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5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2020届一轮复习(理)通用版8-6利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角学案
第六节 利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角 1.能用向量方法解决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 面、平面与平面的夹角的计算问题. 2.了解向量方法在研究立体几何问题中的应 用. 突破点一 利用空间向量求异面直线所成角 设两条异面直线 a,b 的方向向量为 a,b,其夹角为 θ,则 cos φ=|cos θ|=|a·b| |a||b|(其中 φ 为异面直线 a,b 所成的角). [典例] 如图,在四棱锥 PABCD 中,PA⊥平面 ABCD,底面 ABCD 是菱形,AB=2,∠BAD=60°. (1)求证:BD⊥平面 PAC; (2)若 PA=AB,求 PB 与 AC 所成角的余弦值. [解] (1)证明:因为四边形 ABCD 是菱形,所以 AC⊥BD. 因为 PA⊥平面 ABCD,所以 PA⊥BD.又因为 AC∩PA=A,所以 BD⊥平面 PAC. (2)设 AC∩BD=O.因为∠BAD=60°,PA=AB=2, 所以 BO=1,AO=CO= 3. 如图,以 O 为坐标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Oxyz,则 P(0,- 3,2),A(0,- 3,0),B(1,0,0),C(0, 3,0).所以 PB ―→ =(1, 3,-2), AC ―→ =(0,2 3,0).设 PB 与 AC 所成角为 θ,则 cos θ=| · |||| |= 6 2 2 × 2 3 = 6 4 .即 PB 与 AC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6 4 . [方法技巧] 向量法求两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步骤 (1)选好基底或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2)求出两直线的方向向量 v1,v2; (3)代入公式|cos〈v1,v2〉|=|v1·v2| |v1||v2|求解. [提醒] 两异面直线所成角 θ 的范围是(0,π 2 ],两向量的夹角 α 的范围是[0,π],当 两异面直线的方向向量的夹角为锐角或直角时,就是这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当两异面直 线的方向向量的夹角为钝角时,其补角才是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针对训练] 1.如图,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有直三棱柱 ABCA1B1C1,CA= CC1=2CB,则直线 BC1 与直线 AB1 夹角的余弦值为( ) A. 5 5 B. 5 3 C.2 5 5 D.3 5 解析:选 A 设 CA=2,则 C(0,0,0),A(2,0,0),B(0,0,1),C1(0,2,0),B1(0,2,1), 可得向量 AB1―→ =(-2,2,1), BC1―→ =(0,2,-1), 由向量的夹角公式得 cos〈 AB1―→ ,BC1―→ 〉= -2 × 0+2 × 2+1 × (-1) 0+4+1· 4+4+1 = 1 5 = 5 5 . 2.已知在长方体 ABCDA1B1C1D1 中,B1C 和 C1D 与底面所成角分别为 60°和 45°,求 异面直线 B1C 和 C1D 所成角的余弦值. 解: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可知∠CB1C1=60°, ∠DC1D1=45°, 设 B1C1=1,CC1= 3=DD1. ∴C1D1= 3,则有 B1( 3,0,0),C( 3,1, 3),C1( 3,1,0), D(0,1, 3). ∴ B1C ―→ =(0,1, 3), C1D ―→ =(- 3,0, 3). ∴cos〈 B1C ―→ ,C1D ―→ 〉= · ||||= 3 2 6 = 6 4 . 突破点二 直线与平面所成角 如图所示,设直线 l 的方向向量为 e,平面 α 的法向量为 n,直线 l 与平面 α 所成的角 为 φ,向量 e 与 n 的夹角为 θ,则有 sin φ=|cos θ|=|n·e| |n||e|. [典例] (2018·全国卷Ⅱ)如图,在三棱锥 PABC 中,AB=BC= 2 2,PA=PB=PC=AC=4,O 为 AC 的中点. (1)证明:PO⊥平面 ABC; (2)若点 M 在棱 BC 上,且二面角 MPAC 为 30°,求 PC 与平面 PAM 所成角的正弦 值. [解] (1)证明:因为 PA=PC=AC=4,O 为 AC 的中点,所以 PO⊥AC,且 PO=2 3. 连接 OB,因为 AB=BC= 2 2 AC,所以△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 OB⊥AC,OB=1 2AC= 2.所以 PO2+OB2=PB2,所以 PO⊥OB.又因为 OB∩AC=O,所以 PO⊥平面 ABC. (2) 以 O 为坐标原点, OB ―→ 的方向为 x 轴正方向,建立如图所 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Oxyz. 由已知得 O(0,0,0),B(2,0,0),A(0,-2,0),C(0,2,0),P(0,0,2 3), AP ―→ =(0,2,2 3). 取平面 PAC 的一个法向量 OB ―→ =(2,0,0). 设 M(a,2-a,0)(0<a≤2),则 AM ―→ =(a,4-a,0). 设平面 PAM 的法向量为 n=(x,y,z). 由Error!得Error! 令 y= 3a,得 z=-a,x= 3(a-4), 所以平面 PAM 的一个法向量为 n=( 3(a-4), 3a,-a), 所以 cos〈 OB ―→ ,n〉= 2 3(a-4) 2 3(a-4)2+3a2+a2. 由已知可得|cos〈 OB ―→ ,n〉|=cos 30°= 3 2 , 所以 2 3|a-4| 2 3(a-4)2+3a2+a2 = 3 2 , 解得 a=4 3或 a=-4(舍去). 所以 n=(-8 3 3 ,4 3 3 ,-4 3). 又 PC ―→ =(0,2,-2 3), 所以 cos〈 PC ―→ ,n〉= 8 3 3 +8 3 3 4+12· 64 3 +16 3 +16 9 = 3 4 . 所以 PC 与平面 PAM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3 4 . [方法技巧] 利用向量法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注意点 (1)求出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所夹的锐角后(求出是钝角时取其补角),取其余 角即为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2)若求线面角的余弦值,要注意利用平方关系 sin2θ+cos2θ=1 求出其值.不要误认为 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所成夹角的余弦值即为所求. [针对训练] 1.如图,正三棱柱 ABC A1B1C1 中,AB=AA1,则 AC1 与平面 BB1C1C 夹角的正弦值 为________. 解析:取 B1C1 中点 O,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设 AB =AA1 =2 ,则 A1( - 3,0,0) ,C1(0,1,0) ,A( - 3,0,2) , O(0,0,0) , A1O ―→ =( 3,0,0), A1O ―→ 为平面 BB1C1C 的法向量, AC1―→ =( 3,1,-2), ∴sin θ=|cos〈 A1O ―→ ,AC1―→ 〉|=| · |||| |= 3 3· 3+1+4 = 6 4 . 答案: 6 4 2.在如图所示的多面体中,四边形 ABCD 是平行四边形,四边 形 BDEF 是矩形,ED⊥平面 ABCD,∠ABD=π 6,AB=2AD. (1)求证:平面 BDEF⊥平面 ADE; (2)若 ED=BD,求直线 AF 与平面 AEC 所成角的正弦值. 解:(1)证明:在△ABD 中,∠ABD=π 6,AB=2AD, 由余弦定理,得 BD= 3AD, 从而 BD2+AD2=AB2,故 BD⊥AD, 因为 DE⊥平面 ABCD,BD⊂平面 ABCD,所以 DE⊥BD. 又 AD∩DE=D,所以 BD⊥平面 ADE. 因为 BD⊂平面 BDEF,所以平面 BDEF⊥平面 ADE. (2)由(1)可得,在 Rt△ABD 中,∠BAD=π 3,BD= 3AD, 又由 ED=BD,设 AD=1,则 BD=ED= 3. 因为 DE⊥平面 ABCD,BD⊥AD, 所以以点 D 为坐标原点,DA,DB,DE 所在直线分别为 x 轴, 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Dxyz,如图所示. 则 A(1,0,0),C(-1, 3,0),E(0,0, 3),F(0, 3, 3), 所以 AE ―→ =(-1,0, 3), AC ―→ =(-2, 3,0). 设平面 AEC 的法向量为 n=(x,y,z), 则Error!即Error! 令 z=1,得 n=( 3,2,1)为平面 AEC 的一个法向量. 因为 AF ―→ =(-1, 3, 3), 所以 cos〈n,AF ―→ 〉= n· |n|·||= 42 14 , 所以直线 AF 与平面 AEC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42 14 . 突破点三 二面角 (1)如图①,AB,CD 是二面角 αlβ 的两个面内与棱 l 垂直的直线,则二面角的大小 θ= 〈 AB ―→ ,CD ―→ 〉. (2)如图②和图③,n1,n2 分别是二面角 αlβ 的两个半平面 α,β 的法向量,则二面角 的大小 θ=〈n1,n2〉或 π-〈n1,n2〉. [典例] (2019·惠州模拟)如图,在四棱锥 PABCD 中,底面 ABCD 是边长为 2 的菱形,∠ABC=60°,PA⊥PB,PC=2. (1)求证:平面 PAB⊥平面 ABCD; (2)若 PA=PB,求二面角 APCD 的余弦值. [解] (1)证明:取 AB 的中点为 O,连接 CO,PO, ∵四边形 ABCD 是边长为 2 的菱形,∴AB=BC=2. ∵∠ABC=60°,∴△ABC 是等边三角形, ∴CO⊥AB,OC= 3. ∵PA⊥PB,∴PO=1 2AB=1. ∵PC=2,∴OP2+OC2=PC2,∴CO⊥PO. ∵AB∩PO=O,∴CO⊥平面 PAB. ∵CO⊂平面 ABCD,∴平面 PAB⊥平面 ABCD. (2)∵OP2+OA2=12+12=( 2)2=PA2,∴PO⊥AO. 由(1)知,平面 PAB⊥平面 ABCD, ∴PO⊥平面 ABCD, ∴直线 OC,OB,OP 两两垂直.以 O 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 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Oxyz, 则 O(0,0,0),A(0,-1,0),B(0,1,0),C( 3,0,0),D( 3, -2,0),P(0,0,1), ∴ AP ―→ =(0,1,1), PC ―→ =( 3,0,-1), DC ―→ =(0,2,0). 设平面 APC 的法向量为 m=(x1,y1,z1), 由Error!得Error! 取 x1=1,得 m=(1,- 3, 3), 设平面 PCD 的法向量为 n=(x2,y2,z2), 由Error!得Error! 取 x2=1,得 n=(1,0, 3), ∴cos〈m,n〉= m·n |m|·|n|=2 7 7 , 由图易知二面角 APCD 为锐二面角, ∴二面角 APC D 的余弦值为2 7 7 . [方法技巧] 利用法向量求二面角时的 2 个注意点 (1)对于某些平面的法向量要注意题中条件隐含着,不用单独求. (2)注意判断二面角的平面角是锐角还是钝角,可结合图形进行,以防结论失误. [针对训练] 1.如图,PA⊥平面 ABC,AC⊥BC,PA=AC=1,BC= 2,则平面 PAB 与平面 PBC 的夹角的余弦值为________. 解析: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 A(0,0,0),B( 2,1,0), C(0,1,0),P(0,0,1),AP ―→ =(0,0,1), AB ―→ =( 2,1,0), CB ―→ =( 2,0,0), CP ―→ =(0,-1,1). 设平面 PAB 的法向量为 m=(x,y,z), 则Error!即Error! ∴Error!令 x=1,得 m=(1,- 2,0), 设平面 PBC 的法向量为 n=(x′,y′,z′), 则Error!即Error!∴Error! 令 y′=1,∴n=(0,1,1). ∴cos〈m,n〉= m·n |m||n|=- 3 3 . 由图知所求二面角为锐角, ∴平面 PAB 与平面 PBC 夹角的余弦值为 3 3 . 答案: 3 3 2.(2019·江西五市联考)如图,在四棱锥 PABCD 中,AD∥BC,AB ⊥AD,AB=AD=AP=2BC=2,M 是棱 PD 上的一点,PM PD=λ(0<λ< 1). (1)若 λ=1 3,求证:PB∥平面 MAC; (2)若平面 PAB⊥平面 ABCD,平面 PAD⊥平面 ABCD,二面角 DACM 的余弦值为 4 21 21 ,求 λ 的值. 解:(1)证明:连接 BD 交 AC 于点 O,连接 MO. ∵AD∥BC,∴△BCO∽△DAO, ∵AD=2BC,∴DO=2BO. ∵λ=1 3,∴DM=2MP,∴PB∥MO, ∵PB⊄平面 MAC,MO⊂平面 MAC,∴PB∥平面 MAC. (2)∵平面 PAB⊥平面 ABCD,平面 PAB∩平面 ABCD=AB,AD⊂平面 ABCD,且 AD ⊥AB, ∴AD⊥平面 PAB,∴AD⊥PA,同理可得 AB⊥PA,可知 AB, AD ,AP 两两垂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Axyz ,则 A(0,0,0) ,C(2 ,1,0) , M(0,2λ,2-2λ),∴ AC ―→ =(2,1,0), AM ―→ =(0,2λ,2-2λ).易知平面 ACD 的一个法向量为 m=(0,0,1). 设平面 MAC 的法向量为 n=(x,y,z), 则Error!得Error! 令 x=1,则 y=-2,z= 2λ 1-λ,即 n=(1,-2, 2λ 1-λ)为平面 MAC 的一个法向量. 由题意可知|m·n| |m||n|=4 21 21 ,即 | 2λ 1-λ | 5+( 2λ 1-λ )2 =4 21 21 ,解得 λ=2 3. [课时跟踪检测] [A 级 基础题——基稳才能楼高] 1.已知两平面的法向量分别为 m=(0,1,0),n=(0,1,1),则两平面所成的二面角为( ) A.45° B.135° C.45°或 135° D.90° 解析:选 C cos 〈m,n〉= m·n |m||n|= 1 1· 2 = 2 2 ,即〈m,n〉=45°. ∴两平面所成二面角为 45°或 180°-45°=135°. 2.如图所示,在正方体 ABCDA1B1C1D1 中,已知 M,N 分别是 BD 和 AD 的中点,则 B1M 与 D1N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A. 30 30 B. 30 15 C. 30 10 D. 15 15 解析:选 C 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设正方体的棱 长为 2,则 B1(2,2,2),M(1,1,0),D1(0,0,2),N(1,0,0), ∴ B1M ―→ =(-1,-1,-2), D1N ―→ =(1,0,-2), ∴B1M 与 D1N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 | =| -1+4 1+1+4 × 1+4|= 30 10 .故选 C. 3.如图,已知长方体 ABCDA1B1C1D1 中,AD=AA1=1,AB= 3,E 为线段 AB 上一点,且 AE=1 3AB,则 DC1 与平面 D1EC 所成的角的正弦值为( ) A.3 35 35 B.2 7 7 C. 3 3 D. 2 4 解析:选 A 如图,以 D 为坐标原点,DA,DC,DD1 所在直 线分别为 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 C 1(0,3,1), D1(0,0,1),E(1,1,0),C(0,3,0), ∴ DC1―→ =(0,3,1), D1E ―→ =(1,1,-1), D1C ―→ =(0,3,-1). 设平面 D1EC 的法向量为 n=(x,y,z), 则Error!即Error!取 y=1,得 n=(2,1,3). ∵cos DC1―→ ,n= ·n | |·|n|= (0,3,1)·(2,1,3) 10 × 14 =3 35 35 , ∴DC1 与平面 D1EC 所成的角的正弦值为3 35 35 . 4.在直三棱柱 ABCA1B1C1 中,AA1=2,二面角 BAA1C1 的大小为 60°,点 B 到平面 ACC1A1 的距离为 3,点 C 到平面 ABB1A1 的距离为 2 3,则直线 BC1 与直线 AB1 所成角 的正切值为( ) A. 7 B. 6 C. 5 D.2 解析:选 A 由题意可知,∠BAC=60°,点 B 到平面 ACC1A1 的距离为 3,点 C 到平 面 ABB1A1 的距离为 2 3,所以在三角形 ABC 中,AB=2,AC=4,BC=2 3,∠ABC= 90°,则 AB1―→ · BC1―→ =( BB1―→ - BA ―→ )·( BB1―→ + BC ―→ )=4,| AB1―→ |=2 2,| BC1―→ |=4,cos 〈 AB1―→ ,BC1―→ 〉= · ||·||= 2 4 ,故 tan〈 AB1―→ ,BC1―→ 〉= 7. 5.如图,正三棱柱 ABCA1B1C1 的所有棱长都相等,E,F,G 分别 为 AB,AA1,A1C1 的中点,则 B1F 与平面 GEF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 A.3 5 B.5 6 C.3 3 10 D.3 6 10 解析:选 A 设正三棱柱的棱长为 2,取 AC 的中点 D,连接 DG,DB,分别以 DA,DB,DG 所在的直线为 x 轴,y 轴,z 轴建立 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 则 B1(0, 3,2),F(1,0,1), E(1 2, 3 2 ,0),G(0,0,2), B1F ―→ =(1,- 3,-1), EF ―→ =(1 2,- 3 2 ,1), GF ―→ =(1,0,-1). 设平面 GEF 的法向量 n=(x,y,z), 则Error!即Error! 取 x=1,则 z=1,y= 3, 故 n=(1, 3,1)为平面 GEF 的一个法向量, 所以 cos〈n,B1F ―→ 〉= 1-3-1 5 × 5 =-3 5, 所以 B1F 与平面 GEF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3 5.故选 A. 6.在正方体 ABCD A1B1C1D1 中,点 E 为 BB1 的中点,则平面 A1ED 与平面 ABCD 所 成的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 ) A.1 2 B.2 3 C. 3 3 D. 2 2 解析:选 B 以 A 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Axyz,设棱长为 1,则 A1(0,0,1),E(1,0,1 2),D(0,1,0), ∴ A1D ―→ =(0,1,-1), A1E ―→ =(1,0,-1 2), 设平面 A1ED 的一个法向量为 n1=(1,y,z), 则Error!即Error!∴Error!∴n1=(1,2,2). 又平面 ABCD 的一个法向量为 n2=(0,0,1), ∴cos〈n1,n2〉= 2 3 × 1=2 3. 即平面 A1ED 与平面 ABCD 所成的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2 3. 7.如图所示,在三棱锥 PABC 中,PA⊥平面 ABC,D 是棱 PB 的 中点,已知 PA=BC=2,AB=4,CB⊥AB,则异面直线 PC,AD 所成角的 余弦值为__________. 解析:因为 PA⊥平面 ABC,所以 PA⊥AB,PA⊥BC. 过点 A 作 AE∥CB,又 CB⊥AB, 则 AP,AB,AE 两两垂直. 如图,以 A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 AB,AE,AP 所在直线为 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 角坐标系 Axyz, 则 A(0,0,0),P(0,0,2),B(4,0,0),C(4,-2,0). 因为 D 为 PB 的中点,所以 D(2,0,1). 故 CP ―→ =(-4,2,2), AD ―→ =(2,0,1). 所以 cos AD ―→ , CP ―→ = · ||·||= -6 5 × 2 6 =- 30 10 . 设异面直线 PC,AD 所成的角为 θ, 则 cos θ=|cos〈 AD ―→ ,CP ―→ 〉|= 30 10 . 答案: 30 10 8.如图,菱形 ABCD 中,∠ABC=60°,AC 与 BD 相交于点 O,AE⊥平面 ABCD,CF ∥AE,AB=2,CF=3.若直线 FO 与平面 BED 所成的角为 45°,则 AE=________. 解析:如图,以 O 为原点,以 OA,OB 所在直线分别为 x 轴,y 轴,以过点 O 且平行于 CF 的直线为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设 AE=a,则 B(0, 3,0),D(0,- 3,0),F(-1,0,3), E(1,0,a),∴ OF ―→ =(-1,0,3), DB ―→ =(0,2 3,0), EB ―→ =(-1, 3,-a).设平面 BED 的法向量为 n=(x,y,z), 则Error!即Error! 则 y=0,令 z=1,得 x=-a, ∴n=(-a,0,1), ∴cos〈n,OF ―→ 〉= n· |n|||= a+3 a2+1 × 10. ∵直线 FO 与平面 BED 所成角的大小为 45°, ∴ |a+3| a2+1 × 10 = 2 2 , 解得 a=2 或 a=-1 2(舍去),∴AE=2. 答案:2 [B 级 保分题——准做快做达标] 1.(2017·全国卷Ⅰ)如图,在四棱锥 PABCD 中,AB∥CD,且∠ BAP=∠CDP=90°. (1)证明:平面 PAB⊥平面 PAD; (2)若 PA=PD=AB=DC,∠APD=90°,求二面角 APBC 的余 弦值. 解:(1)证明:由已知∠BAP=∠CDP=90°, 得 AB⊥AP,CD⊥PD. 因为 AB∥CD,所以 AB⊥PD. 又 AP∩PD=P,所以 AB⊥平面 PAD. 又 AB⊂平面 PAB,所以平面 PAB⊥平面 PAD. (2)在平面 PAD 内作 PF⊥AD,垂足为 F. 由(1)可知,AB⊥平面 PAD,故 AB⊥PF,可得 PF⊥平面 ABCD. 以 F 为坐标原点, FA―→ 的方向为 x 轴正方向,| AB ―→ |为单位长 度,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Fxyz. 由(1)及已知可得 A( 2 2 ,0,0),P(0,0, 2 2 ),B( 2 2 ,1,0), C(- 2 2 ,1,0). 所以 PC ―→ =(- 2 2 ,1,- 2 2 ), CB ―→ =( 2,0,0), PA ―→ =( 2 2 ,0,- 2 2 ), AB ―→ =(0,1,0). 设 n=(x1,y1,z1)是平面 PCB 的法向量, 则Error!即Error! 所以可取 n=(0,-1,- 2). 设 m=(x2,y2,z2)是平面 PAB 的法向量, 则Error!即Error! 所以可取 m=(1,0,1). 则 cos〈n,m〉= n·m |n||m|= - 2 3 × 2 =- 3 3 . 由图知二面角 APBC 为钝角, 所以二面角 APBC 的余弦值为- 3 3 . 2.(2019·合肥一检)如图,在多面体 ABCDEF 中,四边形 ABCD 是正方形,BF⊥平面 ABCD,DE⊥平面 ABCD,BF=DE,M 为棱 AE 的中点. (1)求证:平面 BDM∥平面 EFC; (2)若 DE=2AB,求直线 AE 与平面 BDM 所成角的正弦值. 解:(1)证明:连接 AC 交 BD 于点 N,连接 MN, 则 N 为 AC 的中点, 又 M 为 AE 的中点,∴MN∥EC. ∵MN⊄平面 EFC,EC⊂平面 EFC, ∴MN∥平面 EFC. ∵BF,DE 都与平面 ABCD 垂直,∴BF∥DE. ∵BF=DE, ∴四边形 BDEF 为平行四边形,∴BD∥EF. ∵BD⊄平面 EFC,EF⊂平面 EFC, ∴BD∥平面 EFC. 又 MN∩BD=N,∴平面 BDM∥平面 EFC. (2)∵DE⊥平面 ABCD,四边形 ABCD 是正方形,∴DA, DC,DE 两两垂直,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Dxyz. 设 AB=2,则 DE=4,从而 D(0,0,0),B(2,2,0),M(1,0,2), A(2,0,0),E(0,0,4), ∴ DB ―→ =(2,2,0), DM ―→ =(1,0,2), 设平面 BDM 的法向量为 n=(x,y,z), 则Error!得Error! 令 x=2,则 y=-2,z=-1, 从而 n=(2,-2,-1)为平面 BDM 的一个法向量. ∵ AE ―→ =(-2,0,4),设直线 AE 与平面 BDM 所成的角为 θ, 则 sin θ=|cos 〈n,AE ―→ 〉|= |n·| |n|·||=4 5 15 , ∴直线 AE 与平面 BDM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4 5 15 . 3.如图,EA⊥平面 ABC ,DB⊥平面 ABC,△ABC 是等边三角 形,AC=2AE,M 是 AB 的中点. (1)求证:CM⊥EM; (2)若直线 DM 与平面 ABC 所成角的正切值为 2,求二面角 BCDE 的余弦值. 解:(1)证明:因为△ABC 是等边三角形,M 是 AB 的中点, 所以 CM⊥AM. 因为 EA⊥平面 ABC,CM⊂平面 ABC,所以 CM⊥EA. 因为 AM∩EA=A,所以 CM⊥平面 EAM. 因为 EM⊂平面 EAM,所以 CM⊥EM. (2)以点 M 为坐标原点,MC 所在直线为 x 轴,MB 所在直线为 y 轴,过 M 且与直线 BD 平行的直线为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Mxyz,如图所示. 因为 DB⊥平面 ABC,所以∠DMB 为直线 DM 与平面 ABC 所 成的角, 所以 tan∠DMB=BD MB=2,即 BD=2MB,所以 BD=AC. 不妨设 AC=2,又 AC=2AE,则 CM= 3,AE=1. 故 B(0,1,0),C( 3,0,0),D(0,1,2),E(0,-1,1). 所以 BC ―→ =( 3,-1,0), BD ―→ =(0,0,2), CE ―→ =(- 3,-1,1), CD ―→ =(- 3, 1,2). 设平面 BCD 与平面 CDE 的一个法向量分别为 m=(x1,y1,z1),n=(x2,y2,z2), 由Error!得Error!令 x1=1,得 y1= 3, 所以 m=(1, 3,0). 由Error!得Error! 令 x2=1,得 y2=- 3 3 ,z2=2 3 3 . 所以 n=(1,- 3 3 ,2 3 3 ). 所以 cos〈m,n〉= m·n |m||n|=0. 所以二面角 BCDE 的余弦值为 0.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