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

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 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 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 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精神,全面提升教师思想政 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现就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 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以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 导,深入学习贯彻书记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 育大会精神,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 本标准,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师德师风建设全过程,严格制度规 定,强化日常教育督导,加大教师权益保护力度,倡导全社 会尊师重教,激励广大教师努力成为四有好老师,着力培养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基本原则 坚持正确方向。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社 会主义办学方向,确保教师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主 体作用得到全面发挥。 坚持尊重规律。遵循教育规律、教师成长发展规律和师 德师风建设规律,注重高位引领与底线要求结合、严管与厚 爱并重,不断激发教师内生动力。 坚持聚焦重点。围绕重点内容,针对突出问题,强化领 导责任,压实主体责任,引导家庭、社会协同配合,推进师 德师风建设工作制度化、常态化。 坚持继承创新。传承中华优秀师道传统,全面总结师德 师风建设经验,适应新时代变化,加强创新,推动师德师风 建设工作不断深化。 3.总体目标。经过 5 年左右努力,基本建立起完备的师 德师风建设制度体系和有效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教师 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全面提升,教师敬业立学、崇 德尚美呈现新风貌。教师权益保障体系基本建立,教师安心、 热心、舒心、静心从教的良好环境基本形成,师道尊严进一 步提升。全社会对教师职业认同度加深,教师政治地位、社 会地位、职业地位显著提高,尊师重教蔚然成风。 二、全面加强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工作 4.坚持思想铸魂,用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武装教师头脑。健全教师理论学习制度,开展书记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化、常态化学习,重点加强书记总 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学习,使广大教师学懂弄通、入 脑入心,自觉用四个意识导航,用四个自信强基,用两个维 护铸魂。依托教师进修学校定期开展教师思想政治培训,使 广大教师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 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5.坚持价值导向,引导教师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体现到学 校管理及校园文化建设各环节,进一步凝聚起广大师生思想 共识,使之成为共同价值追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 会主义先进文化,充分发挥文化涵养师德师风功能。身教重 于言教,引导教师开展社会实践,深入了解世情、党情、国 情、社情、民情,强化教育强国、教育为民的责任担当。健 全教师志愿服务制度,鼓励支持广大教师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在服务社会的实践中厚植教育情怀。重视青年教师的教育引 导,增强工作针对性。 6.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学校党支部和党员教师作用。 建强学校党支部,使学校党支部成为涵养师德师风的重要平 台。建好党员教师队伍,使党员教师成为践行高尚师德的中 坚力量。重视在优秀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工作,完善学校领 导干部联系教师入党积极分子等制度。开展好三会一课,健 全党的组织生活各项制度,通过组织集中学习、定期开展主 题党日活动、经常开展谈心谈话、组织党员教师与非党员教 师结对联系等,充分发挥学校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 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涉及教师利益的重要事项、重点工作, 应征求党员教师意见。 三、大力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素养 7.突出课堂育德,在教育教学中提升师德素养。充分发 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引导广大教师守好讲台主阵地,将立德 树人放在首要位置,融入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以心育心、 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把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实现全 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增强育人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 避免重教书轻育人倾向。加强对新入职教师、青年教师的指 导,通过老带新等机制,发挥传帮带作用,使其尽快熟悉教 育规律、掌握教育方法,在育人实践中锤炼高尚道德情操。 将师德师风教育贯穿教师生涯全过程,在教师培训中要确保 每学年有师德师风专题教育。 8.突出典型树德,持续开展优秀教师选树宣传。大力宣 传新时代广大教师阳光美丽、爱岗敬业、甘于奉献、改革创 新的新形象。深入挖掘优秀教师典型,综合运用授予荣誉、 事迹报告、媒体宣传、创作文艺作品等手段,充分发挥典型 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开展多层次的优秀教师选树宣传 活动,形成校校有典型、榜样在身边、人人可学可做的局面。 组织教师中的全国模范教师、省教学名师、最美教师等开展 师德宣讲。鼓励各校采取实践反思、情景教学等形式,把一 线优秀教师请进课堂,用真人真事诠释师德内涵。 9.突出规则立德,强化教师的法治和纪律教育。以学习 《教师法》、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系列文件等为重 点,提高全体教师的法治素养、规则意识,提升依法执教、 规范执教能力。加强教师法治教育,将法治教育纳入教师培 训体系。强化纪律建设,全面梳理教师在课堂教学、关爱学 生、师生关系、社会活动等方面的纪律要求,依法依规健全 规范体系,开展系统化、常态化宣传教育。加强警示教育, 引导广大教师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坚守师德底线。 四、将师德师风建设要求贯穿教师管理全过程 10.严格招聘引进,把好教师队伍入口。规范教师资格 申请认定,严格思想政治和师德考察。严格规范教师聘用, 将思想政治和师德要求纳入教师聘用合同。加强试用期考察, 全面评价聘用人员的思想政治和师德表现,对不合格人员取 消聘用,及时解除聘用合同。 11.严格考核评价,落实师德第一标准。将师德考核摆 在教师考核的首要位置,坚持多主体多元评价,以事实为依 据,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全面 客观评价教师的师德表现。发挥师德考核对教师行为的约束 和提醒作用,及时将考核发现的问题向教师反馈,并采取针 对性举措帮助教师提高认识、加强整改。强化师德考核,将 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 12.严格师德督导,建立多元监督体系。完善多方广泛 参与、客观公正科学合理的师德师风监督机制。各校师德师 风建设长效机制落实情况作为履行教育职责评价的重要测 评内容,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师德师风问题多发的学 校开展专项督导。加强学校监督,各校要在校园显著位置公 示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举报电话、邮箱等信息,依法依规接 受监督举报。强化社会监督,探索建立师德师风监督员制度, 定期对学校师德师风建设情况进行监督评议,教育主管部门 将监督评议情况作为学校及领导班子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 13.严格违规惩处,治理师德突出问题。推动落实新时 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文件规定,把群众反映强烈、社 会影响恶劣的突出问题作为重点从严查处,针对中小学教师 三乱行为、收受学生和家长礼品礼金等开展集中治理。一经 查实,要依规依纪给予纪律处分,严重的依法撤销教师资格、 清除教师队伍。建立师德失范一票否决制,健全师德违规通 报制度,起到警示震慑作用。 五、着力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氛围 14.强化地位提升,激发教师工作热情。完善教师荣誉 表彰体系,依法依规确定荣誉获得者享受的待遇,加强对荣 誉获得者后续支持服务。通过重要节庆日活动邀请优秀教师 代表参加教师节表彰大会;为从教 30 年教师颁发荣誉证书; 提高班主任津贴;保障农村教师生活补助和工作性补贴发放; 实现义务教育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工资,激发广大教师工 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干事创业的热情与活力。 15.强化权利保护,维护教师职业尊严。维护教师依法 执教的职业权利,学校依法保障教师履行教育职责,对无过 错但客观上发生学生意外伤害的,教师依法不承担责任。教 师尊严不可侵害,对发生学生、家长及其亲属等因为教师履 职行为而对教师进行侮辱、谩骂、肢体侵害,或者通过网络 对教师进行诽谤、恶意炒作等行为,学校应为教师维护合法 权益提供必要的法律等方面支持。 16.强化尊师教育,厚植校园师道文化。从幼儿园开始 加强尊师教育,加快形成符合时代精神的尊师重教文化。推 进尊师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校园,通过尊师第一课、9 月尊师主题月等形式,将尊师重教观念渗透进学生的价值体 系。建立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保障教师参与学校决策 的民主权利。加强家庭教育,健全家校联系制度,引导家长 尊重学校教育安排,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学习教育。 17.强化各方联动,营造尊师重教氛围。加强展现新时 代教师风貌的影视文学作品创作,善用微博、微信、微视频、 微电影、美篇等新媒体形式,传递教师正能量,让全社会广 泛了解教师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六、推进师德师风建设任务落到实处 18.加强工作保障,强化责任落实。各校要把加强师德 师风建设、弘扬尊师重教传统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 夯实学校主体责任,压实学校主要领导第一责任人责任。各 校要建立健全责任落实机制,坚持失责必问、问责必严,依 托现有资源,加强工作支撑,提高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科学 性、实效性。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