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4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乡村振兴考察调研报告(共3篇)
乡村振兴考察调研报告(共3篇) (篇一)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一部署,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现实依据,是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为贯彻落实这一战略部署,近期市发改委老干部党支部通过开展专题调研,并以**县**镇**村为例展开深入研究,形成了**市乡村振兴调研报告。 一、总体概况 湖南省**市**县**镇**村,**年6月由原**、**、**三个村合并而成。辖区面积14平方公里,共35个村民小组,总户数769户,人口3008人。耕地面积4800亩(其中水田4520亩、旱地280亩),山林面积25300亩。该村总支现有党支部2个,支村两委干部6人,共有党员人数88名,预备党员2人。 (一)产业发展情况:**村农业生产以水稻、油菜、油茶、柑橘、烟叶种植为主;养殖业以家禽、淡水产品、生猪养殖为主,牛、羊养殖数量少。**年,全村土地流转面积达0.5万亩,种植大户有9户,农业规模化经营程度显著上升,水稻全程机械化种植面积达70%以上。全村农业总产值为1800万元,其中种植业1400万元,占总产值的77.7%,养殖业400万元,占总产值的22.3%;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160万元。**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430元,达到全市平均水平。**年全村共培育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农村新型经营主体9个,其中10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2户,家庭农场2家,专业合作社5个,共流转土地5000亩。 近年来创立了村集体集中流转土地再发包经营的发展模式,由中南油茶有限公司牵头带动村民发展油茶产业,现已发展油茶种植面积2500余亩,建立特早熟柑桔基地2300亩。与此同时,该村产业发展也面临着较多难题,如旅游发展项目投资因各种原因搁置,吸引大学生返乡创业难度较大等。 (二)人居环境建设情况。全村大力推进“绿色存折、畜禽退养、秸秆禁烧”三大工程,加大环境综合整治,确保**村蓝天碧水青山。一是全域推行“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市处理”垃圾分类减量处理模式,赢得了广泛好评。二是在村全面实施畜禽退养和两拆两退,饮用水水质明显提升。三是按照不见火点、不见冒烟、不见黑疤“三不见”的要求,镇村干部在主要农作物收获季节加大禁烧宣传、巡防巡查和现场劝阻,作物秸秆露天禁烧“蓝天保卫战”取得初步效果。 (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年,全村完成道路建设、电力农网改造、绿化、安装太阳能路灯、加固水库和鱼塘、清淤整修渠道、新建自来水厂等,投资1800多万元。全村道路硬化长度增加到29.5公里(其中高标准硬化达到6.5公里),硬化机耕道路21.5公里;全村25户以上自然组均已实现道路硬化自然通达。水利建设设施全面达标,有6座小Ⅱ型水库,1座小Ⅰ型水库,储水堰塘130口;开辟水渠39公里,其中硬化长度25公里,全村农田实现正常灌溉。生产生活电力供应充沛,农业生产、加工和村民生活用电得到保障,村级主干公路安装太阳能路灯6.5公里。村民安全饮用自来水率达到100%,农户液化气使用率在95%左右。 (四)乡风文明建设情况。村委会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每年开展“ 五星文明户”评选活动,通过树立先进典型,以点带面、示范带动,培育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和乡村文明新风尚,通过树立标杆,弘扬典型,丰富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助涨乡村崇德向善良好风气。全村现有图书阅览室一间,且与文化娱乐室和农技推广室共用。文化设施设备缺乏。图书阅览室书籍种类不齐、数量不够,村民喜欢的时政类、农技类图书更新较慢。体育建设器材未设置,村民希望在人口较密集的院落安装简易文体健身设施。 (五)村庄治理情况。逐步建立和完善村民监督委员会、村民自治委员会等村民自治组织。同时,按照相关程序与相关部门及个人成立了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红白理事会等便民组织。总的做法有:一是充分发挥综治调解作用,加强矛盾纠纷调处与信访积案化解,全面推进“无上访村居”创建,**年共调解各种矛盾纠纷38件,调解成功率达98.9%以上。二是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工作责任,实行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工作例会、督导检查、问题整改常态化。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大治理,对无牌无证等不规范摩托车实行专项整治,加强道路交通标识警示宣传,加强企业消防设施检查。三是每月不定期对道路、生产经营户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在水库、堰塘设置警示标牌。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加强对全镇居民道路交通安全、安全生产、安全用火、用电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了全村居民安全知识水平和意识。 (六)脱贫攻坚情况。全村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对10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290个贫困人口全面实施“两个帮扶全覆盖”“五个精准到户”,县级工作队进村结对帮扶,落实到户政策,取得了较好效果。村“六件实事”顺利推进,顺利“摘帽”退出贫困村序列。 二、外地经验借鉴与启示 为有效破解**村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的难点问题,我们从产业、人居环境、乡风文明等几个方面,对国内一些案例作了具体分析,以期找寻到适合本地发展的经验模式。 农村产业融合案例:**省**县山川乡高家堂村 山川乡高家堂村是一个竹林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保护良好的浙北山区村。该村以生态建设为载体,围绕quot;生态立村——生态经济村quot;这一核心,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当地特有的竹木资源,推动农业生产聚集、农业规模经营,形成了“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启示:良好的自然环境是乡村发展的根本,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合理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是乡村产业的未来。 人居环境治理案例:**省景宁畲族自治县大均乡 景宁县首个智能化垃圾分类系统在大均乡伏叶村启用。为推广智能垃圾箱使用,高效落实垃圾分类工作,乡干部、伏叶村民经常性对智能垃圾分类箱操作流程进行现场培训;村民每月领取分类垃圾袋,废旧物品分类丢进垃圾箱,系统积分还能对换日用品。通过现场操作培训、垃圾分类模拟、垃圾分类再次宣讲等举措,村民开展垃圾分类的积极性有效提高,垃圾分类人人知晓,美丽家园创建人人支持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浓厚。 启示:“大均垃圾分类工作新模式”让村民参与到环境整治工作中来,带动了村民的积极性,不仅实现了垃圾的综合利用、减少了环境污染,而且实现了人人参与、人人支持、人人负责的良好氛围。 乡风文明案例: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魏城镇 主要做法是: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各地以乡情为纽带,吸引和凝聚农村优秀基层干部、老模范及各界成功人士等乡贤支持乡村建设,加大古村落、古建筑等有形财富及附着于其上的无形资产保护力度,通过挖掘当地乡贤文化,开设“道德评议堂”,发挥祠堂的道德教化作用,为乡风文明“活血化瘀”。 启示:乡村承载着独特的地方文化,乡村文化是“乡愁”基因的重要载体。。正是这些与城市同化发展形成鲜明对比的财富,才让乡村文化显得弥足珍贵。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所在,乡村文化发展离不开乡贤的带动,释放乡贤文化效应培育乡土文明新风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基础。乡贤是美丽乡村、文明风行的引路人,乡村的文明发展离不开乡贤的示范带动。 村庄治理案例: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 以党组织为核心,村级组织、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多元融合参与的乡村治理模式,逐步形成一图、三创、五机制“135”乡村治理体系。一张蓝图即统一的规划蓝图;三项创新包括“为村”平台、三问三审三投入、三比一测评; 五大机制包括组织保障机制、人才培养机制、财力投入机制、多元参与机制、目标考核机制。 启示:以党组织为核心,村级组织、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多元融合参与的乡村治理模式,对于凝聚基层民心、积聚发展动能、团聚自治力量,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就业创业案例:安徽省界首市舒庄镇 主要做法是:充分借助广播、微信、电子大屏幕等媒体广泛宣传创业优惠政策以及产业发展规划前景,设立技术人才服务站,创建国家级返乡创业示范园区,落实扶持资金,举办现场招聘会,邀请在外成功人士和务工人员、返乡创业青年代表参加返乡人员就业创业座谈会,吸引在外人才和务工人员回乡就业创业。同时,还以村为单位,完善外出务工人员信息数据库,建立台账,有序引导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 启示:较为完善的制度设计和培训模式是推动返乡创业成效的重要保障。 三、对策建议 结合**村发展瓶颈和外地经验案例,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一是提高农业产品质量。加强农科教产学研合作,推行“产业+团队+项目+基地”推广模式。拟定集产地环境、农资使用、农业生产、加工技术、包装储运、检疫检验等标准于一体的产品标准及操作规程制度。落实属地监管责任和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实现“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监管。二是培育品牌农业。拟定农产品品牌推广计划,重点围绕“九蒸九晒黑芝麻丸”进行推广,积极开展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争创“三品一标”。依托市、县展示展销会平台和农村电子商务平台,进行产品销售和品牌推介;利用各种媒体全方位进行产品和品牌的宣传,提高产品和品牌的认知度。三是推进产业融合。推进农业内部融合,以农林结合、循环发展为导向调整优化农业种植养殖结构。推进产业链延伸,乡、村两级可适当发展无污染型农产品加工业企业。推动功能拓展,创建“山水**、灵秀乡村”品牌,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创意农业等新业态。 (二)打造绿色生态家园。一是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全面推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分户处理,实现垃圾减量。建立农村环境整治奖补机制,实行以奖代投,落实专人专业专段包保常态化保洁责任制,探索推进合同化环境服务。二是加快农业污染治理。推广农业清洁生产技术,减少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使用量。建设生态拦截沟、生态净化塘,实行生态护坡,最大限度减少因化肥农药流失造成的污染。加强养殖场粪污排放情况的监测整改,促进畜禽粪便、污水等废弃物就地就近利用。三是推进美丽庭院建设。推进建房标准化,严格建房审批,重拳整治违建行为。实施亮化、绿化、美化工程,聘请乡村规划建设监管员,抓好村庄建设空间管控。抓好美丽庭院建设,开展美丽庭院示范、创建、评选等活动。 (三)繁荣乡村文化。加强乡村文化阵地建设,学习借鉴石家庄龙化村“讲习+” 模式、四川浦江明月村“政府搭台+公益助推+文创撬动+产业支撑+旅游合作社联动”模式、汉中市“百镇千村乡贤文化促进会”等全国优秀文化模式,组织开展符合本村实际的文化活动。加强策划包装,创新开展以重大节庆日、农事节庆、美食文化节庆活动,推动农业、文化、旅游有机结合,将农村打造成为聚人气、凝人心的文化中心,保存乡村的乡土味道和泥土芬芳。 (四)健全乡村治理体系。一是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开展村在职干部、后备干部摸排,选优配齐村(社区)干部。加强对村干部培训,提高村干部发展经济、改革创新、依法办事、化解矛盾和带领群众能力。加大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争取力度,改善村干部工资待遇和晋升渠道。二是提升村民自治水平。探索培育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组织,成立乡贤理事会、道德评判团、百事服务团等。三是提高乡村德治水平。注重发挥村规民约在立规矩、正民风、促公益方面的作用,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倡导家规家训,广泛开展“立家规、传家训、树家风”活动。 (五)推进农民创业就业。搭建基层劳务合作平台,采取定期举办“引企下乡”劳务招聘会等形式,依托本地工业园区、重点景区拓宽劳务就近输出渠道,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开展农业、林业、生态、旅游、就业创业等方面培训,大力推广“互联网+职业培训”。 (篇二)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城乡共同繁荣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中之重。为了解全市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情况,强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稳步实施,6月下旬,我们组成专题调研组,深入吴起、黄陵、洛川等县区,进行深入调研,并形成一些思考。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党中央在新发展理念框架下,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部署,也是破解城镇化进程中乡村发展困境的根本途径。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强调没有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当前,我市还有3.7万贫困人口脱贫、338个贫困村退出和延川、宜川两县“摘帽”任务,时间紧、任务重。可以说,农村、农业仍然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短板,推动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脱贫,需要持续加大力度、加大投入。按照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部署,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国家将从资金、项目、人才、技术等方面对贫困地区给予倾斜,我们要抓住政策机遇,做好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衔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在全国革命老区中率先实现整体脱贫,到2020年与全国人民一道同步够格步入小康社会。 (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近年来,延安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和经济下行压力,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但转型发展、追赶超越、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任务还很艰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有利于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增强发展动能,有利于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要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助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加快追赶超越的应有之义。**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陕回延考察提出了追赶超越的科学定位和“五个扎实”的明确要求。总书记特别强调,要扎实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建设,切实抓好粮食生产、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经营体系、抓好扶贫开发等工作,要求我们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果。这次中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要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共同富裕之路、质量兴农之路、乡村绿色发展之路、乡村文化兴盛之路、乡村善治之路、中国特色减贫之路,着力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这些要求与总书记回陕回延考察要求是一致的。我们要不折不扣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特色现代农业建设步伐,为新时代追赶超越奠定坚实基础。 (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满足广大农民美好生活期待的内在需要。党的十九大作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论断。近年来,随着全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乡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但是农村的日渐萧条与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形成强烈反差,群众的需要日益多样化,可以说,当前延安发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加快补齐农业农村这个短板,协调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建设,着力实现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切实增强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全市“三农”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同时也必须看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还未根本解决,城乡差距仍然较大,给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来一定困难。 (一)农业产业化层级偏低。近年来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明显乏力,农业生产对农民增收的贡献逐步下滑,农民收入的增长主要依靠农业经营净收入之外的国家财政或二三产业支撑,城乡收入差距依然较大。**年以来,全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连续两年都保持在3以内(2.9:1),较全省平均水平(3.03:1)低0.13个百分点。**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168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25元,农村居民收入虽高于同期全省平均水平,但低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目前,全市虽然逐步形成了以苹果为主体、蔬菜、畜牧为补充的特色农业产业体系,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民职业化、组织化和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程度不高,产业链不长,附加值不高,例如,目前全市除苹果外大多数农产品仍停留在鲜活原料产品和初级产品加工供应上,精深加工和再加工率不足,导致农产品附加值低,农业整体效益低下。全市约60%-70%的苹果通过果商田间地头收购,直接进入初级市场,价格约2-3元/斤。产业化层级偏低,导致“延川红枣”“黄龙核桃”“吴起荞面香醋”“甘泉豆腐”“富县直罗贡米”“地椒羊”等一批优势和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规模偏小,除苹果产业之外,很难出现具有全国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大型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大型龙头企业和知名产品品牌,农产品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突出。农业产业规模不大,与二三产业融合程度低,与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发展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二)农村环境问题依然突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村容村貌极大改善,但大部分县区村庄建设没规划,或者规划不符合实际,执行不到位,乱修乱建、无序发展,农村生活陋习依然存在,部分农民环境保护意识依然薄弱,传统思想根深蒂固,严重制约了农村环境治理工作的成效,农村“脏、乱、差”问题仍然存在,特别是一些偏远村组,人居环境较差,村民环保意识不强,垃圾乱倒、污水乱排等现象屡禁不止,垃圾山、垃圾围村等问题突出,直接影响村容村貌和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年底,全市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82%,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28%,均低于指标要求。村级环境卫生村规民约和卫生保洁制度执行不力,遇到上级卫生检查只是出于应付,环境卫生整治反弹率高,不能形成长期有效机制维护村庄环境卫生工作日常化、规范化。村级缺乏资金保障,致使农村垃圾、污水收集设施薄弱,与美丽乡村建设存在差距。黄陵、吴起、志丹、安塞等油煤资源大县,虽然大的污染事件得到遏制,但老旧油气管线破漏仍时有发生,对土壤、地下水、大气等造成污染。洛川、富县等农业大县发展苹果、蔬菜、杂粮产业中地膜污染日趋严重,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也构成了威胁。 (三)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活力不够。农民整体受教育程度偏低,思想道德状况存在个体差异,顽固的小农意识,农村中不文明现象时有发生,这不仅与乡村振兴的要求相差甚远,而且严重影响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稳定。一些农村受传统思想和周边环境的影响,红白喜事盲目攀比、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盛行,尽管人人深受其害,但又人人跟风行事、推波助澜;一些群众集体意识淡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普遍存在;一些基层治理出现“真空”,导致出现不少“村霸”、农村黑恶势力横行乡里、欺压群众;赌博放板问题比较严重,有的甚至赌散了家庭、形成了为害一方的黑恶势力;乱建庙宇现象比较普遍,一些基层党员干部参与其中。缺乏乡贤好人、红白理事会等群众组织,群众对文化下乡、图书下乡、电影下乡情趣不浓,农村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等作用发挥不明显,农村整体创建水平不高、活动不深入、载体不丰富、机制不健全、方法较单一,群众文明素养、文明习惯有待提高。**年底,全市镇村综合文化服务设施覆盖率43.5%,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标准化建成率10%,远低于标准要求。一些村民的不良生活习惯与现代文明要求形成鲜明的反差,村风民俗、村规民约等作用发挥不明显,缺乏教育引导措施和手段,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缺少特色和创新。 (四)农民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坚持农民主体地位,不仅是乡村振兴的本质和核心,也是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城乡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差距日益显著,一大批有文化、有知识、懂技术、高素质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涌入城市,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成为农村人口代表,农村人口老龄化和村庄空心化现象日益严重,鼓励人才下乡存在着主观和客观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容易导致农村凋敝甚至衰败。加之多数农村缺乏集体经济组织,经济实力有限,“造血”能力不足,基础设施欠账大,富余劳动力缺失,很多群众对乡村振兴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认为乡村振兴是政府的事,是上级的要求,等靠要思想严重,缺乏积极主动参与乡村振兴的主人翁意识。部分农民技能素质相对低下,缺乏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农村复合型人才,对电子商务、网店微店等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认识不足,抑制了农村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 (五)乡村振兴缺乏资金保障。乡镇和农村处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线,产业培育、文化发展、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人居环境改善等一系列公共服务均需大量资金投入,但实际农村可支配财力明显不足。一方面是村级财政转移支付保障不足,仅局限于保障村干部工资性开支,对于村级“美化、亮化、硬化” 等一些村级公共服务支出不能全额纳入财政转移支付保障范围,乡村建设只能挤压村级资金。大部分村受地域、资源、环境等因素制约,潜能尚未激发,集体经济组织缺乏,历史债务沉重,公共服务滞后,农村道路、环境、教育、卫生、文化等基础设施条件与乡村振兴要求相比有很大差距。社会和民间资本不能有效投入乡村振兴,金融机构支持和服务乡村振兴效应不明显。 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路对策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全面推进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进一步汇聚推动乡村振兴的合力,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一)围绕产业兴旺,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一是着力保障粮食安全,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严守耕地红线,大规模实施治沟造地、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善农田灌溉设施,不断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证粮食产量稳定在70万吨以上。二是着力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坚持稳粮、优果、兴牧、扩蔬,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推进“43158”优质农产品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不断扩大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供给。借鉴推广黄陵县索洛湾“三变+特色农业”、洛川县黄连河“林下循环经济”、吴起县五谷城桐寨村“合作社+基地+农户”订单农业、吴起周湾山地水湫等模式,坚持走特色路、打特色牌,拉长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以价值链布局产业链、配套供应链。三是强力推进以苹果为主的特色农业产业后整理,着力在分级分选、冷藏冷链、储藏包装、市场营销等环节上下功夫,配套智能选果线,提高附加值。培育壮大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引导更多农民从事农产品加工、流通和营销,发展一批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提高精深加工比例。加强品牌建设,整合提升现有区域性公共品牌,给农产品穿上文化的马甲、插上互联网的翅膀,不断提升优质农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让农民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实现收入倍增。四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农业生产技术服务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加快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努力实现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五是大力发展多元产业,要依托红色文化、黄帝历史文化、黄土风情文化、黄河自然遗产和自然绿色生态五大旅游板块,全力创建黄陵、宜川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和延长、黄龙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打造文安驿、安定、铁边城等一批田园观光类、民俗风情类、农业体验类等旅游名村和文化古镇,开发一批精品乡村旅游线路,通过“旅游+”模式推动旅游与农业农村发展深度融合。积极培育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中介服务、文化创意等新型服务业态,大力发展休闲、养生、冰雪等新业态、新模式,增加有效供给,吸引更多的返乡人才、专业人才参与到旅游产品和业态创新中,实现乡村经济多业态并举、多元化发展、多极点增长。 (二)聚焦生态宜居,搞好农村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只有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推动乡村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乡村,农村才更有吸引力、农民才更有归属感、农业才能可持续发展。一是要加强生态保护,统筹以“护山、治水、育林、养田、蓄湖”为主要内容的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治理,深入实施“陕北高原大绿化” 工程,突出抓好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等林业重点工程,严格实施封山禁牧,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加快实施延河、洛河、秀延河综合治理。持续推进治沟造地、淤地坝建设等重点工程,让生态美起来、环境靓起来,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新格局。二是要强化污染治理,以大气、水和土壤为重点开展污染治理,打赢打好碧水、蓝天、净土、青山保卫战。促进经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真正做到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三是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深入开展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聚焦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生活污水处理、村容村貌整治,梯次推动乡村山水林田路房整体改善。大力推进“厕所革命”进农村、进农户,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强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大绿化美化力度,让农村更洁净、更美好。四是要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全面加强农村道路、供水、通讯、网络等建设,稳步提升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和集中供水覆盖率,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推进“信息延安”建设,建成覆盖城乡、服务便捷的信息基础设施,实现城镇光纤入户、农村光缆入村、重要公共区域无线覆盖,不断提升农村发展的基础保障能力。要突出乡村特色,加强农房、乡村基础设施等规划管理,合理引导乡村村落建设,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现代文明向农村拓展,真正建设好“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 (三)紧扣乡风文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保障。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增强农民凝聚力,提高村民文化素质和精神风貌,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和谐有序的文化氛围和精神引领。一是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通过“道德讲堂”“善行义举” “十星级文明户”等载体,弘扬助人为乐、诚实守信、孝老爱幼、敬业奉献精神,经常组织群众开展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文化文艺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引导农民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向善的力量,有效化解农村思想领域和实际生活中诸多矛盾和问题,不断增强群众的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主人翁意识。二是要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加大对铁边城、安定、文安驿等古村落、古建筑、农业遗迹保护力度,传承好陕北民歌、安塞腰鼓、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发挥乡土文化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作用。三是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以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为抓手,以远程教育、农家书屋、综合服务平台为载体,不定期举办一些贴近群众生活的讲座,如农业科技培训、健康教育讲座等,引导村民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充分利用“农村书屋”分门别类地开展农民素质培训,培育造就新型农民。鼓励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贴近群众创作出更多具有浓郁乡村特色、充满正能量的文艺作品。四是要推动移风易俗,要发挥好基层党组织作用,建立红白理事会,完善村规民约,推广乡贤说事等做法,广泛开展好媳妇、好儿女、好公婆等评选表彰活动,旗帜鲜明反对天价彩礼、大操大办、厚葬薄养、攀比炫富、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引导群众树立勤俭节约的文明新风尚。 (四)着眼治理有效,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坚持自治为基、法治为本、德治为要,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让农民安居乐业、农村和谐稳定。一是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堡垒作用,乡村振兴必须坚持党管农村,持续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突出政治功能和提升组织力,以加强村级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和党员队伍建设为重点,扎实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做好党员日常教育监督管理,严肃查处侵犯群众利益的“微腐败”,使基层党组织更好地肩负起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二是要搞好村民自治实践,全面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深入实施村级事务阳光工程,全面落实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基层协商格局。三是要提升乡村德治水平,广泛开展“十星文明户”“五好家庭” 等评选表彰,弘扬传统美德,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破除封建迷信思想和陈规陋习,树立乡贤好人,倡导祖训家教,激励孝老护幼,弘扬正能量,刹住歪风邪气,使农村更加安定和谐。四是要推进乡村法治建设,加强农村法治宣传教育,深化“两说一联”制度,引导农民依法表达诉求、解决纠纷、维护权益,推动基层干部群众形成学法、懂法、用法的行为自觉。强化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惩横行乡里、欺压百姓的“村霸”“宗族恶势力”及其背后的保护伞,健全农村公共安全体系,加快平安乡村建设,让农村居民在乡村振兴中收获稳稳的幸福。 (五)突出生活富裕,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只有农民收入上去了,衣食住行改善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要坚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切实改善农村公共服务,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增收。一是要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扎实落实“八个一批”工程,坚持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落实精准方略,下足绣花功夫,确保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如期脱贫。二是要着力培育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丰富新产业新业态,延长产业链条,推动农民增收致富。强化农民增收动力,通过城乡产业融合、市场融合、空间融合,积极引导城市现代生产要素进入农村,让农民更好参与到现代市场体系中来。稳定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双引擎”,优化农民收入结构,坚持把就业创业作为农民增收主渠道,做大做强现代农业,做好“有中生新、无中生有”两篇文章,加强职业技能培训,重点发展一批适合农民参与的产业项目,确保农民收入增长不减速。三是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充分释放改革红利,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强化金融支农力度,更好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的金融需求。构建防范自然风险保增收与防范市场风险促增收体系,充分发挥减灾体系建设和农业保险的保护兜底效应,确保农民安全增收不滑坡。四是要全面加强城乡就业、教育、医疗、社保等社会事业发展,实施创业促就业行动计划,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进城务工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加强职业培训、创业培训和创业服务,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认真落实低保、优抚、救助等民生政策,统筹推进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等福利事业发展,推进社会保障扩面提标。坚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实施十五年免费教育,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全部达到省颁标准。积极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推广县镇医疗服务一体化、医联体模式,加大医养结合扶持力度,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创建健康城市,全方位保障群众健康生活。 (篇三)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为全面了解掌握**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督促乡村振兴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年工作要点,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了以常委会副主任杨鹏飞、胡德扬为组长,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农业工委和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为成员的两个调研组,于10月23日至30日分别深入云县、沧源自治县就**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进行调研。 同时要求临翔区、凤庆县、永德县、镇康县、耿马自治县、双江自治县自行组织开展调研并上报调研情况。调研组通过听汇报、召开座谈会、走访农户、查阅乡村振兴规划资料、查看村庄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提升工程、基层组织建设和农村产业建设等形式开展调研工作,调研结束后听取市人民政府关于**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的汇报。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临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及时制定乡村振兴实施方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发〔**〕1号)文件出台后,市委、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迅速部署,全市上下掀起了学中央1号文件、议中央1号文件、落实中央1号文件的热潮,各级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带头学习,通过举办专题讲座、读书会、培训班等形式认真学习乡村振兴战略的相关文件精神,以学习促思考,全面谋划**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和措施。 同时,组建乡村振兴战略专题调研组,围绕乡村振兴20字要求,遵照总书记“走七条之路”“五个振兴”的嘱托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安排部署,迅速行动,围绕“人往哪里去”“钱从哪里来”“农村发展活力如何激发”“最大优势”“制约瓶颈”等关键节点入村入户开展调研。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中共**市委 **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方案》,指导各级各部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各项工作,各县(区)结合各自实际也制定了实施方案。 (二)广泛开展宣传动员工作,营造乡村振兴氛围。一是召开四级干部会议动员。4月23日,市委以视频会议的形式召开了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作了重要讲话,市委主要领导亲自动员,亲自安排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市委副书记解读《关于贯彻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方案》,市县乡村四级干部8000多人参加了会议。 二是分期分批培训动员。4月24日,业务部门对各县(区)委、政府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副书记、副县(区)长、农办主任、农业局长和市直各部门领导进行专题业务培训。同时,在市委党校分批次对全市县处级干部、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民族宗教干部,驻村扶贫工作队员,村干部、大学生村官等进行系统培训基础上,按照省委组织部的要求,又专门组织了对建档立卡贫困村和深度贫困村干部培训,共10场次2600多人次,让参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的干部熟悉情况、掌握政策。 三是入村入户动员。以召开村党员干部大会、小组长会,户主大会等形式和利用手机、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全面动员,提升和扩大群众知晓率。同时,充分整合挂钩部门、村两委、驻村扶贫工作队等工作力量,入村入户组织党员和广大干部群众就如何实施乡村振兴开展大讨论,全面激发群众自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生动力。 (三)摸清家底,形成问题清单。按照市委1号文件的部署要求,全市上下各级各部门从自然村开始,全面摸清“人的资源”和“物的资源”两大家底,对照自然村15项、建制村17项、乡(镇)8项指标体系,查找出已完成的指标、未完成的指标和制约发展瓶颈,形成“问题清单”。并以问题为导向,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逐级列出“项目清单”。 截至目前,在全面摸清“人的资源”和“物的资源”基础上,自然村共查摆出问题清单51523个,列出项目清单2大类69184项,投资概算447.48亿元;建制村(社区)共查摆出问题清单6894个,列出项目清单13类8168项,投资概算397.89亿元;乡镇(街道)共查摆出问题清单233个,列出项目清单8类3699项,投资概算322.05亿元。 (四)主动作为,积极推动乡村振兴。各级政府积极实施人居环境提升工程:一是抓实旧村旧房改造。完成旧村改造1087个,旧房改造65791户。 二是抓实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已完成393个,占计划任务400个的98.25%。 三是抓实洁净创建工作。已创建洁净村庄1208个,创建洁净庭院示范家园15537户。 四是抓厕所革命。已开工建设自然村公厕316座,占计划任务360座的87.78%;已开工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35525座。 五是抓实自然村垃圾处理设施项目。已开工747个,占计划任务800个的93.38%。 六是抓实自然村污水处理设施项目。已开工建设465个,占计划任务800个的58.13%。部分乡村不等不靠,主动作为,涌现了一批乡村振兴先进典型。如云县爱华镇大树村积极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模式,取得良好成效;茂兰镇安乐村通过抓产业发展构建新型产业体系,抓生态建设推进乡村协调发展,抓文明新风提高乡村文明程度,抓综合治理促进乡村和诣发展,抓民生保障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五抓”助推乡村振兴。 镇康县轩岗村制定了《“清洁村庄”评定制度(试行)》,建立了卫生保洁收费制度,有力的推动了人居环境提升。 耿马自治县勐简乡老厂村通过做好宣传发动、集中整治、倡树新风“三篇文章”,实施村容村貌整治、惠民文化、惠民项目“三大工程”,建立资金筹措、保洁管理、农业生产面源污染控制“三项机制”,建设清洁幸福美丽家园。 双江自治县沙河乡平掌村建立乡土人才库,把50名种植能人、100名养殖能人、20名篾编能人、10名电焊能人、10名建筑能人、5名拉祜族文化传承人、3名乡贤纳入人才库,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二、临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认识不足、宣传不到位。部分乡镇、村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学习宣传、动员培训工作做得还不够到位,宣传的广泛度、深入度、持续度不够,宣传形式、宣传手段、宣传载体单一,部分基层干部群众对中央、省、市、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相关文件精神学习不够、理解不透,没有真正理解乡村振兴做什么、怎么做等问题,没有充分理解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关联性,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不足。 (二)乡村振兴规划工作滞后。部分县、乡严重缺乏村级规划管理专业技术人员,加之规划编制经费紧缺,导致乡村振兴规划工作推进慢,大部分乡村还没有启动乡村振兴发展规划;现有的部分乡村振兴发展规划缺乏统筹考虑,缺乏对资源禀赋的深入研究,照搬照抄,简单复制外地模式、外地经验,没有立足地方实际,没有充分体现地方特色,没有围绕“多规合一”进行规划,规划的指导性、操作性不强,起不到引领和推动作用。 如现有的部分乡村发展规划多以传统的种植业、养殖业为主,多以农户庭院经济为主,产业结构单一、发展规模小,产业同质化、同业化较为突出,产业链短、产品的附加值不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产业基础薄弱,群众增收途径少。 (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经过近几年的脱贫攻坚工作,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有较大的改善,但是仍然有一部分农村特别是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自然资源条件较差,部分自然村已经丧失了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群众居住分散,生产生活资料匮乏,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基本公共服务不到位,交通不便、信息不畅、产业基础脆弱、自然灾害频发,行路难、上学难、饮水难、就医难、居住条件差等情况仍然不同程度的存在。 (四)农村人才处于净流失状态。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城市的发展理念、生活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教育资源、医疗条件、公共服务等要素配置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农村具有一定文化层次、具有一定经济实力、具有一技之长的人才不断地向城市集中,加之农村大学生、以及一些外出务工人员大多选择留在城市,人才资源要素向农村回输较少,在农村人居环境未有明显改善、农村产业未有明显发展、农民增收途径未有明显拓展的情况下,农村人口流失趋势短期内难以改变。 (五)农村人居环境急需改善。部分村民环保意识淡薄,对生产生活污水的危害性认识不足,生产生活污水、农药化肥、生活垃圾和粪便已成为农村环境的主要污染源,农村人居环境急需改善。如部分农村“建新拆旧”工作不彻底、不规范,主房建盖得漂漂亮亮,但仍然存在厨房黝黑低矮、随便私搭乱建,人畜不分离,家禽散养等现象,严重影响人居环境。 三、意见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积极营造乡村振兴浓厚氛围。要充分运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简报、墙画、墙报、标语、宣传册、会议等宣传手段和措施,全面、深入宣传党中央、省、市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政策举措,宣传各地的丰富实践和典型经验,总结提炼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中好的经验做法,讲好乡村振兴故事,营造乡村振兴积极向上的氛围,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引导群众树立“自我振兴、我要振兴”的思想意识,把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依靠群众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振兴乡村。 (二)深入研究论证,做好乡村振兴发展规划。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全面掌握农村人的资源清单、物的资源清单、问题清单和项目清单,为提升村庄规划、编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提供真实可靠的基础数据,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规划工作;要立足地方实际,因地制宜,紧紧围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生态环境建设,以全域规划为目标,以村为单位,坚持一村一特、以业为基、以水为魂、以山为景、错落有致、环境优美、协调一致、功能齐备为原则,按照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上下结合、以下为主的方式,对全域乡村的空间形态、产业布局、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建设项目等进行全面规划。 做到一村一个规划、一乡(镇)一个规划、一县(区)一个规划,最终形成“多规合一”总体规划。通过规划引领,分类有序推进乡村振兴。 (三)实施乡村人才振兴工程,夯实乡村振兴基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是主体,人才是关键。乡村振兴,首先是人的振兴,必须以人才振兴作为突破口。一是要摸清乡村返乡青年、退伍军人、致富能手、离退休干部、农村乡贤、乡土人才、大学生村官等人才底数,有针对性的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确保现有的农村人才各尽其才、适才适用; 二是要进一步探索和建立“村两委”人才吸纳使用机制、运行机制,将品行高尚、思想灵活、公道正派、群众公认的农村致富带头人、农村乡贤纳入村级组织,实现农村组织振兴,夯实乡村发展基础; 三是要创建以村为单位的乡村夜校、乡村技校,积极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帮助农民群众至少掌握一门实用技术,努力使农民群众正真成为有知识、有技能、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实现农民群众的自我振兴。 (四)加快农村产业建设,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部分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滞后,产业发展基础不牢,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薄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统筹考虑与脱贫攻坚的关联性,要以脱贫攻坚工作为基础,以乡村振兴为目标,以现代农业建设为抓手,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夯实乡村产业发展基础。 同时,要统筹推进农村道路、住房、产业建设、饮水安全、教育卫生、养老服务、人居环境提升等工程建设,确保农村逐步形成“环境整洁优美、基础设施配套、管理制度健全、社会秩序井然、精神面貌良好、人居环境改善”的良好局面,为打造美丽宜居新家园奠定基础。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