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动员会上的讲话3篇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在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动员会上的讲话3篇

在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动员会上的讲话3篇 在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动员会上的讲话1‎ ‎ 各位领导:‎ ‎  根据会议安排,现就全州“三节”活动康定市相关工作推进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  一是在组织上压责任。组建专门领导机构,由州委常委、市委书记亲自主抓,16名市领导牵头负责,20个市直部门和所涉乡(镇、街道)具体实施,抽派23名副县级调研员和精干力量全程参与,全力推动。实行划片分区,围绕新老城区和国省道旅游干线,划分新老城片区和姑咱至东关沿线、北门至中谷沿线、两岔路至雅加梗沿线、南郊至新都桥沿线的“五片四线”,切实界定责任范围、责任区域,明确目标任务和时限要求,落实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第一责任人的领导责任,确定市直部门和乡(镇)主体责任,从思想上、组织上、措施上做到早准备、早动手、早运作,全面推进“三节”活动各项筹备工作。‎ ‎  二是在拆除上做文章。先后投入1900余万元,完成北门印刷厂片区、东关环山路6号地块共14000余平方米拆迁工作,全力保障北 门体育场改扩建项目建设用地和“三节”期间临时停车场。同时,加快屋顶违建物拆除工作,重点做好非公职人员屋顶违建物的动员拆违和强制拆违,目前,已拆除违法违规建筑物334处8846平方米,力争5月底前全面完成所有拆违任务;抓紧屋顶违建物拆除后的改造设计和实施工作,着力构建优美城市天际轮廓线,塑造整洁清新的城市“第五立面”。‎ ‎  三是在改造上花心思。市财政整合投入资金2000万元强化保障,采取“政府主导、以奖代补”的形式,推动城乡风貌提升。通过“疏密拆违、穿衣戴帽”等方式,实施城区背街小巷改造提升工作,加快推进城区和重点集镇绿化、美化、亮化“三大工程”,投入180余万元开展老城区河道、楼宇灯光亮化新增及维护维修工程。加快菜市场改造,彻底整治脏乱差现象,对景观轴线的设施进行维修,维护。进一步规范城镇店招店牌和国省旅游干线标识标牌、户外广告等,截至目前,已拆除鸳鸯坝至折多山沿线大型店招店牌60余个,大型喷绘广告,面积1600平方米,拆除大型单立柱广告3处;整治违规店招店牌、户外广告368个,整治国道38(康定段)沿线汽车维修、加水场点及非公路标志标牌37处。开展“最美庭院”“最美景观大道”打造,大力推进沿线山植树、路种草、院种花。相继启动北木路沿线、鸳鸯坝至情歌入城大道、南郊至新都桥沿线种花种草工作,播撒波斯菊、孔雀草等2500余斤;同时,在大河沟、上下瓦斯村沿线修砌花台、购置花箱170个,加快三角梅和月季栽植;完成康定杨、旱柳和川西云杉的补植工作。‎ ‎  四是在建设上出实招。以灾后重建项目为支撑,梳理汇总城市建设项目76个,计划总投资8.2亿元。加快推进康定宾馆改建、新天地三四区酒店、新城商业综合体、瓦斯碉锅庄城等旅游文化项目,启动康定新老城区13公里市政道路改建和城区4座桥梁,完成新城体育馆主体工程,加快实施情歌酒店、天路情谷酒店、康巴大酒店的提档升级,完成主城区五线下地,新市后街、新市前街、西大街沿街建筑风貌改造,全面提升城市水、电、路、消防、文化、休闲等功能。特别是涉及到“三节”的项目进一步抢时间、抢工期、抢进度,确保在7月底前以崭新形象迎接“三节”检阅。‎ ‎  五是在管理上提水平。立足“两确保、两杜绝”(确保辖管主要道路交通秩序良好,确保各州、县到我市参加活动期间交通安全畅通。杜绝严重交通拥堵,杜绝特大交通事故)的工作目标,在城区划分5个片区,积极协调规划停车位,科学规划活动现场停车位置,在东关大风湾、榆磨路、折多山沿线、后山公路等重要节点,建设停车综合体、汽车综合服务设施和停车过滤器,目前,南郊三江机械停车楼、北门体育场地下二层停车楼已完成主体工程,计划7月底前全面竣工,届时将新增1600余个停车位。及时更换路灯、井盖、防护栏等市政设施,确保市政设施的完好率和正常运行。加快推进智能交通工程,力争实现监控摄像头全覆盖,依法打击乱停乱放行为,全力做好交通管控工作。‎ ‎  六是在文明上强宣传。按照州委X书记关于“提升城乡居民的文 明素养和道德法制水平、树立全社会文明新风”和州政府益西达瓦州长关于“弄干净、搞整齐、有文化、出品位”的指示精神,我市加快第四届省级文明城市、全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综合推进示范市创建工作,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滥办酒席不正之风”专项整治行动和“康定好人”评选活动,为“三节”活动营造良好氛围。‎ ‎  服务“三节”、保障“三节”,康定责无旁贷。我们一定按照州委、州政府安排部署,以健康饱满的精气神、坚强有力的执行力、高效务实的落实力,扎实做好各项工作,确保"三节"顺利开幕,取得圆满成功!‎ 在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动员会上的讲话2‎ 同志们:‎ ‎  为积极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加快旅游强市建设步伐,我们今天在这里召开全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动员大会,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责任,确保创建工作扎实开展、有序推进、务求必成。刚才,南京师范大学旅游系主任黄震方教授为大家作了精彩讲座,具有很强的指导性、针对性,进一步深化了大家对创建工作的认识、理清了思路、明晰了方向。下面,就做好“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讲四点意见:‎ ‎  一、认清全域旅游创建意义 ‎  1、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是加快旅游业全面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倾力打造下,全市旅游业特色日趋彰显,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基础投入逐步加大,品牌形象宣传成效显著,先后获得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市、长三角优秀自驾游目的地等荣誉,旅游产业呈现逐步壮大、后劲增强、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域旅游是将特定区域作为完整旅游目的地进行整体规划布局、综合统筹管理、一体化营销推广,促进旅游业全区域、全要素、全产业链发展,实现旅游业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享的发展模式。按照“处处都是旅游环境、人人都是旅游从业者”的全新理念和更高要求发展全域旅游,有利于加快我市旅游业在新的起点上全面转型升级,实现从单一景点景区建设管理向综合统筹发展、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从粗放低效旅游向精细高效旅游、从旅游自循环向“旅游+”融合发展的转变,开创大旅游发展新格局。‎ ‎  2、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是增进民生福祉的现实需要。旅游业是朝阳产业、富民产业,“一业兴”带动“百业旺”。旅游业关联行业超过110个,对住宿业的贡献率超过90%,对文化娱乐业的贡献率超过50%,对餐饮业和商业的贡献率超过40%。同时,旅游业就业需求总量大、门槛低,是就业和创业增长最快、参与度最广的产业之一。旅游业每增加1个从业人员,相关行业就增加5个就业机会,旅游收入每增加1元,就会带动相关行业增收5元,对促进增收致富 具有独特优势。菜花旅游节期间有120万人次的游客涌入兴化,仅就餐饮、宾馆等服务业而言,城区大大小小的餐饮、住宿场所,“一桌难求、一房难求”已成为常态,甚至惠及周边县市。我们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就是要通过融汇旅游要素,突出兴化特色,深挖游客消费潜力,实现旅游业与其他行业产业的深度融合,构建全域旅游产品和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旅游业在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中的作用,为实现“奋力超千亿、全面达小康”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  3、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是进一步提升城乡形象的有效举措。旅游业是建设生态文明最有优势、最富魅力的美丽产业。旅游业万元产值能耗约为全国单位GDP能耗的六分之一、汽车业的七分之一、房地产业的五分之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含绿量就是含金量。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是我市发展旅游业最大的优势。我们开展创建,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以水为魂、以绿为韵、以文为脉”的理念,按照“城乡一体、景城一体、全域布局、四季度假”的思路,把全市作为一个旅游景区来全面优化公共环境、生态质量、城乡建设、配套服务等旅游要素,进一步改善城乡面貌,提升兴化旅游目的地环境品质,为前来旅游的游客提供全过程、全时空和全方位的游览体验,让更多的游客和居民见得到清水、看得到绿荫、亲得到自然、品得到文化、记得住乡愁。‎ ‎  二、坚定全域旅游创建信心 ‎  全域旅游是一种新兴发展理念,大家都在摸索,没有成功的经验 可供借鉴。从指标体系要求看,创建对旅游业增加值占比、旅游从业人数比重、年接待游客人次、农民纯收入和旅游收入比重均有量化指标,对照这些指标,我们还有不小的差距。面对不足和挑战,我们要充分看到我市坚实的旅游发展基础,坚定创建信心。一是旅游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旅游景点建设加快,相继建成4A级景区2家、3A级景区2家、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1家、省级湿地公园1家、省级自驾游基地2家、省四星级乡村旅游点4个、三星级乡村旅游点5个,全市基本形成多元化投资格局与较为完整的旅游产业体系。XX年共接待游客41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28%。二是旅游核心要素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管理、环境和功能得到优化提升,旅游咨询服务中心等配套服务设施建成运行,宾馆酒店、城市商贸综合体不断完善,现有旅行社20多家、高等级星级酒店5家。多条高等级景区连接线建设即将实现主要景区的无缝对接,兴泰高速开工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形成。三是旅游核心吸引源十分丰富。千垛菜花、李中水上森林名扬海内外,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得胜湖、平旺湖、大纵湖、乌巾荡等五湖八荡与514平方公里的生态湿地核心保护区构成了水乡兴化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兴化文化底蕴深厚,历史遗存丰富多样,流淌着独特的文化血脉,留下了很多精彩的文化符号、文化元素和文化品牌,全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76处,沙沟镇获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蒋庄良渚文化遗址入选XX年度“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市委、市政府正在全力推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创建,全方位继承和保护历史 文化遗产,为城市文化旅游造势助力。有别于传统的吸引源,兴化绿色鱼米之乡的美誉以及兴化龙香芋、兴化大米、兴化大闸蟹、兴化莲藕、淡水鱼鲜等农特产成为吸引游客的“金字招牌”。四是兴化城市品牌形象不断提升。城市环境更加宜居,城市功能更加完善,相继获得了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省级生态市、省级文明城市等称号,为我们这座千年古城增添了更多的魅力,对旅游的支撑作用不断加强。五是产业融合发展成效初显。整合资源、整体谋划、全市联动的建设推进机制逐步形成,旅游业与现代农业、美丽乡村建设、医疗养生、工业等融合发展项目加快推进,资源集中度加强,促进了旅游跨界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 ‎  春节前,国家旅游局已经下发文件,确定了兴化等8个县市作为江苏省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这是对我市旅游工作的充分肯定。我们不能妄自菲薄,要高度重视和珍惜这次机会,铆足干劲,脚踏实地,确保如期建成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  三、把好全域旅游创建关键 ‎  以建设国内知名全域旅游目的地城市为目标,构建全域大旅游综合协调管理体制,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产业融合和环境打造,推进旅游产品品牌创建,全面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力争通过2-3年的努力,各项指标达到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标准,实现全域景观化、景区内外环境一体化、市场秩序规范化、旅游服务精细化。‎ ‎  1、高起点做好全域旅游规划及衔接。围绕全域旅游战略科学谋划空间布局,进一步明确全域旅游发展路径,完成“全域旅游目的地建设”课题研究,做好全域旅游的系统科学规划,严格执行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和“十三五”规划,突出生态、休闲度假和文化三大主题,抓住关键环节,努力把产品做精、把形象做优、把配套做强,着力构建以核心景区为基础,以在建、新建重点项目为支撑,以系列乡村旅游项目、特色景观为补充的全域全景化旅游发展新格局。注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交通、供水、供电、环保等规划与旅游规划的衔接和融合,在规划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时,充分考虑旅游产业发展需要以及相关旅游项目、设施的空间布局和建设用地要求,彰显旅游元素,做到“产业围绕旅游转、产品围绕旅游造、结构围绕旅游调、功能围绕旅游配、民生围绕旅游兴、形象围绕旅游塑”。‎ ‎  2、高标准抓好全域旅游产品打造。一要打造旗舰产品。打好生态旅游牌。要立足“千垛”品牌,围绕“圆梦”主题,扩容提升千垛景区。要按照国家5A级旅游景区标准,“三位一体”规划建设千垛景区-平旺湖-李中水上森林,形成千垛景区一核两翼的发展格局。打好文化旅游牌。要以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契机,放大兴化 板桥故里、水浒摇篮、小说之乡、国象之乡、中华文明之光的文化品牌效应,挖掘历史文化内涵,打造历史文化光环。打好休闲度假牌。要加快以“财富”为主题的得胜湖旅游度假项目建设,努力把项目建成国内乃至国际性的标志性旅游项目,力争早日对外开放,成为兴化又一张靓丽的名片。同时,要统筹推进沙沟古镇、万亩荷塘、徐马荒湿地、大纵湖、乌巾荡、施耐庵文化园、华夏仙草园、竹泓木船展示中心以及现代农业观光点、星级乡村旅游点等项目建设,形成旅游资源的全域化和旅游产品的全域化。二要促进产业融合。旅游业是边界模糊甚至无边界的综合性产业。它与一产融合,可以促进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发展;与二产融合,能促进旅游装备、户外用品制造业等发展;与三产如文化、金融、交通、商务、医疗、体育、养老等融合,能促进相关业态创新,在提高消费者体验的同时创造新的价值。要立足我市水乡生态、历史人文等要素特色,充分发挥旅游业的融合、催化和集成作用,促进旅游与生态融合,打造生态旅游旗舰产品;促进旅游与现代农业融合,形成现代农业观光、农耕文化和渔文化旅游,打造水乡特色农庄、精品民宿;促进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打造“兴化非遗”、“人文风情”等民俗旅游;促进旅游与现代工业融合,发展不锈钢、木船等特色旅游商品及工业旅游点,形成以精品线路为主、特色产业旅游融合发展的大旅游格局。以旅游业来改造和提升相关产业的附加值,提高旅游收入占比和农民纯收入。三要加快环境建设。要以全域旅游发展的理念,从强调独特性的景观要素向景观要素和社会环境并重上转变,加大对茶楼酒吧、康体养生、运动健身等特色行业的培育引导,推出城市夜游产品,注重空气质量、城乡环境、标志性建筑、绿化景观、市民公共休闲场所、旅游咨询服务点和市民素质的优化和提升,努力建设卫生环境净化、城市建筑美化、道路沿线绿化、城市夜景亮化的高标准全域旅游环境。‎ ‎  3、高水平开展全域旅游宣传推介。旅游业是典型的“眼球经济”‎ 和“形象产业”,要不断强化“一分资源、二分策划、三分打造、四分宣传”的理念,立足全域旅游目的地城市品牌,加强对外宣传和营销。一要加大推介力度。科学制定宣传营销方案,加强产品整体策划包装和精品线路的营销,力求在主流媒体有声音,在重点区域有形象,让产品形象宣传多样化、系列化、实用化。二要创新推介形式。坚持市场化的营销方式,静下心来听取市场和游客的声音,有的放矢地开展营销工作,把“互联网+”的思维融入传统旅游,发展旅游电子商务,构建包括数字景区、电子商务、数字化营销等在内的智慧旅游系统,推进“智慧旅游”服务平台的建设。三要加强推介协作。深化与周边旅游圈的接轨融合,加强与热点旅游城市的对接,强化与外地旅行社的合作,深入研究游客心理,找准消费群体,对重点客源市场进行反复宣传促销,由近及远、由内而外,有重点、分层次地开拓旅游市场。‎ ‎  4、高质量提升全域旅游配套功能。美味的饮食、舒适的宾馆、便捷的交通、独特的商品、优美的环境,都是全域旅游城市必备的要素,要以延长游客停留时间为核心,不断强化配套意识,夯实旅游发展基础。一要优化旅游交通环境。要全力推进兴泰高速及菜花景区-李中水上森林连接线等重点交通工程建设,切实解决景区“小交通”与城区“大交通”的衔接问题。加大交通沿线环境整治,开辟旅游特色公交专线,推进游客集散中心和自驾游基地标准化建设。二要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继续加快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抓好景区及周边的供水、供电、环卫、消防、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景区和摊点的管理力度,积极开发具有兴化特色的旅游商品、纪念品和土特产,打造一批“老字号”和诚信店。三要提升接待服务能力。加快建设一批星级酒店、特色餐馆,扶持一批重点旅行社做大做强,引进一批旅游娱乐休闲项目。积极引导现有的农家乐壮大规模、提升品质,逐步实现向农家客栈、度假庄园转变。深入挖掘我市传统美食,开发特色菜谱,打造特色餐饮亮点。四要注重人才引培。人才是旅游业发展的关键要素,是驱动旅游业创新、创造、创优的强大动力。要科学制订旅游人才发展战略和人才奖励政策,积极引进和培养旅游专业人才,高度重视导游队伍建设、培训和管理,加强旅游志愿者服务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与全域旅游创建相适应的旅游人才队伍。‎ ‎  四、加强全域旅游创建领导 ‎  一要加强统筹协调。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协调创建工作的推进和落实。要建立全域旅游创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推进创建工作,及时破解工作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各乡镇、市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强化全市一盘棋意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协作,通力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 ‎  二要强化督查推进。会上下发了创建工作实施意见,下一步就是要狠抓落实、真抓落实、快抓落实。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强化督查推进、‎ 服务指导,进一步梳理细化创建要求,制定工作清单,明确部门乡镇目标任务,定期通报创建进展情况。各乡镇、市各有关部门要主动进位,积极作为,以钉钉子精神做好创建相关工作,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各自承担的任务,迅速打开创建工作局面。‎ ‎  三要广泛宣传动员。大力倡导“人人都是旅游形象、事事关系旅游环境、处处要为旅游服务”的文明理念,各乡镇、市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开展文明素质提升活动,让文明旅游成为广大群众的普遍习惯和自觉意识,努力构建游客、旅游经营者、旅游从业人员、广大居民“四位一体”的和谐关系。要加大全域旅游宣传力度,对外强化宣传营销,对内注重气氛营造,积极利用户外媒体、网络媒体营造旅游目的地城市氛围,打造文明、有序、安全、便利的全域旅游目的地旅游环境,为八方游客留下宾至如归的美好印象。‎ 同志们,加快旅游业发展,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其力已聚、其势已成、其时已至。我们要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认真做好创建工作,为把我市建成全国一流旅游目的地,共圆旅游强市美丽梦想而努力奋斗。‎ 在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动员会上的讲话3‎ 同志们:‎ ‎  刚才,xx同志作了一个全面的工作报告,思路很清晰,目标很精准,措施很实在,我完全赞成。会上印发了全国、全省旅游工作会议精神书面传达提纲,李金早局长、卢雍政副省长的讲话内容很丰富,目标很具体,大家务必要领会精神,认真融汇到本地区本行业旅游产业发展的各项工作中。各地各相关部门和企业向市政府递交了目标责任书,今年的每一个目标、每一项工作的具体要求和完成时限在责任书中都有体现,希望大家认真对照,切实抓好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  一、旅游工作怎么看 ‎  第一,看成效,准确把握发展态势。过去的一年,是全市旅游工作极不平凡的一年,是旅游产业创新突破发展的一年。一年来,各地各部门特别是旅游系统干部职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抢抓发展机遇,创新工作思路,以抓产业的理念抓旅游工作,以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载体,以承办全省旅发大会为平台,旅游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捷报频传、精彩纷呈、成果丰硕,旅游发展综合指数评分在全省位列第二。呈现“三个新特点”。一是新常态积蓄了新动能。去年2月,我市列入国家旅游局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城市之一,市委、市政府敏锐把握国家政策动向,晓光书记、树旺市长围绕全域旅游创建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一年来,全市旅游产品、旅游业态蓬勃发展,态势喜人,成功推出了赤水绿道、茅台酒镇、土城古镇、圣 地酒店、双河客栈、仡佬之源、1935街区、1964文化产业园、市游客集散中心等旅游精品,打造了15个国家休闲旅游品牌。城市面貌、基础旅游、景区建设、服务质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二是新要求助推了新发展。2016年,共接待游客8430.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92.7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5.5%和44.9%,实现了“井喷式”增长目标。我们成功承办了全省旅发大会,开创了全省旅发大会举办的新模式,得到了敏尔书记“为贵州全域旅游‘井喷式’增长作了示范”的高度评价。我们成功举办了两届旅发大会,主题更加突出,示范带动效果明显,全市红色旅游、山地旅游、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我们成功举办了系列营销活动。遵义旅游走进上海、杭州,引起了强烈反响,特别是市委、市政府在北京举办了专场旅游推介会,得到北京各界人士、各路媒体的高度评价。系列宣传推介活动在各地掀起了“醉美遵义风”。我们在旅游对外开放合作上取得了新突破。成功举办了遵义国际艺术节、“四渡赤水”国际纪念日等活动,得到了国外嘉宾的高度评价,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遵义旅游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升。三是新理念催生了新亮点。深入实施“旅游+”行动,开发了一批旅游新业态,推进了文旅互融、工旅互通、农旅互动、商旅互赢。全面推进旅游景区体制机制改革,实现了所有国有景区所有权、经营权、管理权“三权”分离,全面激发了景区活力。探索形成了“资源整合、产业融合、企业联合、资本激活”的旅游产业发展新模式,一大批旅游项目精彩亮相,迅速引爆全国旅游市场。主动对接浙江、上海旅游市场,出台了一系列旅游优 惠政策,市场反响强烈。成功组成交旅集团,发展成为总资产超过300亿元,企业主体信用评级实现AA级的旅游企业,全年实施重大旅游项目18个,在全省首次成功发行2.5亿美元交通旅游产业发展境外债,旅游发展平台由“一枝独秀”,逐渐形成“百花争艳”的良好格局。‎ ‎  总之,这一年,我们最大的感受是“旅游业的春天来了”。全市旅游业发展总体向好,态势趋好,迈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因此,我们要更加坚定旅游业加快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必须坚持强力统筹。旅游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催化剂、融合剂、推进剂,发展旅游业,必须要进行强力统筹,特别是要对重要规划、重大项目、重要资源、重点区域进行高位统筹,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性和主导权,实现产业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和协同性。必须坚持项目引领。始终牵住旅游项目这个“牛鼻子”,集中力量,集中精力,全力以赴建设一批具有引领性、前瞻性、精品性的旅游景区和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必须坚持创新驱动。2016年,我们创新了重大旅游项目建设模式和投融资机制,实现了资源保护开发的重大突破,搭建了旅游产业发展的企业平台,开创了重大旅游活动举办的新模式,拓展了旅游交流合作的领域和范围。实践证明,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走出一条不同寻常的产业发展新路,才有可能在大旅游战略行动中有所作为,才有可能在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中大有作为。‎ ‎  第二,看形势,抢抓重大发展机遇。当前,全国旅游业正处在大 调整、大变革、大跨越的重要阶段,旅游产业已经成为调整产业结构、加速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产业,今年全国旅游工作会上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标志着旅游产业大发展的态势依然在持续发力,我们面临三个方面的优势。‎ ‎  一是政策机遇好。国家层面,首次将旅游业发展规划纳入国家重点专项规划。近两年来,出台的文件中有62个涉及旅游工作,国家旅游局与相关部委联合发布了19个旅游专项政策文件,推出了一系列促进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举措。特别是去年底,中办、国办下发了《关于创新政府配置资源方式的指导意见》(中办发〔2016〕75号),明确提出引入市场机制和市场化手段,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和效益,这为市级从事旅游产业投资开发的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空间。省级层面。省委、省政府把大旅游作为全省经济增长的三块长板之一,全省经济工作会、省政府工作报告都对做强旅游长板、壮大旅游经济做出了安排部署,定位越来越高,分量越来越重,核心是把旅游产业作为当前及今后一个阶段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板块,作为全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领域,提出旅游业增速达到35%以上的“井喷式”增长目标。省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黔府发〔2016〕24号),提出了“十三五”期间“提高六个比重、构建六大体系、实现六个转变”的目标,推动旅游产业发展格局、业态布局、管理服务质量提升、市场营销、企业平台等方面全面改革创新,全方位、深层次打造“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品牌。特别是从去年开始,省委、省政府调整市州和县域 综合测评指标体系,把旅游总收入及其增长速度调整为旅游发展综合评价指数,涉及我市的四个指标体系(市州、城区方阵、县域第一方阵、县域第二方阵)都是重要的测评内容,并且测评权重占到了协调发展板块17分的18%,在11项指标中分值最高,更加体现出旅游业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格局中的重要位置。从全市面临的优势看。市五次党代会提出了打造“红色传承精神高地,绿色发展战略高地,西部内陆开放新高地”的战略定位,就旅游业的属性而言,这三个方面都与旅游业息息相关,我们必须要在“三个高地”建设中有所担当、有所作为。在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新要求和谋划“十三五”的总体布局中,市委、市政府对旅游产业发展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五大产业”中“以全域旅游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以康体休闲养生为重点的大健康产业”与旅游产业紧密相连。“五大行动”中把大旅游作为全市“十三五”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行动之一。同时,市委、市政府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保障力度空前,为全市旅游系统干部职工和旅游从业者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各地各部门各领域谋旅游、抓旅游的激情高涨,催生了一大批品质高、市场好的旅游产品。‎ ‎  二是资源禀赋好。有资源才可以做文章,有大资源、好资源才能做出大文章、好文章。2016年,全省启动了旅游资源大普查工作,我市新发现单体旅游资源6611个,占到全省51630处的13%,其中遵义会议、赤水丹霞、海龙屯、茅台酒、四渡赤水具备世界级资源潜质。就交通条件而言,“十二五”时期,我市已实现“县县通高速”、‎ 村村通油路目标,主动脉、微循环畅通,陆路交通得到极大改善。“十三五”期间,全省还将进一步加密高速公路路网,我市也占有较大的份额,陆路交通对旅游的支撑作用越来越大。遵义机场通航29个城市,开通3条境外航线,2016年实现110万人次的旅客吞吐量,茅台机场今年三季度将实现通航,渝黔快铁今年底通车,届时,快捷的交通条件必将迎来游客的倍增。‎ ‎  三是市场环境好。从2016年全市旅游数据分析看,2016年,全市接待省外游客同比增长75.7%,位列前六位的分别是四川、重庆、广东、浙江、海南、云南;根据公安入住系统数据,入住客人比去年同期增长53.2%;来遵通讯漫游客户数比去年同期增长44.86%;入遵车流量比去年同期增长31.7%。这几组数据充分说明了全市旅游产业发展势头越来越好,市场反响良好。从今年春节长假旅游统计数据看。全市共接待游客291.58万人次,占到全省1984.57万人次的15%,同比增长35.4%,高于全省7个百分点以上;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84亿元,占到全省85.63亿元的16%,同比增长41.2%,高于全省9个百分点。接待香港、台湾、韩国、法国等国家入境游客0.2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2.2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82.2%和85.6%,境外游客实现突破。“十三五”时期,旅游业正迎来新一轮发展黄金期,呈现“消费大众化、需求品质化、发展全域化、产业现代化、竞争国际化”五大趋势,大众旅游时代已经到来,旅游已成为老百姓一种常态化的生态方式,旅游需求将越来越大。‎ ‎  第三,看问题,清醒看待发展短板。取得的成绩固然值得充分肯定,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目前,全市旅游产业发展的现实状况和市场反响还不尽如人意,离市委、市政府的总体要求和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标准还有较大的距离,对此,必须要保持足够清醒的认识。‎ ‎  一是旅游产品上有较大差距。旅游供给结构与市场需求结构不相匹配,旅游产品总体供给不足,景区景点碎片化现象严重,中高端产品稀缺,很多旅游项目仍然靠人海战术、门票经济为生的观光型产品,靠综合消费、体验经济的休闲度假产品供给不足。综合分析春节期间反响较好的旅游景区,遵义会议会址、赤水丹霞两大景区“火爆”理所当然,其余增长幅度较高的赤水绿道、茅台酒镇、土城古镇、绥阳双河洞、务川仡佬之源、苟坝红色文化旅游区,都是各地坚持不懈加大投入带来的社会效果,尽管如此,这些产品都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从省旅发委公布的春节期间旅游市场看,全省累计接待游客量超过20万人次的景区遵义仅有赤水景区;主要旅游集散地饭店平均出租率超过90%的遵义只有湄潭温泉国际度假城,一些我们认为应该有较大作为的旅游景区和旅游产品,在强烈的市场竞争下反响平平、不温不火。旅游标准化建设相对滞后,由于大多数旅游产品缺乏行业标准支撑,旅游产品输出的质量不高、效益不好。‎ ‎  二是基础配套上有较大差距。“有基础,不配套”是全市旅游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外地游客到遵旅游依靠的还是比较传统的景区口碑和自己的了解,旅游大数据平台不健全,小系统过多过滥,且标准不 一,缺乏统一的、规范的大数据平台,旅游信息发布不及时,一些已经建成的信息化系统被束之高阁,没有经过实践检验。依托电商平台、网络平台开展智慧营销和管理的能力远远不够,绝大部分都还停留在概念上和规划设计上。各地、各大景区都建设了游客集散中心或接待中心,但与之相配套的交通服务体系、信息服务体系、景区管理体系等都不完善,集散中心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游客到集散中心了解不到需要的信息、享受不到应有的服务。同时面对不断增长的自驾游群体,集散中心没有完全发挥集散功能,压力全部转移到景区,增加了景区和管理成本和接待压力。同时,在食宿、购物、娱乐等方面的基础配套功能都还有很大的差距。管理体制机制仍然不顺,“九龙治水、政出多门”依旧存在。‎ ‎  三是旅游质量效益上有较大差距。尽管2016年我市旅游发展综合指数评分在全省位列第二,但从全省旅游总收入、外省游客和入境游客三项指标对比来看,旅游总收入、外省游客两项指标,遵义均处于全省靠前位次。但入境游已成为我市旅游最大的短板,2016年,全市入境游客22367人次,仅占全省110.2万人次的2%,在全省处于倒数第2的位次,黔东南州31.2万人次、贵阳市18.4万人次,比我们高1位的毕节市77015万人次相差5万多人次。入境游客增速达到22.2%,排全省第二。按照全省最新的市州和县域综合测评指标体系,旅游发展综合评价指数主要由三个方面构成,一是旅游总收入及增速,分别占0.4分,共0.8分;二是接待外省游客人数及增速,分别占0.5分,共1分;三是接待入境游客人数及增速,分别点0.6分,‎ 共1.2分。占比较重的入境游客人数及增速,数据主要来源于省公安厅的入境登记及住宿登记。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一方面,我市旅游总收入、省内游客数有一定的基础,但接待入境游客是我们最大的短板,在新的测评体系中,将会对全市旅游增比进位产生较大的影响。另一方面,深层次反映出我市旅游业发展的质量效益不高,特别是旅游附加值不高。同时,一些旅游企业、景区、酒店、餐饮场所的管理人员、从业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服务标准、服务态度、服务质量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  总之,发展旅游经济,机遇与挑战同在,困难与希望并存。面对机遇,我们的“窗口期”很短,可能就是四五年的时间,把握不好我们会丧失发展良机;面对挑战,我们的任务艰巨,稍有松懈就会拖了全省发展的后腿。我们既要用好用足机遇,更要勇于应对挑战。‎ ‎  二、旅游工作干什么 ‎  2017年,我们要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市党代会报告和市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理清工作路,精准发展短板,切实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以时不我待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抓执行、抓落实、见成效。总的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重要部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党代会、市“两会”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和总体要求,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坚持主基调主战略,围绕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深入实施大旅游战略行动,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体制机制创新,提升融合发 展能力,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增强旅游对消费、投资、扶贫、富民的促进作用,努力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做出更大的贡献。‎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