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4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民政局“十四五”规划调研报告范文
民政局“十四五”规划调研报告范文 在“四个全面”战略和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社会各界将 更加关注社会建设和民生保障。“十三五”民政事业发展要积极 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迈上新台阶为目标,扎实推进“两个率 先”,将民政事业放入“建设宜商宜业宜居的新”大局中考量。 (一)加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1、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落实《城市居民 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和《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和《省社会救助办 法》,严格按照《省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规程》,建立和完善低 保家庭申报听证和收入核查办法,规范申请、审批程序,科学制 定保障标准,适时提高保障水平,做到应保尽保,分类施保,坚 持“一户一档”和动态管理。落实保障资金自然增长机制,按照 市委办、市政府办关于印发《市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工 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到 2020 年城乡低保将实现一体化。完善 低保信息系统管理,完善低保对象在住房、医疗、教育、司法、 就业、养老保险等方面的社会救助配套政策,从根本上解决低保 家庭的生活保障问题。 2、巩固和完善农村五保供养制度。继续落实好《农村五保 供养工作条例》,根据全区经济发展水平,适时调整提高供养标 准,做到按标施保、应保尽保。力争到 2015 年末,人均年供养 标准达到 4000 元以上。巩固五保供养成果,多方筹集资金,新 建、改扩建 21 所农村敬老院,力争五保对象集中入院供养率率 达到 75 %以上。广泛开展社会化养老服务示范创建活动,力争 到“十三五”末,建成省级养老服务示范机构 4 个,省级文明敬 老院 6 个,市级三星级敬老院 10 个。 3、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十三五”期间,全面建立以城乡低 保、医疗救助、临时救助为主要内容,住房、教育、司法等专项 救助相衔接配套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政府主 导、部门协作、村组(社区)配合、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社 会救助工作机制,全面提高城乡贫困人口的社会保障水平。 (二)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1、加强灾害信息管理能力建设。开展区域内各类自然灾害 风险和减灾能力调查,建立完善自然灾害风险隐患数据库。细化 灾情统计标准,完善自然灾害灾情统计制度。健全灾情信息快报、 核报工作机制。在减灾委综合协调下,建立完善灾害信息沟通、 会商、通报制度和灾害信息的分析、处理机制,建立灾害信息共 享及发布平台,加强对灾情信息的收集、汇总、分析、处理和应 用,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决策服务,提高综合减灾能力。在全区 范围内建立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灾害信息员队伍,有效发挥灾害 信息员在传递信息、组织群众等方面的作用。 2、加强救灾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建立依托公安、消防为基 础的应急救援体系,灾民生活救助快速有效,倒房重建补助标准 逐步提高,冬春灾区群众基本生活得到妥善安排,社会动员能力 明显提高。到 2020 年,灾害发生 12 小时之内确保灾民有饭吃、 有衣穿、有水喝、有临时住所、有病能得到及时医治,应急救援 体系及时响应、救助有力,当年需恢复灾民倒房重建率达 100%。 3、加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建设。加强城乡社区减灾能力建 设。推进基层减灾工作,开展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组织 社区居民、企业积极参与防灾减灾活动,完成 20 个创建综合减 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80%以上居民了解掌握灾害应急避险、自 救互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灾害信息传播覆盖面达到应接受信息 人群的 95%以上。进一步修定城乡社区灾害应急预案,组织社区 居民积极参与减灾活动和预案演练;不断完善城乡社区减灾基础 设施,结合广场、公园、学校、体育场等公共设施,建设一批布 局合理、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转移安置群众的应急避难场所。 加强城乡社区居民家庭防灾减灾准备,建立应急状态下社区弱势 群体保护机制。全面提高城乡社区综合防御灾害的能力。 4、加强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建设。建立政府职能部门、新闻 媒体和社会组织协作开展减灾宣传教育的机制,普及防灾减灾科 学知识,提高全民防灾意识。优化电视、广播、报刊、电话、互 联网等传媒在灾害信息的传播、防灾减灾科普知识的宣传教育的 作用。设置气象、地震、地质灾害等科普基地。将减灾知识普及 纳入学校教育内容,开展减灾普及教育。充分利用“国际减灾日” 和“全国防灾减灾日”宣传,推动减灾防灾宣传进农村、进社区、 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参与防灾减灾的 浓厚氛围。 5、加强防灾减灾社会参与能力建设。继续完善农业保险体 系,全区农业主导产业保险实现全覆盖。继续扩大,并巩固政策 性农村住房保险覆盖面,确保参保率达到 99%以上。提倡和鼓励 单位、个人积极参加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建立完善社会动员机 制,充分发挥群众团体、红十字会、社会组织、基层自治组织和 公民在灾害防御、紧急救援、救灾捐赠、医疗救助、卫生防疫、 恢复重建、灾后心理支持等方面的作用。 6、加强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计划建设一个建筑面积不低 于 1000 平方米的区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完善救灾物资储备制度, 适量储备救灾物资,保证灾害应急工作的需要。同时积极探索建 立协议储备等救灾物资储备方式。 7、规范救灾资金使用,加强减灾救灾资金投入。督促乡镇 认真贯彻落实《省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要求, 建立区、乡自然灾害救助经费分担机制,拓宽救灾资金筹集渠道, 提升救灾资金使用效率。 (三)加强社会福利体系建设。 1、儿童福利。进一步完善孤儿养育标准增长机制。鼓励公 民收养,推进家庭寄养,加强亲属监护,提倡社会助养,促进孤 残儿童回归家庭和社会。完善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加大有效 投入,形成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困境儿童分类保障 体系,使困境儿童的生活保障更加有力,医疗康复保障更加健全, 教育保障政策更加完善,监督保护制度更加科学。整合各类优势 资源,加强儿童福利机构规范化建设,建立有专人负责的区、乡 (镇)、村(居)三级儿童福利指导中心或儿童福利指导站,构 建困境儿童保障“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的服务平台。积极开展 困境儿童福利服务工作。强化社区儿童福利服务指导和组织功能, 为有需求的困境儿童及其家庭提供临时照料、教育辅导、心理疏 导、监护指导、政策咨询、履职能力培训等服务。积极探索以政 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困境儿童保障服务工作。 2、残疾人福利。认真落实福利企业减免税等扶持政策,大 力扶持福利企业健康发展,全面落实相关政策,切实保护好残疾 职工的合法权益。拓展福利企业兴办渠道,鼓励支持各种社会资 本兴办福利企业,研究对残疾人集中就业的福利企业扶持政策, 支持兴办小微型福利企业,多种渠道扩大残疾人就业。 3、完善养老服务业发展政策体系。落实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用地;要将各类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用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用地 计划,按照到 2020 年养老床位占老年人口总数 40 的目标,留足 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用地;加大养老服务业资金投入。要将福彩公 益金留成部分的 50%以上用于发展养老服务业。 4、加强养老机构建设。建立养老机构日常运营补贴机制; 建立养老服务护理人员补助制度;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民营化改革。 (四)加强双拥优抚安置体系建设。全面落实优抚对象各项 优待抚恤政策,深化退役士兵安置改革,推进军休管理和服务创 新,建立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双拥优抚安置体系。 1、深入开展双拥创建工作。巩固双拥创建成果,2017 年, 力争再创省级双拥模范区“五连冠”。 2、全面落实优抚政策。认真贯彻落实《军人抚恤优待条例》 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各项优抚政策,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优抚对象定 期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及时调整优抚对象定期抚恤补助 标准,确保其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建立健全优抚对象医疗保障体 系,落实优抚对象医疗减免政策,推行优抚对象医疗费“一站式” 即时结算服务,提高优抚对象的医疗保障水平。加快刘老庄八十 二烈士陵园的改扩建,计划再投入 1700 万元,实施陵园景观及 绿化提升工程,将陵园打造成苏北一流褒烈育人基地。 3、深化退役士兵安置改革。全面实行的城乡一体化安置政 策。及时足额发放一次性经济补助,确保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安置 率继续保持在 100%。严格按照《兵役法》和《退役士兵安置条 例》及省市有关安置法规政策继续做好转业士官岗位安置工作, 确保安置率 100%。积极动员符合参训条件的退役士兵参加政府 组织的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在保持十二五期间平均 95%的参训率 基础上有突破,争取达到 95%以上的参训率,并做好相关服务工 作。严格落实上级有关复退军人信访问题的指示精神,以稳定为 目标,扎实做好各项稳控工作,把各种矛盾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 保持我区涉军群体的总体平稳。 (五)加强社会事务管理体系建设。切实加强基层自治组织 建设,大力培育发展各类社会组织,建立政府行政管理与社会自 治功能互补、政府管理力量与社会调节力量互动的社会事务管理 体系。 1、进一步深化基层民主自治。依法组织好城市第六、第七 届社区居委会和农村第十一、第十二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进 一步完善以民主议事和民主决策为基础的基层协商民主制度,不 断增强基层民主自治的透明度,强化村(居)民的主体地位。进 一步转变基层政府行政职能,全面推进“政社互动”,进一步完 善社区、社会组织、社工“三社联动”机制,加大培育社区社会 组织力度,增强其承接社区各项事务的能力。健全村党支部领导 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城乡社区依法自治率均确保 100%。 2、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健全以民生幸福为主要内容的社区 公共服务体系,以居民互助为主要形式的社区志愿服务体系,以 满足居民多种需求为主要目标的社区社会化服务体系,努力构建 主体多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区服务新机制。进一步加强 社区网格化管理,做到细化、精化,更好地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 社区服务。充分发挥城乡社区在社会建设、社会治理和社会服务 中的作用。加大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力度,提升社区社会组织承接 各项社会事务的能力。加强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到 2020 年底, 注册社区志愿者人数占居民人口 18%。居民群众对社区服务的满 意率达到 95%以上。增强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意识,提高社 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3、加大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力度。全面提升区、 乡镇、社区三级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到 2020 年底,三级社 区综合服务平台功能完善率达到 80%。普遍建立综合服务大厅, 实现“一门式受理、一站式服务”,为广大城乡居民提供更加方 便快捷的社区服务。进一步完善城乡社区经费保障机制,将城乡 社区工作经费、人员报酬、服务设施和社区信息化建设等项经费 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积极争取驻区单位和社会各界对社区建设的 支持,逐步形成城乡社区建设多元化投入格局。进一步改善城乡 社区办公条件,确保每个村居办公经费每年平均不低于 10 万元。 4、加大社会组织扶持发展力度。深化社会组织登记制度改 革,重点推动公益慈善类、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和城乡社区 服务类社会组织较快发展,到“十三五”末,全区登记社会组织 力争达到每万人 8 个以上。设立社会组织扶持发展专项资金,建 立财政扶持社会组织发展机制,为社会组织扶持发展提供资金保 障。建立政府向社会组织转移职能、购买服务机制。编制发布年 度《政府向社会转移职能事项目录》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目录》, 将政府部门可由社会组织承担的事务性管理工作、适合由社会组 织提供的公共服务事项,通过公开招标、竞争性谈判、定向委托 等方式转移给评估等级高、服务能力强的社会组织。不断创新社 会组织公益创投支持机制,重点围绕养老服务、心理慰藉服务、 助残服务、儿童青少年服务、救助帮困服务及其他公益服务,支 持社会组织策划设计、组织实施与此相关的公益创投项目,培育 一批深受群众欢迎的优质公益项目品牌。 5、健全社会组织监督管理机制。提升社会组织依法自治能 力。健全以章程为核心的社会组织法人治理结构,落实民主选举、 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各项制度,强化监事会职能,发 挥好监事会作用,形成权责明确、运转协调、制衡有效的机制。 健全以《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为重点的社会组织财务管理 制度,规范财务会计行为,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加强社会组织等 级评估工作,采取购买服务方式,对社会组织业务开展、工作成 效、财务状况、诚信自律等进行第三方评估。到“十三五”末 60%以上社会组织获得等级评估。发挥等级评估的导向作用,将 社会组织的评估等级作为政府向其转移职能和购买服务的重要 依据。建立完善社会组织监管机制。建立政府监管和社会组织自 律相结合的监管体系,完善民政、经信、财政、税务、审计、物 价、市场监督管理、公安、司法等部门分工协作的联动工作机制。 将社会组织纳入社会诚信管理体系,建立社会组织及其负责人的 诚信档案,实施社会组织诚信公示和黑名单等制度。及时发现并 依法查处社会组织违法违规行为和非法社会组织。健全社会组织 信息披露机制。完善社会组织公共信息披露平台,及时披露社会 组织重要信息,推进社会组织阳光运作、社务公开。完善社会公 众投诉举报机制,畅通媒体和社会公众监督社会组织的渠道。 6、做好婚姻登记工作。按照省民政厅《转发民政部关于开 展婚姻登记机关等级评定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力争早日创成 国家 3A 级婚姻登记机关。 7、完善殡葬公共服务体系。制定符合我区发展的殡葬事业 规划,到 2020 年,形成覆盖全区城乡居民的殡葬公共服务体系。 到 2020 年,全区拥有 1 个以上集中守灵的殡仪服务中心,群众 参加文明集中守灵、骨灰节地生态安葬和文明祭扫比例大幅提升, 切实推进文明节俭治丧和文明祭扫。提升生态殡葬设施。到 2020 年,区级殡仪服务设施和乡镇公益性骨灰立体安放设施实现全覆 盖,火化设施污染物排放限值和殡仪馆遗体处理场所达到国家标 准。公墓管理规范有效。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