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1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精选】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3篇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 篇 1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一年级 3 人,有一人住宿, 男生 2 人,女生 1 人,有一名眼睛视力差, 黑板上的字看不清。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 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一定的兴趣,能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 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中测试中孩子 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的所有情况。只有在课堂和数学学习的 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情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 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思维的乐趣, 成功体验所获得乐趣中。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新教材学习,已经初步的适应了新 课程的教材特点,并能有一定个性的去完成学习任务。 二教学目标 (一)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 ‘加与减’ (一),是学习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降低了一年级上学 期孩子们学习数学的难度,退位减法是一个难点,学生掌握比加慢,但同时也是 今后竖式减法的重点所在,所以在介绍的数小棒、倒着数数,凑十法,看减法想 加法, 借助计数器、 、、、、、这些方法中, 孩子们喜欢用什么方法不统一, 自己怎么 快怎么算,但是要介绍这些方法。 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具体情况情境中抽象出数的 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 100 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 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中的密切联系。 3、第五单元‘ ‘加与减’ (三)在加与减的学习中,结合生活情境,学生将 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 掌握 100 以内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于进位、退位)和连加、连减混合的 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 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 。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 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关念。 2、第四单元‘ ‘有趣的图形’ 。学生将经历从上学期立体图形到现在平面图 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通过动手做的活动, 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七巧板是孩子喜欢的拼图,用它可以拼出很多的图形让孩 子们自己动手拼,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二)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在第五单元之后安排了一个大的实践活动,即‘ ‘分扣子’和‘ ‘填 数游戏’。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 从根据客观事物抽象、 本质的特征进行不同 方式的分类,促进孩子逻辑思维的发展。同时,安排学生填空数游戏,旨在对孩 子的口算能力逻辑思维和观察能力的训练、感受数学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这册教材教学重点是; 100以内的认识, 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 100 以内的 加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 20 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 100 ,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 100 以内的读法和写法,弄清 100 以内 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 100 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口算部分,即 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 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 因此, 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 同时, 教材结合计算数学, 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 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点; 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购物、以及观察、数学的思维训练。 四、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 活动。 2、认真钻研教材,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点,备好课,写好与反思。 3、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提问时适当降低难度,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 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精讲多练。教会学生灵活多样的学习方 法。帮助学生弄懂每一道题,达到计算熟练。 4、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培养 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和认真做题的习惯。 5、及时进行学习水平反馈,及时查漏补缺。 6、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 习的方法。 7、一定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良好习惯。 8、课堂主要是提高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9、引导学生思考,并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 10 、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 2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 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 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 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 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努力提高教学质 量。 二、情况分析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 24 名,从上期期末检测试卷分析,学生对解决问题中拿去多少, 剩下多少,求原来有多少的题型解决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对 20 以内的加减法计 算掌握还好。 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学生的成绩都不错, 但是与优秀班级比较, 还存在一定差距;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 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去。 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 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时,学生思维就打不开。因此本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 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学生体验的思维的乐趣及成功获 得的乐趣,从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00 以内数的认识、 方向与位置、 认识图 形、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认识钟表、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统计和总复习以及三个数学实践活动。本册的重点是 100 以内数的 认识和 100 以内的加减法,难点是 100 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从不同 方位感受物体的相对位置。 全册教材是以 100 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为主要内容 去联系各部分知识,不仅体现了数学知识结构内部的逻辑性,同时还体现了学生 认知发展过程, 是数学知识结构与儿童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有机结合的整体体现。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 " 一 " 和 " 十 " ,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 熟练掌握 100 以内数,会读写 100 以内数。掌握 100 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 小,会用 100 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在现实情景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十进制关系,会进行 简单的换算和应用。知道 1 元 =10 角,1 角 =10 分,爱护人民币。 3、会口算 100 以内的不进位加和不退位减,能用竖式计算 100 以内的进位 加法和退位减法,能进行 100 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4、认识钟面、时针和分针,掌握整时、几时半和大约几时在钟面上的表示 方法,能认读这些时间,了解时间在生活中的作用,知道珍惜时间。 5、能辨认前、后、左、右、上、下等方向,并用这些方向来描述物体的相 对位置,能用第几排第几行描述同学所在的位置,会辨认从正面、背面和侧面观 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6 能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感知一些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 联系与区别,会用这些平面图形拼图。 7、认识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的需要进行简单的分类,能根据统计图中 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会进行生活中的一些最简单的统计活动,完 成简单的统计图表。 (二)、数学思考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做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 100 以内的 数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在 100 以内数的认识和 100 以内的加减法的学习探讨过程中初步学会简 单的归纳、类比和有条理的思考。 3、在统计过程中学会提取需要的数据并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解释,逐步 形成初步的统计观念。 4、在认识图形以及辨认方向与位置的过程中,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 、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 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 、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 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 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00 以内数的认识和 100 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100 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从不同方位感受物体的相对 位置,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 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 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 3 学情分析 我是从上学期 10 月份开始教一年级一班的数学,从上学期的教学和其他方 面了解得知,家长们对孩子的教育都比较重视,孩子们个个长得非常可爱,很讨 人喜欢而且大部分学生聪明好学,上进心较强,课堂语言表达能力也很不错;部 分同学头脑灵活,课堂上回答问题总能说到点上。当然也有个别学生表现不是特 别好,上课时比较好动,不能维持一堂课认真听讲,没有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 作业写字较马虎,需要在本学期的学习过程中由老师加以关注,及时引导,统一 规范课堂常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级上册的数学学习后,他们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 技能方面已经较扎实,孩子们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到数学学习 活动中去。低年级的孩子对一些需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 兴趣。 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平面图形,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 分类与整 理, 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 ,找规律, 总复习。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 100 以内数的认识, 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 100 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 20 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 的范围扩大到 100 ,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 学会 100 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弄清 100 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 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 形成初步的数感。 100 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 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 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 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 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 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样,除 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平面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认识 人民币、分类与整理以及找规律等。有了这些内容的学习,不仅使得学生的 数学学习丰富多彩,形成了比较合理的数学知识结构,而且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 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 ,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 能够熟练掌握 100 以内数,会读写 100 以内数。掌握 100 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 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 100 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会比较 100 以内数的大小, 会用 100 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 100 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 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 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 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与数据整理的关系; 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数学 问题。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 1 元 =10 角,1 角 =10 分,爱护人民 币。 6.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能用自己的语言 描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 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 .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 的兴趣,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难点 认识 100 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口算及计算,培养学生的数感以及数学思维 的训练,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习习惯。 教学措施 1.课前备课必须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充分的预设,设计当堂 检测作业时必须针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次布置并对个别学困生当面辅 导。 2.重视课堂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结合教学具体的情境,灵活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4.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审题,敢于提问, 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联系生活实际和 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 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注意教学的开 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数学课堂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 与空间,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6.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并根据具体情况,自己创造一些教学效果更好的教具和学具。 课时安排(约 59 课时) 一、认识图形(二) (3 课时) 二、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13课时) 三、分类与整理(3 课时) 四、 100以内数的认识(9 课时) 五、认识人民币(5 课时) 七、找规律(4 课时) 八、总复习(4 课时)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