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09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英语(心得)之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用英语交流能力
英语论文之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用英语交流能力 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用英语交流能力 广西武宣县桐岭中学 廖东文 邮编:545902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告诉我们不论做什么,兴趣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说在英语学习中,兴趣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如果学生对英语不感兴趣,就会导致教师讲课,无人听讲;上课提问,无人回答;课堂气氛死气沉沉;还会使原本复杂的英语知识更难学,学生不知所谓,而厌学,不学。下面,笔者就结合本人在英语教学工作中的感受,谈谈如何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一、pressure与pleasure相结合,创设情境Pressure的意思是“压力”,pleasure的意思是“愉快”。经常性的考试和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会窒息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未知欲。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发展需求,寓教于乐,寓乐于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愉快地主动学习。目前,情境教学是英语教学界广为使用的一种有效教学法。在教学中,每一课书都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情境,并力争设计一个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这样既能吸引住学生,又能引导他们学习语言。比如,在学习了两人互相见面并寒暄的英语对话后,我们可设计主这样一个情景:Mr. Green meets Miss. Smith at the railway station. It is 10:30 in the morning. The sky is raining. 然后要求学生两人一组对话。对话内容可涉及问候及谈论天气,主题是英国人的社交习惯。又比如,in 这个介词在英语中应用十分广泛,在学习了它表示方位的用法后,我们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游戏加强记忆:让一个学生到教室外去,不允许其往教室里偷看;然后教室内的另一个学生就藏一样东西到某个地方,如某个同学的抽屉里。准备就绪后,外面的同学就可以进来了,他必须用英语来询问全班同学:他: Is it in the bag?全班: No.他: Is it in the drawer?全班: Yes.他: Lucy, is it in your drawer?Lucy: No.他: Li Lei, is it in your drawer?Li Lei: Yes.问答可以持续到找出答案为止,老师也可以根据时间及实际情况中止本次问答。做练习或是游戏的过程中,对不能达到要求的同学可以给予小小的带有鼓励性质的“惩罚”,如唱一首英文歌,可朗读一首短诗等,形式应多样有趣。但有一个原则必须时刻记住:所采取的“惩罚”不能伤及学生的自尊,也不能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相反地,“惩罚”的目的是为了从另一个侧面促使他们好好学习。二、在教学中导入文化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的载体。不少的英文单词、句子都会牵涉到文化背景的内容,不少的表达、看法也会反映出英美人的风俗习惯。当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遇到此类单词、句子时,就可以顺带给学生讲讲有关的文化知识,这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其得到相关的知识。有一次在课堂上,一个同学突然举手向我报告:Mr.Liao, ×× read a yellow book.引得全班哄堂大笑。我灵机一动,问大家:“What’s the Chinese meaning of ‘yellow book’?”“黄色书。”同学们又大喊。我摇头:“No.”这时,大部分同学的注意力被吸引过来,我乘此机会给他们介绍了中、英对颜色的不同理解和运用,还列举了常见的颜色表达及使用:yellow book(黄皮书),black tea(红茶),black art(妖术),white man(忠实可靠的人),green hand(新手),green thought(不成熟的想法),blue stocking(女学者,女才子),blue film(色情电影)。同学们都很感兴趣,老师也能及时控制住课堂秩序。另外,在学习语言的过程当中,通过语言所传递的精神气质、心理素质、价值观、伦理道德观、审美情趣等观念会潜移默化地进入孩子们的头脑,孩子们的思想、个性及处事方法就会或多或少地受到影响。因此,教师应该帮助孩子们了解并正确对待英语国家的文化和风俗,并随时注意灌输优秀的中国文化,开阔其视野,使孩子们把学习当作一种乐趣,并从中实现我们的教学目的。三、注重“以人为本”,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过去的教学常常强调教师的主导性而把学生单纯地视为教育对象,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头脑看作是可以填充知识的容器,忽视教学特点,无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应把学生看作是具有成长潜能的生命体,其内部蕴藏着主体发展的机制,认识到教学的目的在于开发学生的潜力,驱动其主体的发展机制,使之成长、成熟。“以人为本” 的理念在教育界越来越深入人心。在教育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已成为广大教师所热衷的教学方法。母语习得研究及外语学习研究均证实:外语教学中的重点不再应该是 “我们该教些什么”,而应是“我们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造这些条件” 。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是学生“能干什么”,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 恰如布鲁纳所说的:“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因此我们应多为学生创造思考的空间。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而不是限制学生的思维,被动地跟着老师走。例如,在教授“Ask the way”一内容时,笔者避开了传统的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讲解式,而采用多媒体呈现迷路、问路的几个现场情景,然后提出问题:假设是你,将如何进行问路、指路?学生分小组讨论(Group-work),接着每组向全班汇报,汇集各组方式后,再与教材中学生们的方法作比较。在学会技能之后,还让学生联系本校、本地区的具体地理情况,自编自演问路的情景。在教学中,学生非常积极,有的“Ask the classroom”,有的“Ask the bookshop”,还有的“Ask the W.C.”,气氛特别活跃。这样一来,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帮助他们跳出了被动灌输的困境,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时,我们不妨进行一番“换位思考” ,把学生置于主人地位,使学生很自然地用英语思考、很积极地进行英语语言输出,相对传统的灌输式、封闭式教学方法而言,学生的学习兴趣可想而知。 四、融洽师生关系,诱发学生学习兴趣古语说的好:“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与任课教师有很大的关系,他们佩服、喜欢任课教师,才会喜欢上他的课,才会对英语感兴趣。在教学中,我认为“爱”是情感诱导的根基,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师实施教育教学的手段,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对教师的亲近感,创造一个师生心理相容的良好环境,并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建立起相互信任、尊重、帮助、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良好关系。学生就会由爱老师到爱上英语学科,使学生从喜欢学、愿意学到自觉学,由“苦学”变成了“乐学”。在这种融洽的师生的关系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就能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著名的教育学家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育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总之,兴趣的激发,使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也就是迈向了成功,就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也会使学生情不自禁地对英语产生求知欲,达到了教学的目的。总之,英语学习,兴趣为先。学生语言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英语学习兴趣的程度。很难想象失去了兴趣还能怎样培养交际能力。所以,作为英语老师,一方面要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并使他们掌握技能,另一方面更要重视培养和保持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才能真正把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落到实处。 查看更多