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心得)之高中体育新课改田径教学认知实践初探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体育(心得)之高中体育新课改田径教学认知实践初探

体育论文之高中体育新课改田径教学认知实践初探 ‎ 摘要:教育部颁发的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中规定“田径运动为学生必修项目”。但在陕西省、西安市第一批进入普通高中新课改的多所省、市级重点中学,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的田径教学中却并非如此,出现了诸多需要学校领导和体育教师深思的问题。为此,本文以校园实施新课标田径教学认知实践案例为主线,对目前高中田径项目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与探讨。研究结果表明:高中体育新课改应坚持科学发展观,创建学校体育教育文明环境与教学和谐氛围,并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这样田径教学才能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关键词:高中体育新课改  田径教学  认知实践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目的:通过对本校新课改,田径教学案例分析及实践初探,让在教学一线的体育教师,明确高中体育课程改革田径项目的教学现状,集思广益,共同参与课改的教学研讨。意义:使体育教师能够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合理把握田径项目教学主线,有效利用学校体育资源,创设出适合本校田径项目教学发展的新路线。一、中学开展田径运动的科学功效田径运动是由人们进行竞技和锻炼,身体的走、跑、跳跃、投掷等身体练习所组成。它是最简单、最自然的身体练习。作为锻炼身体的手段,田径在各个社会的发展阶段的体育运动史中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田径运动对人类有机体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在进行身体教育的过程中,不管哪一个年龄阶段,何种性别,也不论是哪一种体育范畴,只要合理选择和运用某些田径项目,就能确保人体机能和形态,以及身体素质的最佳发展。田径运动有以下有优点:田径运动的动作简单,易学,便于广泛开展;田径运动项目多,锻炼形式多种多样,选择面广,是其他运动项目不能相比的;参加田径运动锻炼不受场地,器材的严格要求;田径运动有全面、有效的健身作用。田径类运动具有基础性,实用性和社会性的重要价值,在高中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中,要让学生明确田径类课程的学习,不仅是跑、跳、投等的各种游戏,而且也是通过身体练习手段,达到身心全面发展的目的,通过田径类运动的学习与锻炼可以有效地发展身体素质,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心理素质,为其他运动项目的学习打好基础,也为将来全方位、多元化的社会认知实践奠定坚实的身体健康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基础。田径项目有助于发展学生个性,形成项目优势,重视培养学生的运动爱好和专长,田径类课程在全面发展人的基础运动能力基础上,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和需要,选择与确定适合自我发展,适合自己运动素质水平,适合个人运动天赋的运动项目或教学内容,进行深化学习和练习,形成自己的运动爱好和专长,在这些优势项目的练习和比赛中,体验成就感,培养自我价值感,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和谐发展基础。二、高中体育新课改田径教学认知实践初探2003年,教育部颁发了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西安交大附中等多所省、市级重点中学,随陕西省西安市于2007年9月,第一批进入普通高中体育新课程改革实验。因为,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十分重视教育和培养学生的运动爱好与专长,以促进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所以,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实行学分制,由学生进行自主选项学习,但教育部规定,田径在众多体育项目中是学生唯一必修必选的运动项目。教育部批转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师用书》中建议:“田径运动的必修教学时间段在高一年级第一个教学单元,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发挥田径运动作为基础运动项目的功能,为使学生进入后期的选项学习打好运动技能和体能等多方面的基础”。西安交大附中在2007—‎ ‎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田径教学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根据历年学校初、高中年级男女生分班上课为主,结合目前附中师资人员配额的实际,高一年级男女生选项田径的人数多,学校只能配额男、女各一名教师,以及学校场地小、器材少、运动设施不足的实际,教师、学生抱着对新课改的美好愿望,面对现实中存在的困难与不利的局面,拉开了高一新课改田径教学实践的序幕。经过一个学期的田径教学认知实践,现实情况不容乐观,存在诸多的问题值得反思。教学案例如下:1、学生人数过多,教师人员过少,不成比例。因为目前高一年级学生被定为高中体育新课改的实验对象,附中每节田径课为四个班级,女生人数80人、男生人数100人,主修田径的学生人数占大多数。学生人数之多,使孤军奋战的体育教师难以招架。而附中其他年级正常体育教学,每节课为两个班级,女生40人、男生50人,分别由男、女各一名体育教师分管;学校高一年级体育新课改的田径教学,面临如此巨大的学生与教师人数比例差异,这在陕西省、西安市、乃至全国各中学不会在少数。2、长期以来,受学校体育经费严重不足的困扰,许多中学场地小、器材少、运动设施不足是不争的事实。附中田径场地周长为186米,受空间限制,只铺设1米宽的跑道5条,可供田径教学实际所用的器材与运动设施非常有限。例如:跳远沙坑只有一个,但器材、运动设施明显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是客观现实不和谐因素所造成的,不是师生们主观不努力,而是客观现实不允许,主观受到了影响与制约。3、男女学生的个体差异过大。客观原因:由于长期以来,传统应试教育给初、高中学生中所造成的中、高考升学压力,使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学习时间过长,学习压力过大,学校不断升温的教学质量,学科竞赛、升学率等,使学生难以招架。主观原因:学校的中、高考压的学生喘不过气来,不堪重负、重压,体质和心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健康透支,加之家族、血缘关系所造成的先天性的身体素质、体能等方面的差异。4、教师指导与评价学生的规定标准,综合指数要求范围过大,使得教师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法如实兑现。学生的惯性思维,学习方法和态度,必然导致结果的残酷现实,这也是评价标准建立与学生是否按比例达标陷入双重对立的困境。5、田径运动项目由于自身的风格特点,在教学与训练中显得单调、辛苦、乏味、枯燥,普遍不受高中生欢迎,在客观特定的环境氛围下,主观也是“被逼无奈”‎ ‎,就其发展,学生的耐受力,坚忍不拔的体育品质、吃苦耐劳、拼搏向上的体育精神等都将荡然无存。体育最基本的对人格的塑造功能,在基本的课程学习项目中都难以可持续发展,就更别说其他项目了。三、解决问题的方式与方法:1、首先应换位思考,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做好深入、耐心、细致的情感沟通与交流工作。让学生知晓田径运动对所选项目的学习和发展意义。例如:可以适当在田径模块中增加理论教学支持,收集更有说服力的资料,让教学的形势和手段更多样化,学生学习更有新鲜感,学习范围更广泛更实用。    ‎ ‎ 2、改变长期以来,单一的田径教学,把田径运动贯穿在学生整个选项教学之中,更多地采用单元教学方法和形式,使学习内容显得更紧凑、更有条理性,更加突出循序渐进的原则。全方位、多元化的将田径教学搞得丰富多彩,风格和特点突出,课堂教学严而不死、活而不乱,井然有序。3、根据本校的实情,结合学生的实际,坚持科学发展观,创建学校教育文明环境与教学和谐氛围,在全面正确学习并掌握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合理有效的开发校本教材,不断钻研教法,多总结、多研讨。设计符合田径运动选项的活动方式和组织形式,改革与创新目前单调的田径教学,使学生达到练中求乐,乐中求练,和谐与完美的统一。4、刺激和激发学生继续参与田径运动的兴趣与动机,充分调动学生个体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通过田径运动的认知实践来促进与提高学生个人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水平,充分的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加强教师的行为示范意识,使学生认识与了解强健的身心健康是学习和发展自己选项的重要基础与根本保证,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通过教师不断地引导和点拨,帮助学生走出田径心里认识误区,主动积极地参与到田径运动之中,较好掌握所学田径项目的运动技能,享受其中的身心快乐和喜悦,从而促进田径教学质量和教学实效性的和谐提高。5、善于创新与构建田径人才培养体系和体制,不仅使教师和学生要发现自身潜力,并正确培养,通过开展田径项目比赛和促进田径业余训练机制完善,让竞赛、课内、课外建立一体化和谐发展模式,让校园田径教学更进一步。四、重点问题的实践探讨1、田径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建立合理化的田径教学手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体育与健康》教学的主旋律,不管是谁,也不管从哪个角度去研究素质教育,都离不开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是学校体育教育与教学的本质和目标。田径作为体育教学的“主打”‎ 教材,贯穿于学校体育的整个过程之中,有着其他体育项目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学校教育工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因此,如何在高中田径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使得高中田径教学的内容、模式、方法和手段多样化;加强学生的基础能力与发展特长个性;注重田径教学的实效性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案例:许多高中生虽然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一定的运动水平,但在实践性很强的体育教学和锻炼中,往往无所适从,还沉湎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被动教学模式中;或者是停留在无组织的、无目的的“原生态”的“自由式”‎ 阶段。当然其中的原因不光是表现在学生的学习态度上,一部分因为高中田径学习内容的选择上还不能以学生的身心发展、年龄和性别、兴趣等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而是以教师为某个动作技术为中心来选择和设计,忽视全面锻炼学生身体,忽视田径知识和健身方法的学习及终身体育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其实应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利用田径运动的非竞技性,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和生存与发展的能力打好充分基础;利用田径运动的竞技性的竞争特点培养高中生的竞争和应变能力;还可以通过组织多种形式、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田径竞赛活动,锻炼他们的组织才能、管理才能;并随着班级间、年级间的竞赛与交流,人际关系得到改善,丰富学习阅历,进一步培养勇敢、进取、拼搏的优良品质和与他人合作的良好意识。总之,只要选择好高中田径教材的内容,科学合理的挖掘田径运动中的趣味性、娱乐性、艺术性,注重田径基础知识的学习,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那么,在高中田径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完全可行的,教师只有树立新的田径教学观念,学生心理健康观和质量关,才能对高中田径教学的良好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和推动作用。2、田径项目教学中学习评价的可操作性新课标对学生评价必须客观性评价与主观性评价相结合,显性评价与隐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绝对性评价与相对性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由单一性向综合性评价转变,由片面性向科学性评价转变。以往的体育评价是以教师为主的,对学生的体育学习的评价内容多数局限于体能和运动技能的评定,但是这种终结性评价忽视了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主动性和主体作用,忽视了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习惯养成、情感、合作等方面的评定,也忽视了学生在体能、技能、兴趣、个性等方面由于受遗传、环境、营养、练习程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差异性,所以必然导致学生对田径项目持有的“传统”认识观念,学习态度较为被动。在新课标中提到的“五个领域”目标即: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来构建这样的内容标准体系,在这样的目标引领下,体育选项的教学设计,例如:像田径就应以运动技能教学和学生的身体锻炼为主线来进行,把运动参与、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的目标融入其中。注重和有效的建立田径项目学习的评价机制,设置多样化、多评价角度的评价结构,从课前准备——课程学习过程——过程中是否进行研究性学习——是否通过自身的努力,尽自己的最大能力去完成课堂预设内容——‎ 最后不同层次、差异的学生是否能够对自己的学习态度和成果给与准确、合理的评价等等。这样一系列的评价机制的建立是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沟通,彼此信任,在课程的实践当中积累,探讨、反思中逐渐完善和规范的,更重要的是田径项目是必修必选项目,而且其中项目种类多样,所以必须在高中第一阶段建立科学、规范、合理,符合或适合本校实际的评价体系,才有助于课改下一步的顺利实施,才有助于下一阶段学生对所选课程的主动性、积极性、责任心、自信心的建立。 参考文献: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与示范教育司,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修[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吴健,实施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遇到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学校体育,2008.2田径中的素质教育[EB/OL]http://60.165.175.98:8099/xzpx/bxdt/200801/466.htm/赖天德,学校体育改革热点探究[M],北京体育出版社,2004.8耿培新,体育教师怎样尽快适应新课程[J],中国学校体育,2003.6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