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5 发布 |
- 37.5 KB |
- 3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模拟精华30题学案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模拟精华30题 学案 模拟题1.【2018届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四月联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他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2)庄子在《逍遥游》中提到的《齐谐》中说,鲲鹏奋飞时“________,_________”但它也并不逍遥,因为“________”,依然有所待。 【答案】(1)吾师道也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2)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 【解析】试题分析: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击”“抟”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模拟题2.【2018届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冲刺预测卷一】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连峰去天不盈尺,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2)来骐横以驰骋兮,_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3)入则无法家拂士,______________,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__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5)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6)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7)小桥流水人家,______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8)兼听则明,_____________。(司马光《资治通鉴》) 【答案】(1)枯松倒挂倚绝壁 (2)来吾道夫先路 (3)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4)雕玉砌应犹在 (5)会当凌绝顶 (6)一尊还酹江月 (7)古道西风瘦马 (8)偏信则暗 模拟题3.【上海市黄浦区2018届高考模拟考】 按要求填空。 (1)郴江幸自绕郴山,_________?(秦观《_________·郴州旅舍》) (2)_________,_________,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3)黄庭竖的《登快阁》善于运用典故表达情感,其中_________句用伯乐与钟子期的典故,隐喻世上已无知音。 【答案】(1)为谁流下潇湘去 踏莎行 (2)所以游目骋怀 足以极视听之娱 (3)朱弦已为佳人绝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既有直接性默写,也有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潇湘、莎、极、娱、绝。 模拟题4.【2018届湖南炎德·英才大联考雅礼中学高三月考试卷(八)】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处在社会迅速发展变化的时期,青年人不能有投机取巧、急于求成的心理、而要一步一个脚印,以行远自迩的心态去奋斗。 ②对张伯苓这样一个政治上有些糊涂又有些声望的人,周恩来并没有把我们的政治态度和思想认识强加于他,让他接受,而是逐渐地循循善诱,启发自觉。 ③当下,很多明星都怕述而不作而被历史忘记,所以不管会不会写,都纷纷发表自己的个人作品,一时间娱乐圈仿佛人人都成了作家。 ④治理土壤污染,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是是一个远大的梦。在这个梦想实现之前,只需要拿出披肝沥胆的决心,就可以杜绝镉大米进入市场。 ⑤这几位宇航员春秋鼎盛,他们乘坐航天器进入太空,驾驶和操作航天器,探索宇宙奥秘,为中国的航天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⑥中国富了,却不忘金针度人,将先进技术传授给邻国,有力地促进了地区经济的融合,推动了全球社会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④B.③④⑤C.①⑤⑥D.②③⑥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模拟题5.【2018届江苏高三三校联考卷(十二)】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有人说,悔恨是紧跟着罪过的,这句话似乎并不适用于________在我们心灵里的仿佛已经在那里安家落户的罪过。我们能够痛悔和改正因一时的措手不及或者是感情冲动而犯下的罪过,但是,那种年深日久、________,而且扎根在意志坚定者身上的邪恶则是不容易扭转的。后悔就是否定我们的初衷,反对我们原来的想法,叫我们四处乱走,________。 A.盘桓 根深蒂固 无所适从 B.盘踞 盘根错节 不知所措 C.盘桓 盘根错节 不知所措 D.盘踞 根深蒂固 无所适从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盘桓:徘徊,逗留。盘踞:非法占据,霸占。从后文的“安家落户”来看应选“盘踞”。 模拟题6.【2018届广东肇庆市教学质量评估高中毕业班第三次统一检测】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浒传》的结局,因梁山英雄的纷纷遇害和被迫自缢等情节而令人不忍卒读。 B.在网络上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总是发一些虚假贴子,但是三人成虎,当许多网站都转载的时候,很多人都相信了。 C.“缘定终身,幸福一生”职工集体婚礼在工人文化广场举行,1000多名职工朋友观摩了38对有情人喜结金兰的仪式,见证了新人神圣而甜蜜的时刻。 D.在《自在人生浅淡写》这本书里,舒婷一改往日的朦胧缠绵,以散文的形式,书写沁人心脾的诗意情怀。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 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 三人成虎:指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的人就信以为真。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作事实。 喜结金兰:指朋友交情深厚。也指高兴地成为结拜兄弟姐妹。不合语境。 沁人心脾:原指芳香凉爽的空气或饮料使人感到舒适。也形容诗歌和文章优美动人,给人清新爽朗的感觉。 模拟题7.【2018届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高三阶段性测试(五)】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近年来.廊坊市强力推进京津冀医疗卫生事业协同发展,坚持优势互补、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全面提高与京津地区的对接合作。 B.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农村留守老人和留守妇女儿童数量不断增加,“谁来孝”“怎么孝”“如何传承孝”,成为新时期解决贫困问题必须面对的事实。 C.他们公司提出了一个全新、多维的思路,旨在建设一个安全、畅通、节能、环保的新型城市智慧交通体系为目的,让人们生活的城市宜居而美好。 D.日前,在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的年度食品安全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上,与会专家对2017年的食品安全进行了解析。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项,“提高与京津地区的对接合作”搭配不当,可将“提高”改为“加强” ,或在句末 点睛: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辨析病句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题。还有一个简捷的方法便是借助标志法,比如,如果句中出现关联词,可从关联词的搭配、语序、逻辑等三个方面考虑;如出现多重定语或多重状语,就要考虑是否存在语序不当;如果出现长定语就要考虑是否淹没了中心词造成成分残缺;如果出现介词,可从主语残缺、中途易辙、主客颠倒等角度考虑。 模拟题8.【2018届辽宁省部分重点中学协作体高三模拟考试】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耐克公司高级副总裁肖恩·欧哈伦表示,贸易战对双方都不利,美国单方面行动必将产生负面后果,不仅损害美国消费者和进口商利益,也会损害中方利益。 B.野蛮摇晃樱花树、硬闯校大门的行为,应纳入旅游部门的“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纳入记录,并加强处罚力度,让当事人为自己的不文明行为付出代价。 C.修改宪法是时势之举。宪法只有不断适应新形势、吸纳纳新经验、确认新成果、做出新规范,才具有持久生命力。这次修宪,正是对此的贯落实。 D.校服作为一种身份标识,能够提高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身份认同,有助于建构不同学校之间的区隔与界限。同一个学校的学生,一样的校服体现出一种平等的意识。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题中A项,不合逻辑,“不仅损害美国消费者和进口商利益,也会损害中方利益”的递进关系反了。C项,成分残缺,应为“顺应时势之举”。D项,搭配错误,“提高”改为“增强”。 点睛:不合逻辑是病句常见的类型,主要有并列不当、否定不当、主客倒置和不合生活事实。句子中出现“和”“等”或顿号注意查找因并列不当或不能包含等因素引起的逻辑错误。见到否定词语,反问句及表示否定意思的词语,查找因否定不当而造成的逻辑错误。见到“被”“受”“对”“对于”等表示主客关系的词语注意查找因主客倒置而引起的逻辑错误。此题A项逻辑递进关系不当。 模拟题9.【2018届山东、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考冲刺模拟试卷(三)】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收入全靠收取保教费用,因此常常出于控制成本,压缩教师培训开支,使部分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升较慢。 B.目前,教师评价体系过于注重近期数量业绩,忽视长远质量积累,不利于原创性科学研究的开展,影响教师自身潜能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C.大量的家长“被选择” 送孩子参加各类繁重的竞赛培训,很多孩子不仅根本对这些打着竞赛旗号的兴趣班不感兴趣,而且原有的兴趣都被繁重的竞赛培训给扼杀掉了。 D.部分90后青年“人未老,心已丧”,涉世未深,却已“立地成佛”,在本应该斗志昂扬的年纪就对生活“缴械投降”,放弃挣扎与奋斗。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能力。题干要求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A项,成分残缺,“出于”缺少宾语中心语,可在“控制成本”后加“的考虑”;B项,搭配不当。“潜能”与“提高”不搭配;C项,语序不当。“根本对这些打着竞赛旗号的兴趣班不感兴趣”语序不当,“根本”应放在“不感兴趣”之前。故选D。 模拟题10.【2018届新课标高三模拟冲刺卷(一)】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母亲曾当着众兄妹感慨地说:“如果你当初留在重庆不回来,我和你家父的骨头都早就没有了。” B.每一朵花都在含笑,笑蜜蜂的多情,笑蝴蝶的单相思,笑季节对自己的垂爱,笑生命的灿烂光华。 C.他自豪地说:“看把你们给美的,要不是我尽力玉成你们这桩婚姻,你们现在还不知道在干啥呢?” D.南京城用它一贯的“热情”恭迎我的到来,炙热的天气着实给来自西北高原的我一个下马威。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得体,A项,家父:谦辞,称自己的父亲。此处用错对象。B项,垂爱:敬辞,说对方对自己的爱护。符合语境。C项,玉成:敬辞,感谢对方的成全。此处用错对象。D项,恭迎:敬辞,恭敬地迎接对方。此处用错对象。 模拟题11.【上海崇明区2018届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 面对不合群、喜欢单打独斗的小明,以下句子最适合劝诫他的是( ) A.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B.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C.谦者众善之基,傲者众恶之魁。 D.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答案】B 种罪恶中为首的。本句强调的是谦虚与善、骄傲与恶的关系。D项,“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该句的意思是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了梅花的淡淡清香。借雪梅的争春,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分析备选答案及对象之间的关系。B项强调要合群,面对不合群、喜欢单打独斗的小明,B项最适合。 模拟题12.【广西区2018届4月高三考前模拟联合】 下列应用文体表述恰当的一项是 A.本百货商场定于2018年5月1日8点开业,欢迎各界人土前来选购。(开业广告) B.为庆祝令尊七旬正诞,明日午12时备薄酒于阳光酒家(光明路5号),敬请光临。(请柬) C.本人拾到装有85元人民币的黑色钱包,请失者到一班班主任处领取。(招领启事) D.有意者于周一下午五点至六点到校报编辑室报名,逾期不候,后果自负。(招聘启事) 【答案】A 模拟题13.【2018届河南新乡市高三第三次模拟测试】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 维生素C又叫抗坏血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容易从体内流失。①___,因此须通过食物摄取。②___。水果中,酸枣、鲜束等含量最多;蔬菜中,辣椒、菠莱等含量丰富。蔬莱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但因植物组织中含有一种抗坏血酸酶,使蔬菜中的维生素C久储后易被破坏。另外,③___,所以为了保存蔬菜中的维生素C.蔬菜以生吃或凉拌为佳。 【答案】①人体不能自行制造维生素C ②维C的主要食物来源是蔬菜与水果 ③加热会破坏蔬菜中的维生素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又考查学生对文段的总结概括能力,及文 模拟题14.【2018届黑龙江大庆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7日18时,北京市应急办发布空气重污染预警等级由橙色提升为红色的消息。其实作为预警响应级别最高的红色预警,启动却相对审慎,一方面是其启动条件设置更为严格,另一方面是①___。一经启动,学校停课,机动车分单双号行驶,公车整体停驶80%,地铁加开班……由是观之,②___。本质上,红色预警也是向整个社会发出的共同治霾“集结号”,在其启动的背景下,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个人,③ ___,并切身投入到减少污染源制造的治霾行动中,以自觉行为去保护健康的环境,比如有意识地少开私家车、多绿色出行等。 【答案】①其启动对社会生活的影响非常大 ②启动红色预警的审慎是很有必要的 ③都应从中意识到雾霾治理的难度与紧迫性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是“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 模拟题15.【2018届湖北华中师大一附中高三综合考试语文试卷(一)】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 个字。 地震是地球内部物质运动所造成的地面震动,是一种自然现象。而地球从未停止过运动,①_________ ,数量大约在每天1万次左右,全球每年发生的地震有500 万次之多。但②_________,因为震级小于3.0 级时,地震释放的能量不大,人们一般不会觉察到大地的震动。我国处于两大地震带交接地区,是地震多发国家,这更提醒我们③_________。 【答案】①所以地球上每天都有地震发生 ②这些地震大多数是人们感觉不到的 ③了解防震知识,掌握自救技能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性。首先分析语境,把握中心话题,然后分析横线前后的语句,把握内容之间的关联。这段话属于说明性的文字,说明的对象是“地震”,第一处,前面说“地球从未停止过运动”,后面说“数量大约在每天1万次左右”,横线上应是说地球上每天地震的频繁发生;第二处,横线前面有一转折词语“但”,而前面都是在说地震的频繁,后面又说“因为震级小于3.0级时,地震释放的能量不大,人们一般不会觉察到大地的震动”,可见横线上的内容应是说“每天频繁发生的地震大多数是人们感觉不到的”;第三处,这一句在最后,前面说“我国处于两大地震带交接地区,是地震多发国家”,提醒的内容应是说“了解防震的知识,掌握自救的技能”。 点睛:“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文本。具体说,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答题技巧: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比如本题中,话题的中心是“地震” ,主要讲述了地震的高发性,其目的是提醒我们了解防震的知识,掌握自救的技能,考生只要分析前后的语境,答题不难。 模拟题16.【2018届四川雅安市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下列语言表达没有逻辑错误的一句是 A.我们只要坚持吸取中华文化中的精华,同时吸取世界各民族中的优秀成分,不断开拓创新,就必定能使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华文化永葆青春。 B.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C.作为一个现代人,只要学会和别人合作,就能取得成功。 D.马化腾大学毕业后创立腾讯,李彦宏大学毕业后创立百度……他们最终都在各自从事的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由此可见,大学毕业后选择自主创业必能获得成功。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普通的逻辑类试题,考生要注意认真研读选项,准确判断选项的错误。B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偷换概念;C只要学会和别人合作,就能取得成功。演绎推理错误 ;D由此可见,大学毕业后选择自主创业必能获得成功。归纳推理错误。 模拟题17.【2018届浙江嘉兴市高三教学测试】下面文字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示例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故宫文创在其淘宝店推出一款“俏格格娃娃”后,很快将其下架。因为有网友指出,该款娃娃的身体部分与国外某品牌娃娃相似,有可能引起知识产权争议,这势必引起法律纠纷,一旦涉及法律纠纷,就将严重影响故宫文创的声誉。所以,此举彰显了故宫维护知识产权的决心,会给故宫文创带来更大的收益。 示例:“知识产权争议”不一定会“引起法律纠纷”。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法律纠纷”不一定会“严重影响故宫文创的声誉”。 (2)“此举”不一定“会给故宫文创带来更大的收益”。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仿写等语言运用表达的能力。解答时,需要认真审题,尤其仔细阅读所 模拟题18.【2018届东三省四城市联考暨沈阳市高三质量监测(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打动了无数人,而我却偏偏关注前两句“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这两句是不是在暗示“虽然皇帝的恩泽惠及不到我,可我却不管那么多,就是要活出自己的精彩来” 呢?或许有,但袁枚绝对不会说出来。因为清代的文字狱极为严酷。当然,追问当年袁枚到底是怎么想的,意义不大。诗也好,文也罢,读经典诗文的价值不在于理解诗文本身,而是把这些诗文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和自身的经历结合起来,从而使经典诗文常读常新,常读常深。 ①文中有一处逻辑错误,应将“不在于……而是”改为“______……________”。 ②这段文字中作者得出的最终结论是__________。(不超过20字) 作者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引出这个结论的。(不超过10字) 【答案】①不仅在于 更在于 ②要结合现实生活与自身经历将经典读深读新 读袁枚诗的经历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回答问题”,这是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模拟题19.【2018届百校联盟TOP20四月联考(全国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筝柱①子 朱湾② 散木③今何幸,良工不弃捐。 力微惭一柱,材薄仰群弦。 且喜声相应,宁辞迹屡迁。 知音如见赏,雅调为君传。 【注】①筝柱,就是筝上的弦柱。每弦一柱,可移动以调定声音。②朱湾,唐代宗大历年间进士。性浪漫,好琴酒,放纵山水,不应征辟。③散木,无用的木材。《庄子·人问世》记载:“散木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椁则速腐。或称为散材。”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说自己身为无用之木,没什么大用处,但能工巧匠却没有抛弃自己,自己十分幸福。 B.颔联说自己能力很弱,只能作为古筝的筝柱,非常惭愧,要想奏成音乐,还要依仗群弦。 C.颈联写筝柱因为能帮助琴弦发出和谐之声而喜悦,所以随看古筝被人搬来搬去,也不拒绝。 D.尾联直抒胸臆:如果有知音能欣赏我、重用我,我一定要尽自己所能为国效力,报答恩人。 E.此诗与李商隐的《锦瑟》都通过乐器抒发情感。两诗相比,李诗的表达更为含蓄而朦陇。 15.这首诗使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答案】14.CD15.手法:①比喻(托物言志)。全文以筝柱自喻,表达自己的处境与追求。②拟人。全诗以筝柱的口吻叙事抒情,亲切自然。③用典。运用庄子典故自谦,说明自己不合世俗之用。思想感情:①表达了自己虽然才微力薄。但也希望自己能发挥自己的才能。②希望受到知音赏识,必尽力报答知音的想想感情。 【解析】 1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首先要读懂是的内容和思想情感。 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等。 模拟题20.【2018届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清明 黄庭坚①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家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水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②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載知谁是,满眼蓬萵共一丘。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②士:指介子推,春秋时晋人。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绵山被绕死。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诗的首联由桃李盛开,联想到田野荒家里的逝者,表达作者浓浓的恩亲之情。这是典型的象征和拟人手法。 B.颔联笔锋一转,描写了春雷惊醒万物,春雨滋润草木,大地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表明作者很快从思亲之痛中解脱出来。 C.颈联把齐人乞祭余食而骄其妾妇的丑陋,和志士介子推甘愿被大火烧死也不愿出山为官的高洁。对比写来,其情自现。 D.尾联指出人世间的是非贤愚随着时间的流逝.终将化为杂草丛生的坟墓里的一杯土,运用的是以景结情的手法。 E.这首诗主要运用了联想、拟人、用典、对比等多种表现手法,生动形象地抒发了诗人对人生对生死的感悟. 15.本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4.AB15.①由清明扫墓触景而生的悲凉愁绪。②回顾历史联想自身境遇后的不平与激愤。③由自然而人生而生死的感情后的旷达。 【解析】 14.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 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模拟题21.【2018届江西新余市高三“二模”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杜杞,字伟长。父镐,荫补将作监主簿,知建阳县。强敏有才。闽俗,老而生子辄不举。杞使五保相察,犯者得重罪。累迁尚书虞部员外郎、知横州。时安化蛮寇边,杀知宜州王世宁,出兵讨之。杞言:“岭南诸郡无城郭甲兵之备牧守非才横为邕、钦、廉三郡咽喉地势险阻可屯兵为援邕管内制广源外控交阯。愿择文臣识权变练达岭外事者,以为牧守,使经制边事。”改通判真州,徙知解州。盗起京西,掠商、邓、均、房,焚光化军,署其旧职,兼京西转运、按察使。居数月,贼平。 会广西区希范诱白崖山蛮蒙赶反,有众数千,袭破环州、带溪普义镇宁砦,岭外骚然。擢刑部员外郎、直集贤院、广南西路转运按察安抚使。行次真州,先遣急递以书谕蛮,听其自新。次宜州,蛮无至者。杞得州校,出狱囚,脱其械,使入洞说贼,不听。乃勒兵攻破白崖、黄坭、九居山砦及五峒,焚毁积聚,斩首百余级,复环州。贼散走,希范走荔波洞,杞遣使诱之,赶来降。杞谓将佐曰:“贼以穷蹙降我,威不足制则恩不能怀,故数叛,不如尽杀之。”乃击牛马,为曼陀罗酒,大会环州,伏兵发,诛七十余人。后三日,又得希范,醢之以遗诸蛮,因老病而释者,才百余人。御史梅挚劾杞杀降失信,诏戒谕之,为两浙转运使。明年,徙河北,拜天章阁待制、环庆路经略右安抚使、知庆州。杞上言:“杀降者臣也,得罪不敢辞。将吏劳未录,臣未敢受命。”因为行赏。蕃酋率众千余内附,夏人以兵索酋而劫边户,掠马牛,有诏责杞。杞言:“彼违誓举兵,酋不可与。”因移檄夏人,不偿所掠,则酋不可得,既而兵亦罢去。 杞性强记,博览书传,通阴阳数术之学,自言吾年四十六死矣。一日据厕,见希范与赶在前诉冤,叱曰:“尔狂僭叛命,法当诛,尚敢诉邪!”未几卒。 (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九》,有删节)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岭南诸郡/无城郭甲兵之备/牧守非才/横为邕、钦、廉三郡咽喉/地势险阻/可屯兵为援/邕管内制广源/外控交阯/ B.岭南诸郡无城郭/甲兵之备/牧守非才/横为邕、钦、廉三郡/咽喉地势险阻/可屯兵为援/邕管内制广源/外控交阯/ C.岭南诸郡/无城郭甲兵之备/牧守非才横/为邕、钦、廉三郡咽喉/地势险阻/可屯兵为援邕管/内制广源/外控交阯/ D.岭南诸郡无城郭/甲兵之备/牧守非才/横为邕、钦、廉三郡/咽喉地势/险阻可屯兵/为援邕管/内制广源/外控交阯/ 11.下列对原文加点词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荫补,也称奏荫、补荫、恩荫等,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有功而取得做官的权利。 B.“署”表示暂代官职,在文言文中表示代理官职的词还有假、摄、权等。 C.夏,宋朝的藩属党项首领李元昊脱宋自立,自称皇帝,建国号“大夏”,史称“西夏”。 D.古代人尊崇右,右尊左卑。官位前加“右”比加“左”的地位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杞聪敏有才,长于地方治理。担任建阳知县时,针对当地的不良风俗,他让五户相保互相监视,并规定若再发生便处以重罪。 B.杜杞足智多谋,战功赫赫。他先后镇压多地叛乱,善于与西夏周旋。围剿区希范、蒙赶时,先劝降,后进攻,最终迫使区希范、蒙赶投降并将其杀害。 C.杜杞性格倔强,敢于坚持原则。蕃人首领率众降宋,夏派兵索要那位首领,乘机抢劫边民,朝廷下诏责备杜杞。杜杞坚持原则,不交回抢走的财物,则得不到酋长。 D.杜杞博闻强识,通晓阴阳术数。他能算出自己四十六岁就死。一天上厕所时,见被他残杀的区希范和蒙赶在面前诉说冤枉,就严词斥责,不久去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愿择文臣识权变练达岭外事者,以为牧守,使经制边事。 (2)贼以穷蹙降我,威不足制则恩不能怀,故数叛,不如尽杀之。 【答案】10.A11.D12.B 13.(1)希望挑选机智权变而又熟悉岭外事务的文臣,担任长官,负责边境事务。 (2)贼人因走投无路来投降我们,如果威力不能制服敌人,那么恩惠也不能使之降顺(使他们被感化),所以屡次反叛,不如全部杀掉他们。 【解析】 1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首先要细读所给文段,明确了解文意,然后根据文意进 点睛: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杜杞,字伟长。父亲杜镐,杜杞靠父恩荫补任将作监主簿,任建阳知县。聪敏有才能。闽地风俗,老年生子就不抚养。杜杞让五户相保互相监视,有再发生类似情况者处重罪。多次升职为尚书虞部员外郎、横州知州。当时安化蛮人侵犯边境,杀掉宜州知州王世宁,朝廷派兵讨伐。杜杞上奏:“岭南各州,没有城郭甲兵的防备,长官也没有才干。横州是邕、钦、廉三州咽喉,地势险阻,可驻兵以为后援。邕管对内控制广源,对外控制交阯。希望挑选机智权变而又熟悉岭外事务的文臣,担任长官,负责边境事务。”改任通判真州,调任解州知州。京西出现强盗,抢掠商、邓、均、房等地,焚烧光化军,朝廷任命他为京西转运、按察使。任职数月,盗贼被平定。 恰逢广西区希范引诱白崖山蛮蒙赶反叛,有数千人,攻进环州、带溪普义镇宁三寨,岭外骚动。提升杜杞为刑部员外郎、直集贤院、广南西路转运按察安抚使。行旅到达真州,先派人紧急递送信件告诉蛮人,允许其改过自新。入驻宜州,蛮没有一个前来投诚的。杜杞找到州中军官,放出狱中囚犯,去掉他们身上的刑具,派他们到洞中去劝说贼人,贼人仍不肯听从。于是率兵攻进白崖、黄坭、九居山寨及五峒,焚毁了囤积的物资,斩首一百多级,收复环州。贼人四散逃走,区希范逃往荔波洞,杜杞派人诱降,蒙赶前来投降。杜杞对将佐说:“贼人因走投无路来投降我们,如果威力不能制服敌人,那么恩惠也不能使之降顺,所以屡次反叛,不如全部杀掉他们。”于是杀牛马,酿曼陀罗酒,在环州大聚会,伏兵发动,诛杀七十多人。三日后,又捕获区希范,乱刀剁死后送给诸部蛮人,因年老有病而被释放的,才一百多人。御史梅挚弹劾杜杞杀害降兵不守信用,朝廷诏令他引以为戒,担任两浙转运使。第二年,调任河北,担任天章阁待制、环庆路经略安抚使、庆州知州。杞上奏说:“杀掉降兵的是我,犯了过错不敢推诿。将吏们有功劳却没有登录,我不能接受任命。”朝廷因此而进行赏赐。蕃人首领率领一千多人投奔宋,夏派兵索要那位首领,乘机抢劫边民,夺取牛马,朝廷下诏责备杜杞。杜杞说:“他们违背盟约发动战争,酋长不能交给他们。”就用文书通知夏人,不交回抢走的财物,则得不到酋长,不久夏兵也就撤走。 杜杞记忆力强,博览群书,通晓阴阳数术,自己说自己四十六岁就死了。一天在厕所,见区希范和蒙赶在面前诉说冤枉,就斥责道:“你们狂妄僭越,背叛王命,依法当杀,还敢诉冤!”不久去世。 模拟题22.【2018届内蒙古赤峰市高三4.20模拟考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著,字成象,单州单父人。性豁达,无城府。幼能属文,汉乾佑中,举进士。周祖镇大名,世宗侍行,闻著名,召置门下,因得谒见周祖。广顺中,世宗镇澶州,辟观察支使。随世宗入朝,迁殿中丞,世宗即位,拜度支员外郎。显德三年,充输林学士。六年,丁家艰,起复。南唐李景使其子从善来贡,会恭帝嗣位,命著伴送至睢阳,加金部郎中、知制诰,赐金紫。世宗灵驾赴庆陵,符后从行,公务悉资于著。宋初,加中书 舍人。建隆二年,知贡举。时毫州献紫芝,郓州获白兔,陇州贡黄鹦鹉、著献颂,因以规谏。太祖甚嘉其意,下诏褒之。四年春,宿直禁中,醉酒,发倒垂被面,夜叩滋德殿门求见。帝怒,发其醉宿倡家之过,黜为比部员外郎。乾德初,改兵部员外郎。二年,复知制诰。数月,加史馆修撰、判馆事。三年,就转户部郎中,六年,复为翰林学士,加兵部郎中,再知贡举。开宝二年冬,暴卒,年四十二。著少有俊才世宗以幕府旧僚 待尤厚常召见与语命皇子出拜每呼学士而不名屡欲相之,以其嗜酒,故迟留久之。及世宗疾大渐,太祖与范入受顾命,谓质等曰:“王著藩邸旧人,我若不讳,当命为相。”世宗崩乃止。太祖尝曲宴翰林学士王著,御宴既罢,著乘醉喧哗。太祖以前朝学士,优容之,令扶以出。著不肯退,即趋近屏风,掩袂恸哭,左右拽之而去。明日,或奏曰:“王著逼宫门大恸,思念世宗。”太祖曰:“此酒徒也,在世宗幕府,吾所素谙,况一书生,虽哭世宗,能何为也?”著善与人交,好延誉后进,当世士大夫称之。 (节选自《宋史·王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著少有俊才世宗以幕府旧僚/眷待尤厚/常召见与语/命皇子出/拜每呼学士而不名/ B.著少有俊才/世宗以幕府旧僚/眷待尤厚/常召见/与语命皇子出拜/每呼学士而不名/ C.著少有俊才/世宗以幕府旧僚/眷待尤厚/常召见与语/命皇子出拜/每呼学士而不名/ D.著少有俊才/世宗以幕府旧僚/眷待尤厚/常召见/与语命皇子出/拜每呼学士而不名/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丁家艰,又称为“丁艰、丁忧”,出自《晋书·周光传》,指遭遇父亲的丧事或者母亲的丧事。 B.金紫,指“金印紫绶”。魏晋以后,光禄大夫得假金章紫绶,称金紫光禄大夫。唐宋后指金鱼袋及紫衣,代指贵官。 C.中书舍人,始于先秦,三国魏于中书省置中书通事舍人,晋及南朝沿置,掌管起草诏令,参预机密。 D.大渐,古代汉语中极为常见,是指病情渐渐好转,如《列子·力命》“季梁得病,七日大渐。”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著颇受赏识,多有任用。他服丧期满就被起用;恭帝曾命他陪同李从到达雎阳,给他加官金部郎中、知制诰。 B.王著少有俊才,能力突出。王著年少时就能写文章;世宗灵驾被护送到庆陵时,所有事务符后都向他咨询。 C.王著善抓时机,直言敢谏。王著曾趁各方竟相向朝廷献礼之时,规谏太祖,得到太祖的赞许。 D.王著性情豁达,胸无城府。曾因思念世宗而醉酒,逼宫门喧哗恸哭,太祖熟悉他的为人,没有计较。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四年春,宿直禁中,醉酒,发倒垂被面,夜叩滋德殿门求见。 (2)太祖与范入受顾命,谓质等曰:“王著藩邸旧人,我若不讳,当命为相。” 【答案】10.C11.D12.A 13.(1)四年春,王著在皇宫值宿,醉酒,头发倒垂披在脸上,在夜里敲打滋德殿门,请求接见。(2)太祖与范质入朝接受临终遗诏,世宗告诉范质等说:“王著是藩镇官邸原来的属下,如果我去世,应当任命他当宰相。 【解析】 10.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题中“世宗”新的陈述对象,前面断开;“召见与语”“命皇子出拜”两个事件,中间断开;“出拜”作前句的谓语,后面断开。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11.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 参考译文: 王著字成象,单州单父人。性格豁达,没有城府,年少时能写文章,后汉乾佑年间,举为进士。周祖镇守大明,世宗陪从出行,听到王著的名声,征召安排在部下,王著因此能够谒见周祖。广顺年间,世宗镇守澶州,征召王著为观察支使。王著跟随世宗进入朝廷,升为殿中丞,世宗即位,为度支员外郎。显德三年,充翰林学士。六年,守丧,服丧期满又被任用。南唐李景派他的儿予李从善来进贡,适逢恭帝继承王位,命令王著陪同李从善到达睢阳,给王著加官金部朗中,知制诰,赐金紫。世宗的灵车到达庆陵,符后跟从前行,公务全部依靠王著。 宋初,王著加官中书舍人,建龙二年,知贡举。当时毫州进献紫芝,耶州猎获白兔,陇州贡献黄鹦鹉,王著进献颂文,趁机以正言相谏。太祖非常赞赏他的心意,下诏书表扬他。四年春,王著在皇宫值宿,醉酒,头发倒垂披在脸上,在夜里叩打滋德殿门请求接见。皇帝发怒,公布他醉酒宿娼的过错,贬为比部员外郎,乾德初,改为兵部员外郎。二年,再为制诰,几个月后,加官史馆修撰、判馆事。三年,转为户部郎中。六年,又为翰林学士,加官兵部郎中,再知贡举。开宝二年冬,暴死,年四十二。 王著年少时很有才华,世宗因为王著是幕府旧像,待遇优厚,常召见与他谈论,命令室子出来拜手见他,常称呼学士而不称呼他的名字。多次想提拔他做宰相,但是因为他嗜酒,所以拖延好久。到世宗病危时,太祖与范质入朝接受临终遗诏,世宗告诉范质等说:“王著是藩镇官邸原来的属下,我如果去世,应当任命他当宰相。”世宗死后,这件事就停止了。宋太祖曾经设宴招待翰林学士王著,御宴结束,当众唯起来。太祖因为他是前朝学士,优待包容他,命人将他扶出去休息。王著不肯出去,就掩在屏风后面大声痛哭,好容易才被左右搀扶出去。第二天,有人上奏说王著当众大哭,思念周世宗。太祖说:“他是个酒徒。在世宗时,我和他同朝为臣,熟悉他的脾气,他一个书生,哭哭故主,能做什么呢?”王著善于与人交往,喜欢为后辈传扬名声,当时士大夫称赞他。 模拟题23.【山东青岛黄岛区2018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检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化”。把作品从一国文字转变成另一国文字,既能不因语文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保存原有的风味,那就算得入于“化境”。十七世纪西方有人赞美这种造诣的翻译,比为原作的“投胎转世” ,躯壳换了一个,而精神姿致依然故我。换句话说,译本对原作应该忠实得以至于读起来不像译本,因为作品在原文里决不会读起来像经过翻译似的。但是,一国文字和另一国文字之间必然有距离,译者的理解和文风跟原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之间也不会没有距离,而且译者的体会和他自己的表达能力之间还时常有距离。从一种文字出发,积寸累尺地渡越那许多距离,安稳到达另一种文字里,这是很艰辛的历程。一路上颠顿风尘,遭遇风险,不免有所遗失或受些损伤。因此,译文总有失真和走样的地方,在意义或口吻上违背或不尽贴合原文。那就是“讹”,西洋谚语所谓“翻译者即反逆者”。中国古人也说翻译的“翻”等于把绣花纺织品的正面翻过去的“翻”,展开了它的反面。 彻底和全部的“化”是不可实现的理想,某些方面、某种程度的“讹”又是不能避免的毛病,于是“媒”或“诱”产生了新的意义。翻译本来是要省人家的事,免得他们去学外文、读原作的,却一变而为导诱一些人去学外文、读原作。它挑动了有些人的好奇心,惹得他们对原作无限向往,仿佛让他们尝到一点儿味道,引起了胃口,可是没有解馋过瘾。他们总觉得读翻译象隔雾赏花,不比读原作那么情景真切。 这样说来,好译本的作用是消灭自己;它把我们向原作过渡,而我们读到了原作,马上掷开了译本。勇于自信的翻译家也许认为读了他的译本就无需再读原作,但是一般人能够欣赏货真价实的原作以后,常常薄情地抛弃了翻译家辛勤制造的代用品。倒是坏翻译会发生一种消灭原作的效力。拙劣晦涩的译文无形中替作品拒绝读者:他对译本看不下去,就连原作也不想看了。这类翻译不是居间,而是离间,摧灭了读者进一步和原作直接联系的可能性,扫尽读者的兴趣,同时也破坏原作的名誉。 林纾的翻译所起的“媒”的作用,已经是文学史上公认的事实。他引导他们去跟原作发生直接关系。能读原文以后,再来看错误的译本,有时不失为一种消遣。有人说,译本愈糟糕愈有趣。我们对照着原本,看翻译者如何异想天开,用胡猜乱测来填补理解上的空白,无中生有,指鹿为马,简直像一位“超现实主义”的诗人。但是,我对林译的兴味绝非想找些岔子,以资笑柄谈助,而林纾译本里不忠实或“讹”的地方也并不完全由于他的助手们语文程度低浅、不够理解原文。 一个能写作或自信能写作的人从事文学翻译,难保不像林纾那样的手痒,他根据自己的写作标准,要充当原作者的“诤友”,自以为有点铁成金或以石玫玉的义务和权利,把翻译变成借体寄生的、东鳞西爪的写作。正确认识翻译的性质,严肃执行翻译的任务,能写作的翻译者就会有克己功夫,抑止不适当的写作冲动,也许还会鄙视林纾的经不起引诱。 (节选自钱钟书《旧文四篇:林纾的翻译》,有改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化”,使原作“投胎转世”,躯壳换了一个,却保存了原有的风味。 B.两种文字之间的距离、译者跟原作者的距离、译者表达能力欠缺等都会使译文走样。 C.文学翻译的“化境”只是一种理想,由于“讹”无法避免,因而“化境”是无法实现的。 D.翻译本图省事,却变为导诱一些人去学外文、读原作,与目的相去甚远,费力不讨好。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为了论证文学翻译的“化”和“讹”的关系,援引古今中外论据,辩证而形象。 B.文章把好的翻译和坏的翻译进行对比论证,通过对比,二者之高下、优劣不言自明。 C.文章对林纾翻译西方小说的功过得失进行细致深入的分析论证,给后来者提供借鉴。 D.文章围绕着文学翻译的“化”“讹”“媒”“诱”等几方面展开论述,条理清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优秀的翻译作品,既要忠实原著,保留原先的精神姿致,而又不露生硬牵强的痕迹。 B.文学翻译的所谓“媒”,就是通过译本作为媒介让读者去阅读原著,促进文化交流。 C.林译小说的“讹”,不是因为他的助手们语文程度低,而是因为没有抑制写作冲动。 D.坏的翻译那是糟蹋原著,因为译本的不堪卒读,进而连累原著,居间反而成了离间。 【答案】1.A2.C3.C 【解析】 1.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的阅读材料是一篇小论文,所以要明确文章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法法。答题时注意判断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此题选项C论证方法归纳错误。 3.试题分析:题干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C项,林译小说的“讹”,与“他的助手们语文程度低”不无关系,只是“不完全由于”。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 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模拟题24.【广东省2018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草原文化精神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动态的、积极的、以个体奋斗为主要内容的进取性文化。北方草原具有独特性,它既有深远悠长的民族牧歌情调式的生活方式,又有严酷杀伐的沧桑、厚重的历史,从而导致了草原民族对于人与自然关系方面的特殊认识。一方面,人与自然的关系极为直接、密切,人对自然的依赖性突出,因而对自然的亲近之感、迫近之念、忧虑之情更为突出、深挚;它不似江南山水对人的细膩轻抚,更不像士子优游于小桥流水,流溢着别致而精微的艺术感触,而是将民族生存与自然环境直接联系起来,把对草原的关切与民族的整体性发展联结起来,发出了“草原不在、民族何存”的呐喊,汉代流传的《匈奴歌》就是其中代表。另一方面,人与自然架构起初步的生态美学桥梁。蒙古民族第一部史传文学《蒙古秘史》当中就显现着极为浓郁的生态观念。 由于生存环境的严酷、险恶、千变万化,草原民族“逐水草而居”的动态生存观念异常鲜明。草原民族生存的“动态”和“变化”的特点使人的适应能力和冲破自然环境束缚的能力分外突出。草原民族强调人在强大的自然环境和社会面前的力量、智慧、意志力,从而形成一种对英雄的崇拜的观念。《史记·匈奴列传》中的冒顿单于和《蒙古秘史》中的札木合就是鲜活的例证,只不过后者还显现着强烈的崇信重义之美。 北方草原多地处边陲,因而在地域上形成了一种相对封闭和独立的特征。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又不得不产生与外界文化交融的必然性,于是草原文化从一开始就是一种开放的不断出新的文化,对于与其他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的动机和活力较农业文化更主动、更积极。这在元代西域文人那里得到了很好的印证,著名学者刘大杰曾称元代萨都刺的诗歌“代表了元诗的活力与变化的趋势”。也由于草原自然环境的险峻、生存的艰难,致使草原文化的忧患意识中多了一种实践意识和冒险精神。忧患意识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自我成长、成熟的标志,就农业社会而言,忧患意识往往侧重于对深厚精神苦闷的自我消解、自我提升;自我肯定、自我壮大是农业社会忧患意识的主体内容。草原文化景观下的忧患意识,虽然也是在生存困扰下的一种自我拯救、自我飞扬,也充满了焦虑、深痛之感,但并不专力于自我精神领域的别有洞天,而是将原始初民时期产生的朴素的“天人合一”观念加以发展,剔除了其中包含着的精神层面的穷力追逐,进而催生个体抗拒灾难和挫折的行为力量。 (摘编自温斌《古代北方草原文学的精神风尚》)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北方草原与南方山水虽然空间地理位置不同,但在与人的关系上两者却是一致的。 B.草原文化精神既体现了民族生存与自然环境的联系,又显现着极浓郁的生态观念。 C.北方草原是相对封闭和独立的,因此北方草原文化是一种自发性、独立性的文化。 D.不同于农业文化,草原文化的忧患意识除了侧重于自我精神领域,还催生了行为力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点出草原文化是进取性文化,再从草原文化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崇拜英雄的观念、开放性、优患意识等方面进行论述。 B.文章举《匈奴歌》的例子,证明草原文学注重民族生存与自然环境的联系,并将对草原的关切与民族的整体性发展统一起来。 C.文中所提的冒顿单于和札木合两个人都是被草原民族崇拜的英雄,以此二人为例主要是论证草原文学具有崇拜英雄的观念。 D .文章提到了元代西域文人,以此不仅论证了草原文化具有忧患意识,还进一步论证了忧患意识中具有实践意识和冒险精神。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北方草原不具有独特的生活方式和历史,那么草原民族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可能就不会有特殊认识。 B.草原民族“逐水草而居”的动态生存观念异常鲜明,缘于其生存环境的严酷、险恶、千变万化。 C.草原民族崇拜英雄的观念的形成,与其强调人在强大的自然环境和社会面前的力量、智慧、意志力有关。 D.相比农业文化,草原文化与外界文化的交融有着必然性,交流、融合的动机和活力也更主动、更积极。 【答案】1.B2.D3.D 【解析】 1.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好的印证”,由此可知,论证的应是“草原文化所具有的开放、积极、主动的特点”。 3.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 模拟题25.【2018届山东省聊城市高三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隧 道 符浩勇 铁路通了,火车叫了,筑路工又要转场了。王山忽然想到,应该去看看黄草崖。 黄草崖在西南边陲,山势陡峭,原本没有什么名气,却随着隧道开凿,扬名天下。 雨后的山野,一片朦胧;远方,如黛的群山,更显出深邃和险峻。 王山坐在轮椅上,支开推车人,面对黄草崖隧道里深深远去的铁轨,心海泛潮…… 一年前,他作为工程技术专家率领勘探队查看地形,就发现此处地形结构复杂,打通隧道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果不其然,在半年前深入掘进中,就遇上了钻挖隧道最忌讳的断层。由于石质偏软,漏水涌泥,各种凶险情况层出不穷。在一次高难度引爆软脆围岩时,他当仁不让,亲临现场操作,却被意外的塌方压残了双腿。 昨天,通车的庆典刚刚开过,洞口边,还残留着燃放鞭炮的纸屑以及装过鲜花的草篓。他听说,筑路工忘情地沉浸在成功的喜悦里,他们呐喊、欢呼、拥抱,汗珠和泪水在每个人的脸上流下,喜悦和哭声交织在一起,在空旷的大山里和蔚蓝的天空中回响…… 忽然,一个小男孩童稚的声音冲进他的耳膜:“妈,那叔叔怎么坐那种车?” “那是叔叔的腿不能走路。” “他为什么不能走路?” “叔叔的腿伤残了。” “那是怎么伤的?” 不知什么时候,路边不远处泊了一辆色泽光亮的奔驰轿车。他循着传过来的声音转过身去,看见一位打扮时尚、颇具姿色的少妇正与一个瘦弱的小男孩比画着交谈。小男孩满脸稚气,阳光打在他脸上,像一个可爱的小天使。 “是为了山野里响起第一声火车穿行的笛声,是为了大山回响阳光一般灿烂的笑声,为了你还有你妈妈……就是凿挖隧道,引爆软脆围岩而伤残的……”王山在心里大声回答。 “那是叔叔小时候……不听他妈妈的话,像张阿姨家的小毛,乱闯马路,给车撞的——”少妇故作嗔怪地回答了小男孩的问话。 看见小男孩一脸的惊慌,王山的心一下子沉入了谷底。他在心里大声地叫冤:我没有不听妈妈的话,我没有乱闯过马路。 王山小时候生活在寂寞的大山里,家里十分穷苦,但他学习刻苦,成绩优异,是他们村里第一个大学生。他之所以报考桥梁工程,就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山里人的命运。 他的假腿不能使劲地跺地了,幸存的手攥成了一团。他向着少妇盯了一眼,少妇没有注意,挪到车边打电话去了。小男孩怯生生地走了过来,他这才松开了拳头。 小男孩问:“叔叔,你的腿不能走路?” 他没有回答,一脸茫然。 小男孩又问:“你的腿不是还好吗?” 他只轻轻一声:“那是假的。” “小时候,你怎么不好好听妈妈的话呢?……”小男孩满脸遗憾。 他的鼻子一酸:“哦,不……” “小圆,走,我们走……”少妇打完手机,向小男孩招手。 小男孩清朗地应了一声:“哎一”就蹦蹦跳跳地走了。 倏然,王山的双眸模糊了。 黑暗的隧道无言地伸向远方。洞口边,鞭炮响过了,留下的是碎纸屑;鲜花谢去了,遗落的是空空的草篓…… (选自2018年3期《小说选刊》,有改动) 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选材巧妙,以小见大。通过生活中的一个小小误会,反映了当下社会的世态人情,举重若轻,发人深思。 B.小说情节曲折,环环相扣。犹如一出戏剧,尺水兴波,展现了“王山”和“少妇”之间激烈的矛盾冲突,刻画出了鲜明的人物形象。 C.小说中“他听说他们呐喊、欢呼、拥抱”和接下来“他在心里大声’回答”,貌似平淡的叙述,其实是在为下文做必要的蓄势和铺垫。 D.面对小孩的询问,王山“没有回答,一脸茫然。”反映了王山此时内心痛苦万分,一时不知如何回答,并不是因生气而不愿理睬。 5.小说两次描写隧道洞口边的景象,请结合文本分别分析其作用。 6.你认为小说的主旨是什么,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答案】4.B5.第一处描写隧道洞口边的景象,表现了通车庆典的喜悦热闹,体现了王山为了隧道通车而残疾了双腿的意义和价值。 第二处描写隧道洞口边的景象,重在表现庆典过后的寂寥残败,与前文形成一种对比,暗示出王山内心的落寞与悲哀。小说戛然而止,言有尽而意无穷,留下想象空间。 6.小说反应了社会中人们对英雄人物缺少应有是尊重、理解和关爱,体现了英雄不被认可和理解的落寞与悲哀。依托文本进行分析 【解析】 4.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 点睛:分析文中的某情节的作用题目,首先要简单的概括该情节,然后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作用,内容上主要是在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上体现,结构上注意前后的照应、情节的推进,还要注意一些手法,比如对比、衬托、抑扬等,此题主要从人物塑造、主旨的表达和情节的照应的角度进行分析。 6.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概括小说的主旨的题目,注意先概括情节,在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最后概括作者的观点和情感“小说反应了社会中人们对英雄人物缺少应有是尊重、理解和关爱,体现了英雄不被认可和理解的落寞与悲哀”。 模拟题26.【2018届辽宁省部分重点中学协作体高三模拟考试】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阳光的味道 林清玄 尘世的喧器,让我们遗忘了阳光的味道,味道是一样的纯净着,一样的微小,一丝丝,入心,入肺。甘甜,芬芳,怡人。阳光的味道很干净和唯美,像川端的小说,透明,简洁,历炼。行走在世上,许多靶子等待我们紧的箭矢去努力地命中,心里装满太多的世故与烦忧,幸福的位置,也就变得小了,或者卑微到忽略不计。 很向往年关过后的冬日,抱着一本书躺在黄河大堤南的草丛中晒太阳的时光。一大片一大片衰败的堤草向云海深处铺展延伸。有几个牧羊人躺在草丛中,他们丝毫不觉得冷。我便停止了脚步,眷恋着这片草,还有草上特定的阳光,这就是冬天的太阳,静悄悄的释放着能量。 我选了一片草色稠密的空地躺了下来。从黄河边吹过的风夹杂着些许凉意,我抱膝抬起头让脸感受阳光,紧闭着的眼前一片红色。渐渐我感受到了暖暖的光,不是隐隐的,是静静的暖。静静的,温柔的,使我沉浮的心也静了下来。 等待返青的草丛中慢慢流溢着阳光味,香香的,暖暖的,轻轻的,柔柔的,从我的发梢、肩膀、衣服,从我目光所触的护堤杨树上浓厚着,流逸着。我的心域泛起春天般明媚、柔和的气息,温润,甜美。小时候,就是这样静静地追着这片阳光,嗅着他们身上阳光的味道,温暖着,幸福着。 冬天的太阳这么美好,阳光下的一切都那么金灿灿的,暖烘烘的,更懒洋洋的,我终于卸下了尘土般的疲惫,让自己也变得懒洋洋的。和这水涟一起发呆,发笑。 临近中午了,我突然发现阳光变得眼耀眼,也变烫了。中午的阳光愈发的暖和,返白的草尖上闪烁着金灿灿的光芒,空气里回旋着温热的气息。阳光的味道最浓烈处就是这村庄的味道,乡情的味道,给予你身躯和血脉相牵的亲人的味道。 驱走一切发呆以外的多余的动作,竟然这么美妙,这么简单。就是晒晒冬天的太阳,只是这么简单,自然地翻几页书,或慵懒的像只蜷曲的猫儿,原来有时候异于人类的动物更会享受生活,忙碌的我们还是给自己些时间享受纯本的生活吧,也许会领悟到另一种幸福。 尽管冬日的阳光也只有短短的一个季节,也许你应该感恩于它对你的磨练,也许你应该感激它让你发觉了自己原来还有脆弱的一面。阳光的味道,磨练的味道,人生的味道。春天的阳光会融化你冷漠的心灵,夏天的阳光考考验你执着的深度,秋天的阳光透射生命的颜色,冬日的阳光告知还要重头再来。 在岁月面前,我无法在成功的喜悦中徜徉,却对失败的痛楚耿耿于怀。我看不见梨花黄昏后的一树辉煌与美丽灿烂,却看看见残景雨凄凉;我看不见晨曦清风醉,却看见梦里落叶飞。人生的秋天本是褪色的季节,心里眼里保持着原状原色的东西又能有多少呢?后来,我终于学会了在每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体味阳光的味道,我终于知道那种味道其实是一种自强、淡泊、宽容的心情。 我喜欢阳光的味道,我喜欢爱与被爱,因为阳光的味道和爱一样透明! (选自《散文网》)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连用多个词语描述阳光味道,表露出作者对阳光味道的喜爱与向往,也能够引发读者美好的联想与感受。 B.“我终于卸下了尘土般的疲意”,“尘土般”一词生动形象而又深刻表现了作者人生路途中所经历的种种磨难。 C.本文写“异于人类的动物更会享受生活”,是用比较的方式提醒我们忙碌是幸福的大敌,我们该学会给心灵留点时间。 D.本文细腻地描绘了几幅画面,看似随意,实则是作者的妙思所在,温馨的画面中流淌的温情正是后文抒情感悟的基础。 5.结合全文,概括文中“阳光的味道”的含意。 6.本文的语官极富表现力,请结合全文赏析。 【答案】4.B5.①阳光的味道是温暖的感受。②是大自然柔和、甜美的气息,③是村庄的味道,是浓浓的乡情的味道,是血脉相牵的亲人的味道,④是磨练的味道,是人生的味道,是自强、淡泊、宽容的心情。 6.①准确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慵懶的像只蜷曲的猫儿;排比,阳光的味道,密练的味道,人生的味道。②语言具有诗意美,含蓄,优美,耐人寻味。如我的心域泛起春天般明媚、柔和的气息。③长短句结合,语言节奏感强。如阳光的味道很干净和唯美,像川端的小说,透明、简洁、历炼。④巧用叠词,语言富有音乐性,表情细腻如阳光下的一切都那么金灿灿的,暖烘烘的,更懒洋洋的。⑤用词讲究,富有张力。如我终于卸下了尘土般的疲惫,尘士表明心中太多的世故与烦忧,使本该纯净幸福的心灵蒙尘,让人感到疲惫。⑥句式灵活。语言具有流动感,用词稳,句式活。用词稳,如用来形容阳光的味道的词语有十多个,基本不重复;句式上也富于变化,如运用倒装,如等待返青的草从中慢慢流溢着阳光味,香香的,暖暖的,轻轻的,柔柔的。⑦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结合文本,分析合理即可)。 【解析】 4.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 点睛:小说常见的语言特色:表达技巧方面,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细节描写、白描等;在语言风格方面,有质朴、含蓄、群众方言、口语化、诗意化语言等;在句式上,短小明快等。 模拟题27.【2018届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三三诊】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行将消逝的物语:油纸伞 李振南 每当在春风又绿江南岸的季节,深夜里听那淅淅沥沥、时断时续的春雨时,我的思绪便会穿越时空,抵达江南小镇的小巷和它的油纸伞。 在我的脑海里,油纸伞是江南最美丽也是最遥远的一个梦了。记得儿时,在滴滴答答的雨帘下,我们撑开油纸伞,一爿爿烟雨葱茏的天地近在眼前,一幅幅充满诗意的田园风光纷至沓来,让人恍然进入梦境。现在,这个梦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只有在那些发黄的典籍里,还能依稀看到它们的影子,也只有在以假作真的影视画面里,能模糊地见到它们的赝品。 油纸伞,它于何时何地发明,又是哪一个独具慧心的匠人所造,现已无从考证。但我想,油纸伞的出现,一定是在江南,被潇潇暮雨氤氲着的江南,很容易使人产生创造的灵感。于是,一把把油纸伞,从江南仄仄的小巷里走出,伞下的人或是明眸皓齿的女子,或是一袭青衫的书生,静静地在雨中沉思遐想或踟蹰彷徨,那么宁静,那么典雅。或是两把油纸伞交错磕碰而过,蓦一回首,便擦出了爱的火花,产生了如水的柔情。正像在《雨巷》里徘徊的诗人,苦苦等待着眼睛里结着愁怨的丁香姑娘。也正像民间传说中的《白蛇传》里,是油纸伞演绎了许仙、白娘子的一段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 油纸伞走向乡下,肯定是《白蛇传》以后的事了,这种竹木结构,用纸糊成的雨伞,都无一例外地散发着桐油的漆味,芬芳但又有一丝丝刺鼻,那黄黄的颜色,温暖着打伞人的心。记得,小时候乡下农人的家里,多半都是有一把油纸伞的。现在,我想起来,我家也有一把手柄长长的油纸伞,虽然不知道使用了多少个年头,伞面也已破旧,然而孩提时每每撑开,总会有山水的味道,有亲人的味道,在雨中一路追随陪伴。 我家的油纸伞属于祖传或是母亲陪嫁过来的,我至今仍不得而知。按照我们这里的乡风,油纸伞是“有子生”的谐音,是吉祥的象征。所以,过去在闺女出阁时,其父母总要送上一把油纸伞讨个吉利。我家门角里的这把油纸伞是不是母亲的陪嫁物,我一直没有问过,那时也不懂得问。 过去,乡下的油纸伞,一般是妇女和儿童的用物,成年男人的遮雨工具是箬笠、蓑衣,他们讲究的是实用,不需要诗情画意的伞。我儿时使用油纸伞都是在上学或放学的路上,又大又笨重的油纸伞,它的重量和宽度早已压过我弱小的肩头,有时候需要用很大的力气才能将它撑开。在斜风骤雨中,油纸伞和人都晃荡在乡间泥泞的土路上,这时,雨模糊了视线,风吹淡了田园的颜色,雨和伞构成一组天然的乐器,雨在伞背叮叮咚咚地敲打着音乐,此起彼落,使寂寥中的行人有了一份乐曲的慰藉。 油纸伞仅陪我走过童年和少年的时光,从尼龙雨衣的出现,它便被搁置在每户人家的墙角、厨背而渐渐地破损、霉变,直到永远地消失。如今,油纸伞早已被式样繁多的自动伞、折叠伞所取代,它们做工精细,变化无穷,如五彩的花朵在大街上、小巷里、阡陌中次第开放。虽然我清楚地知道,它们也源于油纸伞的构想,是油纸伞的沿袭,但已缺乏了油纸伞的诗意。因为它们已没有了木质的温润,油纸的芬芳;没有了其张开时的热烈、坦诚和闭合时的羞涩、含情脉脉,已缺失了一个民族的古典情怀。所以,当若诗若梦的油纸伞逝去后,我们就再已无缘读到一首像《雨巷》那样令人心澄眼热的诗歌和一个像《白蛇传》那样缠绵悱恻的故事。 (摘自《中国散文家》,有删改)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章以江南春雨和江南梦境引入,一开始便营造出诗意的氛围。而现在梦境远去,只见赝品,又给文章奠定了感伤的基调。 B.油纸伞“散发着桐油的漆味,芬芳但又有一丝丝刺鼻”,作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油纸伞特有的江南韵味。 C.文章写了对于油纸伞是母亲陪嫁物的猜测,巧妙地表现了“乡风”,又说明了这把油纸伞在家里人心中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D.作者深情追忆小时候在乡下使用过的油纸伞,特别写到了雨和伞敲打出的音乐。这样表达既写实,又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 5.文章最后一段写“自动伞”、“折叠伞”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段,简要分析。 6.结合文本,探究“油纸伞”的丰富内涵,并简要分析。 【答案】4.B5.用自动伞、折叠伞与油纸伞作对比,现代各式各样的伞虽更精细更美好,但没有油纸伞所承载的古典情怀和诗意,通过对比突出了油纸伞的文化意义,表达了对油纸伞消逝的伤感。 6.①美好吉祥的象征。生活中的油纸伞,有亲人的美好祝愿。②地域文化的象征。油纸伞是烟雨江南的一种文化符号,成为地域文化。⑧民族的古典情怀。油纸伞轻巧典雅,充满诗意典雅和古典情怀。 【解析】 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一定要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根据 6.试题分析:题干是“结合文本,探究‘油纸伞’的丰富内涵,并简要分析”,这是考查学生探究文章主旨能力。通读文章,抓住第2段“记得儿时,在滴滴答答的雨帘下,我们撑开油纸伞,一片片烟雨葱茏的天地近在眼前,一幅幅充满诗意的田园风光纷至沓来”,第3段中“是油纸伞演绎了许仙、白娘子的一段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第4段中“然而孩提时每每撑开,总会有山水的味道,有亲人的味道,在雨中一路追随陪伴”,第5段中“按照我们这里的乡风,油纸伞是“有子生”的谐音,是吉祥的象征”,第7段中“虽然我清楚地知道,它们也源于油纸伞的构想,是油纸伞的沿袭,但已缺乏了油纸伞的诗意。因为它们已没有了木质的温润,油纸的芬芳;没有了其张开时的热烈、坦诚和闭合时的羞涩、含情脉脉,已缺失了一个民族的古典情怀”这些关键性的句加以探究即可。 模拟题28.【2018届甘肃天水市一中高三第二学期第二次模拟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中药是我国的民族瑰宝。 随着医源性疾病和药源性疾病的日益增加、健康观念的变化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相较于毒副作用相对较大的化学药,中成药以其源于天然、副作用小。疗效确切、价格相对低廉的特点和优势,逐渐被世界认识并接受。中成药学优势日益凸显,中成药服务业发展迅猛。 目前,中药产业已经成为我国为数不多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优势的系统的现代经济产业之一。中药种植业、中药制造业、中药流通业构成了完整的经济产业链。我国每年向日本、韩国、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出口大量的中药材和植物提取物,中医药产业已成为当前我国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 随着我国药品监督管理的逐渐规范,中成药工业发展态势良好,进入较为平稳的发展阶段,销售收入由2011年的3318.72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6223.92亿元,复合增长率为17.02%。 (摘编自2017年1月16日中国报告网) 附图: 材料二: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统计数据显示,世界植物药市场销售额已超200亿美元,而作为中药起源地的中国,却无与之相称的国际地位。2012年在中药出口品种中,中药提取物出口额仅为11.3亿美元,占中药出口额的48.5%。中药材和饮片的出口额为7亿美元,仅占出口额的33%。 (摘自2013年11月20日中国经济网) 材料三: 近年来,我国中药秘方大量流失,商标在国外屡道抢注。据统计,我国已有900多种中药被国外企业抢先申请专利。中医药如今成了发达国家的“摇钱树”,“老祖宗的宝贝”沦为人家碗里的“肥肉”,难道不该警醒吗? 中医无国界,技术有归属。中医药扬帆起航,走出国门,不能丢掉国际话语权,必须制定相应的国际标准,用法律手段保护好知识产权,筑牢“防火墙”,烙上“中国印”,让中医药这座宝库永远姓“中”。 (摘自2016年8月19日《人民日报》) 材料四: 2017年初,浑身布满穴位的针灸铜人,在瑞士日内瓦世卫组织总部亮相,而早在2011年国际权威医学期刊《内科学年鉴》发表了中药治疗甲流的临床研究成果,这两件事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标志事件。 在西医看来属“不治之症”,中医依然能上演妙手回春的传奇,中医彰显了其独特的优势,可以解决一些西医无法解决的难题。 中医药在海外蓬勃发展,中医药目前已遍及183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建立的中医药中心已有10个。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数据不包括中国)中医药团体有1200多个,目前受过专业培训的中医针灸师有50多万名。 (摘自2017年2月15日《人民日报》 7.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表明随着疾病种类的增加、健康观念和医疗模式的转变,中成药学凭借自身特点和优势,逐渐被世界认识并接受,中成药服务业发展迅速。 B.材料一显示,由中药种植业、中药制造业和中药流通业构成的我国中药产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优势,是当前我国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 C.材料三表明中药秘方大量流失,专利被抢先申请,商标遭抢注,知识产权未能得到有效保护,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 D.材料四指出了中药治疗甲流的成果在国际权威医学期刊发表和针灸铜人在世卫组织总部亮相的意义,这两件事标志着走出国门的中医倍受世界推崇。 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比较合理的两项是 A.材料一通过图表反映出2011年至2015年我国中成药工业销售收入和增长率不断攀升,体现出中医药产业蓬勃发展的积极态势。 B.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引用了精确数据,客观反映我国中医药发展的喜和忧,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也增强了新闻报道的可信度。 C.材料四中,同一病症,西医视为“不治之症”,中医却能上演“妙手回春”的传奇,彰显了中医的优势,点明了中医药在海外蓬勃发展的原因。 D.材料一中和材料四陈述新闻事实的先后顺序是一样的,都从客观角度报道了时效性较强的内容,并有一定的延伸,拓展了报道的广度。 E.材料三中,以“摇钱树”“肥肉”比喻那些流失海外的中药秘方、被外国抢先申请的专利和抢注的商标,形象而有力地表达了作者的遗憾和愤懑。 9.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我国中医药发展的最关键问题是什么?为什么?你对解决这一问题有什么建议?请简要分析。 【答案】7.D8.BE 9.①从材料中看,最关键的问题是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问题。②只有解决好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发挥我国中医药自主知识产权优势,才有可能顺利地解决相关的国际地位、海外发展及经挤利益等问题。③提升法律意识,做好秘方保密工作,利用相关的法律积极注册、保护知识产权。 【解析】 7.试题分析:A项,偷换概念,把原文中的“中成药”换成了“中医药”。C项,曲解文意,原文“不能丢 点睛:新闻调查提建议、谈看法的题目一般是对文章的内容的概括,不是针对此现象信马由缰,海阔天空,甚至提出和文章内容不相关或相悖的观点,而是对文中相关的专家的观点的概括和总结。此题注意根据材料三的相关论述分析“知识产权”问题。 模拟题29.【2018届河南南阳一中高三第十四次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摘编自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7年4月18日发布的《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 材料二: 2014年,我国15岁及以上人口的识字率较2007年增加了3.48个百分点,基础教育进一步普及,人口识字率持续上升;2014年6岁及以上人口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口较2007年上升4.97个百分点,高等教育发展有效提高了国民综合文化素质。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每年组织实施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并发布《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对国民图书阅读量、阅读习惯、数字阅读发展趋势等进行统计研究。近5年来,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与年均图书阅读量均稳步上升,2014年人均图书阅读量4.56册、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8.00%,反映了随着消费结构升级、居民收入增加、受教育程度提高,国民逐渐养成阅读习惯,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支撑图书市场稳步发展。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人均读书数量较低,发达国家不仅以经济手段支持图书产业发展,也通过多种途径营造社会读书氛围,如韩国颁布《读书振兴法》、美国颁布《卓越阅读法》,从立法层面鼓励读书。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国民阅读习惯的养成与深化,中国图书市场有进一步的增长空间。 (摘编自《2017-2022年中国图书零售连锁市场供需预测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材料三: 在0-8周岁有阅读行为的儿童家庭中,平时有陪孩子读书习惯的家庭占到90.00%,较2015年的87.1%提高了2.9个百分点:这些家庭中家长平均每天花24.15分钟陪孩子读书,较2015年的23.69分钟略有增加。 此外,2016年我国0-8周岁儿童的家长平均每年带孩子逛书店3.07次,比2015年的2.98次有所增加。近五成(46.6%)的0-8周岁儿童家长半年内至少会带孩子逛一次书店,其中三成多(34.8%)的家长会在1-3个月内带孩子逛一次书店。 (摘编自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7年4月18日发布的《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 材料四: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出“倡导全民阅读,建设学习型社会”,“全民阅读”第三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全国政协委员白岩松曾说:“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出现“倡导全民阅读’这6个字的时候,我们都很振奋;但后来就感觉不过瘾了,因为还是在原地踏步。我觉得倡导’二字起码应该变成‘保障’。“全民阅读立法”的说法提出后,曾引起社会舆论广泛关注,也产生了很多误读,甚至有人提出“难道还要通过法律去强迫一个人读书?”对于这个问题,多年来一直倡导阅读立法的全国政协委员邬部书林说:“为全民阅读立法,不是要强迫人民群众读多少本书,而是规定国家要为全民阅读提供一定的保障和必要条件。” (我自206年3月10日(中国故常》) 7.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各媒介阅读时长,2015年和2016年最多的是手机阅读,最少的是电子阅读器阅读。 B.在传统阅读媒介中,2016年图书阅读时间最长,与2015年相比增长较大。 C.2016年与2015年相比,各种媒介阅读时长有增长,也有减少,大部分是增长的。 D.各媒介阅读时长,2016年比2015年减少最多的是报纸,最少的是电子阅读器。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材料一显示,手机阅读时长最多,而报纸、期刊阅读月时少,并且逐年减少,因此我国图书市场空间将来会被进一步压缩。 B.消费结构升级、居民投入碧加、受教育程度提高,国民阅读习惯的养成与深化,以及不断增长的阅读需求将支掉图书市场发展: C.2016年与2015年相比,亲子共度时长增加,家长更多地带领孩子途书店,体现了我国政府推进全民阅读取得了一定成效。 D.全民阅读立法能够保护公民的阅读权,从现阶毁我国社会发展来看,进行全民阅读立法十分重要。但目前尚无立法可资借鉴。 E .以上四则材料从不同角度虽须出我国民的须读情况,四则材料的对比显示,我国匡民的阅读情况饭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差距,但会越来越好。 9.请结合以上材料,就推进全民阅读揭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答案】7.B8.BC 9.(l)不断提高国民受教育程度,提高国民整体文化素质;(2)从极推进学习型家庭建设,推进亲子共读;(3)政府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加强国民阅读立法,为全民阅读提供一定保障和必要条件。 【解析】 7.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B项,图表显示图书阅读时间与2015年相比有增长,但不大。 点睛:此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以偏概全或偷换概念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分析推理类题目较难,答题时首先浏览选项,在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对照,从中找到与原文表述有出入的答案,就可以做出正确选择。 8.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阅读,建设学习型社会’,‘全民阅读’第三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为全民阅读立法,不是要强迫人民群众读多少本书,而是规定国家要为全民阅读提供一定保障和必要条件。”鉴于此,有关推进全民阅读,考生可以从“全民阅读立法”的角度建议政府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加强国民阅读立法,为全民阅读提供一定保障和必要条件。总之,本题从提高国民受教育程度,政府的角度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模拟题30.【2018届山西太原市高三模拟试题(二)】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年近古稀的某大学教授在课堂上的板书火了。严谨、工整的板书配合偶尔出现的科友评价为“比PPT还要好看的课堂板书。”这位教授从教几十年,一直坚持手写板书上课,教学严谨又生动,课程常常是一座难求。“画画是我小时候的爱好,后来上课的时候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更好地听课,记住这些内容,就放到了板书里。”有人对这种教学方式不以为然,倒推十几年,从小学到大学,哪个当老师的不写板书呢?有什么值得表扬的呢?到了信息时代的今天,还死守着效率低下的板书,是不是也是一种落后的教学方式呢?对此你怎么看?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 板书里,是为师者的拳拳匠心 浙江财经大学数据科学学院副教授刘晓芬坚持用全板书形式授课,获得学生们热情追捧,热到上刘老师的课,要提前抢座,如果提前一天占座,前三排可能没了,当天占座,前五排就没了。 一节课下来,要写8块板书,硕大的黑板写得满满当当。这让刘教授在以PPT为主,已经基本见不到多少板书的大学校园里,显得很另类。 有人对这种教学方式不以为然,倒推十几年,从小学到大学,哪个当老师的不写板书呢?有什么值得表扬的呢?到了信息时代的今天,还死守着效率低下的板书,是不是也是一种落后的教学方式呢? 是啊,现代科技的发展带来了很多现代化的教学方式,PPT就是其中一种。与传统板书相比,它速度快,信息含量高,可以反复使用,老师用不着那么辛苦了,也不用整天跟粉笔灰打交道。PPT成为大学课堂的标配,甚至有学校将采用PPT视为现代化教育的一项指标。不仅大学课堂是这样,在一些大城市,连小学生课堂,幻灯机也是标配了。在这个什么都要拥抱新技术的时代里,板书笨重的教学方式显得很落伍,不合时宜。 可是在得到便利的同时,我们也失去了很多。速度快了但学习的效率却未必高了,以前盯着老师板书的过程,其实也是跟着老师的思路而消化吸收的过程,这是一闪而过的PPT无论如何都无法取得的效果。相反,因为PPT信息过于集中,学生反而容易走神。板书的过程是将速度放慢,与学生互动的过程,可是老师一旦养成对PPT的依赖,往往会发展成对着PPT照本宣科。板书的过程也是老师匠心独运的过程,上课是一门艺术,好的老师应该围着学生转,而不是围着PPT转。 见不到老师在黑板前奋笔疾书的样子,也闻不见粉笔灰味道的大学课堂里,充满着现代化的味道,PPT一页页翻过,一切按部就班,可是有谁关心过真正的学习效率究竟是高了还是低了?刘老师认为,板书改成PPT,感觉不一样,思维有断层,与多媒体相比,手写的板书,更注重数学知识体系的连贯性和系统性。这不是没有道理的。 老掉牙的板书意外在这个时代受到追捧,从根本上说是对传统师道精神的肯定。必须承认,教学从根本上说还是一门传统手艺,跟科技有天然的代沟。教学本身的特点就决定了它必须与学生的心理合拍,必须与学生亲密互动,知道什么时候该停下来,什么时候该重复,要不然都改成网络授课得了。 这几天,浙大也有一位坚持传统教红老师受到了热捧。浙大老教授蒋克铸已经是84岁高龄了,但仍然“倔强”地站在三尺讲台前。跟财大的刘老师一样,蒋老用的也是全板书。在黑板上画非常复杂的构造图。在他看来,老师在写题画板书的时候,学生同时在动脑。这样的课堂效率才是最好的。 在这些老学者身上,有着一脉相承的朴实严谨的治学态度。蒋老认为现代教育有个遗憾:一代人离开后,实实在在的经验没留下来,现在的年轻人要重复我们以前走过的弯路。 蒋老的话点中了时弊,技术只能是帮手,是辅助,课堂里的教与学有自己的学问。也许,应该坐进蒋老课堂里的除了学生,还应该有老师,那些年轻的老师。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一篇时事评论类材料作文,考生要注意对所给材料的总体把握,大 点睛:时评类材料作文,考生要注意把握材料的中心,同时要注意社会对现象的反响和评价,考生同时也要从自己的理解对材料有一个中心性的评价。总之,考生首先是要立意精准,其次要注意写作时候的评价要深刻,最后要注意结合自己的认识和社会的现实,向更深层次去挖掘论题,这样才能体现出作文的深度。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