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5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地理】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4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4月月考 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30小题,共60分) 梅关坐落于梅岭顶部,如同一道城门将广东、江西隔开。梅关南北遍植梅树,梅花盛开时香盈雪径,吸引众多游客前往。游客小华进入步道只见两旁一片绿油油,梅树上都长出了新叶,枝上只剩下零星的花儿。慢慢沿着步道深入,梅花逐渐茂密起来,白花点点布满枝头,已是一片花海。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游客小华观赏梅岭梅花的时间最有可能是 A. 11月 B. 7月 C. 4月 D. 2月 2. 根据游客小华的所见,推测他行进路线的特点是 A. 由南往北,海拔升高 B. 由北往南,海拔升高 C. 由南往北,海拔降低 D. 由北往南,海拔降低 【答案】1. D 2. A 【解析】 【1题详解】 梅花被誉为“岁寒三友”之一的梅花,它的花期在每年的2~3月, 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题详解】 广东位于江西南方,梅花先开花,后发叶,纬度越高、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开花越晚。“小华进入步道只见两旁一片绿油油, 梅树上都长出了新叶,枝上只剩下零星的花儿。慢慢沿着步道深入,梅花逐渐茂密起来”,说明他行进路线的特点是由南往北、海拔升高,A正确,BCD错误。故选A。 读沿南回归线地形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3. 与图中⑤地气候成因无关的是 A. 东北信风 B. 东南信风 C. 暖流 D. 地形 4. 有关图示地区说法正确的是 A. ⑤地位于②地的正东方向 B. 甲、乙、丙三海域依次为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C. ④地所在国家的人口主要集中在其北部的平原地区 D. 该剖面线穿过的地区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 5. 图中剖面线没有穿过的板块是 A. 太平洋板块 B. 印度洋板块 C. 亚欧板块 D. 美洲板块 【答案】3. A 4. D 5. C 【解析】 【3题详解】 由题意可知,图示地区为沿南回归线地形示意图,东北信风位于北半球,气候成因与东北信风无关, A正确;根据图中经纬度位置可判断出⑤地区是非洲的塔斯马尼亚岛东侧,是热带雨林气候,成因是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带来丰富的水汽,受地形抬升作用,形成丰富的地形雨,沿岸有暖流增温增湿作用,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4题详解】 图中⑤地和②地都是东经度,度数大的在东,②地位于⑤地的正东方向;甲、乙、丙三海域依次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④地所在国家是巴西,人口主要集中在其南部的高原地区;该剖面线穿过的地区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D正确。 【5题详解】 图示地区为沿南回归线地形示意图,依次穿过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没有穿过亚欧板块,C正确。 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农业生产、聚落景观和人类活动等方面也呈现出差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我国农业生产的耕作制度,自南向北由一年三熟逐渐变为一年一熟,主要影响因素是 A. 地形 B. 降水 C. 热量 D. 土壤 7. 我国北方民居特别重视坐北朝南的方位,其主要原因是 A. 受帝王思想的影响 B. 可以节省建筑成本 C. 可以获得更多的太阳光照 D. 能够减少雨水对房屋的压力 8. 下列关于南北方传统民居差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南方民居墙体厚 B. 南方民居屋顶坡度小 C. 南方民居房檐宽 D. 南方民居正南正北方位观强 【答案】6. C 7. C 8. C 【解析】 【6题详解】 我国农业生产耕作制度,自南向北由一年三熟逐渐变为一年一熟,主要是因为纬度逐渐升高,太阳高度角越来越小,获得的热量越来越少,C正确;和地形、降水、土壤无关,ABD错。故选C。 【7题详解】 我国北方地区纬度高,太阳高度小,光照较弱,房屋坐北朝南可以更好的获得太阳辐射,C正确;与帝王思想无关,A错;朝向方位不能节省建筑成本,B错;不能减少雨水对房屋的压力,D错。故选C。 【8题详解】 我国民居特点是,北方寒冷,民居墙体厚,A错。南方多雨,民居屋顶坡度大,B错。南方降水多,民居房檐宽,C对。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差,多临水而建,D错。故选C。 读下列四个半岛,回答下列各题。 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四个半岛均位于板块交界处,故多火山地震 B. 四个半岛均临海,故气候均具有海洋性特点 C. 半岛②③降水多是因为暖流影响 D. 半岛④西侧多峡湾,是冰川侵蚀的结果 10. 有关四个半岛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半岛②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 B. 四个半岛均临海,故全年降水丰富 C. 半岛①南部为地中海气候,北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D. 半岛④的气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答案】9. D 10. A 【解析】 【9题详解】 结合图示可知①为亚平宁半岛;②为朝鲜半岛,③是雷州半岛,①②③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④为斯堪第納维亚半岛。四个半岛中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并没有位于板块交界处,A错误;四个半岛均临海,但①半岛临地中海,属于地中海气候,海洋性特征不明显,B错误;半岛②③降水多主要是因为受夏季风的影响带来丰沛的降水,C错误;半岛④西侧多峡湾,主要是冰川侵蚀的结果,D正确。 【10题详解】 半岛②为朝鲜半岛,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A正确;四个半岛均临海,但①半岛为地中海气候,④半岛东侧为西风背风坡,降水较少,B错误;半岛①大部分地区均为地中海气候,C错误;半岛④西部沿海地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东侧为西风背风坡,降水少,为温带大陆性气候,D错误。 贝加尔湖位于俄罗斯南部,属贫营养湖,湖水透明度极高。俄国大作家契诃夫曾描写道:“湖水清澈透明,透过水面就像透过空气一样,一切都历历在目,温柔碧绿的水色令人赏心悦目……每逢春秋季时,湖面常会出现4米以上的风浪,湖边沙滩上生长着一些奇特的“高跷树”,有2~3米高的根部裸露在地上,成年人可以自由地从根下穿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导致贝加尔湖湖水“温柔碧绿”的原因不包括 A. 湖泊较深 B. 湖中的藻类植物繁殖慢 C. 河流入湖泥沙量大 D. 湖泊周围的人类活动少 12. “高跷树”根部裸露的原因是 A. 外力作用强,土壤易“跑” B. 冻土深厚,根部不易深入土壤; C. 地表营养物质丰富,便于树木吸收 D. 积雪掩盖,利于树木安全越冬 【答案】11. C 12. A 【解析】 【11题详解】 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淡水湖,属贫营养湖,湖水透明度极高。导致贝加尔湖湖水“温柔碧绿”的原因是湖泊较深,A包括。属于贫营养湖,湖中的藻类植物少,繁殖慢,B包括。河流入湖泥沙量小,透明度极高,C不包括。湖泊周围的人类活动少,对湖泊污染少,D包括。故选C。 【12题详解】 每春秋季时湖面常会出现4米以上的风浪,湖边沙滩上生长着一些奇特的松树,有2~3米高的根部裸露在地上。“高跷树”根部裸露的原因是风浪巨大,外力作用强,导致根部土壤侵蚀,A对。湖水没有结冰,树木生长在湖岸沙滩上,冻土不是主要影响因素,B错。营养物质大多被沉积在湖底,C错。积雪掩盖,不是根部裸露在地上的原因,D错。故选A。 西班牙耕地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40%,以旱作农业为主。20世纪80年代开始,西班牙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提高灌溉技术,扩大耕地灌溉面积,使大麦、小麦、水稻等粮食作物产量大增,占农业产值比重曾高达80%以上。欧盟正式成立后,西班牙政府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大力发展蔬菜、花卉、果树等园艺业,与法国形成农业一体化,农产品主要面向欧盟市场,成为“欧洲菜园”,园艺业产值达到农业产值的40%以上。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西班牙种植小麦的季节是 A. 春末夏初 B. 春末秋初 C. 秋末冬初 D. 冬末春初 14. 促使西班牙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的主要原因是 A. 气候条件的变化 B. 农业技术的发展 C. 小麦产量降低 D. 市场需求的变化 15. 与法国相比,西班牙发展园艺业的优势是 A. 接近消费市场 B. 交通运输便利 C. 技术水平高 D. 低温冷害少 【答案】13. C 14. D 15. D 【解析】 【13题详解】 西班牙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冬季气温高,小麦可以越冬,故主要种植冬小麦,种植冬小麦的季节是秋末冬初。故C正确。故选C。 【14题详解】 气候条件的变化很小,不足以影响农业的种类,A错误;农业技术的发展不一定要改变种植类型,B错误;小麦产量降低不符合现实,C错误;欧盟正式成立后,蔬菜、花卉、水果等市场不断扩大,并且蔬菜、花卉、水果等利润更高,促使西班牙调整农业种植结构,D正确。故选D。 【15题详解】 与法国相比西班牙在市场、技术、交通方面不占优势,ABC错误;与法国相比,西班牙纬度更低,冬季气温高,发展园艺业的优势是低温冷害少,D正确。故选D。 贝加尔湖为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是地壳断陷而成,贝加尔湖每年1-5月结冰。回答问题。 16. 贝加尔湖每年有约5个月的结冰期,其较同纬度地区结冰期偏长主要是由于 A. 纬度较高 B. 海拔较高 C. 受寒冷气流影响大 D. 南北跨度大 17. 据考查,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着巨厚的沉积物,但湖水深度依然再增大,这说明 A. 湖底沉积物随河流流出量大于流入量 B. 湖泊降水量增加,蒸发量减少 C. 河流携带泥沙的能力减弱 D. 湖泊断陷速度大于泥沙沉积速度 【答案】16. C 17. D 【解析】 【16题详解】 贝加尔湖每年有约5个月的结冰期,其较同纬度地区结冰期偏长主要是由于其位于西伯利亚,距离冬季风源地较近,受寒冷气流影响时间较长,故本题选择C。 【17题详解】 贝加尔湖为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是地壳断陷而成。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着巨厚的沉积物,但湖水深度依然再增大,说明湖泊断陷速度大于泥沙沉积速度,故本题选择D。 下图为“沿某岛屿20°纬线的地形剖面及两地气候统计图”,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18. 该岛甲、乙两地 A. 5月降水最大 B. 7月气温最低 C. 甲为热带季风气候,乙为热带雨林气候 D. 8月~12月气温逐月递减 19. 甲地比乙地降水量小的主要原因是 A. 地处背风地带 B. 海拔较高 C 受沿岸寒流影响 D. 距海较远 【答案】18. B 19. A 【解析】从气温各月变化可以判断为南半球,结合该岛屿的经纬度位置,判断该岛屿表示马达加斯加岛。 【18题详解】 A从图中的降水量可以判断乙地2月降水量最大,A项错误。 B从气温变化看7月气温最低;B项正确。 C最冷月气温在20℃以上,可判断为热带气候,再从降水可以判断甲降水季节变化大,是热带草原气候,乙各月降水都比较多,为热带雨林气候;C项错误。 D8月—12月气温逐月升高,D项错误。 综合分析,B项正确。 【19题详解】 该岛位于南半球低纬,故受东南信风影响,乙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故降水丰富。而甲位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降水少。故选择A正确。 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淡水湖,通过洞里萨河同湄公河相连,是湄公河的天然蓄水池。 洞里萨湖湖面最大可达 1 万平方千米以上,茫茫湖面宽 100 千米左右,平均水深在 10 米以上,最深 11.5 米;最小面积是 2 700—3 000 平方千米,宽 30 千米,平均水深仅 1 米左右。其北部有古老的灌溉工程——西池和东池。它们是在地面上四面筑起土墙形成高出地面的水库。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20. 下列关于洞里萨湖和洞里萨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洞里萨河终年补给洞里萨湖 B. 洞里萨河一年内流向定期发生变化 C. 洞里萨湖终年补给洞里萨河 D. 洞里萨河终年流向大致是西北—东南 21. 洞里萨湖地区交通便捷,船舶吃水 4 米的船只经各支流可达湖区周围的各省省会。通航最佳时间是 A. 全年 B. 1—6 月 C. 6—10 月 D. 11 月—次年 4 月 22. 这两个地上水库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 A. 雨水 B. 湖泊水 C. 地下水 D. 人工提水 【答案】20. B 21. C 22. B 【解析】 【20题详解】 洞里萨河一年内流向定期发生变化,洞里萨河雨季补给洞里萨湖,洞里萨湖旱季补给洞里萨河, B正确。A、C 、D错误。 【21题详解】 洞里萨湖地区交通便捷,船舶吃水4米的船只经各支流可达湖区周围的各省省会。通航最佳时间是水位最深的季节,应在雨季丰水期,是每年6—10月,C对。A、B、D错。 【22题详解】 这两个地上水库是在地面上四面筑起土墙形成高出地面的水库,根据水库与丰水期的水位高度可知,湖泊在丰水期水位高于水库,所以水库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湖泊水,B对。 雪线高度是指终年积雪下限的海拔。该图表示全球不同纬度气温、降水量、多年平均雪线高度的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 影响图中曲线③分布规律最直接的因素是 A. 大气环流 B. 太阳辐射 C. 海陆位置 D. 地形 24. 曲线③在北纬50°-60°数值明显小于南半球同纬度,主要原因是 A. 北半球大陆性强,冬季气温低,导致年均温低 B. 北半球该纬度范围山体普遍偏低,导致雪线低 C. 北半球陆地面积大,受大陆气团影响,降水少 D. 南半球西风漂流规模大,温度低,受其影响降水少,导致雪线高 25. 曲线①在南北纬30°附近数值较大,原因是 A. 两至前后,太阳直射点分别直射南北回归线,导致气温较高 B.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降水稀少,导致雪线偏高 C. 信风带由海洋带来充足水汽,导致降水增加 D. 山麓基带为热带沙漠带,气温高,导致雪线高 【答案】23. A 24. C 25. B 【解析】该组题主要考查气温、降水量、雪线高度随纬度变化的规律。 【23题详解】 ①②③表示了不同要素的纬度分布规律,根据各要素分布规律可知,气温受太阳辐射的影响较大,其分布是自低纬向高纬递减,如②线所示。就降水而言,赤道地区因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其降水量是全球最多的,到了副热带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显著,形成了一个降水低谷区,而到了南北纬60°附近,由于受极锋的影响,降水又较多,由此可知降水量的分布如图中的③线所示。赤道地区的气温虽然较高,但由于降水丰富,其雪线高度往往低于终年少雨的副热带地区,即雪线高度分布曲线如图的①线所示。因此影响③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气压带和风带,故A正确。 【24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曲线③属于年降水量线,在北纬50°-60°数值明显小于南半球同纬度,结合世界上的海陆分布可知主要原因是北半球陆地面积大,受大陆气团影响,降水少,故C正确。③不是气温曲线,A错。③不表示雪线,B、D错。 【25题详解】 曲线①表示多年平均雪线高度变化,在南北纬30°附近数值较大,原因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降水稀少,导致雪线偏高,故B正确。曲线②表示气温变化曲线,A错。降水增加,雪线低,C错。该纬度大陆东岸缺少热带沙漠带,D错。 下图为“东南亚某岛屿及其附近海域的地形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26. 地形剖面示意图中M点对应左图中点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7. 有关该岛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东南部海域大陆架最宽 B. 聚落多分布在沿海平原 C. 甲河流程约为100公里 D. 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答案】26. C 27. B 【解析】该题考查地形剖面图,地形图的判读。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和析图能力。 【26题详解】 据右图剖面图分析,在南北方向上,M点位于山顶位置;在东西方向上,M点位于山脊的位置,对照左图四点进行分析,③最符合,故C项正确;④位于河谷地区,故D项错误;②位于鞍部,且在东西方向上为山岭,不是山脊,故B项错误;①位于山岭,与右图剖面图不符,故A项错误。所以选C。 【27题详解】 据图中的等深线分析,西北部等深线较稀疏,说明海域大陆架宽广,故A项错误;沿海平原地区,交通便利,地势平坦,有利于聚落的形成,故B项正确;根据甲河流所跨的经度判断,甲河流程大于100公里,故C项错误;处于低纬度赤道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植被应为热带雨林带,D项错误。所以选B。 读经纬线简示图,其中X地位于大陆东海岸,Y地位于大陆西海岸,回答下列各题: 28. 位于Y地所在国的是 A. 富士山 B. 巴拿马运河 C. 硅谷 D. 大分水岭 29. 当Y地在一年中夜最长的时期 A. X地正处于多雨季节 B. Y地正处于多雨季节 C. X地水稻播种季节 D. Y地小麦收获季节 30. 当X地的太阳高度在一天中最大的时候 A. 地时间比X地早一天 B. Y地时间比X地迟一天 C. Y地时间与X地同一天 D. Y地与X地时刻相同, 日期不同 【答案】28. C 29. B 30. B 【解析】 【28题详解】 180º经线纵穿太平洋,已知X地位于大陆东海岸,Y地位于大陆西海岸,可判断图示是北太平洋两岸,即图示是北纬33º附近,Y是美国西部的硅谷;富士山在大陆东岸,巴拿马运河接近赤道,大分水岭在南半球。选C正确。 【29题详解】 Y地处大陆西岸30ºN-40ºN间,是地中海气候,一年中夜最长是冬季,也是当地的雨季;X地在大陆东岸,此时是冬季是干季,水稻是在夏季雨季播种;小麦是在夏季收获,不是冬季。选B正确。 【30题详解】 当X地的 太阳高度在一天中最大的时候,是该地正午时刻;Y在西8区,X在东8区,Y地比X地晚16小时,日期差一天,A、C、D错,B正确。 二、非选择题(3小题,共40分) 31.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图所示国家的主要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 (2)B图所示国家的主要气候类型包括(按自上而下顺序)______、______和____,其中该国纬度40°-60°沿海地区的气候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狭长地带,原因是_________。 (3)A图、B图所示都是狭长型的临海国家,导致两国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 (4)当P1地盛行西南风时,P2地的气候特点是___,流经P2地沿岸的洋流名称是___。 【答案】(1)热带季风气候 (2)热带沙漠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安第斯山阻挡了西风气流无法深入内陆 (3)国土所处纬度与南北跨度;地处大陆东岸或西岸;大气环流、洋流的影响等 (4)温和湿润 秘鲁寒流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的比较与分析。 (1)根据图示的经纬度位置判断,甲为越南,受热带季风气候影响。 (2)根据图示的经纬度位置判断该地区为南美洲西部沿海,结合纬度位置判断:北部位于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为热带沙漠气候;中部位于30°-40°的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南部位于40°-60°的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由于受西部沿海地区的南北狭长的安第斯山的阻挡,西风气流无法东进,造成该国纬度40°-60°沿海地区的气候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狭长地带。 (3)由于两国所处的海陆位置的差异导致了其大气环流的差异,而形成不同的气候。 (4)当P1盛行西南季风时,为北半球的夏季,则P2位于南半球,为冬季,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根据世界洋流的分布来确定。这里有寒流经过,在南美洲的西海岸是秘鲁寒流。 3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苏门答腊岛属于印度尼西亚第二大岛,呈西北一东南走向,主要由西部巴里散 山脉和东部的沼泽地组成。下图为苏门答腊岛地理位置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城市之间正在 修建铁路。 材料二 同为热带地区的爪哇岛丙城市(如下图所示),降水的季节差异变化大,其1月 的降水为413mm,7月的降水为49mm。 (1)指出甲、乙两城市之间正在修建铁路时的不利自然条件。 (2)分析丙地1月与7月降水差异大的原因。 (3)简析苏门答腊岛火山、地震多发的原因。 【答案】(1)沿途多沼泽、跨越多条河流、多火山地震、气候湿热、蚊虫多等。 (2)丙地位于南半球的热带地区,1月份,该地被南移的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偏多;位于西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7月份,当地受东南信风的影响,丙地处于山地的背风坡,降水相对较少。 (3)苏门答腊岛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地壳运动活跃。 【解析】 (1)影响交通线路修建的自然条件应从地形、地质、水文、气候等方面分析。据图可知,苏门答腊岛地处赤道附近,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气候湿热,多蚊虫;据左图可知,沿图多次跨越河流和沼泽地,且地处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因此不利于铁路的修建。 (2)影响降水的因素主要有大气环流、地形、洋流、海陆位置等。据图可知,丙地位于赤道以南,即南半球的热带地区,1月份,该地被南移的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偏多;且位于西北季风的迎风坡,因此降水多;而7月份,当地受东南信风的影响,丙地处于山地的背风坡,因此降水相对较少。 (3)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应从板块构造理论角度分析。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板块内部地壳稳定。据图可知,苏门答腊岛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地壳运动活跃,因此多火山地震。 33.下图为南亚局部略图。孟加拉湾是风暴潮的多发区,也是风暴潮的重灾区。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指出孟加拉湾风暴潮的多发季节,并说明原因。 (2)描述图中A河上游的水文特征。 【答案】(1)夏季(5~10 月)。夏季盛行西南季风,飓风活动频繁;正值雨季,河流径流量大,水位高。 (2)A河上游径流量大,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流速快;含沙量较小;无结冰期等。 【解析】本题组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力,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设计到的知识主要有南亚地区的气候特征,河流水文特征,难度较大,需要扎实的基础,结合材料分析答题。 (1)风暴潮按成因分为温带风暴潮和台风风暴潮两类,孟加拉湾5~10月份多飓风活动,故此时段多风暴潮。另外此时段,该区域盛行西南风,河流又处在汛期,加剧了风暴潮的发生频率和带来的危害,同时海水涌入河道,还要考虑海水的顶托作用。 (2)A河为恒河,恒河上游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南麓,此地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但季节差异大,河流流量大且有明显的季节变化;高山地势起伏大,河流流速快;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此地纬度较低,平均温度较高,河流无结冰期。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