。薛凤鸣与堂弟薛凤翔有仇,唆使侦 缉搜捕的人揭发他的隐私,下交司法 官吏被判处死刑。刑部怀疑有冤情,一并逮捕审讯薛凤鸣。 薛凤鸣害怕,让他的小妾在长安门外哭诉冤枉 (并)自杀,状词牵连到宝坻县令周在和平素所仇视的几十个人,全部逮捕交付司法衙门,薛凤鸣却得以 释放。张士隆与御史许完先后调查惩办(此案),又逮捕薛凤鸣对证,(最终)释放了周在并恢复他的官职。 钱宁愤怒,叫薛凤鸣的女儿状告张士隆、许完审理案件偏私枉法。于是被关进钦犯监狱,贬张士隆为晋州 判官。过了很长时间,(张士隆才)升任知州。世宗即位,下诏恢复他的原职,出任陕西副使。汉中地区的 盗贼王大等人藏身于豪门大户,勾结回回制造叛乱。张士隆下令,藏匿盗贼的人将罪及妻儿,且不被赦免。 盗贼无处容身,于是束手就擒被消灭。(张士隆又)修筑堤堰灌溉田地一千顷,百姓因此获利。(张士隆最 终)死在官任之上。 专项训练八 一、(2020·四川省高三零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翟方进字子威,汝南上蔡人也。方进年十二三,失父孤学,给事太守府为小史,迟顿不及事,数为椽 史所詈辱。方进自伤,乃从汝南蔡父相问已能所宜。蔡父大奇其形貌,谓曰:“小史有封侯骨,当以经术 进,努力为诸生学问。”方进既厌为小史,西至京师受经,积十余年,经学明习,以射策..甲科为郎。河平 中,方进转为博士..。数年,迁朔方刺史,居官不烦苛,所察应条辄举,甚有威名。再三奏事,迁为丞相司 直。故事,司隶校尉位在司直下,方进新视事,而涓勋亦初拜为司隶,不肯谒丞相、御史大夫,后朝会相 见,礼节又倨。方进阴察之,举奏其状,因曰:“臣闻国家之兴尊尊而敬长爵位上下之礼王道纲纪《春秋》 之义尊上公谓之宰海内无不统焉。勋不遵礼仪,轻谩宰相。贱易上卿,乱朝廷之序,不宜处位。”上遂贬 勋为昌陵令。方进旬岁间免两司,朝廷由是惮之。上欲试以治民,徙方进为京兆尹,博击豪强,京师畏之。 居官三岁,永始二年,丞相官缺,群臣多举方进,上亦器其能,遂擢方进为丞相。身既富贵,而后母尚在, 方进内行修饬,供养甚笃。及后母终,既葬三十六日,除服..起视事,以为身备汉相,不敢逾国家之制。方 进知能有余,兼通文法吏事,天子甚器重之,奏事亡不当意,内求人主微指以固其位。初,定陵淳于长虽 外戚,然以能谋议为九卿,新用事,方进独与长交,称荐之。及长坐大逆诛,诸所厚善皆坐长免,上以方 进大臣,又素重之,为隐讳。方进内惭,上疏谢罪乞骸骨...。上报曰:“定陵侯长已伏其辜,君虽交通,然 朝过夕改,朕无疑焉。”其见重如此。为相九岁,灾年,上责,方进即日自杀。天子亲临吊者数至,礼赐 异于他相故事。谥曰恭侯。 (选自《汉书·翟方进传》,有删改) 1.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臣闻国家之兴尊/尊而敬长/爵位上下之/礼王道纲纪《春秋》之义尊上公/谓之宰海内无不统焉 B.臣闻国家之兴/尊尊而敬长爵/位上下之礼王道纲纪/《春秋》之义尊上公/谓之宰/海内无不统焉 C.臣闻国家之兴/尊尊而敬长/爵位上下之礼/王道纲纪/《春秋》之义/尊上公谓之宰/海内无不统焉 D.臣闻国家之兴尊/尊而敬长/爵位上下之/礼王道纲纪《春秋》之义/尊上公谓之宰/海内无不统焉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射策,汉代选士的一种以经术为内容的考试方法。主试者提出问题,书之于策,覆置案头,受试人拈取 其一,叫作“射”,射是投射之意。 B.博士,古为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 教授生徒的官职。 C.除服,既指脱去丧服,不再守孝,也指祥祭之服,古代丧祭,父母死后周年的祭礼,称小祥,两周年后 的祭礼,称大祥。 D.乞骸骨,古代官吏自请退职,意谓使骸骨得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乞身致仕、归养、视事、下车 等都指的是官员请求退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翟方进年少隐忍坚强,后来学业有成。他为小史时屡次被人责骂侮辱,经人指点后去京师学习经书,积 累学习十余年,考中了射策甲科,后官至丞相。 B.翟方进性格刚直不阿,敢于直言进谏。他刚当丞相司直时,因上奏弹劾司隶滑勋对上级傲慢无礼,不遵 礼法,被贬为昌陵令。 C.翟方进谨行孝道,自觉遵守国家制度。他身处富贵之中,侍奉后母也十分诚敬;认为自己身为丞相,不 能逾越国家的制度。 D.翟方进才能卓越不凡,深受皇帝敬重。他博学多才,兼通法令吏事,上奏进言多被皇帝采纳实施,死后 皇帝多次亲自前往吊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数年,迁朔方刺史,居官不烦苛,所察应条辄举,甚有威名。 (2)及长坐大逆诛,诸所厚善皆坐长免,上以方进大臣,又素重之,为隐讳。 【答案】 1.C 2.D 3.B 4.(1)几年后,升迁做朔方刺史,为官没有繁杂的法令,所考察的只要符合律条的就办,很有威名。 (2)等到淳于长因为大逆罪被诛,所有和淳于长亲善的人都因他被免职,皇上因为方进是大臣,又向来看 重他,替他隐瞒避讳。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 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 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句子意思是:臣听说国家的振兴,在于尊重恭敬尊长,遵守爵位上下的礼节,这是王道的法纪制度。《春秋》 的经义,尊敬上公称为宰,海内无不由其统领。 “臣闻国家之兴”中,“国家之兴”是“闻”的宾语,应在其后断开,排除 AD;“尊尊而敬长”中,第一 个“尊”是动词,尊重,第二个“尊”是名词,尊长,“而”表并列,是并列词组,应在“敬长”后断开, 排除 B。 故选 C。 2.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 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 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 作答。 D 项,“视事、下车等都指的是官员请求退休”错误,视事,指官吏到职办公。下车,指初即位或到任。 故选 D。 3.此题考查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常涉及人物行为举止、人物主张、人物情感、人物思 想道德、人物性格、人物志向、人物才智、选文的综合性八类信息的筛选,做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准区间, 把准对象,体情察意,切忌张冠李戴,忌断章取义,无中生有。 B 项,“被贬为昌陵令”错误,由“上遂贬勋为昌陵令”可知,是皇上将涓勋贬为昌陵令。 故选 B。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 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 逐字进行翻译。 (1)几年后,升迁做朔方刺史,为官没有繁杂的法令,所考察的只要符合律条的就办,很有威名。关键词: 居,做,担任;所察,所考察的;应,符合;条,律条;举,办,做。 (2)等到淳于长因为大逆罪被诛,所有和淳于长亲善的人都因他被免职,皇上因为方进是大臣,又向来看 重他,替他隐瞒避讳。关键词:及,等到;坐,因为……;诛,被诛杀;厚善,亲善;以,因为;“上以 方进大臣”,是判断句;素,向来;“为隐讳”,省略句,省略“之”。 【点睛】 文言文翻译六方法——留、对、拆、增、删、调 (1)留。古今意义相同、专有名词(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保留不译。 如:“晋侯、秦伯围郑”,“晋侯”、“秦伯”不译。 (2)对。将单音节词对译成双音节词,有三种情况。 ①原单音节词加前缀或后缀。如:“鼠度其无他技”,“鼠”译“老鼠”;“石之铿然有声者”,译“石” 译“石头”。 ②原单音节词前或后加同义词。如:“不患贫而患不安”,“贫”译“贫困”,“安”译“安定”。 ③原单音节词换成另一个双音节词。如:“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凶”译“荒年”。 (3)拆。现代汉语的一个双音词有时是古汉语中两个连在一起的单音词,译时不能以今度古,要拆开。如: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祖父”译“祖辈、父辈”。 (4)增。增补句子省略成分或词语活用后新增内容。 ①增省略成分。如:“黑质而白章”,译时补出省略的主语“蛇”;“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译 时补出省略的谓语“击鼓”;“则与斗卮酒”,译时补出动词的宾语“他”;“竖子不足与谋”,译时补 出介词的宾语“你们”;“今以钟磬置水中”,译时补出省略的介词“在”。 ②增活用后需要的内容。如:“吾从而师之”,译时加“把当作”;“吾妻之美我者”,译时加“认为”; “项伯杀人,臣活之”,译时加“使”。 (5)删。一些无法译出的虚词(语气助词、表停顿、凑足音节)可删去。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这 里的“之”、“也”不译。 (6)调。古汉语中的倒装句子(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译时要调整到它应在的位置。 “甚矣,汝之不惠”,译时谓语应回到主语后面,“你太不聪明了”。 参考译文: 翟方进,字子威。是汝阳上蔡人。十二三岁时,父亲去世,爱好学习,在太守府做了一个小官吏,多 次被缘史责骂。方进伤心难过,于是向汝南蔡父相请教自己能做什么。蔡父认为他的形貌不同一般,说: “你有封候的相貌,应从经术前进,努力学习诸生学问。”方进已经厌为小史,西行到长安学经。过了十 多年,方进在经学方面精通熟悉。后来因参加射策甲科考试做了郎。河平年间,方进转任为博士。几年后, 升迁做朔方刺史,为官没有繁杂的法令,所考察的只要符合律条的就办,很有威名。再三向朝廷上奏,升 任做丞相司直。按照旧例,司隶校尉职位在司直下面,方进刚刚任职,而涓勋也新近拜为司隶,不肯谒见 丞相和御史大夫,后来朝会相见时,礼节又很傲慢。方进暗暗伺察他,上奏涓勋的罪状,据此说:“臣听 说国家的振兴,在于尊重恭敬尊长,遵守爵位上下的礼节,这是王道的法纪制度。《春秋》的经义,尊敬上 公称为宰,海内无不由其统领。而涓勋却不遵守礼仪,对宰相轻视怠慢,又轻视上卿,扰乱朝廷的秩序, 不应该担任官职。”皇上于是贬涓勋为昌陵令。方进一年里罢免了两个司隶,朝廷上下因此都害怕他。皇 上想试用他来治理民众,调任他做京兆尹,方进打击豪强,京城的人都害怕他。方进任京兆尹三年,永始 二年丞相官位空缺,群臣大多举荐方进,皇上也器重方进的才能,于是提拔方进任丞相。方进已经富贵, 而后母还在人世,他注重修养家居操行,供奉母亲非常虔诚丰厚。等到后母去世,下葬三十六天后,他除 去丧礼之服开始办公,认为自己担任汉朝丞相,不敢逾越国家的制度。方进富于知识才能,兼通法令吏事, 皇上非常器重他,方进上奏事情皇上没有不适合他心意的,在内又探求皇上的隐微的旨意来巩固他的职位。 先前,定陵侯淳于长虽然是外戚,然而因擅长谋略列为九卿,刚任职时,方进独独与淳于长交往,称赞举 荐他。等到淳于长因为大逆罪被诛,所有和淳于长亲善的人都因他被免职,皇上因为方进是大臣,又向来 看重他,替他隐瞒避讳。方进内心惭愧,上奏请罪要求退职归家。皇上答覆说:“定陵侯淳于长已伏罪, 你虽然和他相交往,然而早晨知道错误晚上就改正,朕没有什么疑虑。”方进被皇上信任如此。担任宰相 九年,发生灾荒,皇上指责,方进当天就自尽了。皇上多次亲自前往吊唁,礼赐和其他宰相的旧例不同。 皇上赐方进谥号为恭侯。 二、(2020·河北省高三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高防,字修己,并州..寿阳人。性沉厚,守礼法。事母孝,好学,善为诗。张从恩移澶州防御使表为判 官有亲校段洪进盗官木造器市取其直从恩闻之怒将杀之洪进惧思缓其罪绐曰:“判官使为之。”从恩召防 诘之,防即引伏,洪进得免。居帐下岁余,稍稍有言防自诬以活人,从恩益加礼重。契丹入汴,晋主北行。 从恩欲归款契丹,召拜计议,防为陈逆顺,请固守臣节。为左右所摇,从恩遂归契丹。既行,从恩所亲王 守恩与防以城归汉祖。汉祖召防赴太原,加检校金部郎中。俄而周祖即位,起为刑部..员外郎。宿州民以刃 杀妻,妻族受赂,伪言风狂病喑。吏引律不加考掠,具狱上请覆。防云:“其人风不能言,无医验状,以 何为证?且禁系逾旬,亦当须索饮食。愿再劾,必得其情。”周祖然之,卒置于法。世宗..尹京,判官崔颂忤 旨,简求僚佐,宰相以防荐。周祖曰:“朕.方欲用之。”乃以防代颂。世宗即位,从征淮南,初下泰州, 即命防权知州事。扬帅韩令坤驰骑召防,吴军复至广陵,防与令坤败之。诏书嘉奖。太祖还自陈桥,防所 居为里民所略,诏赐绫绢、衣服、鞍马。建隆二年,出知秦州,州与夏人杂处,罔知教养,防齐之以刑, 旧俗稍革。州西北夕阳镇,连山谷多大木,夏人利之。防辟地数百里,筑堡要地。募卒三百,岁获木万章。 夏部尚波于等率诸族千余人,涉渭夺木筏,杀役兵。防出与战,俘四十七人以献。归为枢密直学士,复出 知凤翔。乾德元年卒,年五十九。太祖甚悼惜,赐其子诏曰:“尔父怀匪躬之节,素尚清白,谅无余资, 凡所费用,并从官给。”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九》)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张从恩移澶州/防御使表为判官/有亲校段洪进盗官木造器/市取其直从恩/闻之/怒将杀之/洪进惧/思缓 其罪/ B.张从恩移澶州防御使/表为判官/有亲校段洪进盗官木造器/市取其直从恩/闻之/怒将杀之/洪进惧/思缓 其罪/ C.张从恩移澶州/防御使表为判官/有亲校段洪进盗官木造器/市取其直/从恩闻之怒/将杀之/洪进惧/思缓 其罪/ D.张从恩移澶州防御使/表为判官/有亲校段洪进盗官木造器/市取其直/从恩闻之怒/将杀之/洪进惧/思缓 其罪/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并州,古州名,为九州之一,其地约在今河北保定和山西太原、大同一带。 B.刑部,古代官制中的“六部”之一,是司法部门,掌管全国的财经、刑罚、律令。 C.世宗,文中是后周皇帝柴荣的庙号,庙号是在太庙祭祀时对已去世皇帝的称呼。 D.朕,古代第一人称代词,相当于“我”,从秦始皇时成为皇帝自称的专用词语。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防沉稳宽厚,代人受过。段洪进犯了罪,把责任推到高防身上,高防就认了罪,救了段洪进的性命; 直到一年多以后,张从恩才知道了真相。 B.高防心志坚定,善权利害。契丹入汴,张从恩命令高防与之一起投靠契丹,高防不仅不从,还给他陈述 利害,劝其守住臣节,可是张从恩不肯听从。 C.高防执法如山,断案认真。宿州杀人犯假装疯哑,想逃脱法律制裁;高防接案后对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 最终使之受到应有制裁,为死者伸了冤。 D.高防历仕四朝,颇受器重。晋时他受到张从恩的礼遇,汉时他被任命为检校金部郎中,周时替代崔颂担 任了判官,宋时做了秦州知州和凤翔知府。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出知秦州,州与夏人杂处,罔知教养,防齐之以刑,旧俗稍革。 (2)尔父怀匪躬之节,素尚清白,谅无余资,凡所费用,并从官给。 【答案】 1.D 2.B 3.B 4.(1)(高防)出京担任秦州知州,秦州人与夏国人杂处在一起,不懂得教化,高防用刑法治理他们,从 前的习俗渐渐改变。 (2)你的父亲心怀奋不顾身的节操,一向崇尚高洁的品格,料想没有多余的钱财,所有费用,都由公家供 给。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应对此类问题,要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人称 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相反的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 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如果在“防御使”前面断开,则“防御使”与前面的“张从恩”的关系就不明晰;而在“防御使”后面断 开,前两句都是以“张从恩”为主语,语意顺畅。排除 A、C 项。“闻之”的主语是“从恩”,中间不能断 开,排除 B 项。 译文为“张从恩调任澶州防御使,上表推荐他担任了判官。张从恩有个很亲信的校官叫段洪进的,偷盗公 家的木材制造器具,卖了之后获得利益。张从恩听说后十分愤怒,要杀他。段洪进害怕,想要减轻自己的 罪”。 故选 D。 2.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对文化常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古代的称谓、官职的变 迁、人才的选拔、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机构、典 章制度、行政区域划分、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与课本注释相关的内容。 B 项,“掌管全国的财经”错误,“财经”是由户部掌管的。 故选 B。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 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 位、语句翻译错误、手法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 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B 项,“张从恩命令高防与之一起投靠契丹”说法错误,从原文“欲归款契丹,召拜计议”看,张从恩只是 招来商量,并没有命令他。 故选 B。 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 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 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赋分点: (1)“出”,京官外调,出京;“齐”,治理;“稍”,渐渐。 (2)“素”,一向;“谅”,料想;“并”,都。 【点睛】 课外文言文的阅读理解题目四步骤: 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 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 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 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 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另外 需要注意的是,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 读全文,不求完全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解题方法。答题时需要根据具体的 题型选择对应的答题方法,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参考译文: 高防,字修己,是并州寿阳县人。天性沉稳厚重,遵守礼法。侍奉母亲非常孝顺,喜欢学习,善于写 诗。 张从恩调任澶州防御使,上表推荐他担任了判官。张从恩有个很亲信的校官叫段洪进的,偷盗公家的 木材制造器具,卖了之后获得利益。张从恩听说后十分愤怒,要杀他。段洪进害怕,想要减轻自己的罪, 欺骗说:“是判官让我这样做的。”张从恩召来高防询问,高防就认了罪,段洪进得以免死。在张从恩帐 下过了一年多,渐渐有人说高防是自承有罪以救人之命,张从恩更加尊重他。契丹攻进汴州,晋主向北而 去。张从恩想要归顺契丹,召来高防商量,高防为他陈述利害,请求他坚守臣子的节操。但张从恩被身边 的人动摇,最终归顺了契丹。归顺契丹之后,张从恩的亲信王守恩与高防一同献城归顺汉祖。汉祖召高防 去太原,加官为检校金部郎中。不久周祖做了皇帝,起用他任刑部员外郎。宿州一百姓用刀杀了妻子,妻 子的族人接受贿赂,骗官吏说他患了疯狂病哑了。官吏援引法律不加拷问鞭打,把定案案卷送上来请求复 核。高防说:“这个人患疯病不能说话,没有医生检验的文书,用什么来证明?况且拘禁超过了十天,也 应当索要饮食啊。希望再审查,一定要获得真实情况。”周祖认为他说得对,最终把杀人者法办。世宗为 京兆尹时,判官崔颂违背了圣旨,朝廷选求僚佐,宰相把高防推荐上去。周祖说:“我正想任用他。”就 用高防代替崔颂。世宗做了皇帝,高防跟随世宗征伐淮南,刚攻下泰州,就任命高防暂且管理州中事务。 扬州军帅韩令坤派骑兵来召高防,吴军又攻到了广陵,高防与韩令坤打败了吴军。皇帝下诏书嘉奖。太祖 从陈桥回来,高防的家被乡里百姓劫略,高祖下诏赐给他绫绢、衣服、鞍马。建隆二年,出京担任秦州知 州,秦州人与夏国人杂处在一起,不懂得教化,高防用刑法治理他们,从前的风俗渐渐改变。秦州西北的 夕阳镇,山谷连绵,树木高大众多,夏人以之谋利。高防开辟土地几百里,在险要之地建起城堡,招募了 三百士兵,每年能得到上万根木材。夏人部落尚波于等率领各族共一千多人,涉过渭河夺取木筏,杀害服 役的士兵。高防出兵与之作战,俘虏了四十七人献给朝廷。回京后担任枢密直学士,又出京担任凤翔府知 府。乾德元年去世,时年五十九岁。太祖非常哀伤惋惜,在赐给他儿子的诏书中说:“你的父亲心怀奋不 顾身的节操,一向崇尚高洁的品格,料想没有多余的钱财,所有费用,都由公家供给。” 专项训练九 一、(2020·黑龙江省大庆四中高三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太宗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河南洛阳人。其先魏拓拔氏,后为宗室长,因号长孙。父晟,字季,涉书 史,矫鸷晓兵,仕隋为右骁卫将军。后喜图传,视古善恶以自鉴,矜尚礼法。晟兄炽为周通道学士尝闻太 穆劝抚突厥女心志之每语晟曰此明睿人必有奇子不可以不图昏故晟以女适太宗时隐太子衅阅已构,后内尽 孝事高祖..,谨承诸妃,消释嫌猜。及帝授甲宫中,后亲慰勉,士皆感奋。寻为皇太子妃,俄为皇后。性约 素,服御取给別止。益观书,虽容栉不少废。与帝言,或及天下事,辞曰:“牝鸡司晨,家之穷也,可乎?” 帝因要之,讫不对。后廷有被罪者,必助帝怒请绳治,俟意解,徐为开治,终不令有冤。下嫔生豫幸公主 而死,后视加所生。媵侍..疾病,辍所御饮药资之。下怀其仁。兄无忌,于帝本布衣交,以佐命为元功,出 入卧内,帝将引以辅政,后因谓不可,乘问曰:“妾托体紫宫,尊贵巳极,不愿私亲更据权于朝。汉之吕、 霍,可以为诫。”帝不听,自用无忌为尚书仆射。后密谕令牢让,帝不获已,乃听,后喜见颜间。从幸.九 成宫,方属疾,会柴绍等急变闻,帝甲而起,后舆疾以从,宫司谏止,后曰:“上震惊,吾可自安?”疾 稍亟,太子欲请大赦..。后曰:“死生有命,非人力所支。若修福可延,吾不为恶。使善无效,我尚何求? 且赦今,国大事也,岂宜以吾乱天下法!”太子不收奏,以告房玄龄,玄龄以闻,帝嗟美。而群臣请遂赦, 帝既许,后固争止。及大渐,与帝决,时玄龄小谴就第,后曰:“玄龄久事陛下,预奇计秘谋,非大故, 愿勿置也。妾家以恩泽进,无德而禄,易以取祸,无属枢柄,以外戚奉朝请足矣。妾生无益于时,死不可 以厚葬。”又请帝纳忠容谏,勿受谗,省游畂作役,死无恨。崩,年三十六。 (摘编自《新唐书·列传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晟兄炽/为周通道馆学士/尝闻太穆劝抚突厥女/心志之/每语晟曰/此明睿人/必有奇子/不可以不图昏/故 晟以女适太宗/ B.晟兄炽/为周通道馆学士/尝闻太穆劝抚/突厥女心志之/每语晟日/此明睿人/必有奇子/不可以不图昏/故 晟以女适太宗/ C.晟兄炽/为周通道馆学土/尝闻太穆劝抚/突厥女心志之/每语晟曰/此明睿/人必有奇子/不可以不图昏/故 晟以女适太宗/ D.晟兄炽/为周通道馆学士/尝闻太穆劝抚突厥女/心志之/每语晟日/此明睿/人必有奇子/不可以不图昏/故 晟以女适太宗/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祖是庙号,在文中指唐朝开国皇帝李渊。文中太子指李建成,而继承皇位的是李世民。 B.媵是妃嫔陪嫁者,也可能成为妃嫔;侍是婢女。媵侍,可理解为宫中其他女子。 C.幸,文中指皇帝到达某地,与“妇女无所幸”(《鸿门宴》)中的“幸”含义不相同。 D.大赦,是古代封建帝王只在王位更替之际采用的以免除或减轻犯人罪责的制度安排。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长孙皇后以史为鉴,学以致用。她喜欢读书,观古往今来善恶之事作为自己的借鉴,力求规避汉代吕氏、 霍氏之凶险。 B.长孙皇后做事勤谨,感奋人心。在李世民与李建成嫌怨已成的情况下,她内助泰王,以求消除嫌怨,必 要时亲慰将士。 C.长孙皇后与人为善,居安思危。她以善待人,视豫章公主如同己出,省下药食救助身边的人,时刻忧心 于家国安危。 D.长孙皇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房玄龄闲居,她忧心而留遗言;皇上违其心意而长期委重任于其兄长, 她临终再谏求止。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性约素,服御取给则止。益观书,虽容栉不少废。 (2)玄龄久事陛下,预奇计秘谋,非大故,愿勿置也。 【答案】 1.A 2.D 3.D 4.(1) 长孙皇后性情俭约朴素,服饰车马等物, 够用就行。更加喜爱阅读书籍,即使是梳妆时也不稍微 停歇。 (2)玄龄长期侍奉陛下, 参与奇计秘谋,(如果)没有大的错误,(就)不要抛弃他。 【解析】 1.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 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突厥女”是“劝抚”的宾语,“心志之”的 主语是“炽”,“突厥女”后断开;“明睿”是“人”的定语,不要断开。故选 A。 2.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 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 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 作答。题中 D 项,“只在王位更替之际采用的以免除或减轻犯人罪责的制度安排”错误,在新皇帝登基、 更换年号或者皇宫有重大喜庆(例如立皇后、立太子等)、国家遭遇大天灾情况下,常颁布赦令。故选 D。 3.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此类试题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 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 原文,找到细微差别,题中 D 项,“皇上违其心意而长期重任于其兄长”错误,原文“后密谕令牢让,帝 不获已,乃听”,皇后便暗地劝说无忌坚辞其职,太宗没办法,只好同意他的请求,可见并没有长期重任。 故选 D。 4.此题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 翻译。重点词语,第(1)句,约素:俭约朴素;御:车马;给:够用;益:更加;容栉:梳妆;废:停歇。 第(2)句,事:侍奉;预:参与;置:抛弃。 【点睛】 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 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 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参考译文: 太宗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是河南府洛阳县人。其祖先出自北魏拓拔氏,因后来成为魏宗室的长房子 孙,故称之为长孙氏。父亲长孙晟,字季,涉猎书史, 矫健勇猛,通晓兵法, 在隋朝任职担任右骁卫将 军。长孙皇后性喜图书史籍,观古往今来善恶之事作为自己的借鉴, 视听言动严守礼法规范。长孙晟之兄 长孙炽,仕周为通道馆学士。曾闻知太穆皇后幼时劝北周武帝抚接突厥之女,暗暗记在心中。常对长孙晟 说:“这是聪明智慧之人,必生奇异之子,不可不考虑她的婚姻之事。”因此长孙晟将其女嫁给太宗。其 后秦王与隐太子李建成嫌怨已成, 长孙皇后内助秦王尽孝以侍奉高祖,谨慎地顺承高祖诸妃,以消除猜疑。 到太宗进入宫中分发将士铠甲兵器时,长孙皇后亲临其地慰劳勉励将士,大家无不为之感动振奋。不久成 为皇太子妃, 接着成为皇后。长孙皇后性情俭约朴素,服饰车马等物,够用就行。更加喜爱阅读书籍,即 使是梳妆时也不稍微停歇。与太宗谈话, 如涉及到国家大事时,就推辞说:“母鸡负责早晨打鸣,其家就 会穷困,这怎么能行呢?”太宗一再问她的意见,她一直不回答。后廷之中如有遭受罪责者,她必定助帝 发威请求加以惩治,等太宗气头一过, 再慢慢为之开脱,最终不使人受冤屈。下嫔生下豫章公主后死去, 她视公主如同己出。媵侍宫人生病,她停用自己所用的饮食药品转送给她们服用, 其下都感怀其仁德。其 兄长孙无忌, 与太宗本是布衣之交,因是佐命元勋, 常常出入内室,太宗打算任用他辅佐朝政,长孙皇 后一再认为不妥,乘便对太宗说:“我既已托身于紫宫,尊贵已到极点,实在不愿私亲再掌朝廷大权。汉 代的吕氏、霍氏,可以作为前车之鉴。”太宗不听,自用长孙无忌为尚书仆射。她便暗地晓谕无忌坚辞其 职,太宗没办法,只好同意其请,她才喜笑颜开。后来随从皇帝驾临九成宫,当时正逢染疾在身,恰遇柴 绍等人急变奏闻,太宗披甲而起,长孙皇后带病乘车跟从其后,宫中执事人员劝她不要随行,她却说:“皇 上震惊, 我怎能独自安逸呢?”病情加重后,太子想奏请大赦。长孙皇后说:“死生自有天命,非人力可 支撑。如果修福可延寿命, 我从未作恶;既然行善并无效验,我还希求什么呢? 况且赦令是国家大事, 怎能因我之故搅乱天下之法!”太子不敢奏闻太宗, 便告知房玄龄,房玄龄奏闻此事,太宗很是嗟叹赞美。 群臣奏请大赦,太宗也表示同意,长孙皇后极力阻止,太宗只好作罢。到临终时,与太宗诀别,当时房玄 龄因受责斥免职归家,皇后说:“玄龄长期侍奉陛下,参与奇计秘谋,(如果)没有大的错误,(就)不要 抛弃他。我家因恩泽进用,无德行而任职,容易致祸,请不要交付权柄,只以外戚身份奉朝请就足够了。 我生时无益于时,死后不可厚葬。”又奏请太宗纳忠容谏,别信谗言,减省出游行猎兴作工役之事,死而 无憾。随后逝世,时年三十六岁。 二、(2020·天水市第一中学高三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来护儿,字.崇善,未识而孤,养于世母吴氏.吴氏提携鞠养,甚有慈训,幼儿卓荦;初读《诗》,舍书 叹曰:大丈夫在世,会为国灭贼以取功名!群辈惊其言而壮其志,及长,雄略秀出,志气英远。会周师定 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进位上开府,赏物一千段,仁寿初,迁瀛洲刺史,以善政闻,频见劳勉,炀帝嗣位..,被追入朝,百姓攀恋, 累日不能出境, 诣阕..上书致请者,前后数百人,帝谓曰:昔国步未康,卿为名将,今天下无事,又为良二 千石,可谓兼美矣。大业六年,车驾幸江都,谓护儿曰:衣锦昼游,古人所重,卿今是也,乃赐物两千段, 并牛酒,令谒先人墓,宴乡里父老,仍令三品已上并集其宅,酣饮尽日,朝野荣之,十二年,驾幸江都, 护儿谏曰: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伏愿驻驾洛阳,与时休息,陛下今幸江都, 是臣衣锦之地。臣荷恩深重,不敢专为身谋,帝闻之,厉色而起,数日不得见。后怒解,方被引入,谓曰: 公意乃尔,朕复何望!护儿因不敢言.及宇文化及构逆,深忌之。是日旦将朝,见执。护儿曰:陛下今何 在?左右曰:今被执矣。护儿叹曰:吾备位大臣,荷国重任,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 知复何言! 乃遇害。护儿重然诺,敦交契,廉于财利,不事产业。至于行军用兵,特多谋算,每览兵法, 曰:此亦岂异人意也!善抚士卒,部分严明,故咸得其死力。 (节选自《北史来护儿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 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 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B.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 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 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C.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 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D.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 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B.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 A.来护儿少有大志,成年后秀拔于群。他自幼而孤,得到吴氏教诲,立下为国杀敌、 求取功名的志向; 长大以后,更是雄略超群,志气英发。 B.来护儿推行善政,深受百姓拥戴。在瀛州刺史任上,他声名远闻,屡受嘉奖;炀帝时,百姓舍不得他回 朝廷任职,上书请愿者达数百人。 C.来护儿直言劝谏,后被奸人杀客。他谏请炀帝停驾洛阳,不再远游江都,引发炀帝大怒,以致宇文化及 杀害他时,炀帝也没有设法保护。 D.来护儿廉于财利,用兵极有谋略。他信守承诺,注重友情,轻视钱财,不置产业;善待士卒,处事严明, 谋略多合兵法,部属争相尽力。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 (2)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 【答案】 1.D 2.C 3.C 4.(1)陛下兴起战事,易于引起百姓叹息怨恨。如今又要外出巡游,我很担心不合适。 (2)不能清除凶恶悖逆之人,终制朝廷落到如此地步,我只能抱憾于黄泉之下,还能再说什么呢! 【解析】 1.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 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所住”的地点是“白土村”,“所住”一个词语,不要断开,由此排除 AB;“护儿”作后句的主语,前面断开, 由此排除 AC。 故选 D。 2.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 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 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 作答。 C 项,“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错误,“嗣”的本义是(经皇上恩准)父亲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而不 是简单的长子。 故选 C。 3.此题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 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答题时注意对 读选项和原文,找到细微差别。 C 项,“以致宇文化及杀害他时,炀帝也没有设法保护”错误,因果关系不存在。强拉因果。 故选 C。 4.此题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 翻译。 第(1)句中的“兴”是发动之意;“咨怨”是怨恨、叹气之意;“游幸”即游赏;“非宜”就是不恰当, 不适宜。第(2)句中的“凶逆”指凶恶的叛逆;“令”是“让”的意思;“抱恨泉壤”即抱恨九泉;“何 言”即(能再)说什么呢。 【点睛】 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 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 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参考译文: 来护儿,字崇善,不记事时就成了孤儿,被伯母吴氏抚养。吴氏关怀教育,给予他很多慈母般的教诲。 他从小聪明出众,刚开始读《诗经》,放下书感叹道:“大丈夫在世,一定替国家剿灭叛贼来博取功名!” 周围的人都对他的话感到吃惊,认为他志向宏大。长大以后,他的雄才大略超群,志向气量非常人所及。 适逢周朝军队平定淮南,所住的白土村,地处战场,经常见到军队,护儿常想建功立业。开皇初年,宇文 忻等镇守广陵。平定陈国的战役,护儿有战功,晋升上开府,赏赐缣帛一千段。 仁寿初年,调任瀛州刺史,以善政闻名。多次被文帝慰劳勉励。炀帝即位,被征入朝,当地百姓牵车 拦路恋恋不舍,连续几天不能出境,到朝廷上书挽留的人,前后有几百人。炀帝对他说:“先前国家还没 有安定的时候,你是名将,如今天下无事,又是良刺史,可以说是兼得其美了。”大业六年,炀帝来到江 都,对来护儿说:“衣锦还乡,是古人所看重的,你现在就是啊。”就赐给他缣二千段,以及牛和酒,让 他谒拜先人的坟墓,宴请同乡的父老。又叫三品以上的官员一起到他家,畅饮一整天,朝廷上下都很羡慕 他。十二年,炀帝出游江都,护儿劝谏说:“陛下兴起战事,易于引起百姓叹息怨恨,如今又要外出巡游, 我很担心不合适。希望陛下停留洛阳,休息一段时间。陛下如今去江都,那是我的家乡,我受恩深重,不 敢只为自己。”炀帝听后,变色而起,好几天不让护儿进见。后来怒气消解了,才叫人引进,对护儿说: “你心中既然这样,我还有何指望!”护儿于是不敢说话。等到宇文化及谋叛时,对护儿甚为忌恨 。那天 早晨将去上朝,被叛贼捉住,护儿说:“陛下现在在哪里呢?”身边的人说: “现在已经被捉住了。”护 儿叹息说:“我是大臣,担负国家的重任,不能清除凶恶悖逆之人,终致朝廷落到如此地步,我只能抱憾 于黄泉之下,还能再说什么呢!”于是被杀害。 护儿重信用,讲交情,淡泊财利,不经营产业。在行军用兵方面,计谋特多,每次阅览兵法,就说: “这难道也是异人的想法!”善于安抚士兵,处分严明,所有士兵都愿意为他效力。 专项训练十 一、(2020·四川省泸县五中高三三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韦贯之,名纯,避.宪宗讳.,遂以字行。少举进士。德宗末年,人有以贯之名荐于京兆尹李实者,实举 笏示所记曰:“此其姓名也,与我同里,素闻其贤,愿识之而进于上。”说者喜,骤以其语告于贯之,且 曰:“子今日诣实而明日受贺矣。”贯之唯唯,数岁终不往,然是后竟不迁。 永贞中,始除监察御史。上书举季弟纁自代,时议不以为私。转右补阙,而纁代为御史。元和元年, 宰相杜佑子从郁为补阙,贯之持不可,寻降为左拾遗。复奏:“拾遗、补阙虽品不同,皆是谏.官.。父为宰 相,子为谏官,若政有得失,不可使子论父。”改为秘书丞。新罗人金忠义以机巧进,至少府监,荫其子 为两馆生。贯之持其籍不与,曰:“工商..之子,不当仕。”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 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 讨吴元济也,贯之请释镇州,专力淮西,且言:“陛下岂不知建中事乎?始于蔡急而魏应也,齐、赵 同起,德宗引天下兵诛之,物为殚屈,故朱泚乘以为乱。此非它,速于扑灭也。今陛下独不能少忍,俟蔡 平而诛镇邪?”时帝业已讨镇,不从。终之,蔡平,镇乃服。初,讨蔡,以宣武韩弘为都统,又诏河阳乌 重胤、忠武李光颜合兵以进。贯之以为诸将四面讨贼,各税进取,今若置统督,复令二帅连营,则持重养 威,未可以岁月下也。亦不从。后四年乃克蔡,皆如贯之策运。 有张宿者,有口辩,得幸于宪宗,擢为左补阙。将使淄青,宰臣裴度欲为请章服。贯之曰:“此人得 幸,何要假其恩宠耶?”其事遂寝。宿深衔之,卒为所构,诬以朋党,罢为吏部侍郎。不涉旬,出为湖南 观察使。后罢为太子詹事,分司东都。穆宗立,即拜河南尹,以工部尚书召。未行,卒,年六十二,诏赠. 尚书右仆射,谥.曰贞。 (据《旧唐书》《新唐书》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 B.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 C.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 D.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谏官,中国古代官职之一,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唐朝的左、右拾遗与左右补阙 都属于谏官。 B.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语言禁忌现象。韦贯之,名纯,因避唐宪宗李纯讳,别人只能用字称呼他, 只有自己才可以用名来称呼自己。 C.工商是手工业者和商人的简称,在封建社会里为杂色之流,可追求物质享受,不可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 更不可超授官秩。 D.对已死的官员,古代皇帝可依据其生前功绩赠官、赠谥。“尚书右仆射”是皇帝对韦贯之死后赐赠的官 职,“贞”是对韦贯之死后赐赠的谥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韦贯之坚持原则,不徇私情。上书推荐弟弟韦纁代替自己做监察御史,当时人们并不认为他偏私;宰相 儿子杜从郁做补阙,韦贯之却两次上奏,致使杜从郁的官职一降再降,做了秘书丞。 B.韦贯之刚强正派,不阿权贵。有人把他推荐给京兆尹李实,李实表示愿意结识他并把他推荐给皇上。韦 贯之并没在意,几年没有去拜访李实,失去了通过李实推荐而升迁的机会。 C.韦贯之洞察力强,料事如神。讨伐吴元济的时候,韦贯之建议先放下镇州,全力对付淮西;不赞成设置 都统的同时又令二帅连营,这些德宗都没采纳。事后证明韦贯之是正确的。 D.韦贯之为官敢言,坚守正义。皇帝宠臣张宿出使外地,宰相裴度为他请求章服,韦贯之严词坚决反对。 因此事得罪了做谏官的张宿,张宿后来“诬以朋党”报复韦贯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说者喜,骤以其语告于贯之,且曰:“子今日诣实而明日受贺矣。” (2)其事遂寝。宿深衔之,卒为所构,诬以朋党,罢为吏部侍郎。 【答案】 1.B 2.B 3.A 4.(1)(向李实)推荐(韦贯之)的人很高兴,急忙把李实的话告诉韦贯之,并且说:“你今天到李实那 里去,明天就能受到庆贺。” (2)这件事就停止不办了。张宿对此怀恨在心,(韦贯之)最终还是被张宿陷害,诬陷他结朋连党,罢免 了他的官职,让他做了吏部侍郎。 【解析】 1.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 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权幸”作“通”的宾语,不要断开;“朝籍” 作前句的宾语,后面断开。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 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 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2.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 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 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 作答。题中 B 项,为避唐宪宗李纯之讳,任何人包括韦贯之自己都不能用名“纯”来称呼。 3.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 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题中 A 项,“宰相儿子杜从郁做补阙,韦贯之却两次上奏” 错,两次上奏一次是针对“补阙”,一次是针对“左拾遗”;且“一降再降为秘书丞”错,原文第二段是 “改为秘书丞”。 4.这是一道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 式的翻译。此题注意,说者:推荐(韦贯之)的人;骤:急忙;且:并且;诣:到;寝:停止不办;衔: 怀恨;构:陷害;卒为所构:被动句。 参考译文: 韦贯之,名纯,避宪宗名讳,以字行于世。年轻时就考中进士科。德宗末年,人有把韦贯之推荐给京 兆尹李实,李实举起笏板给人看他所记下来的名字,说:这是他的 姓名,和我是同乡,一向就听说他很贤 能,希望认识他,然后引荐给皇上。推荐的人很高兴,急忙把李实的话告诉韦贯之,并且说:你今天到李 实那里去,明天就能受到庆贺。韦贯之维诺而已,但几年中始终不肯前往,这件事之后他的官位也没有升 迁。 永贞年间,韦贯之才被授任为监察御史。他上书举荐小弟韦纁代替自己任监察御史,当时议论这不是 徇私枉法。于是转任右补阙,而韦纁代替自己做监察御史。元和元年,宰相杜佑的儿子杜从郁做补阙,韦 贯之坚持说不可以,不久降职为左拾遗。他再次上奏说:拾遗、补阙虽然品级不同,但都是谏官。父亲任 宰相,儿子任谏官,如果政事有失,做儿子的不可能去议论父亲。于是杜从郁改任秘书丞。新罗人金忠义 因为投机取巧进用,官做到少府监,他的儿子以门荫当上了两馆的生徒。韦贯之扣住他的册籍不下发,并 说:工商之家出身的子弟,不应当做官。金忠义用艺能来结交权贵宠臣,替他说情的不止一两个,而韦贯 之更是坚持己见。他不久又上疏陈述金忠义不应当玷污朝廷官吏的名册,词理恳切,金忠义的官职终于被 免去。 当时讨伐吴元济,韦贯之请求先放下镇州,集中力量对付淮西,并且说:陛下难道不知道建中年间的 事情吗?开始是蔡州急呼,而魏州响应,齐、赵一同起来,德宗征发天下兵马讨伐他们,财物用完而人力 费尽,所以朱泚乘机作乱。这不是别的原因,是要迅速扑灭叛乱。如今陛下难道不能稍稍忍一下,等蔡州 平定之后再讨伐镇州吗?当时皇帝已经讨伐镇州了,没有听从韦贯之的建议。最终的结果是,蔡州平定之 后,镇州才屈服。开始,讨伐蔡州,让宣武韩弘做都统,皇帝又下诏叫河阳乌重胤、忠武李光颜合并兵力 而进军。韦贯之以为诸将从四面讨伐叛贼,各自会迅速进攻,如今设置都统督战,又令二个节帅连营,那 么他们会慎重行事,保存各自威力,攻克的日期就难以估计了。皇帝还是没有听从。后来用了四年时间才 攻克蔡州。一切都如韦贯之所预料的。 有个叫张宿的人,很有口才,受到宪宗的宠幸,被提升为左补阙。张宿将要出使淄青,宰相裴度要替 他请求章服。韦贯之说:此人已备受皇帝宠幸,为何还要再给他优厚的宠幸呢?于是这件事就停了下来。 张宿因此对他怀恨在心,(韦贯之)最终还是被张宿陷害,张宿诬陷他结朋连党,罢免了他的官职,让他做 了吏部侍郎。不到十天,又外任为湖南观察使。后来又罢为太子詹事,在东都分司任职。穆宗即位,随即 下令授拜他为河南尹,召入朝廷任工部尚书,还未赴任,去世,终年六十二岁,追赠尚书右仆射,谥号贞。 二、(2020·西藏昌都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二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彬字世儒。少称雅正,弱冠..,不就州郡之命。后与兄麋俱渡江,为扬州刺吏刘机建武长史。元帝引 为镇东贼曹参军,转典兵参军。豫讨华轶功,封都亭侯。愍帝召为尚书郎...,以道险不就。迁建安太守,徒 义兴内史,未之职,转军咨祭酒。中兴建,稍迁侍中。从.兄敦举兵入石头,帝使彬劳之。会周頻遇害,彬 素与頻善,先往哭題,甚恸。既而见敦,敦怪其有惨容,而问其所以。彬曰:“向哭伯仁,情未能已。” 敦怒曰:“伯仁自致刑戮,且凡人遇汝,复何为者哉!”彬勃然数敦曰:“兄抗旌犯顺,杀戮忠良,谋图 不轨,祸及门户。”音辞慷慨,声泪俱下。敦大怒,厉声曰:“尔狂悖乃可至此,为吾不能杀汝邪!”时 王导在坐,为之惧,劝彬起谢。彬曰有脚疾已来见天子尚欲不拜何跪之有此复何所谢敦曰脚痛孰若颈痛彬 意气自若殊无惧容。后敦议举兵向京师,彬谏甚苦。敦变色目左右..,将收彬,彬正色曰:“君昔岁害兄, 今又杀弟邪?”先是,彬从兄豫章太守棱为敦所害,敦以彬亲故容忍之。及敦死,王含欲投王舒,王应劝 含投彬。含曰:“大将军平素与江州云何,汝欲归之?”应曰:“此乃所以宜往也。江州当人强盛时,能 立同异,此非常人所及。睹衰厄,必兴愍恻。荆州守文,岂能意外行事!”含不从,遂共投舒,舒果沈含 父子于江。彬闻应来,密具船以待之。既不至,深以为恨。敦平,有司奏彬及兄子安成太守籍之,并是敦 亲,皆除名。诏曰:“司徒导以大义灭亲,其后虽或有违,犹将百世宥之,况彬等公之近亲。”乃原之。 卒官,年五十九。 (节选自《晋书·王彬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彬曰/有脚疾已来/见天子尚欲不拜/何跪之有此复何所谢/敦曰/脚痛孰若颈痛/彬意气自若/殊无惧容 B.彬曰/有脚疾已来/见天子尚欲不拜/何跪之有/此复何所谢/敦曰/脚痛孰若颈痛/彬意气自若/殊无惧容 C.彬曰/有脚疾已来/见天子尚欲不拜/何跪之有此复何所谢/敦曰/脚痛孰若颈痛/彬意气自若殊/无惧容 D.彬曰/有脚疾已来/见天子尚欲不拜/何跪之有/此复何所谢/敦曰/脚痛孰若颈痛/彬意气自若殊/无惧容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犹未壮,所以称“弱冠”。后人用“弱冠”称二十 岁左右的男子。 B.尚书郎,官职名。东汉始置。魏晋以后,尚书省分曹,各曹有侍郎、郎中等官,通称尚书郎。 C.从,指堂房亲属。如堂兄弟称从兄弟,堂伯叔称从伯叔。从兄,比自己年长的同祖叔伯之子。 D.左右,一指左右两边,一指身边侍候的人,近臣。文中指在王敦身边侍候的人,与《游褒禅山记》中的 “然视其左右”里的“左右”意思一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彬不汲汲于权位。他先是不接受州郡的任命,与兄王虞--起渡江后,面对愍帝征召,他以道路险阻为 由没有就任。 B.王彬为人正直,不为强权所动。当听说周顎被害后,主动前往吊唁,非常悲伤。当王敦怒斥他时,他敢 于当面为忠良说话。 C.王彬对国忠诚,敢于抗言直谏。当王敦商议向京城出兵时,他苦苦劝谏。当王敦变了脸色,要把他抓起 来时,他依然不为所动。 D.王敦死后,王应劝王含投奔王彬。王彬听说王应等人要来投奔自己,就秘密地准备了船等候。后来他们 没有来,王彬感到十分痛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彬勃然数敦曰:“兄抗旌犯顺,杀戮忠良,谋图不轨,祸及门户。” (2)司徒导以大义灭亲,其后昆虽或有违,犹将百世宥之,况彬等公之近亲。 【答案】 1.B 2.D 3.D 4.(1)王彬生气地数落王敦说:“兄长起兵造反,杀害忠诚善良的人,谋划越出常规、法度之事,灾祸殃 及家族。 (2)司徒王导大义灭亲,他的后人即使犯有过失,还要宽恕百代,何况王彬等是他的近亲。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 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 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 AC 项,“何跪之有”是宾语前置,意为“(对王敦)有什么要下跪的”,句意完整,不可断开,可排除 AC 两项; D 项,“意气自若”意为“神情如故”,其主语为“彬”,意思是“王彬神情自如”,结构完整,意思独立, 中间不可断开。“殊无”是“完全没有,毫无”的意思,为一个词,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D 项。 再结合本句意思“王彬说:‘自从有脚病以来,见了天子还不想拜,现在怎能下跪!这又有什么可谢罪的!” 王敦说:“脚痛哪比得上脖子痛?”王彬神情自如,毫无惧色。’”句子可断开为:彬曰/有脚疾已来/见天 子尚欲不拜/何跪之有/此复何所谢/敦曰/脚痛孰若颈痛/彬意气自若/殊无惧容 故选 B。 2.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 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 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 作答。 D 项,“文中指在王敦身边侍候的人,与《游褒禅山记》中的‘然视其左右’里的‘左右’意思一样”分析 错误,“文中指在王敦身边侍候的人”解释正确,而《游褒禅山记》中的“然视其左右”中的“左右”意 为“左边右边”或“四周”,就是方位名词,所以二者不同。 故选 D。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 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 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项,“王彬感到十分痛恨”错。原文“深以为恨”中的“恨”是“遗憾”的意思。 故选 D。 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 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 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中 “数”,数落(某人的短处); “抗旌”,指起兵;“犯顺”,造反;“不轨”,做出越出常规、法度之事;“门户”,指家族,祸及门 户,指灾祸殃及家族。(2)中“以”,因为;“后昆”,后人;“虽”,即使;“或”,有的人;“宥”, 宽恕;“况彬等公之近亲”,判断句,何况王彬等是他的近亲。 【点睛】 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 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 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 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王彬字世儒。从小就以品行端正著称,二十岁时,不接受州郡的任命。后来与其兄王廙一起渡江,任 扬州刺史刘机的建武长史。元帝召他为镇东贼曹参军,转任典兵参军。参预征讨华轶有功,封都亭侯。愍 帝召他为尚书郎,以道路险阻没有就任。升任建安太守,调任义兴内史,没有就职,转任军谘祭酒。中兴 以后,逐渐升任侍中。堂兄王敦举兵入石头,皇帝派王彬去慰劳。正碰上周顗遇害,王彬向来与周顗友好, 就先去哭周顗,非常悲痛。然后去见王敦,王敦奇怪他面有悲容,就问他为什么。王彬说:“刚刚去哭伯 仁,感情还没有平复。”王敦生气说:“伯仁自己招致处死,而且像一般人那样对待你,你这又是为什么!” 王彬生气地数落王敦说:“兄长起兵造反,杀戮忠良,图谋不轨,灾祸殃及家族。”言辞慷慨激昂,声泪 俱下。王敦大怒,厉声说:“你狂妄悖乱到这种地步,以为我不能杀你吗!”当时王导也在座,很为他担 心,劝他起身谢罪。王彬说:“自从有脚病以来,见了天子还不想拜,现在怎能下跪!这又有什么可谢罪 的!”王敦说:“脚痛哪比得上脖子痛?”王彬神情自如,毫无惧色。后来王敦商议向京都进兵,王彬苦 苦劝谏。王敦变了脸色,示意左右把他抓起来,他严肃地说:“君往年害兄,现在又要杀弟吗?”在此之 前,王彬堂兄豫章太守王棱被王敦杀害,王敦因王彬是亲戚所以容忍了他。王敦死后,王含想投奔王舒, 王应劝王含投奔王彬。王含:“大将军平常和王江州关系怎么样,你还想投奔他?”王应说:“这就是应 该去投奔他的原因。王江州在别人强盛的时候,敢于表明不同的看法,这不是一般人能比得上的。他看到 别人衰危,必定产生怜悯恻隐之心。而王荆州墨守条规,岂能超越常规行事!”王含不听,于是一起去投 奔王舒,王舒果然把王含父子投入江中。王彬听说王应要来投奔,秘密地准备了船等候。后来他们没有来, 感到十分遗憾。王敦之乱平定后,有关部门上奏说王彬和兄弟之子安成太守王籍之是王敦的亲戚,都应除 名。下诏说:“司徒王导因为大义灭亲,他的后人即使犯有过失,还要宽恕百代,何况王彬等是他的近亲 呢。”就宽恕了他们。在任上去世,享年五十九岁。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