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0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心得)之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数学论文之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在小学教学中有一项基本内容,那就是应用题,学生对应用题的学习不仅有助于学生开发学生智力,而且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数学能力,提高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我们广大数学教师面临的问题。从工作至今,对于小学阶段的应用题教学,我从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与做法。 一、运用多种手段理解题意,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1、亲身体验,理解题意。 小学生对一些数学概念和用语理解起来感觉很抽象,容易挫伤对学生学习数学应用题的信心,失去应用题学习的兴趣,这时就要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亲身体验这些“术语”,如在相遇问题应用题中,可让学生亲身体验相向而行、相背而行,相遇,相遇时间等等。 2、运用电教手段帮助学生分析题意。 小学六年级应用题,将一个底面半径为2米的圆柱体切成两个完全一样的圆住体,表面积增加了多少?这道题对于一些空间观念差的学生很难理解,这时我充分利用了课件,形象的将圆柱体切开,让学生看到了,增加的两个面是和底面完全相同的两个圆,求表面积增加了多少就是求两个底面积的和。 二、加强应用题结构训练 以多种形式的训练让学生了解应用题结构,使学生认识到复杂应用题是如何由简单应用题组成的。 1、补充训练。让学生补充应用题的问题或一个条件,学生通过对问题和条件的分析,了解条件和问题间的联系,从而理解应用题的结构。学生就很容易理解这类问题的解法,学习起来也就轻松自如。 2、自己补充信息。这样的练具有开阔性,很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小学六年级应用题,一个圆柱形水桶,底面直径1分米,高是2分米,根据信息自己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如果学生对圆柱的相关知识掌握得很好,便能提出很多问题。既加深了学生对圆柱知识的掌握与理解,同时也锻练了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编题 这种练习对训练学生应用题的掌握及分析有很大帮助,如小学六年级应用题,(1)选用其中的3个数据作已知条件,编成一道成正比例关系的应用题,4天、200千克、10天、500千克。(2)选用其中的3个数据作已知条件,编成一道成反比例关系的应用题。每小时打9000字、6小时、每小时打3600字、15小时。这样的练习需要学生对正、反比例的异同有较好的掌握,而且对正、反比例应用题的特点及如何分析正、反比例应用题能很好的理解,对于这样练习就能自如的解答。 三、引导学生自己探索解题思路,培养思维的逻辑性 要使学生灵活地掌握解题的思路,关键在于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准确地找出“中间问题”。教师的任务在于“引导”,要以法引路,学生贵在得法。 1、 精心设计例题,以旧引新,使学生自己探索解题方法 如教《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可以从分数应用题的结构出发,先出示较简单的分数应用题复习铺垫:一对比两道题的异同点,找出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解题关键,总结出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这样,把学生推到探索新知识的第一线上,让他们动手,动口,动脑主动地思考问题。让学生自己发现要学习的东西,能够积极地被同化,因而得到更深刻的理解。 2、运用方程法锻练学生推理能力; 用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就是找应用题中的等量关系,如何找题中的等量关系就显得十分重要。如果园里的桃树和杏树共有360棵,桃树的棵数是杏树的4倍,桃树和杏树各有多少棵? 若用算术方法解,就得找单位“1” 看,把杏树的棵树看做1,桃树是4,一共是5,再用360除以5求出杏树。若用方程做,抓住等量关系,设杏树为X,桃树为4X,等量关系就是题中的第一个已知条件,对比这两种方法,明显看到,方程解易于算术解,对于提高“学困生”的解题能力,有很大的促进。列方程解应用题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扩展学生的数学眼界,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鼓励算法多样化。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倡: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在教学中选择合适的题目,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思路探求不同的解题方法,鼓励算法的多样化,在多种解法中选择思路敏捷、计算简便的方法解题。 通过这样的教学,形成了各种层次学生的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知识水平,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学生的素质得到发展。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开发智慧的潜能,同时也尝到了自身成功的喜悦,情绪高涨,积极主动地学习。 四、加强应用题的自我检查 应用题的自我检查就是检查自己所得的结果是否合理、是否正确,它是培养学生自我意识、思维判断性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应用题教学中,很多教师忽略了对学生自我检查的要求和督促,只要求学生检查最后结果是否正确。而实际上学生解答应用题发生困难或出现错误时,问题主要在理解题意和综合分析数量关系上,因此学生虽然反复检查结果,看似结果与列式计算无误,但由于列式有误,解答仍然错误。因此,要减少学生解题错误,教师应加强自我检查良好习惯的培养,不仅要检查计算结果,而且还必须从理解题意开始,对整个解题思路、过程进行检查。只要持之以恒地培养学生“自我检查”的习惯,并教给他们检查的方法,必定收到明显的效果。小学阶段应用题占了很大的比重,对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有了初步的锻炼,对今后学习数学提供了一定的思维保障。很多老师对此都很重视,也有很多老师总觉得教不得法, 以上只是我进行了整个小学阶段数学教学后的一些想法,希望能给同行一起共同探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