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学年度第二学期课题工作总结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XX~XX学年度第二学期课题工作总结

XX~XX学年度第二学期课题工作总结 ‎  一、理论学习 ‎ ‎  本学期,我们课题组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积极学习张雪门的教育思想,对其“生活即教育”“行为即课程”这一行为课程的基本思想进行了细致而深入的研读。分别以集中学习、分组学习、网络分享等学习方式进行。先后学习分享了《浅谈张雪门的学前教育思想》《张雪门的学前教育课程思想》《张雪门论幼稚园的行为课程》《论游戏与教学的整合》《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初探》等等学习资料,帮助老师们更好的了解行为课程的目标与内涵。如张雪门所说:生活就是教育,孩子在幼儿园生活的实践,就是行为课程。这份课程从生活而来,从生活而开展,也从生活而结束。生活与行动是行为课程的基本要素。行为课程以生活为基础,以实际行动为中心。深刻了解了这些学术理念与教学主张之后,对于我们的课题研究来说更多了份理论支撑,为课题探索与实践尝试明确了方向,增添了信心。此外,本学期,学校围绕《通过游戏来教——教师观念与课堂实践》一书的学习,在全园开展了教师读书心得评比活动,以及开展了教师对幼儿进行户外游戏活动观察的一个“观察记录”竞赛活动,让理念得到一个从深入到内化的过程,更好的服务于教学行为。课题组结合张雪门“生活即教育”以及“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的教育理念来创设环境和开展活动。自然生活:本学期课题组继续创设自然的校园环境、游戏环境、班级环境和区域环境,营造宽松的外部环境和心理环境,鼓励幼儿积极投入到与材料、环境、同伴等互动中去,去获得行为、感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发展。例如:校园自然环境、绿化的积极创设,让孩子们更亲近自然,亲近花草和树木,并在其中开展各类自由的探索活动。幼儿园户外区域环境的打造更是顺应了幼儿的天性,孩子们在安吉梯上勇敢挑战;孩子们在玩水、玩沙、玩泥等户外区域中自由探索和互动,孩子们在秋千和宿营游戏中感受快乐等等,活动空间更开放,活动材料更生态、活动时间更充裕,顺应了孩子的天性、让孩子在沐浴阳光雨露中快乐成长。   二、项目推进 ‎ ‎  结合“回归自然”课题研究和课程特色开发,我们xx幼教中心举办第二届“田园美食节”,并在第一届开展的基础上进行了整改,学校通过调查表和邀请函邀请家长志愿者准备各种富有“田园特色”的美食参与“美食节活动”,同时注重孩子在活动中的参与情况,如:活动休息场地的布置、活动秩序的维持、环境卫生、疏引指导、美食制作小助手等工作都由“小红帽志愿者”们全程参与,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主人翁精神,尝试做活动的主人。此外,为了更全面的了解活动组织成效、分析幼儿在美食节活动中的参与及其发展情况、查找活动不足,xx幼教中心积极开展园本研修活动,总结经验、整改调整,不断夯实园本课程内容。以全园性开展的活动还有很多,结合课题研究,本学期我们开展了“田园嘉年华”开幕式、小班亲子时装秀、中班亲子涂鸦放风筝活动、“端午节”活动、大班亲子郊游活动、田园嘉年华美食节活动、亲子游园会、田园嘉年华闭幕式等等,不仅让课程走进了大自然、更是为孩子们创设了一个自由学习和发展的大环境,在这样的学习环境和课程学习中,孩子们是快乐的。坚持贯彻“回归自然”的理念,崇尚自然的校园环境和班级环境的创设;进行户外区域活动内容与材料的开发与实践研究;支持园部做好“田园嘉年华”的各项工作;继续做好户外种植区、班级种植区、观察记录、个案记录、随笔、论文的工作,为课题研究做好资料的积累。   三、户外环境完善 ‎ ‎  在学习安吉游戏理论后,我园对户外游戏的形式做了很大的调整,从孩子的活动情况来看也确实很有成效。本学期我们继续进行了户外区域活动内容与材料的开发与实践研究,学习了相应的游戏理论,分析了本园户外环境资源的优势,收集更丰富的自然材料或是能够用于幼儿在自然中游戏的材料、开发操场各个零碎场地的使用价值,为幼儿在户外进行游戏活动、观察探索提供丰富多彩的环境和资源,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多样性,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在大自然中得到熏陶和升华,充分发挥“儿童绿色家园”的作用。崇尚自然的环境创设的进一步落实,凸显绿色的教育理念和幼儿的参与度,营造和谐、活泼、绿色的环境氛围,使环境成为隐性的教育资源。   四、优化班级区域活动环境   本学期以微澜工作室为主,开展了幼儿个别化学习区域活动环境的创设研讨活动。分别对小中大班区域游戏活动环境创设进行了观摩调研活动:针对各班区域游戏内容设置情况、环境设置情况、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及使用情况、教师的指导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综合的观摩分析和探讨研究。在观摩活动中有的班级能充分运用自然材料如树叶、树枝、小石头、松果等开展区域活动,充分展示了老师的智慧。同时我们对各班区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更是提出了许多具有实际操作意义和建设性的整改意见。而且我们针对这些问题,及时反馈到各个班级中进行调整,让老师们对区域活动的环境创设有一个新的思路,努力创设一个能吸引幼儿、引导幼儿、支持幼儿活动的区域环境。   五、积极做好种植园地的开发与管理 ‎ ‎  本学期以大班幼儿为主开展了户外种植区系列活动,首先发放“春季适宜播种的农作物统计表”,请家长帮助孩子为种植活动收集信息。在第一次的种植活动中,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统计调查表内容,积极参与讨论,大胆交流农作物统计表内容。在交流的过程中也初步认识四月适宜种植的农作物。在第二次的种植活动中,孩子们通过对比统计表中的农作物的收获时间及管理要求等,民主投票适宜种植的农作物,选出各班级的农作物。在第三次的种植活动,幼儿亲身经历进行种植,并掌握正确的种植方法,体验种植劳动带来的快乐。大班种植活动由四个连续的种植活动组成,孩子们从收集资料、讨论汇总、统计表格数据等活动,全方面的发展了孩子的收集、统计能力。另一方面,孩子亲历种植,班级种植、户外种植两个活动让孩子感受到种植的翻土、浇水、播种等乐趣,也增长了经验。同时在班级种植活动中,孩子们带来了种子、秧苗、绿植等进行养护种植,每组认领一盆;对植物的观察记录由各组孩子自行设计种植记录本进行记录。孩子们感受着班级盆栽种植带来的乐趣,也学会了多种形式的记录方法:对比记录、工具(尺)测量等。   六、课程实践   小班以玩香樟树叶为主线开展的一系列教学活动让孩子与自然交融,在真实、生动的情境中获得发展,从不同角度感受香樟叶的美。从认知到了解香樟叶,孩子满足了探索、期待和渴望,从捡拾清洗到制作成香包赠送,孩子释放着自己纯真的爱。教师们的智慧、能力和态度是能否从平凡中发现和汲取平凡之中的意义和价值的关键。 ‎ ‎  中班开展了“端午节”的主题教育活动,是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端午节,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初步的爱国主义情感,丰富相关主要经验:如端午节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端午节有吃五黄、挂五端以驱毒避虫的习俗;端午节有赛龙舟的习俗;端午节有特别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种形状、多种口味的;端午节有许多传说、故事、儿歌等。   大班结合主题“郊游”生成了一周以“大班亲子参观现代农业园春游”为脉络的系列活动。通过记录春游计划表让孩子们出游做到有计划、有条理,自己动手设计安全标记牌,掌握有关春游的安全知识,然后亲子参观现代农业园,最后再用美丽的笔触绘画出美丽的春游活动等活动,引导幼儿通过亲身实践感受春游的快乐,锻炼了耐力,增强体质,体验和爸爸妈妈一起接触大自然,和大自然做游戏的乐趣。   七、资源利用   1.收集资源   孩子是课程的主体:我们随时观察着孩子的兴趣点,了解孩子想要知道的问题,把这些作为主题的主要部分;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教师要用一双慧眼去关注孩子,关注生活,不根据孩子的需要去引导自由、积极的生成,提炼出有价值的教育资源;家长是课程的参与者:家长既是教师的合作伙伴,家长的不同职业、不同文化背景本身可以为幼儿园提供丰富的教育内容,也可以为幼儿园的教育需要提供多种支持和帮助。   2.筛选资源 ‎ ‎  凡是有助于幼儿主动学习、和谐发展的资源都可以加以开发和利用。从孩子、老师、家长三个渠道中获得的各种资源信息是十分丰富的,但是这些资源并不能直接作为课程内容加以运用,究竟哪些资源具有开发和利用的价值,我们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原有经验等,对资源本身的价值进行判断,来进行科学、合理的利用。薇风工作室的成员在筛选时,主要从可行性、趣味性、整合性等几个方面考虑。   3.优化资源   主题实施后,以薇风工作室为载体,通过实实在在的园本教研,去挖掘隐藏在背后的教学理念方面的种种问题,及时尝试调整的方式、方法,把新理念、新策略及时落实到教育行为。大家在认知交融、思想碰撞中,澄清了许多原本模糊不清的观点,使原本个人的经验、观点,经过梳理,产生经验,汇总成为可以共享的资源,力求达到一些客观结论供大家在实践中迁移运用,让我们老师先进的理念真正转化成了教育行为,克服“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   八、研究成果   1.幼儿更主动 ‎ ‎  课程开发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在利用自然资源开展的探究性活动中,幼儿与环境是互动的,幼儿与教师是互动的。幼儿在主动学习的状态下,敢于思考,敢于尝试,敢于创造,提高了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体现了自主性的内涵。孩子们还学会了从多渠道获取信息,学会了关心自己周围的环境,幼儿从这些实用、有效的过程中得到真正有益的发展。   2.教师更专业   为了丰富主题,我们老师做了大量探索性的工作。首先认真阅读《指南》,努力把《指南》精神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大量阅读陈鹤琴的有关书籍,尝试摆脱课堂和书本的限制,把课堂移到大自然,把大自然搬进幼儿园,并学会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从自然资源中,选取适合幼儿教育的素材,进行加工、整合、设计,组织教育活动。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