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5 发布 |
- 37.5 KB |
- 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条例》学习心得体会三篇
《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条例》学习心得体会三篇 【篇一】 近日,中组部部长陈希同志在组织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条例》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干部考核是干部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发挥着指挥棒、风向标、助推器作用。用好干部考核这一“指挥棒”,可以充分激励鞭策党政领导干部,激发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因此,抓好《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条例》的贯彻落实,就是要从考核内容、评价方式以及结果运用等方面“硬核”发力,真正激励干部勇于担当、善于作为。 从“心”入手,考核内容要“量体裁衣”。俗话说,“人有高矮,衣有大小”。试想,如果一件衣服给很多人试穿,必然会有人嫌大说小。干部考核同样如此,如果考核起来“一锅炖、大杂烩”,一定程度上会让干部有“干多干少都一样”“干好干坏差不多”的思想,造成怠政者、偷懒者与实干家同吃“大锅饭”,出现懒政、怠政等现象。考核不仅是“一面镜”,同样也是“一杆秤”,能够量出一个干部的能力素质。要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主动担当作为,使实干家充分感受到关心关爱,就需要在干部考核的过程中加强对对内容和指标的分类把关,抓好分类考核、近距离考核,特别是要结合本地区实际,区分不同单位、不同部门的工作性质,分析不同层级、不同岗位的干部特点,综合考量指标完成的客观条件,既要反映新时代各项重点工作的成果,也要反映个人主观努力、贡献大小,从而真正实现干部考核的个性化、精准化,给实干家暖心,给奋进者信心。 从“新”谋划,评价形式要多措并举。“事无常态,人无常形”,同样,认知干部不可仅凭一时一事、一招一式而妄下结论。明代张居正改革发明了“考成法”,要求各地官员三年一度进京述职,通过京察的方式,加大对官员业绩的考察,让大明王朝恢复了生机和活力。因此,我们要从考核形式的探索创新上下功夫。要在坚持实干实绩为导向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各种考核方式,对干部进行贴近式考察、多维度体检、精准化把脉。要不断延伸考核的范围和形势,从纪检审查、**反映、群众口碑中了解干部的现实表现。同时,还应该在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等重点工作和重要事件上开展专项考核,深入一线近距离考察观察干部。通过运用新招法为干部精准“画像”,真正激发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内生动力。 从“信”发力,考核结果要彰显实效。“治本在得人,得人在审举,审举在核真。”干部考核结果只有依规依据使用,才能发挥作用、体现价值,考而不用、考而乱用,都将造成“指挥棒”失效失灵。“考”为基础,“用”是关键。要用好用活考核结果,充分发挥干部考核的“风向标”作用,就是要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使用选拔的重要依据,将考核结果作为决定干部升降去留的“硬杠杠”,让考核结果成为推进干部能上能下的“硬指标”。要推动实现真考核、真运用,在考核实践中激发干部担当作为,在结果运用中树立鲜明用人导向,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局面,让吃苦者吃香、有为者有位、优秀者优先,确保考核结果用到实处、见到实效,真正实现以高质量干部考核促进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激励广大干部牢记初心使命、敢于担当作为。 考核是加强干部监督管理的重要手段,是督促干部履职尽责的关键环节。要把干部考核作为加强干部管理的“硬抓手”,牵住干部管理的“牛鼻子”,最大限度激励干部在履职尽责中干事创业、在担当作为中建功立业。 【篇二】 10月23日,组织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条例》电视电话会议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陈希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抓好干部考核条例的贯彻落实,以高质量干部考核,激励担当作为,促进事业发展。科学有效的考核激励对于提高干部担当作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具有重要意义。 围绕中心大局,树立考核风向标杆。“事业兴衰,唯在用人;用人之要,重在导向。”考核用人是标杆,“考”是前提,“用”是关键,考核不是最终目的,重要的是为了有效调动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营造讲政治、有担当、勇作为的干事创业氛围。要始终围绕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经济社会发展等中心工作大局,全覆盖建立考核纪实档案,坚持基层导向和实干导向考核选用干部,鲜明地树立从干事创业一线培养、锻炼、考察和提拔重实干、重实绩干部的用人风向标杆。 确保客观公正,多面考核科学激励。“治本在得人,得人在审举,审举在核真。”抓好干部考核,就必须要客观公正、考准考实、从严要求,突出“实”字和“真”两字。要注重多侧面、多渠道考核干部,提高干部考核的层次性和准确性,强化日常考核、分类考核、近距离考核等多种考核方式,让考核融入日常、见于平常、抓在经常。通过征求意见、谈心谈话、走访调研、民主测评等多种考核手段来察德辨才,加强综合分析研判,把政治坚定、实绩突出、群众公认、敢于担当的优秀干部选出来、用起来,给予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更广阔的成长空间和展示舞台,切实以科学的考核结果激励干部的实干斗志、激发干部的干事动力、汇聚干部的发展能量。 坚持奖优罚劣,激起真抓实干热潮。“赏不劝,谓之止善;罚不惩,谓之纵恶。”要建好建强激励机制,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竞争氛围,不断提高考核制度的科学、规范和实效。坚持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并重,引导干部敢担当、善作为,突出奋斗实干导向,积极树立宣传敢于冒风险、涉险滩、攻坚克难的典型事例,给予优者经济待遇、工作条件等方面“实实在在”的激励,让干事者虽辛苦,但心里不苦,干有劲头,更有奔头,不断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凝聚合力、激发活力、增添动力。同时及时对“劣者”进行问责追责,让不敢为、不愿为、慢作为的干部受到警醒和惩戒,以“下”倒逼其奋斗实干。 推动务实高效,规范考核规章制度。“善用人者,必使有材者竭其力,有识者竭其谋”。要积极规范干部考核理念,不断优化考核指标,根据不同地方、不同部门、不同岗位、不同职责,科学设置各有侧重、特色的考核体系,淡化一些虚、软的指标。同时推进考核方式的科学转变,干部考核不能仅限于看材料、听汇报、走过场,要真正让我们的人民群众参与考核,通过互联网的渠道,开展网上“民意测评”活动,真正实现考核结果让群众满意、让同僚服气。只有把全面的考察审核作为干部考核工作的“标尺”,坚持务实高效、简便易行的制度施行,才能确保考察选拔的科学规范。 【篇三】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陈希在深入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条例》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要切实抓好干部考核条例的贯彻落实,以高质量干部考核促进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激励广大干部牢记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并就如何考准考实干部,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风向标、助推器作用指明了方向、划出了重点。 “治本在得人,得人在审举,审举在核真。”干部工作的核心任务是选准用好干部,而选准用好的前置条件就是要把好“考核关”。相对于考核经济发展、GDP增长等“硬指标”,对领导干部德、能、勤、绩、廉进行公正客观全面地考量,难度系数更大、技术含量更高。实际工作中,由于考核机制的不健全、考核组成员素质的参差不齐,考核过程中存在着重“才”轻“德”、重“显绩”轻“潜绩”、重“速度”轻“质量”、重“履行程序”轻“结果运用”等问题,“填表考核”“材料考核”不同程度地存在。在一些地方和部门,讲究“领导一锤定音、考核走走过场”,虽“考过”但未“考准”、虽“程序到位”却“千人一面”的消极现象广受诟病。 科学有效的考核,是选用、调整干部的关键依据,也是激励、约束干部的重要手段。如果偏离了考准考实的初衷,程序再“到位”、材料再“丰富”也只是形式主义。倘若还起不到奖优罚劣、鞭策激励的作用,考核结果与选拔任用“两张皮”,反而消解了考核的严肃性,助长了“干多干好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不良风气。 知事识人,历来不易。干部考核是门“技术活”,必须在完善考核标准、创新改革方式、管好考核队伍、用好考核结果等方面下足功夫,综合用好平时考核、年度考核、专项考核、任期考核等方式,实现为干部精准“画像”。 干部考核要讲程序、讲方法,更要重内容、重实效。考核过程中,要划牢“硬杠杠”,把讲政治放在首位,从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和政治自律五个方面着手充分考量。要考出“真能人”,强化日常考核、分类考核、近距离考核,对不同地区、不同层级、不同岗位的干部“个性化”地设计考核内容和考核方式,通过实地查看、民主测评、收集民意等方式随时掌握干部的新变化、新作为,将综合能力大小、干事本领高低等特质进一步“具体化”。要实现考核队伍“专业化”,吸纳纪检、经济、财政、法律、环境等方面的人才,尤其是那些敢于坚持原则、责任心强、工作经验丰富、综合分析能力突出、廉洁自律的组工干部,并建立考核组成员数据库,实行干部考核责任制,持续加强考核队伍自身建设。 用人必考其终,授任必求其当。只有发挥好干部考核指挥棒、风向标、助推器作用,形成“干得好”的“考得好”、“考得好”的“用得好”良性循环,方能让更多好干部脱颖而出,“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更加鲜明。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