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0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先进个人事迹材料(敬业奉献)三篇
先进个人事迹材料(敬业奉献)三篇 【篇一】 **,女,汉族,出生于1981年6月,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大学副主任医师。 2010年,毕业以后,被**大学附属医院以人才引进方式,分配到病理科,一直从事病理诊断工作。病理医生被称为“医生的医生”,医院中的“法官”,作出的病理诊断往往就是一锤定音,最后的临床诊断。但作为病理医生的她总是低调地站在幕后,默默地为病人提供精准病理诊断服务。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手段,把取自病人的病变组织制成切片,显微镜下观察千变万化的组织形态,从变化中找共性,从共性中找特性,然后作出被称为“金标准”的病理诊断,而这就是他日常最重要的工作。从标本接收,经过巨检、取材、脱水、包埋、切片、染色、制成切片,再到显微镜下观察组织形态,综合作出病理诊断,需经过50道以上的工序,流程中任何一步出现偏差都可能影响到最后病理诊断的正确性,进而影响临床诊治。她总是严谨工作,认真仔细地做好每一道工序,不让差错出现在任何一个环节,目前已经签发出5多万份高质量的病理诊断报告。 同时,她还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积极撰写论文,《眼内原发性黑色素细胞瘤2例报道》等12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医学专业杂志上发表。2018年,应中组部,**省组织部的要求,主动报名参加第四批“组团式”医疗人才援藏,援藏期间表现突出,被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委员会,阿里地区行政公署评为优秀援藏干部,被阿里地区人民医院评为创“三乙”先进工作者,阿里地区人民医院评为组团式医疗援藏学科建设奖。她带领的病理科团队获得西藏自治区病理快速冰冻技术比赛三等奖,西藏自治区病理室间质控优胜单位。援藏结束,回到内地第二天,由于科室人员外出学习和另一名高年资诊断医师家里老人生病住院,**顾不上自己的醉氧反应,立即到科室值班,签发高风险的术中冰冻报告。在平凡的岗位,默默无闻的坚守,这是她一贯的作风。 回母校,那一个最重要的决定 2002年,**以优异的成绩,被**大学临床医学系录取,由于基础知识扎实,又勤奋好学,她的成绩每年都是有目共睹,每年都是一等奖学金,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2007年,大学五年级第一次参加硕士研究生考试,便以优异的成绩,被福建医科大学录取。2010年,获得了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硕士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当大多数人学得了一身本领留在南方大城市中工作,她却毅然的选择了 回到母校,按照她自己的说法:“我是从母校开始接触到医学这个神圣的职业,现在,我有了回报母校的机会,我珍惜这个机会,我更相信,我的母校比那繁华的都市更需要我”!**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自2010年担任病理科诊断医生至今,她立足本职工作,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倾注着全心的精力和心血,用精湛的技术和崇高的医德守护着当地村民的健康并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赞誉。 风雨十年,如一日 2011年刚毕业那会,**看见医院肾脏穿刺活检及免疫组化开展不理想,主动申请到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进修学习。进修的过程中,由于她对工作的态度认真负责和任劳任怨,深得同事和院领导的好评。除了做好本职的工作以外,她把所有本该属于自己休息的时间全部用在了读书和刻苦钻研专业技术之上,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学习,尽可能多地学习和掌握医学知识,更希望有一天能够利用自己的所学,为自己的医院做出应有的贡献。 病理医生被称为“医生的医生”,医院中的“法官”,作出的病理诊断往往就是一锤定音,最后的临床诊断。但作为病理医生的她总是低调地站在幕后,默默地为病人提供精准病理诊断服务。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手段,把取自病人的病变组织制成切片,显微镜下 观察千变万化的组织形态,从变化中找共性,从共性中找特性,然后作出被称为“金标准”的病理诊断,而这就是他日常最重要的工作。从标本接收,经过巨检、取材、脱水、包埋、切片、染色、制成切片,再到显微镜下观察组织形态,综合作出病理诊断,需经过50道以上的工序,流程中任何一步出现偏差都可能影响到最后病理诊断的正确性,进而影响临床诊治。她总是严谨工作,认真仔细地做好每一道工序,不让差错出现在任何一个环节,目前已经签发出5多万份高质量的病理诊断报告。 当爱的种子在西藏扎根开花 “大爱”是**医生行医信念和做人的根本,**讲,小爱爱家,大爱爱大家,小爱,赢得只会是亲人对你的关爱,但大爱,你却是给自己的灵魂找到了可以栖息的家。只有是小爱和大爱都存在了,这个世界才会处处的散发着爱的光芒。 2018年6月,她以一个党员干部的高度政治觉悟,积极响应中央号召,主动报名参加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从革命圣地**来到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藏西阿里。援藏工作一年来,**同志积极践行救死扶伤,继承发扬“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的实干精神,自觉与海拔比高度、与草原比宽阔、与风沙比坚韧、与雪山比纯洁,立足岗位、牢记使命、克服困难,主动融入阿里、服务阿 里、建设阿里,树立了援藏干部的良好风貌,彰显着一名“白衣天使”最美的风采。 刚到阿里地区人民医院时,正逢医院创“三乙”攻坚阶段,**凭借援助**及**两家县人民医院病理科建设及二甲医院创建工作的丰富经验,对照“三乙”等级医院创建标准,建议提出单独成立病理科,并牵头负责组建,建立健全病理科各项规章制度,对病理科清洁区、污染区等区域进行重新划分,建立分子实验室,引进索图病理信息系统、华夏病理网,成立质量控制小组,引入使用自动沉降式液基细胞学制片染色仪,开展首例术中快速冰冻。通过不懈努力,**带领科室同事圆满完成阿里地区人民医院创“三乙”各项任务,并且得到评审专家的高度认可,被阿里地区人民医院评为创“三乙” 的“先进工作者”。 到阿里不久,**同志就发现,阿里地区AS-CUS患者及尖锐湿疣的患者非常多,及早发现宫颈癌前病变的患者,开展HPV分型检测迫在眉睫,为此,她积极沟通**省妇幼保健促进会协调仪器捐赠事宜,并创建了病理分子实验室,同时利用休假时间亲自到内地采购试剂耗材,帮助阿里地区人民医院实现病理科从无到有再到强的跨越式发展。来到这片高原,**并没有将目标局限于来时肩负的创“三乙”任务,也没有在创“三乙”工作圆满完成后而满足,她开 始思考如何才能让她所掌握的技术不因为她的离去而带走,怎样做才能算是“留得下、用得上”。因此,她坚持以把技术传给当地医生,提高当地的医疗水平为目标,亲自带领刚参加工作的3名检验专业毕业生,一个一个带、手把手的教,针对3名学生基础知识差、实践经验少的特点,结合自己丰富工作经验,对技术要点面对面讲解、手把手操作、心对心交流,经常性开展疑难病例分析讨论,定期进行实战练兵,主动介绍科室管理经验,努力为藏西高原培养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目前,3名学生都已具备独立开展医疗检测工作的能力。同时,生活中时常和藏族同事们交流谈心、交换意见,满腔热情地为科室藏族同事解决力所能及的困难,用实际行动谱写一曲藏汉一家亲、民族团结友好的赞歌。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一个平平凡凡的医生,以她崇高的医德、良好的医术、踏实的作风在当地的医疗事业中做出了自身贡献。在她执业的这近十年里,不仅赢得了当地老百姓的心,而且也赢得医院领导和同事的信任和支持。2015年,2016年被**大学附属医院评为优秀员工。2019年8月19日,**被**省评为第二届医师节“优秀医师”,**大学附属医院第二届医师节“优秀医师”。 【篇二】 **,女,汉族,出生于1981年6月,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大学副主任医师。 2010年,毕业以后,被**大学附属医院以人才引进方式,分配到病理科,一直从事病理诊断工作。病理医生被称为“医生的医生”,医院中的“法官”,作出的病理诊断往往就是一锤定音,最后的临床诊断。但作为病理医生的她总是低调地站在幕后,默默地为病人提供精准病理诊断服务。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手段,把取自病人的病变组织制成切片,显微镜下观察千变万化的组织形态,从变化中找共性,从共性中找特性,然后作出被称为“金标准”的病理诊断,而这就是他日常最重要的工作。从标本接收,经过巨检、取材、脱水、包埋、切片、染色、制成切片,再到显微镜下观察组织形态,综合作出病理诊断,需经过50道以上的工序,流程中任何一步出现偏差都可能影响到最后病理诊断的正确性,进而影响临床诊治。她总是严谨工作,认真仔细地做好每一道工序,不让差错出现在任何一个环节,目前已经签发出5多万份高质量的病理诊断报告。同时,她还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积极撰写论文,《眼内原发性黑色素细胞瘤2例报道》等12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医学专业杂志上发表。2018年,应中组部,**省组织部的要求,主动报名参加第四批“组团式”医疗人才援藏,援藏期间表现突出,被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 委员会,阿里地区行政公署评为优秀援藏干部,被阿里地区人民医院评为创“三乙”先进工作者,阿里地区人民医院评为组团式医疗援藏学科建设奖。她带领的病理科团队获得西藏自治区病理快速冰冻技术比赛三等奖,西藏自治区病理室间质控优胜单位。援藏结束,回到内地第二天,由于科室人员外出学习和另一名高年资诊断医师家里老人生病住院,**顾不上自己的醉氧反应,立即到科室值班,签发高风险的术中冰冻报告。在平凡的岗位,默默无闻的坚守,这是她一贯的作风。 回母校,那一个最重要的决定 2002年,**以优异的成绩,被**大学临床医学系录取,由于基础知识扎实,又勤奋好学,她的成绩每年都是有目共睹,每年都是一等奖学金,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2007年,大学五年级第一次参加硕士研究生考试,便以优异的成绩,被福建医科大学录取。2010年,获得了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硕士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当大多数人学得了一身本领留在南方大城市中工作,她却毅然的选择了回到母校,按照她自己的说法:“我是从母校开始接触到医学这个神圣的职业,现在,我有了回报母校的机会,我珍惜这个机会,我更相信,我的母校比那繁华的都市更需要我”!**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自2010年担任病理科诊断医生至今,她立足本职工作, 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倾注着全心的精力和心血,用精湛的技术和崇高的医德守护着当地村民的健康并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赞誉。 风雨十年,如一日 2011年刚毕业那会,**看见医院肾脏穿刺活检及免疫组化开展不理想,主动申请到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进修学习。进修的过程中,由于她对工作的态度认真负责和任劳任怨,深得同事和院领导的好评。除了做好本职的工作以外,她把所有本该属于自己休息的时间全部用在了读书和刻苦钻研专业技术之上,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学习,尽可能多地学习和掌握医学知识,更希望有一天能够利用自己的所学,为自己的医院做出应有的贡献。 病理医生被称为“医生的医生”,医院中的“法官”,作出的病理诊断往往就是一锤定音,最后的临床诊断。但作为病理医生的她总是低调地站在幕后,默默地为病人提供精准病理诊断服务。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手段,把取自病人的病变组织制成切片,显微镜下观察千变万化的组织形态,从变化中找共性,从共性中找特性,然后作出被称为“金标准”的病理诊断,而这就是他日常最重要的工作。从标本接收,经过巨检、取材、脱水、包埋、切片、染色、制成切片,再到显微镜下观察组织形态,综合作出病理诊断,需经过 50道以上的工序,流程中任何一步出现偏差都可能影响到最后病理诊断的正确性,进而影响临床诊治。她总是严谨工作,认真仔细地做好每一道工序,不让差错出现在任何一个环节,目前已经签发出5多万份高质量的病理诊断报告。 当爱的种子在西藏扎根开花 “大爱”是**医生行医信念和做人的根本,**讲,小爱爱家,大爱爱大家,小爱,赢得只会是亲人对你的关爱,但大爱,你却是给自己的灵魂找到了可以栖息的家。只有是小爱和大爱都存在了,这个世界才会处处的散发着爱的光芒。 2018年6月,她以一个党员干部的高度政治觉悟,积极响应中央号召,主动报名参加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从革命圣地**来到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藏西阿里。援藏工作一年来,**同志积极践行救死扶伤,继承发扬“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的实干精神,自觉与海拔比高度、与草原比宽阔、与风沙比坚韧、与雪山比纯洁,立足岗位、牢记使命、克服困难,主动融入阿里、服务阿里、建设阿里,树立了援藏干部的良好风貌,彰显着一名“白衣天使”最美的风采。 刚到阿里地区人民医院时,正逢医院创“三乙”攻坚阶段,**凭借援助**及**两家县人民医院病理科建设及二甲医院创建工作的 丰富经验,对照“三乙”等级医院创建标准,建议提出单独成立病理科,并牵头负责组建,建立健全病理科各项规章制度,对病理科清洁区、污染区等区域进行重新划分,建立分子实验室,引进索图病理信息系统、华夏病理网,成立质量控制小组,引入使用自动沉降式液基细胞学制片染色仪,开展首例术中快速冰冻。通过不懈努力,**带领科室同事圆满完成阿里地区人民医院创“三乙”各项任务,并且得到评审专家的高度认可,被阿里地区人民医院评为创“三乙” 的“先进工作者”。 到阿里不久,**同志就发现,阿里地区AS-CUS患者及尖锐湿疣的患者非常多,及早发现宫颈癌前病变的患者,开展HPV分型检测迫在眉睫,为此,她积极沟通**省妇幼保健促进会协调仪器捐赠事宜,并创建了病理分子实验室,同时利用休假时间亲自到内地采购试剂耗材,帮助阿里地区人民医院实现病理科从无到有再到强的跨越式发展。来到这片高原,**并没有将目标局限于来时肩负的创“三乙”任务,也没有在创“三乙”工作圆满完成后而满足,她开始思考如何才能让她所掌握的技术不因为她的离去而带走,怎样做才能算是“留得下、用得上”。因此,她坚持以把技术传给当地医生,提高当地的医疗水平为目标,亲自带领刚参加工作的3名检验专业毕业生,一个一个带、手把手的教,针对3名学生基础知识差、 实践经验少的特点,结合自己丰富工作经验,对技术要点面对面讲解、手把手操作、心对心交流,经常性开展疑难病例分析讨论,定期进行实战练兵,主动介绍科室管理经验,努力为藏西高原培养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目前,3名学生都已具备独立开展医疗检测工作的能力。同时,生活中时常和藏族同事们交流谈心、交换意见,满腔热情地为科室藏族同事解决力所能及的困难,用实际行动谱写一曲藏汉一家亲、民族团结友好的赞歌。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一个平平凡凡的医生,以她崇高的医德、良好的医术、踏实的作风在当地的医疗事业中做出了自身贡献。在她执业的这近十年里,不仅赢得了当地老百姓的心,而且也赢得医院领导和同事的信任和支持。2015年,2016年被**大学附属医院评为优秀员工。2019年8月19日,**被**省评为第二届医师节“优秀医师”,**大学附属医院第二届医师节“优秀医师”。 【篇三】 **,男,汉族, 出生于1981年11月,中共党员,本科学历,现任市委改革办协调指导科科长。2017年9月,由市委组织部选派到**县**乡**村任第一书记。 他驻村工作后,坚持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一起“变思想、挖穷根”,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带领群众成功创建奶山羊致富产业,成立了**奶山羊养殖股份经济合作社,激活了群众内生动力。他坚持以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探索建立了“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三变”的发展模式。他巧妙的确立了以生产所需要素折价入股的办法,兽医以工资入股、没钱的以土地入股、有劳力的以劳力入股、种草的以草入股、村集体以废弃羊场入股等8种入股形式,让村民都参与进来。首批入社的11名社员入股5.7万元,他个人垫资2万元,买回奶山羊61只。在整个产业发展过程中,他亲力亲为、真抓实干,带领群众维修圈舍,配比饲料,实施防疫等等,尤其是羊子刚进场后应激反应严重,他就住在羊场给羊打针、灌药,群众都说他是全能手。为了壮大产业,他一方面积极争取资金,先后为村上争取资金40万元。一方面探索研究扶贫资金与产业、村集体、贫困户及群众的结合办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组织形式和分配办法,并为**县起草了**县互联网+奶山羊产业的发展办法,为产业扶贫提供了有力借鉴,被国务院扶贫办选为2018年**市唯一一个扶贫典型案例。目前,社员已发展到207户(覆盖了全乡所有在册贫困户143户),奶山羊已发展到700多只。2018年进行了两次 分红,户均红利1161.5元,根据分红情况,群众年均增收有望突破4000元,年产值将达到180余万元。 他先后荣获荣获**市新时代担当作为先进个人;**市脱贫攻坚工作先进个人;**市优秀第一书记;**市第二十三届“五四青年奖章”。 **村民小组,坐落在**高原**县境内,属**乡**村,是洛河流域“柳拐村”的典型,也是省级贫困村。共66户186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1户46人,其中因残致贫26人,占贫困人口的57%,贫困发生率高达24.7%。因为贫困,近年来村里上访事件频发,矛盾纠纷时有发生;脏、乱、差问题非常突出;大多村民都无所事事好赌成性,等、靠、要思想特别严重,是**乡有名的“烂杆村”。 2017年9月,由市委组织部选派,初到**村担任第一书记的**了解这一情况后,就向乡上干部请教,老干部杨清华对他说:“过去给**建过养猪场、养羊场、蔬菜大棚,但因为各种原因都失败了。农民热情和积极性一再挫伤,村里再要弄什么事,大家都冷眼旁观,有的还故意制造矛盾。”一些包扶干部说起**更是叫苦连天:村里就连评低保、危房改造、推选贫困户这些“良心工作”,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上访事件发生。 一系列的难题,让**想起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时说过的一句话:“扶贫不是一句空口号,得有真办法、实举措、硬功夫才行”。 “用好革命老区自身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那么,**村脱贫致富的路到底在哪里呢? “钱要靠赚,不能靠要” 当他遍访全村7个村民小组,充分调查研究后决定“啃骨头先从最硬的下”,先从**村入手,以点带面、以兴促改、以变促兴。针对**没有产业、劳动力匮乏,贫困发生率居高的实际,他带领贫困户多方考察,请专家进行充分研究、风险评估,提出利用村上天高云淡、草木成荫的优势,以入股的形式,发展奶山羊养殖的思路。他给村民苦口婆心地讲:“钱是赚来的而不是靠要,靠要是解决不了长远问题的。” 要发展奶山羊养殖,要入股,村民没资金、缺技术。他和村民一道推演分析,巧妙的确定了以生产所需要素折价入股的办法。兽医以工资入股、没钱的以土地入股、有劳力的以劳力入股、种草的以草入股、有山羊的以羊入股等8种入股形式,让村民都参与进来。**村集体多年来一直是“零收入”,就以废弃羊场和8亩边角地入股。村民刘生义没钱,就以两个旧羊槽入股。**想的是:让村民都 参与进来,让大家思想上能认识到,脱贫不是因为没钱,而是因为没有把手里资源变成钱的办法。 有位村民叫郭登龙,半身不遂,靠老婆养80多只羊过光景。当**提出以土地入股时,他以为是要把土地收回去而破口大骂:“心都坏了。我们家就那2亩地,还要种玉米喂羊,这让我们怎么活呀!”**不气不恼,一连几天都到他们家去做工作。起初和村支书老党员去,被夫妻二人骂了个狗血淋头。当大家都放弃时,执着的他却一个人去,几番周折终于打开了郭登龙夫妇的话匣子,把过去几十年的遭遇、磨难都给**倒了出来。拖欠郭登龙家的产业扶持款,**自己出钱当场垫付。一番深情的问候与鼓励,郭登龙夫妇从**身上感受到了温暖与力量,他们主动入了股,把**当成了亲人。 “事要靠干,不能靠说” 真办法、实举措、硬功夫,得靠实干。对于**来说,实干就是他听每户群众遭受生活磨难后的心灵触动,是他看到每户群众生活窘迫后的执着前行。 村里的荒废羊场黄蒿长得半人高,圈舍棚顶被风吹的五零二落,地基下沉,墙体歪斜,摇摇欲坠,一片荒凉败落的景象。他带领11户股东进行维修时正当秋日,俗话说秋晒如刀刮,加上羊圈里跳蚤成群,村民拓如海与**开玩笑:城里人受过这样的罪吗?**笑着说: “我生长在农村、成长在机关,农村就是我的家。正因为家里穷,才要我们好好干”。有人嫌活累,提出雇人维修,**坚持大家的事大家干,幸福就要靠一滴滴汗水积累,何况省下的钱还能多买羊呢。 外出买羊时, 57000元股金,只能买30只大羊。他与大家商量:多买些糕羊,更有利于长远发展。他又自己拿出2万元垫上,给村上买回61只奶山羊。羊只进圈后,恰逢秋雨连绵,羊子应激严重,他就在场子里住了两个月,每天给羊消毒、打针、灌药,有的羊站不起来了,他就端着水盆给羊饮水。有几只羊死了,他亲手解剖羊子,向专家请教,全力当好一个“羊倌”。羊场里条件简陋,蚊子、跳蚤、苍蝇、蜈蚣、老鼠等小动物经常聚会,劳累了一天的他却睡的格外香甜。望着他疲倦的身影,村民康武忠感慨的说:“多少年都没见过这样的干部了,真让人心疼。” 经过艰辛努力,奶山羊场发展起来了,**又积极联系,和奶粉厂签订了长期供应鲜奶协议。又四处奔走,先后争取到一事一议项目资金40万元,村集体产业扶植资金120万元,说服群众入股30余万元,对奶山羊场进行了改扩建,为村上建起能容纳500只羊的两座标准化羊舍、一座现代化的挤奶大厅。 在新建成的挤奶大厅里,奶山羊有条不紊地走上自动化挤奶架,整整齐齐排成长队等待工作人员挤奶。一眨眼工夫,两行整洁透亮 的计量瓶内就装满了让人垂涎的鲜奶,整个操作快捷方便,充满现代化气息。另一旁,清洗设备、消毒设备一应俱权,一个容量达3吨的冷储罐里全是刚刚挤出的鲜羊奶。没见过这新鲜“玩意”的村民们争先恐后的来看个热闹。 “整体脱贫,收获多多” 2018年7月13日,合作社终于迎来了第一次分红,红利是2017年购买的61只奶山羊2至4月份,鲜奶销售所得。参与分红的是2017年入社的19户股东,户均红利788.5元。拓如海一边数钱,一边笑着说:“没有侯科长就没有这个羊场,没有他就没有这么好的事。” 10月17日,第二次分红,红利包括6、7两个月新进舍的300只泌乳羊8至9月份鲜奶销售所得,共分红利76400元,户均红利373元。刘生义的两个旧羊槽,一个月也有了18块钱的分红。 一沓沓实实在在的人民币给贫困户吃了定心丸,大伙儿纷纷感慨:脱了贫、致了富,好日子就在眼前。2018年,**全村人均纯收入6000元以上,实现了贫困村整村退出的目标。 目前,**村300多只泌乳羊,每天产鲜奶600多公斤,年产鲜奶120吨左右,每吨按6000元计算,年销售收入72万元,加上羔 羊、羊粪销售收入,产值将达到80余万元,除去成本户均红利在2000元左右,村集体将获得红利3万元左右。 随着养殖场的效益越来越好,带动了全乡143户在册贫困户和64户群众入股了合作社,股东达到了207户,村民高兴地说:“侯科长带领大家,找到了一个共同富裕的好办法,闯出了一条致富兴村的新路子。” 如今,**村的合作社与多家奶粉厂、科技运营企业合作,形成了饲草种植、奶山羊养殖、冷链存储运输、鲜奶加工销售的完整链条,但他还在为全县奶山羊产业规模化发展出谋划策,起草了**县“互联网+畜牧业”的实施办法,并帮助实施。 如今,**的人变了,变的不打麻将了,也不再上访闹事了,更不用再喝“柳根水”了。个个精神头十足,连绰号“死蔫鬼”的张双旗,走路都快了。每天早上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往羊场奔,去忙着喂羊,挤羊奶。奔羊场的路对村民而言就是奔向小康的路; **的环境变了,街道干净整洁,两边树木扶疏,门前姹紫嫣红;**的气质变了,告别日益凋敝,暮气沉沉的黄土高原村落印象,处处呈现出生机与活力。 望着村民们忙碌的身影,**深深的体悟到了“扶贫得有真办法、实举措、硬功夫”,这句话里浓浓的情怀和殷切的期盼!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